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美术教育的特征.docx

上传人:b****9 文档编号:25696723 上传时间:2023-06-11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9.0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当代美术教育的特征.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当代美术教育的特征.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当代美术教育的特征.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当代美术教育的特征.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当代美术教育的特征.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当代美术教育的特征.docx

《当代美术教育的特征.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当代美术教育的特征.docx(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当代美术教育的特征.docx

当代美术教育的特征

当代美术教育的特征

  一.问题的范围    讨论当代美术教育的特征,首先必须限定“美术教育”这一概念,否则无以描述和把握其“特征”。

美术教育在古代只有其实,未见其名,直到19世纪才在德国出现。

美术教育实际上是一个合成概念,即由美术和教育合成,英文中也是由art(美术)和education(教育)合成。

美术教育是基于美术学科的一个教育门类,实际上我们也可以将美术教育理解为包括学科本体和教育功能两部分(当然,这种划分可能过于绝对和简单,但对理解美术教育的涵义还是颇有裨益的)。

接下来我们就可以依据重心的不同,将美术教育分成以传承和发展美术知识与技能,培养专门人才为目的的美术取向的美术教育和通过美术获得教育价值,以促进人的身心良性发展为目的的教育取向的美术教育。

美术取向的美术教育的代表类型是专业美术教育,而教育取向的美术教育的主体则是中小学美术教育,其余还包括幼儿园、少年宫、美术馆和社区的美术教育。

  

  本文不涉及专业美术教育,只讨论以中小学美术教育和其他美术教育形式,也即将视野限定于教育取向的美术教育。

  

  二.问题的背景

  

  所谓“当代”,更确切地说,指的是当下,从时态来说是“现在进行时”,那么我们所涉问题的时段应该是“现在进行时”,抑或包括“将来时”。

那么,当下是一个什么样的时代呢?

  首先,由于经济全球化,导致了原有的文化空间的模糊,不同文化之间空前交融,体现为一方面普世的价值观和强势文化的生活方式强烈地影响着不同国家和民族,另一方面维护本国或民族固有的价值观和生活方式的力量也竭力与之颉顽抗衡。

其次,由于计算机互联网络、影视、多媒体的发展,使得以图像为特征的传播力量迅速增强,进而深刻地影响着我们的价值观、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

  视觉图像在信息传播方面的作用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强烈,对人的影响从来没有像今天那么深刻,这使得我们处于所谓视觉文化时代。

这构成了我们讨论美术教育问题的背景。

  

  三.视觉文化的特征

  

  什么是视觉文化(VisualCulture)?

美国学者莫则夫(Mirzoeff)认为“视觉文化即是每天的日常生活。

”①(everydaylifeisvisualculture.请注意,英文应该直译为“日常生活即视觉文化”,台湾学者采用这种逆向的翻译,表明在译者的眼中,日常生活实际上与视觉文化是对等的。

)仔细研究,这个定义本身并不周延,因为它只适合于城市,而不适合于乡村。

在乡村的日常生活中,一些日常所见的形象,如大山和江河,并非人造,依据我们对文化的理解,没有人造的痕迹不能算作文化。

台湾学者郭祯祥、赵惠玲将视觉文化定义为:

“每天的日常生活中,能建构并传达吾人态度、信念,以及价值观之视觉经验。

”②应该说,这一解释比较接近于视觉文化的真意。

  对视觉文化,我们可以从三点加以把握:

1.视觉化;2.日常生活化;3.深刻地影响我们的价值观和生活方式。

  我们知道,人类的信息传播方式主要是口语、文字和图像,它们往往被综合地加以运用,在不同的时代其中一种居于主导地位。

视觉文化的出现,标志着图像运用的机率在当代已经或正在大幅度地提高。

相对以往,图像在传播信息――思想、情感、文化等方面扮演了日益重要的角色,而且图像本身的类型、传播方式和手段也日益丰富和多样。

此即所谓视觉化的含义。

  视觉化导致的结果必然是日常生活化,正是因为日常生活化,视觉文化才会深刻地影响我们的价值观和生存方式。

尤其从年轻一代的价值观形成和生活方式的变化上,我们已经清楚地感受到电视、网络图像、流行图像杂志和广告对他们的巨大影响。

  

  日常生活化的表现是:

第一,视觉文化创造者的职业化和非职业化并存。

一方面职业的视觉艺术工作者――画家、雕塑家、设计家、工艺家、建筑家仍是视觉文化的主要创造者,另一方面由于数码相机、DV等的普及,互联网络的方便与快捷,许多平民百姓都加入到视觉文化创造者的行列中。

第二,观赏场域的多样化。

以往我们要看所谓精致艺术(finearts)――油画、中国画、版画等,需要到美术馆、博物馆、图书馆或者是美术课堂去看,视觉文化时代则可以在网络、公共环境、宾馆饭店看到,而且在我们日常的环境中还有其他的视觉文化形式深刻地影响着我们。

第三,制作场地的多样化。

过去艺术作品的制作往往是在工作室、作坊中进行的,现在在社会的其他地方和场所都能制造视觉文化。

  此外,视觉文化带来的一个重要结果是改变了我们所谓美术的内涵,模糊了门类之间的界限。

西方学者将视觉文化分为四个方面:

(1)精致艺术(finearts)、

(2)工艺与设计(crafts/design)、(3)表演艺术及艺术庆典(performingartsandartsofspectacle)和(4)大众与电子媒体(massandelectronicmedia)。

③这种划分极大地超越了传统美术所划定的范围。

  

  四.视觉文化时代的美术教育

  

  视觉文化对美术教育的影响首先表现在超越了精致艺术的范畴,使美术教育向更丰富的视觉形式拓展。

众所周知,传统美术教育的基本门类是绘画和手工,以后逐渐增加了雕塑、设计、建筑(仅限于欣赏行为),而后增加至摄影、摄像、动漫、陶艺、电脑美术等。

其内容既包括经典的,也包括流行和大众的。

  其次,是扩大了美术教育的场域。

至今,我们也不怀疑中小学的课堂是美术教育的主要场所,但将美术教育仅限于此,影响了美术教育在更大的范围内发挥作用,削弱了美术教育对人的生存和发展的影响力。

视觉文化使我们扩大了美术教育的关注面,由原来的课堂向校园、社区和社会拓展。

对此,我们可以稍稍展开来谈谈。

  1.向校园拓展。

现在越来越多学校开始重视校园文化建设,通过校园的建筑与环境的设计、装饰,影响学生的价值观和情感态度。

经验告诉我们,学校与商场、军营、公园的文化氛围是完全不同的,如何认识我们所处环境中的文化氛围和特质,对青少年的成长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校园文化建设往往离不开视觉形象的设计与创造。

因此,这项工作应该是美术教师的份内之事。

一般通过三种方式达到营造校园文化的目的:

一是学校的美术教师直接负责对校园文化的整体规划和设计;二是通过美术教师与学生的相互作用完成校园文化的建设;三是由美术教师与文化设计公司联合营造校园的整体文化环境。

  2.向社区拓展。

社区是当代人以居住为目的的聚集性的环境,不同的社区具有不同的环境和文化特征,开展社区美术教育也成了视觉文化时代的一项选择。

社区美术教育的表现主要是营造优美而富有品位的视觉环境,这主要是通过地产商、物业管理部门和业主共同完成的。

学校的美术教师也积极将教学引向社区,以至于形成了所谓“社区取向的美术教育”。

“社区取向的艺术教育课程主要源于多元文化艺术教育的理念,是以文化与艺术多元角度的观点深入了解艺术、文化与社区环境及生活之脉络关系。

”马柯菲(McFee)和戴杰(Degge)提出:

“艺术教育的目标需加强学生对社区的参与能力,以能辨别、分析、反省品质与判断其社区的人文特色。

”班迪(Blandy)认为:

“艺术课程有必要引导学生与社区作合作的互动,了解社区的软硬体结构、沟通系统、社交模式、社区价值与社区文化等相关活动或议题,并思考如何透过艺术强化社区功能与塑造社区特色。

”他所提及的“社区取向艺术教育的教材触及社区软硬体系统,包含教育商业行为、祭奠仪式、环境特色、公共设施、农作节令配合和其它一般性文化活动等。

”④台湾学者徐秀菊、萧耀华还设计了小学三年级至六年级课程计划表并提出了教学方法,使社区取向的美术教育进入到具体的实施层面。

此外,还有一些美术教育工作者瞄准了社区的环境,将少儿美术学校直接办到了社区。

  3.向社会拓展(以美术馆教育为例)。

至于社会美术教育则范围更广,除了少年宫和各种美术班之外,美术馆(可扩及各类博物馆)美术教育也越来越受到重视,在中国更是方兴未艾。

  美术馆的功能包括收藏、展示、研究,在重视社会和公民教育的今天,其以往潜在的教育功能,开始显化,并成为一种重要和有效的美术教育门类。

在国外,很多美术馆都设有公共教育部门,配有专职和兼职的美术教育人员,有意识有计划地开展美术教育活动。

国内的广东美术馆和中国美术馆也先后成立了公共教育部,推进美术馆教育事业的开展。

美术馆教育最大的优势是其情景性,这种情景性由真品和有意识的整体设计构成,对公众具有强烈的诱导性,使其注意力、情绪和思维集中于这一情景之中,从而产生其他场所难以获得的教育效果。

来自美国各地美术馆的25位代表在丹佛(Denver)明确了:

“美术馆教育的目的是提高观众了解和欣赏艺术品原作的能力。

”⑤因此,欣赏美术原作是美术馆的一大优势,也是美术馆美术教育的主要内容。

围绕这样目的,美术馆可以开展的活动包括:

导览、专题讲座、组织学生观摩、主题活动,或者可以结合专题进行操作实践活动,如临摹、仿画(制)等。

中小学美术教育中,利用博物馆开展美术教育也被明确地列入国家课程标准,实践也证明,馆校合作是开展博物馆教育最有效的方式。

不仅如此,美术馆教育的方式也在不断进步,一改以往的单向讲授方式,变为双向、多向互动,强调体验、参与,提倡质疑、思考和探究,充分发挥观摩者的主体作用。

视频播放、背景资源提供、网络平台也成为了美术馆教育的重要辅助方式。

  总之,在视觉文化背景下,美术教育呈现价值多元、取向多方、内容多项、方式多种、手段多样的特征,在人的生存和发展过程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在丰富人的精神和物质生活方面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

  

  注释:

  ①郭祯祥、赵惠玲《视觉文化与艺术教育》,见黄壬来主编《艺术与人文教育》,桂冠图书股份有限公司,2002年10月,第332页

  ②②郭祯祥、赵惠玲《视觉文化与艺术教育》,见黄壬来主编《艺术与人文教育》,桂冠图书股份有限公司,2002年10月,第345页

  ③转引自郭祯祥、赵惠玲《视觉文化与艺术教育》,黄壬来主编《艺术与人文教育》,台湾桂冠图书股份有限公司,2002年10月,第346页

  ④以上引自徐秀菊、萧耀华《社区取向之艺术教育研究》,《2004第二届亚太地区美术教育会议论文集》,香港教育学院,第330页

  ⑤谭详安编《从展馆到教师――博物馆与艺术教育》,香港教育学院艺术系,2004年12月,第28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计算机软件及应用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