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一年级下册数学说课稿.docx

上传人:b****9 文档编号:25634803 上传时间:2023-06-10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0.8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一年级下册数学说课稿.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小学一年级下册数学说课稿.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小学一年级下册数学说课稿.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小学一年级下册数学说课稿.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小学一年级下册数学说课稿.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学一年级下册数学说课稿.docx

《小学一年级下册数学说课稿.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一年级下册数学说课稿.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小学一年级下册数学说课稿.docx

小学一年级下册数学说课稿

小学一年级下册数学说课稿

【篇一】小学一年级下册数学说课稿

一、说教材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小兔请客》,《小兔请客》选自北师大数学教材一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加与减》

(二)的第一个内容,这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20以内加减法和100以内数的认识的基础上安排的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一节课,本节课从学生感兴趣的小兔请客这一情境中抽象出加减法算式,体会加减法的意义,学习掌握计算的方法理解算理。

这节课为学生继续学习加减法计算起着重要的铺垫作用。

二、说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经历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意义。

2、探索并掌握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计算方法,体会算法的多样性。

3、认识加减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4、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说重点、难点

重点:

计算是低年级教学的重要内容,探索并掌握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计算方法、理解算理则是本节课的重点。

难点:

在实际情境中通过动手操作,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意义。

四、说教法、学法

教学中如何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完成三维目标?

新课标明确指出:

有效的数学学习不能单纯的依赖记忆和模仿,而要动手操作,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才是学习的重要方式,本节课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年龄特征我运用多媒体,采用实际操作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直接感触的基础上,体会算理,掌握多样的计算方法,体会加减法的意义。

具体设计了以下环节:

温故、知新、巩固、拓展,体现了我校“一二三四”教学模式中的四个步骤,从复习到作业的布置展示了课前、课中、课后的三个环节。

五、说教学程序

引入情境、仔细观察、寻找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列式解答、进行小结这样一个流程完成知新这个环节。

在突破重难点的过程中我设计了“想一想”、“数一数”、“拨一拨”三项活动,让学生积极动手、动脑。

采用探究、交流的形式掌握新知,突破重点难点。

接着设计了闯关活动进行巩固练习,最后一关进行了拓展让学生用学到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最后进行了总结,并且对学生进行了思想教育。

六、说反思

时间安排上不够合理,拖了几分钟;总结计算方法时语言不够精准,忘了布置作业。

【篇二】小学一年级下册数学说课稿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

《数数数的组成》是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第四单元《100以内数的认识》的第一课时,本单元包括数数数的组成、数位的含义、数的顺序和大小比较、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这几部分内容。

数概念是整座数学大厦的基础,是重要的数学概念。

在一年级上学期学生已经对20以内各数有初步的认识,本学期将数的范围扩展到100以内,100以内数的概念不仅是学习100以内数的计算的基础,也是认识更大的自然数的基础,它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数数数的组成》是本单元的起始课,包括课本31页的主题图,32页、33页的例1—例3,以及33页下面的做一做。

其中31页的草原牧羊图是为了让学生整体感知100有多少,体会数学与自然和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

例1是数100以内各数,是为了使学生从整体上感受100,认识计数单位“一(个)”、“十”和“百”。

例2是为了突破数数难点:

当数到接近整十数时,下一个整十数应该是多少而设计的。

例3是通过让学生摆放35根小棒的过程,使学生领会一个两位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加深对计数单位“一”、“十”的理解。

这部分内容选取的素材比较贴近学生生活实际,不但品种多样,而且是师生比较容易找到的实物。

学生应用这些实物作为学习数这个概念的载体,使之变得容易理解。

另外,为了使学生掌握数这个概念中诸多重要但又较抽象的内容,教材加强了学生的观察、操作活动,让学生在“做”数学中就掌握了这些概念。

本节课帮助孩子建立100以内数的概念,为以后学习数学其他知识奠定十分重要的基础。

2、教学目标

通过对教材的理解和分析,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从日常生活中抽象出100以内各数的过程,感受100以内各数的大小。

感受100以内各数就在身边。

(2)使学生能独立地数100个物体,知道10个一是十,10个十是一百。

对计数单位“一(个)”、“十”、“百”有一个感性认识。

(3)使学生初步了解100以内数的顺序,掌握100以内的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4)培养学生数数的兴趣和估数的意识。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经历从日常生活中抽象出100以内各数的过程,建立100的数感。

知道10个一是十,10个十是一百。

对计数单位一(个)、十、百有一个感性的认识。

教学难点是:

数数过程中,当数到接近整十数时,下一个整十数应是多少。

二、学情分析:

上学期学习了20以内各数的认识,这是认数教学的第一阶段。

这学期将认数范围由20以内扩展到100以内,组织学生学习100以内各数的认识,这是认数教学的第二阶段。

而一年级的学生在入学前,经过学前教育,很多学生对100以内的数有了初步认识,有的能数出100以内的数,对100以内各数的顺序和大小也有所掌握,但孩子们的头脑中还没形成100以内数的概念。

在教学中,除了关注100以内数的认识中相关概念的获得,还应关注学生在获得这些知识技能的同时,他们的好奇心、求知欲、参与活动的情绪、独立思考等方面是否得到健康的发展。

三、教法、学法:

由于所面临的教学对象是一年级的小学生,他们的年龄小,爱玩好动,好奇心强,在四十分钟的教学中容易疲劳,注意力容易分散。

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特点,为了抓住学生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好奇心,我采用以教师引导为主的愉快式教学方法,在课堂中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制作色彩鲜艳、富有动感的课件,以此帮助学生建立直接的感官认识,在直观生动的学习环境中认识100以内的数。

为了更好地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动手操作和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

通过动手操作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带领学生动眼、动脑、动口、动手,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学习体验来学习新知。

同时师生合作、生生合作贯穿其中,注意学生之间的交流,培养合作意识,积极开展本节课的教学活动。

四、教学流程:

(一)复习导入:

1、带领同学们回忆0—20各数,并指名数一数。

请同学们回忆一下上学期我们都认识过哪些数字朋友?

[设计意图:

从复习入手,通过数20以内的数,为学生认识100以内各数奠定基础,同时培养学生的数感。

2、揭示课题:

同学们,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许许多多的地方都要用到数数,今天这节课我们就继续来学习数数。

这时老师板书课题数数。

[让学生感知数数在生活中的应用广泛,感受数学与生活密切相连]

(二)探究新知

1、学习主题图

教师用语言描述:

随着春天的来临,天气越来越暖和了,老师想在这明媚的春光里带同学们去大草原看一看。

(教师边叙述边出示课件草原图)你们瞧,这里的景色多迷人呀!

蓝蓝的天空,绿绿的草原,不远处还跑来了一群活泼可爱的小羊,(课件出示一群小羊)同学们数数看,有几只?

[设计意图:

创设学习情境,激发学生参与数学活动的兴趣。

学生通过数知道一群羊有10只,接着出示第二群羊,老师问:

现在一共有几只羊?

这样使学生感知20有多少。

[设计意图:

在这里我设计的先出示一群羊10只,而不是20只一起出,目的是为了让学生通过数知道一群羊是10只,从而为下面出示100只羊打基础。

[设计意图:

让学生先估一估,是为了培养学生的估数意识。

2、教学例1:

(1)数数量和小羊只数同样多的实物小棒或其它学具。

通过自己动手数数来验证自己的估数准不准。

同桌合作数数,一人数,一人边看边听,数错了马上帮他纠正。

[设计意图:

同桌合作,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2)交流数数的结果,并展示数数的过程。

(3)教师演示把10根小棒捆成一捆,问一捆是几根小棒?

10根小棒是一捆。

也就是说10个一是一十。

教师接着演示把其它小棒也10根10根地捆成一捆,捆完后老师问:

一共是几捆小棒?

(生回答10捆)教师接着问:

也就是多少根小棒?

(生回答100根)那也就是说10个十是多少?

(生回答10个十是一百。

通过直观演示,让学生感知10个十是一百。

(4)验证小羊的只数。

老师说:

同学们,我们知道了手中的物品是100个,那小羊到底是不是100只呢?

我们再来数一数,数之前你们先想一想,怎样数我们才能数得又快又准呢?

让学生思考并讨论交流:

怎样数又快又准?

通过讨论交流,使学生知道10个十是一百。

交流时,教师用课件出示100只羊,10只小羊用红线圈起来,教师问这是几个十?

生回答一个十。

然后接着再把10只小羊圈起来,教师提问:

这是几个十?

生回答二个十。

然后依次圈出3圈、4圈、5圈、6、7、8、9、10圈,教师问:

这是几个十?

最后生回答10个十。

教师接着问:

10个十是多少?

生回答10个十是一百。

那么小羊的只数就是100只。

[设计意图:

让学生动手操作,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各种感官协同活动,它们在观察中思维,在思维中操作,概念的形成由具体到抽象,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3、教学例2

例2的教学是突破教学难点的活动,当数到几十九时,下一个整十数应该是几十。

为了突破这个难点,我分两个层次安排学生数数的活动:

(1)利用学具直观数数。

先让学生利用小棒从35数到42,然后

全班交流,交流时教师用课件先出示35根小棒,接着再出示1根小棒,让学生从35接着数就是36,然后依次出示小棒让学生数数。

当数到39时问:

39后面应该是多少?

使学生理解39根小棒再加1根是40根,39后面应该是40。

然后接着数到42。

在这里我通过课件直观演示,突破教学难点。

(2)脱离实物,抽象数数,从88数到100。

(3)对口令游戏,从56数到63,再数到72。

[设计意图:

让学生脱离小棒数数,使学生对100以内数的概念由直观认识上升到抽象认识。

4、教学例3

例3是学习数的组成。

教学时先提出摆小棒的要求,老师说:

同学们摆35根小棒,怎样摆才能让人一眼就看出是35根呢?

请同桌互相摆一摆,说一说。

学生摆小棒,教师巡视指导,然后全班交流。

交流时教师课件演示,教师用课件先出示35根单根的小棒,接着出示10根小棒捆一捆,一共捆了3捆,还有5根单根的。

最后让学生看着小棒图说一说35里面有()个十和()个一。

教师板书35里面有(3)个十和(5)个一。

然后出示42根小棒,不再演示直接思考:

42里面有()个十和()个一。

生回答教师板书42里面有(4)个十和

(2)个一。

[设计意图:

由具体形象到表象再到抽象层层递进,由浅入深,每一步都是以学生的认知经验为基础进行的,这样有利于学生透彻地理解数的组成。

(三)巩固应用

课件出示做一做,学生独立思考,全班交流。

此环节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应用。

(四)小结

组织学生小结:

“今天这节课,你学到了些什么知识。

引导学生通过回忆本节课的活动过程来小结:

开始数了100根小棒,接着又脱离小棒数数,最后学习了数的组成。

知道10个一是一十,10个十是一百;知道怎么数出100个数;知道100以内数的组成。

(板书数的组成)

 

【篇三】小学一年级下册数学说课稿

一、关于教材:

1、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一年级下册第二单元“20以内的退位减法”,第一课时十几减9。

2、教材简析:

20以内退位减法对进一步学习多位数计算和其他数学知识非常重要,必须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学会计算方法。

作为第一课时尤为重要,通过系统学习十几减9的计算方法,为十几减几的学习构建基本的学习思路。

3、教学目标:

(1)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理解十几减9的算理,构建20以内退位减法的基本思路。

(2)正确计算十几减9的题目。

(3)感受20以内退位减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数学的应用价值。

(4)培养学生积极参与数学活动的兴趣,体验探索与创造的快乐。

4、教学重点:

探究算法,正确计算。

5、教学难点:

理解算理,在自我反思的基础上建立自己的计算方法。

二、关于教法:

本节课属于计算教学。

传统的计算教学往往只注重算理、算法(单一)及技能训练,比较枯燥。

依据新的数学课程标准,本节课在教法上力求体现以下几点:

1、创设生动具体的教学情境,使学生在愉悦的情景中学习数学知识。

充分运用教材提供的教学资源,利用多媒体教学课件为学生展现一幅幅带有活动情节的画面,引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情感投入,激活学生原有知识和经验,以此为基础展开想象和思考,自觉地构建知识,学会计算方法。

2、鼓励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

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转变教师角色,给学生较大的空间,开展探究性学习。

让他们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进行独立思考,并与同伴交流,亲身经历问题提出、问题解决的过程,体验学习成功的乐趣。

3、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求。

由于学生生活背景和思考角度的不同,所使用的计算方法必然是多样的,教学中应尊重学生的想法,鼓励他们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提倡算法多样化,使每个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

这里要说明的一点是:

多种方法中肯定有比较简便的方法,但是并不是每个同学都能很快接受快捷方便的方法,因此教师只能够引导学生进行比较,同时给他们留出消化吸收的空间,千万不要强加给学生,应让他们在逐步的体验中自然而然的接受,从而选取更优的方法。

三、关于学法:

依据新的课程标准,必须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本节课在学生学习方法上力求体现:

1、在具体情景中经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理解问题和初步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探索的成功、学习的快乐。

2、在动手操作、独立思考、进行个性化学习的基础上,开展小组合作交流活动,通过比较、批判“自我反思”,完善自己的想法,构建学习方法。

3、通过灵活、有趣的练习,巩固计算方法,提高计算技能。

4、联系生活实际解决身边问题,体验数学的应用,促进学生的发展。

四、关于教学程序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联系学生生活实际选择话题,通过节日愉快的情景与数学学科的联系,引出课题。

(二)探究新知,构建方法。

1、解决“卖气球”问题。

2、解决“套圈游戏”问题。

3、解决“卖风车,猜字谜”问题。

4、小结计算方法,选取自己喜欢的比较简便的方法。

5、阅读课本,质疑问难。

这一环节,旨在让学生在具体的问题情景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然后通过动手实践,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解决问题。

在亲身经历探究知识的过程中,不断完善自己的想法,掌握自己认为好的计算方法,自觉地构建退位减法的基本思路。

(三)课堂练习,巩固提高。

通过由浅入深,形式各异的练习,巩固基本的计算方法,提高计算的技能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体验数学的应用,同时培养学生迁移类推的能力。

(四)课堂小结,激励评价。

对学生在知识掌握、技能提高、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与发展方面的情况作全面的总结;让学生结合自己在课堂上的表现,进行自评、互评,发扬优点,弥补不足,不断进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