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14 古希腊罗马.docx

上传人:b****9 文档编号:25632643 上传时间:2023-06-10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396.2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专题14 古希腊罗马.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专题14 古希腊罗马.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专题14 古希腊罗马.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专题14 古希腊罗马.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专题14 古希腊罗马.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专题14 古希腊罗马.docx

《专题14 古希腊罗马.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专题14 古希腊罗马.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专题14 古希腊罗马.docx

专题14古希腊罗马

专题十四古希腊、罗马的政治和人文精神的起源

单元时空定位

专题概要

雅典民主政治的建立经历了漫长的过程,梭伦改革奠定了基石,克利斯提尼改革正式确立,伯里克利改革把雅典的奴隶主民主政治推向鼎盛时代。

罗马法经历了从习惯法到成文法、从公民法到万民法的发展完善过程,对其统治起到有力的维系作用,对欧美法律的发展以及民主进程影响深远。

[考纲要求] 1.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

(1)雅典民主政治;

(2)罗马法。

2.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

考点1雅典民主政治

课标:

了解希腊自然地理环境和希腊城邦制度对希腊文明的影响,认识西方民主政治产生的历史条件

一、民主政治的摇篮——古代希腊

蔚蓝色的希腊

自然

地理

环境

(1)位置---地处地中海东部,扼欧、亚、非三洲要冲。

范围----以希腊半岛为中心,包括爱琴海诸岛、小亚细亚西部沿海、爱奥尼亚群岛以及意大利南部和西西里岛的殖民地。

(2)特点:

①无肥沃的大河流域和开阔平原,山岭沟壑将陆地隔成小块②地中海式气候温和宜人,优良港口众多,海洋资源条件得天独厚。

影响

①耕地缺乏和土地贫瘠限制了粮食的生产,葡萄和橄榄种植较普遍,希腊人通过海外贸易换回粮食。

②为了解决不断增长的人口与土地资源相对短缺的矛盾,希腊人进行大规模的殖民活动。

③频繁的交往活动形成了宽松自由的社会环境,较早地接受了平等互利的观念,有助于古希腊民主政治的建立。

充满活力的城市国家

建立

公元前8世纪左右----雅典和斯巴达最著名

特点

政治:

①一直没有发展成为统一的帝国,保持小国寡民的规模,珍视“独立自治”。

②城邦是孕育古希腊民主政治的摇篮。

君主专制始终没有发展起来,公民有较多机会直接参与城邦的公共事务。

③彼此分立,又通过频繁的交往保持着密切联系。

经济:

比较发达的商品经济。

文化:

繁荣的思想文化;基本一致的风俗习惯和语言文字,共同遵守和信仰同一神谕,共同参加奥林匹亚竞技会。

高素质的希腊公民

地位

是希腊社会的主体阶层,是城邦政治的核心力量

组成

通常由一个城邦的成年男子组成,不包括妇女和外邦人及奴隶

权力

有资格参加各种公共活动,参与城邦行政与司法事务

素质

①希腊城邦大多重视公民参政素质的培养。

②珍视个人自由,敢于表现个性,不屈从于权威

③善于从事政治和文化艺术活动,追求智慧与平等,具有强烈的集体荣誉感

名师助学:

古希腊民主政治形成的条件

要点提纲

名师讲解

1

地理因素

相对隔绝的谷地和海岛地形,面向海洋,易形成相对隔绝的城邦政治

2

经济因素(决定因素)

形成以商品生产、海外贸易为主的多种经济形态并存的经济结构,形成的海洋文明培育了雅典人自由、进取、平等的民主精神

3

社会因素

形成一定数量的平民阶层,平民与贵族的斗争成为民主政治形成的直接原因

4

政治因素

奴隶制文明、城邦制确立、贵族制取代君主制,是民主政治形成的政治条件

5

思想因素

海洋文明中形成的集体、平等、相对独立和自由意识

6

个人因素

希腊思想家、政治家的鼓动和改革(普罗塔戈拉,梭伦等)

【名师点拨】古代希腊文明

二、推动雅典民主政治形成的三次重大改革

改革

背景

内容

特点、影响

梭伦改革

(结合选修1)

背景①雅典平民与贵族的矛盾;(平民沦为债务奴隶,六一汉的处境)贵族与工商业奴隶主的矛盾尖锐。

(根本原因)②基伦暴动(僭主政治)和德拉古法典(特点—严刑峻法)没有解决日益突出的社会矛盾。

③萨拉米危机加深了雅典的社会矛盾。

④公元前594年梭伦当选为的执政官。

目的:

维护奴隶主的统治。

时间:

公元前594

内容:

经济方面:

①颁布“解负令”,废除债务奴隶制。

(维护平民利益)②实行一系列措施促进工商业的发展。

(子女会一门手艺;鼓励外邦手工业者移居雅典;进口谷物,出口经济作物。

政治方面:

①按财产多寡将雅典公民分为四个等级,按等级分享政治权利。

(第一二等级任高官,第三等级任低级官职,第四等级不能担任官职)-----保护贵族利益。

②设立“四百人会议”。

(第三等级获参政机会,第四等级没有当选资格)----打破贵族对国家权力的垄断。

③组建民众法庭,实行陪审员制。

(平民获得参加国家政权的权利)

实质:

奴隶主的民主政治。

特点:

不迁就贵族不偏袒平民的中立政策(中庸性)。

影响:

①一定程度上改变了贵族专权的局面,奠定了雅典民主政治乃至西方民主政治的基础,促进了雅典国家的形成。

②消灭债务奴隶和发展商品经济为民主政治提供了经济和社会基础。

克利斯提尼改革

公元前506年

①打破血缘关系,组成以地域为基础的十个行政选区,并以抽签方式组成“五百人会议”

②由10个选区中各选一人组成“十将军委员会”

③制定“陶片放逐法”

雅典国家最终形成;雅典民主政治正式确立。

伯里克利改革(前443—429年)

希波战争的胜利;伯里克利连任首席将军

①除十将军以外,各级官职向所有公民开放,并以抽签方式产生

②“公民大会”成为事实上的国家最高权力机构

③“五百人会议”的每个成员都有机会担当公民大会的轮值主席

④陪审法庭负责审理全国大部分案件

⑤国家为担任公职和参加政治活动的公民发放津贴

贵族的政治权力被削弱,伯里克利执政时代被称为希腊民主政治的“黄金时代”

三、雅典民主政治的得与失

1.缺陷

2.进步性

【易错警示】区别“人民主权”与“轮番而治”的表现形式

“人民主权”指主权归属,主要表现为公民大会、五百人议事会和公民陪审法庭等机构;“轮番而治”指管理形式,主要表现是选举制、任期制等民主运作方式。

【名师点拨】雅典民主政治

名师助学  雅典民主政治的主要机构及职权

(1)公民大会是最高权力机关,负责审议并决定一切国家大事。

(2)五百人会议是公民大会的附属机构,在公民大会休会期间为大会最高权力的代表,负责监督行政官员,落实大会决议。

(3)陪审法庭是日常司法机关,高级公职人员的任职资格,也由民众法庭终审。

史论1 雅典民主政治的六大特征

(1)人民主权(主权在民----希腊民主政治的核心):

体现在合法的公民均有参与权、知情权、发言权、选举权、被选举权等权利以及各机构内部实行的集体负责和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等。

雅典政治向全体公民开放,官职逐渐不受财产和门第的限制。

(2)“轮番而治”:

雅典“五百人会议”经过抽签选举产生,30岁以上的公民一生可当选两次,每次任期一年。

(3)分权与权力制约:

体现在公民集体对官吏的监督和制约。

“五百人会议”这一具有立法、行政和司法职能的权力机构,受到“公民大会”,也受到由人民直接广泛参与的“陪审法庭”的制约。

陶片放逐法也制约着官员的特权。

(4)法律至上:

雅典严格实行法治,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雅典人视宪法为最高法律,神圣不可侵犯。

(5)公民意识:

关心雅典、参与政治、轮番执政是雅典人心目中神圣的事。

城邦至上、政治为本成为雅典人的共识。

(6)直接民主:

小国寡民的城邦为直接民主制提供了条件,全体公民直接参与公民大会等机构,行使公民权利

史论2 雅典民主政治认识上的六个误区

(1)从民主运作形式上看:

过于泛滥的直接民主成为政治腐败、社会动乱的隐患,不可误认为直接民主是最理想和完美无缺的运作方式。

(2)从局限性上看:

雅典民主只是“成年男性公民的民主”,不能说成是全体雅典男性居民的民主,更不能认为妇女、外邦人、奴隶能享有。

(3)从实质上看:

雅典民主政治实质上是奴隶主贵族阶级的专政,不可误认为是封建地主阶级的专政。

(4)从影响上看:

雅典民主的理论与实践为近现代西方政治制度奠定了最初的基础,不可误认为其为近代欧美国家的立法和司法提供了完备的体系。

(5)对于“陶片放逐法”:

不宜夸大其维护民主政治的积极作用,还应看到它极易成为排除异己、进行政治斗争的工具,使持有不同政治观点的政治家被流放,不利于国家经济和政治的健康发展。

(6)关注两个概念的区别:

“人民主权”指主权归属,主要表现为公民大会、五百人会议和公民陪审法庭等机构;“轮番而治”指管理形式,主要表现是选举制、任期制等民主运作方式。

延伸:

1,比较古希腊的城邦与中国春秋战国时期的诸侯国有何不同?

①希腊城邦始终以独立的政治单位分立于希腊世界;中国春秋战国时期的各诸侯国有一个统管它们的宗主,这些诸侯国最终逐渐走向统一的帝国。

②希腊城邦商品经济比较发达、农、工、商并重;中国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家则大多以农为本,重农抑商。

③希腊城邦普遍实行共和政体,王权衰微,有的城邦甚至建立了比较发达的民主政治;中国春秋战国时期的诸侯国王权日益强大,最后发展成为君主专制制度。

2,古代中西文明比较

中国:

大河文明;中央集权制;农业发达;儒家思想为主导。

西方(希腊)海洋文明;直接民主制;工商业发达;人文主义。

考点2 罗马法

课标:

了解罗马法的主要内容及其在维系罗马帝国统治中的作用;理解法律在人类社会生活中的价值

一.习惯法:

从罗马建城到共和国建立之初,罗马人主要依靠习惯法来调整社会关系。

二.第一部成文法

三.公民法

四.万民法

【易错警示】一,《十二铜表法》限制了贵族随意解释法律,部分保护平民利益,但从根本上说维护的仍然是贵族的利益。

(公元前509年罗马建国;《十二铜表法》是典型的公民法)

二,公民法与万民法的区别及联系

(1)区别:

公民法是调整罗马公民之间关系的法律,侧重于国家事务和法律程序等,适应于所有罗马公民;万民法是指罗马帝国范围内的国际法,主要调整的是财产关系。

(2)联系:

两者属于不同的法律体系,共同构成了罗马法的主要内容;都维系了罗马的社会稳定。

万民法是对公民法的继承和发展。

五.自然法

六.作用与影响

(1)公民法的作用

(2)万民法的作用

(3)罗马法的深远影响

【名师指津】罗马法的形成过程

[深化理解] 罗马法对后世的深远影响

(1)罗马法中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原则后来成为资产阶级保护自身利益的法宝。

(2)罗马法中的陪审制度后来为近代资产阶级所效法,建立起一套完整独立的资产阶级陪审制度。

(3)古罗马实行一种“保护人制度”,后发展为律师制度,现代各国的律师制度几乎都源于古罗马。

(4)罗马法中“不告不理”的审判原则为西方普遍继承,此外,还继承了罗马一审终审的审级制度和“一事不再理”的原则。

(5)罗马法中继承制度和婚姻自主权后来为近代资产阶级甚至今天各国所继承等。

三个阶段:

从习惯法到成文法;从公民法到万民法;从零散到形成完整体系。

[学法点睛] 罗马法识记“一、二、二、三、三”

三个阶段:

从习惯法到成文法;从公民法到万民法;从零散到形成完整体系。

史论 罗马法的特点及实质

(1)特点:

既有阶段性,又有连续性,是一个系统的法律体系。

核心内容是调整财产关系,规定奴隶制和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

保护自由民的权利,提倡自由民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渗透自然法思想。

(2)实质:

不管公民法还是万民法都是维护罗马统治者的利益,保护奴隶以外的自由民的权利,属于奴隶制法律体系。

[易错警示] 

(1)《十二铜表法》的颁布有利于保护平民利益是从限制贵族特权这个角度来说的,并非真正保护平民的利益。

(2)《十二铜表法》的制定标志着罗马成文法的诞生,《民法大权》标志着罗马法律体系的最终形成。

⑶古罗马是统一的奴隶制集权制国家。

考点3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

课标:

了解古代希腊智者学派和苏格拉底等人对人的价值的阐述,理解人文精神的内涵

一.智者的启蒙

(智者:

指教授雄辩术和修辞学的教师。

出现的时间相当于中国战国初。

智者运动的内容:

放弃对物质世界的探索,关心与人类自身更加密切相关的问题。

【温馨提示】古希腊注重研究人或人类社会,一定程度上否定了神的力量,但是并不否定神的存在。

二.苏格拉底的智慧

名师助学1,背景---雅典民主政治的弊端导致社会世风日下,道德沦丧。

苏格拉底(与智者学派同一时代)的地位---全希腊最富有智慧的人;哲学的创造者,智慧的化身;开创了希腊哲学的新方向,使哲学成为一门研究“人”的学问。

亚里士多德使哲学真正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观点-----“美德即知识”;“认识你自己”;“未受考察的生活是不值得过的”。

2,智者学派和苏格拉底的思想的异同

相同点:

都体现了人文主义的精神,把研究的领域由神和自然转向了人类。

都对知识有一定的看法。

不同点:

智者学派主张“人是万物的尺度”,所有的人都是平等的;推崇雅典民主政治;忽视道德,注重实利。

苏格拉底把人类及其环境作为探究的课题,认为人生的幸福和伦理道德是人类应当探究的重要问题;在政治上反对过激的民主政治,倾向寡头政治,提倡善良的道德,他的伦理思想是“知德合一”(美德即知识)学说。

3,苏格拉底与孔子思想的异同

⑴相同:

都生活在前5世纪,都是伟大的思想家,都重视道德和知识的作用,都关注人、人与社会,因此都具有早期人文主义色彩。

⑵不同:

①目的--孔子恢复周礼,为奴隶制度服务;苏格拉底挽救衰落中的城邦制度;

②主张—孔子的思想核心是“仁”和“礼”,“为政以德”,“克己复礼”,“有教无类”等;苏格拉底“美德即知识”,“认识你自己”,“未受考察的生活是不值得过的”。

③影响----孔子创立了儒家学派,奠定了中国传统主流思想的基础;苏格拉底的思想对西方哲学产生了深远影响,其崇尚理性,追求思想自由的主张成为后来启蒙思想的源头。

④实质--,孔子的思想根本上是压制了人的个性发展。

而苏格拉底主张个性解放和个人价值,有利于个性发展。

【温馨提示】智者学派重视人的作用,强调每个人都应该有自己的判断标准,但忽视道德;苏格拉底关注人的伦理道德,希望重建人们的道德价值观。

三.斯多亚学派的“人生而平等”

1.产生时间:

公元前4世纪末至公元前3世纪初。

2.创始人:

芝诺(因他在斯多亚画廊讲学而被称为斯多亚学派)

3.代表人物:

芝诺、西塞罗、塞内卡等

4.主张---逻各斯思想(逻各斯即规定着的理性。

(1)逻各斯是一个贯穿万物的永存不朽的理性

(2)人与自然都产生于最高理性(逻各斯),人人与生俱来带有理性。

(3)得出结论“顺应自然的生活就是至善”;人人生而平等。

5.历史意义:

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论证天赋人权、人生而平等这一西方人文主义的核心理论。

思维发散1,希腊人文主义思想产生的背景

政治:

雅典民主政治高度发展,社会环境比较宽松。

(必修1)

自然条件和地理环境:

古希腊山多地少、港湾众多,从事航海殖民活动的古希腊人开创了多元化的文化,有利于思想活跃。

(必修1)

经济:

古希腊奴隶制工商业经济的发展。

(必修2),

思想:

万物始于水,从神转向自然。

2,希腊早期人文主义的发展

[思维导图] 古希腊人文精神的发展

古希腊人文精神的基本内涵

(1)把探讨重点从认识自然转移到认识人自身。

(2)提倡怀疑精神,反对迷信和绝对权威。

(3)强调人的价值,崇尚人的理性,追求思想自由。

(4)重视知识的作用,强调好学深思,发挥人的主体作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