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参考资料拼音的由来.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5663090 上传时间:2023-06-11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8.4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汉语参考资料拼音的由来.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汉语参考资料拼音的由来.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汉语参考资料拼音的由来.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汉语参考资料拼音的由来.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汉语参考资料拼音的由来.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汉语参考资料拼音的由来.docx

《汉语参考资料拼音的由来.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汉语参考资料拼音的由来.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汉语参考资料拼音的由来.docx

汉语参考资料拼音的由来

汉语拼音的由来

汉语拼音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汉字“拉丁化”方案,于1955年—1957年文字改革时被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汉语拼音方案委员会研究制定。

该拼音方案主要用于汉语普通话读音的标注,作为汉字的一种普通话音标。

1958年2月11日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批准公布该方案。

1982年,成为国际标准ISO7098(中文罗马字母拼写法)。

目前大部分海外华人地区如新加坡在汉语教学中采用汉语拼音。

汉语拼音方案最早可以追溯到1906年朱文熊的《江苏新字母》和1908年刘孟扬的《中国音标字书》,还有1926年的国语罗马字和1931年的拉丁化中国字。

所有这些汉字拉丁化方案都为汉语拼音的制定提供了基础。

1949年,吴玉章给毛泽东写信,提出为了有效的扫除文盲,需要迅速进行文字改革。

毛泽东把信批复给郭沫若、茅盾等人研究,于1949年10月成立中国文字改革协会,其中一项任务就是研究汉语拼音方案。

1954年,中国文字改革协会改为国务院直属的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其间收到各种汉语拼音方案1600多个。

大致有这样几种形式:

汉字笔画式

拉丁字母式

斯拉夫字母式

几种字母的混合形式

速记式

图案式

数字形式

而最后决定采用拉丁字母作为汉语拼音的符号系统,以便于国际间的交流和合作。

所以,您知道了吧?

汉语拼音的出现,是为了将汉字“拉丁”化。

孰先孰后,泾渭分明嘛

汉语拼音由来

古代没有拼音,就使用反切,就是用两个认识会念的字,取第一个的声母,取第二个的韵母,拼合起来就行了.

古代,中国的回族兄弟不学汉字,学习阿拉伯语,但他们用阿拉伯文的字母来拼写口语(汉语),所以这是中国最早的拼音。

元朝,蒙古统治者用改变了的藏文的字母来拼写汉语等语言,叫八思巴字。

虽然不是专门拼写汉语的,但是,也算汉语拼音的一种吧。

明朝,西方传教士用拉丁字母拼写汉语,是中国最早的拉丁字拼音。

清末明初,出现了用简单的古字表现汉语语音的拼音方式。

民国年间,政府制定了“注音字母”,就是这个系统的集中表现。

现在台湾依然使用。

但是,同时也出现了拉丁字的拼音运动,而且,跟左翼人士的政治运动结合很密切。

共和国成立后,立即由政府制定了“汉语拼音方案”,就是现在使用的这一套方案。

联合国也承认的。

汉语拼音方案与汉民族标准语

—纪念汉语拼音方案发表44周年

北京大学中文系王理嘉

[提要]一、从简略的回顾中,阐明从19世纪末发展起来的汉语拼音运动一开始就是与语言的统一、社会的发展、民族的团结紧密结合在一起的。

历史事实不止一次的证明,无论哪一种拼音设计,违背了汉民族共同语统一的发展趋势,注定会以失败告终。

二、通过注音符号、国罗、北拉和汉语拼音方案的历史渊源关系,具体说明方案在哪几方面继承和发展了这几种拼音的主要优点并加以创新,从而总结了二十世纪前六十多年来中国人民创制拉丁化拼音方案的历史经验。

三、通过对台湾通用拼音与汉语拼音之争的分析,揭示隐藏在这场发生在台湾的激烈论战的背后,其实质性问题是什么。

一、汉语拼音运动与国语和普通话

汉语拼音方案是拼写汉民族标准语的拼音方案。

汉民族标准语是在十九世纪末期兴起的对中华民族的社会、科学文化的发展产生过巨大影响的语文现代化运动中逐渐建立起来的。

语文现代化运动最初指的是汉语拼音运动(当时叫“切音字运动、简字运动”)、国语运动和白话文运动。

清末民初的三大语文运动有一个共同的目标,那就是通过改革语言文字,普及教育,以适应当时社会发展和科学文化发展的需要,然后富国强兵,振兴中华民族。

国语运动是建立和推广汉民族标准语口语的运动,而白话文运动则是提倡用能够表达口语的白话文取代文言文作为正式书面语的运动。

三个运动各有自己的追求目标,但内在关系却十分密切。

就历史渊源关系说,切音字运动发生最早并引发了国语运动。

其后,国语标准音的确立,注音字母的制定,一直到二十世纪五十年代的汉语规范化运动,汉语拼音方案的产生,都是由此一脉相承,相辅相成的。

所以,我们的论述也由此入手。

汉语拼音运动的历史前奏可以远溯至明末,但是导致中国社会产生声势浩大的汉语拼音运动,其直接原因是中国人至今铭心刻骨的“甲午”国耻。

这一点钱玄同在《注音字母和现代国音》(1929)一文中说得很清楚:

“1894年(甲午),中国给日本打了一次败仗,于是国中有识之士,知道非改革政治,普及教育,不足以自存于世界,但是提到普及教育,即有一个问题发生,则汉字形体之难识,难写是也。

要解决这个问题,就非另制拼音新字不可……”。

于是,“推行简字以谋求普及教育的运动,日盛一日……”。

其实,文字领域中的思想革新在此之前已经开始,汉字几千年来神圣不可侵犯的崇高地位已经发生动摇。

甲午战争后,清政府在日本马关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除了赔偿巨额军费之外,还割让了台湾和澎湖等地。

其时,朝野震惊,激发了社会民众,特别是有进取精神的知识阶层的爱国天良,大家推究中国失败的原因,一致认为“汉字不革命,则教育决不能普及,国家断不能富强。

”当时,被称为“思想界之彗星”的谭嗣同就首先带头呼吁废除汉字,改用拼音文字。

各界人士群起响应,纷纷起来创制简单易学的“切音新字。

”清末的切音字运动,也就是汉语拼音运动就这样如火如荼地开展起来了。

据统计,清末最后十年中,至今犹有案可查的各种拼音方案就多达二十七种。

这一时期的拼音方案大多为拼写某种方言而设计的,但拼音文字毕竟是一种拼写语言声音的文字,所以一开始就触及了汉民族语言的统一问题。

被当时称之为“从事切音运动第一人”的卢戆章,在他的《切音新字序》(1892)中就提出制定拼音字母的两个基本原则:

“字话一律”和“字画简易”,也就是文字表达话音,字形简单易写。

同时,又倡议以南京话为“各省之正音”,这样全国“语言文字既从一律,文话皆相通,中国虽大,犹如一家。

非如向者之各守疆界,各操土音之对面而无言也。

”这些话显然已超出了纯粹的文字改革的范围,涉及民族语言的统一和发展了。

但是,卢戆章设计的各种拉丁化拼音方案仍然是以拼写闽广方言为主的。

他后来向清政府学部呈交的《中国切音字母》也就因此被认为“不能通行各省”,“不足以统一各省之方言”而批驳了。

之后不久,一种体现民族共同语发展趋向的切音方案—-王照的《官话合声字母》立刻脱颖而出了。

它拼写的是当时影响最大的“京音官话”,字母形式完全采用汉字的偏旁。

《官话合声字母》通行极广,遍及大半个中国,“由京津而奉天,而南京,官话字母遍及十三个省。

”王照本人可谓完全把握了当时民族语言的发展趋向,他在《官话合声字母》序中就明确宣称:

“语言必归划一,宜取京话……京话推广最便,故曰官话。

官者公也,公用之话,自宜择其占幅员人数多者。

”也正因为如此,他的《官话合声字母》得到了京师大学堂(北京大学前身)总教习吴汝伦的支持并跟张之洞以及管学大臣张百熙一起奏请朝廷在“学堂章程”中规定“于国文一科内,附入官话一门”,理由是“各国语言皆归一致”,清朝也应“以官音统一天下之语言”。

他们的奏请很快得到朝廷的批准。

于是,汉语拼音运动在引发了国语统一运动,并与国语统一运动合而为一的同时,得以从民间跻身政府。

之后,清政府学部在“国语教育事业”(1911)中规定拼音“简字”的用途有二:

一是拼合国语,二是范正汉字读音,并通过了一个“统一国语办法案”,规定在宣统八年(1916)普及国语。

没想到就在这一年十月,武昌起义,辛亥革命爆发,清政府被推翻。

于是,经公决并通过的“统一国语办法案”也就成了一纸空文。

确定国音,制定字母,统一国语的运动,实际是由下一个社会和国民政府开展起来的。

从上面简略的回顾中,我们可以看到,从十九世纪末发展起来的汉语拼音运动,从一开始就是与语言的统一,社会的发展,民族的团结紧密结合在一起的。

历史事实不止一次的证明,无论哪一种拼音设计,违背了语言统一的发展趋势,注定会以失败告终。

卢戆章设制的第一个拉丁化拼音方案,以拼写闽广方言为主的《中国切音字母》,因“不能通行各省”,“不足以统一各省之方言”被批驳了。

其后,又有同治进士,朝廷命官劳乃宣设计了几乎可以使用于各省主要方言的《简字全谱》(一种汉字笔画式的拼音文字),“全谱”包括《京音谱》,《宁音谱》(南京话)、《吴音谱》、《闽广谱》等,几乎涵盖了大部分方言,而且他还提出了“引南归北”的主张:

“南人先就南音各谱学习,以便应用,学成之后,再学京音,以归统一。

”劳乃宣本人曾得到慈禧召见,他进呈的《简字谱录》也得到御批,让“学部议奏”。

即便如此,清政府学部也仍然因“分裂语言,有碍统一”,始终搁置高阁,不议不奏,而社会上也对他提出了尖锐的指责,认为照他的办法,“将使中国愈远同文之治,”骂他是“分裂语言文字的罪魁”。

对照清末切音字运动中唱主角的卢戆章、劳乃宣、王照三大家,特别是劳乃宣和因参加了“百日维新”而受到通缉的“钦犯”王照他们两人的拼音方案的命运,实在是足以发人深省的。

二、汉语拼音方案与注音符号、国罗、北拉的历史渊源关系

1912年,民国成立后,政府继续推行国语。

在推行国语的热潮中,国语标准音经过“京(音)国(音)问题”大辩论,由“以京音为主,兼顾南北”修正为纯以京音为准的新国音,其后注音字母也更名为注音符号,并成为推行国语的利器,使国语进入师范及小学语文教学中,在电台广播、电影、话剧等领域中建立了牢固的阵地。

民国时期,从官话到国语,从老国音到新国音,国语运动最重要的一条历史经验就是要使自然形成的没有明确标准的初级形式的民族共同语(官话)成为有明确规范的高级形式的民族共同语(国语和普通话),必须选择一种自然语言,作为自身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国语运动在长期的实践中终于找到了“中国语言的心”(刘复语),明确宣布以北京(系)作为统一全国语言的标准音(见《全国国语运动大会宣言》)。

这是它最大的历史功绩,它为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后所开展的汉语规范化运动、推广普通话和汉语拼音方案的制定,奠定了基础。

从学术发展的角度看,在汉语拼音运动不同历史时期出现的国语注音符号、国语罗马字、北方话拉丁化新文字,直至五十年代后期的汉语拼音方案,显然是一脉相承的继承发展关系。

汉语拼音方案的设计充分吸收了过去许多拼音设计,特别是国罗和北拉的许多宝贵经验,并广泛地听取了各方面的意见。

方案固然有它匠心独运之处。

但更多的是吸取并发展了历史上许多拼音设计的长处。

下面我们就从几个主要的方面来说一说汉语拼音方案与注音符号、国罗、北拉以及其他拼音设计的继承发展关系。

汉语拼音方案:

1955~1957年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汉语拼音方案委员会研究制订,1958年2月11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批准公布,1982年国际标准化组织承认为拼写汉语的国际标准。

北京大学中文系汉语语言学研究中心

一、汉语拼音方案与汉语拼音运动

1958年2月11日,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正式批准公布《汉语拼音方案》,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的汉语拉丁化拼音方案从此诞生了,它实现了中国人民自19世纪末以来为之呕心沥血,梦寐以求的愿望。

当时,国务院总理周恩来和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主任吴玉章都曾经说过这样的话:

《汉语拼音方案》是近60年来中国人民创制拼音方案的历史经验的总结。

要理解这一句话深厚的历史含义,就要从清末民初的语文现代化运动中的汉语拼音运动说起。

早在20世纪20年代前,我们已经有了用以"范正汉字读音"并借以统一国语的注音符号(1913年制定,1918年公布实施),其后,汉语拼音运动为什么又紧接着朝拉丁化方向继续发展?

注音符号是中国历史上第一套法定的拼音字母,它的公布和使用是汉字注音走向拼音化的开端,但是注音符号在当时的人文背景中采用的是传统的民族形式的字母(楷书的篆文古体字),这从文字发展的角度看是不明智的,因为它不符合世界大多数文字发展的拉丁化趋势,在科技应用和文化交流上受很多限制,另外符号本身也没有彻底音素化,其中有好几个韵母还可以进一步分解为更小的语音单位,如ㄢ(an)、ㄣ(en)、ㄤ(ang)、ㄥ(eng)、ㄠ(ao)、ㄡ(ou)等。

所以,注音符号公布不久,就有人指出读音统一会在字母形式上不选择拉丁字母,而采用从古汉字中取材的注音字母,那是缺乏远见的不明智的选择。

周恩来在《当前文字改革的任务》(1988)中指出:

"辛亥革命之后,产生了注音字母,这是中国第一套由国家正式公布并且在中小学普遍推行过的拼音字母。

注音字母对于识字教育和读音统一有过一定的贡献。

尽管今天看来,注音字母还有不少缺点(例如,作为各少数民族文字的共同基础和促进国际文化交流的工具,注音字母显然远不如拉丁字母),但注音字母在历史上的功绩,我们应该加以肯定.对于近40年来的拼音字母运动,注音字母也起了开创作用。

"这个评价无疑是公正、全面的。

当时,面对注音字母公布后的种种批评,以及主张采用国际通用的拉丁字母的呼声,国语统一筹备会根据钱玄同的提案,照章正式成立了一个"国语罗马字拼音研究委员会",由11位委员组成,其中的核心成员是:

赵元任、黎锦熙、钱玄同、林语堂、汪怡。

由于赵元任、钱玄同等事先在理论上、实践上作了充分准备,一年之后,国语罗马字拼音研究委员会就提交了"国语罗马字拼音法式"(1926),两年后,由国民政府大学院(即教育部)院长予以正式公布,定名为"国音字母第二式",原注音字母则相应地称之为"国音字母第一式"。

国语罗马字是中国汉字改革汉语拼音化运动中,我们自己拟定的、由政府公布的第一套音素制的拉丁字母式的汉语拼音方案。

它完全采用了现成的拉丁字母,不用附加符号,不另造新字母,并首先提出了按词连写等问题,就其"文字体系的完整性,符号观点的国际化"来说,"国罗"把清末以来的汉语拼音运动推进到一个新的阶段(周有光语)。

但是,"国罗"实际上没有得到认真的推行,它始终没有进入中小学和师范的语文教学系统,因为对汉字注音来说,注音符号已使用了十多年,似乎不需要另有一套在认读和拼写上比它复杂得多的国语罗马字。

由于上面没有政府机构积极有效的支持,下面又缺乏社会基础,因之"国语罗马字推行的成绩等于零"(赵元任语)。

"国罗"公布之后不久,社会上就涌现了"中国拉丁化新文字运动",上海、西安、武汉主重庆、广州、香港等地先后成立了不少研究拉丁化新文字的团体,在众多的方案中,以"北方话拉丁化新文字"(简称"北拉")最有名,流传也最广,甚至传播到诸如法国里昂、东南亚泰国、新加坡等华侨学校。

"国罗"、"北拉"以及拉丁化新文字运动中拟订的各种拼音方案,为50年代汉语拼音方案的判定提供了很多宝贵的经验,所以我们说,《汉语拼音方案》是近60年来中国人民创制拼音方案的历史经验的总结。

二、汉语拼音方案的设计和组成

现代汉语规范问题学术会议(1955)之后,为了配合推广民族共同语——普通话,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加快步伐,第二年就发表了供讨论用的《汉语拼音方案(草案)》(1956),同时发表的还有修正第一式和修正第二式两个草案,经过广泛的讨论,征集了各方面的意见,文改会认真地作了审议和修改,又提交了一个修正草案(1957.11),1958年2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批准了这个方案,并正式公布实施。

汉语拼音方案采用了世界上通行范围最广的26个拉丁字母,方案的设计构思、字母和语音和配置关系及其拼写方法,可以根据方案内容分六个部分来介绍:

1.字母表,规定字母的顺序以及字母的汉语音值;2.声母表,规定汉语音节开首的拼写单位;3.韵母表,规定声母之后的拼写单位,一声一韵,前声后韵就构成一个音节;4.调号和标调规则,规定构成一个表义音节必要的组成成分——声调的表示方法;5.隔音规则,规定分词连写时分隔音节的规则;6.省略规则,规定声韵相伴时基本韵母拼写形式的变化。

下面依次对这六个组成部分作一点理论上的说明。

1.汉语拼音方案的字母表及其增补字母

汉语拼音方案的字母表不包括为适应汉语需要而设计的增补字母,只指26个拉丁字母。

拉丁字母由于它形体简单、清晰、匀称、美观、便于阅读和书写,便于根据需要增添附加符号,或改成变体字母,或组成合体字母,所以能适应各种语言的需要,长久以来已经成为世界上最通行的字母。

整个欧美大陆、澳洲以及非洲的大部分地区、亚洲的一些地区都使用拉丁字母,不用拉丁字母作为文字的国家也大都有法定的或通用的拉丁字母拼写法。

拉丁字母一旦被用来记录某种语言的语音,就成了该语言的文字或该语言的拼音方案的字母,如英文字母、德文字母、法文字母等等。

所以,汉语拼音方案中的拉丁字母应该称之为汉语拼音字母。

2.字母表中字母的排列顺序完全遵照拉丁文原有的次序,元音和辅音参差间隔混合排列,这样朗读起来比较好听,序列的应用价值也比较高,因为这是国际通用的排列顺序,便于编码、图书索引等方面的应用,便于国际间的科技、文化交流。

过去,“国罗”没有采用拉丁字母的传统顺序,在字母部分只列声母表和韵母表,而“北方话拉丁化新文字”(简称“北拉”)虽然列出了字母表,但在排列顺序中插入原来拉丁字母中没有的双字母(如ch插在c和d中间,rh夹在r和s中间,zh排在z之后),同时又在字母表中取消了在“北拉”中不采用单字母h、q、v,这实际上破坏了国际通用的字母顺序。

在汉语拉丁化拼音运动的历史发展中,汉语拼音方案首次完全采用了26个拉丁字母的传统顺序,这对增加方案的流通价值、技术价值显然是有利的。

拉丁字母的读音是以它在拉丁语中的读音为基础的,而汉语拼音方案是普通话的拼音方案,因此必须为字母确定新的包含汉语音值在内的名称音(在字母表内用注音符号加以标注):

从上面所列字母表的名称音来看,五个元音字ɑoeiu以它们所代表的汉语音值为名称音,如ɑ如o,一符数音者,则以其主要读音为名称音,如i和e。

辅音字母(包括y和w)以其所代表的音值拼上元音构成名称音,因为元音是一种乐音,发音响亮,代表元音的字母是一种自鸣母,而辅音字母是一种不鸣字母,因为它代表的是噪音,发音不响亮,必须加上一个元音,拼合在一起发音才会响亮,便于称说、朗读,如字母b读ㄅㄝ,h读ㄏㄚ,j读ㄐㄧㄝ,k读ㄎㄝ,q读ㄑㄧㄡ。

名称音命名的原则既要遵从国际习惯,同时又要考虑它在汉语中的区别能力。

例如,n之所以不读ên,就是因为考虑到汉语不少方言n、l不分,一个读nê,另一个读êl,便于互相区别。

汉语拼音方案在字母表之外,又在拉丁字母的基础上另行设计了若干增补字母。

因为按照传统归用法,二十六个拉丁字母只能代表二十多一点的音素,其中有几个字母音值相同,如c、q和k,x则不表示独立的音素。

所以用二十六个拉丁字母表示汉语语音,从字母和语音的配置关系说,一方面会有多余的字母,另一方面却又会有欠缺的字母,如果不补充若干字母就不能满足表示汉语语音的需要。

所以方案在二十六个基本字母之外,又用原字母组合的办法增补了四个双字母:

zhchshng;用在原字母上添加符号的办法增补了两个加符字母ê和ü。

所有的增补字母都不列入字母表,这是大多数采用拉丁字母国家的惯例,为的是共同保持拉丁字母的传统顺序,有利于国际间的科技、文化交流。

在汉语拼音方案的字母组成中,为了使音节拼写形式简短,还为zhchshng这四个双字母分别设计简写形式(最后一个借用国际音标)。

这几个字母由于手写时影响连写,且不便于键盘和印刷中使用,实际上是不通行的。

2.声母表以及声母的呼读音语音学中最小的发音单位一一元音和辅音的划分是从西方音素制的拼音文字出发的,而传统的汉语音韵学根据中国文字的特点是从方块汉字人手进行语音分析的。

汉字的字音在声调部分被划分出去以后,字音的基本结构进一步被分析成声母和韵母两部分,一声一韵,前声后韵,声韵相拼再加上一个声调,就构成一个汉字的字音。

所以为汉语设计一种拼写语音的拼音方案,总要分别列出一个在西方拼音文字系统所没有的声母表和韵母表,掌握了这几十个声母和韵母也就是掌握了汉语语音系统的基本组成成分,再配上一个声调就可以读出任何一个汉字的字音。

汉语拼音方案的声母表一共包括21个辅音声母,列表如下:

声母表包括不列入字母表可以作声母用的三个增补字母zhchsh,声母的排列顺序也不同于字母表的元辅音混合排列法,它采用语音学中的发音部位排列法,依次为:

唇音bpmf,舌尖音dtnl,舌根音gkh,舌面音jqx,舌尖后音zhchshr,舌尖前音zcs。

声母表中拉丁字母下面的注音符号,代表声母的音值,如b和ㄅ都表示双唇不送气清塞音[p];f和ㄈ都代表齿唇清擦音[f]。

而注宵符号右边的汉字则是声母的呼读音,例如汉字"玻坡摸佛",其中的bpmf或ㄅㄆㄇㄈ都是声母的本音,加元音o或ㄜ构成的读音——bopomofo或ㄅㄜㄆㄇㄜㄈㄜ,就是声母的呼读音。

汉语字音中充当声母的都是辅音,如不加上一个元音构成一个呼读音,声母本身的音值(本音)是很不容易听清楚的。

字母在字母表中要有一个名称音,在声母表中要有一个呼读音,其原因是一样的。

那么为什么相同的字母,例如b的名称音是bê(ㄅㄛㄝ,玻),而呼读音却是bo(ㄅㄛ,玻)呢?

那是因为字母表和声母表里的字母排列顺序是不同的,添加元音的位置和加什么元音也都不一样(字母表中要考虑国际习惯),用名称音去读声母表会感到不顺口,反之亦然。

但是从拼音角度说,名称音是同样适用汉字拼音的,因为它跟声母的呼读音所含的音值是一致的。

试比较bê(ㄅㄝ)和bo(ㄅㄜ),ha(ㄏㄚ)和he(ㄏㄜ),jie(ㄐㄧㄝ)和ji(ㄐㄧ)。

但是已经使用了几十年的注音符号声母的呼读音早已成为一种牢固的社会习惯,因而事实上在拼音教学中大家都不用名称音,只用传统的注音符号的呼读音。

所以名称音和呼读音的不同,我们可以看作前者只是为了称说字母,而不管它是否充当声母,后者则是作为声母以后的名称。

它们可以保留各自的读法,各司其职。

3.韵母表及其说明

汉语拼音方案韵母里的韵母以汉语音韵学的四呼分类为基础,列表如下:

表中第一竖行的韵母统称为开口呼韵母,汉语音韵学把它们看作本韵之音,本韵之前加i则为齐齿呼韵母(第二竖行),本韵之前加u则为合口呼韵母(第二竖行),本韵之前加u则为合口呼韵母(第三竖行),本韵之前加ü则为撮口呼韵母(第四竖行)。

方案根据四呼分类法,按韵头的不同大体上把韵母排成四大竖行,同行大体上也在横行的排列中显示了韵母之间韵类归属的异同,即同一横行的韵母通常总是属于同一个韵类的,例如aiaua三个韵母,韵头不同,但本韵{韵腹、韵尾}相同,同属一个韵类,十三辙中叫作发花韵;从第五横行开始至第十一横行则依次分属怀来、灰堆、遥条、油求、言前、人辰、江阳各韵。

但为求制表整齐起见,第四横行的三个韵母在十三辙中是分属两个韵类的,ie和üe属叠雪韵,e则与第三横行的o和uo同属梭波韵;第一横行的三个韵母也分属两个韵,i和ü同属依期韵,u则属姑苏韵。

另外,字母不同于音标,它不能像语音学符号那样分得那么细,而另一方面出于阅读醒目、书写避免混同等要求,却又需要把语音上毋须区别的从字母上加以区分。

例如,字母i实际上代表了舌面元音[i]和舌尖前元音[]、舌尖后元音[]三个不同的韵母,它们不属于同一个韵类,在韵母的四呼分类后两个也不属于齐齿呼,而属于开口呼:

韵母。

ong和iong从音韵系统看则与eng、ing、ueng同属中东韵,注音符号的标写形式就显示了它们是四呼相承的同一个韵类。

韵母表中共列出了35个韵母,但并没有包括普通话的全部韵母。

根据韵母表下的说明

(1)"知、虽、诗、曰、资、雌、思"等七个音节的韵母用i;

(2)韵母儿写作er,用作韵尾的时候写成r;(3)韵母世单用时写成ê,那么还应加上四个韵母{-i代表[]、[]两个韵母),所以根据汉语拼音方案普通话的声母是二十一个,韵母一共有三十九个。

韵母表下的说明(4)和说明(5)分别规定了由i、u、ü开头的韵母,在前面没有声母时的书写形式和iou、uei、uen三个韵母在前拼声母时的省略形式,下面将作说明和讨论。

 

大陆拼音与台湾注音的对照表

ㄅb

ㄆp

ㄇm

ㄈf

ㄉd

ㄊt

ㄋn

ㄌl

ㄍg

ㄎk

ㄏh

ㄐj

ㄑq

ㄒx

ㄓzh

ㄔch

ㄕsh

ㄖr

ㄗz

ㄘc

ㄙs

以上为21个声母

ㄚa

ㄛo

ㄜe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商务科技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