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下册搭配的规律教学设计与反思.docx

上传人:b****9 文档编号:25686357 上传时间:2023-06-11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37.6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年级下册搭配的规律教学设计与反思.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四年级下册搭配的规律教学设计与反思.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四年级下册搭配的规律教学设计与反思.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四年级下册搭配的规律教学设计与反思.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四年级下册搭配的规律教学设计与反思.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四年级下册搭配的规律教学设计与反思.docx

《四年级下册搭配的规律教学设计与反思.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年级下册搭配的规律教学设计与反思.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四年级下册搭配的规律教学设计与反思.docx

四年级下册搭配的规律教学设计与反思

四年级下册《搭配的规律》教学设计与反思

教材分析:

本单元研究简单的搭配现象。

日常生活里经常会遇到与选配有关的实际问题,如服饰选配、饮食搭配、颜色搭配、路线选配、队伍组配……让学生研究一些常见的搭配现象,初步学会搭配与选择的方法,体会选配的规律及计算,是发展数学思考的载体,也有益于学生提高生活的自理能力。

这一课时,主要是让学生经历对两种事物进行简单搭配的过程,探索并发现简单搭配现象中的规律。

通过对本课的学习,学生们从简单常见的数学现象中寻找规律的意识得到加强,探索规律时所用方法也日趋成熟、理智,数学活动的经验得到了积累,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得到了提高,更发展了符号感和数学思维能力。

学前分析:

学生已经积累了一些探索简单规律的经验。

如,简单数列中数的排列规律、一一间隔排列的两种物体数量间的规律等。

这些已有的认知经验对学生探索简单搭配和排列现象中的规律提供了知识与方法上的双重支撑。

在这样的基础上让学生继续找规律,主要基于以下几点思考:

一方面,可以使学生进一步丰富解决实际问题的策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可以使学生进一步感受数学学习的乐趣,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中提供探索活动的基本线索,使学生经历发现规律的过程。

按照“选配或排列实物――用符号表示实物进行有条理的思考――在讨论和反思中发现规律”的顺序来组织学生进行探索。

这样教学,一方面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有利于学生经历探索规律的过程,积累数学活动的经验;另一方面,用图形表示实物,用字母表示人物,这又是一个符号化的过程,有利于学生体会符号的价值,发展学生的符号感。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操作、抽象、概括、合作和交流等活动中,感知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掌握两类事物一共有多少种不同的搭配方法的规律。

2、通过有序搭配,训练学生的有序思考能力和全面思考问题的习惯。

3.学生在探索规律的过程中,增强与他人合作、交流的意识,获得一些成功的体验,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教学重点:

学会有序地思考,掌握求两类事物搭配的方法。

教学难点:

探究两类事物搭配的规律。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出新授谈话:

同学们,今天是3月6日,后天是什么节日?

小明跟爸爸决定去商店给妈妈买一套衣服,看看有哪些服饰呢?

二、动手操作,感受规律

1、实物搭配

(1)、出示图片:

两件衣服,三条裤子

提问:

如果一件衣服搭配一条裤子的话,可以有多少种不同的搭配?

先想想你准备怎么解决?

(2)、同桌合作,利用学具。

谈话:

同学们可以拿出学具,和同桌一起拼一拼、说一说。

2、汇报交流:

提问:

你和同桌一共搭配到多少种不同的方法?

请一位同学上来摆一摆,说一说你是怎么搭配的。

(1)先选一件衣服,可以搭配3条裤子。

(板书:

3)

再选一件衣服,可以搭配3条裤子。

(板书:

3)

那么,一共就是有6种搭配方法。

(板书:

6)

提问:

根据这些,你能列一道算式表示吗?

(3+3=6种或3*2=6种)

(2)提问:

还有不一样的搭配方法吗?

先选一条裤子,可以搭配2件衣服。

(板书:

2)

再选一条裤子,可以搭配2件衣服。

(板书:

2)

再选一条裤子,可以搭配2件衣服。

(板书:

2)

那么,一共就是有6种搭配方法。

(板书:

6)

提问:

现在你会再用一个算式表示吗?

(2+2+2=6种3*2=6种)

3、小结揭题:

有搭配问题中,还可以用算式表示。

今天这节课就来找找搭配中的规律。

[教学设计]:

通过实物图形让学生经历动手摆一摆的过程,让学生积累数学活动的经验,丰富解决问题的策略,并且在有序的搭配引导下,逐步产生算式,初步感受搭配与算式的关系,实现从实物与抽象之间的联系。

三、自主探索,发现规律

1、谈话引入:

如果让你给老师选一套,你会选哪套?

刚刚研究完穿着上的搭配,再来看看吃的学问。

2、出示例题:

妈妈要给小明准备早餐。

其中饮料有3种:

豆浆、牛奶、果汁;点心有4种:

馒头、蛋糕、汉堡、饼干。

如果一种饮料就配一种点心,可以有多少种不同的搭配?

谈话:

可以把自己的想法写在自备本上。

3、独立尝试:

可能出现的形式:

a、文字阐明法,把所有的情况都一一写下来。

b、文字连线法,有序表示出12种情况。

c、符号、数字、图形连线法,也有序表示出12种不同的搭配。

4、交流评价:

提问:

你们一共发现了多少种不同的搭配方法?

你是怎么做的,跟黑板上的一样吗?

如果不一样,你能看懂吗?

分析每种方法:

12种是怎么得来的?

小结:

一件上衣可以搭配4条裤子,3件上衣就可以看做有3个4,所以一共是12种不同的搭配方法。

[教学设计]:

给学生经历从实物到算式,再由抽象到具体这样的过程,让学生逐步构建数学模型。

5、追加巩固:

提问:

如果再加一种点心,又该怎么列式?

为什么是3*5?

再追问:

如果再加一种饮料呢?

如果是10种饮料配5种点心呢?

6、总结规律:

观察我们刚才解决的两个问题,你找到了什么样的规律?

搭配的种数和饮料的数量、点心数量有什么关系?

[教学设计]:

建立在理解算式意义的基础上,给学生“加题”,一方面可以继续巩固前面的学习,另一方面让学生在做的过程中更深地体会到搭配中的规律,从而突破难点。

四、巩固运用,深化规律

1、基础题:

想想做做1、2

(1)一共有多少种走法,你是怎么列式的,这样做是什么意思?

(2)最后“一共有多少种搭配”可以是3*5=15种,也可以是6+9=15种。

2、生活考考你:

学生独立完成,汇报交流

(1)校广场文艺演出需男女各一名主持。

男生小明、小强、小光3人,女生小洁、小红、小芳、小言4人。

共有多少种不同的搭配?

(2)有5本不同的杂志借给第一组的同学看(注:

为了公平,每人不能同时借2本),可以有多少种不同的借法?

如果借给全班呢?

(3)让第3小队和第4小队的同学互相握手,会有多少种不同的握法?

[教学设计]:

通过系列练习,学生在相对复杂的情境中探索搭配的方法,了解有序思考有条理表达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的作用,加深对相应规律的理解。

复习巩固所学的知识,形成技能。

五、全课总结生活中有很多问题等着我们去发现去解决。

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教学反思:

回顾本节课,我主要通过了三个步骤来进行教学。

1、动手操作,感受规律2、自主探索,发现规律3、巩固运用,深化规律。

找规律的教学不是为了形成某个数学概念或记住某种法则,而是通过开展数学活动,积累探索规律的体验。

在组织教学活动的过程中,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观察、操作,引导学生与他人合作交流,

按顺序有条理地搭配,是本节课探索规律的基本策略,也是教学中难点。

虽然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没有特意地给同学们解释、阐明,但是在教学的过程中学生已是在“有序”的状态下进行学习操作,我认为在没在出现“反例”的情况下,可以不作为“特殊要求”让学生接受。

有序,其实在本节课的一开始就已经留在学生的心中了。

让学生通过两种操作方法的比较,体会、醒悟有顺序、有条理搭配的好处,从而在思想深处接纳这种策略。

本课的难点,就是探究两种事物之间搭配的规律。

怎么样攻破这一难点,一方面建立在第一部分,从具体到图形,到算式的形成,让学生的体验更多的还是第二部分关于早餐搭配的问题。

在没有任何学具可以摆的情况下,通过独立的思考,把实物抽象成符号、文字来解释为什么有12种,从而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学已成了自主的内化过程。

最后再通过不断地添加点心、饮料,让学生的这种“意会”能够表达出来。

不过,由于对学生和教材把握还不够到位,学生还是没能说出来,成为最大的一个遗憾。

让学习充满生命的活力

——关于《搭配的规律》的教学片段与反思

[案例背景]:

《搭配的规律》是苏教版国标教材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找规律》中的第一课时,本课主要让学生经历对两种事物进行简单搭配的过程,探索并发现简单搭配现象中的规律。

因为笔者最近参加县级赛课执教了这一内容,在这次活动中感触颇多、收获颇丰,一是真正体验了“教学相长”的意义,二是进一步把握了学习的本质,因此选择其中的一些教学片段记录下来,以拓展课堂学习的时空,丰富教师和学生的生命内涵。

[案例描述]:

片段一:

开场白,为学生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点

因为是借班上课,教师先简单地自我介绍,接着联系所在学校的特色,借题发挥。

师:

同学们,老师今天来这里上课非常高兴,非常兴奋。

原因之一,老师可以认识这么多的同学和听课的老师;原因之二,在这个讲台上,曾经站过老师最崇拜的两个偶像——一位是全国赛课一等奖获得者张齐华老师,另一位是我们县赛课一等奖获得者赵三多老师,其中赵三多是我曾经的同学、现在的同事,但他们现在不仅是我的老师,更是我的偶像。

因为他们都具有刻苦求学、不断进取的精神,而这不就是我们今天共聚一堂的理由吗?

今天不管赛课的结果如何,我都可以骄傲地对自己说:

“我来到了,我看到了,我努力了!

”。

学生静静地听,若有所思。

师:

光顾着自我表白,现在要上课了,老师也准备一下,先把外衣脱了,找一找家的感觉。

学生笑。

师:

再把手机关了,以保证课堂教学的正常有序。

同学们也准备好了吧?

生:

好了。

师:

好,开始上课。

……

[反思]:

课堂教学是以知识的传播为主要任务,但知识传播需要情感的投入,没有情感的教学是无法深入人心的,也不会让学生真正地体验、有效地发展。

这样一个抒情的开场白,能带给学生的绝不是一节课所能达到的,它可以为学生找到学习的目标,指明努力的方向。

因为老师就是一个最好的示范,老师也在学,老师也有自己学习的榜样,这就是“偶像”的力量。

片段二:

抛砖引玉,打开学生的思维之闸

在学生经历直观操作,理解“不重复不遗漏”的有序搭配方法后,教师引导学生抽象操作,用符号或图形等表示实物进行有条理地思考。

师:

刚才我们一起进行了实物图片的操作,并找到了有序搭配的方法。

现在你能用更简单的方式将刚才的搭配过程表示出来吗?

生1:

可以用字母来表示;

生2:

还可以用图形来表示;

生3:

还可以用数字来表示;……

师:

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将刚才的搭配过程表示出来。

学生在作业纸上表示,师了解、参与学生的学习活动。

学生汇报,在实物展示台上进行介绍。

有学生惊奇于自己的发现,举手发言。

生4:

老师,我发现了比图形、字母更简单的表示方法。

师略停顿,故作惊讶:

啊?

说说看!

生4:

我发现,只要用一个算式就能将刚才所有的搭配方法表示出来,也就是2×3=6。

学生中有少数好像看懂的,作点头状;还有大部分好像不太明白,茫茫然。

师顺水推舟:

如果真是这样的话,那用算式表示确实更简单了,只不过这个算式到底表示什么意思呢?

还是请同学们先自己独立思考,再在你的小组里交流一下。

学生独立思考,再小组交流、讨论。

生5:

我发现了,算式里的2可以表示两件上衣,3可以表示3条裤子,因为1件上衣有3种搭配方法,2件上衣就有2个3,二三得六。

师:

说得真棒!

想一想,你还能受到刚才同学的启发,列出不同的算式吗?

生6:

3×2=6。

生7:

2+2+2=6。

生8:

3+3=6。

生9:

3×1=3,3×1=3,3×2=6。

师相机板书,师:

都能看懂吗?

能说说这些算式的意思吗?

学生思考、回答。

……

师:

其实这些算式都可以用2×3=6或3×2=6来表示。

现在如果有3件上衣和3条裤子,想一想应该有多少种搭配方法?

生:

3×3=9。

师:

理由呢?

生10:

因为2件上衣有2个3,3件上衣再加1个3,也就是3个3,三三得九。

师:

那如果是4件上衣和3条裤子呢?

生:

4×3=12。

师:

5件上衣和3条裤子呢?

生:

5×3=15。

师:

好像越来越有感觉了。

想自己编几道吗?

同桌互相出几道看看,你编我答。

学生互相编题、答题。

师:

像这样的题目能编完吗?

生:

不能。

师:

那有规律吗?

有怎样的规律?

生11:

只要把上衣的件数乘裤子的条数就等于所有搭配的方法。

师:

是这样吗?

如果有200件上衣和300条裤子,一共有多少种搭配方法呢?

生:

600种。

师:

现在你们是用实物搭配,或者图形表示,还是……

生:

用算式计算。

师:

看样子找到了规律,一切问题都很简单了。

[反思]:

“神奇教师”孙维刚说:

“教师应当引领学生,使他们形成联想,总是从心底油然而生,让那繁花似锦的知识在孩子的八方联系中浑然一体,乃至‘漫江碧透,鱼翔浅底’,使孩子们的思维总是处在浮想联翩、思如潮涌的状态之中。

”多么美好的境界!

毋庸置疑,数学教育是关于思维的教育,数学教育的目的是启迪学生思维,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改善学生的思维品质。

在上述片段中,学生经历了由直观到抽象的知识形成过程,规律的发现是由于内在的需要,而学习规律的价值就在于让思维更敏捷,让生活更简单。

片段三:

设身处地,数学也有人情味

练习设计第2题,小明出游路线的搭配。

(对教材略有改动,将题目每一段中的一条曲线改成一条线段)

师:

同学们,这道题比上一题复杂一些,建议大家一起把题目读一遍,通过读题弄清题目意思。

学生齐读题目。

师:

小明从家经过街心花园到少年宫,一共有多少条路线可以走?

生:

8条。

师:

你是怎么想的?

生1:

2×4=8。

师:

你能在图中指出是哪8条路线吗?

生指一指,教师课件演示。

师:

如果你是小明,你会怎样走?

为什么?

生2:

走直的路线。

师:

用数学的语言怎么说?

生2:

线段的长度比曲线短。

师:

这句话完整吗?

生3:

应加上“两点之间”。

师:

补充得很好!

数学为我们提供了很多种方法,但我们还是需要根据生活实际选择最合适的方法。

[反思]:

一道练习题有多大价值?

如果只是一味地应用方法解决问题,那么学生只会厌倦、疲劳,学习热情逐渐低靡。

“如果你是小明,你会怎样走?

”这一问题一下子将学生拉入情境中,眼中的数学问题不就是生活实际问题吗?

数学原来这样近、这样亲。

这时的搭配练习已经超越了题目本身,因为它已承载了学生的情感和智慧。

[案例分析]:

让我们从终点回到起点,学生需要什么?

学生的学习有意义吗?

怎样的学习才能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

当我们把更多的注意力集中在情境的创设、学习方式的转变、练习设计的精当上,我们是否思考:

学生是怎样想的?

他们更在意什么?

现代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

“教的法子就是学的法子。

一、以人为本,彰显教学真义。

以人为本,这里的人不仅是指学生,还应该有教师。

早在二千多年前的孔子就提出了“教学相长”,而正是教师的不断发展、提高,才能培养、造就全面发展的人。

在本课中,教师不仅在教学书本知识,更将自身作为参照物,引导学生树立学习的榜样,刻苦求学、不断进取、自我完善。

以人为本,在课堂教学中的落脚点应是学生的经历、体验和感悟。

本课的教学,学生在经历无序到有序、直观到抽象的过程中,逐步发现简单的表示方式,直至上升到数学规律。

通过教师的设问——“如果有200件上衣和300条裤子,一共有多少种搭配方法呢?

”,“迫使”学生将规律显性化,用以往的实物图片、图形符号已不能有效地解决问题了,规律的应用是迫于内在的需要,数学原来很有用!

这样既提升了学生的思维水平,又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练习设计在关注知识方法的同时,更有情感的培养和智慧的启迪。

让学生设身处地地进行思考,凸显数学的亲和力,数学也有人情味!

二、点燃思维,渗透思想方法。

无论是课改前后,笔者一直坚信数学教育的本质应该是思维的训练与发展。

学生进入课堂,就像一把等待点燃的火把、一辆等待发动的汽车。

教师的作用就是给学生一把钥匙,去开启自身的动力系统。

教师给学生的钥匙是什么?

在本课中,这钥匙是指一个能触发人思维的问题,是一次有意义的操作,是师生、生生之间的一次互动,是在学生经历、体验后的惊喜发现!

因为有了这些,才刺激、调动、激发了学生的思维动机,点燃了学生的思维之火花。

“现在你能用更简单的方式将刚才的搭配过程表示出来吗?

”简单就是问题的核心,在追求简单表示的过程中,学生一步步地抽象,寻找搭配现象的规律。

学生互相编题、答题,是由归纳到推理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积累的感性经验逐渐丰富,而规律也随之显现出来。

练习中,安排了一道逆向思维的题目——小明有一些衬衣和裤子,现在已知他有15种衬衣和裤子搭配的方法,猜一猜小明可能有几件衬衣和几条裤子?

由果索因,逆向思维,学生对规律有了更深的认识,思维水平得到有效发展。

再回起点,见山依旧是山,见水依旧是水,但教师和学生已有了生命的体验、成长的喜悦!

搭配中的规律

一、创设情境、渗透有序。

1、握手导入,引导有序。

师:

今天,有这么多老师来听课,能把自己优秀的一面表现出来吗?

有信心的请举手。

(老师进行无序握手:

给学生鼓劲。

师:

如果老师每人都握一次手,谁知道老师共要握多少次手?

交流:

你觉得老师用这样的方法能和班上每个同学握一次手而且不重复吗?

提问:

谁能帮老师想个办法,做到既不重复,又不遗漏呢?

(板书:

有序,不重复)

师:

如果今天来听课的每一位老师也都和我们每个同学握一次手,我们一定会信心倍增,你知道这样共要握多少次手吗?

学生猜想,留下问题。

(板书结果)

引导:

在数学上,我们把这样的问题叫做“搭配问题”

2、了解起点。

揭示课题

师:

今天这堂课我们就用有序、不重复的思考方法一起来研究搭配中的学问——搭配。

提问:

你平时听过的有哪些搭配?

师:

这是同学们心目中的搭配,今天我们要研究两类不同事物的之间搭配规律。

板书课题:

搭配的规律

二、主动探究,获得方法。

1、动手操作,感悟有序。

讲述:

大家喜欢上信息课吧,难怪每次星期六我都看见微机室人特别多,你们是不是觉得我们学校的电脑如果再多一点就好了。

买之前,我们先到电脑商城去看看,(课件出示:

柜台1图)

交流图意:

2个鼠 3台电脑板书:

鼠标个数 电脑台数

                2    3   

交流:

你喜欢哪个鼠标和哪太电脑搭配?

指名交流。

(解释一下为什么)

一共有几种不同搭配方法呢?

你们能有序地来搭一搭吗?

独立思考

师:

下面小组里讨论,由组长把讨论的结果纪录在记录卡1上面并写上思路(记录卡1)

(1)小组合作,教师巡视。

(2)学生汇报结果。

组织讨论:

怎样才能既不重复也不遗漏地找到所有的搭配呢?

(强调:

先选鼠标搭配电脑或者先选电脑搭配鼠标)

展示搭配:

(学生边说边摆出两种不同的方法,一共搭出6种。

全班讨论,引导学生有序思考。

课件演示:

连线的过程,引导用连线的方法解释更清楚

板书:

搭配种数  6

2、选择方法,体验有序。

师:

买东西要货比三家,才能买到称心如意的商品,我们到另一个柜台看一看。

交流图意板书(2    4 )

你能用连线的方法有序地找出共有多少种搭配方法吗?

(组长发记录卡2)

思考:

在完成的过程中可能会遇到什么困难?

引导:

画电脑很难,你可以把鼠标和电脑用别的符号(数字图形汉字字母等)来表示。

学生独立完成。

交流:

要求说清思路。

举起记录卡2,向别人展示自己的成果。

板书(2   4    8)

求证猜想:

从这些搭配数据中你发现鼠标与电脑搭配种数与什么有关?

有什么关系吗?

(生:

从2 3  6 ,  2  4   8……中可以推测到求两种事物的搭配一共有几种不同的方法能用乘法算……)板书  补上运算符号

4、 测验证、发现规律。

(1)我们再换个柜台看看,这里的品种更多,电脑有5个品种,鼠标有3个品种。

一共有几种不同的搭配方法呢?

提问:

你能用我们刚才总结出的规律来完成吗?

板书:

3  5  15

(2)课件演示连线过程。

(3)师生共同小结:

两类不同事物搭配,一共有几种不同搭配方法可用乘的方法来计算。

三、运用规律,解决问题

讲述:

现在我们就来用一用这条规律,解决一些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提问:

(填空题)组长发题

(1)运动员搭配:

从五名男运动员、八名女运动员中选一名男运动员和一名女运动员去参加比赛,共有()种不同的搭配方法。

(2)水果拼盘:

有六种黄颜色的水果,七种红色的水果,如一种黄颜色水果和一种红颜色水果配成拼盘,共有()种不同的搭配方法。

(3)早餐搭配:

点心5种,饮料3种,如果一种点心和一种饮料搭配,共有()种不同的搭配方法。

(4)线路搭配:

从学校到街心花园有2条路可走,从街心花园到少年宫有3条路,从学校走到少年宫,共有()种不同的走法。

交流小结:

通过这些题,发现同学们真正理解了搭配的规律,下面老师要考考大家:

自选挑战题:

(组长发题)(要求:

能完成哪题就写哪题)

(1)三种饮料(橙汁、可乐、雪碧、)、两种点心(蛋糕、饼干),如果一种饮料配一种点心,可以有()种不同的搭配。

(2)春游时,我们可以从学校先坐公交车从大桥过江,过江后再到雨花台,一共有()种不同的走法。

(3)老师有一些衬衫和领带,一共可以有12种不同的穿法,猜一猜老师可能会有()件衬衫和()条领带。

交流

四、小结:

你有什么收获?

解决上课开始时留的问题。

五、拓展延伸:

大家表现都非常好,下面我们轻松一下,喜欢听故事吗?

齐国的齐威王和他的大将田忌进行赛马比赛第一次的情况。

能变换比赛马的出场次序使田忌获得胜利?

(让学生小组讨论,然后再说说这个故事让你想到了什么?

探索事物搭配的规律

课前活动:

座位的安排方式,让同桌之间互相信任。

一、创设情境,初步感知搭配现象

谈话:

大家瞧,大自然多美啊!

(出示一些风景图片)小红全家准备去郊游。

为了这次郊游,妈妈给她准备了2件上衣(出示学具):

一件淡蓝色的和一件白色的。

还准备了3条裙子(出示学具),用什么颜色的上衣配什么款式的裙子呢?

请同学们给她提些建议吧。

学生交流,教师操作。

小结:

像这样,一件上衣配一条裙子,就是把上衣和裙子进行搭配。

(板书:

搭配)

二、合作探究,体会有序思考

1.合作探究。

同桌合作,把所有的搭配情况都找出来,让小红自己挑。

(讲明信封中有什么,师把东西贴在黑板上)

合作要求:

同桌两人,一人拿学具进行搭配,另外一人把搭配的情况记录在表格中。

上衣

裙子

学生活动,教师巡视,关注学生中出现的不同的搭配方法。

请学生汇报搭配过程,教师演示。

小结:

一共有6种不同的搭配方法。

2.比较方法。

提问:

通过刚才的观察,你更喜欢哪一组同学搭配的方法?

为什么?

学生交流,有序的搭配好不好,好在哪里?

小结:

有序地搭配可以做到既不重复也不遗漏。

(板书:

有序,不重复,不遗漏)

3.理解不同的搭配方法。

谈话:

你们能像刚才这组同学一样,把上衣和裙子进行有序地搭配吗?

请同桌两个同学再次合作,按自己的想法进行有序地搭配。

学生活动,教师巡视。

反馈:

谁能具体地说一说,你们组是怎样有序搭配的?

学生一般会出现两种情况:

(1)选上衣,先用淡绿色上衣分别和3条裙子配,再用白色上衣分别和3条裙子配。

(2)选裙子,先用青蛙图案的裙子和2件上衣配,再用花朵图案的裙子和2件上衣配,最后用圆点图案的裙子和2件上衣配。

4.小结。

谈话:

(电脑演示)把2件上衣和3条裙子进行搭配,可以先用上衣进行有序搭配,也可以先用裙子进行有序搭配。

三、创新表示,感受符号思想

出示问题:

小红的爸爸为了这次郊游,准备了3件衬衫和3条领带,(课件出示3件衬衫和3条领带图)衬衫和领带有多少种不同的搭配方法呢?

1.讨论。

启发:

刚才我们用学具摆出了上衣和裙子有6种不同的搭配方法。

现在没有学具你有什么好办法可以把领带与衬衫的搭配方法全都表示出来呢?

同桌讨论讨论。

全班交流,教师提示可用连线的方法。

2.尝试。

谈话:

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在作业纸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