湖北省宜昌金东方高级中学学年高一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
《湖北省宜昌金东方高级中学学年高一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北省宜昌金东方高级中学学年高一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湖北省宜昌金东方高级中学学年高一月考历史试题Word版含答案
宜昌金东方高级中学2017-2018学年秋季学期9月月考
高一历史试题
本试题卷共4页,两部分27小题,全卷满分100分,考试用时60分钟。
★祝考试顺利★
第
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公元前782年,幽王继位,宠幸褒姒。
“褒姒不好笑……幽王为烽隧大鼓,寇至则举烽火。
诸侯悉至,至而无寇,褒姒乃大笑。
”这段材料表明了( )①幽王荒淫无道 ②分封制下,各诸侯王对周王承担军事义务 ③西周末年诸侯势力强大 ④分封制确立了周王天下共主的地位,各封国必须服从周王室的政令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2.2008年10月28日,孔子家族最后一代“衍圣公”──孔子第77代长孙孔德成在台北慈济医院病逝。
“衍圣公”是孔子嫡派后裔的世袭封号,各朝皆置,孔子家族从宋仁宗至和二年(1055年)第46代起,由嫡长孙世袭“衍圣公”爵位。
这种爵位世袭制源于我国的( )
A、宗法制 B、分封制 C、君主专制 D禅让制
3.编钟是周朝贵族在举行祭祀、宴享等活动时使用的主要礼乐器。
周朝制定各种礼乐制度的根本目的是 ( )
A.作为各级贵族的生活准则 B.作为维护宗法制、分封制的工具
C.作为惩罚违礼贵族的依据 D.作为统治阶级的娱乐享受
4.易中天在《帝国的终结》中说秦始皇称帝是“一场革命”,“始皇帝”为“新制度的第一人”。
“新制度”最突出的特点是
A.率土之滨,莫非王臣B.皇权至上,皇位至尊,皇位世袭
C.皇帝为天下共主D.书同文,人同伦
5.有人称赞秦始皇说“今陛下兴义兵,诛残贼,平定天下,海内为郡县,法令由一统,自上古以来未曾有,五帝所不及”。
晋朝有人指责他“无道”、“视杀人如狗彘”。
明朝思想家李贽则说“始皇出世,李斯相之,天崩地拆,掀翻一个世界,是圣是魔,未可轻视”。
但无可否认秦朝的统一,对后世所产生的最深远的影响是( )
A.结束了诸侯割据称雄的政治局面
B.使全国有了统一的法律制度
C.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建立与发展奠定基础
D.拓展了疆域,使秦朝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国家之一
6.秦朝建立了一整套从中央到地方的官僚机构组织,不仅确保了地主阶级对广大劳动人民的统治,而且有利于统一局面的发展和巩固。
这套机构的特点包括( )
①分工明确 ②互相配合 ③互相牵制 ④皇权集中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7.西周的分封制与西汉初年的郡国并行制的相同点是( )
A.都是中央集权制 B.都是封建君主专制的产物
C.都是为巩固自身的统治而实行的 D.都随社会经济基础的变化而瓦解
8.三省六部制度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重大创造。
以下有关表述错误的有( )
A.这一制度开始于隋朝 B.是加强皇权、削弱相权的产物
C.它标志着中央集权制度走向衰落 D.这一制度对隋唐以后很多朝代都有影响
9.《宋代职官大辞典》之《地方行政管理机构》称:
“乾德三年(965年)三月,朝廷遣官立转运使,总一道之财赋,此为道一级之设官,”这一举措在政治方面产生的主要影响是( )
A.削弱了中央集权 B.剥夺了节度使的权力
C.结束了藩镇割据局面 D.消除了地方割据势力的物质基础10.监察制度的存在,使中央权力不断得到加强。
下列官职或机构不具有监察职权的是( )
A.御史大夫 B.通判 C.刺史 D.军机处
11.明成祖设内阁,作为其侍从顾问;康熙皇帝设南书房,挑选翰林院学士任职。
从中我们可以看出( )
A.明成祖和康熙帝处于危机境地 B.明清重视翰林院学士
C.翰林院学士享有特权 D.二者都是强化专制皇权的产物
12.人才的选拔与官吏的任命直接关系到政权的巩固,历史上选官和用官制度的变化给我们带来了深刻的启示,下列选官和用官制度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
①科举制 ②察举制 ③九品中正制
A.①②③ B.②①③ C.①③② D.②③①
13.上(宋太祖)因谓(赵)普曰:
“五代方镇残虐,民受其害,朕今选儒臣干事者百余,分治大藩,纵皆贪浊,亦未及武臣一人也。
”宋太祖据此思想所采取的措施是( )
A.削弱节度使的实权 B.设参知政事为副相
C.设三司使管理财政 D.派遣文官做知州
14.某学校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活动,他们想了解江西省和浙江省的省份名称的来历。
研究发现,这两省在古代分别隶属于“江西行省”和“江浙行省”。
“江西行省”和“江浙行省”这两个行政设置,最早应该出现在( )
A.唐朝 B.宋朝 C.元朝 D.明朝
15.元朝在中央设置的中书省职能大体相当于唐朝的( )
A.尚书省 B.吏部 C.门下省 D.中书省
16.电影《女驸马》中有这样的一段唱词,“为救李郎离家园,谁料皇榜中状元”,这指的是哪一级科举考试( )
A.乡试 B.会试 C.院试 D.殿试
17.嫦娥本名姮娥,西汉时,汉文帝名刘姮,为避帝讳改名为嫦娥。
这件事情反映出( )
A.避讳现象开始出现 B.皇帝权力受到了侵犯
C.皇帝地位至高无上 D.百姓对汉文帝的尊敬
18..“有明之无善治,自高皇帝罢相始也。
”这句话中的“高皇帝”应该是指()
A.汉高祖 B.唐高祖 C.宋高宗 D.明太祖
19.明朝废除丞相制度后,在皇帝和六部之间逐步建立的官制是( )
A.内阁 B.军机处 C.三司 D.枢密院
20.据说明太祖曾经写诗一首描述自己的辛劳:
“百僚未起朕先起,百僚已睡朕未睡。
不如江南富足翁,日高丈五犹拥被。
”为解决上述问题,明太祖( )
A.设置殿阁大学士以备顾问 B.选拔翰林院官员入值文渊阁
C.授予内阁大学士以票拟权 D.设六部分理全国政务
21.从明初废除丞相到清初增设军机处,这一变化表明()
A.皇权日益加强 B.皇权、相权矛盾日益加剧
C.皇权代替相权 D.皇权与相权协调
22.下面是某电视专题片中出现的三组镜头,分别反映了不同朝代为解决洪水灾害,中央政府的运作情况①蜀郡洪水为患,丞相与诸卿拿出治理方案,交给皇帝裁决 ②渝州发生洪灾,中书省按皇帝旨意起草文件,交门下省审核后,再交尚书省,尚书省交工部、户部办理 ③徐州府爆发洪灾,阁臣据皇帝旨意写成诏书,直送工部、户部执行赈灾。
据所学知识判断,上述历史场景最早出现的朝代分别是( )
A.秦、唐、元 B.汉、宋、明 C.秦、元、清 D.秦、唐、明
23.乾隆皇帝时期显赫一时的巨贪和珅,在乾隆帝逝世五天后就被嘉庆帝下谕宣布革职、下狱、抄家,还被列出犯了20条大罪,其中有“昨将和珅家产查抄,所盖楠木房屋,僭侈逾制,其多宝阁,及隔段式样,皆仿照宁寿宫制度,其园寓点缀,与圆明园蓬岛瑶台无异,不知是何肺肠,其大罪十三。
”该材料反映了( )
A.和珅生活腐化 B.清朝皇权的独尊及君权至上
C.和坤犯上作乱 D.嘉庆帝励精图治和整肃纲纪
30.顺治、康熙、雍正三朝同时存在的中央机构有( )
①内阁 ②议政王大臣会议 ③南书房 ④军机处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②③④ D.①③④
第
卷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52分)
25.阅读下列材料(18分):
材料一 东汉沿袭西汉,在任官制度上实行察举制……察举制注重孝廉一科,从汉武帝元光年起,郡国每年都要向上推举孝廉,除郡国外,三公、九卿或列侯都有权向皇帝推选人才。
察举的对象,多为精通经学的儒生和有德行的处士。
东汉时,随着政治的腐败,察举不实的现象渐趋严重……大族出身的官吏们为了维持本家族的利益,“朋党用私,背实趋华”……士人为了做官,也投靠依托权门……东汉时“选士而论族姓阀阅”……
——白寿彝《中国通史》
材料二 唐取士制度,大体沿袭隋制。
士的来源主要是从学校来的生徒和从州县来的乡贡……学生和乡贡都受吏部考试……其中进士科,尤为重要……进士主要考诗赋,诗赋思想较为自由,文士多愿应进士科,表现自己的才能,因此唐朝进士科特盛,名人多从进士科出。
——范文澜《中国通史》
材料三 天子重英豪,文章教尔曹。
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
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
——北宋汪洙《神童诗》
娶妻莫恨无良媒,书中自有颜如玉。
——宋真宗赵恒《励学篇》
材料四 清代科举,大致分为四级,即童试、乡试、会试、殿试……清代科举八股文仍占重要地位,八股格式更加机械化,形式死板,内容空泛。
四六骈体的殿试策,颂联套语,千篇一律,竟成了登上仕途的主要手段……
——白寿彝《中国通史》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二回答,汉朝和唐朝选官制度和用人的主要标准各是什么?
(4分)
(2)根据材料三回答,科举制对宋朝的社会风气和社会观念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4分)
(3)根据材料四回答,科举制度到清朝时发生了哪些变化?
分析变化产生的不利影响。
(8分)
(4)从古代的用人制度中你得出怎样的认识?
(2分)
26.阅读下列材料(18分):
地方政治制度是中央集权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西周以同姓兄弟或亲信所封的诸侯国已非过去承认的原有邦国(指在商代“内外服”制度下臣服于中央的方国---命题者注),而是以武力为背景,在原有众多邦国的地域内人为“插队”进去,……很像“掺沙子”。
分封出去的邦国,按“授民授土”的原则,仍是“有其土、田、人民”的地方实体,并实行贵族世袭统治,地方拥有实权。
……西周政治体制明显是二元,而不是一元的——中央与地方权力并存共荣。
——王家范《中国历史通论》
材料二(秦)郡县官吏统统由享受俸禄的职业官僚担任,任免权集中于中央。
……郡守掌行政,郡尉掌军事,郡监御史掌监察。
……郡县官必须服从朝廷的统一调动。
官员调任官职,不得携带旧部属吏。
每年正月“大课”,中央考课郡守,郡守考课县令长。
——李治安主编《唐宋元明清中央与地方关系研究》
材料三与分封制相适应,商周的官员选拔采用“世卿世禄制”。
三代(夏商周)时期治理国家的统治者是贵族,……从诸侯到士,根据出身的高低贵贱来兼任政府职务,世代为官……
春秋时期,秦、楚等国都在新占领的地方上设立县和郡,作为新的行政建制。
……郡县的长官,不再是世袭领主,而是由君主委派官员直接管理。
郡县长官由君主任免,对君主负责,成为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取代贵族领主的职业官僚。
——摘编自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分析周王室在原有邦国内“掺沙子”的意图。
这一举措对西周政治体制产生了怎样影响?
(4分)
(2)据材料二,概括秦朝郡县制度的主要内容。
(6分)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分析分封制较郡县制在任用管理人员上有何不同。
(4分)由此分析郡县制取代分封制的重要意义。
(4分)
27.(16分)在对“中国古代的皇帝制度”开展研究性学习时,某班同学是从以下三个方面来展开的。
方法一 史料研习
材料一 宰相之职,佐天子总百官、治万事,其任重矣。
然自汉以来,位号不同,而唐世宰相,名尤不正。
初,唐因隋制,以三省之长中书令、侍中、尚书令共议国政,此宰相职也。
其后,以太宗尝为尚书令,臣下避不敢居其职,由是仆射为尚书省长官,与侍中、中书令号为宰相,其品位既崇,不欲轻以授人,故常以他官居宰相职,而假以他名。
自太宗时,杜淹以吏部尚书参议朝政,魏征以秘书监参预朝政,其后或曰“参议得失”“参知政事”之类,其名非一,皆宰相职也。
——欧阳修《新唐书》卷四六《职官志》
材料二 国初定制,设议政王大臣数员,皆以满臣充之。
凡军国重务不由阁臣票发者,皆交议政王大臣会议。
每朝期,坐中左门外会议,如坐朝仪。
雍正中设立军机处,议政之权遂微,然犹存其名以为满大臣兼衔。
乾隆壬子,纯皇帝特旨裁之。
——昭梿《啸亭杂录》卷四《议政大臣》
(1)材料一反映了隋唐时期宰相制度具有怎样的特点?
材料二反映了清初议政王大臣会议的权力如何?
根据议政王大臣会议权力演变的过程说明其权力发生了怎样的转移。
(8分)
方法二 规律认识
(2)汉、唐、明、清是中国历史上四个统一的封建王朝,其中枢权力机构的演变过程为:
内朝——三省六部——内阁——军机处。
据此归纳出皇帝集权的两种方式及其作用。
(4分)
方法三 观点探讨
材料三 皇权至高无上而无所不统的属性,使得全体臣民都是皇权统治和奴役的对象,没有平等可言。
在皇帝制度创立后的历史中,皇权意识不断地膨胀却缺乏对其应有的制约与限制。
正因为如此,在历史上才会出现不少皇帝滥用权力的现象,给社会造成了巨大的伤害。
——赵斌《浅析中国古代皇帝制度的利与弊》
(3)结合材料三的观点及所学知识谈谈你对皇帝制度的认识。
(4分)
宜昌金东方高级中学2016年秋季学期9月月考历史参考答案与评分标准
1-5BABBC6-10DCCDC11-15DDDCA16-20DCDAA21-24ADBB
25(18分)解析:
本题以大量的文字史实为切入点,考查对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掌握。
解第
(1)问时要注意材料一中的“孝廉”和材料二中的“诗赋”“才能”等关键词。
解第
(2)问时要注意从社会对科举的重视等方面思考。
解第(3)问时要注意从科举内容方面思考。
解第(4)问时要注意科举与国家兴衰的关系。
答案:
(1)汉:
察举制。
以品德和才能为主,后来发展到注重门第。
唐:
科举制。
以考试成绩为主要标准。
4分
答题过程中呈现的问题:
1、不理解答项所指的含义,“用人的标准”不是指的考试或选拔采取的是什么程序,也不是要你答考查或考试的是什么内容,而是要答以什么为“标准”。
总结:
一定要审清楚答项的含义,否则就会出现答非所问的现象。
2、对材料信息的提取不够完整,对察举制的理解肤浅。
察举制并不是一开始就是一个只看门第出身的不好的制度,材料明确讲到“察举的对象,多为精通经学的儒生和有德行的处士”,这其实已经很明确地告诉我们察举制实施之初是以“才”(精通经学)“德”(有德行)两方面为标准的,只是到了东汉,才“选士而论族姓阀阅”。
总结:
材料题,一定是以材料为依托的,材料会提供给我们新信息(许多是我们课本上没有,老师也没有讲到的),答材料题一定要全面地获取材料中的信息,不可遗漏。
3、不少人还将“孝廉”写成“考廉”。
(2)风气:
重视读书和教育,重视文化。
观念:
读书高贵,读书是晋身之阶,读书可以改变命运。
4分
答题中呈现的问题:
1、同样是对答项的含义不理解,本题几乎没有人将“风气”与“观念”分开来答的,其实“风气”一种外显的肤浅的可见的,如请客送礼铺张浪费这都是不良风气,而“观念”则是内涵的,不表述出来不可见的,如前述之不良风气实际上反映了中国人爱面子、讲特权的传统思想观念。
2、对材料的信息提取不完整或存在误读。
如“书中自有颜如玉”反映的其实是鼓励士子通过读书改变自身的命运,许多同学解读肤浅甚至错误,弄出一些笑话。
总结:
此题的能力要求其实相对较高,它要求我们不仅读懂材料,更能透过材料提供的信息看到其所反映的本质。
(3)变化:
①科举制规格更为严格;②文体采用八股文,讲求格式,内容空洞。
4分
影响:
①使读书人不务实际,束缚了人们的思想与才干;②阻碍了科技文化的发展,不利于社会的进步。
4分
答题中呈现的问题:
1、仍是不完整地提取材料所提供的信息,材料提供的信息其实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八股取士反映出科举制程式更为严格,二是内容更为僵化死板。
2、在回答八股取士产生的不利影响时缺乏多角度的发散思维,其实可以从对知识分子、对社会发展、对国家命运等几个方面去回答。
(4)认识:
①用人制度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国家的兴衰;②必须根据社会需要,选择德才兼备的人才治理国家。
2分
问题:
缺乏方法,不知道怎样“谈认识”。
其实这个题目在选择题的第13小题已经有提示,就是要你谈“史识”,即根据材料所提供的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相关史实得出一个规律性的对现实有一定指导意义的认识。
我们的同学们在“谈认识”时主要的误区是:
1、不是答的“史识”,而是答的“史论”,对就事论事,只是对科举制本身的利弊进行了再一次的评价;2、有的同学所答的偏离了材料所围绕的主题,泛泛而谈,不着边际。
26(18分)
(1)意图:
加强对地方的管理。
(2分)影响:
在原来的基础上加强了西周中央政府对地方的控制,但由于地方诸侯权力较大,形成了二元体制。
(2分)
(2)内容:
郡县官吏由中央任命;郡县官员分工负责;郡县官吏须服从中央统一调动;定期实行分级考核。
(6分)
(3)区别:
分封制产生诸侯,享有世袭的权利,不受中央管理,具有很强的独立性。
郡县制产生官僚,由中央任命,受中央管理监督,不得世袭。
(4分)
意义:
是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的重要标志;实现了权利向中央集中,有利于巩固和发展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4分)
27.(16分)解析:
本题考查对同一历史事物的多角度分析。
作答时要注意把材料信息和所学知识,通过一定的认识角度建立起联系,组织答案。
题干围绕皇帝制度的发展概况和基本评价展开设问,第
(1)问通过隋唐宰相制度与清朝议政王大臣的比较,分析中国古代皇权的发展变化情况;第
(2)问从中国古代中央权力中枢的演变情况,来分析古代皇权专制的基本规律;第(3)问要注意用辩证的态度对待历史问题。
答案:
(1)特点:
宰相一职增多;集体共议国政;假借其他官名行宰相职责,分散宰相权力。
2分权力:
清初,议政王大臣会议权力很大,他们对军国大政有直接处置权。
转移:
雍正朝设立军机处以后,议政王大臣会议的权力便明显被削弱;乾隆时期,议政王大臣会议被取消,权力全部转移到皇帝手中。
6分
(2)一种是起用身边的亲信近臣,组成决策核心机构;另一种是令多人共行“宰相”之职,使其相互牵制。
4分
(3)皇帝制度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封建国家的统一、稳定和社会经济的发展;但在该制度下,皇权独尊,极易形成皇帝集权专制,并且滋生腐败,不利于社会的长远发展。
4分
根据以上分析和老师的评讲,你认为自己在历史学习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
你的改进策略是:
请对历史教学提出自己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