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第一单元2 祖父的园子教案.docx

上传人:b****9 文档编号:25663527 上传时间:2023-06-11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407.9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第一单元2 祖父的园子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第一单元2 祖父的园子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第一单元2 祖父的园子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第一单元2 祖父的园子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第一单元2 祖父的园子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第一单元2 祖父的园子教案.docx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第一单元2 祖父的园子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第一单元2 祖父的园子教案.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第一单元2 祖父的园子教案.docx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教案第一单元2祖父的园子教案

2祖父的园子

文本分析

本文是一篇描写童年的佳作,作者回忆了童年时期跟随祖父在园子里“劳动”和玩耍时无拘无束的生活,表现了亲近自然景物,亲近小生命的幸福与快乐,寄托了对童年幸福、快乐、自由生活的怀念,对慈祥的祖父的怀念,对自由纯真的生活的向往。

作者以独特的视角,以真诚的心灵,以优美的语言,向我们描绘了祖父的园子的勃勃生机,向我们展示了作者童年生活的自由快乐,向我们诠释了爱是美丽、自由的源泉这一真理。

本文善于运用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写园中之景,叙园中之事,抒园中之情,显得富有诗意,纯真动人。

教学时,教师要引导学生理解文本,把握所运用的写作手法,充分发挥联想和想象,走进作者童年生活的园子,深切体会作者的情感,和作者达到情感的共鸣,从而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在教学中,教师可引导学生运用自主读文、自主思考、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通过有感情地朗读来体会美的意境、美的情感,积累美的语言,学习美的写法。

教学目标

1.会认10个生字,掌握1个多音字“晃”,会写14个生字;重点理解“承认、随意”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想象作者笔下的园子美景及祖孙的劳作场面。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在园子里自由自在、无忧无虑的快乐心情和对祖父的感激与怀念,感受作者童年生活的情趣。

4.揣摩优美的语句,体会本文独特的语言特点,学习寄情于物的写作方法和作者留心观察生活、用心感受生活、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感受的生活态度。

教学重点

在朗读中品味课文优美的语言,感受“我”在园子里充满乐趣、自由自在的生活。

教学难点

体会作者对童年、对祖父的怀念之情,领会并学习本文寄情于物的写法。

课时安排

2课时

 

1.会认“蚱、啃、樱”等10个生字(掌握1个多音字“晃”),会写“蝴、蚂、蚱”等14个生字,正确读写“蝴蝶、蜻蜓、蚂蚱”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整体把握文章内容,理清文章结构,想象作者笔下优美的画面。

1.正确读写生字词,整体把握文章内容。

2.理清文章思路,把握文章结构。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出示呼兰河的风光图片和菜园的有关图片,播放背景音乐,引领学生体会其所创设的情境,进入美的氛围中。

导语:

一个普普通通的园子,对你我而言,或许印象模糊,或许压根就留不下印象,但是,对于著名作家萧红来说,这个园子却深深地印在她的心中,久久挥之不去。

这个园子带给她快乐,带给她自由,带给她无限的遐想,带给她美好的回忆,这就是——祖父的园子。

今天,我们也走进这座园子,一同感受作者的童年生活吧!

(板书:

祖父的园子)

2.出示课题,理解课题。

预设:

“园子”就是种蔬菜、瓜果、花草、树木的地方。

学生读课题,教师可以让他们围绕课题自己发问:

祖父的园子到底是什么样的?

祖父在园子里种了些什么?

作者和祖父在园子里干了些什么?

为什么作者对园子如此念念不忘、魂牵梦绕呢?

针对学生的问题,让见过菜园的学生结合自己的经历、见闻想象一下祖父的园子里的情景。

二、初读课文,检测预习

1.介绍作者及其作品。

萧红(1911—1942)原名张迺(nǎi)莹,黑龙江省呼兰县(现哈尔滨市呼兰区)人。

中国现代作家,被誉为“20世纪30年代的文学洛神”。

1935年,在鲁迅的支持下,发表成名作《生死场》。

代表作有自传体长篇小说《呼兰河传》,中篇小说《马伯乐》,短篇小说《小城三月》等。

《呼兰河传》现代著名作家萧红创作的一部自传体长篇小说。

小说以萧红自己的童年生活为线索,把孤独的童话故事串起来,形象地反映出呼兰这座小城当年的社会风貌、人情百态,表达了作者对当时中国的扭曲人性和损害人格的社会现实的否定。

茅盾曾说:

“《呼兰河传》不像是一部严格意义的小说,而在于它‘不像’之外,还有些别的东西——一些比像一部小说更为诱人的东西:

它是一篇叙事诗,一幅多彩的风土画,一串凄婉的歌谣。

2.学生自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认清字形。

3.教师检测学生字词掌握情况。

(1)出示字词,指名认读,注意变色的字。

教师纠正字音,学生识记生字和词语。

hú蝴蝶mā蚂zhà蚱wēnɡ嗡wēnɡ嗡yīnɡ樱桃bá拔草xiā瞎闹chú锄头chǎn铲地

gē割草chénɡ承认shuān拴着水piáo瓢闲ɡuànɡ逛明huǎnɡ晃huǎnɡ晃kěn啃树

bànɡ蚌壳毛dū嘟dū嘟wō倭瓜luó啰

◆需注意的字音:

“樱、承、逛、蚌”都是后鼻音;“晃、啰”是多音字,要根据语境辨读。

◆需注意的字形:

“拔”的右边是“犮”,不是“发”;“承”的中间有三横,不要少写;“瞎”的左边是“目”,不要写成“日”。

辨字:

拔——拨拴——栓樱——缨

(2)理解词语。

[明晃晃]光亮闪烁。

[闪烁](光亮)摇晃不定的样子。

[光芒]向四面放射的强烈光线。

[存心]怀着某种念头。

4.学生自读课文,争取把课文读通顺。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练习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思考:

(1)这是一个怎样的园子?

园中的哪些情景让“我”对童年生活久久不能忘怀呢?

(2)“我”在园子里的心情是怎样的?

从哪些具体的语句中可以体会到?

2.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主合作学习。

(1)独立阅读全文,探究问题一。

明确:

①祖父的园子是一个生机勃勃、五彩缤纷、鸟语花香、丰富多彩、自由自在、幸福快乐的园子。

②园子里的幸福生活场景有:

观察小昆虫、大榆树;陪祖父栽花、拔草、种菜、铲地;祖父教“我”区别谷穗和狗尾草;陪祖父浇菜;感受阳光的温暖;园子里自由的花、鸟、虫、倭瓜、玉米、天空、白云;盖着草帽睡觉。

(2)合作探究问题二。

用自己的话来概括“我”在园子里的心情。

明确:

自由自在、无忧无虑、快乐、想干什么就干什么……

3.合作与交流,梳理课文层次,概括段落大意。

过渡:

同学们,课文虽然看起来很“散”,但每个自然段都有写作的重点,有的几个自然段写一方面的景物或事件,所以这几个自然段就可以划分为一个部分。

全文层次分明,思路清晰,应该很容易理清结构,划分部分。

◆结构梳理:

第一部分(第1~3自然段):

写园子里的昆虫和树。

第二部分(第4~14自然段):

写“我”跟着祖父在园子里的活动。

第三部分(第15~16自然段):

写园子里的一切都是活的,都是自由的。

第四部分(第17~19自然段):

写“我”在园子里快乐地入梦。

四、课堂回顾,交流收获

1.教师总结本课时的教学内容,并点评学生的课堂表现。

小结:

今天这节课上,我们主要学习了生字和词语,朗读了课文,同时概括了课文的主要内容,划分了段落层次。

通过探究问题,对祖父的园子有了初步了解,明确了“我”在祖父的园子中的心情。

课堂上,大家的表现都很不错,

2.引导学生交流收获。

(1)自由交流学习方法。

(2)摘抄、积累文中自己喜欢的词句。

五、作业设计,巩固提升

完成本课对应训练。

(同步巩固练参见“世纪英才丛书——学案反馈手册”,阅读提升练参见“英才好阅读”丛书)

1.理解重点词语和优美语句,感受本文语言的自然、率真。

2.感受作者童年生活的自由快乐,体会作者对童年、对祖父的怀念之情,领会写法。

3.激发学生对自由、快乐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1.品味优美语言,感受园子之美。

2.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在美好感情的熏陶下激发对自由、快乐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一、温故知新,导入新课

1.复习引入,教师提问,引发思考。

导语:

本文是一篇美文,用了许多优美的词语描写祖父的园子及“我”在园子里自由自在玩耍的情景,谁愿意按老师的分类说说词语?

(生分类说词语:

写颜色的、写形状的、写情态的、叠音词、写作者动作的)谁愿意说说写了哪些植物(瓜果蔬菜),写了哪些动物(昆虫)?

(生回答)谁来朗读你最喜欢的句子(运用了修辞手法的句子)、段落?

(生朗读)

2.师生回顾,分小组讨论、交流:

作者回忆了童年时代在祖父的园子里快乐玩耍的哪些情景?

全班汇报交流,教师根据学生的交流情况课件出示:

(1)观赏小昆虫、大榆树

(2)跟随祖父栽花、拔草、种菜、铲地

(3)误把韭菜当作野草割掉,把狗尾草当作谷穗留下(4)在祖父的园子里玩耍的情景

(5)摘吃黄瓜,追逐蜻蜓,捉玩蚂蚱(6)用瓢舀水往天空扬

(7)沐浴阳光,感受花、鸟、果、虫的自由(8)用草帽遮脸睡觉

3.教师过渡,导入新课。

过渡:

同学们说得很好,说明同学们上课听讲都很认真。

上节课有的同学已经说了:

祖父的园子是一个生机勃勃、五彩缤纷、鸟语花香、丰富多彩、自由自在、幸福快乐的园子,作者在园子里无忧无虑、自由自在,想干什么就干什么。

那么这节课我们来具体感受一下,作者是怎么写祖父的园子的,她运用了什么样的方法让我们也感受到祖父的园子的神奇和美丽。

二、品读感悟,体会情感

1.学生讨论交流,明确园子的特点。

过渡:

同学们,我们已经知道祖父的园子是一个生机勃勃、五彩缤纷、鸟语花香、丰富多彩、自由自在、幸福快乐的园子。

现在,我们要继续探讨:

作者在园子里有怎样的经历和感受?

你是从哪里读出来的?

请画出相关语句,谈谈自己的感受,先小组内交流,然后班内交流。

2.班内交流。

交流结果:

(1)这是一个美丽漂亮、色彩斑斓、充满生机的园子。

(重点读课文第1~3自然段:

画出关键词句,作旁批,写写自己的体会。

抓住昆虫的种类感受“应有尽有”,抓住昆虫的颜色感受“五彩缤纷”,抓住蜜蜂的动作、形态感受“生机勃勃”等)

①根据交流出示语句:

A.我家有一个大花园,这花园里蜜蜂、蝴蝶、蜻蜓、蚂蚱,样样都有。

蝴蝶有白蝴蝶、黄蝴蝶。

这种蝴蝶小,不太好看。

好看的是大红蝴蝶,满身带着金粉。

蜻蜓是金的,蚂蚱是绿的。

蜜蜂则嗡嗡地飞着,满身绒毛,落到一朵花上,胖乎乎,圆滚滚,就像一个小毛球似的不动了。

明确:

昆虫众多,生机勃勃——样样都有;美丽漂亮、色彩斑斓——白、黄、红、金、绿,一应俱全,一片灿烂;形态优美——胖乎乎、圆滚滚。

B.花园里边明晃晃的,红的红,绿的绿,新鲜漂亮。

明确:

绚丽多彩、新鲜漂亮——红绿相间、鲜明耀眼。

C.这榆树在园子的西北角上,来了风,榆树先呼叫,来了雨,榆树先冒烟。

太阳一出来,榆树的叶子就发光了,它们闪烁得和沙滩上的蚌壳一样。

明确:

树木高大、生命力旺盛——榆树呼风唤雨,叶片闪闪发光。

过渡:

面对这么美丽漂亮、充满生机的园子,作者的内心有什么样的感受?

假如我们进入这样的园子,一眼望去,我们会有什么样的感受?

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1~3自然段,看谁能读出和作者一样的感受(喜爱、赞美)。

要求:

孩子气的、欢快的语气、语调。

(2)这是一个自由自在的园子。

(重点读课文第4、5自然段和第13~16自然段:

画出关键词句,作旁批)

①根据语句,交流感受。

过渡:

“我”在园子里干了哪些事?

这些事让“我”感受到什么?

(明确:

栽花、拔草、种小白菜、铲地、浇菜等)

A.“我”的自由自在。

a.祖父戴一顶大草帽,我戴一顶小草帽;祖父栽花,我就栽花;祖父拔草,我就拔草。

(“我”好像是祖父的“小尾巴”,一老一少,一顶大草帽、一顶小草帽相映成趣)

b.种小白菜时瞎闹、踢飞菜种。

(哪里是在种小白菜,“我”分明就是在瞎闹)

c.铲地时,伏在地上,用锄头乱钩一阵,往往把韭菜当作野草割掉,把狗尾草当作谷穗留着。

预设:

“我”是怎样铲地的呢?

引导学生抓住“伏在地上”“乱钩一阵”两个词,用心读一读。

d.拿水瓢浇菜。

我们可以发现,“我”跟着祖父种小白菜、铲地、浇菜时,也是自由的。

种小白菜,“我”是在瞎闹;铲地,“我”是在乱钩;浇菜,“我”是在乱闹。

“我”要做什么,就做什么;想怎么做,就怎么做,一切都是自由的。

e.在园子里,“我”是自由的,想摘黄瓜就摘黄瓜,想捉蚂蚱就捉蚂蚱……。

玩累了,想睡就睡。

B.鸟儿、昆虫、植物的自由自在。

预设:

引导学生关注以下句子,在反复朗读中体会鸟儿、昆虫、植物的自由自在。

一切都活了,要做什么,就做什么。

要怎么样,就怎么样。

愿意爬上架就爬上架,愿意爬上房就爬上房。

愿意开一朵花,就开一朵花,愿意结一个瓜,就结一个瓜。

愿意长多高就长多高……

C.祖父的自由自在。

预设:

祖父在园子里想种什么就种什么,想干什么就干什么,他是自由的;他给了“我”自由快乐,给了所种的瓜果、蔬菜、花草自由。

(老师提醒:

哪两句话最能体现园子的自由?

——“一切都活了,要做什么,就做什么。

要怎么样,就怎么样,都是自由的。

”这就是中心句)

②有感情地朗读相关段落。

(3)这是一个幸福快乐的园子。

预设:

画出写作者感到快乐幸福的关键词句,作旁批。

示例:

生1:

园子是一个自由自在的、快乐幸福的空间,作者跟着祖父在园中自由自在地“瞎闹”,作者在园子里的活动全凭兴趣,见一件,爱一件,丢一件,捡一件,园子里的生活多么快乐、幸福。

生2:

园子也是动物们的乐园,蝴蝶随意地飞,从谁家来到谁家去,连太阳也不知道;园子还是植物们的乐园,它们想怎么生长就怎么生长。

生3:

园中的人是自由快乐的,动植物是自由快乐的。

方法指导:

教师可创设情境让学生进行“移情”,把自己当成园中的倭瓜、黄瓜、玉米,来诉说自己的自由与快乐。

指名一人读一样景,以串联读的形式让学生再次体会到园中景物的快乐、自由。

(4)这是一个充满爱的园子。

预设:

重点读课文中“我”和祖父对话的文字,画出关键词句,作旁批。

过渡:

祖父的园子给了作者自由、快乐,所以这个园子在她心中才是那样的美好,那样的温馨,那样的令人难忘。

她的自由快乐来自这个园子,还来自慈爱的祖父。

因此这园子已不是普通的菜园、花园,而是一个充满了爱的乐园。

所以她称它为“祖父的园子”。

(教师指导学生紧扣文中句子,发现细节,感受祖父对“我”的爱)

①小组交流,找“爱”:

A.拔下锄头杆——为了“我”“玩”方便,对“我”的宠爱;

B.“我”闯祸了,不骂,反而笑——对“我”宽容的爱;

C.教“我”认谷穗——运用比较,颇讲艺术,对“我”有耐心,不厌其烦的爱。

过渡:

是呀,大家都关注到了文中的细节,其实,我想,品悟了这些细节后,就会发现祖父有一个让人觉得亲切的表情——“笑”。

从笑中,我们完全明白了,作者除了拥有快乐和自由,还拥有了祖父的爱。

(板书:

爱)

②小组交流,悟“爱”:

A.出示插图,指导学生用“当……时,祖父笑了!

”的句式进行说话练习。

“当我东一脚西一脚地瞎闹,把菜种都踢飞时,祖父笑了!

”(师:

这是开心的笑)

“当我从祖父手中抢来水瓢,把水扬到空中时,祖父笑了!

”(师:

这是宽容的笑)

B.抓祖父的笑:

“大笑起来——笑够了——还在笑”,从这三次笑中你读出了什么?

祖父的笑里隐藏着什么?

(慈祥、和蔼可亲、疼爱孙女……)

C.再入文本,读书体验。

(课件出示句段)让我们带着祖父的笑,轻轻地读这篇满含爱的文章,在心里与萧红分享祖父那浓浓的爱吧。

③小组交流,品“爱”:

体会作者运用反复句式的妙处。

A.想象作者写这一部分时的表情和心情。

(指导学生感受相同的句式一次次地出现,作者就一次次地在回味着祖父的爱,像涓涓细流,甜甜地滋润着心田)

B.是呀,快乐和自由是不怕啰唆的,爱更是不怕被重复的,只有拥有了爱的快乐和自由,才是最快乐的,最自由的,最让人难以忘怀的。

小结:

这不是一个普通的园子,而是作者童年的乐园,是作者永远的精神家园。

三、回归课文,领悟写法

过渡:

祖父的园子是美丽的园子、欢乐的园子、自由的园子、明亮的园子、五彩缤纷的园子、生机勃勃的园子、充满欢声笑语的园子……。

一个简简单单的园子,被作者写得这么美,我们对园子也有了无比的喜爱和神往。

那么,作者运用了哪些手法写园子呢?

本文的语言有哪些特别之处呢?

让我们学习本文的写法,体会本文独特、优美的语言。

1.探讨本文的写法及语言特色。

(1)思考:

作者为什么能将她的童年生活写得那样有趣、真实、吸引读者?

明确:

作者留心观察生活,用心感受生活,并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感受,把“我”——一个小孩做的、想的、说的如实地写下来。

这些事,只有小孩会这样做,这样说,具有真情实感。

作者的描写具体生动,用了一系列的动作、语言、心理描写,使我们好像真正走进了园子,看到了“我”一样。

因此,我们也要做生活的有心人,留心感受生活中的人、事、物。

(2)探讨后交流:

作者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写园子?

心是自由、快乐的,看什么都是自由、快乐的,让我们再来看看园子中的景象吧!

引读:

明媚的阳光下,花开了,在我看来,就像;鸟飞了,就像;虫子叫了,就像;倭瓜有的爬上架,有的爬上房,在我看来,是;黄瓜有的开着花,有的结果了,在我看来,是;玉米长得特别茂盛,在我看来,是……

赏析:

朴素的文字,普通的景物,自由自在的景物,处处传达着“我”的自由与快乐。

一切景语皆情语啊!

带着这样的感受齐读第16自然段。

(引读第16自然段)(这是对园中景物的一次回望。

有了对文中趣事的理解,再读第16自然段就能更好地领悟作者写作的巧妙,体会到作者在借景抒情,体会到作者“心”的自由。

此处读是一次情感的升华)

小结:

现在请同学们带着这份自由,重新回到祖父的园子。

因为“我”的心“情”是自由自在的,所以“我”看到的一切“景”都是自由自在的;也正因为满眼的“景”都是自由自在的,所以“我”的“心”就更加自由自在了。

这就叫作“情景交融”。

这是非常值得我们学习的写作方法。

(3)再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探讨本文的语言特色,然后交流。

交流后明确:

①语言儿童化,口语化,更显童年的稚气和童言的天真无邪。

②大量使用短句表达情感。

短句营造出轻松欢快的氛围,表达了自由快乐的感情,读来流畅自然,轻快灵动,亲切感人。

③大量运用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使语言生动传神,给读者鲜明的印象。

2.小练笔。

仿照课文中的写法,描写自己童年生活中记忆深刻的事,字数不限,体裁不限,写出真情实感。

四、课堂回顾,交流收获

1.教师适当总结本课时的教学内容。

小结:

在祖父的园子中,孙女爱胡闹,祖父从来不恼。

正是有了祖父的慈爱,在他的宽容、耐心、呵护下,“我”才可以如此地在园子中纵情嬉戏!

这不是一个普通的园子,而是充满了自由、爱的园子,有这样的园子真好,有爱的园子真好。

就这样一天一天的,祖父、园子、“我”三位一体,是一样也不可缺少的。

2.探讨交流,深化主题。

(1)文章题目能否改为“园子”?

明确:

不能。

园子是作者童年的乐园,给了她自由,给了她快乐,所以园子在她心中,才是那样美好,那样温馨,那样令人难以忘怀。

但是,她的自由快乐,还来源于领她到园子里的慈爱的祖父,所以她强调园子是“祖父的园子”。

(2)文中的“我”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祖父是一个怎样的祖父?

明确:

“我”——无忧无虑、自由快乐、天真烂漫、幼稚淘气、聪慧敏锐、善于想象、富于幻想,对美好的事物充满爱恋,对祖父充满挚爱和感恩。

祖父——宽容慈祥、挚爱孙女、热爱劳动、心灵手巧、朴实智慧。

(3)为什么作者对祖父的园子那么热爱、那么念念不忘?

请谈谈你的感受。

示例:

生1:

因为祖父的园子给了她自由。

她在园子里自由地玩耍,无拘无束,甚至瞎闹也不会受到责备。

因为祖父非常疼爱她。

她跟着祖父在园子里,表面上是和他一起劳动,其实就是玩。

这样的一个地方,怎不让人惦记呢?

生2:

正因为如此,萧红一生永远忘不了祖父的园子,祖父的园子成了她潦倒时候可以安慰心灵的园子,成了她艰难时刻可以寻找寄托的园子。

五、拓展延伸,布置作业

1.摘抄、积累文中自己喜欢的词语和句子。

2.搜集《呼兰河传》的其他篇章进行阅读,并积累语言。

3.完成本课对应训练。

(同步巩固练参见“世纪英才丛书——学案反馈手册”,阅读提升练参见“英才好阅读”丛书)

◆发挥想象,畅游梦中园

师:

同学们,玩着玩着啊,我们就累了。

让我们在萧红的园子里静静地闭上眼睛睡一会儿吧!

(学生闭上眼睛,趴在桌子上。

师配乐朗诵)

师(用轻柔的梦幻似的声音,继续讲述):

蝴蝶睡了,蚂蚱睡了,蜜蜂睡了,蜻蜓睡了……,这园子里的一切仿佛都睡了。

也不知睡了多长时间,睡着睡着,就进入了梦乡。

你会梦见些什么呢?

也许,你会梦见……你会梦见……这园子里的一切都静静的,伴着我们进入了甜甜的梦乡。

师:

好,抬起头,同学们,你们仿佛梦见了什么?

生1:

我仿佛梦见了那个园子。

师:

梦见了园子里的什么呢?

生2:

白云从头上飘过。

师:

梦见白云飘过。

白云悠悠地在那儿飘啊!

生3:

我梦见了作者无拘无束地在园子里玩耍。

生4:

我仿佛梦见自己自由自在地在那儿跑啊,跑啊。

生5:

我梦见了作者和园子里的动物们在玩耍,还在观察园子里的植物,看到有一个黄瓜马上就去摘黄瓜,看到有一个玉米马上就去摘玉米,看到什么就吃什么。

师:

连我们的梦都是那样的自由自在啊!

同学们,虽然我们没有去过萧红祖父的园子,但是依然能够通过文字和想象“看”到园子里的一切,这就是文字的魅力!

我们可以想到,萧红在睡觉的时候也可能梦到这一切。

但是,同学们,19岁以后,萧红再也不能快乐地做这样的梦了。

(在低沉的音乐声中解说写作背景:

1911年,萧红生于北国呼兰河。

18岁那年,那个带给她无比快乐的祖父永远地走了。

19岁时,她被迫离家,离开这个美丽的“样样都有”“一切自由”的园子,四处漂泊,从一个异乡到另一个异乡,最后漂泊到香港。

1942年,因为庸医的误诊,年仅31岁的萧红永远地离开了这个世界。

整整12年时间,她再也没有回到过那个让她念念不忘、魂牵梦萦的园子,她只能一次次地在梦中看见园子里的一切)

师:

同学们,每当她梦醒的时候,她面对的,只是栖身的陌生的土地——远离故土的香港,而家却永远也回不去了。

因为想念,她拿起笔写了一本叫《呼兰河传》的小说,她把小时候的经历浓缩成了文字,那些文字是那样的美丽,那样的自由。

赏析:

《祖父的园子》这篇文章的关键词是“自由”,在祖父的园子里,“我”是自由的,一切都是自由的。

在这个教学片段中,教师更是将“自由”一词融入了学生的切身感受中,让他们通过音乐的渲染和老师的深情讲述,跟着作者一起,在园子里做了一个甜甜的梦。

在梦中,一切都是自由的。

这样学生感同身受,能更真切地体味语言文字的独特魅力。

在营造出了浓浓的氛围之后,教师话锋一转,讲述了多年之后作者的经历,让人无限感慨,淡淡的惆怅、浓浓的乡愁弥漫了整个课堂。

在此基础上引出《呼兰河传》,更引起了学生的阅读期待,为课堂做了完美的延伸。

《祖父的园子》节选自萧红的《呼兰河传》。

文章通过描写“我”跟随祖父在园子里劳动的情景,表达出作者对童年生活的眷恋和对亲人的怀念。

课文重点写了作者在园中自由自在的童年生活。

在充分读书的基础上,引导交流“我”在园子里心情是怎样的,是从哪些描写中体会到的,作者为什么对祖父的园子久久不能忘怀。

交流中相机引导学生朗读有关段落,读出自己的体会,感受作者的语言特点和表达方式。

通过课文的教学应该让学生认识到作者跟着祖父在园中栽花、拔草、种白菜、铲地、浇水,当然这都是童年游戏的内容,不是真正的劳作,至于摘黄瓜、追蜻蜓、采倭瓜花、捉蚂蚱,更是孩童的游戏了。

玩闹累了,就在园子里睡下。

通过阅读还应该让学生认识到,让作者感到自由快乐的,不光是祖父的园子,还有慈爱的祖父。

他给了孩子心灵的自由,他允许孩子随便玩闹,对孩子倾尽了爱心和耐心。

他的爱放飞了孩子的天性,在他暖融融的爱的包围下,孩子才有了自由、快乐、幸福的童年。

正是因为作者的心灵是自由的,所以在她孩童的眼里,一切都是自由的、快乐的,甚至是充满梦幻色彩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经济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