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新方向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高考历史二轮总复习练习.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255859 上传时间:2022-10-07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31.6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新方向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高考历史二轮总复习练习.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新方向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高考历史二轮总复习练习.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新方向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高考历史二轮总复习练习.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新方向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高考历史二轮总复习练习.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新方向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高考历史二轮总复习练习.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新方向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高考历史二轮总复习练习.docx

《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新方向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高考历史二轮总复习练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新方向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高考历史二轮总复习练习.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新方向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高考历史二轮总复习练习.docx

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新方向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高考历史二轮总复习练习

单元能力训练卷九 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

新方向——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时间:

45分钟 总分:

100分)

一、选择题(共12题,每题4分,共48分)

1.李敖在《纠正人们对“五四”的错误认识》一文中写道:

“五四运动把胡适所希望的一个单纯的文化运动转变为政治运动,扰乱了他那为中国建立非政治的文化和思想基础的梦想,对这个梦想的达成而言,五四显然是一条岔路。

”以下对此观点中“岔路”一词最恰当的解释应该是(  )

A.五四运动揭开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

B.认识到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特征

C.五四运动改变了新文化运动的发展轨迹

D.五四运动继承了胡适解放思想的初衷

2.读下面画报封面及其说明:

1927年元旦出版的《农民画报》第一期封面

左幅漫画为一瘦骨嶙峋的农夫浇灌禾穗。

禾穗十分茁壮,但五条肥硕的害虫(地主、贪官、污吏、土豪、劣绅)却在无情地啃噬穗子,题词:

“我们辛辛苦苦,他们却吃得快快活活,不把他们除掉,我们何以安生?

”中幅画面印“农民利益的拥护者”孙(中山)总理遗像和廖仲恺先生遗像。

右幅漫画题词:

“农友们!

快快组织起来啊!

这一组漫画指明了(  )

A.三民主义的局限性

B.农村问题是中国革命的首要问题

C.国共合作存在的隐患

D.当时农民运动的革命对象和目标

3.中共中央机关刊物《红旗》(1930年5月)刊载:

“以为不要城市工人而用农村包围城市可以取得胜利,这无论在理论上与事实上都是行不通的。

假使没有城市做领导,则任何乡村都是不能‘联合起来’的。

”这说明当时中国共产党(  )

A.坚持以城市斗争为中心的革命道路

B.走以农村为中心的革命道路失败了

C.还没有找到适合中国国情的道路

D.内部仍存在革命道路选择的分歧

4.1927年5月30日,共产国际执委会在关于中国革命的电报中指出:

“对手工业者、商人和小地主的土地作出让步是必要的。

只应没收大、中地主的土地,不要触及军官和士兵的土地。

如果形势需要,暂时可以不没收中地主的土地。

”共产国际发出这一指示的目的是希望中国共产党(  )

A.积聚城市暴动的武装力量

B.纠正土地革命中的过激行为

C.与蒋介石争夺革命领导权

D.维持和武汉国民政府的合作

5.近年来,有学者通过计量化的统计得出,从武汉失守到太平洋战争爆发期间,国民党正面战场组织了南昌会战等9次大规模战役,占国民党22次会战的41%,甚至有过一些攻势作战,难能可贵。

这一时期国民党还有大的战斗496次,占整个抗战时期战斗的44%,共伤亡137.6万人,占整个抗战时期伤亡人数的43%。

由此最能说明(  )

A.正面战场牵制了日军侵华的全部力量

B.全民族抗战是抗日战争胜利的主要原因

C.国民党在抗战相持阶段仍然积极抗日

D.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一部分

6.毛泽东在1938年9月召开的中共六届六中全会上说:

“抗日战争的进行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组成中,国民党居于领导与基干的地位”“统一战线以国共两党为基础,而两党中又以国民党为主干,我们承认这个事实”。

对以上材料观点理解正确的是(  )

A.中国共产党承认和拥护国民党在抗战中的领导地位

B.中国共产党放弃了在抗战中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的作用

C.相持阶段的到来促使中国共产党加紧和国民党全面合作

D.中国共产党这一政策消除了国共两党的矛盾

7.解放战争全面爆发后,美国对国民政府的政策从部分解除禁运到取消禁运,再到实行“有限援助政策”,1949年开始逐步减少对国民党的援助。

由此可见,这一时期(  )

A.美国放弃控制中国的战略政策

B.国民政府在中国的影响力发生变化

C.美国由“扶蒋”逐渐转向“中立”

D.美苏争霸使美国国力迅速下降

8.1938年,国民党临时全国代表大会召开,大会决定:

经济建设以军事为中心,对粮食、矿产、税收、金融、交通、物价等实行全方位的管制。

其影响是(  )

①促使国民经济快速发展 ②使民族资本主义陷入绝境 ③加速了官僚资本的膨胀 ④为坚持抗战提供了物质条件

A.①②B.②③C.②④D.③④

9.下表反映了1936~1938年上海部分民族工业生产指数的变化(注:

1936年为100),由此可知这一时期(  )

1936年

1937年

1938年

棉纺织业

100

81.7

69.8

面粉业

100

77.5

72.5

机器业

100

99.6

56.0

各行业平均

100

85.5

74.9

①民族工业逐步萧条 ②外国资本超过民族资本 ③民族工业发展比例失调 ④日本侵华破坏民族工业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10.1925年3月12日,孙中山逝世,接近75万人前往当时的公祭地点北京中央公园追悼。

当时中国最大的报纸上海《申报》评论说:

“中国数十年来为主义而奋斗者,中山先生一人而已。

中国政界中之人格,不屈不变,始终如一者,中山先生一人而已。

”对这段话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

A.孙中山在人民中享有崇高的威信

B.孙中山一生为实现民主共和而斗争

C.孙中山信仰坚定,不屈不挠

D.孙中山与中国共产党的合作开辟了中国革命新局面

11.1945年10月8日,毛泽东发表了演说,他说:

“我们要在蒋委员长领导之下,克服困难,建设独立、自由、民主、统一、富强的新中国!

大家一条心,要和平、民主、团结、统一。

”这说明了(  )

A.“独立、自由、民主”是两党的共同追求

B.“统一、富强”是当时要解决的首要问题

C.中国共产党维护合作,建立联合政府的诚意 

D.国共两党再次揭开了团结合作的新篇章

12.某同学在一篇名为《我的爷爷》的作文中写道:

“①我的爷爷出生于1920年,18岁参加了工农红军闹革命;②之后跟随部队参加了百团大战等战役;③解放战争时期,又随刘邓大军渡过黄河,来到大别山脚下并扎根下来,率领当地农民进行土改运动;④新中国成立后的过渡时期,我爷爷担任人民公社书记,带领社员开荒修渠……”这段文字的四处叙述中,与史实相比(  )

A.①②正确,③④错误

B.②③正确,①④错误

C.②③④正确,①错误

D.①②③正确,④错误

二、非选择题(共2题,其中第13题30分,第14题22分,共52分)

1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30年1月5日,毛泽东同志在《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中指出:

“要创造红色区域,实行武装割据,这是促进全国革命高潮的最重要因素,也就是要以乡村为中心。

”后来这种理论和党内“左”倾错误进行数次的斗争。

1930年4月2日,李立三同志在《怎样准备夺取一省与几省政权的胜利的条件》的文章中强调:

“夺取一省与几省政权,无产阶级的伟大斗争是决定胜负的力量。

没有中心城市,产业区域,特别铁路海员工厂工人群众的罢工高潮,决不能有一省与几省政权的胜利。

想‘以乡村来包围城市’‘单凭红军来夺取城市’,都只是一种幻想,一种绝对错误的观念。

”6月,党中央政治局会议通过“立三路线”。

这次“左”倾错误在党内统治的时间虽然只有三个多月,但党为此付出了惨痛的代价。

材料二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民主革命,经历了两次大的反复,两次历史性的伟大转折,一次是国民大革命的失败到土地革命战争的兴起,一次是由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到抗日战争的兴起。

(1)对比指出材料一关于中国革命道路的不同主张,分析两种革命道路的历史地位。

(15分)

 

(2)结合材料二及所学知识,阐述经过这两次反复,中国民主革命是如何转折的。

(15分)

 

14.服饰和社会习俗是文化的组成部分,在西方现代文明伴随着工业化浪潮向全世界扩散的时代背景下,中国服饰和社会习俗的改变也成为中西文化融合的表现。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今则万国交通,一切趋于尚同,而吾以一国衣服独并,则情意不亲,邦交不结矣。

且今物质修明,尤尚机器,辫发长重,行动摇舞,误缠机器,可以立死……辫发与机器不相容也。

且兵争之世,执戈跨马,辫尤不便,其势不能不去之。

……且垂辫既易污衣,而苗发尤增多垢,衣污则观瞻不美……若在外国,为外人指笑,儿童牵弄,既缘国弱,尤迎戏侮,斥为豚尾,去之无损,留之反劳。

——《康有为政论集》(上册),中华书局1981年版

(1)根据材料一,概括康有为的基本主张并说明其主张的理由。

(6分)

 

材料二

材料三 从19世纪后期到20世纪初期现代化历史来看,实际历史上呈现出的,是不同时期的中国人……通过自觉或不自觉的试错的方式,来试图接近这一历史性目标。

——《中国百年现代化的六次政治选择》

(2)根据材料二,指出近代中国社会的变化趋势,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当时中国是如何“接近这一历史性目标”的。

(8分)

 

材料四 当时一般人认为,西方的社会生活……代表着社会进步的方向;相比之下,中国传统的社会生活则充满着陈旧愚俗,不符合时代潮流,非改革不可。

以致在民国初形成了这样一种社会心理:

认为谁接受西方的社会生活习俗,谁就是文明、开化,屈于新派人物,否则,谁就是保守、顽固之徒。

——王文泉等主编的《中国近代史》(1840~1949)

(3)根据材料四,归纳近代中国社会生活领域的新变化。

并请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上述材料的认识。

(8分)

 

##

一、选择题(共12题,每题4分,共48分)

1.C 解析:

“扰乱了他那为中国建立非政治的文化和思想基础的梦想,对这个梦想的达成而言,五四显然是一条岔路”,突出应从文化方面来看,显然选C项,五四运动使新文化运动从传播资产阶级的文化转向传播无产阶级的文化;A项是政治上的,不符合题意;“岔路”则说的不是继承,故D项不正确;“岔路”说的不是对社会性质的认识,故B项不正确。

2.D 解析:

注意时间信息“1927年元旦”,此时处于国民大革命时期,由材料可知D项正确。

3.D 解析:

1930年,中国共产党已选择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故A、C两项不正确;B项不符合史实。

4.D 解析:

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时间提示“1927年5月30日”,此时武汉国民政府还没有发动反革命政变,共产国际发出这一指示是希望中国共产党对手工业者、商人和小地主的土地作出让步,以此维持和武汉国民政府的合作,故D项为最佳选项;这时中国共产党对国民党右派的叛变革命采取妥协退让的政策,A项和C项不符合“妥协退让”的策略,故排除;此时土地革命还没有开始,故排除B项。

5.C 解析:

1938年10月武汉失守后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从题中数据看出,国民党在相持阶段仍然积极抗日,并付出重大的牺牲,故C项正确;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战场也牵制一部分日军,故A项错误;材料未涉及国共合作抗战、以及中国战场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地位,故B、D两项错误。

6.A

7.B 解析:

A项表述错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推行霸权主义政策,为遏制共产主义,加紧控制中国;C项表述不符合史实,解放战争期间,美国一直是“扶蒋反共”;D项错在迅速下降。

题干材料从侧面反映了国民政府在中国的影响力发生变化,故选B项。

8.D 解析:

注意时间信息:

“1938年”,此时处于抗日战争时期,①不符合史实;②出现于解放战争时期,排除含①②的选项。

9.B 解析:

从材料可以看出,1937年和1938年各行业生产指数都在下降,说明民族工业走向萧条,故①正确;结合所学,这正是日本侵华的结果,故④正确;图表反映的是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情况,没有涉及外国资本,故②错误;这里没有体现各产业所占比重,无法得出民族工业发展比例失调这一结论,故③错误。

10.D

11.C 解析:

注意题干中的时间信息,由“在蒋委员长领导之下”“大家一条心,要和平、民主、团结、统一”关键信息分析可得,C项正确;A项说法错误,国民党实行独裁统治;和平建国是当时的首要问题,B项说法错误;D项与史实不符。

12.B 解析:

1938年中国正值抗日战争时期,此时“红军”已改编为“八路军或新四军”,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