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背题.docx
《必背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必背题.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必背题
【拓展延伸】
一、气体的净化与干燥
1、气体净化的几种方法
吸收法:
用吸收剂将杂质气体吸收除去。
如,除去CO中混有的少量CO2,可先用浓NaOH溶液吸收CO2,再用浓硫酸等干燥剂除去水蒸气。
常见气体吸收剂见下表:
吸收剂
吸收的气体杂质
吸收剂
吸收的气体杂质
水
可溶性气体:
HCl、NH3等
NaOH固体
CO2、HCl、H20
无水CuSO4
H2O
碱石灰
CO2、HCl、H20
灼热的铜网
O2
NaOH溶液
CO2、HCl
灼热的CuO
H2、CO
浓硫酸
H20
转化法:
通过化学反应,将杂质气体转化为所要得到的气体。
如,除去CO2中的少量CO,可将混合气体通过足量的灼热CuO,CO+CuO
Cu+CO2。
2、气体的干燥
气体的干燥是通过干燥剂来实现的,选择干燥要根据气体的性质,一般原则是:
酸性干燥剂不能用来干燥碱性气体,碱性干燥剂不能用来干燥酸性气体,干燥装置由干燥剂状态决定。
常见的干燥剂
干燥剂
可干燥气体
不可干燥气体
干燥
装置
名称或化学式
酸碱性
状态
浓H2SO4
酸性
液态
H2、N2、O2、CO2、HCl、CH4、CO等
NH3
A
固体NaOH
生石灰
碱性
固态
H2、O2、N2、CH4、CO、NH3等
CO2、SO2、HCl
B或C
无水CaCl※
中性
固态
除NH3外所有气体
NH3
B或C
常用干燥装置如下:
注意:
选择吸收装置时,要注意进、出气体导管的连接方法,若用“洗气瓶”,要注意“长进短出”,若用干燥管要注意“大进小出”。
先除去气体中含有的其他杂质,干燥除去水蒸气的操作放在最后。
二、物质的分离和提纯
分离和提纯的主要方法
方法
适用范围或原理
举例
物理方法
过滤法
固体与液体混合物的分离
可溶性固体与不溶性固体混合物的分离
粗盐的提纯
结晶法
蒸发
分离溶质与溶剂
除去易挥发的杂质
从含有HCl的NaCl溶液中分离出固体NaCl
降低温度
可溶性固体溶质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变化大小不同
分离NaCl与KNO3的混合物
续表
方法
适用范围或原理
举例
化学方法
化气法
与杂质反应生成气体而除去
除Na2SO4中Na2CO3,可加适量稀H2SO4:
Na2CO3+H2SO4=Na2SO4+CO2↑+H2O
沉淀法
将杂质转化为沉淀过滤除去
除去NaCl中的Na2SO4,可加适量的BaCl2:
Na2SO4+BaCl2==BaSO4↓+2NaCl
置换法
将杂质通过置换反应而除去
除FeSO4中的CuSO4,可加过量的铁粉,再过滤:
CuSO4+Fe==Cu+FeSO4
溶解法
将杂质溶于某种试剂而除去
除C粉中的CuO粉,可加适量稀硫酸,再过滤:
CuO+H2SO4==CuSO4+H2O
加热法
杂质受热易分解,通过加热将杂质除去
除CaO中的CaCO3可加热:
CaCO3
CaO+CO2↑
转化法
将杂质通过化学反应转化为主要成分
除CO2中的CO,可将气体通过灼热的CuO:
CO+CuO
Cu+CO2
在实际解题时要因题而解,也可以综合而灵活地运用几种方法。
【例题详解】
1.某工地的仓库里有三包标签已磨损的白色粉末,分别是生石灰、熟石灰和碳酸钙粉末。
请你设计一个简便的方法进行鉴别,并完成该实验报告。
操作步骤
现象与结论
2.有A、B、C、D四瓶失去标签的白色粉末(均为纯净物),已知它们可能是硫酸铜、碳酸钙、氯化钾、硫酸钾中的一种。
某学生的鉴别实验过程记录如下:
步骤1:
取A、B、C、D四种白色粉末各一药匙,分别放入四支洁净的试管中,各加蒸馏水2mL,振荡后静置。
四支试管底部均有固体存在,只有盛放A的试管中液体呈蓝色,其他均呈无色。
步骤2:
继续向盛放B、C、D的试管中加入等量的稀硫酸,只有D的试管中有气泡产生,其他均无明显变化。
步骤3:
将步骤2盛放B和C的试管中固体滤出后,向滤液中分别滴加氯化钡溶液。
请根据该学生的实验过程,回答下列问题:
(1)步骤1中“四支试管底部均有固体存在”,与该学生预测的“只有一支试管中有固体存在,其他试管中均为澄清溶液”的现象不同,其原因可能是。
(2)步骤3中,可能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
(3)根据该学生的实验,请选择下列①或②中的一个问题回答:
①四种白色粉末均已一一鉴别出来,分别是
(写代号及其对应物质的化学式)。
②四种白色粉末只能部分被鉴别出来,分别是(写代号及其对应物质的化学式);对尚未鉴别出来的物质,请设计实验进行确定,并填写下表。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及结论
3、为除去Na2SO4溶液中含有的杂质Na2CO3,甲、乙、丙三位同学分别选用一种试剂(适量)进行实验。
请你对他们所选用的试剂进行评价:
学生
选用试剂
评价(是否可行,并简述理由)
甲
乙
H2SO4
丙
Ba(OH)2
4、某课外活动小组通过Internet网上资料得知:
废弃的定影液中含有一定量的AgNO3。
他们从摄影店收集到一些废弃的定影液,准备将其中的银以单质的形式回收。
于是。
他们进行了以下实验活动:
(1)[设计方案]①加入比银活泼的金属单质②除去金属混合物中的杂质
(2)[小组讨论]
①选择加入的金属
甲同学认为:
向定影液中加入过量的铜粉,则得到的金属混合物含有银和铜;
乙同学认为:
向定影液中加入过量的铁粉,则得到的金属混合物含有银和铁。
你认为同学的方案更合理,其原因是。
该方案的化学方程式为。
②除去银粉中混有的金属
向金属混合物中加入的试剂是,化学方程式为。
(3)[进行实验]过程如下:
请回答:
操作a是,需要用到的玻璃仪器有:
烧杯、玻璃棒和;溶液B中溶质的化学式为。
(4)[产品验证]请你设计一个简单方法验证得到的银中是否含有铁粉,方法是
。
5、某校化学课外兴趣小组的同学在研究性学习课上展示了一套如右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假设每步化学反应都完全,氧化铁样品中的杂质不参加反应)。
查阅资料:
草酸在浓硫酸存在时加热发生如下反应:
H2C2O4CO↑+CO2+H2O
通过讨论,同学们对这套装置有了多种认识。
(1)第一小组同学说:
从实验安全和实验操作程序看,首先要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实验开始先加热___(填A或D)处,实验结束时,应_____(填先或后)停止D处的加热;从环保的角度讲,在E装置后还应对尾气进行处理,其方法是:
。
(2)第二小组的同学说:
用该实验装置可以检验一氧化碳与氧化铁反应的产物,其中B装置的作用_______;E装置的作用___;
一氧化碳与氧化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三小组的同学说:
利用这套装置还可以测定氧化铁样品中氧化铁的质量分数。
他们的测定方法是:
称量氧化铁样品的质量10.0g,样品与玻璃管的总质量为60.0g,完全反应并冷却后再称量玻璃管与剩余固体的总质量为57.6g。
计算实验测得氧化铁样品中氧化铁的质量分数为。
(4)第四小组同学说:
利用这套装置还有另外测定样品中氧化铁的质量分数的方法:
先称量氧化铁样品的质量,再分别称量E装置在反应前后的总质量,即可计算求得样品中氧化铁的质量分数。
但按此方法实际实验测定结果却偏大,分析造成偏大的原因可能是。
6、请完成以下探究过程:
问题:
如何鉴定孔雀石[Cu2(OH)2CO3]加热分解的产物?
假设:
假设孔雀石加热分解的产物是H2O、CO2和CuO。
设计实验:
实验①:
按右图进行实验,证明分解产物中有H2O和CO2。
该装置的连接顺序是:
a接,接;按此顺序连接的理由是:
。
实验②:
请你设计实验,证明孔雀石完全分解后,试管中剩余的黑色固体是CuO(用图示或文字说明均可):
。
现象和结论:
实验①中:
U形管中的无水硫酸铜变成蓝色,证明产物中有;证明产物中有CO2的现象是。
实验②中(你设计的):
因为有现象,所以黑色固体中有铜元素;因为有现象,所以黑色固体中有氧元素;由此可得到结论:
产物中有CuO。
7、.将一块光亮的纯铜片放在酒精灯火焰上灼烧,表面变黑。
对黑色物质的来源,提出你的二个预测(假设),并设计一个或几个实验来证明你预测的正确性。
预测序号
实验步骤和方法
现象和结论
预测1:
可能来源于
预测2:
可能来源于
8、实验室可以选用下图所示的装置,制取二氧化碳气体(混有氯化氢、水蒸气)和进行有关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制取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如果要证明制得的气体中混有氯化氢气体,应把A装置与E装置连接,E装置中观察到的现象是,写出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3)如果要验证制得的气体是二氧化碳,除A装置外,还应选用上述装置中的(填装置序号,下同)。
(4)如果要收集一瓶纯净、干燥的二氧化碳气体,请从上述各装置中选择适当的装置进行连接,连接顺序是,其中B装置中浓硫酸的作用是。
9、为验证Fe、Ag、CU的活动性顺序,小红同学用了三种试剂(其中只有一种盐溶液)进行实验,小朗同学用了与小红完全不同的三种试剂(其中有两种盐溶液)进行实验,她们都取得了相同的实验结果。
请写出两位同学在实验中所用的试剂的化学式:
(1)小红同学;
(2)小朗同学。
10、课堂上同学们利用甲图装置做过氧化氢分解实验时,带火星的木条很难复燃,于是老师加了一个u形管,如乙图,带火星的木条较易复燃。
请回答:
(1)写出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改用乙装置后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
(2)中推测的原因,请你设计一个新的改进装置(可用图示或用文字叙述改进要点)。
11、我国青海湖地区素有“夏天晒盐,冬天捞碱”之说,其中捞出的碱主要是碳酸钠和少量氯化钠的混合物。
小王同学以捞出的碱作为样品,并用以下一套装置对样品进行分析,根据量筒中收集到的液体的体积(相当于二氧化碳的体积)来计算样品中碳酸钠的含量。
(已知:
HCl+NaHCO3===NaCl+CO2↑+H2O;CO2在饱和NaHCO3溶液中溶解度很小)
(1)在A和B两套装置中,哪一套装置更合理________(选填“A”或“B”)。
(2)准确读取量筒内液体体积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锥形瓶中原有的空气对实验结果是否有明显影响?
______(填“有”或“没有”)。
(4)若实验中用的盐酸是浓盐酸,则测得的样品中碳酸钠的含量与实际值相比会________(填“偏大”或“偏小”或“不变”)。
(5)在实验过程中,对取用样品的量的多少有一定要求,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小红发现松软的面包、酥脆的饼干内部都有许多小孔。
为探究这个问题,她从面点师那里了解到:
此类食品制作过程中常加入膨松剂,碳酸氢钠就是一种常用的膨松剂。
小红从超市买来一袋膨松剂(碳酸氢钠),按照研究物质的一般方法,对其进行探究。
①阅读使用说明:
一使用时与面粉混合均匀,加水拌和,成型后直接焙制;②观察到样品为白色粉末状物质;③取少量样品加入水,发现其完全溶解;④用pH试纸测溶液的酸碱度pH=11;⑤取少量样品,向其中加人稀盐酸,产生大量气泡;⑥取适量样品放人试管加热,产生可以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l)请你通过以上实验判断,形成小孔的气体应该是。
你猜测产生这种气体的原因有。
(2)将少许面粉加人水中取上层液用H试纸测量,显中性,由此你认为碳酸氢钠能使食品膨松的主要原因是。
(3)请你通过以上探究活动,总结碳酸氢钠的物理性质。
(4)请你写出你所了解的碳酸氢钠的其他用途。
答案:
1、
操作步骤
现象与结论
方法一:
分别取少量粉末(或样品)于容器中,加入适量水,搅拌、静置。
再分别取另外两种粉末的上清液,通过饮料管向液体中吹气
反应剧烈且伴有大量热量放出的是生石灰,无放热现象的是熟石灰和碳酸钙粉末。
吹气后混合液无变化的的是碳酸钙粉末,混合液变浑浊的是熟石灰。
方法二:
分别取少量粉末(或样品)于容器中,加入适量白醋或盐酸。
另取另外两种粉末少许(或样品)于容器中,加入适量水,搅拌、静置。
有气泡产生的是碳酸钙粉末,无气泡产生的是熟石灰和生石灰。
加入水后反应剧烈且伴有大量热量放出的是生石灰,无放热现象的是熟石灰。
2、解法1:
(1)取用固体过多(或加水量较少,或固体未能完全溶解)
(2)B(或C)的试管中出现大量白色沉淀,C(或B)的试管中出现少量白色沉淀
(3)①A是CuSO4B(或C)是K2SO4C(或B)是KClD是CaCO3
解法2:
(1)取用固体过多(或加水量较少,或固体未能完全溶解)
(2)两支试管中均出现白色沉淀(3)②A是CuSO4D是CaCO3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及结论
1.取少量B、C的粉末分别放入两支洁净的试管中,分别加入足量水,充分振荡后,观察
2.向两支试管中分别滴加氯化钡溶液
两支试管中均为无色澄清溶液
出现白色沉淀的原物质是K2SO4;仍是澄清溶液的原物质是KCl
3、
(2)①乙铁粉比铜粉更易被除去(或更易得到、更经济)。
2AgNO3+Fe===Fe(NO3)2+2Ag②稀盐酸(或稀硫酸)
Fe+2HCl==FeCl2+H2↑(或Fe+H2SO4==FeSO4+H2↑)。
(3)过滤漏斗FeCl2(或FeSO4)。
(4)用磁铁接触,看银粉是否被磁铁吸引(或取少量滴入稀盐酸或稀硫酸,看是否有气泡放出)。
4、[分析]本题较好的体现了“理在书中,题在书外”,掌握好书本知识是解题的基础;利用化学计算的某些原理对实验中出现的数据进行处理是该题提出的能力要求;能否根据实验的具体情景对某些问题作出正确的分析体现了同学们思维的境界。
本题
(1)、
(2)两问的思维原点为课本中重点出现的“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这一重要的化学实验;解答第(3)问,须运用“反应前固体的质量之差==参加反应的氧化铁中氧元素的质量”;解答第(4)问需要考虑装置E和空气相连通这一具体的实验情景。
[答案]
(1)A、先、点燃或用气球收集
(2)除去CO2;检验CO与Fe2O3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3CO+Fe2O3
2Fe+3CO2(3)80%(4)原装置中空气含有的二氧化碳被E装置吸收
5、[分析]熟悉各套装置的功能、知道混合气体中各种成分检验的方法及实验的先后顺序、灵活运用有关物质的性质是解答此类问题所必须具备的基础或能力。
要对混合气体中的各种成分进行检验须遵循“先验水,后验其它”的原则,其中检验水用无水硫酸铜,检验二氧化碳用澄清石灰水。
[答案]设计实验:
①deb(或e,d,b)必须先通过无水硫酸铜检验水蒸气,否则,因澄清石灰水中水的挥发或冷凝作用而干扰原产物中水蒸气的检出;气体通过澄清石灰水时须遵循长进短出的原则。
②待反应后的试管冷却,拔下橡皮塞,用一根长导管向黑色固体通氢气,一会儿,加热试管,当看到黑色固体变红,试管口有水珠时,停止加热,冷却,停止通入氢气(本问题是开放的:
用图示、或其他合理解答均可)现象和结论:
①H2O(水)澄清石灰水变浑浊②试管中黑色固体变红色试管口有水珠出现(解答要与设计实验②相匹配)
6、
预测序号
实验方案
结论和解释
预测1:
由铜与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铜
将铜片放入试管中加热,观察现象。
若铜片上仍有黑色物质出现,说明预测1正确。
预测2:
由酒精不完全燃烧,产生的碳
(可能的实验方案还有:
(1)用酸或H2、CO等,检验预测假设的成分;
(2)冷却后,用软布轻擦黑色物质。
)
提示:
黑色物质有可能与铜本身有关(氧化铜),也可能来源于酒精不完全燃烧产生的炭黑。
7、
(1)CaCO3+2HCl==CaCl2+H2O+CO2↑
(2)出现白色沉淀,AgNO3+HCl==AgCl↓+HNO3(3)E、C(4)A、E、B、D,干燥二氧化碳气体(或吸收CO2中的水分)
8、
(1)Fe、Cu(NO3)2、Ag;
(2)Fe(NO3)2、Cu、AgNO3
△
9、
(1)2H2O2===2H2O+O2↑
(2)氧气中含有的较多的水蒸气得到冷却
(3)可将产生的气体通过浓硫酸(或氧化钙或无水氯化钙或烧碱固体或碱石灰)进行干燥。
10、
(1)A
(2)取出导管,量筒平放,视线与溶液凹液面的最低处相切
(3)没有(4)偏大(5)因为样品量太多会使液体外溢或气体外逸导致测量不准;太少会导致气体量太少,产生的气压不够,造成较大误差
11、【分析】通过对题中事实与实验现象的归纳得出:
碳酸氢钠含碳酸根,产生的气体可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气体是二氧化碳,再根据研究物质的方法,得出物质的性质与用途。
【参考答案】
(1)二氧化碳;一是此类食品在制作过程中经过发酵,产生酸与碳酸氢钠反应,二是碳酸氢钠在加热过程中分解放出二氧化碳。
(2)碳酸氢钠受热分解产生二氧化碳,使食品内部形成许多小孔。
(3)白色固体,能(易)溶于水。
(4)制取二氧化碳、治疗胃酸过多、作干粉灭火器中的药品等。
【练习】
1.甲同学在某食品包装袋内,发现有一个装有白色颗粒状固体A的小纸袋,上面写着“生石灰干燥剂,请勿食用”。
甲同学随手将小纸袋拿出来放在空气中,经过一段时间后,发现纸袋内的白色颗粒粘在一起成为块状固体B。
请你与甲同学一起对块状固体B进行探究。
(1)猜想一:
块状固体B中除氧化钙外还可能有:
、。
写出白色颗粒状固体A在空气中转化为块状固体B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
(2)猜想二:
块状固体B溶于水可能有现象(填“放热”或“吸热”)。
请设计实验方案验证你的这一猜想(至少写出两种方案):
①;
②;
③。
(3)取适量块状固体B加入盛有一定量水的试管中,振荡、静置、过滤,得到少量白色固体C。
就白色固体C的成分,甲同学与乙同学进行讨论,一起猜想。
甲同学认为,白色固体C可能是:
氢氧化钙;乙同学认为,白色固体C可能是:
碳酸钙;你认为,白色固体C还可能是:
。
请设计实验证明你的猜想(填写下表):
方案
现象和结论
答案:
⑴Ca(OH)2;CaCO3CaO+H2O=Ca(OH)2;Ca(OH)2+CO2=CaCO3↓+H2O
⑵放热①取适量块状固体B放入烧杯中,加入少量水,用手触摸烧杯外壁。
②取适量块状固体B放入烧杯中,加入少量水,立即用温度计测定溶液温度的变化。
③在试管中加入适量块状固体B,加入少量水,立即塞上带导管的单孔橡皮塞,同时将导管的另一端放入盛水的水槽中,观察导管口是否有气泡放出。
④在试管中加入适量块状固体B,加入少量水,立即在试管口套上一只瘪气球,观察气球体积的变化。
(其他合理答案也可)
⑶Ca(OH)2和CaCO3的混合物;
方案
现象和结论
步骤①:
将所得固体C加入到试管中,加入少量水,振荡,再向其中滴入两滴酚酞试液;
步骤②:
再向试管中滴入稀盐酸。
①若溶液变红,则白色固体C中含有Ca(OH)2
若溶液不变红,则白色固体C中不含Ca(OH)2
②若有气泡产生,则白色固体C中含有CaCO3
若无气泡产生,则白色固体C中不含有CaCO3
2.坐落于扬州宝应的江苏宝胜集团是一家以生产电缆类产品为主的国家大型企业。
在电缆生产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产生一定量的含铜废料(如:
零碎电缆)。
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四位同学得知这一情况后,围绕“从含铜废料中回收铜”提出了各自的看法。
甲同学根据已学知识,提出了一套回收方案:
乙同学在查阅资料后得知:
在通入空气并加热的条件下,铜可与稀硫酸在溶液中发生反应(方程式为:
2Cu+2H2SO4+O22CuSO4+2H2O),于是他提出了另一套方案:
(1)甲方案的①②③三个步骤中,与铜或铜的化合物有关的化学反应方程式分别是:
①;②;③。
(2)从环保角度对两套方案的不同部分进行比较,你认为(填“甲”或“乙”)的方案更合理。
理由是:
。
(3)丙认为,无论是甲还是乙的方案,在“加铁屑”这一步时,应该加入略过量的铁屑。
你认为丙这么说的道理是:
。
丁又提出了疑问:
“如果铁过量,剩余的铁会混在红色粉末中,该怎么处理呢?
”。
请提出你的想法:
。
(4)最后,老师肯定了同学们的积极思考,但同时指出:
方案最后一步所得浅绿色滤液结晶后,会得到一种俗称“绿矾”的工业产品,可增加经济效益。
请写出使“绿矾”结晶的两种可能方法:
、(“绿矾”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如果直接排放掉滤液,不仅造成了浪费,还会。
(5)若上述方案所用的稀硫酸溶质质量分数为36.8%,问每1000mL98%的浓硫酸(密度为1.84g/mL)能配制出这种稀硫酸g,需水mL(水的密度为1.0g/mL)。
在实验室中稀释浓硫酸时,是如何操作的:
。
(6)根据乙同学查出的方程式(2Cu+2H2SO4+O22CuSO4+2H2O)计算:
如果1000mL98%的浓硫酸(密度为1.84g/mL)稀释后全部参加了反应(假设硫酸不和碎电缆皮、其他杂质反应),所能处理的废料中含纯铜多少克?
(请写出计算过程,结果精确到0.1g。
)
答案
(1)①2Cu+O2加热2CuO;②CuO+H2SO4===CuSO4+H2O;③Fe+CuSO4===FeSO4+Cu。
(2)乙。
甲方案第一步“灼烧”会产生污染空气的气体、粉尘、烟雾。
(3)“确保CuSO4用完”或“将Cu完全置换出来”,其他类似说法均可。
将所得铜粉酸洗后再洗涤、干燥;或过滤前在加适量的酸以除去剩余的铁粉。
(4)蒸发、降温。
水污染或环境污染。
(5)4900,3060。
将浓硫酸沿玻璃棒加入水中。
(6)1177.6g
3.我们知道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那么二氧化硫与水是否也能反应生成一种酸呢?
某实验小组对此进行探究,设计的探究过程如下。
请你回答其中的有关问题:
(1)作出假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设计方案:
先验证水能否使蓝色石蕊试纸变色,再验证二氧化硫气体能否使干燥的蓝色石蕊试纸变色,最后验证二氧化硫气体能否使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变红。
实验装置和药品如下图:
(3)查阅资料:
你认为该实验小组需要掌握的资料内容中应包括___________。
(填序号)
①二氧化硫易溶于水;②酸能使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变红;③二氧化硫不与浓硫酸反应;④二氧化硫有毒,能与碱溶液反应生成盐和水。
(4)实验内容:
①实验过程中装置C内石蕊试纸的颜色始终没有变化,这说明_____________
②装置D中胶头滴管中的蒸馏水在二氧化硫气体生成之前滴到蓝色石蕊试纸上,未见试纸颜色发生变化。
当有二氧化硫气体通过时,发现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变红,此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