鲫鱼营养标准 资料汇编.docx

上传人:b****9 文档编号:25580658 上传时间:2023-06-09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40.1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鲫鱼营养标准 资料汇编.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鲫鱼营养标准 资料汇编.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鲫鱼营养标准 资料汇编.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鲫鱼营养标准 资料汇编.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鲫鱼营养标准 资料汇编.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鲫鱼营养标准 资料汇编.docx

《鲫鱼营养标准 资料汇编.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鲫鱼营养标准 资料汇编.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鲫鱼营养标准 资料汇编.docx

鲫鱼营养标准资料汇编

第一章介绍1

1.1生物学简介1

1.1.1食性1

1.1.2栖息1

1.1.3生长2

1.1.4繁殖3

1.1.5主要养殖品种3

第二章能量7

2.1能量7

第三章营养素7

3.1蛋白质和氨基酸7

3.1.1蛋白质营养7

3.1.2氨基酸营养9

3.2 脂肪和脂肪酸11

3.3碳水化合物11

3.4维生素12

3.4.1维生素C12

3.4.2胆碱12

3.4.3肌醇12

3.4.4维生素E12

3.5矿物质13

3.5.1磷、钙13

3.5.2镁、碘13

3.5.3铁14

3.5.4锌14

3.5.5锰14

3.5.6硒15

第四章其它饲料成分15

4.1促生长剂15

4.2诱食剂16

4.3免疫增强剂16

4.4酶制剂17

 

第一章介绍

1.1生物学简介

鲫鱼是我国重要食用经济鱼类之一。

经过历年择优选育,各地推行养殖的品种除本地土鲫外,主要有丰产鲫、彭泽鲫、工程鲫、高背鲫、异育银鲫、湘云鲫等新品种。

这些品种不仅适应性强,而且均为杂食性,在天然水域中主要摄食动植物与有机碎屑等。

在人工养殖条件下也摄食投喂的精料。

它们鱼体虽不大,然而其食量大、生命力强、生长快、产量较高。

这些鲫鱼品种肉质特别细嫩,肉味甜美清香,营养价值很高,每100g鱼肉含蛋白19.5g、脂肪1.3g、碳水化合物1.8g、钙65mg、磷407mg、铁0.6mg,还含有19种氨基酸及维生素A和维生素B族。

除作美食外,还具有较高药用与食疗价值,具有和中补虚、除湿利水、温胃进食、补中生气和通乳等功效,是滋补养人食品,因而颇受消费者喜爱。

据中国鲤科鱼类志记载,我国已知的鲫鱼有2个种和1个亚种,它们是鲫(Carassiusauratus)、黑鲫(Carassiuscarassius)和银鲫(Carassiusauratusgibelio)。

在鲫属的自然资源中,尤以鲫鱼肉味鲜美而著称,深受消费者的欢迎。

但长期以来阻碍鲫鱼成为重要养殖鱼类的原因,在于它们的生长缓慢。

由于鲫鱼在我国广为分布,其适应环境的能力也强。

因此,生活在不同环境和水系的鲫鱼,性状也有一定的变异和分化。

由于鲫鱼的地理分布极广,在长期的生态适应过程中形成许多变异了的地方性种群。

目前已报道的地方品种有:

江西的彭泽鲫、云南的高背鲫、湖南的红鲫、贵州的普安鲫、广东的缩骨鲫和河南的淇河鲫。

在这些地方品种中,有的是良好的遗传育种材料,如红鲫。

有些地方品种则表现出明显的生长优势,如淇河鲫和彭泽鲫。

1.1.1食性

鲫鱼是杂食性和广食性鱼类,动物性饵料有轮虫、苔藓虫、桡足类、枝角类、虾类等;植物性饵料有硅藻类、水绵、高等植物的叶和种子等。

鲫鱼在不同的生长阶段,食性略有差异。

体长1cm到5cm时,食物种类增加,除了浮游生物以外,还有高等植物的幼芽叶碎片;长到10cm到15cm时,高等植物的数量明显增加,到15cm以上时则多食底栖动物。

鲫鱼食性和外界环境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总是随着外界环境的变化而变化。

在我国南方,鲫鱼几乎全年都能摄食;在北方则由12月至翌年3月停止摄食,而6~8月则为它们最旺盛的摄食时期。

1.1.2栖息

鲫鱼为广布、广适性鱼类,对各种生态环境都具有很强的适应能力,从亚寒带到热带,不论水体深浅,流水或静水,清水或浊水,低氧、酸、碱等环境均能适应。

一般比较喜欢栖息在水草丛生、流水缓慢的浅水河湾、湖汊、池塘中,它对水温、食物、水质和产卵场的条件都不苛求,能在其它养殖鱼类所不能忍受的不良环境中生长繁殖。

鲫鱼是底栖性鱼类,栖息于水的下层,喜欢清洁水域和水草。

能在水中含氧量较低的情况下长期生活着,只有当含氧量低达0.1mg/L时才开始死亡,在较强碱性(PH=9)的水中也能生长繁殖。

1.1.3生长

鲫鱼的生长速度缓慢,在自然水体中,1冬龄鱼体长为46~139毫米,体重71.6~95克;2冬龄鱼体长159~177毫米,体重132~185克;4冬龄鱼体长252毫米,体重582克;6冬龄鱼体长283毫米,体重可达0.5~1千克。

即0.5~1千克重的鲫鱼在自然水域中需生长4~6年。

即使0.25千克左右的鲫鱼,也要经过3年左右的生活时期。

在人工养殖条件下,生长较快些,当年鲫鱼可达25~50克,第二年可长到200~250克,第三年可达500克以上。

1.1.3.1适宜生长温度

鲫鱼是淡水变温性鱼,体温随水域温度不同而变化。

水温的高低是直接影响鱼体新陈代谢强弱的重要因素。

鲫鱼的活动、栖息、摄食、成长和繁殖诸方面,都与水温密切相关,水温在10℃左右以至32℃左右都能摄取和消化食物。

湖南水产科研所研究了非洲鲫鱼在不同盐份水中对低温忍耐力,发现无论淡水与海水,非洲鲫鱼低温生存的临界温度是6~8℃,在此温度中可维持1小时或更久。

长期低温使非洲鲫鱼鳍条基部无鳞片,易受冻伤,导致炎症发红,但在高温中很快复愈。

1.1.3.2品种的差异

不同品种的鲫鱼生长速度差异很大,银鲫生长较普通鲫鱼快。

彭泽鲫生长更为迅速,其个体大,1龄鱼可达200克以上,最大个体可达650克,平均生长速度为普通鲫鱼的2.5~3倍。

异育银鲫为杂交种,生长速度比普通鲫鱼快2~3倍。

双背鲫鱼为罕见的天然三倍体鱼类,生长速度为一般鲫鱼的2.5倍,其个大体壮,大鱼高达2.5公斤左右,是鲫鱼中的一个绝无仅有的品种。

湘云鲫生长速度超过母本(日本白鲫)40%,是普通鲫鱼的3~5倍,当年鱼苗最大生长个体可达0.75公斤,春片养殖成鱼个体均重可达0.5公斤以上,最大个体可达1.5公斤。

1.1.3.3不同投喂模式的差异

投喂方式不同,鲫鱼的生长也会有差异。

李孝武等(2005)研究了不同投喂模式对异育银鲫生长、饲料利用及氨氮排放的影响。

通过采用一次性给食投喂(将所有饵料投喂入养殖缸)和连续性给食投喂(分次将饵料投喂,每次摄食完后再投喂第二次)饲养异育银鲫7周,发现连续性投喂组的特定生长率、饲料效率均显著高于一次性投喂组,而体重的变异系数却显著低于一次性投喂组。

连续性投喂和一次性投喂的平均饲料系数分别为1.07和1.42。

这两种投喂方式对实验鱼的氨氮排放没有显著影响,但连续性投喂组的昼夜氨氮排放值低于一次性投喂组。

可见,对异育银鲫进行连续性投喂效果优于一次性投喂。

1.1.4繁殖

鲫鱼可以自然繁殖也可人工繁殖,其人工繁殖基本与鲤鱼相同。

鲫鱼性成熟年龄因生长地区的不同而略有差异,南方1冬龄,鱼体长到65毫米以上时,便开始成熟。

北方地区性成熟年龄为2龄以上。

一般1冬龄鱼怀卵量为1万~2.8万粒;2冬龄鱼为2万~5.9万粒;3冬龄鱼为2.6万~6.8万粒;5冬龄鱼可达11万粒以上。

鲫鱼属分期分批产卵类型,产卵期从3月延至8月,产卵时水温一般在15~16℃以上,多数在下雨以后,喜逆水上游产卵。

在天然水域中,卵产在水草上,在池塘中可产于人工放入的鱼巢上,其具体方法与鲤鱼均相同。

鲫鱼在自然界中雌鱼比雄鱼多,雌、雄鱼之比为4:

1或5:

1,在自然界中还发现有雌雄同体的鲫鱼。

1.1.5主要养殖品种

我国鲫鱼的品种资源虽然极为丰富,但就品质和生长速度两个主要经济性状而言,目前生产上鲫鱼的主要养殖品种大多为银鲫、异育银鲫、彭泽鲫、白鲫和湘云鲫。

1.1.5.1银鲫

原产于黑龙江省方正县双风水库,体型比普通鲫鱼显著高而宽,其生长速度较普通鲫鱼快,个体大最大可达3千克,布在黑龙江上游及嫩江上游的某些水域中,以镜泊湖的银鲫最著名。

银鲫不仅个体大,而且肉质厚、味鲜美、起捕率高、疾病少、适宜池塘和湖泊中饲养。

它是一种中下层鱼类,喜栖息于淤泥底质的静水处,主食动物性饵料,其食性和对环境的适应性与普通鲫鱼相似。

尾鳍短而分叉小,体色稍呈青灰色,腹部呈银白色。

鳃耙数为40-57,肠管与体长比为3.5,体长与体高比为1.9~2.45,平均在2.2左右,侧线鳞为29~33,平均30.4,雌雄比为4:

1,目前银鲫已移养于全国各地。

1.1.5.2异育银鲫

异育银鲫是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的鱼类育种专家于1976~1981年研制成功的一种鲫鱼养殖新对象,它是利用天然雌核发育的方正银鲫为母本,以兴国红鲤为父本,经人工授精繁育的子代。

该鱼具有良好的杂种优势,增产效果明显,且肉质细嫩,营养丰富,离水存活时间长,可在低温、无水条件下中短途运输活鱼。

异育银鲫的育成,大大地促进了我国鲫鱼养殖业的发展。

目前异育银鲫已在全国各地推广养殖,在生产中发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目前我国鲫鱼的产量超过150万吨,其中绝大多数是异育银鲫。

异育银鲫具有生长快、个体大、抗逆性强等特点,在养殖生产中经济性状良好。

(1)食性广、容易饲养

异育银鲫对食物没有偏爱,只要适口,各种食物均可利用。

硅藻、轮虫、枝角类、桡足类、水生昆虫、蝇蛆、大麦、小麦、豆饼、玉米、米糠以及植物碎屑等都是它喜爱的饲料。

在人工饲养条件下亦喜好各种商品饲料。

(2)制种简便、子代性状稳定

异育银鲫是利用三倍体的方正银鲫(母本)与二倍体的兴国红鲤(父本)以人工杂交的方法诱使方正银鲫的卵进行雌核发育而研制的。

兴国红鲤的精子只起诱导作用,其精核不与方正银鲫的卵核相融合,其子代性状不分离,这就十分有利于异育银鲫苗种的传代繁殖和扩大生产。

(3)适应性强、成活率高

异育银鲫有很强的抗逆性,生活适应能力很强。

它既能在湖泊、水库等大面积水体中放养,也可在河沟、池塘中养殖,单养、混养均可。

异育银鲫受精卵孵化率可达80%以上,夏花成活率也可达90%以上;按常规运输法,异育银鲫夏花或成鱼的运输成活率可达90%以上。

(4)生长快、饲养周期短

异育银鲫生长速度较父本快34.7%,比普通鲫鱼快2-3倍。

一般当年苗种可长到200-250克,最大个体重可达400余克。

池塘混养,每亩放养80-100尾异育银鲫,在不增加饲料的条件下,当年每亩可增产优质成鱼25公斤左右。

1.1.5.3彭泽鲫

彭泽鲫又称彭泽人鲫,为江西省九江水科院选育的科研品种,其个体大、生长快、增肉倍数高达5.4倍,比异育银鲫生长速度快20%;具有杂食性、抗逆性强、体型美观和营养价值高等特点。

鱼体背部灰黑色,腹部灰白色,体型为纺锤型,下颌底部与胸鳍基部呈缓弧型。

体长与体高比为2.31~3.03,侧线鳞30-32枚,鳃耙数为36~54,肠长为体长的3.4倍,雌雄比为12:

1。

彭泽鲫是一个比其它鲫鱼品种生物学改善更优良的鲫鱼新品种,是农业部重点推广的名优鲫鱼品种,已在二十多个省、市、区广泛推广养殖。

选育结果和广泛推广养殖证明,彭泽鲫与其它鲫鱼相比,具有下列优良生物学特性和养殖优势。

(1)生长速度快、个体大、养殖周期短

在人投饵饲养条件下,每亩套养彭泽鲫夏花150~200尾,当年个体达250克以上,比相同条件下的普通鲫生长快2.5~3倍,比白鲫快44.81%,比银鲫快99.6%。

(2)食性广、养殖成本低

浮游动植物、底栖动物、有机碎削、动植物残碎片、四大家鱼残饵以及其它天然饵料都是彭泽鲫的可食饵料。

因此,它与其它鱼混养不仅能充分利用残饵和水体,增加产量和收入,而且能改善水质,促进其它鱼的生长。

(3)适应性强

彭泽鲫为广温性底栖吃食鱼,耐低温低氧,既可在精养鱼池养殖,也可以稻田、莲田、河沟、坑塘、网箱、小湖泊和小水库等水体养殖。

因此,它是鱼稻、鱼藕、鱼禽、鱼虾、鱼蟹、鱼蚌和鱼鳖等混养殖模式的优良配养鱼种。

由于它能在自然条件下安全越冬和耐低氧能力强,不仅有利于越冬鱼种和商品活鱼的运销,而且也能在春节后的淡季市场补充鱼货,其价格远高于旺季市价。

(4)抗病力强,繁殖简易

乌仔养成一龄冬片鱼种成活率达90%以上,一龄冬片主养成鱼成活率达95%以上。

彭泽鲫不仅能在天然水体产卵繁殖,也能在静水池塘中产卵自然繁殖,并可人工催产繁殖,目前使用的激素及鲤脑垂体对其均有效。

其催产方法和成本较异育银鲫人工繁殖简易而低廉。

(5)体型美(纺锤形)、营养价值高

肉质细嫩味鲜美、营养丰富,其蛋白质、必须氨基酸、脂肪及含肉率均高于普通鲫、白鲫和异育银鲫,深受消费者喜受。

1.1.5.4白鲫

白鲫(Carassingcuvieri)又称大阪鲫,原产于日本琵琶湖,经选育已成纯系品种。

白鲫生长快、个体大、在原产地最大个体可达2.5kg。

目前已被许多国家和地区引进,并被广泛养殖。

为丰富我国鲫鱼的养殖品种,我国于1976年引进白鲫。

其体色银白,故名“白鲫”。

白鲫体型大、高而侧扁,其北部隆起较明显,似驼背、头稍小、尾柄较细长、体色银白。

鳃耙较多达102~120,肠管为体长5.6倍,雌雄比例为1:

1。

白鲫主要食浮游植物和底栖动物等。

由于白鲫生活于水体中上层,因而易捕捞。

白鲫2龄时性成熟,其繁殖力强、孵化率高、各种水体均能自然繁殖。

白鲫与普通鲫鱼相比,具有明显的生长优势,其生长速度比鲫鱼快12%~46%。

它的起捕率很高,可达90%以上。

此外,白鲫的食谱广,为以浮游植物为主的杂食性,所以生产上可以白鲫取代部分鲢鱼,从而提高经济效益。

1.1.5.5湘云鲫

湘云鲫是采用生物工程技术培育出的三倍体鲫鱼,具有自身完全不育、生长快、抗病能力强和肉嫩味美等优点。

当年鱼苗个体可达500克,鱼种经一年养殖,个体可超过1000克,比普通鲫鱼生长快40%~60%。

池塘养殖发生缺氧浮池时也平安无事。

在水温10℃以下时,其它鱼类已停止生长,湘云鲫仍能摄食生长。

湘云鲫可池塘主养、混养,也可进行网箱、稻田、湖泊、水库养殖等。

湘云鲫即具有吃食性,又具有滤食性,养殖中既可以作为主体鱼放养,又可以作为搭配鱼放养,还可以单养,其经济价值高,市场售价也好。

湘云鲫外观与普通白鲫相似,但仍存在一定的差异:

湘云鲫体色背部为青灰色,腹部为白色;头部与其它鲫鱼相似,但较小;侧线鳞一般为30~32;湘云鲫性腺不育、内脏少、腹部比其它鲫鱼小、背部肌肉明显厚于其它鲫鱼。

湘云鲤体色为青灰色,具有两对细小口须,即一对长的颌须和一对短的吻须;背部肌肉较厚,腹部较其它鲤鱼小;侧线鳞为34~35片。

湘云鲫对自然恶劣环境的抵抗能力强,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 耐低氧能力强

其临界窒息点很低,一般在0.1~0.3mg / L 范围内。

所以当“泛池”发生时,草、鲢、鳙等养殖鱼类因缺氧而发生死亡时,湘云鲫在严重缺氧情况下,往往能够“漂”在水面用嘴呼吸而不易窒息死亡。

  

(2)抗病能力强

湘云鲫经多年推广养殖,无论是池塘、湖泊或其它水域养殖,均没有因疾病而发生大量死亡的现象。

  (3)适应性广

经多年推广实践证明,湘云鲫适合于全国各地各种淡水水域养殖。

  (4)抗低温性能强

湘云鲫在冬春季,水温10℃以上(四大家鱼在水温≤15℃时已基本停止生长),仍能正常摄食生长。

据检测,湘云鲫在湖南气候条件下,常年肠道均保持充实,鱼种经过一冬春(12~3月)的培育,体重可以增重15%~20%。

  (5)肉质鲜美、质量高

一方面,湘云鲫肉质鲜美,保持了鲫鱼的风味。

另一方面,湘云鲫营养价值高。

经测定,湘云鲫五种鲜味氨基酸含量比母本高1倍;必须氨基酸、半必须氨基酸含量高出一般鲫、鲤鱼的20%左右;同时细刺少、内脏少、可食部分比一般鲫、鲤鱼高出15%,且个体大、体型美、深受消费者欢迎。

  湘云鲫具有上述优良的生物学特征,在养殖过程中显示了它巨大的经济、社会效益,至今已在湖南、广东、湖北、河南、辽宁等27个省、市的池塘、湖泊、稻(莲)田、水库及网箱推广养殖,生产苗种超过5亿尾,产生社会经济效益超过3亿元。

主要养殖品种的形态特征比较

项目

鲫鱼

彭泽鱼

银鲫

异育银鲫

白鲫

幅度

平均

幅度

平均

幅度

平均

幅度

平均

幅度

平均

体长mm

86~256

71~281

120~150

背鳍条

3,15~19

17.0

4,16~19

3,16.5~19

16.9

3,16~18

臀鳍条

3,5

3,5

3,5

3,5

侧线鳞

27~30

28.7

30.5+0.67

29~32

30.4

29~32

30.8

31~32

鳃耙

41~52

44.5

36~54

43~53

48.2

102~105

体高/体长

36.5~44.7

40.2

32.4~43.3

37.0

40.8~52.6

46.3

45.0~49.3

47.0

42~43

头长/体长

25.7~30.3

27.7

20.5~33.8

26

25~30.8

27.9

25~27

尾柄长/体长

10.9~14.7

12.6

12.3~15

13.6

尾柄高/体高

15.4~18

16.7

12.1~19.7

15.8

16.3~19.6

17.3

16.6~18.5

17.5

第二章能量

2.1能量

鱼类对能量的需要量包括基础代谢、活动代谢、增热耗的额外损失和增重所需要的热量,也称为能量总需要量。

营养物质在生物氧化过程中,并不是全部能转变为可以利用的能量,大部分在代谢过程中被消耗掉了,实际上只有一小部分用于生长繁殖。

鱼类对能量的利用受水温、年龄和个体大小的影响。

总的来讲,其利用效率要比禽类和哺乳动物高。

同样消耗4MJ的能量,鱼类能合成蛋白蛋47g,而鸡只能合成23g,猪9g,牛6g。

鱼类之所以有较高的能量利用效率,主要是因为鱼类是变温动物,不需要消耗能量来维持体温;鱼类生活的水环境有较大的浮力,不必消耗很多能量来克服重力和维持体位;蛋白质在鱼体内的最终代谢产物主要是氨,而哺乳动物则主要是尿素,这就节省了由氨合成尿素所需要的能量。

鲫鱼同其它鱼类一样,对能量的维持需求比恒温动物低。

方之平等(1998)通过正交试验发现,在蛋白质、能量和磷3个因素中,能量是影响彭泽鲫春花鱼种生长的最重要因素,能量水平对生长速度有极显著的影响,并得出配合饲料中能量的适宜含量为12.1MJ/Kg,饲料中能量过高会引起鱼类生长率下降。

何瑞国等(1999)对彭泽鲫春片鱼种的研究也得到了相似结果,通过配制了九种不同能量、蛋白质、有效磷水平的配合饲料喂养彭泽鲫春片鱼种,在38d的实验后测定鱼体的增重。

结果表明,对彭泽鲫春片鱼种的生长影响的因素的重要性为能量>蛋白质>有效磷。

彭泽鲫春片鱼种的配合饲料中能量的适宜量为2.9Mcal/Kg,蛋白质的适宜量为30%,有效磷的适宜量为1.2%。

第三章营养素

3.1蛋白质和氨基酸

3.1.1蛋白质营养

蛋白质是鲫鱼生长发育必需的结构物质和主要的能源物质之一,且作为酶、激素、抗体等的成分起着重要的生理调节功能。

作为鱼类最重要的营养物质之一,蛋白质常常是鱼类营养研究的首选课题。

目前有关鲫鱼蛋白质方面的研究主要侧重于营养需要量和消化吸收两方面。

3.1.1.1蛋白质需要量

鲫鱼的蛋白质需要量一般以饲料中粗蛋白的适宜含量来表示。

由于各自采用的实验条件、材料方法及鲫鱼品种、生长发育阶段不同,不同研究者得出的结论不尽相同。

贺锡勤等(1988)研究指出,以酪蛋白为蛋白源,异育银鲫饲料中最适蛋白质水平为36.4%,日需要量为13mg蛋白质/(g体重·d)。

贺锡勤等(1990)研究发现,异育银鲫鱼种蛋白质最适需要量为39.3%。

廖朝兴等(1990)指出,异育银鲫幼鱼、鱼种及成鱼蛋白质最适需要量分别为30、30和28%。

曾训江等(1999)报道,湘鲫鱼种对蛋白源为酷蛋白的精制饲料中蛋白质的最适需要量范围为22.97%~30.78%。

此外,以棉、菜饼为主要蛋白源配以少量鱼粉作补充蛋白源(动植物蛋白比为1:

4.3)制成的蛋白质含量为27%的饲料,其饲料系数可达1.79。

方之平等(1998)以正交试验发现,彭泽鲫春花鱼种配合饲料中蛋白质的适宜含量为30%。

Lochmann等(1994)报道,在鱼粉含量为10%的鲫鱼苗半精制饲料中蛋白最适含量为29%。

张毅等(1999)和胡贤江等(2000)推荐的鲫鱼实验用饲料配方中5-10、10-15、25-50g的鱼种饲料粗蛋白含量分别为41.1%、36.8%和32.9%,成鱼饲料粗蛋白含量为32%。

可见,鲫鱼饲料蛋白需求量为23-40%左右,且鲫鱼生长发育前期对饲料蛋白的需要量比中后期高。

3.1.1.2不同蛋白源

随着集约化水产养殖业的发展,配合饲料的需求量越来越大,饲料蛋白源供应不足的问题显得尤为突出。

为节约饲料成本,开发利用新的水产饲料蛋白源显得迫在眉捷。

刘文斌等(2004)研究了不同品系菜粕对异育银鲫生长和生理机能的影响。

通过使用不同品种菜粕(“双高”和“双低”)饲料喂养异育银鲫40d,发现随“双高”菜粕比例的减少与“双低”菜粕比例的增高,鲫鱼增重率和饲料效率都显著提高,其中45%的“双低”菜粕组(无“双高”菜粕添加)比对照组(45%“双高”菜粕组)增重率提高了65.17%,饲料效率提高了60.33%,但与30%“双高”-15%“双低”菜粕组差异不显著,可见硫甙和芥子酸在饲料中含量降低可以有效的促进鲫鱼的生长并提高其耐低氧能力。

王爱民等(2006)用发酵饲料替代部分鱼粉投喂异育银鲫鱼种,发现6%的发酵饲料替代鱼粉对其生长无不良影响。

胡先勤和韩继宏研究了大豆小肽在鲫鱼鱼苗中的应用,实验通过设计三个组(纯豆浆组、豆浆+小肽组及纯小肽组)对鲫鱼鱼苗进行了为期18d的养殖。

结果表明,小肽对鲫鱼鱼苗的生长有显著的促进作用。

其中小肽+豆浆组和纯小肽组的增重率和成活率均显著高于纯豆浆组,但纯小肽组的成活率低于小肽+豆浆组。

说明将一定量的小肽添加到豆浆中投喂鲫鱼苗,能显著促进其生长和提高成活率,而全部用小肽替代豆浆进行鱼苗培育,反而会降低其成活率(差异显著)。

可见,用大豆小肽培育淡水鱼苗,作为淡水鱼苗的开口饵料是一种可行的选择。

3.1.1.3蛋白质消化吸收

鲫鱼对不同蛋白源的消化吸收及利用能力不同,雷武等(1988)研究了异育银鲫对9种商品饲料的消化率,指出它对属于蛋白饲料的鱼粉、豆饼粉、玉米蛋白粉中粗蛋白的消化率分别高达85%、86%、82%,但对单细胞蛋白粉中粗蛋白的消化率较低,仅为63.1%。

潘黔生等(1997)指出,从彭泽鲫乌仔增重及增长效果看,豆饼的利用效果优于菜籽饼优于玉米优于麸皮。

赵振伦等(1999)分别用不同比例的喷雾血粉、虾壳粉、鱼溶粉及特种饲料酵母配以20%~27%的秘鲁鱼粉混合制成的复合动物蛋白粉作为动物蛋白源,制成粗蛋白水平为35%的饲料喂养异育银鲫鱼种,得到了86.5%~88.7%的蛋白质表观消化率,这与鱼粉对照组的(89.9%)十分近似。

赵玉蓉等(1998)也报道了异育银鲫能较好地利用由畜禽及水产品加工的下脚料为主所制成的动物蛋白源。

鲫鱼对同一蛋白质的消化率会受到蛋白含量、水温及鱼体大小等影响。

沈晓民等(1995)以鱼粉为蛋白源,研究了异育银鲫对饲料蛋白的消化率在不同蛋白含量、水温及体长条件下的变化。

发现,当饲料蛋白含量为28%~52%时,异育银鲫对蛋白质的消化率与饲料蛋白含量呈显著正相关;蛋白质消化率在25℃水温下达到最大,35℃时最低;体长为6cm以下的异育银鲫的蛋白质消化率明显偏低。

鲫鱼对蛋白质的消化吸收离不开其体内的蛋白酶的酶解作用,温度及作用时间作为影响蛋白酶功效的主要因素,在许多研究中都有报道。

方之平等(1998)指出,PH为7.3时,彭泽鲫春花鱼种蛋白酶最适温度为35℃,此时酶活力为448活力单位/鱼体重(g),其临界失效温度为55℃。

赵振伦等(1999)发现与鲤鱼的情况相似,异育银鲫鱼种摄食前肠组织蛋白酶的活性很高,摄食后活性先下降,然后开始回升,8~13h(因试验饲料而异)升至最高值,然后又迅速下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行政公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