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时备课卡.docx
《课时备课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课时备课卡.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课时备课卡
泗水县实验小学集体备课之课时备课卡1
课题
9.自然之道
课型
新授
第1、2课时
中心备课人
刘刚
二次备课人
教学
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旅游、侦察、愚蠢、争先恐后、若无其事”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情感,懂得“自然之道”的含义并从中受到启发。
3.丰富见闻,激发探究大自然规律的兴趣。
教学
重难点
1.了解课文主要内容,从中受到启示。
2.理解向导的话,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法学法
教具学具
课件预习课文,了解《世说新语》
中心备课
二次备课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教师导入,学生齐读课题,释题:
课题中“自然”这个词好懂,指的就是“大自然”;但是“道”字不大好懂,这个“道”字在字典里有如下解释:
(1)道路;
(2)技术;(3)规律,你认为“自然之道”的“道”应该作第几种解释。
所谓“自然之道”,意思就是——
2.教师检查预习情况:
全文一共多少个自然段?
朗读1-4,要求学生仔细倾听,注意生字的读音,教师用“孵fū化你得děi想想办法啊”反馈倾听的情况。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5-8,要求读正确、读流畅。
3.课件出示生字词:
请1-2位中上生学生根据拼音读生字。
4.运用反复手法,训练进步生根据拼音识字。
5.组织小组开火车赛读重要词语,检查识字状况,在反馈中纠错并反复纠读。
6.要求学生标画重要词语之后,组织学生接龙朗读课文,看是否能把课文读正确、读顺畅。
教师注意板书学生读错的字,反馈读准、读顺的情况。
7.教师过渡:
这个反映自然规律的故事,很精彩,也很深刻。
文章很长,但其实只写了三个一:
一个目的、一种动物、一件蠢事。
以三个小标题领起,训练学生表达。
(1)谁能具体说一说这“一个目的”?
(2)谁能具体介绍一下这一种动物?
(出示图片,拎出列数字的方法,体会语言的准确性)
(3)请几位同学以时间的推移为序,来复述这一件蠢事:
那天我们上岛时,已近黄昏然而,接着发生的事情不一会儿
8.教师利用课件,引导学生简缩课文内容,并笔记:
我和七个同伴及一个生物学家向导,结队来到南太平洋加拉巴哥岛旅游,目的是想实地观察一下幼龟是怎样离巢进入大海的。
上岛之后,我们却干了一件愚不可及的蠢事。
第二课时
1.教师导入: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9课《自然之道》。
这篇课文在内容上的要点,老师已经出示在屏幕上了,谁能用一段话来说一说呢?
训练学生表达。
2.教师过渡:
这样说,虽然有条理,但是太简略了些。
看着课件,看我们能不能把这三个简略的要点说得更具体一些呢?
3.学生集体表述。
4.教师过渡:
请一位同学来读一读这件愚不可及的蠢事。
读3、4两个自然段。
5.训练学生两人朗读:
(1)相机理解“颓丧”;
(2)着重指导对话的朗读。
(3)理解泡泡:
因为他知道这样做是愚不可及的,所以他显得——极不情愿。
6.学生齐读3、4自然段,教师提示其读好重点训练过的部分。
7.教师过渡:
听老师朗读5-6自然段,看你从哪些句子里体会到,刚才干的这件蠢事真的是愚不可及呢?
8.教师朗读5-6,学生检索可以例证“愚不可及”的句子。
9.学生表述,教师承接:
(1)不懂装懂,救了龟群的侦查兵,这就叫做——愚不可及;
(2)施小善,而铸大错,引来成群的食肉鸟,这就叫做——愚不可及。
10.教师过渡:
这件愚不可及的蠢事已经粉碎了当初美好的愿望,当我们明白了这一点之后,我们又如何表现的呢?
看一看7、8两个自然段,跟老师说一说。
11.学生检索句子,教师指导朗读:
读出紧迫感、沉痛感。
12.教师小结:
(1)补救得过来吗?
后悔得过来吗?
为什么?
引导学生理解“自然之道”——做事不遵从自然规律,极有可能事与愿违。
利用食肉鸟的叫声激趣。
(2)拓展狼与兔子的故事。
拓展练习:
1.摘抄文中精彩描写。
2.阅读关于大自然神奇现象的书籍。
3.发现身边有趣动物生活习性。
板书设计
9自然之道——不可违背
教后反思
泗水县实验小学集体备课之课时备课卡1
课题
10*黄河是怎样变化的
课型
新授
第1课时
中心备课人
刘刚
二次备课人
教学
目标
1.了解黄河演变的过程和变化的原因,培养学生保护大自然的意识。
2.理清课文脉络,给课文分段,概括段落大意。
3.了解黄河的变化给人们的教训。
教学
重难点
1.了解黄河演变的过程和变化的原因,培养学生保护大自然的意识。
2.了解黄河的变化给人们的教训。
教法学法
教具学具
课件资料袋查找关于黄河资料
中心备课
二次备课
教学过程:
一课时
1.师简要导入,学生齐读课题。
2.师检查预习情况:
全文一共多少个自然段(7个)?
朗读1-5,要求学生仔细倾听,注意生字的读音,教师用“不禁jīn多灾多难nàn数shù千年黄河流域yù忧患huàn堤dī岸”一词反馈倾听的情况。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6-7,要求读正确、读流畅。
3.1-2位中上生学生根据拼音读生字。
祸huò乃nǎi侵qīn
蚀shí垦kěn亩mǔ
营yíng扣kòu
4.学生标画重要词语,在标画过程中检查读准的情况。
摇篮乃至肥沃生息繁衍凶猛暴烈折腾
叫苦不迭忧患堤坝侵蚀崩塌开垦毁灭
植被随心所欲经营不折不扣数管齐下
5.师过渡,请一位学生朗读第1、2自然段,检查读准的情况,并相机学习:
(1)引号的用法——特殊含义“表现”、“摇篮”;
(2)反问句改陈述句。
6.师过渡:
学习一篇略读课文,仅仅满足于认识一些生字,是远远不够的。
更重要的是你们能不能凭借自己的能力完成阅读提示里边提出的任务。
老师读一读阅读提示,你仔细听,看阅读提示里面提出了几个任务。
7.生表述任务,教师检索语义:
(1)启示?
(2)变化?
(3)原因?
(4)出主意。
8.师过渡:
(1)我们先放一放,我们先来解决问题
(2)和(3):
(2)教师点出写变化的方法:
对比,学生联系3-5文本说变化,教师简缩语义:
(气候温暖、森林茂密、土地肥沃——含沙量大、河床升高、容易决口)。
(3)引导学生采用对比的方法说话,体会变化。
9.师过渡:
刚才,我们仅仅只是解决了问题
(2),请同学们听老师朗读第6自然段,自己找一找问题(3)的答案。
10.学生倾听、标画、表述,教师引导找出核心原因:
水土流失。
11.学生小结主要的原因,并联系第7自然段出出主意解决问题(4),找出文章给人的启示,解决问题
(1):
破坏森林是不折不扣的自杀行为;要合理规划利用土地,同时还要大量修筑水利工程,才能把黄河治理好。
12.教师引导小结,训练学生其有条理地、反复整体表达:
课文先写用对比的方法写了黄河发生的变化,再写黄河发生变化的原因,最后写治理黄河的方法。
课文告诉我们:
破坏森林是不折不扣的自杀行为;要合理规划利用土地,同时还要大量修筑水利工程,才能把黄河治理好。
拓展练习
1.寻找身边破坏环境的现象
2.以当地情况书写一份倡议
板书设计
水土流失
10*黄河是怎样变化的
气候温暖含沙量达
森林茂密——————————————————河床升高
土地肥沃容易决口
教后反思
泗水县实验小学集体备课之课时备课卡1
课题
11.蝙蝠与雷达
课型
新授
第1、2课时
中心备课人
刘刚
二次备课人
教学
目标
1.认识7个生字,正确书写12个生字和“蝙蝠、横七竖八”等词。
2.朗读课文,能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理解飞机夜间飞行与蝙蝠探路之间的联系。
3.激发学生热爱科学、乐于观察和探究的兴趣。
4.搜集并能与同学交流有关仿生学的资料,提高信息搜集与处理能力。
教学
重难点
1.教育学生理解好蝙蝠在夜里飞行的秘密是怎样探索出来的。
是如何发现了这个谜,又是如何解开这个谜的,科学家又如何仿生创造而为人类造福的。
2.对蝙蝠利用超生波导飞,飞机的雷达导航的工作原理,只是文字表述,总是比较抽象,宜用电教手段,实施直观教学,使抽象的原理讲述变成直观的形象演示。
教法学法
教具学具
课件生字卡查找动植物给人类启示的资料
中心备课
二次备课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教师导入:
自然界的生物,常常给人类启示。
比如,人们发现青蛙的眼睛看活动的东西非常敏锐,于是发明了电子蛙眼,用来指挥飞机的起飞和降落,大大提高了飞机起降的安全性。
又比如,人们模仿蜻蜓的身体构造发明了可以垂直起降的直升飞机。
人们从自然界的生物身上得到的启示多了,后来发展成一门学问,名叫——仿生学。
今天我们学习的这篇课文就与仿生学有点联系,同学们读一读课题。
学生齐读课题,强调“蝙蝠”的读音。
2.教师检查预习情况
3.请1-2位中上生学生根据拼音读生字。
4.运用反复手法,训练进步生根据拼音识字。
5.组织小组开火车赛读重要词语,检查识字状况,在反馈中纠错并反复纠读。
6.要求学生标画重要词语。
7.教师过渡:
课文在内容上有三个要点:
一种现象和一个问题,一项研究与一个秘密,一种动物与一项发明,先请一位同学来读一读第1、2自然段,其他同学找出关键句子来描述一下这“一种现象和一个问题”。
8.请5位同学接着朗读3-7段,找出关键句子描述“一项研究与一个秘密”。
9.请1位同学朗读第8自然段,找出关键句子描述“一种动物与一项发明”。
10.学生教师指导和课件的帮助下,整体把握并反复表述课文的要内容:
课文首先提出一个问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然后写___________
最后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教师小结:
(1)利用课件指导写字:
避揭碍荧;学生对照课后的格子注音、临写。
(2)组织学生查字典;(3)形近字组词练习:
第二课时
1.教师导入,学生个人表述课文内容要点。
2.学生集体表述。
3.教师过渡:
刚才同学们的表述里面,有这么一句话“科学家经过反复研究,终于揭开了蝙蝠能在夜里飞行的秘密。
”如果我们把重音放在这四个字上(反复研究),这句话应该怎么朗读?
学生朗读。
4.教师过渡:
请同学读一读与“反复研究”相关的4、5自然段(先请两位同学逐次朗读,再组织齐读)。
5.教师指导学生照样子填表,口头表述,简缩4、5两个自然段的语义:
第一次,把蝙蝠的眼睛蒙住,结果铃铛没响,这说明……
6.教师小结:
从不同的试验结果里面,我们可以得出不同的结论。
不过刚才我们对于结论的表述太复杂,课文的表述却相对简洁,课文是怎么表述的?
指导学生朗读第6自然段后,用“不是……而是……”引导学生转换语义。
7.教师过渡:
这个结论是科学家经过反复研究才得出来的,同学们,要发现点什么规律,容易吗?
这个句子中,哪个词语特别能表现这种不容易?
重读这个词语,好好体会!
8.学生重读“终于”,教师顺势引导:
科学家究竟发现了一个怎样的秘密,能具体描述一下吗?
9.学生朗读第7自然段,教师板书图解文字,帮助理解。
10.教师过渡:
科学家模仿蝙蝠的这种探路方法,给飞机撞上了雷达。
雷达又是怎样探路的呢?
能结合这个图式来讲解一下吗?
11.教师小结:
(1)从这两幅图中可以看出雷达的天线就像是蝙蝠的——,雷达的荧光屏就相当于蝙蝠的——,雷达发出的无线电波就像是蝙蝠发出的——。
你看科学家从蝙蝠身上得到多少启示,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多大的方便。
这都得益于坚持不懈的反复研究!
(2)拓展海难中海浪发出的次声波,战场上的超声波、次声波武器,渗透科技是一把双刃剑的意识:
可以用来创造幸福,也可以用来制造灾难。
拓展练习:
1.查找仿生学知识的资料。
2.复述课文。
3.小练笔:
雷达的自述
板书设计
11.蝙蝠与雷达
嘴巴天线
障碍物障碍物
耳朵荧光屏
教后反思
泗水县实验小学集体备课之课时备课卡1
课题
12*大自然的启示
课型
新授
第1课时
中心备课人
刘刚
二次备课人
教学
目标
1.自主合作探究文章的主旨。
2.体会文章的优美的语言表达的意境与深刻的寓意的关系,了解本文托物言志、借景抒情的特点。
3.联系自然与生活,获得启示,丰富思想,感受人生。
教学
重难点
1.重点:
对深刻而富有哲理的启示的理解
2.难点:
体会景与意的对应关系。
教法学法
教具学具
阅读神奇的大自然资料
中心备课
二次备课
教学过程:
一课时
1.师简要导入,学生齐读课题。
2.教师检查预习情况,学生接龙朗读课文,教师注意评价朗读,记录读错的地方,组织学生查字典。
3.学生自由朗读两篇课文,要求读正确、读流利。
4.请1-2位中上生学生根据拼音读生字。
殃yāng帚zhǒu腐fǔ
壤rǎng翼yì略luè
键jiàn鲸jīng
5.组织学生标画重要词语,在标画过程中检查读准的情况。
扫帚异想天开腐烂枯枝烂叶土壤栖息捕食繁殖制服机翼机毁人亡惨祸关键轻而易举
6.教师过渡:
学习一篇略读课文,仅仅满足于认识一些生字,是远远不够的。
更重要的是你们能不能凭借自己的能力完成阅读提示里边提出的任务。
老师读一读阅读提示,你仔细听,看阅读提示里面提出了几个任务。
7.学生表述任务,教师简缩语义:
(1)主要内容?
(2)启发?
(3)划句子,抄下来。
8.教师过渡,组织学生依次完成三项任务。
9.教师引导小结,训练学生其有条理地、反复整体表达:
《“打扫”森林》写的是__________________,《人类的老师》写的是_______和________。
这两篇课文说明了同样一个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教师拓展一些仿生学的小故事,推荐一些仿生学的书目。
板书设计
--------破坏联系无知违背
“打扫”森林自然规律
-------破坏平衡认识利用
教后反思
泗水县实验小学集体备课之课时备课卡1
课题
语文园地三
课型
新授
第1-5课时
中心备课人
刘刚
二次备课人
教学
目标
1.运用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交流综合性学习的感受,提高倾听、应对、表达等语言能力;
2.比较句子,体会词语在表达语意轻重方面的作用;
3.积累农业气象谚语;
4..展示综合性学习的成果,培养学生的成就感,激发探究大自然的兴趣。
教学
重难点
1.体会词语在表达语意轻重方面的作用。
2.运用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交流综合性学习的感受,提高倾听、应对、表达等语言能力。
教法学法
教具学具
课件收集谚语
中心备课
二次备课
第一课时
(口语交际)
1.教师导入:
这一个单元里边,咱们学习了四篇课文,谁来给咱们列举列举?
学生列举。
2.教师过渡:
这四篇课文,都围绕一个主题,这个主题就是“大自然的启示”。
文章写得都很吸引人。
不说别的,有几个课文题目就很吸引人。
这些题目都很会制造问号,比如:
《蝙蝠和雷达》,蝙蝠是动物,雷达是仪器设别,这两者看起来好像没有任何联系,怎么就弄到一块去了呢?
一下子就在人们的头脑中打了一个问号?
你要弄明白,你就得把课文好好读一读。
你搜集到的小文章,题目是什么呢?
3.抽取两个小组来报题目,教师评价其口语交际表现:
音量、形象、流畅度。
4.教师过渡:
同学们能围绕大自然这个主题,搜集到这么多的小文章,很不错。
我知道,这些小文章可能是运用不同的方法获得的:
读书、采访、上网、观察,那么你的小文章采用什么方法获得的呢?
你能用这个句子规范地表达一下吗?
在开展“大自然的启示”的综合性学习中,我通过_______,搜集到一则小文章《》。
5.抽取一些学生反复表述,加深印象;学生笔记。
6.教师过渡:
刚才,咱们同学很多同学都说了自己综合性学习活动中搜集到的小文章。
你最想听谁说一说呢?
7.学生表述想法,教师相机提示学生发出邀请,促成一次简单的交际:
(1)邀请的人要使用祈使句;
(2)被请到的人要答谢。
8.教师再邀请一位学生所说一说。
9.教师过渡:
两位同学都说了自己搜集到的小文章,很了不起。
你有没有听听明白,或者有没有什么疑问,需要向这两位同学请教一下呢?
促成第二次生生交际。
教师采用角色转换、范例引导的策略,提示学生有礼貌地回答和随机的应对。
10.教师小结:
口语交际不仅需要流畅表达,还需要积极思考应对,刚才的一轮交际活动中,我觉得……表现的相当棒,因为……。
老师在这次综合性学习的活动中,通过阅读,也搜集到几个小故事,给大家讲一讲,怎么样?
人们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
用手握住鸡蛋使劲地捏,怎么捏也捏不碎。
为什么会这样呢,科学家经过研究发现:
薄薄的鸡蛋之所以能承受这么大的压力,是因为它把压力均匀地分布到蛋壳的各个部分了。
设计房子的建筑师们,从中得到启示,他们在设计房子的房顶时候,就使用了鸡蛋的这种“薄壳结构”,既节省了材料,又提高了房顶的抗压能力。
《长颈鹿与抗荷飞行服》
第二课时
(习作指导)
1.教师导入:
上一节课,我们围绕“大自然的启示”这个主题,进行了口语交际。
这节课,我们要在口语交际的基础上写一写。
究竟要求写什么呢?
听老师读一读课本49页习作部分的一段话,想一想:
究竟要写什么?
2.学生表述,教师指导减缩语义:
发现、经过或者心得,解释心得。
3.教师过渡:
不管是写发现,还是写经过,或者是写心得,首先必须写一样东西,你说需要写什么?
4.学生表述,教师拓宽学生的思路:
先写事儿,最后再写一点发现、启示或者心得。
5.教师运用例文引路:
八千岁是开米店的。
为什么叫他八千岁呢?
熟知他的街坊说是因为八千岁是靠八千个铜板的本钱起了家。
八千岁没开米店之前,他过得很苦,可是开了米店之后,低价买进、高价卖出,这么些年下来,腰里的钱包就鼓起来了。
他有多少钱,没人知道底,反正小镇上的人们说他是小镇的首富。
八千岁是首富,可使他并不摆阔。
他每天穿的衣裳,都是用便宜布料做的。
他吃的也不讲究,一天三顿,顿顿吃锅盔。
为什么?
锅盔便宜!
可是最近的一件事,把八千岁给彻彻底底地改变了。
发生了什么事呢?
你且听我慢慢说!
因为和日本人打仗的关系,镇上驻进一支部队。
领头的是个什么团长,老百姓背地里都叫他舅舅太爷。
为什么叫他舅舅太爷呢?
因为小镇上习惯于把那种难惹难缠的人叫舅舅。
有人要耍横了,就有人说:
“你讲舅舅理了,我不跟你说了,我认输,我低头,怎么样?
”也不知道,舅舅为什么会得罪这小镇上的人,反正舅舅这个词在这个小镇上就是蛮不讲理的同义语。
舅舅太爷的部队驻在小镇上,得花钱哪。
这舅舅太爷一想到钱,就盯上了八千岁。
他随便找了个理由,把八千岁米行的几船米给扣押了,愣说是八千岁要运到日本人占的地方,要去资敌。
资敌可是汉奸行为,要枪毙的。
一安上这个罪名,舅舅太爷就把八千岁给捉到牢里边去了。
舅舅太爷并不打算一枪毙了这个富的流油的米行老板。
他为的是敲一笔钱。
八千岁的儿子求爹爹告奶奶地托人前前后后送了三次钱,把家底差不多掏了一半出来,舅舅太爷才放了八千岁。
八千岁一出牢,回到家才坐定,他儿子问他:
“爹,你饿了吧,我给你买两个锅盔去!
”八千岁一听,把桌子一拍:
“别吃那便宜货,给我到翠云居叫一桌!
”翠云居可是小镇最高档的饭馆,叫一桌的钱可供小户人家过十天半个月的生活呢。
八千岁怎么变得大方了呢?
可能是经过这次生死劫,想明白了吧:
钱财乃身外之物,生不打来,死不带去,成天守着它,岂不是白活了一场?
6.学生拎出关键句子,教师小结:
抓好这两句话,你就能写好这一篇作文。
学生完成作文底稿。
7.教师批改作文底稿,选出一篇组织评议,引导学生:
(1)用好词,写佳句,有顺序——特别注意指导学生写好中心句和过渡句。
(2)修改一到二处毛病。
8.学生修改各自习作底稿,上交,教师批改评级。
第三课时
(我的发现:
体会副词的表达效果)
教师简单导入,齐读课题。
1.学生齐读课件所示的三个句子,教师提示其根据书本与原文对比后说一说,缺少了什么词。
科学家经过反复研究,揭开了蝙蝠能在夜里飞行的秘密。
如果不是我们,这些海龟就不会受到伤害。
令人难以置信的是,他们之间有的能够朝夕与共,和睦相处。
2.训练学生说话,教师小结:
这些词,都是副词。
有的小朋友一听到这个名称——副词,就要问了:
老师,名词我懂,比如“电视”;动词我懂,比如“跑”和“跳”;形容词我也懂,比如“美丽”;代词我也懂,比如“我和你,他她它”;副词起什么作用的啊?
咱们读一读句子,就明白了。
3.教师逐句指导朗读,体会副词的表达效果:
(1)第一句要求配上一个呼吸来读,体会“终于”的作用。
(2)第二句要求配上一个皱眉摇头的表情来读,体会“根本”的作用。
(3)第三句要求配上一个眼神来读,体会“居然”的作用。
4.教师小结:
今天我们学了三个副词:
……。
副词,像一个情感开关,能够增强或者减弱情感。
学生练习:
填入适当的副词,增强表情达意的效果。
我等了好久,学校的大门终于开了。
“如果不是那个叛徒告密,敌人根本就不可能发现我们藏身的地点!
”
这个小不点,居然能够把一大桶水提到二楼来,真是了不起。
5.听写12课词语,批改,改错,对照课堂听写本用铅笔圈化曾经错过的词语在“词语盘点”。
第四课时
(日积月累)
与“农业生产、天气变化”相关的谚语
1.教师导入:
这一个单元里边,咱们学习了四篇围绕“大自然的启示”这个主题的课文,谁来给咱们列举列举?
学生列举。
2.教师过渡:
要从大自然中得到启示,不仔细观察不行。
我们的老祖先,经过仔细的观察,从大自然中得到了很多与农业生产、天气变化相关的启示。
第50页的日积月累就提供了几则这样的谚语。
跟老师读一读。
3.教师教读。
4.邀请中下生接龙读,教师逐句纠读。
5.教师组合纠读学生发生过读音错误的字、词。
6.再次邀请中下学生接龙读,反馈是否真正读正确了。
7.学生自由读,背诵。
8.学生默写诗句,教师要重点督促8个中下生认真准备、认真默写。
9.教师组织第三单元词语拼写检查。
第五课时
(趣味语文:
说“信”)
1.教师导入:
我们中国的语言,是一门词汇很丰富的语言。
一个字,就可以组很多的词。
不说别的字,咱们就说诚信的“信”,除了诚信之外,它还可以组成其他的词。
看看课本33页的趣味语文,看看它还可以组成哪些词语。
2.学生列举词语。
3.教师过渡:
这些词语,各是什么意思,解说一下!
学生接龙朗读,教师注意是否能读正确。
4.教师纠读,反复训练学生把字音读正确。
学生自由读。
5.学生个人整体朗读,反馈读正确、读流利的程度
6.教师过渡,训练学生选择恰当的“信”填空。
7.学生自由背诵,教师组织填空式默写。
8.教师布置作业,请学生编写“”的趣味歌谣。
板书设计
-
教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