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心理学模拟卷+答案.docx

上传人:b****9 文档编号:25668385 上传时间:2023-06-11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0.2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育心理学模拟卷+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教育心理学模拟卷+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教育心理学模拟卷+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教育心理学模拟卷+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教育心理学模拟卷+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教育心理学模拟卷+答案.docx

《教育心理学模拟卷+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心理学模拟卷+答案.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教育心理学模拟卷+答案.docx

教育心理学模拟卷+答案

教育心理学(小学及以下)模拟卷姓名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不得分。

1.系统扩展了皮亚杰的理论和方法,经过多年研究,提出了人类道德发展的顺序原则的心理学家是(D)

A桑代克B戴尔

C布鲁纳D柯尔伯格

2.美国心理学家贾德提出的迁移理论被称为(A)

A经验类化说B关系转化说

C形式训练说D共同要素说

3.我国的心理学家将个体的心理发展分为(D)

A五个阶段B六个阶段

C七个阶段D八个阶段

4.个体倾向于利用外部参照作为信息加工依据的学习风格(A)

A场依存型B场独立型

C冲动型D深思型

5.品德形成的标志是(D)

A道德信念B价值内化

C道德评价能力的形成D道德行为习惯的养成

6.不属于影响态度与品德学习的内部条件的是(B)

A认知失调B同伴群体

C态度定势D道德认识水平

7.属于我国心理学家对学生的学习分类的是(D)P32

A言语的学习B动作的学习

C信号学习D行为规范的学习

8.某学生在某比赛中获奖,他将成功归因于运气好,这种归因具有的特性是(D)

A内部—稳定—可控的B内部—不稳定—不可控的

C外部—稳定—可控的D外部—不稳定—不可控的

9.以下哪一选项不属于学生心理的发展的特征(B)P12

A差异性B平衡性

C连续性和阶段性D定向性和顺序性

10.不属于塑造创造性个性方法的是(C)P120

A保护好奇心

B解除个体对答错问题的恐惧心理

C重视逻辑思维能力D鼓励独立性和创新精神

11.完形--顿悟说是由(C)提出的P37

A桑代克B布鲁纳

C苛勒D戴尔

12.斯金纳认为行为可分为两类,分别是(C)

A刺激行为和反应行为B学习行为和操作性行为

C应答性行为和操作性行为D操作性行为和反应性行为

13.从迁移产生的情境来看,将迁移分为横向迁移和纵向迁移。

横向迁移又称(D),是指在内容和程度上相似的两种学习之间的迁移。

A正迁移B负迁移

C顺向迁移D水平迁移

14.不属于心智技能的是(B)

A运算B阅读

C吹拉弹唱D记忆

15.要求学生尽可能多地列举由“环保”一词所想到的事物,是为训练学生的(D)

A好奇心B推测与假设

C聚合思维D发散思维

16.属于动作技能目标的是(C)P154-156

A应用B反应

C模仿D价值体系个性化

17.有利于创造良好日常气氛的教师领导方式是(D)

A权威型B放纵型

C专制型D民主型

18.就一个测验而言最为重要的指标是(B)

A信度B效度

C难度D区分度

19.儿童自我意识发展的第三个阶段是(A)

A心理自我B社会自我

C生理自我D精神自我

20.充分利用学生头脑中生动而鲜明的形象来帮助记忆,这是使用了(B)

A组织策略B精加工策略

C元认知策略D复述策略

二、填空题(每题1分,共20分)

21.动机一般具有三种功能:

激活功能、指向功能和强化功能。

P44

22.学习包括获得、转化和评价三个过程。

P39

23.布卢姆等人在其教育目标分类系统中将教学目标分为认知目标、情感目标和动作技能目标。

P154

24.课堂效率的高低,取决于教师、学生和课堂情境等三大素的相互协调。

P169

25.标准化成就测验的优越性主要有三点:

客观性、计划性和可比性。

P183

26.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策略有:

发现教学、情境教学和合作学习。

27.皮亚杰提出儿童的道德判断是一个从他律到自律的过程,具体可分为四个阶段:

自我中心阶段、权威阶段、可逆性阶段和公正阶段。

P128

28.态度除包含认知成分外,还包含情感成分和行为成分。

29.学习策略是指学习者为了提高学习的效果和效率,有目的有意识地制定有关学习过程的复杂的方案。

P97

30.根据迁移内容的不同抽象和概括水平,可将迁移分为水平迁移和垂直迁移。

P60

31.班杜拉将强化分为:

直接强化、自我强化和替代性强化。

P52

32.教育心理学的具体研究范畴是围绕学与教相互作用过程而展开的。

33.影响迁移的主要因素有:

相似性、原有认知结构和学习的心向与定势。

34.一个测验在多次施测后所得到的分数的稳定、一致程度就叫做信度。

P185

35.根据课堂纪律形成的原因,可以将课堂纪律分成四种类型:

一是教师促成的纪律,二是集体促成的纪律,三是任务促成的纪律,四是自我促成的纪律。

P176

36.最早研究群体动力学的是心理学家勒温。

P172

37.按照所要测量的特征可把测验分成认知测验、人格测验和神经心理测验。

P145

38.一般认为,态度与品德的形成过程经历依从、认同和内化三个过程。

P132

39.根据知识本身的存在形式和复杂程度,知识学习可以分为符号学习、概念学习和命题学习。

P71

40.前运算阶段儿童的主要思维特征有:

单维思维、思维的不可逆、自我中心。

P15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41.简述艾里克森的人格发展阶段理论

艾里克森认为人格的发展是一个逐渐形成的过程,必须经历8个顺序不变的阶段。

每一个阶段都有一个由生物学的成熟与社会文化环境、社会期望之间的冲突和矛盾所决定的发展危机。

成功而合理地解决每个阶段的危机或冲突将使个体形成积极的人格特征、发展健全的人格。

具体如下:

(一)基本的信任感对基本的不信任感(0—1.5岁)

发展任务:

发展对周围世界,尤其是对社会环境的基本态度,培养信任感。

(二)自主感对羞耻感与怀疑(2—3岁)

发展任务:

培养自主性。

父母要注意让幼儿去做他们能力所及的事,鼓励幼儿的独立探索愿望,以培养幼儿自动自主的性格。

(三)主动感对内疚感(4—5岁)

发展任务:

培养主动性。

儿童喜欢尝试探索环境,承担并学习掌握新的任务。

此时,父母应耐心解答儿童的问题并给予鼓励,以发展儿童的主动性。

(四)勤奋感对自卑感(6—11岁)

发展任务:

培养勤奋感。

此阶段的儿童追求工作完成时所获得的成就感及由其成就所带来的师长的认可与赞许。

(五)自我同一性对角色混乱(12—18岁)

发展任务:

培养自我同一性。

自我同一性是指个体组织自己的动机、能力、信仰及其活动经验而形成的有关自我的一致性形象。

(六)亲密感对孤独感(18——30岁)

(七)繁殖感对停滞感(30——60岁)

(八)完善感对绝望感(60岁以后)

42.简述意义学习的条件

第一,意义学习的材料本身必须具有逻辑意义;

第二,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必须具有能够同化新知识的适当的认知结构;

第三,学习者必须具有积极主动地将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认知结构中的适当知识加以联系的倾向性;

第四,学习者必须积极主动地使这种具有潜在意义的新知识与认知结构中的有关旧知识发生相互作用,使认知结构或旧知识得到改善,使新知识获得实际意义即心理意义。

43.简述在学习策略中常用的精细加工策略有哪些?

(1)记忆术就记忆术而言,大体有以下几种:

 A.位置记忆法B.缩简和编歌诀C.谐音联想法D.关键词法E.视觉想像F.语义联想

(2)做笔记

(3)提问

 学生在活动中自己和自己谈话,自己问自己或彼此之间相互问老师要问的问题。

(4)生成性学习

生成性学习就是要训练学生对他们所阅读的东西产生一个类比或表象,以加强其深层理解。

这种方法最重要的一点.就是需要积极的加工产生:

课文中没有的句子;与课文中某几句重要信息相关的句子;用自己的话组成的句子。

(5)利用背景知识,联系实际

背景知识对学习是很重要的.教师一定要把新的学习和学生已有的背景知识联系起来。

并要能联系实际生活,不仅帮助他们理解这些信息的意义,而且要帮助他们感觉到这些信息有用。

44.简述培养与激发学习动机的方法。

(一)学习动机的培养

(1)利用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的互动关系培养学习动机

(2)利用直接发生途径和间接转化途径培养学习动机

(二)学习动机的激发

(1)创设问题情境,实施启发式教学。

(2)根据作业难度,恰当控制动机水平。

(3)充分利用反馈信息,妥善进行奖罚

(4)正确指导结果归因,促使学生继续努力

45.简述心理辅导工作的基本原则。

(1)面向全体学生原则

(2)预防与发展相结合原则(3)尊重与理解学生原则

(4)学生主体性原则(5)个别化对待原则(6)整体性发展原则

四、论述题

46.理论联系实际,谈谈如何提高知识直观的效果。

P76-78

(一)直观的内涵及类型

直观是主体通过对直接感知到的教学材料的表层意义、表面特征进行加工,从而形成对有关事物的具体的、特殊的、感性的认识的加工过程。

直观是理解科学知识的起点,是学生由不知到知的开端,是知识获得的首要环节。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主要有三种直观方式,即实物直观、模象直观和言语直观。

(二)有效提高知识直观的效果

1.灵活运用各种直观形式

(1)实物直观和模象直观的选用

实物直观虽然真切,但是难以突出本质要素和关键特征;模象直观虽然与实际事物之间有一定距离,却有利于突出本质要素和关键特征。

因此,一般而言,模象直观的教学效果优于实物直观。

(2)词与想象的配合

为了加强直观的效果,不仅要注意实物直观和模象直观的合理选用,而且必须加强词与形象的结合。

在形象的直观过程中,教师首先应提供明确的观察目标,给出确切的观察指导,提示合理的观察程序。

其次,形象的直观结果应以确切的词加以表述,以检验直观效果并使对象的各组成要素进行分化。

再次,应依据教学任务,选择合理的词与形象的结合方式。

如果教学任务在于合学生获得精确的感性知识,则词与形象的结合,应以形象的直观为主,词起辅助作用;如果教学任务在于使学生获得一般的、不要求十分精确的感性知识,则词与形象的结合方式可以词的描述为主,形象直观起辅助作用。

2、运用感知规律,突出直观对象的特点

(1)作为知识的物质载体的直观对象必须达到一定强度,才能为学习者清晰地感知。

(2)对象和背景的差异越大,将对象从背景中区分开来越容易。

(3)活动的对象较之静止的对象容易感知。

(4)空间上接近、时间上连续、形状上相同、颜色上一致的事物,易于构成一个整体为人们清晰地感知。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观察前,必须让学生明确观察的目的、任务;观察中,要认真培养学生观察的技能和方法,让学生把握合理的观察程序;观察后,要求学生做观察记录或报告。

4.让学生充分参与直观过程

由于知识归根到底要通过学生头脑的加工改造才能掌握,因此在直观过程中,应激发学生积极参与的热情,在可能的情况下,应让学生自己动手进行操作,改变“老师演,学生看”的消极被动的直观方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商业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