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docx

上传人:b****9 文档编号:25697176 上传时间:2023-06-11 格式:DOCX 页数:37 大小:240.4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7页
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docx

《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docx(3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docx

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

2018年3月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

 

一.选择题(共14小题,满分42分,每小题3分)

1.(3分)化学与环境保护有着密切关系,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积极开发和利用新能源,减少煤、石油等化石燃料的使用量

B.明矾净水的原理和家用消毒液消毒的原理相同

C.工业上燃烧煤时,加入少量石灰石是为了减少CO2的排放

D.雾霾的形成与工厂废气的排放有关,与汽车尾气无关

2.(3分)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金属铜在氯气中燃烧产生棕黄色的烟

B.新制氯水不稳定光照后分解产生氯气,酸性减弱

C.镁燃烧不能用CO2灭火,但钠燃烧可以用CO2灭火

D.Na2O2能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所以是碱性氧化物

3.(3分)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数值,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标准状况下,22.4LCl2完全溶于水时,转移电子数为NA

B.标准状况下,22.4LSO3所含分子数为NA

C.高温下,16.8gFe与足量水蒸气完全反应失去0.8NA个电子

D.1molNa2O2固体中含离子总数为4NA

4.(3分)分类方法在化学学科的发展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下列分类标准合理的是①根据酸分子中含有氢原子的个数,将酸分为一元酸、二元酸、三元酸等②根据化合物在溶液中电离出离子的类别,将化合物分为酸、碱、盐

③根据分散系是否具有丁达尔现象将分散系分为溶液、胶体和浊液④根据反应中是否有电子的转移将化学反应分为氧化还原反应和非氧化还原反应(  )

A.①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②④

5.(3分)下列化学用语表达正确的是(  )

A.Cl﹣的结构示意图:

B.乙酸的结构式:

C2H4O2

C.氯化氢分子的电子式:

H+[:

Cl:

]﹣

D.质量数为137的钡原子:

Ba

6.(3分)某氧化物不溶于水,溶于熔化的NaOH中,生成易溶于水的化合物,向稀盐酸中滴加所生成化合物的水溶液,立即有白色沉淀产生,则原氧化物是(  )

A.CuOB.Al2O3C.N2O5D.SiO2

7.(3分)下列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

A.稀硝酸与铁屑反应:

2Fe+6H+=2Fe3++3H2↑

B.往NH4HCO3溶液中加过量的NaOH溶液并加热:

NH4++OH﹣=NH3↑+H2O

C.往酸性碘化钾溶液中滴加适量的双氧水:

2I﹣+2H++H2O2=I2+2H2O

D.HS﹣的电离:

HS﹣+H2O⇌OH﹣+HS﹣

8.(3分)常温下,下列各组离子在指定溶液中可能大量共存的是(  )

A.滴入甲基橙显红色的溶液中:

Na+、NO3﹣、I﹣、SO42﹣

B.水电离的c(H+)=10﹣12mol/L的溶液中:

K+、AlO2﹣、CH3COO﹣、SiO32﹣

C.

=10﹣12的水溶液中:

K+、ClO﹣、S2﹣、Cl﹣

D.加入铝粉能产生氢气的溶液中:

NH4+、Fe2+、SO42﹣、NO3﹣

9.(3分)下列实验操作规范并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

实验操作

实验目的

A.加热试管内物质时,试管底部与酒精灯灯芯接触

使试管受热均匀

B.将乙酸乙酯与乙酸的混合液加入到饱和碳酸钠溶液中,振荡、排气、静置、分液

除去乙酸乙酯中的乙酸

C.在碳酸钠溶液中加入盐酸,有气体生成

证明氯元素的非金属性比碳的强

D.在盛有足量浓硫酸的试管中加一小片铜片充分反应后,冷却,向试管中加入少量水,溶液呈蓝色

证明产物生成了Cu2+

A.AB.BC.CD.D

10.(3分)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①热稳定性:

H2O>HF>H2S

②熔点:

Al>Na>K

③ⅡA族元素的阳离子与上周期稀有气体元素的原子具有相同的核外电子排布

④元素周期表中从ⅢB族到ⅡB族10个纵行的元素都是金属元素

⑤含有不同种元素原子的分子中,仅存在极性键,不存在非极性键

⑥已知H2SO4(aq)+2NaOH(aq)=2H2O(l)+Na2SO4(aq)△H=﹣114.6KJ•mol﹣1则中和热为57.3KJ•mol﹣1

⑦两个非金属元素原子间只可能形成共价键

⑧凡是有空轨道的微粒,都能接受孤电子对形成牢固的配位键

A.②④⑥B.①⑤⑥C.②③④D.①⑤⑧

11.(3分)下列实验操作中叙述正确的是(  )

A.分液时,分液漏斗中下层液体从下端流出,上层液体从漏斗上口倒出

B.萃取操作是针对互溶的液体物质间物质沸点的不同所进行的分离

C.容量瓶用蒸馏水洗涤后须烘干后才能使用

D.为了便于操作,浓溶液稀释或固体溶解可直接在容量瓶中进行

12.(3分)如图为海水利用的部分过程.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粗盐提取精盐的过程只发生物理变化

B.用澄清的石灰水可鉴别Na2CO3产品是否还有NaHCO3

C.在第②、④步骤中,溴元素均被还原

D.制取NaHCO3的反应是利用其溶解度小于NaCl

13.(3分)下列有关物质用途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①SiO2可用来制造半导体材料

②Si可用于制造光导纤维

③Al(OH)3可用于治疗胃酸过多

④SiO2,Na2CO3和CaCO3可用于制玻璃.

A.①③B.①②③C.③④D.②③④

14.(3分)向含Al2(SO4)3和AlCl3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1mol/LBa(OH)2溶液至过量,加入Ba(OH)2溶液的体积和所得沉淀的物质的量的关系如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图中C点铝元素存在形式是AlO2﹣

B.向D点溶液中通入CO2气体,没有白色沉淀生成

C.原混合液中c[Al2(SO4)3]:

c(AlCl3)=1:

2

D.OA段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3Ba2++2Al3++8OH﹣+3SO42﹣=BaSO4↓+2AlO2﹣+4H2O

 

二.解答题(共6小题,满分58分)

15.(10分)汽车尾气已成为城市空气的主要污染源.

(1)治理汽车尾气中NO和CO的一种方法是:

在汽车的排气管内装一个催化转化装置,使NO与CO反应,生成无毒的N2和CO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2)下列措施中,能减少或控制汽车尾气污染有效且可行的是  .

A.制定严格的汽车尾气排放标准,并严格执行.

B.开发清洁能源汽车,如氢能汽车、太阳能汽车等.

C.市民出行戴防毒面具.

D.市民大量移居城市郊区.

16.(10分)SO2和NOx都是大气污染物.

(1)直接排放含SO2的烟气会形成酸雨,危害环境.用化学方程式表示SO2形成硫酸型酸雨的过程  .

(2)表是某小组同学测得的不同天气情况下的某县城空气中SO2的平均含量.请你分析雨后或风速较大时SO2平均含量较低的原因:

平均风速(m/s)

天气情况

空气中SO2的平均含量(mg/L)

雨前

0.03

雨后

0.01

0.015

0.03

①雨后:

  ;

②风速较大时:

  .

(3)洗涤含SO2的烟气.以下物质不能作为洗涤剂的是  (填字母序号).

a.熟石灰b.纯碱c.CaCl2d.NaHSO3

(4)煤燃烧前需进行脱硫处理,某种脱硫技术的基本原理如下:

FeS2

Fe2++SO42﹣

Fe3+

①该技术的第一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

②处理1kg含80%FeS2的黄铁矿,第二步消耗O2(标况)的体积为  L(保留一位小数).

(5)某研究性学习小组为模拟光化学烟雾的形成,用紫外线照射装在密闭容器内的被污染空气样品,所得物质的浓度随时间的变化如图所示.由图1可知,光化学烟雾是指等污染物气体和颗粒物所形成的烟雾.

(6)氧化﹣还原法消除NOx的转化如下:

NO

NO2

N2

①反应Ⅰ为NO+O3=NO2+O2,生成11.2LO2(标况)时,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是  mol.

②反应Ⅱ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7)利用氨水可以将SO2和NO2吸收,原理如图2所示:

NO2被吸收的离子方程式是  .

17.(14分)某研究性学习小组通过下列实验探究SO2能否与BaCl2溶液反应生成BaSO3沉淀,并制备硫酸铜晶体.完成下列填空.

(Ⅰ)甲同学用装置I进行实验,加热反应物至沸腾,发现BaCl2溶液中出现白色沉淀,且白色沉淀不溶于盐酸.

白色沉淀是  .

甲同学就白色沉淀的生成原因提出了两种假设,这两种假设可能是:

①  ;②  ;

(Ⅱ)乙同学设计了改进装置Ⅱ进行实验,检验甲同学提出的假设(夹持装置和A中加热装置已略,气密性已检验).

①打开弹簧夹,通入N2一段时间后关闭弹簧夹;

②滴加一定量浓硫酸,加热A,一段时间后C中未见沉淀生成

回答下列问题

(1)操作①的目的是  ,洗气瓶B中的试剂是  .

(2)该实验能否检验甲同学上述两种假设中的任意一种  ,理由是  .

(Ⅲ)丙同学向反应后的蓝色溶液中加入足量的CuO,过滤后将滤液制成硫酸铜晶体(CuSO4•xH2O),采用加热法测定该晶体中结晶水x的值,实验数据记录如表:

坩埚质量

坩埚与晶体总质量

加热后坩埚与固体总质量

第一次称量

第二次称量

11.710g

22.700g

18.621g

a

(1)若无需再进行第三次称量,则a的数值范围应为  .

(2)若加热后坩埚与固体总质量为18.620g,计算x的实测值  (保留二位小数)

18.(10分)已知A是生产生活中用量最大的金属,B为淡黄色粉末.在常温下C为无色液体,E、G、H、I、J为气体,其中H为黄绿色,其它为无色.J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图中部分产物已略去).

请填写下列空白

(1)写出化学式:

D  ,K  .

(2)写出②的离子方程式  .

(3)反应④不属于下列何种反应类型  (填字母序号).

A.化合反应B.氧化还原反应C.离子反应D.置换反应

(4)若要确定③反应后所得溶液中含有M物质,所选试剂为  (填序号).

A.KSCN溶液和氯水B.铁粉和KSCN

C.浓氨水D.酸性高锰酸钾溶液

(5)将F加入到M的溶液里并露置在空气中,可以观察到整个过程的现象是:

  .

(6)常温下,H与过量的J反应产生浓厚的白烟,另一生成物是空气的主要成分之一,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19.(7分)氮的单质及其化合物在生活和生产中有很重要的用途.

(1)氨是合成硝酸、铵盐和氮肥的基本原料.在一定条件下用氮气和氢气合成氨气,然后再用氨氧化法制取硝酸.在整个生产过程中,氮气的利用率为85%.写出氨氧化法制取硝酸的反应式  .现有0.2t液态氮,能生产出浓度为40%的硝酸  千克.

(2)向27.2gCu和Cu2O的混合物中加入某浓度的稀硝酸0.5L,固体物质完全反应,生成NO和Cu(NO3)2.在所得溶液中加入1.0mol•L﹣1的NaOH溶液1.0L,此时溶液呈中性.金属离子已完全沉淀,沉淀质量为39.2g.求:

①Cu与Cu2O的物质的量之比?

②硝酸的物质的量浓度?

(3)将30mLNO和O2混合气体通入过量NaOH溶液中,充分反应后,溶液中只含两种溶质(不考虑水解),且剩余气体体积为2mL.求原混合气体中NO和O2体积比?

20.(7分)实验室中以粗铜(含杂质)为原料,某种制备铜的氯化物的流程如图1:

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操作①的所用到的玻璃仪器有  .

(2)上述流程中,所得固体1需要加稀盐酸溶解,其理由是  ;溶液1可加试剂X用于调节pH以除去杂质,X可选用下列试剂中的(填序号)  .

a.NaOHb.NH3•H2Oc.CuOd.CuSO4

(3)反应②是向溶液2中通入一定量的SO2,加热一段时间后生成CuCl白色沉淀.写出制备CuCl的离子方程式:

  .

(4)现用如图2所示的实验仪器及药品来制备纯净、干燥的氯气并与粗铜反应(铁架台、铁夹省略).

①按气流方向连接各仪器接口顺序是:

a→  、  →  、  →  、  →  .实验中大试管加热前要进行一步重要操作,其操作是  .

②反应时,盛粗铜粉的试管中的现象是  .

(5)在溶液2转化为CuCl2•2H2O的操作过程中,发现溶液颜色由蓝色变为绿色.小组同学欲探究其原因.已知:

氯化铜溶液中有如下转化关系:

Cu(H2O)42+(aq)+4Cl﹣(aq)⇌CuCl42﹣(aq)+4H2O(l)

蓝色绿色

该同学取氯化铜晶体配成蓝绿色溶液Y,进行如下实验,其中能证明溶液中有上述转化关系的是  (填序号).

a.将Y稀释,发现溶液呈蓝色b.在Y中加入CuCl2晶体,溶液变为绿色

c.在Y中加入NaCl固体,溶液变为绿色d.取Y进行电解,溶液颜色最终消失.

 

2018年3月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14小题,满分42分,每小题3分)

1.(3分)化学与环境保护有着密切关系,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积极开发和利用新能源,减少煤、石油等化石燃料的使用量

B.明矾净水的原理和家用消毒液消毒的原理相同

C.工业上燃烧煤时,加入少量石灰石是为了减少CO2的排放

D.雾霾的形成与工厂废气的排放有关,与汽车尾气无关

【解答】解:

A.积极开发和利用新能源,减少化石能源的开采,减少了环境污染,能保护环境,故A正确;

B.明矾净水的原理:

明矾电离产生铝离子,铝离子水解生成氢氧化铝胶体和氢离子,氢氧化铝胶体具有吸附性,所以能净水;“84”消毒液消毒的原理在水溶液中生成次氯酸,次氯酸的具有氧化作用可用于消毒,两者的原理不同,故B错误;

C.加入少量的石灰石,二氧化硫可转化为硫酸钙,可减少二氧化硫的污染,故C错误;

D.汽车尾气中含有大量有害物体和粉尘,所以汽车尾气随意排放,与雾霾形成有很大的关系,故D错误。

故选:

A。

 

2.(3分)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金属铜在氯气中燃烧产生棕黄色的烟

B.新制氯水不稳定光照后分解产生氯气,酸性减弱

C.镁燃烧不能用CO2灭火,但钠燃烧可以用CO2灭火

D.Na2O2能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所以是碱性氧化物

【解答】解:

A、铜在氯气中燃烧产生棕黄色的烟生成氯化铜,故A正确;

B、Cl2+H2O=HCl+HClO、2HClO

2HCl+O2↑,次氯酸是弱酸,盐酸是强酸,次氯酸转化为盐酸后酸性增强,故B错误;

C、2Na+O2

Na2O2、2Na2O2+2CO2=2Na2CO3+O2,故C错误;

D、和酸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为碱性氧化物,但2Na2O2+4HCl=4NaCl+2H2O+O2↑,故D错误;

故选:

A。

 

3.(3分)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数值,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标准状况下,22.4LCl2完全溶于水时,转移电子数为NA

B.标准状况下,22.4LSO3所含分子数为NA

C.高温下,16.8gFe与足量水蒸气完全反应失去0.8NA个电子

D.1molNa2O2固体中含离子总数为4NA

【解答】解:

A、标况下22.4L氯气的物质的量为1mol,而氯气和水的反应为可逆反应,故氯气不能反应完全,则转移的电子数小于NA个,故A错误;

B、标况下三氧化硫为液体,故不能根据气体摩尔体积来计算,故B错误;

C、16.8g铁的物质的量为n=

=0.3mol,而铁和水蒸气反应后变为+

价,故0.3mol铁转移0.8NA个电子,故C正确;

D、过氧化钠由2个钠离子和1个过氧根构成,故1mol过氧化钠中含3NA个离子,故D错误。

故选:

C。

 

4.(3分)分类方法在化学学科的发展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下列分类标准合理的是①根据酸分子中含有氢原子的个数,将酸分为一元酸、二元酸、三元酸等②根据化合物在溶液中电离出离子的类别,将化合物分为酸、碱、盐

③根据分散系是否具有丁达尔现象将分散系分为溶液、胶体和浊液④根据反应中是否有电子的转移将化学反应分为氧化还原反应和非氧化还原反应(  )

A.①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②④

【解答】解:

①一元酸、二元酸是根据酸电离出氢离子的个数进行分类的,如CH3COOH含有4个H,但为一元酸,故①错误;

②根据化合物在溶液中电离出离子的类别,溶液中电离出的阳离子全是氢离子的化合物是酸;溶液中电离出的阴离子全是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是碱;由金属阳离子和酸根阴离子构成的化合物是盐,故②正确;

③.分散系的分类依据是根据分散系中分散质粒子直径的大小,而不是否具有丁达尔现象,故③错误;

④.氧化还原反应中有电子的转移,而非氧化还原反应物电子的转移,根据反应中是否有电子的转移将化学反应分为氧化还原反应和非氧化还原反应,故④正确;

故选:

D。

 

5.(3分)下列化学用语表达正确的是(  )

A.Cl﹣的结构示意图:

B.乙酸的结构式:

C2H4O2

C.氯化氢分子的电子式:

H+[:

Cl:

]﹣

D.质量数为137的钡原子:

Ba

【解答】解:

A.氯离子的核电荷数为17,最外层达到8电子稳定结构,Cl﹣的结构示意图为:

,故A正确;

B.C2H4O2为乙酸的分子式,乙酸的结构式:

,故B错误;

C.氯化氢为共价化合物,分子中不存在阴阳离子,氯化氢正确的电子式为

,故C错误;

D.质量数为137的钡原子,钡原子的质子数为56,该原子正确表示方法为:

56137Ba,故D错误;

故选:

A。

 

6.(3分)某氧化物不溶于水,溶于熔化的NaOH中,生成易溶于水的化合物,向稀盐酸中滴加所生成化合物的水溶液,立即有白色沉淀产生,则原氧化物是(  )

A.CuOB.Al2O3C.N2O5D.SiO2

【解答】解:

A.氧化铜和NaOH溶液不反应,所以不符合条件,故A错误;

B.氧化铝能NaOH溶于反应生成可溶性的偏铝酸钠,偏铝酸钠和过量稀盐酸反应先生成可溶性的氯化铝,所以不立即产生沉淀,故B错误;

C.N2O5溶于烧碱生成硝酸钠,加入过量的盐酸,不反应,无沉淀,故C错误;

D.二氧化硅能和NaOH生成硅酸钠,硅酸钠和稀盐酸反应生成难溶性的硅酸,所以加入稀盐酸中立即有白色沉淀生成,故D正确;

故选:

D。

 

7.(3分)下列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

A.稀硝酸与铁屑反应:

2Fe+6H+=2Fe3++3H2↑

B.往NH4HCO3溶液中加过量的NaOH溶液并加热:

NH4++OH﹣=NH3↑+H2O

C.往酸性碘化钾溶液中滴加适量的双氧水:

2I﹣+2H++H2O2=I2+2H2O

D.HS﹣的电离:

HS﹣+H2O⇌OH﹣+HS﹣

【解答】解:

A.硝酸为氧化性酸,铁与稀硝酸反应生成NO气体,当硝酸过量是的反应为:

3Fe2++4H++NO3﹣═3Fe3++NO↑+2H2O,故A错误;

B.向NH4HCO3溶液中加过量的NaOH溶液并加热,离子方程式:

HCO3﹣+NH4++2OH﹣

NH3↑+2H2O+CO32﹣,故B错误;

C.往酸性碘化钾溶液中滴加适量的双氧水,离子方程式:

2I﹣+2H++H2O2=I2+2H2O,故C正确;

D.HS﹣的电离方程式:

HS﹣+H2O⇌H++S2﹣,故D错误;

故选:

C。

 

8.(3分)常温下,下列各组离子在指定溶液中可能大量共存的是(  )

A.滴入甲基橙显红色的溶液中:

Na+、NO3﹣、I﹣、SO42﹣

B.水电离的c(H+)=10﹣12mol/L的溶液中:

K+、AlO2﹣、CH3COO﹣、SiO32﹣

C.

=10﹣12的水溶液中:

K+、ClO﹣、S2﹣、Cl﹣

D.加入铝粉能产生氢气的溶液中:

NH4+、Fe2+、SO42﹣、NO3﹣

【解答】解:

A、滴入甲基橙显红色,溶液呈酸性,酸性溶液中NO3﹣、I﹣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故A错误;

B、水电离的c(H+)=10﹣12mol/L,可能强酸性溶液和强碱性溶液,在强碱性溶液中K+、AlO2﹣、CH3COO﹣、SiO32﹣能共存,故B正确;

C、

=10﹣12的水溶液呈酸性,ClO﹣具有强氧化性,硫离子具有还原性,两者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而且酸性溶液中ClO﹣、Cl﹣,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故C错误;

D、加入铝粉能产生氢气的溶液,可能是强酸性溶液也可能是强碱性溶液,酸性溶液中Fe2+、NO3﹣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碱性溶液中NH4+、Fe2+不能共存,故D错误;

故选:

B。

 

9.(3分)下列实验操作规范并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

实验操作

实验目的

A.加热试管内物质时,试管底部与酒精灯灯芯接触

使试管受热均匀

B.将乙酸乙酯与乙酸的混合液加入到饱和碳酸钠溶液中,振荡、排气、静置、分液

除去乙酸乙酯中的乙酸

C.在碳酸钠溶液中加入盐酸,有气体生成

证明氯元素的非金属性比碳的强

D.在盛有足量浓硫酸的试管中加一小片铜片充分反应后,冷却,向试管中加入少量水,溶液呈蓝色

证明产物生成了Cu2+

A.AB.BC.CD.D

【解答】解:

A.酒精灯外芯温度最高,先预热再集中加热,故A错误;

B.乙酸与碳酸钠反应后,与乙酸乙酯分层,振荡、排气、静置、分液可分离,故B正确;

C.盐酸为无氧酸,不能比较Cl、C的非金属性,故C错误;

D.Cu与浓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将硫酸铜注入水中,溶液呈蓝色,证明产物生成了Cu2+,故D错误;

故选:

B。

 

10.(3分)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①热稳定性:

H2O>HF>H2S

②熔点:

Al>Na>K

③ⅡA族元素的阳离子与上周期稀有气体元素的原子具有相同的核外电子排布

④元素周期表中从ⅢB族到ⅡB族10个纵行的元素都是金属元素

⑤含有不同种元素原子的分子中,仅存在极性键,不存在非极性键

⑥已知H2SO4(aq)+2NaOH(aq)=2H2O(l)+Na2SO4(aq)△H=﹣114.6KJ•mol﹣1则中和热为57.3KJ•mol﹣1

⑦两个非金属元素原子间只可能形成共价键

⑧凡是有空轨道的微粒,都能接受孤电子对形成牢固的配位键

A.②④⑥B.①⑤⑥C.②③④D.①⑤⑧

【解答】解:

①非金属性:

F>O>S,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对应的氢化物越稳定,则热稳定性:

HF>H2O>H2S,故①错误;

②影响金属键作用力强弱的因素是原子半径以及金属离子所带电荷,金属键:

Al>Na>K,金属键的作用力越弱,熔点越低,故②正确;

③金属原子失去电子形成阳离子,电子层减少,则ⅡA族元素的阳离子与上一周期稀有气体元素的原子具有相同的核外电子排布,故③正确;

④从ⅢB族到ⅡB族10个纵行为副族及第VⅢ族元素,均为金属元素,故④正确;

⑤H2O2存在极性键和非极性键,故⑤错误;

⑥在稀溶液中,酸跟碱发生中和反应生成1mol液态水时所释放的热量叫做中和热,故⑥正确;

⑦非金属以共用电子对成键,为共价键,故⑦正确;

⑧钠离子等含空轨道,难形成配位键,一般过渡金属元素的空轨道能接受孤电子对形成牢固的配位键,故⑧错误。

故选:

D。

 

11.(3分)下列实验操作中叙述正确的是(  )

A.分液时,分液漏斗中下层液体从下端流出,上层液体从漏斗上口倒出

B.萃取操作是针对互溶的液体物质间物质沸点的不同所进行的分离

C.容量瓶用蒸馏水洗涤后须烘干后才能使用

D.为了便于操作,浓溶液稀释或固体溶解可直接在容量瓶中进行

【解答】解:

A.为防止液体污染,分液时,分液漏斗中下层液体从下口放出,上层液体从上口倒出,故A正确;

B.萃取是利用溶质在不同溶剂中溶解度的不同,故B错误;

C.定容时还需要向容量瓶中加入蒸馏水,不需要烘干,故C错误;

D.容量瓶为精密仪器,浓溶液稀释或固体溶解产生大量的热量,容易损坏容量瓶,故D错误。

故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