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防科技工业固定资产投资项目.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5657226 上传时间:2023-06-11 格式:DOCX 页数:38 大小:36.7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国防科技工业固定资产投资项目.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国防科技工业固定资产投资项目.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国防科技工业固定资产投资项目.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8页
国防科技工业固定资产投资项目.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8页
国防科技工业固定资产投资项目.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国防科技工业固定资产投资项目.docx

《国防科技工业固定资产投资项目.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防科技工业固定资产投资项目.docx(3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国防科技工业固定资产投资项目.docx

国防科技工业固定资产投资项目

 

国防科技工业固定资产投资项目

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规定

 

国防科技工业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规定

编制说明

一、国防科技工业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是依据已批准的项目建议书(或规划)编制,重点对拟建项目在技术、工程和经济上的合理性和可行性,进行全面分析和论证,提出客观评价,为主管部门审查和决策工作提供可靠的依据和建议。

二、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编制应贯彻国家有关固定资产投资建设的法律法规、政策和规划,符合国家及地方现行的建筑工程建设标准和设计规范等。

三、可行性研究报告应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满足环境保护、职业安全、职业卫生、地震安全、消防、节能、社会稳定等要求。

重大建设工程和可能发生严重次生灾害的建设工程,必须根据地震安全性评价的结果,确定抗震设防的要求,进行抗震设防。

四、可行性研究报告应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管理制度要求,提出项目招标方案。

国防科技工业固定资产投资项目一般不进行财务评价,特定项目或审批部门另有要求的除外。

五、军品生产能力建设项目涉及战时动员能力时应增加相关内容,包括现有生产动员预案、工作制度情况,项目建设前与建设后生产动员能力估算、生产动员能力提升建设方案等。

六、没有新建土建工程、只购置工艺设备等建设方案简单的项目可不再进行初步设计,由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代初步设计,但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应达到初步设计的深度要求。

七、本规定为国防科技工业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内容和深度的一般性编制规定,可根据行业特点和项目具体情况增加或调减有关内容。

1项目概述

1.1项目名称及项目单位法人

项目名称,项目单位及法定代表人。

1.2项目编制依据

项目建议书审批单位、日期、文件名称、文号和主要内容等;与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相关的主要基础资料;委托编制可行性报告的依据和可行性研究的工作内容、范围。

1.3项目单位基本情况

单位名称、所有制性质、隶属关系、历史变革、专业定位、军调定位;资产及股份构成等;单位地址、所(厂)区功能布局、占地面积、总建筑面积、科研生产面积(其中军品面积);工艺设备数量;单位人员情况(其中军品在岗人数及构成等);科研生产、保密等资质情况;主要产品、科研生产能力、产销状况;近三年财务状况(总产值、销售收入、利润、税金、总资产、固定资产、资产负债率及银行信用等级等);列表说明项目单位近十年来批复的固定资产投资建设项目情况等。

表1.6-1投资建设项目汇总表

序号

项目名称

批复文号

建设

目标

主要建设内容

投资(万元)

面积(平方米)

设备

(台/套)

征地(亩)

进展情况

总投资

含国拨

新增

改造

合计

1

2

注:

批复文号指最新批复;进展情况填写“已评估、立项已批复、可研已批复、正在实施、已验收”等(该表格可横置)。

1.4建设目标

通过本项目的建设,拟达到的总体建设目标或规模(纲领),以及在设计、试验、测试、制造、装配、信息化、配套基础设施等方面形成的能力和水平,对应解决哪些方面的“空白”、“落后”或“不足”等问题(原则上与项目建议书批复一致,可根据项目具体内容进一步深化和细化)。

1.5主要建设内容

简述本项目组成及建设规模。

包括总投资、建筑面积、新增工艺设备数量,公用基础设施、保密技防建设,以及环境保护设施配套建设、征地、室外、厂(场)外工程等主要建设内容。

建设内容较多时,可列表说明。

投资估算及资金来源,建设地点及建设周期。

1.6项目进展情况

简述项目背景;研制、生产任务等进展情况;本项目前期论证(必要性)或评估情况;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中的有关情况、相对于项目建议书批复的主要调整变化情况等。

与项目建设相关的购地工作落实情况,供水、供电等供应情况;本项目建设已提前投入资金和实施情况(含事后补偿);重大试验设施或大型非标设备前期技术准备、论证和评审情况等;与本项目相关的统筹建设等基本情况。

1.7主要技术经济数据

表1.7-1主要技术经济数据表

序号

技术经济内容

单位

数量

备注

1

生产纲领

2

设备

2.1新增工艺设备

台(套)

2.2改造现有工艺设备

台(套)

2.3新增主要动力设备

台(套)

2.4改造现有动力设备

台(套)

3

新增动力需求量

3.1用电负荷

kW

3.2用水量

t/d

3.3耗热量

kW

3.4耗冷量

kW

3.5压缩空气用量

m3/min

有特殊压力要求的单独列出

3.6用油量

3.7×××

根据项目情况列出

4

面积

4.1购地面积

4.2新增建筑面积

m2

4.3改造建筑面积

m2

4.4×××

根据项目情况列出

5

新增人员总数

不增加人员的可不列。

其中:

5.1生产工人

5.2辅助生产工人

5.3管理技术人员

6

建设投资

万元

其中:

外汇指标

万美元

注:

根据行业、项目特点,可调增、调减主要技术经济内容。

军品生产能力建设项目增加生产纲领或建设规模。

2需求分析

2.1任务情况

根据本项目建设目标,结合项目单位实际情况和项目特点,说明任务依据、内容、纲领、来源、进度要求等(如合同、协议、任务书等);对于竞争性任务,需说明竞争状态(方案竞争、双流水、成品竞争等);属于配套任务的,应说明具体内容。

2.2建设需求分析(产品方案)

根据已明确的建设目标,针对项目类型及建设内容进行需求分析。

建设项目针对产品或技术等具体对象的,描述产品的结构、系统、功能,分析设计、制造、装配、试验、测试、材料等关键技术,给出主要工艺流程(框)图及有关系统图,突出新技术应用情况及技术成熟度状态。

分析国内外技术水平和差距,或与新老产品进行对比说明。

对拟采用的工艺技术,说明技术来源,综合评价其必要性、先进性、可靠性、适用性和经济性。

必要时以附图、附表说明。

建设项目不针对特定产品的(如配套基础设施、信息化等项目),根据项目具体情况进行需求分析。

3物料和能源供应

3.1配套协作关系和物料供应

主要原材料、协作件的需用量(可采用表格形式)。

国内供应的各种原材料、协作件的性能、规格、生产厂家和双方协议等情况。

进口原材料、配套件的性能、规格、数量等。

3.2能源供应

简述能源的品种、规格、全年需用量等;分析本地区能源供应能力、可利用程度和未来发展的前景等。

根据项目特点可从略处理。

4建设条件和厂(场)址选择

现有厂(场)区建设项目,本章节可视情简略。

4.1建设条件

自然条件:

描述地理、地形、地貌、工程地质、水文、气象、水源条件对建厂(场)的影响。

用地条件:

根据项目建设规划和建设规模,计算项目需要占用的土地面积,研究拟选场地质量、数量是否能满足项目的需要,研究拟选场地是否满足施工的要求,分期建设的项目应考虑留有发展余地。

社会经济条件:

根据项目的特征和需要,分析当地工农业生产水平与生产协作条件、劳动力资源及素质特点、经济发展规划及当地有关部门政策规定等主要社会经济条件,周边单位对本项目的影响情况,分析能否满足建厂(场)要求。

交通条件:

现有交通运输能力和发展规划,大件产品的运输条件等。

基础设施条件:

论述道路、水、电、燃料、通讯等基础设施情况和价格,配套生活设施等可供利用的条件等。

环境保护条件:

论述是否涉及旅游风景区、矿山作业爆破危险区、生活饮用水源和卫生保护地带、有放射性污染或有害气体污染地区,以及传染病、地方流行病多发地区等。

地震安全条件:

论述地震活动环境、地震地质构造和地震地质灾害情况,以及地震破坏后可能造成的严重次生灾害情况。

其他条件:

如安全保密、文物保护、地下矿藏、征地搬迁、移民安置、法律支持、群众支持、征地进展等。

行业、项目其他特殊选址要求等。

4.2厂(场)址选择

根据上述建设条件的分析,提出是否宜于建厂(场)结论,按实际需要附图。

有多个方案的,应进行综合分析比较,简述各方案优缺点,重点叙述推荐方案。

5建设方案

5.1总体建设方案

围绕项目单位专业定位和发展方向,根据已明确建设目标,在上述“产品需求分析”的基础上,针对性提出项目建设方案总体思路和建设重点。

现有条件哪些可以满足要求,有哪些差距和不足,本项目重点在设计、制造、装配、试验、测试以及信息化、保密技防、节能环保等哪些方面进行条件建设。

针对本项目建设涉及到的生产单元/系统/平台,叙述其所承担的任务及建设内容,涉及生产单元/系统/平台较多时可列表说明;必要时说明项目单位整体科研、生产组成情况,包括主要生产部门(系统)以及辅助配套部门;涉及多区域建设的,应说明各区域间关系等;说明与其他项目统筹建设的情况等。

5.2工艺

5.2.1工作制度和年时基数

按照国家法律法规、行业法规或生产要求,结合项目具体情况,列出工作班制和设备年时基数,设备类别较多时,列表说明。

5.2.2工艺总体方案

叙述工艺设备(含软件、仪器)和设施配置原则和总体工艺方案。

说明解决哪些问题,有哪些工艺调整优化,有哪些技术进步。

对军品生产能力建设项目要进行工时分析,说明工时来源、工时水平,对应生产组成进行工时分解等。

叙述新增或改造建构(筑)物的建设思路,提出面积组成方案。

统筹建设的项目,应说明本项目与其他项目之间的关系,各项目分别承担的建设内容及对本项目的影响。

5.2.3×系统/平台/单元(工艺技术方案)

论述各单元/系统/平台的子项建设方案,新增少量设备或建设内容较少的项目,可视情况与5.2.2合并论述。

(1)承担的任务。

简要描述本单元/系统/平台的功能,论述本单元/系统/平台承担的具体任务(批产项目还要说明产品产量、规格)。

(2)任务特点和关键工艺分析。

针对科研生产任务,分析任务特点、工艺流程和工艺技术难点。

(3)设备论证/工艺系统论证。

论证设备/工艺系统满足任务需要的技术成熟度和可行性,说明设备/工艺系统特殊要求,包括特殊订货要求、工艺条件要求、建设周期要求;提出工艺设备方案,列出主要性能参数、关键要求和数量等;对于改造设备,应论述改造的经济性、可行性、主要改造内容、改造后达到的技术指标等;进口设备原价列CIF(到岸)价;进行工艺方案比选,估算主要设计参数,做技术经济分析,选定最佳方案。

对单台(套)估算价格100万元(含)以上的非标设备和设施,以及200万元(含)以上的标准(货架)设备和设施,需同期另行编制单项论证报告,应详细说明需求分析、工作原理、结构组成、功能用途、性能指标、费用测算、方案比选等情况。

(4)工艺区划方案。

说明主要分工原则,工艺区划思路;工艺组成及面积的分配;工艺区划具体内容;物流、人流分析;内部运输方式、对建(构)筑物的主要技术要求等,新增或改造建(构)筑物绘制工艺区划图。

与其他项目统筹建设,应首先描述整体建设内容及主要指标,再详细介绍本项目承担部分的设计情况。

(5)说明对土建等公用专业主要的设计技术需求。

包括大型设备、设施的基础条件;防火、防爆等特殊要求;给水、排水、污水处理和消防要求;特殊的供电要求,较大负荷供电要求;通风、空调、洁净度要求;特殊气体供应要求;防振、防辐射、防腐、隔音、隔热、无回波要求;其他技术要求等。

5.2.4×系统/平台/单元(工艺技术方案)

……

5.3总图运输

5.3.1编制依据

与项目相关的规划设计文件或批复文件;相关设计技术条件等。

5.3.2主要设计范围

说明项目背景、主要设计对象等情况。

5.3.3总平面布置

概述建设地点现状和周边交通环境情况;叙述厂(场)区与城镇的位置关系,新增用地应阐述与已有用地的关系;叙述总平面规划、目标、原则和功能分区等;叙述各建(构)筑物的规划布置情况等;涉及燃烧、爆炸危险、放射性等内容时,应说明总平面布置的安全距离要求及条件。

5.3.4厂(场)区交通运输组织

说明厂(场)内运输方式;道路交通设计原则;消防车道及高层建筑消防扑救面、扑救场地的布置情况、有特殊要求的建筑之间的消防间距;确定新建道路、停车场的技术要求、道路断面型式、道面结构型式。

5.3.5竖向设计方案

说明用地高程的特点和竖向设计的原则,以及场地排水、防洪系统的选择。

5.3.6厂(场)外工程

说明新建厂(场)区与厂(场)外道路、铁路、市政管线等的连接方式、距离等。

5.3.7绿化景观方案

说明景观绿化布置的基本原则;根据项目的实际情况,说明场地雨水利用,确定景观绿化设计的范围及标准。

5.3.8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根据项目特点和内容取舍描述。

包括用地面积、建(构)筑物占地面积、总建筑面积、道路地坪占地面积、绿地面积、建筑密度、容积率、绿地率、停车数;新增土地面积、迁移居民户数等。

5.3.9设计图纸

新建厂(场)址附区域位置图,说明与老厂(场)区的关系。

涉及燃烧、爆炸危险性、放射性等内容时要绘制外部距离图,绘制总平面布置图。

5.3.10需要说明的其他问题

5.4建筑

5.4.1编制依据

与项目相关的规划设计文件或批复文件;相关设计技术条件等。

5.4.2建(构)筑物组成和规模

说明主要建(构)筑物组成和规模,统筹建设的,说明具体统筹范围和方案。

5.4.3建筑方案

主要建(构)筑物的特征。

包括各建(构)筑物名称、主要使用功能对建(构)筑物的要求、建筑面积、总高度、柱网、层高、主要运输设备,以及建筑标准,包括围护结构、门窗及室内外装修;屋面防水等级、地下室防水等级等。

建筑防火设计,简述生产及贮存物品的火灾危险性类别、建(构)筑物的耐火等级、防爆要求等;建筑节能设计,简述主要的节能措施;建筑防护特殊要求,包括洁净、防腐蚀、建筑声学(防噪、降噪、消音、吸声等)、防辐射、电磁波屏蔽等;改扩建工程,简述现有建(构)筑物现况和改造方案,分析改造方案的合理性、可行性和经济性。

5.4.4需要说明的其他问题

5.4.5建(构)筑物一览表

表5.4-1建(构)筑物一览表

序号

总图

编号

建(构)筑物

名称

建筑面积(平方米)

占地

面积

(平方米)

层数

结构形式

生产类别、耐火等级

抗震等级

备注

新增

改建

上部主体

基础

5.5结构

5.5.1编制依据

与项目相关的地质勘察报告、可靠性鉴定报告、抗震鉴定报告;自然条件,风荷载、雪荷载、地震设防烈度等;相关设计技术条件和要求等。

5.5.2主要设计范围

说明结构专业的设计对象或范围。

5.5.3结构方案

主要结构特征,包括建(构)筑物的长、宽、高,地上与地下层数,各层层高,单层厂房柱顶标高,主要结构柱网、跨度,特殊结构及造型,吊车形式及吨位等。

建筑分类等级,包括各主要单体建(构)筑物主体结构设计使用年限、建筑结构安全等级、建筑抗震设防类别、抗震等级、地下室防水等级、人防地下室的抗力等级,有条件时说明地基基础的设计等级等。

说明上部结构及地下结构选型、结构缝(伸缩缝、沉降缝和防震缝)的设置、地基基础方案等,必要时进行结构方案比选。

对于改造建筑,结合改造内容及厂房现状,说明现有厂房的结构安全性、具体改造方案、改造后的预期使用寿命,分析改造方案的经济性和可行性。

说明主要结构材料,拟在设计中采用的新结构、新材料及新工艺的,应简要说明关键技术问题的解决方法,包括分析方法及构造措施或试验方法。

重要、大型、特殊结构宜进行方案可行性论述。

5.5.4需要说明的其他问题

如是否需要进行风洞试验、振动台试验、节点试验等,对需要进行抗震专项审查或其他需要进行专项论证的项目应明确说明;对是否需要进行基坑支护及降水(包括室外管线)等,也应明确说明。

5.6给水排水

5.6.1编制依据

与项目相关的规划设计文件或批复文件;相关设计技术条件和要求等。

5.6.2主要设计范围

阐述给排水专业的设计范围。

5.6.3给水设计

说明生产、生活、消防用水量,生产对水质、水压、水温的要求;供水水源和供水方式,包括给水系统、消防系统、热水系统、中水系统、纯水系统、循环冷却水系统、饮用水系统等,提出主要设备选择方案。

5.6.4排水设计

说明排水体制、污、废水及雨水的排放出路;污、废水排水量,雨水设计参数;简述污、废水及雨水系统,污、废水的处理方式,需要处理时,提出工艺处理流程及主要设备。

5.6.5环保与节能设计

简述给水排水设计中采取的环保和节能措施,包括:

环保设施的主要工艺流程,采取的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情况,选用节能设备情况。

5.6.6新增(改造)主要设备表

表5.6-1:

给水排水新增(改造)主要设备表

序号

名称

主要指标和规格要求

单位

数量

备注

5.6.7需要说明的其他问题

5.7供暖通风和空气调节

5.7.1编制依据

与项目相关的规划设计文件或批复文件;相关设计技术条件和要求等。

5.7.2主要设计范围

说明供暖、通风和空气调节的设计范围和主要设计内容。

5.7.3设计标准及冷热负荷估算

说明本项目设计所采用室外气象参数的地点;列出主要建(构)筑物的室内设计温度、湿度、新风量等设计标准,洁净厂房写明洁净等级。

对新增建(构)筑物的冷热负荷进行估算。

5.7.4冷热源分析利用及选择

说明供暖、生产供热、空气调节所采用的冷热媒及其参数,合理设计冷热源系统,充分考虑可再生能源的应用。

5.7.5暖通方案

说明供暖、生产供热系统方案;说明采取的通风方式以及防烟、排烟系统方案,对有防爆及特殊生产要求的通风方案应做重点叙述;说明空气调节系统方案;对自控系统应与电气专业相配合,对控制规模以及控制方式等提出合理方案;对新增的主要设备提出选择方案,对于采用的特殊材料应予以说明;整体方案应适当考虑对项目未来发展的适应性。

5.7.6环保与节能设计

说明废气、噪声污染的治理措施;应采用高效节能的暖通空调设备,严禁选用淘汰产品及低能效产品;说明其他拟采用的新技术。

5.7.7新增(改造)主要设备表

表5.7-1:

供暖通风和空气调节新增(改造)主要设备表

序号

名称

主要指标和规格要求

单位

数量

备注

5.7.8需要说明的其他问题

5.8动力

5.8.1编制依据

与项目相关的规划设计文件或批复文件;相关设计技术条件和要求等。

5.8.2设计范围

简要说明对动力设计范围和主要设计内容。

5.8.3供热

供热范围及供热面积;热负荷:

估算按不同热介质及用途分类(生产、生活、采暖)的热负荷,供热性质(连续、间断),统计最大热负荷、最小热负荷。

供热介质、参数及输配方式;供热方式的确定;机组选型及配置(主要机组选型应进行技术经济比较)。

锅炉房、换热站总体规划及厂区总平面布置,站房工艺区划;燃料来源、燃料及废弃物的储存、处理、计量和输送;燃烧系统;热力系统;烟气除尘、脱硫及脱硝;热力管线敷设方式。

提出主要设备,绘制区划图。

生产工艺主要污染环节分析;烟气污染物的防治措施;噪声控制;废水治理;灰渣的综合利用等;计算年耗标煤量、年供热量、年污染物排放量等;计算年节约燃料量、节约用电量、节约用水量及余热利用量等。

5.8.4制冷

说明制冷供应现状,进行冷负荷计算;提出制冷方案并进行方案技术经济比较,包括:

制冷系统方式的确定;供冷介质、冷机选型、配置;制冷站房规模及建设要求;室外管道布置方式、管材及保温形式;提出主要设备;计算年耗能量、年供冷量;论述节能、环保、消防安全措施。

5.8.5压缩空气供应

说明现有压缩空气供应状况和设备利用状况;计算压缩空气消耗量;说明压缩空气供应方案和主要设备、压缩空气供应参数,说明管道布置方式、管材选择等。

论述节能、环保、消防安全措施。

5.8.6真空供应

说明现有真空系统供应状况,现有设备利用情况;计算真空用量、真空度;提出真空供应方案和主要设备,说明管道布置方式、管材选择等。

论述节能、环保、消防安全措施。

5.8.7燃气供应

说明项目所在地区燃气供应情况和现有设备利用情况;简述燃气供气参数及可供本项目的气量、燃气供应的范围,耗气量及使用压力,并确定是否设置集中或分散式的调压装置。

说明燃气供应方案;提出主要设备、管道敷设的方式,防腐及阴极保护的方式、调压及计量的方式。

论述节能、环保、消防安全措施。

5.8.8其它气体供应

说明现有气体供应状况;列出除压缩空气、真空、燃气以外其它气体的消耗量、工作压力、气质要求。

阐述气体供应方案。

提出主要设备,说明管道布置方式、管材及保温及防腐形式。

论述节能、环保、消防安全措施。

5.8.9供油

简述油料供应现况;简述油品的来源、工艺流程、运输方式以及储油周期。

计算供油需求量,提出油库建设方案,包括油库的业务、组成、容量及级别。

提出主要设备,油罐输油管道的材质、敷设方式及内外防腐措施。

论述节能、环保、消防安全措施。

5.8.10新增(改造)主要设备表

表5.8-1:

动力新增(改造)主要设备表

序号

名称

主要指标和规格要求

单位

数量

备注

5.8.11需要说明的其他问题

5.9电气

5.9.1编制依据

与项目相关的规划设计文件或批复文件;相关设计技术条件和要求等。

5.9.2设计范围

简要说明工程对电气的要求和电气方案的内容,叙述本项目所涉及的各种电气系统的设置等情况。

5.9.3供电系统现状和新增负荷估算

简述项目单位供电系统的现状,包括负荷等级、供电回路数、电压等级、供电设施及总的供电容量情况等。

新增负荷估算。

简述新建厂(场)区的市电供电情况,新增用电负荷容量。

5.9.4供配电系统方案

简述涉及到新建、改造的高低压供配电系统及室外线路电缆或架空线的方案。

5.9.5配电、照明、工业生产控制等系统方案

配电系统方案;照明系统方案;供配电系统自动化系统。

工业生产过程系统设备自控系统(仪表自动化),简述主要的控制方式和自动化水平及自动化系统规划方案。

特殊设备供电方案,论述大功率电动机启动方式、高谐波设备供电、短时冲击负荷供电、以及其他敏感设备等。

说明本项目哪些资源需要纳入能源管理系统(如电能、天然气、热水、蒸汽、冷冻水等),计量管理模式,计量仪表的位置。

5.9.6通信系统

简述项目单位现有通信系统现状;确定电话站需否扩容或改建;确定新增容量、设备类型、机房位置、面积等。

5.9.7计算机网络系统

简述项目单位现有相关数据通信状况和需求,信息安全需求,确定相关网络机房位置、面积;确定相关系统组成和网络结构;提出具体建设方案,包括设备类型、机房位置、面积等。

5.9.8综合布线系统

简述项目单位现有综合布线系统现状;说明语音、数据信息点的设置原则;提出综合布线建设方案,包括设备类型、机房位置、面积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商务科技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