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潮州市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5640810 上传时间:2023-06-11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207.6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东省潮州市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广东省潮州市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广东省潮州市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广东省潮州市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广东省潮州市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广东省潮州市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docx

《广东省潮州市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东省潮州市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广东省潮州市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docx

广东省潮州市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广东省潮州市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学校:

___________姓名:

___________班级:

___________考号:

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一头牛,一方田,老婆孩子热炕头”,是中国古代农民向往的理想生活。

这突出反映了小农经济怎样的特点

A.封闭保守

B.精耕细作

C.耕织结合

D.艰难脆弱

2.汉文帝说“农,天下之本也,民所恃以生也。

”宋代李靓说:

“民之大命,谷米也。

”这两句话都体现了中国古代的

A.闭关锁国政策

B.君主专制

C.重农抑商

D.重商主义

3.明朝政府下令:

禁止建造远洋船只,禁止保留超过两根以上桅杆的帆船。

从此,船员只得在内河的小船上当雇工,郑和的大船因搁置而烂掉。

以下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明朝

A.鼓励民间贸易

B.禁绝朝贡贸易

C.实行海禁政策

D.造船技术落后

4.清代康乾时期,广东地区种植荔枝、龙眼等经济作物的农户在“东家夸三月之青,西家矜四月之红,各以其先熟及美种为尚”的相互竞争下,弱者被排挤而日益贫困以至破产沦为雇工,强者则成为“家有荔枝千枝”的大户,甚至雇工经营。

这表明当时的广东地区()

A.传统的自然经济加速解体B.农产品的集约化程度不断提高

C.农业和商业发展相互促进D.新的经济因素向农业领域扩散

5.为了梦想,为了财富,扬帆起航,向着茫茫大海,向着未知的远方……西方人将15世纪中期到17世纪中期称为“扩张时代”。

这个时代产生的世界影响是

A.打破了各大洲相对孤立的状态

B.引起欧洲的资产阶级革命

C.加快了西欧封建制度的衰落

D.推动了欧洲工业革命的发展

6.有人认为:

“如同西班牙漫长的16世纪、___________漫长的17世纪、英国周期漫长的19世纪一样,美国漫长的20世纪进入百年周期的终结阶段”。

划线部分的国家是指

A.法国B.葡萄牙C.德国D.荷兰

7.“蒸汽时代”和“电气时代”是人类工业文明进程中的里程碑,它们都(  )

A.始于纺织业B.与交通工具的革新相关

C.使科学和技术紧密结合D.以电力作为主要能源

8.某同学在研究性学习中收集的素材主要有:

“从工场到工厂”、“火烧圆明园”、“洋务运动”、“逐渐缩小的世界”等。

其研究的主题最有可能是

A.晚清政府的自救B.工业文明下的世界

C.工厂制度成为普遍的生产组织形式D.东西方的隔绝与冲突

9.据时人(1846年)记载:

“……近日洋布大行,价才当梭布三分之一。

吾村专以纺织为业,近闻已无纱可纺。

松、太布市,削减大半。

”有人认为,这段史料不能用来证明小农经济解体,主要依据是

A.“近日洋布大行”

B.“价才当梭布三分之一”

C.“吾村专以纺织为业”

D.“近闻已无纱可纺”

10.著名史学家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中提出“洋务运动,就其主观动机而言,他们未必有真心打破旧轨,但他们的主张却历史的包含着逸出旧轨的趋向。

”这里“包含着逸出旧轨的趋向”指的是

A.在一定程度上抵制了西方资本主义的经济侵略

B.有利于西学的传播

C.一定程度上瓦解了自然经济,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D.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

11.商务印书馆成立于1897年,与北京大学同时被誉为中国近代文化的双子星。

当时最有利于民营企业创办的国内环境是

A.上海成为中国与世界接轨的窗口B.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企业的限制

C.政府统一货币,关税实现了自主D.西方列强放松了中国的经济侵略

12.1938年国民政府规定,工矿业、制造军用品的工业和电器工业,得收归政府办理或由政府投资合办;生活日用必需物品,经济部“随时分别种类地域,直接经营之”。

这一规定

A.导致官僚资本迅速膨胀

B.推动了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

C.强化了国民党一党专政

D.消除了地区间经济发展不平衡

13.民国时期,在社交礼仪上逐渐用西方的握手、鞠躬取代跪拜礼。

称呼上用“先生”“同志”取代“老爷”“大人”,这一变化在本质上体现了

A.近代化的历史趋势

B.民主共和的平等精神

C.西学在中国的发展

D.中国日益与与世界潮流接轨

14.下图为新中国某一历史时期工农业总产值变化图,从中可以看出

A.“一五”计划开局之年农业总产值呈现明显下降趋势

B.“三大改造”期间的工业总产值始终不及农业总产值

C.“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使农业总产值进一步下降

D.20世纪50年代我国国民经济呈现持续健康发展趋势

15.20世纪80年代,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在农村和城市先后展开。

与农村相比,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突破主要体现在

A.所有制结构

B.分配原则

C.经营管理方式

D.市场导向

16.1991年3—4月间,上海《解放日报》接连发表多篇署名文章,呼吁进一步解放思想,“改革开放要有新思路”,认为“如果我们仍然囿于‘姓社还是姓资’的诘难,那就只能坐失良机”。

“新思路”是指

A.改革重心从农村转向城市

B.推行农业生产责任制

C.完善计划经济体制

D.发展市场经济

17.1993年以来,我国一系列经济法律法规,如《公司法》《商业银行法》《经济合同法》《产品质量法》《个人独资企业法》等密集颁布。

与此紧密相关的是

A.开放14个沿海港口城市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确立

C.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D.“依法治国”方略的全面实施

18.“这是一场惊天动地的大灾难,一举摧毁了众人的希望:

世界的经济与社会,再也不可能重返漫长的19世纪的旧日时光。

1929—1932年无疑是一道深谷”。

材料中的大灾难是指

A.国际关系日趋恶化B.资本主义国家政治危机C.世界经济危机D.世界大战

19.—战结束以后’当代资本主义发生了新变化,出现了英国的混合市场经济、法国的计划指导型经济、联邦德国的社会市场经济、日本的政府主导型经济等经济模式式。

这些经济发展模式

A.反映了自由放任经济政策

B.与凯恩斯主义背道相式

C.都是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具体体现

D.都以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

20.下图是1944年美国建立的某一国际体系,其根本目的是()

A.夺取反法西斯战争的最后胜利

B.控制世界黄金交易

C.夺取战后世界贸易的垄断地位

D.建立世界金融的霸权地位

21.“反革命势力控制了全国的四分之三的国土、五分之三的人口。

苏维埃政权管辖地区的燃料、原料和粮食供应极其困难,40%的工厂停产,红军战士和城市居民也面临着断粮的危险。

”为应对以上严峻的考验,苏俄(联)政府推行的经济政策是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新经济政策C.农业集体化D.社会主义工业化

22.如表为苏联1965-1975年农业发展的部分数据

苏联这一阶段农业的发展得益于

A.改革一定程度提高了农民积极性B.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影响

C.美苏争霸中苏联占据了优势地位D.农业集体化进一步发展

23.有学者认为,区域性合作组织形式有三种模式,其特点见下表:

下列组织属予模式一的是

A.欧洲联盟B.北美自由贸易区

C.亚太经合组织D.上海合作组织

24.1950年,法国外交部长舒曼对法、德即将开展的合作说,今后“在法,德之间发生的战争是不可想象的,而且在物质上不再可能“。

舒曼在此所说的合作主要是指

A.矿业资源互补B.人力资源共享

C.科学技术交流D.消除贸易壁垒

25.下面两幅图在当今世界的许多城市中随处可见。

这种现象最能说明

A.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已经形成

B.中国实行对外开放政策

C.世界贸易走向制度化

D.经济全球化已渗透到日常生活中

二、材料分析题

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汉代私营手エ业主要集中于盐铁业。

唐代以前,私营手工业主要以农民家庭副业和城镇家庭小作坊的形式进行。

唐宋以后,除纺织品外,城乡所需的日常用具及用品也主要出自民营手工业。

元朝时,民间棉纺能手黄道婆推广先进的棉纺织技术。

明中叶以后,纺织、制瓷、矿冶等行业中,民营手工业甚至超过官营手エ业,江西景德镇的民窑达到二三百座,窑身比官窑大三四倍。

明清时期,江南出现许多工商业市镇,一些手エ业部门出现了资本主义性质的生产关系。

——摘编自傳筑夫《中国封建社会经济史》、李龙潜《明清经济史》等

材料二传统观点认为:

明清时代是中国封建社会的衰落时期,它以生产技术的迟滞为其时代特征。

实际上,随着明清时代商品经济的发展,中国的手エ业技术出现了重大进步对开拓中国手エ业的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都有重大的贡献。

明清时期的中国手工业技术有较大的进步,表现在四个方面:

其一,红茶、白檐、生丝、瓷器等手工业产品对国际市场的开拓;其二,基础工业冶金技术的进步;其三,手エ业中机械使用的水平;其四,手工业分工的细化与设备的大型化。

实际上,中国的手エ业技术在西方エ业革命发生的前期,仍然不亚于西欧,只是在蒸汽机的发明之后,西欧国家的エ业才明显地超越中国。

——摘编自徐晓望《论明清时期中国手工业技术的进步》

(1)根据材料一,概括从汉到清私营手工业的发展变化。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清时期中国手工业仍有较大进步的原因。

27.城市发展折射出经济变迁。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唐代扬州是大江南北水陆交通的枢纽。

手工业的发展为市场提供了丰富的物质,很多外地甚至外国产品也源源而来,遂形成国际性经济都会。

由于人口增加和工商业活动的集中,市民及工商业者很多都“侵衢(街)造宅”,结果不仅在扬州沿官河两岸出现了“十里长街市井连”的繁华商业街,夜市也随之兴盛起来。

——摘编自李廷先《唐代扬州的商业》

材料二近代以来,中国的封闭状态被打破,被纳入了世界资本主义经济圈,开埠通商城市获得优先发展,部分城市成为区域性甚至全国性的经济中心城市,如上海、天津、广州、南京、汉口等大城市。

——摘编自何一民《从农业时代到工业时代:

中国城市发展研究》

材料三

(1)根据材料一,概括唐朝中期以后扬州商业发展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指出近代中国城市发展出现的新变化,并结合所学简要分析原因。

(3)根据材料三,归纳深圳发展的概况。

谈谈你从中得到的认识。

2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下表是俄国1913—1925年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情况

材料二1933年5月,美国国会通过了《1933年农业调整法》。

该法授权农业部长,通过同生产者签订和对参与播种面积控制计划的农场主付以直接补贴的方法,使农场主自愿减少主要农产品的播种面积。

在具体执行过程中,一般是政府根据市场需求每年确定和公布某些农作物下一季度的播种面积。

凡是农场主同意者,便与政府签订合同,就可以得到优厚的补贴。

材料三1950—1984年苏联、中国粮食产量的比较

(1)材料一中反映了俄国在农业政策上发生了怎的受化:

这变化对农民有什么影响?

(2)根据材料二,指出美国在农业生产方面的揩,并分析实施这些措施的主要目的。

(3)根据材料三,概括20世纪80年代后中苏两国粮食产量的变化趋势。

并结合两国经济改革的内容分析出现不同趋势的原因。

参考答案

1.A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中“一头牛,一方田,老婆孩子热炕头”说明了中国古代小农经济封闭保守而不具有对外开拓的精神特点,答案选A,BCD三项与题意不符。

考点:

小农经济的特点

点评:

小农经济最早出现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其本身发展而言具有以下特点:

一方面小农经济以家庭为单位,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是中国封建社会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从另一角度看其它还具有以下特点,小农经济的生产只固守在小块田地之上进行精耕细作,不具有对外扩张的倾向,具有封闭性;小农经济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低下,具有脆弱性;从分布范围和经营方式而言,在分散的小面积土地上进行耕作,还具有分散性。

2.C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重农抑商

【详解】

闭关锁国政策实行于明清时期,所以A不符合题意;题干强调的是经济方面的内容,与君主专制无关,故排除B;由题干信息可知汉文帝和李靓都强调了农业的重要性,故选C;中国历史上没有实行过重商主义,重商主义是资本原始积累阶段西方的经济政策,故排除D。

【点睛】

重农抑商政策目的:

维护自然经济,确保赋役征派和地租征收,维护政治稳定,巩固封建统治。

积极作用:

保护了农业生产和小农经济,促进农业经济发展;封建社会初期巩固新兴地主政权。

消极后果:

强化自然经济,阻碍工商业发展,阻碍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3.C

【详解】

由材料“禁止建造远洋船只……只得在内河的小船上当雇工”可知,明朝实行海禁政策,故选C。

海禁政策禁止民间进行海外贸易,只允许维持以政府为主导的朝贡贸易,排除AB;材料中的情形是由于政府限制引起的,不是因为造船技术落后,排除D。

4.D

【详解】

由材料中的“弱者被排挤而日益贫困以至破产沦为雇工,强者则成为‘家有荔枝千枝’的大户,甚至雇工经营”等信息可以看出,清代广东地区农业领城产生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在农业领域出现了新的经济因素,故答案为D项;自然经济开始解体是在鸦片战争后,排除A项;材料仅体现农户竞争的结果及生产方式的变化,未体现农业集约化生产,也未体现农业和商业发展相互促进,排除B、C项。

5.A

【解析】

【详解】

依据材料中“西方人将15世纪中期到17世纪中期称为‘扩张时代’”信息结合所学可知,“扩张时代”指的是新航路开辟,新航路开辟的世界意义是打破了各大洲相对孤立的状态,使世界开始连为一个整体,因此A选项正确。

B、C选项都是新航路开辟对欧洲的影响,不是其世界意义,不符合题意;D选项错误,欧洲工业革命开始于18世纪中后期,也是对欧洲的影响,与材料时间及题意不符。

故正确答案为A选项。

6.D

【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17世纪的殖民强国是被称为“海上马车夫”的荷兰,故D正确。

7.B

【解析】

“蒸汽时代”出现的新的交通工具是火车和汽船,“电气时代”出现的新的交通工具是汽船和飞机,因此两次工业革命都与交通工具的革新相关,故答案为B项。

第一次工业革命始于纺织业,排除A项;使科学与技术紧密结合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排除C项;第二次工业革命以电力作为主要能源,排除D项。

点睛:

比较型选择题是把两个以上的历史人物、事件或现象放在一起,让考生通过分析、比较,归纳出其相同点或不同点,以考查他们的分析、比较能力。

从试题形式上可分为类比和对比两种,前者是将同一类性质的事件、人物和观点进行比较,主要考查它们的相同点;后者是将不同性质的事件、历史现象或同一历史现象在不同历史阶段、不同空间的表现进行比较,主要考查这些历史事件在性质、影响等方面的不同。

本小题属于类比型试题,解答此题首先要看各自体现出的特点,再找出两者的共同点。

回答此类试题一定要审准试题的比较点和要求,注意结合课本内容逐一辨析备选项,然后选出正确答案。

8.B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这个主题应该体现了工业文明对中国和世界产生了重大影响。

所以答案选B。

考点:

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工业革命·工业革命的影响

9.C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解读材料信息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小农经济的主要特点是以家庭为单位,男耕女织,自给自足,而这段材料中说“吾村专以纺织为业”所以不能用来说明小农经济解体了,故本题选C,A、B、D不符合题意。

考点: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小农经济的解体·小农经济的解体的标志。

10.C

【详解】

根据“他们的主张却历史的包含着逸出旧轨的趋向”可知,材料评价的是洋务运动“中体西用”的主张。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洋务运动的主观动机是维护中国旧体制旧轨迹,主张以“西用”维护“中体”,而引进先进的生产力,这势必会冲击落后的生产关系,即为保护旧轨,却因此一定程度上瓦解了旧的生产关系,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冲击旧的体制和轨迹,C项正确;抵制西方的经济侵略与维护或冲击“旧轨”无关,A项不符合题意;西学的传播和洋务派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是洋务运动的结果和手段,都不是在深入评析洋务运动的主张,BD项错误。

11.B

【解析】

抓住题干时间“1897年”和限定信息“国内环境”,A项始于鸦片战争后,与题干时间不符,应排除;结合所学可知,19世纪末,为了扩大税源,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促进民族工业的初步发展,故B项正确;C项说法不符合史实,应排除;D项发生在一战时期,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

12.A

【解析】

【详解】

材料内容反映的是抗战时期国民政府的经济政策,为抗战积累物质基础,使国民经济主要为抗战服务,国民政府加强对经济的控制,这导致官僚资本迅速膨胀,故A选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国民经济的国有化,以适应抗战需要,与推动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无关,故B选项错误;材料内容论述的措施主要是为了适应当时抗战的需要,国民政府加强对经济的控制,主要体现了这时期国民政府的经济政策,而不是为了强化了国民党一党专政,故C选项错误;D选项消除了地区间经济发展不平衡在材料中未体现,并且说法过于绝对,故D选项错误。

13.B

【解析】

【详解】

材料反映了民国时期社交礼仪的变化。

从“跪拜礼”“老爷”“大人”不平等的礼仪发展为“握手、鞠躬”“先生”“同志”等平等的礼仪,体现了民主、平等精神,故B项符合题意;礼仪上的变化只能体现习俗上的近代化,不能反映近代化的历史趋势,故A项不符合题意;“西学在中国的发展”和“与世界潮流接轨”只能反映表面现象,不能体现本质,故C、D项不符合题意。

14.C

【详解】

根据所学,1958年我国开始发起“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结合变化图可以看出,农业总产值不断下降,故C项正确。

“一五”计划是1953年开始的,从变化图上看农业总产值并没有明显下降,A错误。

“三大改造”是1953年到1956年,从图上看1956年工业总产值就超过了农业总产值,B错误。

1958年出现“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说明20世纪50年代我国国民经济不是呈现持续健康发展趋势,故D错误。

【点睛】

本题考查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人民社化运动超越了当时生产力发展的水平和群众觉悟的思想水平,不切合实际,搞平均主义,实际了损害了广大群众的利益,最终造成生产混乱、生产力水平下降,破坏了国民经济,人民生活十分困苦.它实际是大跃进在农村的翻版和扩大。

15.A

【解析】

根据题意和所学知识可知,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主要形式是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它的突出特点在于实现了土地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主要是对国有企业改革,改革企业的所有制结构,出现股份制,A项正确;农村经济改革也涉及分配原则和经营管理方式的改革,不属于突破主要体现,排除BC;20世纪九十年代以来,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排除D。

所以选A

16.D

【解析】

改革重心从农村转向城市是在1984年,故A项错误;推行农业生产责任制是在1978年后,故B项错误;完善计划经济体制应该是在改革开放之前,故C项错误;根据材料中呼吁进一步解放思想,“改革开放要有新思路”,认为“如果我们仍然囿于‘姓社还是姓资’的诘难,那就只能坐失良机”可以看出实际上是在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发展市场经济,故D项正确。

点睛:

关键时间点“1991年3~4月间”。

17.B

【分析】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92年中共十四大确立了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公司法》《商业银行法》《经济合同法》《产品质量法》《个人独资企业法》等密集颁布,适应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故B项正确;开放14个沿海港口城市是在1984年,故A项错误;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是在2001年,故C项错误;“依法治国”的方略是1997年提出的,故D项错误。

故选B。

18.C

【解析】

“1929-1932年无疑是一道深谷”指的是世界经济危机,故C正确;A、B、D材料未体现,排除。

19.C

【解析】

【详解】

结合所学可知,英国的混合市场经济、法国的计划指导型经济、联邦德国的社会市场经济、日本的政府主导型经济均体现了国家对经济进行干预,均是战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具体体现,故C项正确。

A项,自由放任经济政策强调市场在经济中的作用,与题干不符,排除。

B项,凯恩斯主义强调政府在经济中的作用,并未背道相式,排除。

D项,计划经济是社会主义经济模式,与题干信息不符合,排除。

20.D

【详解】

据材料“1944年美国建立的某一国际体系”,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特点,其根本目的是建立美国的世界金融的霸权地位,故D项正确;夺取反法西斯战争的最后胜利,与材料信息无关,故A项排除;控制世界黄金交易,也是世界金融的霸权地位的表现,故B项排除;世界贸易的垄断地位,属于关贸总协定,故C项排除。

故选D。

21.A

【解析】

“苏维埃政权管辖地区的燃料、原料和粮食供应极其困难,40%的工厂停产,红军战士和城市居民也面临着断粮的危险。

”表明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实施的背景,故A正确;B、C、D与题意不符,排除。

【名师点睛】

本题考查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旨在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的能力。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在国内外反动势力的威胁下、国内物资短缺的情况下,为赢得战争的胜利而采取的非常措施。

22.A

【详解】

从表格可以看出,1965年至1975年农业灌溉面积、农业总产值和农民工资都在上升,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一时期正值勃列日涅夫执政时期,这一时期的改革中实行固定收购和超计划交售奖励的制度,凡是农庄、农场超过固定收购计划指标后交售给国家的农产品,国家按比收购价格高出50%的价格收购。

为了提高物质刺激在促进农业生产中的作用,提高农产品收购价格,这些措施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农民生产积极性,A正确;第三次科技革命主要是信息技术,与苏联农业发展无关,排除B;C与题干无关,排除;农业集体化损害了农民生产积极性,不利于农业发展,而且苏联农业集体化在斯大林执政时期就已经完成,排除D。

23.A

【解析】

试题分析:

模式1的特点是政治、经济一体化,世界经济、政治一体化组织最高的是欧盟,故A正确;模式2中只是进行贸易方面的合作,符合北美自由贸易区,故B项不符合;模式3强调自愿的原则,没有法律义务,符合亚太经合组织,故C项不符合。

D项是在中国及其周边国家组成的以打击三股势力、发展成员国之间的经济等各方面的交流为主要内容的组织。

所以答案选A。

考点: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欧盟

【名师点睛】当今世界的绝大多数国家都是属于这个或者那个区域集团的成员,区域集团遍布全球各地,反映了当今世界的区域集团化趋势。

除了掌握区域集团化外,经济发展的全球化也要掌握。

全球化和区域集团化都是现在经济发展的趋势。

24.A

【解析】

注意题干中的“1950年”“即将……”等信息,当时法、德等六国达成协议,即将成立欧洲煤钢联营(又称“欧洲煤钢共同体”),故A项符合题意。

25.D

【解析】

【详解】

图中是在当今世界许多城市中随处可见的麦当劳和肯德基。

这些连锁快餐文化是全球化的产物,其说明经济全球化已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故D项正确。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是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排除A项;“在当今世界的许多城市中随处可见”和中国的改革开放无关,排除B项;世界贸易走向制度化是《关贸总协定》,排除C项。

26.

(1)变化:

生产领域扩大,由盐铁扩展到纺织、制瓷、矿冶等领域;生产形式不断进步,由家庭小作坊式到手工工场;生产技术不断提高;规模不断扩大;地位不断提高,由从属于官营手工业到超过官营手工业而居主导地位;一些私营手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简洁抽象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