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美群 和谐文化发展路径.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5616269 上传时间:2023-06-10 格式:DOCX 页数:38 大小:36.2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韩美群 和谐文化发展路径.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韩美群 和谐文化发展路径.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韩美群 和谐文化发展路径.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8页
韩美群 和谐文化发展路径.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8页
韩美群 和谐文化发展路径.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韩美群 和谐文化发展路径.docx

《韩美群 和谐文化发展路径.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韩美群 和谐文化发展路径.docx(3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韩美群 和谐文化发展路径.docx

韩美群和谐文化发展路径

人民开拓创新的精神支撑。

建设和谐文化,就是要大力弘扬民族精

神和时代精神,使全体人民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

最后,树立社会主义荣

辱观是和谐文化建设的基础性工程。

荣辱观是人们对荣辱和耻辱的根本看法和态

度,它是一个民族思想道德的起点,也是一个国家精神文化的基石。

以“八荣八耻”

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优秀革命道德与时代精神的

完美结合,反映了社会主义道德的基本要求,是当代社会最基本的价值取向和行为

准则。

在建设和谐文化中,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就能在全社会形成良好的社会风

尚与和谐的社会环境。

总的来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四个方面的内容,都是我

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中最重要的部分,具有科学性、系统性、实践性等鲜明特点,

是指导和谐文化建设的价值导向和思想根本。

中国正处于改革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关键时期,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

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生活方式深刻变化,社会呈现出利益主体、生

活方式、就业方式、社会组织形式等多样化的局面,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和差异

性不断增强,人们价值观念的多样化、多变化趋势不断加深。

与此相适应,文化作

为人类生活原貌的浓缩,是抽象化的人类生活,人类生活的丰富性、多样性客观上

要求文化的丰富性和多样性,同时,人们不同的文化需求也会在客观上产生不同的

文化形式;而且,不同的文化形式之间的碰撞、交流、融合还会产生新的文化形式。

这就是文化多样化的必然结果。

纵观中国当前的文化,不同的文化风格和文化样式

异彩纷呈,多样的文化画面和文化气息扑面而来,正统文化、先进文化、精英文化、

大众文化、通俗文化、商业文化、时尚文化、另类文化、地域文化等等,林林总总,

不一而足。

这些多样性的文化,相互交织、相互融合,体现了人们多样化的观念和

多样化的价值选择。

在当今文化大交融的时代背景下,建设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核心的和谐

文化,正确处理主导文化与多样文化的关系,是文化和谐、社会和谐的基础。

具体

来看,应从三个方面入手。

其一,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夯实先进文化的主

导地位。

一个社会,只有确立和培育统一的价值目标和价值标准,才能使人们在行

动上保持一致,才能使社会和谐发展。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代表了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社会的主流价值,提供了和谐社会建设所需要的文化认同和价值目标。

因此,

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夯实中国先进文化的主导地位,在全社会取得广泛的

263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对其方向进行引领和主导。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

《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指出,“社会和谐

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我们要构建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在中国特

色社会主义道路上,中国共产党领导全体人民共同建设、共同享有的和谐社会。

围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目标,和谐文化自身必然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统治

与支配地位,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属性,从观念形态上反映社会主义的基

本经济制度和基本政治制度。

所以,和谐文化建设应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

本,正确把握社会的价值需要和价值实现,以确保和谐文化建设的根本方向。

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来看,它在和谐文化建设中拥有根本地

位。

首先,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是和谐文化的灵魂。

马克思主义以其科学性和实践

性,为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提供了强大的思想武器。

只有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

观点、方法,正确区分社会思想意识中的主流和支流,才能在错综复杂的文化现象

中看清本质,明确方向。

在当代中国,建设和谐文化,促进社会和谐,就必须坚持

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全面贯彻落

实科学发展观,这是保持和谐文化具有先进性,保证和谐文化拥有正确政治方向的

必要条件。

其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和谐文化的核心。

理想是人们对未

来价值目标的确认,以及要求超越自我、超越现实、达到理性自觉的一种观念形态。

而共同理想,则是整个国家和民族立足于现实条件而确立的对未来社会的设计和追

求,它是一个政党治国理政的旗帜,是一个民族奋力前行的向导,是一个国家走向

富强的精神动力。

和谐文化建设的核心,就是坚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吸

引人、感染人、凝聚人、鼓舞人,明确追求目标,把握前进方向,提供动力源泉。

再次,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是和谐文化建

设的强大精神动力。

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为国家和民族生存和发展提供旺盛的生命

力、强大的凝聚力和卓越的创造力,它深深融入国家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

的各个方面,成为全国人民的强大精神动力。

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

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五千多年生生不息、薪火相传

的精神血脉,是当代中国人民不断创造丰功伟绩的力量源泉。

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

与时俱进、开拓进取、求真务实、奋勇当先的时代精神,是推进时代发展进步的思

①《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人民日报,2006年10月19日。

262超越民族、城乡、地域等方面的差异,消除彼此之间的分歧和隔阂,

增强社会成员的归属感和向心力,促进社会共同体的团结和稳定。

建设社会主义核

心价值体系,最根本的就是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

马克思主义是人们认识世

界和改造世界的思想武器,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旗帜,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规定

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中国先进文化的性质和方向,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

位,就抓住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把握了文化建设的性质和方向。

同时,

在对待马克思主义的问题上,要防止僵化对待马克思主义的教条主义和反马克思主

义的自由主义两种倾向,要以科学的态度、与时俱进的精神,在实践中富于马克思

主义理论创新。

在当代中国,应坚持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指导我国特色

社会主义建设,把握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其二,尊重差异,促进多样文化的

繁荣。

强调作为国家意识形态和时代主旋律的主导文化对社会成员的价值标准、思

维方式、行为规范的引导作用,并不是要否认文化的多样性。

文化的多样性,具有

两方面的内涵,一是指一个国家内的不同阶层、不同地域的人或不同利益群体在理

想、信仰、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精神文化需求等方面的多样化;二是指突破

国家限制,在不同的时代和不同的地方,文化有不同的表现形式。

文化多样性是人

类文明演进的自然结果和全人类的共同财富,它对于人类社会就如同生物多样性对

于生物界那样必不可少。

促进文化多样性的发展,不仅是人类文化良性成长的自身

要求,也是将当今构建和谐社会、和谐世界的文化基石。

尊重文化多样性,就是尊

重不同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现实形貌,尊重不同文化的历史传统和文化精神。

存在差

异,各种文化才能和谐共处、借鉴提高,而强求同一则会导致文化失去动力、僵化

落后。

和谐的文化局面决不是“一花独放”、“一家之言”,而是“百花齐放”、“百

家争鸣”,在构建和谐社会与和谐世界的进程中,我们应以开放的姿态容纳多样文

化,允许多样文化的沟通与繁荣。

其三,以主导文化引领多样文化,促进文化的和

谐。

主张多样性并不是排斥主导性,而是需要主导性的引领。

在尊重差异中扩大社

会认同,在包容多样中增进思想共识,是文化和谐与发展的一个法则,如果整个社

会不能确立起一个统一的理想信念和价值导向,多样化的文化就无法在主导性文化

的引领下达到整合与和谐。

同样,如果对文化的差异与多样性不予尊重和包容,所

谓引领也无从谈起。

我们构建和谐文化的正确态度,就是要坚持中国先进文化的前

进方向,并用它引领多元文化的健康发展,在国内实现先进文化主导下的文化和谐,

264三、和谐文化建设的基本思路

和谐文化建设是一项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复杂系统工程,不可能一蹴而

就。

加强和谐文化建设,首先要有一个基本思路,这是构建和谐文化的前提和保证。

立足于现有条件和基础,以下我们对和谐文化建设的基本思路作些简单梳理。

(一)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一个国家或民族,在长期共同的认识世界与改造世界的实践过程中,必然形成

与之相适应的价值观念体系,其中居于核心地位、起主导和统领作用的就是核心价

值体系。

一般来说,任何社会的核心价值体系总是与社会基本制度及其要求相适应

的,是社会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并决定着思想道德文化建设的性质和方向。

“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

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构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

体系的基本内容。

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内在精神,

统摄和支配着所有社会主义的价值目标,是社会系统得以运转、社会秩序得以维持

的基本精神依托。

它不仅对每个社会成员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深刻的影

响,而且贯穿于现代化建设的各个方面,融入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是

建设和谐文化的根本。

从和谐文化自身的性质来看,和谐文化反映和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

①《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人民日报,2006年10月19日。

261果;中华文化的形成是多民族文化融合的结果,并且在其内部始终

存在着各地方文化的融合,而且在后来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又不断融合着多种外来

文化,从而保持其旺盛的生命力。

因此,文化发展离不开文化融合,文化融合会造

就出更为优秀的文化。

认识到这一点,不仅有利于文化自身的繁荣,而且对于我国

和谐文化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在当代中国,建设和谐文化,就是要以中国先

进文化为指引,坦然面对文化的冲突,用开放和尊重的态度,接受、吸纳和融合传

统文化、西方和其它外来文化、各地域文化等古今中外一切文化的优秀成份,经过

熔铸锻造,促进文化的繁荣与发展。

2、文化积累与文化创新。

文化积累是指文化在特定共同体、民族及其个体等

文化主体中的继承和沉淀。

一般来说,一定的文化都具有相对稳定性和持久性,并

可以作为人类社会有机体的遗传基因,超越文化主体和时空的有限性进行传承和积

累。

文化积累是一个普遍又复杂的文化现象,从文化积累的内容来看,既包括旧文

化的保存、巩固和加强,也包括新文化的吸纳与同化和超越;从文化积累的方向来

看,既包括民族内部文化的纵向积累,也包括对外来文化的横向积累;从文化积累

的方式来看,既包括自发的积累,也包括自觉的积累。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与全球

化趋势的加强,一方面,文化积累的速度大大加快了,各种不同形态的文化特别是

先进的文化,能够根据需要便捷地传播到其它地域,从而减少文化的重复生产过程,

使文化主体能够站在一个较高的文化起点上发展自身的文化。

另一方面,文化积累

的空间也大大拓展了,它突破了国家、民族的范围,被纳入世界性的文化版图,通

过世界来传承与发展。

在当代中国,文化积累对于和谐文化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

义。

其一,通过对古今中外优秀文化的积累,可以提高和谐文化建设的平台。

与动

物的本能遗传不同,人类的文化积累,不仅可以直接遗传获得已有成果,而且可以

将其作为文化发展的基础,通过后天学习与创造,获得新的文化成果。

其二,通过

对古今中外优秀文化的积累,可以加快文化自身发展的速度。

马克思曾指出,“在

历史发展的最初阶段,每天都在重新发明,而且每个地域都是独立进行的。

“当

交往只限于毗邻地区的时候,每一种发明在每一个地域都必须单另进行。

但当交

往成为世界交往的时候,由于跨地区文化积累已经变得经常,人们可以直接吸收和

借鉴其他国家、民族或地域的先进文化成果,这大大加速了文化自身发展的步伐。

①《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107-108页。

②《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107页。

267新高潮,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在国际

上不断增强我国的文化竞争力。

(二)合理利用各种文化资源

文化资源,简单地讲,就是在一定时期、地点条件下,以文化形态存在的能够

给人类带来物质和精神财富的客观存在。

与其它类型的资源相比较,它具有以下突

出特点:

一是继承性,文化资源可以通过载带信息的载体如电脑、书籍、音像、磁

带和教育手段等长期保存、继承下来,也正因为这样,文化资源得以不断积累、扩

充和发展。

二是主导性,文化资源在变为社会财富的过程中,总是表现了文化资源

的主体——人的意志、愿望和目的,从而决定着文化资源利用、发展的方向。

三是

流动性,文化资源是在一定的社会形态、社会交往、社会活动中产生的,并可以超

越地区、国界、超越种族关系,通过传播和交流为不同人群掌握和利用。

在我国和

谐社会与和谐文化建设进程中,可资利用的文化资源众多,有来自国内不同地域、

不同人群的居于不同地位的文化,如主流文化、大众文化、精英文化、地域文化等,

有来自国外的不同意识形态的文化,如西方文化、资本主义文化、国别文化等,还

有不同时期承继下来的文化,如东西传统文化、近代文化、革命文化等。

这些不同

形态的文化资源,随着文化交流的加深,必然会发生摩擦、碰撞或冲突,同时,这

些文化有的虽然内含腐朽与落后思想,但又各有其鲜明独到之处,可以为不同文化

主体接受。

因此,我们需要谨慎对待众多的文化资源,正确处理文化冲突与文化融

合、文化积累与文化创新的关系,使其真正地为我所用,从而促进文化和谐、社会

和谐。

1、文化冲突与文化融合。

在和谐文化建设中,不同的文化形态,如外来文化

与本土文化、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精英文化与大众文化、正统文化与另类文化、

各种富有地域特色的文化等自我张扬、凸显个性,必然造成这样或那样的文化冲突。

在文化的发展过程中,文化冲突是一种不可避免的普遍现象,它是由文化的本性所

决定的,并推动文化不断向前发展。

具体地说,文化是包括认识、价值、审美多种

内容在内的观念体系,它的产生是以人的生命体验和生存经验为基础的。

不同时期、

不同生存环境里的人,会有不同心理、情感、思维及行为方式、价值观念、道德信

仰、生活态度等文化认同。

当人们带着各自不同的文化认同相互交往时,必然要产

265成效,一个人的道德品质与个人修养主要取决于他能否自觉接受思

想道德教育。

在和谐文化建设中,要卓有成效地开展思想道德教育,应着重抓好两

方面的内容,一是进行社会主义道德规范教育,树立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

社会主义荣辱观,形成维系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精神纽带和道德风尚。

二是普及马

克思主义理论,进行道德理论的教育,使人们自觉把道德原则与规范上升到价值观

念的高度,从而内化为人们的思想观念。

其二,道德实践。

道德实践与思想道德教

育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它可以将思想教育的成果自觉转化为人们的行为,形成人们

的固定品德。

这即是说,道德实践是将一定的社会理想、道德规范转化为人们的道

德品质的必要途径。

“以活动为载体,吸引群众普遍参与,是新形势下加强公民道

德建设的重要途径。

通过人们的道德实践,才能使价值观念与道德规范渗透到社

会全体成员的日常工作生活之中,成为营造和谐社会风尚的强大力量。

其三,制度

保障。

营造和谐的社会风尚,除了靠思想教育与道德实践外,还需要法律、政策和

规章制度的保障。

在和谐文化建设中,我们应建立起道德评价、惩戒和监督机制,

使公民道德规范化和管理制度化,从而把人们外在的道德规范转化为内在的道德约

束,用道德他律推动道德自律,培养文明行为,抵制消极现象,促进形成男女平等、

尊老爱幼、互爱互助、见义勇为的和谐社会风尚。

在全球化的境遇以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进程中,我国社会呈现出利益、

价值和生活等多元化现象,传统的价值观、西方价值观、市场化的生存方式不断冲

击着人们的思想与行为。

这在客观上导致了社会结构系统不断演化,同时又使社会

结构内部无法维持共同的价值观念系统,致使道德规范体系失调。

因此,营造和谐

的社会风尚,建设和谐文化,必须进行价值整合与道德重建。

价值整合,就是根据一定的价值目标,从特定立场或维度出发对现实存在的多

种价值给予主观赋值与客观比较,并进行取舍、调整和重组,使其在整体上和谐有

序,与社会发展的方向一致。

一般来说,价值整合都以公民社会公共生活领域的基

准价值即主导价值为核心,又不否定和排斥公民私人生活的自由价值和人格追求,

但在客观上,社会主导价值会直接或间接影响自由价值。

道德作为价值的外在显现,

是一个多层次、多维度的复杂体系。

在道德建设中,必须有一个整合的价值体系作

为灵魂。

这一价值体系不仅是道德建设的核心力量,而且是推动道德规范由应然转

①《公民道德建设纲要》,学习出版社,2001年版,第14页。

269域里的冲突和磨擦,从深层来看,这就是文化冲突。

与人类的经济、

政治、军事等冲突相比,文化冲突具有不同的特点,具体表现在:

其一,文化冲突

具有间接性和复杂性。

在特殊情况下文化冲突可以表现为政治或军事对抗,但一般

情况下,文化冲突都是在心理、情感、价值取向、思维方式、思想观念等精神领域

内进行,它普遍作用于世界各民族之间、本民族内部各派系之间、人与人之间,其

结果只有在较长的历史阶段后才能显现。

其二,文化冲突具有持续性和深层性。

同内涵的文化相遇或交汇所产生的文化冲突不是转眼即逝的,而是持续不断并渐次

加深的。

不同的文化在一定时期内,会有强弱之分,当文化冲突发生时,强势文化

会向弱势文化中心不断推进,并逐渐加深,使弱势文化的成份得到改变,同时,深

入进去的强势文化也会被弱势文化部分地融合与改造。

其三,文化冲突具有自觉性

和客观性。

各种文化现象所引起的文化冲突一般说来均是由人的因素所引起的,因

而,一定程度上,人们可以利用特定的文化对其它文化进行侵蚀,以达到政治、经

济等方面的目的;但同时,文化冲突却最根本地表现在思想观念的冲突上,它的规

模、程度和速度等,主要是由各方文化的内在生命力及时代因素决定的,从这个意

义上来讲,文化冲突又具有客观性,始终按照“自身的逻辑”发展变化,并不以人

的意志为转移。

作为一种客观现象,当代文化冲突是无法回避和无法制止的。

同时,文化冲突

与文化融合又总是相伴而行、交融在一起进行的,文化冲突之后是文化融合,文化

融合之中仍有文化冲突,这一过程对促进各民族文化的发展具有极大的正面价值。

因此,在对待文化冲突时,我们应及时察觉、积极引导,以开明的态度和广阔的胸

怀促进不同的文化相互融合、相互促进,使文化自身得以和谐发展。

和谐不是多种

矛盾的消失,而是矛盾各方的统一与均衡。

所以文化冲突所导致的矛盾并不可怕,

有矛盾才有和谐,有矛盾才有发展,这就需要对文化冲突进行有效的文化融合。

化融合就是不同文化之间融会交流、取长补短而形成的一种文化存在状态,自人类

文化生成至今,各种文化之间的融合一直存在,而且,随着文化冲突的加剧,这种

融合也日益强化。

迄今而言,文化融合的覆盖范围越来越大,无论是语言、文学、

宗教信仰,还是民风民俗、艺术审美,无时无刻不在进行着交流与融合。

在这种交

流与融合中,一些文化也迅速成长和壮大。

在历史上,除原始文化外,任何新文化

的产生,都离不开文化的融合。

如古希腊文化、古罗马文化是环地中海欧亚非各地

266动因。

如果说价值整合是主体内化道德的过程,那么道德建设则是

主体对内在价值的展开过程。

因此,价值整合与道德建设是相互促进、协调一致的。

其作用主要表现在:

第一,维护社会稳定,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营造和谐的社

会风尚与良好的社会环境。

以主导价值观为指导的社会道德,是人们在社会生活实

践中,为维持正常的生活、生产秩序而逐步形成并共同遵守的规范。

在当今思想大

活跃、观念大碰撞,文化大交融的时代,以主导价值和道德观念来引导与规范人们

独立性与多样性的思想观念和价值判断,可以促进整个社会形成尊重差异、崇尚和

谐的社会风尚与生活环境。

第二,增进社会文明,推动和谐社会、和谐文化健康发

展。

价值观念与道德规范具有很强的渗透能力,可以渗入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

起到约束和调节人的行为、人际关系的作用。

同时,它对于社会物质文明、精神文

明、政治文明等起到重要促进作用。

马克斯·韦伯在《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

中,将社会的伦理道德与资本主义文明紧密联系起来,认为勤劳与节俭的“世俗禁

欲主义”等新教伦理精神,推动了资本主义的形成与发展,正是“由于这种新的精

神,即资本主义已经开始发生作用。

这就是说,新教伦理形成了资本主义的价值

内核,对西方的文明和现代化起着精神引导与激发作用。

因此,价值整合和道德建

设对社会现代化转型及文明进程将起到内在驱动作用。

第三,提高人的素质,促进

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构建和谐社会、加强和谐文化建设的基本落脚点,即是促进人

的全面自由发展,而人的全面自由发展的重要标志之一是行为的高尚及道德的升

华。

进行价值整合与道德建设,就是从价值终极关怀的层面,以道德精神关注人的

存在与意义,在塑造崇高的道德理想、信念过程中发挥价值导向功能和世界观功能,

促进人的本质的改造、精神的觉醒和素质的提高,推进人的发展的社会化、个性化

和现代化。

营造和谐的社会风尚,进行价值整合与道德建设,还必须遵循一定的原则:

先,从理论基点来看,价值整合与道德建设应尊重价值与道德自身的客观规律。

为观念形态之内核的价值与价值外在之表现的道德,是人类文化的核心,其生成与

发展一方面由物质与制度的变革而引发,另一方面又具有明显的相对独立性和自身

发展变化的规律,可以超越物质存在,成为社会进步的巨大精神指向和先导力量。

价值与道德的这种客观性,集中表现在它既不能随意地被主观创造,也不能单纯地

①[德]马克斯·韦伯著,丁晓等译:

《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三联书店1987年版,第49页。

270以,我们在进行价值整合与道德建设时,不能违背其客观规律性,

用行政或计划的方式向社会强制推行、废除或修改某种价值和道德。

但这并不意味

着人们在客观的价值与道德面前无能为力。

事实上,我们可以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

在尊重客观实际、尊重客观规律的前提下,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积极地进行

价值整合与道德建设。

其次,从现实基础来看,价值整合与道德建设应从初级阶段的国情出发。

我国

正处在并将长期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初级阶段简单地讲,就是不发达的阶段,

这个“不发达”除了指经济或生产力不发达外,还指政治、文化、社会等方面的不

发达。

我们在进行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的同时,还应努力加强社会主义政治文明

与精神文明建设。

价值整合与道德建设,作为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必须从社

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出发,而不能从未来理想出发,超出人们的社会实践。

虽然

价值与道德在客观上高于现实生活和人们的思想实际,对人们行为起着一定的导向

作用,但是,价值与道德在本质上却来源于实践,我们必须从现实出发,而不是理

想出发来进行价值整合与道德建设,否则,价值与道德就会脱离实际、远离群众。

最后,从基本要求来看,价值整合与道德建设应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

与社会主义法律规范相协调、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相承接。

继党中央在提出“以德

治国”基本方略,并颁布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后,党的十六大报告又明

确指出:

“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辅相成。

要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与

社会主义法律相协调、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相承接的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

里明确提出了道德体系建设的三个方面的实践原则。

其一,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

适应。

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