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园区发展及普遍性问题分析及对策.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5615950 上传时间:2023-06-10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20.2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工业园区发展及普遍性问题分析及对策.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工业园区发展及普遍性问题分析及对策.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工业园区发展及普遍性问题分析及对策.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工业园区发展及普遍性问题分析及对策.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工业园区发展及普遍性问题分析及对策.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工业园区发展及普遍性问题分析及对策.docx

《工业园区发展及普遍性问题分析及对策.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工业园区发展及普遍性问题分析及对策.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工业园区发展及普遍性问题分析及对策.docx

工业园区发展及普遍性问题分析及对策

工业园区发展及普遍性问题分析及对策

工业园区发展的普遍性问题分析及对策

一、存在的普遍性问题

1、发展良莠不齐,二级分化严重

中国工业园区取得了惊人的成就,但发展水平很不平衡。

一些国家级、省级的工业园区发展水平高、速度快,而多数县市级工业园区因为定位不准、没有科学的发展战略、缺乏产业集聚的必要条件和行之有效的招商引资方法等,发展速度缓慢,有的工业园区已是名存实亡,或是空区一座。

由于工业园区发展很不平衡,尽管有部分工业园区成绩显著,但国内人士津津乐道的也是如新加坡-苏州工业园区这样的少数样板。

2、发展战略不清晰,规划不合理

中国工业园区基本上属于政府主动型,工业园区的规划大都由建筑设计机构进行,导致中国的工业园区产业结构趋同、同质化竞争激烈,由此还导致了城市产业结构的同质化。

3、产业定位和规模定位脱离实际

工业园区之间定位相互攀比、脱离实际,没有根据客观的产业集聚条件来定位。

定位脱离实际造成招商引资困难,实际招商中又不得不放宽条件,这又导致落地的项目与规划的不一致,定位和现实反差大。

4、招商引资无序竞争

工业园区全面招商和遍地招商,导致工业园区招商的无序竞争。

于是各工业园区把拼优惠政策作为“杀手锏”,纷纷压低土地价格、抬高税收返还。

为了招商,甚至不顾政策和法规限制做出过分的优惠承诺。

工业园区竞相出台优惠政策,土地出让金和税收大量流失。

5、缺少配套服务支撑体系

首先,工业园区没有建立与大学和科研机构的制度性联姻,缺少科研成果产业化的机制。

从国外的经验看,成功的工业园区都和不少大学和科研机构联系紧密,获得技术和人才支撑,科研成果和技术可以快速进入工业园区,实现产业化。

其实,缺少不介服务机构。

工业园区虽然一般都有管委会,但伴随着入园企业的增多和企业的成长,企业需要的服务内容就越来越宽泛和复杂,如法律服务、财务审计服务、物流配送服务、信息资讯服务、金融经纪服务、检测检验服务等,这些服务都需要第三方专业机构来提供。

再次,要素市场和商品市场不发达。

工业园区要获得快速发展,就必须将各类要素快速向工业园区集聚。

要素市场和各种专业化商品市场发育程度高,是工业园区产业发展的重要环境条件。

一般来说,服务工业园区的人才市场、资金市场、技术市场、房地产市场等发展比较滞后,制约各种要素配置进入工业园区。

6、融资难,资金短缺,缺少投资平台

工业园区要为入园的企业和项目创造条件,要求短时间内投入大量资金建设基础设施,购置生产设备,但投融资主体单一,没有建立健全吸收民间资本、外资和外地资金的机制,缺乏创业投资、风险投资、担保机制等投融资方式,资金自然困难。

7、投资软环境、管理与服务亟待提升

虽然绝大多数工业园区的管理比较扁平,服务和办事效率较高,但在产业支撑体系、创业投资支持体系方面大都不具备,而且管理和后勤服务体系方面与发达国家的工业园区相比差距较大。

8、离城市远,缺乏人气,生活配套较差

国内的工业园区规划和建设,人性化考虑往往不够,缺乏居住、生活、娱乐、休闲、运动的配套设施。

工业园区距离城市较远,未能给工业园区的工作都创造安居乐业的生活环境。

园区生产生活不能恰当的融入城市,对吸收投资人和人才,职业技术工作的招募都会有影响。

二、对策建议:

借鉴新加坡工业园区成功经验解决问题

新加坡工业园区的成功经验是亚太工业园区的典范。

新加坡的工业园区建设开始于20世纪60年代,是因联合国开发计划署派代表团针对新加坡出现的经济发展困境进行访问时提出的政策建议而开始的。

新加坡也是是世界上最小,但拥有最大比例的工业用地的国家。

工业园区在新加坡的经济快速增长中起了非常大的作用。

当时新加坡政府采用的是政府垄断开发的模式。

从全球角度来看,各国在园区的起步阶段,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都不同程度的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有的直接就是纯粹的政府行为,为园区的健康、快速发展奠定了非常良好的制度基础。

新加坡的工业园区建设经过了四个阶段或时期。

新加坡是个国土面积仅有682平方公里、自然资源极度匮乏、粮食依靠进口连居民生活用水也要靠邻国供给的东南亚小国,同时,新加坡本国经济发展空间和市场狭小,迅速发展的经济和积累的资本需要找到更广阔的空间,所以新加坡大力向海外投资。

经过40年的发展,新加坡现已成为一个人均国民生产总值3万美元、环境优美、人民安居乐业、基础设施完备的现代化国家。

新加坡的成功从根本上讲是在一个强势政府的领导下,通过制定优惠政策、成立法定机构、招商引资而实现的。

作业吸引外商投资的基本载体---工业园区的建设,在新加坡经济发展中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

尽管新加坡的国情、制度与中国有所不同,但他们的创业精神和成功经验能给我们提供借鉴。

1、必须把握工业园区的设立目的和建设目标

新加坡20世纪60年代初设立和发展裕廊工业园区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带动和促进全国的工业化进程,而不仅仅是为了发展裕廊这一地区,以后也一直根据这一目的来规划和管理裕廊工业园区。

由于裕廊工业园区一直发挥着带动和促进全国经济发展的作用,这一地位又反过来促进它成为该国最佳的投资地区。

因此,把握好规划的角度和目的,实质上就为整个工业园区的发展和管理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这是裕廊工业园区取得成功的重要原因所在。

2、建立专门机构从事工业园区的开发

1968年,裕廊集团从经济发展局独立出来,成为新加坡全权负责工业基础设施开发与管理的法定机构。

国家按照总体规划,将工业用地的近80℅出让给裕廊集团,由其全权负责工业园区的开发建设和经营管理。

裕廊集团成立40多年来,不但卓有成效地履行着政府赋予的规划、管理、培育新加坡工业园区的光荣使命,更向许多国家和地区输出新加坡成功的软件管理经验。

3、重视工业用地的规划布局

新加坡政府从一开始就将裕廊确定为全面发展的综合型工业园区,对其进行合理而妥善的规划。

根据地理环境的不同,将靠近市区的东北部规划为新兴工业和无污染工业区,重点发展电子、电器及技术密集型产业;沿海的西南部规划为住宅区和各种生活配套设施。

为充分发挥裕廊工业园区的综合功能,新加坡政府于1969年9月在裕廊码头内设立自由贸易区,将裕廊工业园区建成既是工业生产基地,同时也是转口贸易区的综合园区。

在整体开发建设过程中,政府从一开始就特别关注环境保护问题,有计划地保留10℅的土地用作建设公园和风景区。

目前,该园区内已建成十多个公园,有世界著名的飞禽公司、中国式公园、森林公园等,使裕廊成为风光别致的工业园区兼旅游区,被称为“花园工业镇”。

4、注重园区基础设施的配套完善

国际上工业园区基础设施的建设有两种模式:

一是先招商建厂,根据生产的需要和扩展情况逐步解决交通、供水等问题。

此种模式的缺点是基础设施往往分散零乱,效率不高,阻碍生产的迅速发展。

另一种模式是从整个工业区的全面发展出发,按照总体建设规划的要求,先投入主要力量建成较为完善的基础设施,为工业园区的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这种模式的优点是计划性较好,效率高,并可迅速改善投资环境,但投入成本和风险也相对较大。

裕廊工业园区采取的是后一种模式,从一开始就把基础设施建设作为发展的重点,投入大量资金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建成了总长达一百多公里的区内现代化公路网、发电量占全国一半以上的裕廊电厂、裕廊港码头、自来水厂以及三百多幢标准厂房等。

这些基础设施陆续建成后,对裕廊工业园区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在重视工业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裕廊工业园区还同步发展、建设各种社会服务设施,兴建了学校、科学馆、商场、体育馆等,使裕廊工业园区成为生产和生活设施齐全完备的企业投资乐园,对园区的人才储备起到了非常大的促进作用。

5、重视园区管理与服务

裕廊工业园区根据各类项目和投资商的需要以租赁土地、租售标准厂房、按需方的设计建设厂房并出租、转让土地等多种形式,非常灵活地满足投资者的各种需要,成为外来投资的有效载体。

裕廊集团对于租、售后的厂房和土地,不是租、售即了,而是将工业园区的后续服务作为一项产业继续经营,成为一项大的物业管理服务项目,不仅节省了投资商的财力与时间,自己也从中获得了良好的效益。

6、重视与投资者的沟通

裕廊集团经常以多种形式(登门拜访、年度聚会、客户讨论会)征求客户意见,适时调整租金,维护和完善各种设施,提供高水平和超前的服务,和客户建立持久的合作关系,从而达到双赢的目的。

7、注重培养和引进园区所需的各类人才

新加坡成功的一个关键因素就是高度重视人力资源的开发和引进,始终坚持精英治国和人才强国战略。

新加坡工业园区的建设也忠实地践行着这样的理念。

为配合工业园区对各类人才的需求,一方面新加坡政府在国内通过理工学(相当于我们的技校)培养了大量有针对性的、急需的熟练技术工作;同时,裕廊工业园区还通过园内的职业学院把教学地点直接设在工厂和办公室,直接地向学生传授各种实践技能;另一方面对于一些高精尖人才,采取向全世界进行高薪聘请的策略,有效保证了园区内各类人才资源的供给。

通过以上措施,在裕廊集团开发的工业园区内,企业对国家国民生产总值的贡献达到了80℅,开发园区面积达到了近70平方公里,吸引了7000多家公司落户,对就业岗位的贡献也达到了7℅的水平,裕廊集团也成为对新加坡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有着举足轻重作用的大型企业集团。

三、国内工业园区发展应遵循的原则

1、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

近年来,中国的工业园区在发展中坚持科学发展观,不再只关注园区内入驻企业数、注册资金、投资额等规模性指标,而是通过技术进步和改善管理,提高生产要素的质量和使用效益来实现经济增长,它要求在人力资源利用上不断提高劳动生产率,不断提高科学技术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在物质资源利用上不断降低物耗水平,不断降低产品成本;在财力资源的利用上不断提高投资收益率和资金利用效果以追求财政收入增加为目标。

这充分体现了中国的工业园区逐步摒弃了那种高投入、高消耗、低质量、低产出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从注重规模效益向注重质量效益的集约型经济增长方式转变。

2、从单一的个体发展转向与区域经济互动发展

集群是一种介于纯市场组织和纯层级组织之间的“中间性体制组织”,它能够克服层级组织协调成本过高导致的规模不经济和市场交易成本过大导致的市场失灵的风险。

工业园区在这些年的发展中通过企业之间的分工与协作,交流与沟通降低交易成本,实现了追求范围经济的初衷。

而工业园区自身的发展也通过产业集群从单一的个体发展转向与区域经济互动发展。

产业集群一般被定义为在某一特定领域中(通常以一个主导产业为核心),大量产业联系密切的企业以及相关支撑机构在空间上集聚,并形成强劲、持续竞争优势的现象。

设立工业园区的创意最早就是来源于人们对企业的地理性集群这种经济现象的观察,即企业的经济活动在空间上并非是均匀分布的,而是呈现为局部集中的特征,区域经济学把这种产业集中现象称为“结点”。

企业向某一特定地区集中而产生的利益,亦称集聚经济效益,这是经济工业园区诞生和发展的重要原因和动力之一。

工业园区具有集聚优势,能够强化区域内部企业和各部门之间的社会网络联系,增加区域社会资本,集聚区域经济发展所需要的要素和资源;此外,园区发挥优化配置资源的能力,能够充分发挥生产要素的作用。

工业园区的建设初期是一个极化的过程,通过集聚作用将大量要素集中到园区中来,利用园区的资源配置和优化能力充分发挥要素的作用,园区发展到一定阶段之后,通过扩散效应,带动整个区域经济的发展。

3、重视工业园区的区位选择和产业定位

工业园区发展有赖于企业间协作,因此,要构建和发展工业园区,就必须从产业关联性的角度去关注工业园区的产业定位与集聚。

构建工业园区的首要任务是考虑区位的选择。

区位选择的主要变量是区位在创新体系中的作用以及成本因素。

工业园区的构建应满足产业竞争的长期需要,特色工业园区的产业定位应该基于本地区已有和正在形成的产业集聚。

4、合理规划,综合发展

园区开发建设要立足于规划先行,要把加快园区开发建设作为增强区域竞争力的突破口来抓,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水平设计、高强度投入、高质量建设、高效能管理,建设具有较强综合实力的工业园区来带动周边地区的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