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质量单位.docx

上传人:b****9 文档编号:25625985 上传时间:2023-06-10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43.6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古代的质量单位.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古代的质量单位.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古代的质量单位.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古代的质量单位.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古代的质量单位.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古代的质量单位.docx

《古代的质量单位.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代的质量单位.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古代的质量单位.docx

古代的质量单位

一、古代的质量单位

中国的重量单位,以见于彝器上的锊和匀为最早,但一锊是多少以及锊和匀的关系都无法知道,这两个单位在战国时期显然还在使用,秦汉间的文献对于锊的重量也没有一致的说法.大概各地的习惯不一样,正同古代亚述人所用的单位锡克尔和米纳一样.锡克尔有两种标准,一重十七公分,一重十八公分.后来腓尼基人和希伯来人采用这单位,又有各种不同的标准,五十锡克尔等于一米纳,六十米纳等于一塔兰顿.这种衡制由巴比伦传到希腊,但希腊各地的塔兰顿又不同.中国的锊虽有轻重两种说法,大概通行的是重的一种,即三锊重二十两这由毛公鼎銘中的“取三十锊”可以证明那里的锊不可能只有十一铢多重.在战国时期只有两种重量单位,即斤和镒,一斤为十六两;一镒为二十两.从当时文献中的记载看来,这两个单位是乱用的.这两个单位同锊和匀似乎没有正式的联系,这是一件难以解释的事.虽然后来的人用铢两把这几个单位联系起来,四个单位都成为铢或两的倍数.可是在甲骨文和殷周间的金文中似乎并没有铢和两这两种单位。

古代质量单位和长度单位的情况相似,也有多种多样的形式。

我国秦代度量衡制度中规定:

1石=4钧,1钧=30斤,1斤=16两。

与现代国际单位制比较,1斤约合0.256千克。

例如:

在波斯用卡拉萨(Karasha)作质量的单位,约合0.834千克,埃及用格德特(gedet),约合9.33克.

英制中以磅(pound),盎司(ounce),打兰(dram),格令(grain)作单位:

1磅=16盎司=265打兰=7000格令.

不列颠帝国曾用纯铂制成磅原器,它是高约1.35英寸,直径1.15英寸的纯铂圆柱体.

二、质量单位的由来

最初的千克质量单位是由18世纪末法国采用的长度单位米推导出来的。

1立方分米纯水在最大密度(温度约为4℃)时的质量,就定为1千克。

1799年法国在制作铂质米原器的同时,也制成了铂质千克基准,保存在巴黎档案局里。

后来发现这个基准并不准确地等于1立方分米最大密度纯水的质量,而是等于1.000028立方分米的水的质量。

于是在1875年米制公约会议之后,也用含铂90%、铱10%的合金制成千克原器,一共做了三个,经与巴黎档案局保存的铂质千克原器比对,选定其中之一作为国际千克原器。

这个国际千克原器被国际计量局的专家们非常仔细地保存在特殊的地点,用三层玻璃罩好,最外一层玻璃罩里抽成半真空,以防空气和杂质进入。

随后又复制了四十个铂铱合金圆柱体,经过与国际千克原器比对后,分发给各会员国作为国家基准。

跟米原器一样,千克原器也要进行周期性的检定,以确保质量基准的稳定可靠。

  

最初的千克质量单位是由18世纪末法国采用的长度单位米推导出来的.1立方分米纯水在最大密度(温度约为4摄氏度)时的质量,就定为1千克.

1799年法国在制作铂质米原器的同时,也制成了铂质千克基准,保存在巴黎档案局里.

后来发现这个基准并不准确地等于1立方分米最大密度纯水的质量,而是等于1000028立方分米.

于是在1875年米制公约会议之后,也用含铂90%、铱10%的合金制成千克原器,一共做了三个,经与巴黎档案局保存的铂质千克原器比对,选定其中之一作为国际千克原器.

这个国际千克原器被国际计量局的专家们非常仔细地保存在特殊的地点,用三层玻璃罩好,最外一层玻璃罩里抽成半真空,以防空气和杂质进入.

随后又复制了四十个铂铱合金圆柱体,经过与国际千克原器比对后,分发给各会员国作为国家基准.

跟米原器一样,千克原器也要进行周期性的检定,以确保质量基准的稳定可靠.

三、古代计时法

小朋友,我们每天都在与时间打交道。

那么,在钟表发明以前,你知道,人们是用什么方法来计时的吗?

我国古代,人们发明了很多计时的方法或工具。

  

圭表是一种既简单又重要的测天仪器,它由垂直的表(一般高八尺)和水平的圭组成。

圭表的主要功能是测定冬至日所在,并进而确定回归年长度,此外,通过观测表影的变化可确定方向和节气。

很早以前,人们发现房屋、树木等物在太阳光照射下会投出影子,这些影子的变化有一定的规律。

于是便在平地上直立一根竿子或石柱来观察影子的变化,这根立竿或立柱就叫做“表”;用一把尺子测量表影的长度和方向,则可知道时辰。

后来,发现正午时的表影总是投向正北方向,就把石板制成的尺子平铺在地面上,与立表垂直,尺子的一头连着表基,另一头则伸向正北方向,这把用石板制成的尺子叫“圭”。

正午时表影投在石板上,古人就能直接读出表影的长度值。

  经过长期观测,古人不仅了解到一天中表影在正午最短,而且得出一年内夏至日的正午,烈日高照,表影最短;冬至日的正午,煦阳斜射,表影则最长。

于是,古人就以正午时的表影长度来确定节气和一年的长度。

譬如,连续两次测得表影的最长值,这两次最长值相隔的天数,就是一年的时间长度,难怪我国古人早就知道一年等于365天多的数值。

在现存的河南登封观星台上,40尺的高台和128尺长的量天尺也是一个巨大的圭表。

  日晷(读作guǐ)又称“日规”,是我国古代利用日影测得时刻的又一种计时仪器。

通常由铜制的指针和石制的圆盘组成。

铜制的指针叫做“晷针”,石制的圆盘叫做“晷面”。

使用时,观察日影投在盘上的位置,就能分辨出不同的时间。

日晷的计时精度能准确到刻(15分钟)。

“一寸光阴一寸金”的说法就与日晷的计时方法有关。

  然而日晷只能在晴天使用,要获得全天候的计时用具,还需动动别的脑子。

于是古代最重要的计时器沙漏出现了。

沙漏又称沙钟,它是根据流沙从一个容器漏到另一个容器的数量来计量时间的。

上部的沙经过瓶颈缓慢漏入下部,漏完表示一个时间段,只要将沙漏翻过来摆放,就可以开始计量下一个时间段。

微软将等待时的鼠标箭头设计成沙漏形状,正是表示请你等待一段时间。

漏的也可以不是沙,而是水,这就成了水钟。

漏壶也是同样原理。

漏壶还有刻度装置,所以又称“漏刻”或“刻漏”。

古代皇家天学机构中专门设有“刻漏博士”的职位。

  

铜壶滴漏又名“漏刻”或“漏壶”。

即用一个在壶底或靠近底部凿有小孔的盛水工具,利用孔口流水使铜壶的水位变化来计算时间。

我国发明的铜壶滴漏比外国制作的滴水计时器要早的多,应用也普遍,成为历代计时的重要工具。

除了以上的计时方法之外,我国古代人们还用“火计时”、“烛光计时”等方法来计时。

我们应该为有这样聪明智慧的先辈而感到自豪。

古代十二时辰

古代十二时辰制与现代24小时制做了一个对照表

未时申时酉时

1-33-55-7

戌时亥时子时

7-99-1111-13

丑时寅时卯时

13-1515-1717-19

辰时巳时午时

19-2121-2323-1

四、现代计时法

第一座机械钟的制造者究竟是谁,怕是一个谜团。

有人说是一个叫维克的德国人造的。

十四世纪时,他给法国皇帝做了一个钟,做了八年,做完以后就住在钟楼里面,因为经常都要校正。

传说皇帝每天给他几个金币,养着他看钟。

表的产生要更晚一点,最早的表应该是十六世纪前后出现的,就是怀表。

一开始的怀表是圆球形的,因为是德国纽伦堡制造的,有点儿像蛋,所以叫纽伦堡蛋。

那时候的怀表很稀罕,很多人把它作为地位的象征,有的人把怀表挂在脖子上,有的人怀表搁在兜里,但是时不时掏出来看一眼,

第一只国产手表

根据国家提出的填补工业空白的规划,当时分别担任天津华北、华威钟厂的厂长杨可能和张吉升组织了第一只国产手表的试制。

  1954年年底的一天,在杨可能的办公室里围坐着华北钟厂的江正银、孙文俊,华威钟厂的王慈民和从美华利表店请来的修表师傅张书文等四位工人,他们便是第一只国产手表的试制者。

当时轻工业局只拨100元研制经费和一间小屋,四台陈旧简陋的设备。

试制开始后他们遇到了更大的困难,手表中140多个零件中最薄的比纸还薄,最细的像针尖,最小的比米粒还小,而孔径、轴径的误差比头发丝小几倍,齿轮的啮合要靠眼力和手工的精细。

他们找来一只瑞士制“生达克”十五钻三针手表,一个件一个件地仿制,简陋的机床只能加工出毛坯,大部分是靠手工抠制。

在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主单位是秒(s),此外还有小时(h),分(min),毫秒(ms),微秒(μs)等,它们之间的关系是:

1小时=60分,1分=60秒,1秒=1000毫秒,1毫秒=1000微秒.常见的计时工具有钟,手表,电子表,秒表等

  1955年3月24日下午5点45分,当最后一个零件装配完毕,四名工人聚拢在一起,为试制的手表上足发条时,奇迹出现了:

表针开始转动起来,手表发出均匀而有节奏的“滴答”声。

这只表朴素大方,表盘上有“中国制”三个金字,还有5颗红星,下面标有“十五钻”字样。

经有关专家考核鉴定,走时基本正常。

  谁在突破时间精度极限?

--光尺与光钟

(1)

如果说在“世界杯”上中国足球队凭借实力逼平了巴西队,你一定认为是天方夜谭。

但是最近在两场有关时钟精准度的比赛中,这样的事情确实发生了:

华东师范大学和两支堪称“巴西队”的研究机构在研制“光尺”的较量中,打成了平手。

  这两支代表着时间计量科学最高水准的“巴西队”分别是美国国家标准与技术研究所(NIST)和位于法国巴黎的国际标准局(BIMP)。

前者对时间的控制,已经达到1亿年误差不超过1秒钟的水平;后者则负责每天校正并向全球发布提供最权威最准确的时间。

  “光尺对比”大战整整持续了三个月。

为了迎接华东师范大学的挑战,NIST和BIMP派出了最优秀的三位“选手”。

今年3月19日出版的《科学》杂志以华东师范大学物理系教授马龙生为第一作者报道了比赛的最终结果:

这项实验实现了前所未有的精度,四把“尺子”的不确定度为10-19。

  “这真是一项不寻常的研究成果,很难想象在其他科学领域能有如此高的精度。

这不仅能进一步增进我们对许多物理问题的理解,而且还涉及重大技术进步和新的实际应用。

”在《科学》杂志发表这一研究结果的当天,BIMP在其官方网站上给予了极高的评价。

  NIST的物理学家斯考特?

迪达姆斯(ScottDiddams)也参与了这项比赛。

他说:

“我们为新一代原子钟——光钟的研制铺平了道路。

”由于光尺是通过频率更高的可见光来提供时间标准,如果用它来计时,将比目前最好的原子钟还要准100倍。

“多年来,我们夜以继日,就是想突破时间精度的极限。

”华东师范大学物理系毕志毅教授说。

作为助手,他与同事马龙生教授共同研制了这台超高精度的光尺。

  在这之前,我国的时钟精度做到了350万年不差1秒,这与世界上最精准的计时设备还有很大差距。

“我们的工作只是证实了光钟可以达到这样的精度,至于将来它还有多大发展空间,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毕志毅说。

  漫长的1秒钟

  在大多数人眼里,一秒钟只不过是时钟“滴答”一下。

但是,对于许多实验物理学家来说,看似简单的“滴答”一下却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铯原子在能级跃迁时要振荡9192631770次。

  事实上,在1967年召开的国际计量大会上,一秒钟已不再只是钟摆的一次摇摆,或是石英钟秒针的一次转动,而是铯原子的9192631770次固有微波振荡频率。

大会把一秒钟定义为铯原子的这些振荡次数,这个标准一直沿用至今。

  “它之所以更精准,是由于原子内部的运动受外界的影响更小,一个振动着的原子系统不会因外界条件的变化而改变它的振动频率。

”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王育竹院士说,第一台铯原子钟的发明,使得时钟的误差从自摆钟的每天千分之一秒、石英钟的每天万分之一秒,精确到30万年不超过一秒。

  五、中外名人珍惜时间的格言、诗句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孔子)

◇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过隙,忽然而已。

(庄子)

◇天可补,海可填,南山可移。

日月既往,不可复追。

(曾国藩)

◇你热爱生命吗?

那么别浪费时间,因为时间是构成生命的材料。

(富兰克林)

◇荒废时间等于荒废生命。

(川端康成)

◇时间就是生命,时间就是速度,时间就是力量。

(郭沫若)

◇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愿挤,总还是有的。

(鲁迅)

◇时间是由分秒积成的,善于利用零星时间的人,才会做出更大的成绩来。

(华罗庚)

◇在所有的批评家中,最伟大、最正确、最天才的是时间。

(别林斯基)

◇要找出时间来考虑一下,一天中做了什么,是正号还是负号。

(季米特洛夫)

◇世界上最快而又最慢,最长而又最短,最平凡而又最珍贵,最易被忽视而又最令人后悔的就是时间。

(高尔基)

◇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

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

(陶渊明)

◇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

世人若被明日累,春去秋来老将至。

朝看水东流,暮看日西坠。

百年明日能几何,请君听我明日歌。

(文嘉《明日歌》)

◇今日复今日,今日何其少!

今日又不为,此事何时了!

人生百年几今日,今日不为真可惜!

若言姑待明朝至,明朝又有明朝事。

为君聊赋今日诗,努力请从今日始。

(文嘉《今日诗》)

时间是伟大的导师。

--伯克

时间是世界上一切成就的土壤。

时间给空想者痛苦,给创造者幸福。

--麦金西

时间就是能力等等发展的地盘。

--马克思

忘掉今天的人将被明天忘掉。

--歌德

放弃时间的人,时间也放弃他。

--莎士比亚

辛勤的蜜蜂永没有时间的悲哀。

--布莱克

没有方法能使时钏为我敲已过去了的钟点。

--拜伦

时间最不偏私,给任何人都是二十四小时;时间也是偏私,给任何人都不是二十四小时。

--赫胥黎

任何节约归根到底是时间的节约。

--马克思

人的全部本领无非是耐心和时间的混合物。

--巴尔扎克

时间是一个伟大的作者,它会给每个人写出完美的结局来。

--卓别麟

想成事业,必须宝贵时间,充分利用时间。

--徐特立

节约时间,也就是使一个人有限的生命更加有效,也即等于延长了人的生命。

--鲁迅

时间给勤奋者以荣誉,给懒汉以耻辱。

--高士其

杀了"现在",也便杀了"将来"。

------将来是子孙的时代。

--鲁迅

圣人不贵尺之壁而重寸之阴。

--《淮南子?

原道训》

老冉冉其将至兮,恐修名之不立。

--战国楚?

屈原

东隅已逝,桑榆非晚。

--唐?

王勃

惊风飘白日,光景西驰流。

--三国?

魏?

曹植

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后汉书?

冯异传》

志士惜日短,愁人知夜长。

--晋?

傅玄

人寿几何?

逝如朝霜。

时无重至,华不再阳。

--晋?

陆机

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时之余。

--《三国志?

魏书?

王肃传》裴松之注引《魏略》

皇皇三十载,书剑两无成。

--唐?

孟浩然

山川满目泪沾衣,富贵荣华能几时。

不见只今汾水上,唯有年年秋雁飞。

--唐?

李峤

时而言,有初、中、后之分;日而言,有今、昨、明之称;身而言,有幼、壮、艾之期。

--唐?

刘禹锡

勿谓寸阴短,既过难再获。

勿谓一丝微,既绍难再白。

--清?

朱经

志士惜年,贤人惜日,圣人惜时。

--清?

魏源

莫倚儿童轻岁月,丈人曾共尔同年。

--唐?

窦巩

古来一切有成就的人,都很严肃地对待自己的生命,当他活着一天,总要尽量多劳动,多工作,多学习,不肯虚度年华,不让时间白白地浪费掉。

--邓拓

昨天唤不回来,明天还不确实,你能确有把握的就是今天。

--李大钊

我认为世间最可宝贵的就是"今",最易丧失的也是"今"。

因为他最容易丧失,所以更觉得他宝贵。

--李大钊

生命是以时间为单位的,浪费别人的时间等于谋财害命;浪费自己的时间,等于慢性自杀。

--鲁迅

最好不是在夕阳西下的时候幻想什么,而要在旭日初升的时候就投入工作。

--谢觉哉

最珍贵的是今天,最容易失掉的也是今天。

--李大钊

时间是一条金河,莫让它在你指尖轻轻溜过。

(美洲谚语)

把握住今天,胜似两个明天。

(美洲谚语)

 

六、时间与我们--怎样才能做到珍惜时间

1.要树立时间观念。

古今中外,凡是有作为的人,一定都是懂得珍惜时间的人.时间观念的主要表现就是当日事当日毕。

我们要从小养成一种良好的习惯,完成每日定额,绝不拖延,永远不把今天的事寄托明天完成,只能把明天的工作今天提前完成。

抓住今天的一天,等于抓住明天的两天。

  2。

科学地安排时间。

俄国伟大作家托尔斯泰说过:

"要有生活目标,一辈子的目标,一段时间的目标,一个阶段的目标,一年的目标,一个星期的目标,一天的目标,一小时的目标,一分钟的目标……"我们要学会制定时间计划,小到每天的安排,大到一生的安排,只要切实可行,持之以恒,就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3.提高平时学习效率。

有的同学虽然也懂得珍惜时间的意义,但做事总是拖拖拉拉,做作业也总是边做边玩,别人一个小时能做完,他却要做两个小时,而且由于不专心,花费的时间虽多,效果却不好。

同学们从今天起我们养成雷厉风行的作风,提高学习效率,好不好?

  4.善于利用零星时间。

鲁迅先生说过,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挤就会有。

大段时间固然应该珍惜,零星时间也绝不能白白浪费。

比如十分八分的可以用来背诗词,背单词,还可以边作家务边听外语等。

  5.发现自己的高效时间。

人体也像潮汐一样,有自己的生物钟规律,一天之中的不同时间的学习效率是大不相同的。

但高效时间也因人而异,我们要细心揣摩,找准自己的高效时间。

例如有的人学习效率最高的时间是早5点到早8点,而有人喜欢晚上工作。

  想一想:

  1.你以前有时间观念吗?

都表现在什么方面?

已经形成好的行为习惯了吗?

  2.你以前有没有因为贪玩而来不及写作业的情况?

以后还会那样吗?

  3.你以前想过利用零星时间吗?

想一想,你每天的零星时间都可以用来做什么?

  4.你以前制定过时间计划吗?

认真按计划实行了吗?

效果如何?

为什么?

  5.你知道自己的高效时间吗?

你觉着哪些事可以放在高效时间做,哪些事放在低效时间做?

为什么?

  6.有一个小朋友在家帮妈妈做饭,今天他想给妈妈做一道菜:

木须西红柿。

电炒锅插上电,烧干需2分钟,倒进油到油开需2分钟,打鸡蛋需要3分钟。

炒需要10分钟,想一想,做这道菜他一共需要多长时间?

为什么?

这对你有什么启发?

  7.有的朋友,为节约时间就减少休息,甚至不休息,一心学习,这是不是善于利用时间?

为什么?

  做一做:

  1.学会制定时间计划,并请父母监督认真执行。

首先制定每日计划。

如:

  休息时间表

  起床:

×××点

  晨练:

×××点到×××点

  放学到家:

×××点到×××点

  休息吃饭:

×××点到×××点

  学习:

×××点到×××点

  看电视:

×××点到×××点

  休息:

×××点到×××点

  还要试着制定学期计划

  2.每天早晨起床后,先想一想自己一天有哪些工作要做,把最重要的6件事记下来,然后按其重要性的顺序编上号,首先努力完成第一件,然后是第二件,……一直到休息。

没有做完也不必耿耿于怀。

这种办法已经帮你最充分地利用了时间。

  如:

8月15日记事

  

(1)完成作业

  

(2)写一篇日记

  (3)做两道数学课外难题

  3.连续学习、写作业时,学会交替进行。

如学习40分钟数学,休息10分钟,再学习40分钟语文,再……这样也可以提高效率,请你试一试。

  4.每天再给自己规定一项必须完成的硬性任务,如每天必须读20分钟书并作笔记,雷打不动,天天如此。

这样也十分有利于提高效率。

请你试一试。

  5.把你每天的活动回想一下,和父母讨论一下,有没有由于安排不合理而浪费的时问?

请他们帮忙,利用统筹方法,重新安排一下。

  警世人歌

  明代江苏吴县学士文嘉,为了告诫世人珍惜时间,写下了《今日歌》,清代钱鹤滩又和文嘉的《今日歌》而写下了《明日歌》。

现抄录于下,以醒学子。

  今日歌

  今日复今日,

  今日何其少!

  今日又不为,

  此事何时了?

  人生百年几今日,

  今日不为真可惜。

  若言姑待明朝至,

  明朝又有明朝事。

  为君聊赋今日诗,

  努力请从今日始!

  明日歌

  明日复明日,

  明日何其多!

  我生待明日,

  万事成蹉跎。

  世人苦被明日累,

  春去秋来老将至。

  朝看水东流,

  暮看日西坠。

  百年明日能几何?

  请君听我明日歌。

七、正方形分割问题

正方形四四方方,简单匀称,是完美的几何图形之一。

它有许多引人入胜的问题,例如,正方形或某些长方形可以分割成大小相同的小正方形,那么它能否分割成大小不同的若干个小正方形呢?

这就是有名的“正方分割问题”。

  对这一问题的研究,不少人倾注了大量的心血,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一个长方形的完美的正方分割(如图1,图中数字表示所在正方形的边长,下同),已成为熟知的事实。

到了本世纪四十年代,人们又发现了另一个同样有名的长方形的正方分割,如图2。

它们都是由九个规格不同的正方形所组成,为方便起见,我们称它们为九阶的。

现已证明:

低于九阶的长方形的正方分割不存在,并且,在九阶的长方形的正方分割中,只有这两种形式。

因而图1、图2是两个最完美的长方形的正方分割。

数学家们在当时是怎样想出上面这些分割的方法呢?

他们也与我们遇到一个新问题时一样,总是通过不断地尝试,细致地分析,反复地构思,孜孜以求,锲而不舍,才达到成功的。

八、黄金长方形  

黄金长方形,是指宽与长之比恰好等于黄金数0.618的那种特殊的长方形。

黄金长方形是一极美观的图形,不但在数学、艺术、建筑、自然界,甚至广告中,都能随时随地见到黄金长方形。

心理学家曾做过实验,证实黄金长方形是让人看起来最顺眼且最舒服的一种图形。

正因为如此,古希腊人便留意到建筑物的长与宽之比为黄金数,则是最协调的,如希腊雅典女神之神殿等。

除了在建筑上的影响,在艺术作品里,也常有黄金长方形出现。

达文西发现人体的高度与由脚底到肚脐的高度之比大约是黄金数,艺术家则认为,若人的肚脐为人体头至脚的黄金分割点,则这种体形是最优美的。

而在达文西的一幅未完成的作品中,也完全吻合黄金长方形。

北京城的内城建筑也用到黄金分割。

北京的正阳门是北京内城的正南门,而大明门(后曾改称“大清门”、“中华门”,现已不存在了)才是进入皇宫的南大门。

然后顺着御道北上,依次经过天安门、端门、午门、太和门到达太和殿。

景山是整个皇宫的屏风。

从大明门到景山总长为5里,从大明门到太和殿庭院中心的距离是3.09里。

两者之比=0.618.太和殿庭院中心是皇宫南北长的黄金分割点。

黄金分割是最美的分割,在很长时间内曾统治着西方世界的建筑美学观点。

法国的巴黎圣母院就是一个杰出的代表。

它的整个结构是按着黄金长方形建造的。

文艺复兴时期的画家也掌握着这个奇妙的比例。

达·芬奇闻名于世的作品《蒙娜丽莎》就是按着黄金分割的比例来构图的

不知你注意过没有?

有经验的报幕员自有她的风度。

一上台,她不走到台口的中央,而是站在离右边(或左边)三分之一多一点的地方,使观众感到她十分大方,十分恰当,十分和谐。

用数学观点来解释,她站的位置恰好是“黄金分割点”

北纬30度是非常有趣的地区。

我国好茶的产地,如杭州、屯溪、祁门都位于北纬30度附近。

我国的旅游胜地,如黄山、庐山、九寨沟在此纬度上;太湖、洞庭湖也在这个纬度上;我国的一些大城市,如上海、武汉、重庆、拉萨也位于北纬30度附近;一些航天发射中心,如中国的西昌,美国的休斯敦、亚特兰大也同样位于北纬30度附近。

地球是一个椭球体,纬度是椭球面的法线与赤道平面的交角。

北纬30度差不多是把北半球投影这个半椭圆分成1比0.618,这里又出现了黄金数。

九、统计的运用

天气  运用统计学的方法,就是从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气象资料中,找出历史演变的特征,推算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