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高三历史上册课时跟踪检测试题53.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255905 上传时间:2022-10-07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35.0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届高三历史上册课时跟踪检测试题53.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届高三历史上册课时跟踪检测试题53.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届高三历史上册课时跟踪检测试题53.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届高三历史上册课时跟踪检测试题53.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届高三历史上册课时跟踪检测试题53.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届高三历史上册课时跟踪检测试题53.docx

《届高三历史上册课时跟踪检测试题53.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高三历史上册课时跟踪检测试题53.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届高三历史上册课时跟踪检测试题53.docx

届高三历史上册课时跟踪检测试题53

课时跟踪检测(五) 从鸦片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

(时间:

45分钟 满分:

100分)

说明:

标“★”题有一定难度,请同学们慎思慎做,教师重点选讲

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

1.(2018·利辛一模)从顺治元年到嘉庆十二年(1644~1807年)160年间,银钱比价表现出较长时期的相对稳定,始终是一千文左右波动……之后几十年里,银一两所换制钱已达一千二三百文,最高达一千六百文……“其势日就增加,尚无底止”。

“其势日就增加,尚无底止”出现的原因是(  )

A.资源稀缺,供不应求   B.国家管制,流通减少

C.西方侵略,白银外流D.滥发纸币,银贵钱贱

2.近代史学家蒋廷黻指出:

“关于鸦片问题,我方力图禁绝,英方则希望维持原状:

我攻彼守。

关于通商问题,英方力图获得更大的机会和自由,我方则硬要维持原状:

彼攻我守。

就世界大势论,那次的战争是不能避免的。

”这场“不能避免的”战争给中国带来的最大影响是(  )

A.中国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B.中国社会矛盾发生根本变化

C.中国社会性质发生根本变化

D.中国革命进入民主革命阶段

3.(2018·石台检测)1842年签订的中英《南京条约》第二条规定:

自今以后,大皇帝恩准大英国人民带同所属家眷,寄居大清沿海之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五处港口,贸易通商无碍。

对此理解最准确的是(  )

A.开放五个口岸B.要求设立公行

C.规定五口通商D.中国自开商埠

4.《鸦片战争:

一个帝国的沉迷和另一个帝国的堕落》中写道,“当(英)舰突破虎门要塞,沿江北上,开向马乌涌(炮台)时,(珠)江两岸聚集了数以万计的当地居民,平静地观看自己的朝廷与我军的战事,好像观看两个不相干的人争斗。

”材料主要说明(  )

A.国人对世界形势一无所知

B.普通民众对战争比较茫然

C.英军笼络了广东下层民众

D.清政府已完全失去人民支持

★5.(2018·涡阳调研)英国人费利斯·比托在19世纪中期随列强侵略中国时曾拍摄了一组照片。

右图是侵略者占领大沽炮台后的情景,此外还有一张北京雍和宫正门的照片,这组照片反映的战争是(  )

A.鸦片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

C.中日甲午战争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6.(2018·湖北稳派强化训练)恩格斯在论及某场战争时说:

“不管这次战争的直接后果如何,有一点是必不可免的:

古老中国整个传统的经济体系将完全崩溃。

……在陆地和海上打了败仗的中国人将被迫欧化,全部开放它的港口通商,建筑铁路和工厂。

”恩格斯所说的“这次战争”的历史影响在于(  )

A.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B.开启了中国近代化的艰难历程

C.为中国思考制度变革提供了历史契机

D.极大地削弱了清政府的统治合法性

7.罗荣渠在《现代化新论》一书中说:

“在此以后,外国渗透的方式从外贸领域扩大到投资、生产、销售、金融各个领域,直接改变了原有的‘小农手工业生产方式’,使中国在经济上和财政上都日益陷入对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依附地位。

”要研究这一状况产生的原因,应首选下列哪一不平等条约(  )

A.《南京条约》B.《马关条约》

C.《北京条约》D.《辛丑条约》

8.“宰相有权能割地,孤臣无力可回天”“已分生离同死别,不堪挥泪说台湾”。

诗句主要表达了诗人丘逢甲(  )

A.对甲午战败的苦闷与失望B.对《马关条约》的不满

C.对日本割占台湾的控诉D.要走上革命道路的志愿

★9.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中写到三次灾难性的战争使中国受到了巨大的刺激,第一次是1840~1842年同英国的战争,第二次是1856~1860年同英法的战争,第三次是1894~1895年同日本的战争。

这三次战争的共同之处是(  )

A.中国逐步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B.中央机构完全半殖民地化

C.通商口岸开放由内地向沿海扩展

D.列强侵略以资本输出为主

10.某条约规定:

“上谕以永禁或设、或入与诸国仇敌之会,违者皆斩。

……各省抚督文武大吏暨有司各官,于所属境内均有保平安之责,如复滋伤害诸国人民之事,或再有违约之行,必须立时弹压惩办。

”以下关于该条约的说法,正确的是(  )

A.1900年签订的《辛丑条约》

B.清政府开始被列强控制

C.禁止中国人民反帝斗争

D.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狂潮

11.(2018·山东日照一模)1901年清政府改总理衙门为外务部,以近代化的视角认识该事件,以下正确的是(  )

A.外交在政治生活中的地位提升

B.体现了外交体制的近代化

C.便于列强控制中国的内政外交

D.表明清政府放弃闭关政策

★12.(2018·临沂质量检测)“士绅和近代知识分子是当时社会群体中最有影响、最有活力的群体。

他们的向背,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统治秩序的安危。

可以说,辛亥革命就是知识分子包括士绅叛离和反对清王朝的一场政治运动。

”下列事件中对当时知识分子的“活力”没有起促进作用的是(  )

A.义和团运动B.戊戌变法

C.新文化运动D.辛亥革命

二、非选择题(第13题20分,第14题20分,共40分)

13.(2018·广东惠州四模)某同学对鸦片战争很感兴趣,为此他收集了当时中英双方军队的相关资料。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清军

英军

武器

清军使用刀矛弓箭和鸟枪,刀矛弓箭手和鸟枪手比例约是5∶5;鸟枪的原型可追溯至1548年(明嘉靖二十七年)的葡萄牙火绳枪,枪长2.01米,射程约100米,射速1~2发/分钟

清军使用的火炮,如同其鸟枪,可以追溯至明代。

至鸦片战争,火炮使用的年限大多已经很长,清初铸造的比比皆是,甚至还有前明遗物

英军使用两种军用枪:

一是伯克式前装燧发枪,枪长1.16米,射程约200米,射速为2~3发/分钟,约在1800年后装备部队;二是布伦士威克式前装滑膛击发枪,枪长1.42米,射程约300米,射速为3~4发/分钟,约在1838年起陆续装备部队

英军使用的火炮在样式与机理与清军差不多,但制造工艺先进,质量好,有瞄准器具,射击范围广,射程远,射速快

火药

清军制造的火药仍按照明朝末年配方,主要凭借经验的累积,以手工业作坊或工场生产

英军制造的火药,按照1825年黑色火药最佳化学反应方程式,反复实验确定最佳配方,由近代工厂生产

军舰

清军水师舰船有数百艘之多,基本特点是船的吨位小,船上安炮少,任务不是出海迎敌,而是近海巡缉,守卫海岸

英国海军主要作战军舰仍为木质风帆动力,只有少量蒸汽动力铁壳轮船,军舰较大,吨位从百余吨至千余吨,火炮较多,从10至120门不等,机动性强

兵力

清军有八旗兵约20万,绿营兵约60万,总兵力达80万,战争期间抽调到前线作战的兵力达10万人

英军正规军约14万,国民军约6万,总兵力达20万。

战争初期,英国远征军兵力约7000人,后增兵,最多时达2万人

——据《天朝的崩溃:

鸦片战争再研究》

(1)有学者认为,清军使用的是自制的老式“洋枪洋炮”。

“洋枪洋炮”出现在明朝末年的历史背景是什么?

(4分)

(2)依据材料概括英军的特点(不得照抄原文)。

请从非军事的角度分析鸦片战争中国战败的原因。

(12分)

(3)茅海建先生说:

“历史学最基本的价值,就在于提供错误,即失败的教训。

”鸦片战争失败的教训是什么?

你如何理解这句话?

(4分)

★1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就一般而言,历史事件随着时光流逝而意义日减。

鸦片战争则不然。

它是中国历史的转折,提出了中国必须近代化的历史使命。

中国的现代化一日未完成,鸦片战争的意义就一分不会减。

——茅海建《天朝的崩溃》

材料二 近代中国著名史学家蒋廷黻在《中国近代史》中指出:

“1840年以前是我们对人家不公正,1840年以后是人家对我们不公正。

材料三 甲午战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在形式和内容两个方面带有近代意义的对外战争……。

甲午一战,以三个战役为重心,但决战是在黄海海面上进行的。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1)简析材料一中鸦片战争“是中国历史的转折”这句话的含义。

(6分)

(2)结合所学知识论证材料二中蒋廷黻的观点。

(8分)

(3)写出甲午战争期间三个战役的名称。

就近代化意义而言,甲午战争与前两次战争相比有何主要不同?

(6分)

答案

1.选C 本题需要结合所学知识。

鸦片战争以后,鸦片走私更加猖獗,白银外流,银价激长。

2.选C 由材料可知,这场“不能避免的”战争是鸦片战争。

由所学知识可知,鸦片战争是中国由封建社会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开始,近代中国的社会矛盾、经济结构、革命性质也随之发生变化。

3.选C 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概括能力。

根据材料中“贸易通商无碍”,可判断C项正确。

B、D两项与材料无关;A项说法不够全面准确。

4.选B 从材料信息看,珠江两岸居民不理解英国发动战争的侵略性,不理解本国反侵略斗争,“他们平静地观看自己的朝廷与我军的战事,好像观看两个不相干的人争斗”,说明普通民众对战争比较茫然,这反映了中国普通民众的民族意识极为淡薄。

故选B项。

A项材料没有体现,可排除;C、D两项不符合史实,均可排除。

5.选B 注意题目中的时间“19世纪中期”,据此可排除C、D两项;鸦片战争时期英国侵略者并未占领大沽炮台,排除A项。

故选B项。

6.选C 由材料信息“全部开放它的港口通商,建筑铁路和工厂”可以判断这场战争为甲午中日战争。

A、B两项与鸦片战争影响有关;甲午中日战争后列强仍然维持着清政府的统治,合法性没有削弱,排除D项。

甲午中日战争后中国向西方学习由“器物”阶段转入“制度”阶段,资产阶级改革和革命兴起,因此这场战争为制度变革提供了历史契机;故C项为正确选项。

7.选B 从材料“投资、生产、销售、金融各个领域”可知为资本输出,《马关条约》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设工厂,故正确答案为B项。

8.选C A、B、C三项都与题干相关,但结合“割地”“台湾”等关键词可知C项与题干的对应性最强,排除A、B两项;D项与题干内容不符,排除。

答案为C项。

9.选A 中央机构完全半殖民地化是在八国联军侵华后,这三次战争通商口岸开放由沿海向内地扩展,列强侵略以资本输出为主是在甲午战争后,故B、C、D三项不正确。

这三次战争反映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不断加深,故A项正确。

10.选C 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材料的理解能力。

根据题干材料“永禁或设、或入与诸国仇敌之会”分析,意为禁止中国人加反帝活动,属于《辛丑条约》中的规定。

A项,《辛丑条约》是在1901年签订的,B、D两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

11.选B 本题从史观角度切入,注意题干中的“近代化”限制词。

“总理衙门”是清政府为办理洋务及外交事务而特设的中央机构。

1901年改为外务部,并位居六部之首,逐渐演变为外交决策机构,B项正确;A、D两项无从体现;C项说法正确,但并不符合题意。

12.选A 本题考查学生解读材料信息和分析判断历史问题的能力。

义和团运动是一场以农民阶级为主体的反帝爱国运动,没有唤醒知识分子的“活力”。

13.

(1)背景:

新航路的开辟,葡萄牙进行殖民扩张,侵略中国;传教士来华带来新技术,出现早期“西学东渐”。

(其中新航路的开辟必答)

(2)特点:

武器装备先进,近代化程度高,人数少,战斗力强,科技含量高,机动性强。

原因:

政治上,君主专制达到顶峰,政治体制僵化;经济上,重农抑商,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文化上,八股取士、理学成为统治思想,造成思想僵化;科技上,传统科技重经验轻实验;对外方面,闭关锁国的政策、天朝上国的思维,导致中国逐渐落伍。

(3)教训:

落后就要挨打,必须近代化,顺应世界潮流。

理解:

以史为鉴,敢于面对错误,反思错误,改正错误。

14.

(1)鸦片战争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回答“签订不平等条约,中国大门被打开”等均可)

(2)1840年以前是我们对人家不公正指:

自认为是天朝大国,以居高临下的态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