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分析考试试题.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5623194 上传时间:2023-06-10 格式:DOCX 页数:34 大小:32.4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药分析考试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中药分析考试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中药分析考试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中药分析考试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中药分析考试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药分析考试试题.docx

《中药分析考试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药分析考试试题.docx(3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药分析考试试题.docx

中药分析考试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

第一章

1.中药分析的任务是()

A.对中药的原料进行质量分析 B.对中药的提取物进行质量分析

C.对中药制剂进行质量分析 D.对中药的各个环节进行质量分析

2.中药分析的意义是()

A.保证中药有效成分的含量B.保证中药质量稳定、疗效可靠和使用安全

C.保证中药有毒有害成分合格D.保证中药质量符合质量标准规定

3.中药制剂分析的特点是()

A.制剂工艺的复杂性 B.化学成分的多样性和复杂性C.中药材炮制的重要性 D.多由大复方组成

4.中医药理论在中药分析中的作用是()

A.指导合理用药 B.指导合理撰写说明书C.指导制定合理的质量分析方案 D.指导检测贵重药材

5.中药制剂化学成分的多样性是指()

A.含有多种类型的有机物质B.含有多种类型的无机元素C.含有多种同系化合物D.含有多种类型的有机和无机化合物

6.中药分析的主要对象是()

A.中药制剂中的有效成分B.有毒有害元素C.中药制剂中的微量成分 D.中药制剂中的无机成分

7.中药分析与化学效分析的主要区别是()

A.中药被测成分含量较高 B.影响中药含量测定的因素较少C.中药被测成分含量较低、干扰较多 E.中药成分简单

8.中药质量标准应全面保证()

A.中药质量稳定和疗效可靠 B.中药质量稳定和使用安全

C.中药量稳定、疗效可靠和使用安全 D.中药疗效可靠和使用安全

9.中药的质量分析是指( )

A.对中药的定性鉴别B.对中药的鉴别、检查和含量测定等方面的评价C.对中药的检查D.对中药的含量测定

10.中药分析中最常用的分析方法是()

A.光谱分析法 B.化学分析法C.色谱分析法 D.电化学分析法

11.《中国药典》规定,室温(常温)温度系指()

A.0~10℃ B.10~20℃C,10-30℃ D.20~30℃

12.《中国药典》规定,热水温度是指()

A.70-80℃B.60~80℃C.65-85℃ D.50-60℃

13.《中国药典》规定,温水温度是指()

A.20~40℃ B.30~50℃C.40~50℃ D.50~60℃

14.《中国药典》凡例中关于称重的精确度要求正确的是()

A.称取2g,指称取量可为1.8~2.2g

B.称取2.0g,指称取量可为1.95~2.05g 

C.称取2.00g,指称取量可为1.99-2.01g

D.称取0.1g,指称取量可为0.09 -0.11g

15.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精密称定指称取重量应准确至所取重量的千分之一

B.称取指称取重量应准确至所取重量的百分之一

C.精密量取系指量取体积的准确度应符合国家标准对体积的精度要求

D.取用量为“约”系指取用量不得超过规定量的±15%

第二章

1.中药材总件数是101件,根据抽取样品的原则,取样时应抽取的件数为( )

A.5 B.6 C.11 D.10

2.通常不用混合溶剂提取的方法是()

A.冷浸法 B.回流提取法

C.连续回流提取法 D.超声提取法

3.原辅料一般保存到最后一批使用的成品效期后()

A.1年 B.2年 C.3年  D.1.5年

4.中药鉴别中应用最为广泛的鉴别方法为()

A.紫外光谱法 B.薄层色谱法

C.高效液相色谱法 D.气相色谱法

5.中药的检查包括的范围是( )

A. 安全性、有效性、均一性 B.均一性和纯度C.安全性、有效性 D.安全性、有效性、均一性和纯度

6.中药粉碎后过筛时,对于通不过筛孔的部分颗粒的处理方法是()

A.可以弃去B.决不能丢弃,应将其并入已过筛的试样中C.要反复粉碎或研磨,让其全部通过筛孔E.其他

7.中药分析中最常用的现收方法是() 

A.溶剂提取法B.煎煮法C.升华法 D.超临界流体萃取

8.中药质量分析是指()

A.对中药的定性鉴别B.对中药的鉴别、检查和含量测定等方面的评价C.对中药的检查D.对中药的含量测定

9.取样的原则是()

A.具有一定的数量 B.在效期内取样C.均匀合理 D.不能被污染

10.粉末状样品的取样方法是()

A.抽取样品法 B.圆锥四分法C.稀释法 D.抽取样品法和圆锥四分法

11.用于样品净化的方法是( )

A.高效液相色谱法 B.气相色谱法C.超声提取法 D.固相萃取法

12.无需过滤除药操作的提取方法是( )

A.冷浸法 B.回流提取法C.超声提取法 D.连续回流提取法

13.对水溶液样品中的挥发性被测成分进行净化的常用方法是()

A.沉淀法 B.蒸馏法C.直接萃取法 D.微柱色谱法

14.对直接萃取法错误的描述是()

A.它通常是通过多次萃取来达到分离净化的

B.根据被测组分疏水性的相对强弱来选择适当的溶剂

C.常用的萃取溶剂有CHCI、CHCl、CHCOOCH和El0等

D.萃取弱酸性成分时,应调节水相的pH=pK+2

15.用离子对萃取法萃取生物碱成分时,水相的pH值偏低()

A.有利于生物碱成盐 B.有利于离子对试剂的离解C.不利于离子对的形成 D.有利于离子对的萃取

第三章

1.中药制剂的显微鉴别最适用于()

A.中药醇提取物的鉴别B.水煎法制成制剂的鉴别

C.制取挥发油方法制成制剂的鉴别D.含有原生药粉的中药片或制剂的鉴别

2.在六味地黄丸的显微定性鉴别中,海壁组织灰棕色至黑色,细胞多皱缩,内含棕色核状物,为()的特征

A.山药 B.获苓C.熟地 D.牡丹皮

3.六味地黄丸巾牡丹皮的鉴别特征是()

A.花粉粒 B.草酸钙簇晶C.菌丝 D.以上均不是

4.六味地黄丸显微鉴别时,淀粉粒三角状卵形或矩圆形,直径24~40μm,脐点短缝状或人字状,是( )的特征

A.山药 B.获苓C.熟地 D.牡丹皮

5.六味地黄丸显微鉴别时,不规则分枝状团块无色,遇水合氯醛试液溶化;菌丝无色,直径24~40μm,是()的特征

A.山药 B.获苓C.熟地黄 D.牡丹皮

6.大黄流浸音的显微化学鉴别,发生升华的是( )物质

A.酚酸 B.游离蔥醒C.结合葱配 D.揉质

7.强极性、热不稳定、低挥发性和相对分子质量高的有机化合物如阿胶的鉴别宜采用()

A.HPLC B.LC-MSC.GC-MS D.UV

8.中药的理化鉴别中,首选的方法为()

A.UV法 B.TLC法C.HPLC法 D.GC法

第四章

1.烘干法测定中药制剂的水分时,要求连续两次称量差异不超过()

A.0.2mg B.0.5mgC.2mg D.5mg

2.在碱性溶液中检查重金属常用()试剂作显色剂

A.硫代乙酰胺 B.氯化钒C.硫化钠 D.氯化铝

3.在酸性溶液中检查重金属常用( )试剂作显色剂

A.硫代乙酰胺 B.氯化钾C,硫化钠 D.氯化铝

4.硫代乙酰与重金属反应的最佳pH 值是()

A.2.5 B.2.0C.3.0 D.5.0

5.冷蒸气吸收法可以用于测定()

A.铅 B.锅C.伸 D.汞

6.古蔡氏法的反应灵敏度为()

A.lμg B.2μgC.5μg D.10μg

7.神盐检查法中的醋酸铅棉花的作用是()

A.除去 HSO B.除去HSC.除去 AgNO D.除去Ag2CO3

8.碑盐检查法中加入KI的目的是()

A.除H2S B.将五价碑还原为三价碑C.使碑斑清晰 D.在锌粒表面形成合金

9.重金属检查时,炽灼残度必须控制在()

A.500~600

℃ B.600~700℃C.700~800℃ D.800~900℃

10.氢化物法可用于测定()

A.铅 B.锅C.神 D.铜

11.采用Ag-DDC法进行比色测定时,应采用的参比液为()

A.甲醇 B.氯仿C.Ag-DDC试液 D.水

12.在氣化物检查中,如供试液不澄明,可用谜纸过迷,但速纸应事先用含硝酸的水冲洗干净,其目的是()

A.除去CL B.除去SOC.除去CO3 D.除去纸纤维中的碱性杂质

13.采用甲苯法测定水分时,测定前甲苯需用水饱和,目的是()

A.减少甲苯的挥发 B.增加甲苯在水中的溶解度C.避免甲苯与微量水混合 D.减少水的挥发

14.通常炽灼残渣法的炽灼温度须控制在()

A.500~600℃ B.600~700℃C.700~800℃ D.800-900℃

15.农药残留量分析中最常用的提取溶剂为()

A.丙酮 B.中醇C.乙醇 D.正丁醇

16.黄曲霉毒素B1,具有毒性和致癌性,但易受紫外线和一些化学物质的破坏,下列试剂不能破坏黄曲霉毒素B1的是()

A.次氧酸钠 B.过氧化氢C.氯仿 D.高酸钾

17.测定残留溶剂的方法为()

A.TLC B.GCC.HPLC D.LC-MS

18.用分光光度法测定制川乌中酯型生物碱可选用的试剂是()

A.异泾厅酸铁盐 B.改良碘化泌钾C.硫酸钼酸 D.茆三酮

19.乌头及其饮片、制剂需检查()

A.双酯型生物碱

 B.生物碱C.马兜铃酸 D.節三酮

20.总灰分与酸不溶性灰分均含有()

A.钙盐 B.硅酸盐C.淀粉 D.钾盐

第六章

1.化学分析法主要适用于测定中药中 ( )

A.含量较高的一些成分及矿物药中的无机成分B. 微量成分C.某单一成分D. 紫外有吸收的成分

2.酸碱滴定法适用于测定中药中 ( ) 的含量

A、酸碱单体组分 B.弱有机酸、生物碱C.水中溶解度较大的酸碱组分 D.总生物碱、总有机酸组分

3. 测定总皂背采用的方法是()

A. HPLC法 B. GC法C.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D.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

4.对某中药颗粒中黄连所含盐酸小樂碱进行测定,应采用的方法是 ()

A.直接荧光法 B.制备荧光衍生物C. 化学引导荧光法 D.荧光猝灭法

5.气相色谱法用于中药的定量分析主要适用于()

A.含挥发油成分及其他挥发性组分的制剂B.含酸类成分的制剂C.含昔类成分的制剂D.含生物碱类成分的制剂

6.靡香中龐香桐的定量方法最常用的是()

A.紫外分光光度法 B. 薄层扫描法C.气相色谱法 D.荧光分析法

7.应用 CC 法进行中药制剂有效成分含量测定. 最常用的定量方法是()

A. 外标法 B.内标法C.而积归一化法 D.标准物质加入法

8. 中药制剂分析中 GC 法应用最广泛的检测器是 ()

A. FID B. NPDC.ECDD. UVD

9.CC法或HP4C接用于中药制料的含量测定时,定量的依据是 ()

A保留时间B.峰面积C分离度

 D.拖尾因子

10. 中药检测中最常用的分析方法是()

A.紫外分光光度法  B. 薄层扫描法C.气相色谱法D.液相色谱法

11.中药分析中,采用 HPLC 法进行指标成分定量测定时最常用的色谱柱是()

A. C18反相柱(ODS) B. C8反相柱C.氨基柱D.硅胶吸附柱

12.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能测定的中药成分是()

A. 人参中人参皂昔 Rgi B. 黄岑中黄苓音C.黄岑总黄酮 D.丹参中丹酚酸 B

13.中药分析中最适合采用HPLC法测定的成分是()

A. 冰片 B. 黄苓苷、葛根素等单体成分C. 总生物碱 D. 炽灼残

14. 采用 RP-HPLC 离子抑制色谱法测定中药制剂中丹参素、阿魏酸,分离及测定最重要的影响因素是()

A. 测定波长 B. 流速C. 温度 D. pH值

15. 采用 HPLC 法进行含量测定,常采用的定量方法是()

A. 内标法 B.外标法C.面积归一化法 D. 内加法

16.中药分析中,大多数组分均在可见、紫外区有吸收,这类组分通常采用的检测器是()

A. 荧光检测器(FD) B.紫外检测器(UVD)

C.示差折光检测器(RID) D. 蒸发光散射检测器(ELSD)

17.当采用 HPLC 法测定黄芪甲苷(紫外末端吸收) 含量时,应采用的检测器是()

A. 禁外检测器(UVD) B. 荧光检测器(FD)C.蒸发光散射检测器(ELSD)D.电化学检测器(ECD)

18.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在中药分析主要用于测定()

A.含水量 B.重金属元素及微量元素C.黄酮类成分 D.生物碱类成分

19. “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測定中药制N中某金属元素含量时,最靠用的定量法是()

 A. 标准加入法 B.标准曲线法C.内标法 D.外标法

20.测定龙牡壮骨颗粒中钙的含量应采用的方法是()

A. 化学分析法 B.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C. 高效液相色谱法 D.可见分光光度法

21,评价中药制剂含量测定方法的回收试验结果时,一般要求()

A. 回收率在85%~115%、RSD≤5%(n≥5)

B、回收率在95%~105%、RSD≤3%(n≥5)

C. 回收率在80%~100%、RSD≤10%(n≥9)

D. 回收率≥80%、RSD≤5%(n≥5)

22.回收率试验是在已知被测物含量(A)的试样中加入一定量(B)的被测物对

照品进行测定,得总量(C),则()

A. 回收率(%)=(C-BY/A×100%B.回收率(%)=(C-A)/B×100%

C. 回收率(%)=B/(C-A)×100%D.回收率(%)=A/(C-B)×100%

23,对下列含量测定方法验证指标描述正确的是 ()

A.精密度是指测定结果与真实值接近的程度B.准确度是经多次取样测定同一均匀样品,各测定值彼此接近的程度

C.中药含量测定的准确度以回收率表示,精密度以标准偏差或相对标准偏差表示D.检测限是指信噪比达到10:

1

24.分析方法的重复性考察因素有 ()

A.不同实验室和不同分析人员B.不同仪器和不同批号的试剂

C.不同分析环境D.同一分析人员在短的间隔时间进行测定的再现性

25.考察分析方法的重现性需考虑的因素是 ()

A.不同实验室和不同分析人员B.不同仪器和不同批号的试剂

C. 不同分析环境D.同一分析人员在短的间隔时间测定的再现性

第七章

1.采用薄层色谱法鉴别生物碱成分,在碱性条件下常使用的固定相是 ()

A. 氧化铝 B. 硅胶C. 硅藻土 D.聚酰胺

2.薄层色谱法鉴别麻黄碱时常用的显色剂是(

A. 氯化汞试液 B.硫酸铜试液C. 三氯化铁试液 D. 苗三酮试剂

3.不宜采用直接称重法进行含量测定的生物碱类型是()

A.强碱性生物碱 B.弱碱性生物碱C. 亲水性生物碱 D. 挥发性生物碱

4.使生物碱雷氏盐溶液呈现吸收特征的是()

A.生物碱盐阳离子 B.雷氏盐部分C.丙酮 D. 甲醇

5. 生物碱雷氏盐比色法用于溶解沉淀的溶液是()

A. 酸水液 B. 碱水液C. 丙酮 D、三氯甲烷

6.苦味酸盐比色法的测定波长是( )

A. 360nm B. 525nmC. 427nm D. 412nm

7. 酸性染料比色法中影响生物碱及酸性染料存在状态的是( )

A. 溶剂的极性 B.反应的温度C. 溶剂的 pH D.反应的时间

8.酸性染料比色法中溶剂介质pH的选择根据是()

A.离子对的稳定性 B. 染料的性质

C. 离子对的溶解性 D.染料的性质及生物碱的碱性

9.高效液相色谱法中采用C。

柱进行生物碱含量测定时,为克服游离硅醇基影响,可采用的方法是( )

A. 流动相中加二乙胺 B. 调整流速C. 调整检测波长 D.调整进样量

10. 生物碱用Cis柱为固定相进行离子对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时,常用的离子对试剂是()

A. 十六烷基三甲基胺 B. 乙二胺C. 辛烷磺酸钠 D. 四甲基胺

11.盐酸-镁粉显色反应可用于鉴别(C)

A. 皂荀 B.有机酸C. 黃酮 D. 生物碱

12.薄层色谱法鉴别黄酮类成分的常用显色剂是()

A.

 10%硫酸乙醇液 B. 碘化锐钾试液C. 甲酸钠试液 D. 三氯化铝试液

13.可使黄酮化合物最大吸收波长发生位移的试剂是 ()

A. 甲醇钠 B. 镁粉C. 硫酸钠 D. 甲醇

14.聚酰胺薄Y层色谱法分离黄酮类成分,展开剂中常含有()

A. 三氯甲烷 B. 碱C. 醇、酸、水或三者兼有 D.石油謎

15.三帖昔溶解性描述错误的是()

A. 可溶于水 B.易溶于热水、甲醇、乙醇C. 难溶于热水、甲醇、乙醇 D. 难溶于乙酰、苯

16.可从水溶液中提取三酯哲的溶剂是()

A. 三氯甲烷 B. 正丁醇C. 甲醇 D. 乙醇

17.硅胶薄层层析法分离三帖皂昔时,适宜展开剂系统为 ( )

A.正丁醇-乙酸乙酯-水(4:

1:

5) B. 三氯甲烷-乙(1:

1)C.苯-丙酮(1:

1) D. 三氯甲烷-丙酮(1:

1)

18.大多数挥发油与香草醛形成各种颜色的化合物时需要的酸是()

A.高氯酸 B. 氢碘酸C. 浓硫酸 D.浓硝酸

19.在挥发油鉴别反应中,常用的氧化剂是()

A.过氧化钠 B. 高钰酸钾C.过氧化氢 D. 铬酸钠

20.挥发油的薄层色谱鉴别中,常用的吸附剂为()

A. 硅胶 B. 氧化铝C. 硅藻土 D.大孔树脂

21.气相色谱法用于挥发性成分鉴别时,常用 ()

A. 阴阳对照法 B.对照药材对照法C. 校正因子法 D.对照品对照法

22.用气相色谱法测定挥发油的含量,常用()

A. 归一化法 B.内标法C. 外标法 D. 对照法

23.总木脂素的含量测定多采用比色法,加入变色酸是由于其中某些成分结构中具有 ()

A. 甲氧基 B.泾甲基C. 酚泾基 D. 亚甲二氧基

24.有机酸的薄层色谱定性鉴别常用的吸附剂是 ()

A. 硅胶 B. 中性氧化铝C. 碱性氧化铝 D. 硅藻土

25.总有机酸的含量测定可用()

A.高效液相色谱法 B.薄层色谱法C.气相色谱法 D. 酸碱滴定法

26.环烯謎帖苟的昔元含半缩醛结构,易发生( )

A.加成反应 B. 氧化聚合反应C.缩合反应 D. 偶合反应

27.具有挥发性的类成分是 ()

A. 单帖 B. 二站C. 三酯 D. 四帖

28. 多糖一般溶于()

A. 水 B. 乙醇C. 丙酮 D. 三氯甲烷

29.制备硅胶薄层板时,可使多糖样品的承载量显著提高的溶液是()

A. 聚丙烯酸 B.水C.无机盐水溶液 D.鞍甲基纤维素钠

30.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多糖,常采用的检测器为()

A.紫外检测器 B.荧光检测器C. 氨磷检测器 D.示差折光检测器

31. 天然牛黄是( )

A.牛的结石 B.牛的胆结石C.由人工培育而成的牛胆结石 D.黄牛的胆结石

32.人工培育牛黄是()

A.人工提取再加工的B.通过手术在牛胆中放进异物,注入经培养的大肠杆菌菌种造成的

C.

 用牛胆汁加鸡蛋黄配制的D.通过人工手术在牛胆中注入大肠杆菌菌种人为造成的

33.人工牛黄与天然牛黄相比,其化学成分()

A.无明显差异 B. 差异较少C.有较大差异 D.个别成分有较大差异

34.天然牛黄与人工培育牛黄( )

A. 化学成分基本一致B. 药材质量基本一致C.药理作用基本一致D.化学成分、质量、药理作用等基本一致

35.牛黄中所含化学成分最多的是 ()

A. 胆色素 B.胆汁酸C.脂类 D. 氨基酸类

3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胆酸与去氧胆酸都易溶于水B.胆酸易溶于水而去氧胆酸则易溶于醇

C. 胆酸易溶于三氯甲烷、苯、乙謎等D.胆酸与去氧胆酸均易溶于丙酮

37. Pettenkofer反应是()

A. 蔗糖与浓硫酸作用B.甲基醛与胆汁酸作用

C.浓硫酸与胆汁酸作用D.蔗糖经浓硫酸作用生成泾甲基醛,再与胆汁酸作用

38. Gmelin 反应所用的化学试剂是()

A. 硝酸 B. 盐酸C. 醋酸 D. 硫酸

39. Van den Bergh 反应是( )

A. 加成反应 B.还原反应C.重氨化反应 D.中和反应

40.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中药制剂中牛黄胆酸的含量可采用的检测器为()

A.荧光检测器 B.示差折光检测器C. 蒸发光散射检测器 D.热导检测器

4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麝香是林麝、马麝、原成熟雌体脐下腺香囊中的干燥分泌物

B. 麝香是林麝、马麝、原成熟雄体脐下腺香囊中的干燥分泌物

C. 林麝、马麝、原麝是马科动物

D. 麝香中的香气成分是雄笛烷类 

4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麝香香气的主要成分是麝香酮B.麝香酮是大环化合物 

C.麝香酮是胆固醇类化合物 D. 麝香中含有胆固醇类化合物 

43.麝香中庸香酮的含量测定方法常为()

A. 高效液相色谱法 B. 气相色谱法C. 比色法 D. 薄层色谱法 

44.人工引流熊胆汁一年可采收()

A.1~2次 B.3~4次C.5~6次 D.8~9次

45.熊胆中主要化学成分是()

A. 氨基酸 B. 脂肪C. 胆汁酸类 D.胆红素

46.熊胆常用的鉴别方法是()

A.紫外光谱法 B. 可见光谱法C.纸色谱法 D. 薄层色谱法

47.熊胆汁酸中主要成分是()

A. 熊去氧胆酸 B. 牛磺熊去氧胆酸C. 牛磺鹅去氧胆酸 D. 胆酸

48.蛇胆汁中主要化学成分是()

A. 胆色素类 B. 胆汁酸类 C. 胆红素 D.胆黄素

49.蛇胆中胆汁酸类含量最多的化合物是()

A. 牛磺胆酸 B.牛磺鹅去氧胆酸C. 牛磺去氧胆酸 D. 石胆酸

50.蛇胆的定量分析方法常为()

A. 气相色谱法 B.高效液相色谱法C. 酸碱滴定法 D. 薄层色谱法

51.斑蝥的主要活性成分是( )

A.甲壳质 点基背身 B. 斑蝥素C. 斑蝥蚁酸 D.树脂

52.采用气相色谱法测定斑素含量时的检测器为( )

A.热导检测器 B.紫外检测器C. 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 D.电子捕获检测器

53.雄黄的主要成分为 ( )

A. AsS2B. As2OC. Na3ASO3 D. As2S3

54.中药朱砂中的主要化学成分为()

A. HgCO2 B. HgSC. HgSz D. HgO

第八章

1.酒剂和丁剂中含甲醇量不得超过()

A. 0.02% B. 0.03%C. 0.04% D. 0.05%

2. 贮藏期间久置允许有少量摇之易散的沉淀的剂型有()

A.合剂、口服液、酒剂、訂剂 B.合剂、口服液、注射剂、訂剂

C. 合剂、口服液、酒剂、滴眼剂 D.合剂、口服液、酒剂、注射剂

3.合剂与口服液常用的净化前处理方法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