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淄博市最新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docx
《山东省淄博市最新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东省淄博市最新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山东省淄博市最新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高一语文期末试卷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本试卷总分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第I卷选择题 (共45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
1.下面词语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前仆(pū)后继蓊(wěng)蓊郁郁 安土重(chóng)迁 悖(bèi)谬
B.言简意赅(gāi) 惴(zhuì) 惴不安 字斟(zhēn)句酌饿殍(piăo)
C。
百折不挠(náo)毛骨悚(sǒng)然 豁( huò)然开朗 倔(juè)强
D.众口铄(shuò)金 风流倜 (zhōu)傥 初见端倪(ní) 菲(fĕi) 薄
2.下列词语中书写正确的一项是( )
A.歇憩惴惴 没精打采贫困潦倒
B。
眷顾悲怆 盖莫能助 灯影幢幢
C.奇诡 贫脊 铿锵有力装模作样
D。
滂沱 墟场 万事具备 萍漂四方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这项研究耗费了他几乎一生的心血,功败垂成,他兴奋不已。
B.科学上的发明创造都要人们付出艰辛的劳动,绝不是一蹴而就的.
C.多少人仗着年少气盛,横一横心,咬一咬牙,扬一扬手,向依依不舍的家乡告别,万里投荒,去寻找理想,追求荣誉,开创事业,富有浪漫气息。
D.这个罪犯的父亲就是横行乡里的痞子,如今他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比他父亲还坏。
4.下列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他就静悄悄地看下去,看到把各种责难都驳斥得体无完肤之后,他又低声念起来。
B.我们虽然缺乏管理经验,但可以向先进企业学习,起初可能是邯郸学步,但终久会走出自己的路来。
C。
彼此之间很快就熟悉了,他们靠着大树,凑近了,不拘一格地谈笑着。
D。
他父亲思想开明,对女儿和儿子等量齐观,并无重男轻女的思想。
5。
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参谋部通知:
连长、指导员马上到团部开会,其他连的干部集合部队,准备出发。
B.我要为“希望工程”贡献我的一点力量,把爱心献给贫困地区的孩子们,让他们茁壮成长。
C.一辆大轿车牵引三台拖车,组成一组“荧光彩龙灯”,“彩龙”以时速40千米的速度上下飞旋.
D。
该科研协作组发掘、研究、提高了民间用以治疗烧伤的草药—-四季清。
6.在语段的甲、乙两处,填入的最恰当的一项是( )
白帝城在四川奉节县城东四公里处,甲.这是三国时蜀主刘备兵败临终托孤之处,乙.白帝城扼守瞿塘峡的西口,江面狭窄,水势湍急。
甲
乙
A。
甲a乙bﻩB.甲a乙aﻩC.甲b乙aD.甲b乙b
二、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第7—-10题
对待青年,对待在思想战线上一起作战的人,鲁迅先生是亲切的,热情的,一直保持着平等待人的态度.
(1)他和青年们谈话的时候,不爱使用教训的口吻,从来不说“你应该这样" “你不应该那样”一类的话.他以自己的行动,以有趣的比喻和生动的故事,作出形象的暗示,让人体会到应该这样,不应该那样!
有些青年不懂得当时政治的腐败,光在文章里夸耀中国地大物博;看得多了,鲁迅先生叹息说:
(2)“倘是狮子,夸说怎样肥大是不妨事的,如果是一口猪或一匹羊,肥大倒不是好兆头。
"有些青年一遇上夸夸其谈的学者,立刻便被吓倒,自惭浅薄;这种时候,鲁迅先生便又鼓励他们说:
(3)“一条小溪,明澈见底,即使浅吧,但是却浅得澄清,倘是烂泥塘,谁知道它到底是深是浅呢?
也许还是浅点好。
"记得在闲谈中,鲁迅先生还讲起一些他和青年交往的故事,至于自己怎样尽心竭力,克已为人,却绝口不提。
他经常为青年们改稿,作序,介绍出书,资助金钱,甚至一些生活上琐碎的事情,也乐于代劳.
7.对第一处划线句内容概括准确的一项是()
A。
鲁迅对青年的教导,有独特的方式和平等的态度。
B.对青年,鲁迅言传身教,启发他们思考。
觉悟。
C。
鲁迅对青年的教导,讲究形象性和实际效果。
D.对青年,鲁迅提倡正面教育,反对妄自尊大.
8。
对第二处画线句,鲁迅讲话的用意分析正确的是()
A.尖锐地批判不懂当时政治腐败而一味夸耀中国地大物博的青年。
ﻫB.委婉地喻示在政治黑暗之时夸耀地大物博是不适宜的。
ﻫC.嘲讽身受人宰割境地而不自知的官僚。
D。
讽刺自夸地大物博而甘心受奴役的青年。
9。
对第三处画线句子的含义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 .劝勉青年不要沾上污泥,要清白做人。
B。
劝勉青年不要自惭浅薄,要保持自己的“明澈”
C.劝勉青年不要被夸夸其谈的学者吓倒。
D. 劝勉青年不要做夸夸其谈的学者。
10.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鲁迅先生以同志式的态度对待青年人,并竭力帮助他们。
ﻫB.鲁迅先生教育青年自尊自强,不畏“权威",努力提高是非分辨能力。
C.鲁迅先生对社会问题和思想问题有精辟的见解,能深入浅出加以阐释。
D.鲁迅先生以作青年的导师为已任,提倡学术上的平等。
三、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1~15题。
李皋,字子兰,曹王明玄孙,嗣王戢之子.少补左司御率府兵曹参军。
天宝十载嗣封,授都水使者,三迁至秘书少监。
多智数,善因事以自便。
奉太妃郑氏以孝闻。
上元初,京师旱,米斗直数千,死者甚多。
皋度奉不足养,亟请外官,不允,乃故抵微法,贬温州长史。
无几,摄行州事。
岁俭,州有官粟数十万斛,皋欲行赈救,掾吏叩头乞侯上旨,皋曰:
“夫人日不再食,当死,安暇禀命!
若杀我一身,活数千人命,利莫大焉。
”于是开仓尽散之。
以擅贷之罪,飞章自劾.天子闻而嘉之,答以优诏,就加少府监。
皋行县,见一媪垂白而泣,哀而问之,对曰:
“李氏之妇,有二子:
钧、锷,宦游二十年不归,贫无以自给。
”时钧为殿中侍御史,锷为京兆府法曹,俱以文艺登科,名重于时,皋曰:
“入则孝,出则悌,行有余力然后可以学文。
若二子者,岂可备于列位!
”由于举奏,并除名勿齿,改处州别驾,行州事,以良政闻。
征至京,未召见,因上书言理道,拜衡州刺史。
坐小法,贬潮州刺史。
时杨炎谪官道州,知皋事直,及为相,复拜衡州.初,皋为御史覆讯,惧贻太妃忧,竟出则素服,入则公服,言貌如平常,太妃竟不知。
及为潮州,诡词谓迁,至是复位,方泣以白,且言非疾不敢有闻。
(《旧唐书·李勉李皋传》)
1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无几:
摄行州事 无几:
不久
B.当死,安暇禀命当:
应当
C。
掾吏叩头乞侯上旨 掾吏:
属官
D。
宦游二十年不归 宦游:
在外求官或做官
12。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在文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A.三迁至秘书少监B。
夫人日不再食
C。
俱以文艺登科,名重于时D。
由于举奏,并除名勿齿
1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
活数千人命,利莫大焉然言其户口,则视三十年前增五倍焉
B。
乃故抵微法,贬温州长史 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C.入则孝,出则悌 及诸河,则在舟中矣
D.行州事,以良政闻 以勇气闻于诸侯
14。
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部表现李皋忧民孝母的一组是( )
① 州有官粟数十万斛,皋欲行赈救。
②若杀我一身,活数千人命,利莫大焉。
③入则孝,出则悌,行有余力然后可以学文.
④改处州别驾,行州事,以良政闻。
⑤征至京,未召见,因上书言理道。
⑥竟出则素服,入则公服。
A。
②③⑤B.②④⑥ﻩC。
①②⑥ﻩﻩD.③⑤⑥
15.下列对原文的叙述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李皋因为足智多谋,加上侍奉太妃恭敬体贴,是有名的孝子,因此,被天子授职都水使者;以后又三次升迁为秘书少监.
B.李皋代理温州知州时,因年成不好,就打开官府仓库,放粮赈济,然后上书自我弹劾,但天子不但没有怪罪,反而加封为少府监。
C。
李钧、李锷兄弟二人虽为官多年,但对母亲不孝,因而李皋上收弹劾,使之除名不被录用。
D.李皋因小事违犯法度,惟恐母亲担忧,于是出门时穿平民服饰,回府后仍穿公服,明明被降职,却谎称升迁,直至官复原位,才告诉母亲事情实情。
第Ⅱ卷(105分)
四、填空题
16、把文言文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9分)
(1)、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3分)
(2)、若余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3分)
(3)、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3分)
17、阅读下面的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8分)
夜雪
白居易
注:
这首别具一格的咏雪诗作于元和十年(815)至十三年贬江州时
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
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
(1)这首诗是从哪些角度来描写夜雪的?
(4分)
(2)从“夜深"闻“折竹"这一细节描写中,你可以感知到作者怎样的心境?
(4分)
18、补写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每空1分,共10分)
(1)故不积跬步, ;不积小流, 。
(《劝学》)
(2)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
, ,如是而已。
(《师说》)
(3)悟已往之不谏, 。
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
,风飘飘而吹衣。
(《归去来兮辞》)
(4)水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渐歇。
, 。
(《琵琶行》)
(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赤壁赋》)
五、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22题。
(18分)
清涧的石板 贾平凹
我们终于来到陕北清涧,旁人建议到城外乡村里走走.
到了乡村,几乎就要惊呼不已了,觉得到了一个神话的世界。
那一切建筑,似乎从来没有砖和瓦的概念:
墙是石板砌的,顶是石板盖的,门框是石板拱的,窗台是石板压的,那厕所,那台阶,那院地,那篱笆,全是石板的。
走进任何一家去,炕面是石板的,灶台是石板的,桌子是石板的,凳子是石板的,柜子是石板的,锅盖是石板的,炕围是石板的.色也多彩,青、黄、绿、蓝、紫。
主人都极诚恳,忙招呼在门前的树下,那树下就有一张支起的石板,用一桶凉水泼了,坐上去,透心的凉快。
主妇就又抱出西瓜来,刀在石板磨石上磨了,嚓地切开,籽是黑籽,瓤是沙瓤。
正吃着,便见孩子们从学校回来了,个个背一个书包,书包上系一片小薄石板,那是他们写字的黑板.一见有了生人,忽地跑开,兀自去一边玩起乒乓球。
球案纯是一张石板,抽、杀、推、挡,球起球落,声声如珠落玉盘。
终于在一所石板房里,遇见了一个石匠。
老人已经六十二岁了,留半头白发,向后梳着,戴一副硬脚圆片镜,正眯了眼在那里刻一面石碑.碑面光腻,字迹凝重,每刻一刀,眉眼一凑,皱纹就爬满了鼻梁。
我们攀谈起来,老人话短而气硬。
他说,天下的石板,要数清涧,早年这个村里,地缺土贵,十家养不起一头牛,一家却出几个好石匠,打石板为生,卖石板吃饭,亏得这石板一层一层揭不尽,养活了一代一代清涧人.为了纪念这石板的功劳,他们祖传下来的待客的油旋,也就仿制成石板的模样,那么一层一层的,好吃耐看。
他说,当年陕北闹红,这个村的石匠都当红军,出没在石板沟,用石板做石雷,用石板烙面饼,硬是没被敌人消灭,却沉重地打击了敌人。
他说,他的叔父,一个游击队的政委, 不幸被敌人抓去,受尽了酷刑,不肯屈服,被敌人杀了头,挂在县城的石板城门上。
他们又连夜攻城,取下头颅,以石匠最体面的葬礼,做了一合石板棺材掩埋了。
结果,游击队并没有跨掉,反倒又一批石匠参加了游击队……
老人说着,慷慨而激奋,末了就低了头刻起碑文了,那一笔一划,入石板三分。
旅人都哑然了,觉得老人的话,像碑文一样刻在心上,他们不再是一种入了奇境的好奇,而是如走进佛殿一般的虔诚,读哲学大典一般的庄重,静静地作各人的思考了,问起这里的生活,问起这里的风俗,末了,最感兴趣的是这里的人。
“到山上走走吧,你们会得到答案的。
”老人指着河对面的山上说。
走到山上,什么也没有,只是一片墓地。
每一个墓前不论大小新旧,出奇地都立着一块石板——一面刻字的石碑,形成一片石板林。
近前看看,有死于战争时期的,有死于建设岁月的,每一块碑上,都有着生平.旅人们面对着这一面面碑的石板,慢慢领悟了老人的话:
是的,清涧的人,民性是强硬,他们活着的时候,是一面朴实无华的石板,锤錾下去,会冒出一束火花,他们死去了,石板却又要在墓前竖起来。
他们或许是个将军,或许是个士兵,或许是个农民,或许是个村孺,但他们的碑子却冲地而起,直指天空,那是性格的象征,力量的象征,不屈的象征.(对原文有删改)
19、在第二段中,作者说清涧的乡村是“神话的世界”。
请根据该段的内容,简要概括这个“神话世界”的主要特点(3分)。
答:
。
20、第五段中老人让“我们”到山上寻找“答案”
①寻找什么问题的答案?
(2分)
答:
。
②这个问题的答案是什么?
(3分)
答:
。
21、综合全文,简要分析“石板”这一意象在本文中的作用(6分).
答:
.
22、下列对这篇文章的赏析,正确的两项是(4分)
A、文章写“那一切建筑,似乎从来没有砖和瓦的概念”,既表现了清涧的建筑特色,也暗示了这里的封闭落后。
B、文章较为详细的写了一位老石匠,他身上比较突出的体现了清涧人的性格,是清涧人的代表。
C、从文中老石匠的话里可以知道,清涧人之所以多用石板是“为了纪念这石板的功劳”。
D、文章写旅人觉得老人的话“像碑文一样刻在心上",比喻新颖贴切,又十分切合当时的环境.
E、本文集优美的自然风光、奇特的人文景观与深邃的思想内涵为一体,堪称托物言志、情景交融的佳作。
答:
.
六.作文(共60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有个成语叫“人定胜天",意思是人类凭借自身的智慧和力量,足以战胜自然。
长期以来,人们为人能胜天而沾沾自喜,而骄傲自豪,这是过去普遍的认识.
其实我们可以换一种思路:
地球是我们的家园,人是大地之子,大地是我们的母亲。
儿子和母亲之间非得一个“战胜”一个不可吗?
能不能和谐相处呢?
请以“对‘人定胜天'的再认识"为话题,就人与自然、人与环境的关系等问题,写一篇文章,题目自拟,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
1.B 2.A 3.C 4.Aﻩ5。
B6.C 7.A 8.B 9.B 10.D
11。
B12.Dﻩ13.D14.C15。
A
16.
(1)品德高尚的人广博的学习并且每日都反省自己,那么就会有更加聪明智慧并且行为上不会出现过错了。
(2) 假如放弃灭郑的打算,而让郑国作为您秦国东道上的主人,秦国使者往来,郑国可以随时供给他们所缺乏的东西,对您秦国来说,也没有什么害处.
(3) 特意派遣官兵去把守函谷关的原因,是为了防备其它盗贼的进出和意外变故.
17、
(1)这首诗是从感觉(触觉)、视觉和听觉的觉角度来描写夜雪的(2分)首先,诗人通过一个“冷”字,从感觉角度(触觉)不仅点出雪,而且暗示雪大。
因为只有雪大才能令空气也变得寒冷.这里不仅空气寒冷,而是已感衾冷,可见雪落时间已久.其次,“复见窗户明”一句从视觉角度说明了夜雪之大.夜深却见窗明,正是深厚积雪的强烈反光给暗夜带来的光亮。
最后两句则从听觉角度表现雪大,只有厚厚的积雪才能将竹枝折断。
用的是一种侧面烘托手法表现的夜间大雪.(2分)
(2)诗人有意选取“折竹”这一细节,托出“重”字,别有情致。
“折竹声”于“夜深"而“时闻”,显示了冬夜的寂静,(2分)更主要的是写出了诗人的彻夜无眠;这不只为了“衾枕冷”而已,同时也透露出诗人谪居江州时心情的孤寂。
(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