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达方式修辞手法与表现手法的区别.docx
《表达方式修辞手法与表现手法的区别.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表达方式修辞手法与表现手法的区别.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表达方式修辞手法与表现手法的区别
散文阅读中表达作用题的类型及解法
高考的大阅读一般为精美的哲理散文、抒情散文和微型小说。
在文学作品阅读(古代
诗歌阅读中也经常遇到)中我们常常遇到这样的题目,其要求一般为:
……的好处是什
么?
……作用是什么?
结合上下文分析……表达效果。
本文特就阅读中表达作用题的类型、解法略作探讨。
一、人称表达类
可以针对某一人称的运用命题,也可以针对行文中人称的变化命题,或者针对称谓的变化命题。
【例子1】2000年《长城》第22题:
这篇散文中,
(1)作者主要用第二人称写长城,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
(2)第六段的结尾改用了第三人称“它”,原因是什么?
【例子2】1993年第28题:
起始句中,作者称青菜为“土地美丽的女儿”,结尾句改称“土地忠诚的女儿”,为什么措辞发生了变化?
【例子3】2006年辽宁卷第20小题:
文章对牡丹等花木的称呼大多用第三人称,而在第五自然段中却有两处用了第二人称,这样写有何作用?
请赏析。
解题思路:
(1)确认人称的运用或变化。
(2)了解每一种人称的作用,明确答题的方向。
如下表:
(3)结合内容分析其具体作用。
第一人叙述亲切自然,便于直接抒情,能自由地表达思想感情,给读
称者以真实生动之感。
第二人
呼告抒情,便于感情交流,增强文章的抒情性和亲切感。
称
第三人能比较直接客观地展现丰富多彩的生活,不受时间和空间限称制,反映现实比较灵活自由。
《长城》第22题答为:
①将长城拟人化:
A.便于与长城对话;B.便于抒发感情。
②因
为这句话承接“由是人们发现”而来,写的是“人们”的感受,而不是作者直接向长城抒怀。
1993年第28题答为:
作者从青菜的外部色彩写起,进而写它的内在美德,由表及里,因此起始句和结尾句的措辞发生了变化。
06年辽宁卷第20小题答为:
改用第二人称,将批判对象拟人化,形成一种面对面的质问之势,使作者的态度更为鲜明,便于直接抒发作者对那些名贵花木强烈的厌恶之情。
二、修辞方法类
针对一些运用修辞手法的语句命题。
【例子1】1998年高考题第29题:
作者在第一自然段和最后一个自然段中,分别使用
了6个“便”字和5个“领取”,这样写在表达上有什么好处?
【例子2】王蒙的《湖》第四段:
是的,湖是一种美丽,是一种情意。
为了陆地不那么
干枯,为了人的生活不那么疲劳,为了把凶恶的海控制起来把生硬的地面活泼起来,为了你的眼睛与天下的月亮——你不觉得看到地面上的一个湖泊就像看到天上的月亮一样令人欣喜么,为了短暂的焦渴的生命中不能或缺的滋润,于是有了湖。
第四段中,作者连用了5
个“为了”,这在表达上有什么作用?
【例子3】2006年福建卷第13小题:
文中“是我们心灵的堡垒下面刺目的降幡”,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请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例子4】2006年江西卷第17小题:
请从修辞手法和表达效果两方面对文章画线段落(这时的每一棵树,都是一棵站在秋光里的黄金树,在如仪的告别式上端庄肃立。
它们与落日和谐,与朝阳也和谐;它们站立的姿势高雅优美,你若细细端详,便可发现那是一种人类无法摹仿的高贵站姿,令人惊羡。
它们此时正丰富灿烂得恰到好处,浑身披满了待落的美羽,就像一群缤纷的伞兵准备跳伞,商量,耳语,很快就将行动……大树,小树,团团的树,形态偏颇的树,都处在这种辉煌的时刻,丰满成熟的极限,自我完美的巅峰,很快,这一刻就会消失,剩下一个个骨架支棱的荒野者。
)加以赏析。
【例子5】2006年天津卷第19题:
请赏析“心的边疆,可以造得很大很大,像延展性最好的金箔,铺设整个宇宙,把日月包涵”这句话。
解题思路:
(1)确认所用的修辞手法。
这类语句作用题,首先要确认所用的修辞手法,在答题时点名所用的修辞手法。
(2)明确答题方向。
答题时,要明确每一种修辞手法的作用。
一般说来,描绘类的修辞手法作用为使描写对象生动形象,主要有比喻、夸张、拟人;结构类的修辞手法作用为突出强调,主要有对偶、排比、反复;表达类的修辞手法作用为增强语气,主要有反问和设问。
在具体运用中又有些细微的差别,现将《考试大纲》所规定的八种修辞手法的作用列表如下:
对事物的特征进行描绘或渲染,事物生动形象,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象。
比喻或用浅显常见的事物对深奥的道理加以说明,化平淡于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深入浅出。
突出事物的本质和特征,给人以启示;表达感情更强烈;增强语言的生动夸张
性和感染力。
拟人使语言生动形象,表达亲切,有情趣,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象。
结构整齐,节奏感强,有音乐美便于吟诵;在内容上或两两对比,或两两对偶
映衬,或两两补充。
排比一气呵成,节奏鲜明;突出强调,长于抒情;内容集中,增强气势。
反复写景抒情感染力强;承上启下,分清层次;多次强调,给人深刻印象。
反问表达鲜明,起强化语气作用。
提示注意,突出强调,引起思考,使自己的回答具有说服力,增强表达效设问
果。
3)确认修辞手法,明确答题方向后,结合语句内容分析其具体作用。
1998年第29题答案可以整理为:
运用反复的修辞手法,将一个个节气紧凑地衔接起来,强调时光的飞逝。
运用反复的修辞手法,层层铺开,逐步扩大,强化了文章的主旨。
王蒙的《湖》答案为:
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突出强调了湖泊对人类的作用和作者对湖的深情。
2006年福建卷第13小题答为:
使用了暗喻(或比喻)的修辞手法。
现实生活中的种种因素把我们弄得无可奈何,只好痛苦地承认自己的失败。
2006年江西卷第
17小题答为:
作者运用拟人、比喻、对比等修辞手法,从形、声、色等
角度描写了秋光里的
达了作者对秋光里的
黄金树”由衷的赞美,为文意的转折作铺垫。
黄金树”在告别仪式上端庄的表情,高雅的姿势,辉煌灿烂的景象,
2006年天津卷第
19题:
用夸张和比喻的手法说理,以光辉、阔大的意境来感染读者。
三、表达方式类
般针对段落或篇章中具体的表达方式命题。
例子1】1998年《报秋》第28题,作者在叙写玉簪花的过程中,在第3自然段中插叙了自己种太阳花的经历,这有何作用?
例子2】2006年江苏卷第14小题:
文章开头两段的景物描写各有什么特点?
你更喜欢
哪一段?
请从修辞手法的运用上说明理由。
【例子3】2006年安徽卷第17小题问:
文中画线部分所描述的自然环境有什么特征?
这样描写起什么作用?
解题思路:
(1)确认指定语段所用的具体的表达方式。
(2)明确五种表达(记叙、议论、说明、描写、抒情)中具体分类及作用,以便答题时明
确方向。
如下表:
表达方式
主要作用
表达方式
主要作用
肖像描写
以形传神
工笔细描
精雕细刻,
生动
纤毫毕现,
具体
动作描写
表现人物性格特点
细节描写
准确传神鲜明
语言描写
言为心声,表现人物性格特
点
八\、
插
内容丰富,叙
有致
深化主题,
曲折
心理描写
揭示人物内心世界
倒
设置悬念,叙
起伏
吸引兴趣,
波澜
景物描写
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寄托
感情
叙后议论
画龙点睛,
点明题旨
白
描简笔勾勒,简洁准确传神
比喻论证
生动形象,
通俗易懂
直接抒情
直抒胸臆
间接抒情
寓情于景,
物事含蓄
(3)确定所指定语段运用何种表达方式,结合文章具体分析。
1998年第28小题可答为:
作者插入自己种太阳花的经历,意在反衬玉簪花生命力之强。
2006年江苏卷第14小题可答为:
第一段侧重对牛做静态描写;第二段侧重对鹭做动态描写。
第一段:
运用比喻、拟人的手法传神地写出了老牛雨中的状态。
举例。
第二段:
运用比喻、比拟的手法增加了画面的动感,营造了和谐的气愤。
举例。
2006年安徽卷第17小题答为:
⑴特征:
秀美,宁静。
⑵作用:
以秀美的山河烘托两位爱国诗人的伟大形象,以宁静的环境衬托作者激荡的内心世界。
四、行文段落类
针对文章中段落的作用命题。
【例子1】辞世恩师如此幻过,今夜我也如此梦过,将来我的学生还会如此幻梦下去,最终我们便会一一走入夜里。
留下一生的记录,其实不过是花与夜的争辉。
——节选自《子夜昙花》(2002年北京西城区二模题)第18题
(2):
最后一段的作用是什么?
【例子2】2006年上海卷第12小题:
首尾两段在文中的作用和写作特点是什么?
请加以评析。
【例子3】2006年山东卷第16小题第二问:
第5自然段:
“惟有东坡在,剩有游人处。
它在整篇散文中起什么作用?
解题思路:
(1)确认指定段落在行文中的位置。
(2)明确段落的作用,明确答题的方向(一般从内容和结构两个方面入手)。
如下表:
开头段统摄全篇,提纲挈领,领起下文,渲染气氛,奠定基调,或为后文做铺垫、埋下伏笔。
过渡段承上启下(或启下)
结尾段总结全文,呼应前文,深化升华主旨,卒章显志,言有尽而意无穷,回味深长。
中心句点明中心、揭示主旨。
点睛句点明全文中心,统领全文;句子含义深刻,耐人寻味,读后能给人以启迪。
情感句抒发强烈内在情感,直抒胸臆。
矛盾句从字面上看自相矛盾,但作者却寄寓了深刻的用意。
揭示深刻内涵,表达深刻见解。
(3)结合段落位置及在文章中所起的作用回答。
前例答为:
①照应开头,呼应前文;②深化主旨,说明恩师高尚的品德将代代相传。
2006年上海卷第12小题答为:
首尾呼应,末段是首段的延伸和升华;感情真挚,集中抒发作者对冰心的崇敬之情;以诗意的语言高度概括了冰心对后代的影响和作用。
2006年山东卷第16小题第二问答为:
起到了承上启下(过渡)的作用,从眼前的景物描述转向了历史抒写。
五、表现手法类
考查对文章的表达技巧的分析鉴赏能力。
【例子1】2006年湖北卷第19小题:
本文主要运用了哪两种表现手法描写羊群归家后的情景?
请结合有关具体描写,简要分析其作用。
【例子2】2006年重庆卷第18小题问:
作者说“我这个自认为是地道的农民的所谓作家对“村落”也“模糊得如它们都沉在雾中了”,联系上下文说明这样写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有什么好处?
解题思路:
1)确认所用表现手法。
2)明确常见表现手法的作用(或特点)。
如下表:
扬抑
有社会意义。
托物
言志
的描摹议论表达出来)含蓄,能给人留下思考的余地。
(3)明确所用表现手法并结合文句内容作答。
2006年湖北卷第19小题答为:
1白描(或细节描写)。
描写羊群归家后的欢乐时写到了大孔雀、母鸡、老公羊、羊羔等,作者都只抓住描写对象的主要细部特征简笔勾勒,使羊群归家的群像得以简洁而传神的表现。
2拟人化的描写。
本文把羊、狗、鸡等都人格化了,如写羊儿回家后,大孔雀高兴地用惊人的号筒般的鸣叫迎接羊儿的归来,母鸡们兴奋地谈着耍玩一整夜。
这样描写给人以亲切温馨的感受,洋溢着朴实动人的生活气息,使文章更具有生动活泼的情趣。
2006年重庆卷第18小题答为:
(1)表现手法:
①对比。
②反讽。
(2)好处:
深化主题。
六、物象(典型环境下的具体群体或个体,甚至一种意象、一种精神象征)类
(1)宜从文章结构形式到内容主旨再到思想感情,多角度思考。
对文章结构具体的思考
角度如下:
结构开头结尾的谋划
详略主次的安排
行文线索的贯穿
过渡照应的勾连
伏笔悬念的设置
(2)内容上结合文章具体分析。
【例子1】2003年第21题:
本文第四段写了一代又一代的炎黄子孙浮海远游的潮流,并
赞颂他不忘桑梓之情,慷慨奉献,与祖国休戚相关。
请结合乡土情结,分析这样写的作用和
好处。
【例子2】易水之滨,高渐离击筑,悲凉的旋律中,荆轲告别太子燕丹,踏上刺秦的不归
路,他身后的芦花,一定在萧萧风中轻吟。
乌江之畔,四面楚歌,西楚霸王柔肠寸断,在虞兮虞兮奈若何”的哀叹声中,虞姬挥动长剑,裙袂飘飘,作最后的生命之舞。
在她倒下的地方,白雾茫茫,一片缟素,那是一岸的芦花在为这悲怆的诀别飘雪飞霜。
汨罗江边,披发行吟的屈原,掩涕叹息,仰天长问。
佞臣专权,楚王昏庸。
居庙堂,不能为民解难;谪乡野,不能为君分忧。
生命的大寂寞郁结于心,奔突于胸,使诗人纵身大江,荡起的涟漪是芦苇悲
鸣的泪滴,在湿湿的夜色中流淌。
青青的苇叶包裹起后人的崇敬和思念,投入历史长河,成为端午节最深沉的纪念。
(选自张弛《心中的芦苇》)
问:
芦花”在该段中起到了哪些作用?
(分条作答)
【例子3】2006年重庆卷第16小题问:
文章以说村落”为标题,就文章构思而言,作者
对村落”是如何说”开去的?
思考角度:
①勾连上下文的线索作用;②对内容的充实作用;③主旨的深化升华作用;
④寄托作者的思想感情。
2003年第21题答案为:
1•把乡土情结提高到民族凝聚力的高度来
认识,并丰富深化了乡土情结的内涵。
2.具体说明乡土情结不因时间的悠远(历史)和空间
的阻隔(地理)而褪色。
3•既照应了前文,也使本文的主题得到深化。
第二例答案为:
⑴是串连事件的线索。
⑵渲染了悲凉的气氛。
⑶芦花见证、记录、蕴涵
着历史的痛苦和沧桑。
表达了同情或崇敬的感情。
2006年重庆卷第16小题答为:
(1)由村落的符号化和含义的模糊引出话题。
(2)再以
事例形象地说明村落的含义。
(3)由村落的居住说到村落的精神。
(4)联系自己和当下社
会,反思村落精神的被遗忘。
附:
部分重要作家散文风格
鲁迅:
观察冷峻,讽刺辛辣,批判严峻。
巴金:
真挚朴实,富有激情,寓深刻于平淡。
季羡林:
形式似散,经营惨淡”,本色天然,朴实无华,小中见大。
冰心:
清婉明丽。
秦牧:
知识丰富,观察细致,构思精巧,文采精丽。
李乐薇:
写景优美,诗情画意,超凡脱俗。
林清玄:
恬淡自然,蕴涵哲理;醇厚浪漫,宽容博爱;朴素浅易。
贾平凹:
清淡古雅。
毕淑敏:
比喻形象,文笔流畅,情感真实,富含哲理。
史铁生:
沧桑内敛。
余秋雨:
语言通俗,散文小说化;篇幅宏大,取材广泛,写法自由,文情并茂;描写、记叙、抒情与议论水乳交融,充满睿智与情趣,富含哲理。
(内容:
1、在整体愚昧的大环境下,
来表现文化的命运;2、深沉而又强烈的乡愁意识;3、寻找隐藏于山水古迹的文化意蕴;4、
关注中国传统文人的人格精神;5、以独特的视角探索中国文化;6、重建评判坐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