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闵行区届高三下学期质量调研考试一模历史试题附答案.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256649 上传时间:2022-10-07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57.5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上海市闵行区届高三下学期质量调研考试一模历史试题附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上海市闵行区届高三下学期质量调研考试一模历史试题附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上海市闵行区届高三下学期质量调研考试一模历史试题附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上海市闵行区届高三下学期质量调研考试一模历史试题附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上海市闵行区届高三下学期质量调研考试一模历史试题附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上海市闵行区届高三下学期质量调研考试一模历史试题附答案.docx

《上海市闵行区届高三下学期质量调研考试一模历史试题附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上海市闵行区届高三下学期质量调研考试一模历史试题附答案.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上海市闵行区届高三下学期质量调研考试一模历史试题附答案.docx

上海市闵行区届高三下学期质量调研考试一模历史试题附答案

闵行区2014学年第二学期高三年级质量调研考试历史试卷

考生注意:

1、本次考试为机器阅卷,答案须填写在答题纸上,写在试卷上一律不给分。

答卷前,考生务必在答题纸上将学校、姓名及准考证号填写清楚。

答题时客观题用2B铅笔按要求涂写,主观题用黑色水笔填写。

2、本试卷共有40题,共8页。

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3、考试后只交答题纸,试卷由考生自己保留。

一、选择题(共75分)

以下每小题2分,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

1.下列属于古代东方文明成果的是

①种姓制度 ②《汉谟拉比法典》 ③伊斯兰教 ④象形文字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C、②③④  D、②③

2.从《吠陀经》有关颂歌、咒语看,早期雅利安人在征服印度河流域之初尚处于父系氏族社会。

因此,当时的种姓

A、是维护专制集权统治的精神鸦片B、将全体社会成员划分为四个等级

C、实质是阶级社会的等级关系系统D、主要是为了区别不同民族和血统

3.歌德曾评价《古兰经》说到:

“(它)是百读不厌的,每读一次,起初总觉得它更新鲜了,不久它就引人入胜,使人惊心动魄,终于使人肃然起敬。

……这部经典,将永远具有一种最伟大的势力”。

从史学研究的角度观察,它的价值在于

A、文辞优美被奉为阿拉伯文学的典范

B、富有哲理是伊斯兰教义学和阿拉伯哲学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C、其法制思想和道德规范成为伊斯兰国家当权者经世治国的依据

D、提供了了解早期阿拉伯社会政治、经济、军事和司法情况的直接材料

4.313年,罗马皇帝君士坦丁颁布《米兰敕令》,使受迫害、受歧视的基督教获得合法地位,392年罗马帝国皇帝狄奥多西一世又宣布基督教为罗马帝国的国教,禁止其他宗教活动。

罗马帝国改变对基督教政策的目的是

A、基督教徒由穷人扩大到社会上层分子B、基督教教义中反罗马因素的消失

C、利用基督教维护日益衰落的帝国统治D、基督教瓦解了罗马帝国道德体系

5.中世纪西欧城市复兴与自治,对中世纪西欧社会发展的影响有

①使欧洲出现一个全新的社会阶层市民阶级

②推动了商品经济发展,加速了庄园制度瓦解

③城市与王权的结盟,促进了等级代表会议制度形成

④标志西欧出现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

A、①②B、①②③C、①②④D、①②③④

6.这是一幅14世纪欧洲人对遥远国度的想象图。

当时欧洲人产生这种想象的客观原因是

A、基于遥远国度的畸形人的恐惧

B、对于东方异教徒的想象与揣测

C、新航路开辟后对东方人的丑化

D、世界各地尚处于相对孤立状态

7.姜寨遗址是建国以来考古发掘的一个重要原始聚落遗迹。

下列考古成果中,其中最能够反映这一遗迹当时社会生产力水平的是

 

 

A、利簋B、刻划符号 C、精细加工的石锛 D、遗址复原图

8.《礼记》中记述了这样一段文字:

“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己,大人世及以为礼。

”这段文字中的“大道”是指

①禅让制②世袭制③公有制④私有制

A、①③B、②④C、①④D、②③

9.《汉书游侠传》记载:

“魏有信陵,赵有平原,齐有孟尝,楚有春申,皆借王公之势,竟为游侠,鸡鸣狗盗,无不宾礼。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汉代王国问题严重威胁中央集权

B、新兴地主阶级重视搜罗人才为己所用

C、没落奴隶主贵族亲小人远贤臣,生活腐朽

D、魏赵齐楚四国是战国时期恐怖黑恶势力的策源地

10.有史家指出:

中国历史上某一时期“有极关重要者四事”:

一为中国版图之确立,二为中国民族之形成,三为中国政治制度之创建,四为中国学术思想之奠定。

这应是指下列哪一时期?

A、商周时期B、秦汉时期C、魏晋时期D、隋唐时期

11.唐高宗时,长孙无忌奉敕编修《永徽律》。

在当时朝廷中枢,《永徽律》编撰颁布的流程是

A、尚书省——中书省——门下省B、中书省——御史台——尚书省

C、中书省——门下省——各州刺史D、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

12.张岂之在《中国历史十五讲》中说:

“宋代,择偶标准不像以前那样重门阀,而看重金榜题名之人;比较计较婚姻关系的物质财富,富商娶宗室女的现象司空见惯。

”材料反映出宋代婚聘变化的原因有

①科举制度盛行②商品经济的发展③理学的兴起④重农抑商政策的松动

A、①②③B、①②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④

13.清朝前期,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巩固的主要障碍是

①地方割据势力②西方宗教势力③外国侵略势力④民族分裂势力

A、①③④B、①②④C、①④D、①②③④

14.在西方人眼中,两千年前中国文明的“象征”是丝绸,一千年前中国文明的“象征”

是瓷器,五百年前中国文明的“象征”是茶叶。

这主要表明古代中国

①自然经济长时间内没有根本性突破②东西方的交流渠道不畅通

③古代农业和手工业发展水平世界领先④古代中国对外贸易一直居出超地位

A、①②③B、②④C、①③D、②③④

15.西方学者用三“G”概括新航路开辟的动机,即上帝(God)、荣誉(Glory)和黄金(Gold)。

其中,最根本的原因还在于

A、传播上帝福音的虔诚和普世精神B、黄金属性的变化和经济生活需要

C、贪婪的黄金崇拜和奢华生活欲望D、弘扬贵族道德和骑士精神的使命

16.马克思在评论西欧宗教改革时说道:

“他破除了对权威的信仰,却恢复了信仰的权威。

”这里的第一个“权威”是指

A、上帝B、罗马教皇C、马丁·路德D、贵族

17.某资料描述:

“十八世纪时,他因讽刺王室,曾被迫流亡海外。

他相信自然神教,认为天神启示的宗教是无知和欺骗的产物,一生为文化、政治和宗教自由奋斗。

可是他却不是绝对的拥护民主,因为基层民众多是无知的暴徒,一旦他们开始争议,则一切将归于失败。

”上述资料所指的欧洲思想家最有可能是

A、洛克B、孟德斯鸠C、卢梭D、伏尔泰

18.独立战争后的美国被人们形象地比喻为“头脑听从四肢的怪物”。

为了改变这种状况,美国1787年宪法规定

A、实行两党制B、建立民主共和制C、实行联邦制D、确立三权分立体制

19.俄国在19世纪曾与西欧国家发生过两次大的战争。

在这两次战争中,“俄国的士兵在1855年和在1812年时一样勇敢地作战”,但战争的结局大为不同,并对俄国和欧洲的历史造成了很大影响。

以下表述正确的是

①1812年战争的胜利结束了拿破仑对法国的统治

②1812年战争的胜利引发了俄国民主意识的觉醒

③1855年战争的失败使废除农奴制呼声渐趋高涨

④1855年战争的失败迫使沙皇进行自上而下的改革

A、①②③B、①③④C、③④D、①④

20.陈冰在《作坊里的日本》中说道:

日本有“心灵紧闭”但“眼观八方”的特征。

其“心灵紧闭”的表现

A、制定“大陆政策B、推行天皇制度、武士道精神

C、鼓励工商,嘉奖贸易D、实行征兵制度,加强军事力量

21.美国历史学家平森认为,德国在短短30年间,“从一个‘诗人和思想家’的民族转变为以工艺技术、金融和工业组织以及物质进步为公共生活的显著特征的民族”。

促成这一巨变的主要原因是

A、垄断组织大量地出现B、从殖民地攫取利润

C、自法国获得割地赔款D、德意志统一的完成

22.《海国图志》中出现了一些外来词汇,如“西业”(参议院)、“里勃里先好司”(众议院)、“勃列西领”(总统)等。

结合所学判断,该书

A、主要内容是介绍西方政治体制B、对西方政治体制已有所涉及

C、提出中国要学习西方代议制度D、为戊戌变法提供了理论基础

23.右侧是清道光帝给参与谈判大臣所下达谕旨的部

分内容,该谕旨

A、颁发于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

B、隐含着天朝上国的外交观念

C、导致了社会性质的根本改变

D、坚决捍卫国家领土主权完整

24.l897年严复翻译的《天演论》出版。

他宣扬的进化论思想在当时风行全国。

胡适说:

(进化论的介绍和传播)“当头棒喝,给了无数人一种绝大的刺激。

几年之中,这种思想像野火一样,延烧着许多人的心和血。

”这说明严复的《天演论》及其思想

A、导致了公车上书的发生B、确立了资产阶级革命的目标

C、推动了近代中国的科技进步 D、推动了戊戌变法高潮的到来

25.20世纪初某思想家大声疾呼:

“吾宁忍过去国粹之消亡,而不忍现在及将来之民族,不适世界之生存而归消灭也!

”该思想家主张

A、打破保守观念,为新文化营造空间B、剔除传统糟粕,重建儒家信仰

C、宣扬改革理念,为康梁变法造声势D、遵循进化理论,任凭自然选择

26.阅读下列表格,导致这种历史现象出现的时间是

A、1870B、1919C、1922D、1945

27.1912年4月22日《申报》刊载《西装叹》:

“更有西装新少年,短衣窄袖娇自怜。

足踏黄革履,鼻架金丝边。

自诩开通世莫敌,爱皮西地口头禅。

醉心争购舶来品,金钱浪掷轻利权。

”这表明

A、国人对西方文化认识过于肤浅B、着西装已成为当时普遍现象

C、西方生活方式已成为都市主流D、大众传媒理性看待社会时尚

28.右图所示为1917年山西某县教育会副会长的一则日记。

该日记作为例证,可用于说明

A、维新变法的必要性

B、辛亥革命的局限性

C、新文化运动的进步性

D、国民革命的不彻底性

29.据统计,在清末72家民族工业企业中,上海38家,广州8家,福州4家。

上海自1849年至1911年,各类各级新式学校有259所;各类中外文报刊达60多种。

材料可以表明 

A、租界对上海社会发展的双重影响B、租界推动了上海市政现代化进程

C、上海发展成为近代中国贸易金融中心D、上海走在近代经济文化现代化的前列

30.刘知幾认为历史学家要善于“辨疑”、“考伪”,“叙事之工者以简要为主”,“省字约文,事溢于句外”,刘知幾在此主要探讨

A、史德B、史学C、史才D、史识

以下每小题3分,共15分。

每一选项的分值可能为0、1、1、3分。

选出最佳一项,多选不得分。

31.古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说:

“埃及是尼罗河馈赠的厚礼。

”在中国,黄河、长江也被赋予“母亲河”的美誉。

对此现象的解读最深刻的是

A、大河流域发展了灌溉农业为基础的社会经济 

B、灌溉农业促进了这些地区早期国家的诞生

C、没有大河流域就没有埃及和中国的辉煌成就

D、自然地理环境孕育出早期古代东方区域文明

32.关于西周灭亡的原因,司马迁认为是“烽火戏诸侯”;学者李峰在《西周的灭亡》一书中综合运用了考古发现、铭文和文献记录,同时又联系当时的地表形态特征,认为西周的衰落是由西周国家的基本统治结构决定的,其灭亡的外部原因主要是西北地区少数部族的侵略。

对于两位学者的观点,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司马迁的观点属内因决定外因论,符合历史事实

B、李峰的观点有考古发现及文献记录等为根据,真实可靠

C、由于年代久远,两人的观点都是主观臆断,不足为信

D、两人分别从不同的角度探讨西周灭亡的原因,均为一家之言

33.洋务派是域外文明的感知者,同时扮演着清王朝掘墓人的角色,故有学者讥讽洋务派实质上是“种豆得瓜”。

下列对洋务派所得的“瓜”的最准确理解是

A、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与发展B、培养了一批近代科技人才

C、抵制了外国资本主义的经济侵略D、使中国走上了富强道路

34.意大利学者奇波拉说18世纪后期开始的工业革命“在漫不经心的观察者看来,仅仅是经济和技术问题,实际上它是可怕的非常复杂的政治、社会和文化的大变动问题。

”因为

A、它推动产业结构和阶级关系的变化B、它开启世界向着整体性发展的序幕

C、它促使了人类文明形态的重大转型 D、它改变了人类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

35.1895年美国三百家大垄断公司联合组成“全国制造商协会”。

协会设有各种常务委员会研究对外政策,并由顾问委员会同政府联系,这表明

A、美国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