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几减9》教学反思.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5574318 上传时间:2023-06-09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32.1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十几减9》教学反思.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十几减9》教学反思.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十几减9》教学反思.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十几减9》教学反思.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十几减9》教学反思.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十几减9》教学反思.docx

《《十几减9》教学反思.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十几减9》教学反思.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十几减9》教学反思.docx

《十几减9》教学反思

《十几减9》教学反思

《十几减9》教学反思1

  在教学十几减9这一内容时,教材是这样安排的:

先由小猴卖桃子引出问题13-9=?

接着教材中出现了四种算法:

一是用数数的方法,一个一个地减;二是用破十的方法,先从10里减去9,再与剩下的合并;三是用也是先把13分成10和3,先减去3,再接着减去6,;四是用想加算减的方法,想9加几等于13,13减9就等于几。

  教学十几减9时,学生根据情境列出13-9=4这一算式后,我问大家是怎么想的。

学生们有的说是根据9+4=13来想的。

有的学生说13-9,先用10-9=1,1+3=4。

但是这样说的学生只是个别孩子,很多孩子不敢说。

课堂气氛很沉闷。

课后再三反思:

首先,自己对教材挖掘的不够深。

对于这四种方法中的破十法和想加算减法认识的不够。

课堂上我只是一味地去追问有没有其他的方法,而忽视了对其中这两种方法的强化。

导致了只有少数孩子甚至连一种方法都说不清楚。

因为是第一次接触这个教材,所以不知道要重点强调哪种方法。

但是看了不少教师对这节课的教学反思,我发现破十法和想加算减法还是要重点强化的。

其次,课堂上给孩子探究的时间不够,教师没有给予一定的指导。

在出示13-9后,我要求同桌互相摆一摆学具,看看如何计算13-9。

在巡视的过程中,我发现有很多孩子知道得数,但是不知道怎么摆小棒。

而我也没有给孩子一些指导,只是要求孩子同桌互相说说。

看了部分孩子说不出来,也就急着请其他孩子说说自己的算法,这样就导致一些基础差得孩子根本没有时间去思考。

其实表面上看起来好像是孩子在自主探究,但是学生遇到困难时并没有给予帮助,这样的自主学习的效果甚微。

最后,课堂上未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请学生发言时,出现了学生和我一问一答的形式,只是这个孩子在和我交流,我倒是听懂了他的算法,而其他学生似乎对他的发言不感兴趣。

甚至有的孩子,请了两三个孩子发言后,他仍然不知道别人说的是什么。

导致这样的情况,还是没有激起部分孩子的学习情趣,导致了课堂效率低下。

  就这一节课,学生到底用什么方法我觉得还是应该尊重学生自己的想法,让他们能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来计算,不过对于一些学困生来说,教给他们一种固定的方法还是有必要的。

《十几减9》教学反思2

  学习十几减九对进一步学习20以内的退位减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因此,学生学习这部分内容时,必须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学会计算方法,并通过合理的练习达到一定的熟练程度。

依据这一思想,首先我成功地创设丰富的情境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在新授课中,先让学生分组讨论,积极开动脑筋,想出解决问题的多种方法,通过摆学具、独立思考、合作交流、师生互动等环节突破重点和难点,让学生不断地体会数学的作用。

在巩固应用、内化提高环节中,借助学具、实物图摆一摆、算一算,以实物操作来加强表象,帮助计算,其次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算出得数,脱离实物和图形,利用表象来支持思维,充分体现由具体到抽象的教学原则,从而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

  由于初次执教低年级,虽然在教学设计上有许多环节,可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却出现了许多问题,现将其总结如下:

  

(一)在复习分成和求未知加数,并进行相应的练习这个环节的实际教学中,采用先让学生在练习本上做再汇报的方式。

  改进措施:

这道复习题浅显易懂,完全可以让学生直接说出答案。

此外,在学生回答9可以分成几和几时,对答的有规律并说的完整的学生要及时给予评价,希望其他小朋友向他一样来回答问题。

  

(二)在新课的导入过程中可以充分的利用主题图,让学生观察图提出数学问题,从中找到和这节课有关的内容。

  (三)例题的出示过程中,采用12个风车先展示了一下,然后把其中的9个贴在了黑板上,其余3个直到学生计算出结果后才贴在黑板上。

  改进措施:

在呈现例题时一定要给学生完整的画面,也就是12个风车要同进展示,可采用画虚线的方式让学生理解题意。

  (四)在学生汇报十几减九的计算方法的教学中,学生只说出了想一想、算一算中的想加算减法、破十法、平十法这三种方法,老师在板书时采用的是书写算式的方式。

在学生说出平十法这种方法时说的有些含糊,老师要给特殊的点拨。

  改进措施:

  

(1)引导学生用摆小棒的方式摆一摆,给学生以直观的感受,突破教学的重点。

  

(2)学生回答破十法、平十法时,采用图式的方式更便于学生的理解。

  (3)“平十法”这种算法有些学生不容易理解,应采用图式的方式使学生理解并掌握。

  (4)学生没能想到“减十法”这种计算方法,作为老师可以把这种算法告诉给学生,并帮助学生理解,以增强学生算法的多样化。

  (5)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说算法。

《十几减9》教学反思3

  新课标重视让学生经历探索计算方法的过程,提倡算法多样化,并引导学生逐步优化算法。

  在教学十几减9这一内容时,教材中出现了四种算法:

一是用数数的方法,一个一个地减;二是用破十的方法,先从10里减去9,再与剩下的合并;三是用平十的方法,先减3,再减6;四是用“想加算减”的方法,想9加几等于13,13减9就等于几。

  在教学这一内容的前几天,我们一年级进行了口算达标测试比赛,在试卷中出现了十几减9的题目,而这一内容之前还没学过。

有部分学生在家中已接触过这类题目,所以能正确计算。

而有些学生是瞎写一个答案,更有几个学生觉得无从下手,干脆空在那里。

针对这一情况,在讲解时,我提醒大家今后计算此类题目时,可以想加法来算……

  于是乎,教学十几减9时,学生根据情境列出13-9=4这一算式后,我问大家是怎么想的。

学生们都说是根据9+4=13来想的。

在我的启发下,只有一个学生根据情境,指出可以先从10个里去掉9个,再把剩下的1个和盒子外面的3个合起来是4个……算法的多样化已无从谈起……

  在探讨13-9的计算方法时,我对学生的知识基础估计不足,以致于没有出现预期的算法多样化,只出现了几种算法。

我没有进行很好的引导,一味地追问还有没有别的方法。

以致于课堂气氛比较沉闷,学生不愿说。

其实,从课后了解的情况来看,并不是都不会。

有的学生确实不会,有的学生不敢说,有的学生是不能正确地表述。

只要正确的引导就能激活学生思维。

实现算法多样化也就水到渠成了。

当学生的探究活动出现困惑时,我没有给学生充足的时间探索,而是急着给学生提供帮助,以得到正确的答案为目的。

但是如果无视学生遇到的困难,一味地让学生自主探究,浪费宝贵的时间不说,也不利于对学生的学习兴趣等积极情感地培养。

所以这也是一个难以把握的问题。

在请学生发言时,却又出现了学生与我一对一的局面,回想起来似乎这个学生只是和我在交流,我倒是理解了这个学生的发言,但是是不是学生之间也相互都听懂了呢?

这节课自主探究的教学形式是有了,但实质呢?

学生的各种算法是建立在什么样的基础之上的?

学生想出的方法很多,要不要引导学生比较各种算法的合理性,培养学生的优化意识?

另外,有些学生的发言在重复别人已说过的内容,还自认为想到了新的算法,说出来却是已交流过的,是学生不注意倾听吗?

另外多半学生只知道自己的方法,对其他同学的算法不怎么明白,有的学生由于受我的夸奖,选择了自己的算法进行计算,而未把别人的好方法接受。

另有一小半的学生掌握了两种或三种算法。

最让我受不了的是个别学生仍然在借助扳手指计算,那么是不是教师急于奖励学生的算法引起的呢?

还有,在板书中也没有引导学生对各种算法进行整理的暗示;在总结中没有意识到要引导学生进行合理、优化的判断。

最后,在练习设计上,一味追求吸引学生眼球,过于花俏,没有达到真正巩固的目的.

  如果学生的表述意思正确,但不规范,该怎么办?

怎么评价学生不规范的`表述?

是否要求学生要学会规范地表达?

《十几减9》教学反思4

  这一课是在学生掌握了10以内的加减法、20以内的进位加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它既是为学生学习退位减法铺路,又为四则计算奠定基础。

  本节课的教学,要使学生学会十几减9的计算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抽象、概括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初步的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节课的教学力争体现以下几个特点:

  一、创设情境,感悟计算方法,体现“算法多样化”。

  先出示游园会的场景图,引导学生观察,并把观察到的结果说给全班同学听。

游园会这一情境非常贴近学生的生活,很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学生初步感知全景图的基础上,及时提出问题“还有几个?

你能想出来吗?

”把学生的注意力转移到计算方法上。

由于学生生活背景和思考角度的不同,所以使用的方法也可能是多样的。

先让学生把自己的方法在同组内进行交流,再让学生在全班内交流自己的算法。

  二、选择信息,提出数学问题,解决问题。

  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数学教学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年级学生自己提出问题有一定难度,因此要求教师指导学生选择信息,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并能进行解答。

本节课教材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资源,教师应引导学生充分利用这些资源,从这些资源中选择一定的信息提出问题,抽象出减法算式,并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出结果。

通过这一环节,让学生从中体会到生活中有许多问题可用减法解决,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

  三、动手操作,体会“破十法”。

  “破十法”是一种简捷、易懂的计算方法,因此在学习例1时,通过让学生动手操作,借助学具的结构(10朵红花、2朵黄花)初步掌握“破十法”的计算方法。

“做一做”时再通过摆一摆、圈一圈和算一算,让学生进一步体验“破十”的过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自己做数学。

  本节课从儿童生活情境中抽象出用数字和符号表示的算式,并引导学生摆一摆、算一算,使知识的过渡呈现得很自然。

  教学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本节课教学的是十几减9的计算方法,应使学生明确“破十法”是计算的一种方法,同时也比较简便,但也允许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进行计算,体现算法的多样化。

  2、“破十法”的思维过程不要求学生必须死记,只要学生能够理解就可以了,因此,本节课教学时不必总结计算规律。

《十几减9》教学反思5

  本课内容是在教学了20以内进位加法,初步感知加减法之间的关系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通过让学生结合小猴卖桃的情境,在具体的情境中提出问题,列出算式,引导他们利用已有的知识自主探索十几减9的计算方法,让他们在交流的过程中充分发表自己的观点,鼓励他们对不同算法进行比较,选择最优的算法,并且能够正确计算。

同时使学生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培养与人合作交流的意识,享受成功带来的喜悦。

  教材一共提供了三种不同的算法,在教学时并不强迫学生把这几种算法全部掌握,而是让他们自己选择喜欢的方法进行计算,在交流过程中,适当强调破十法和想加算减的计算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在探索算法时显得比较兴奋,想法较多样化,对他们合理的想法都进行了肯定,但是激励性语言和鼓励性语言比较单调,只用了“好”、“很好”等词,平时要多注意这些语句的积累,表扬时不再显得这么苍白。

  另外,由于20以内的进位加法学习之后还没有练习巩固就学习了这部分的内容,所以有的小朋友对算理的把握还不是很好,单独计算的时候容易出现差错,有的小朋友还只能掰手指头计算。

在算理讲述后还要让小朋友多花时间理清算理思路,而不是急着进行下面的步骤。

《十几减9》教学反思6

  “十几减9”是小学一年级退位减法的起始课,教学的重、难点在于学习“十几减9”的计算方法。

《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

“由于学生生活背景和思考角度不同,所使用的方法必然是多种的,教师应尊重学生的想法,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提倡计算方法的多样化。

”基于这一理念,我采取了让学生独立思考,小组合作,全班交流的方式,使学生知道“十几减9”的计算方法是多样的,并在多种方法中选择自己喜欢的算法。

而我作为教师则重在关注学生主动探索计算方法的过程。

  课后,我感觉良好,觉得自己不但圆满完成了教学任务,而且整堂课还较好地体现了新课标的理念。

也体现了算法多样化,学生思维活跃,畅所欲言。

不但让学生独立尝试、探索,交流,充分肯定学生的合理算法,而且还允许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算法,教学民主,使学生学习的个性化得到了较实在的体现。

但从学生的课堂作业反映出来的情况看,学生算题的错误率比较高,课后我对班上的学生进行了访谈和教学效果检测,结果出乎意料:

多半学生只知道自己的方法,对其他同学的算法不怎么明白,有的学生由于受老师的夸奖,选择了自己的算法进行计算,而未把别人的好方法接受。

另有一小半的学生掌握了两种或三种算法。

最让我受不了的是个别学生仍然在借助扳手指计算。

这些问题令我担忧,看来这堂课是形式上的热闹,而学生的学习效果并不很理想,也就是说交流在形式上是发生了,而学生的理解并未有实质性的思维碰撞。

我反问自己:

“让学生充分交流的目的是什么?

交流中教师该做些什么?

”看来,我应该好好静下心来,客观地反思一下自己对新课标的理解了。

学生想出的方法很多,要不要引导学生比较各种算法的合理性,培养学生的优化意识?

另外,有些学生的发言在重复别人已说过的内容,还自认为想到了新的算法,说出来却是已交流过的,是学生不注意倾听吗?

……我愣住了,我注意了教学形式的表面,而忽略了实在的东西,甚至未加考虑,也就是说学生的交流没有实效。

  我又重新翻开了《数学课程标准》,一段话跃入我的眼帘:

“教师不要急于评价各种算法,应引导学生通过比较各种算法的特点,选择适合于自己的方法。

”我的目光停留在“引导”二字上面,同时,头脑中上课的一幕又重新出现在我眼前,我仔细搜索我在学生交流时的“引导”,哦!

我恍然大悟,这堂课学生没有实现有效交流的原因就在于教师的“引导”无方。

当学生把多种算法探究出来的时候,我只是不停地重复“还有不同的方法吗?

”“真聪明!

”等一些不能引导学生沟通的话;另外,在板书中也没有引导学生对各种算法进行整理的暗示;在总结中没有意识到要引导学生进行合理、优化的判断。

我翻阅了大量的数学教育理论方面的资料,里面都有强调在学生的交流过程中,教师的引导作用相当关键,失去了教师对学生有价值的引导,剩下的往往是虚假的主体性。

我明白了,我知道该怎样做了,正如叶澜教授说过的:

“没有聚集的发散是没有价值的,聚集的目的是为了发展。

”在教学中,当学生探索出多种方法时,教师的作用应是引导学生对多种算法进行梳理。

《十几减9》教学反思7

  《十几减9》这一节课是“十几减一个数”、“20以内退位减法”的第一节课,所以要上好,为后面的其他几节课铺垫准备。

主要是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实践操作、自己动手,一起探究十几减9的方法。

我先用一个猴子买桃子的情境引入新课。

因为一年级学生的注意力很容易分散,所以,每节课创设一个情境是很有必要的。

再让学生提出一个数学问题,然后再列式,接下来最重要的任务就是思考计算的方法。

我让学生用准备的小棒自己摆一摆,然后再与同桌讨论,想算法。

但是发现很多学生都不知道从哪入手,后来就我带着学生一起动手摆一摆,讲过程,再总结出方法,这里花的时间太多,导致后面在练习的时候学生没有很多时间去说一说算法。

  总结3种方法:

1、想加算减,这种应该是学生用到最多的方法;2、一次减9:

从10减去9等于1,再和十几的个位上的数合起来,就是答案。

3、慢慢减:

十几先减个位上的数,再去减后面的。

再通过后面的练习,让学生去巩固复习那3种解答方法。

整节课的时间安排上有点问题,新课中让学生操作的时间过长,应该做适当的调整,重点放在让学生复述3种计算方法。

通过指名说一说,小组讨论说一说,同桌说一说,每个同学至少要熟练掌握一种方法,最好是3种都掌握,看自己的接受能力。

多让学生说一说。

《十几减9》教学反思8

  本课在已有的”10以内的加减法”和“20以内的进位加法”的基础上继续学习“十几减9”。

  先进行简单的10以内的加减法和20以内的进位加法的口算复习,为学习新课进行铺垫。

本课通过“卖气球图”通过小朋友与卖气球小丑对话,一个出条件和问题。

组织学生围绕“15个气球,卖了9个,还剩几个?

”这个问题展开思考,发表自己的看法。

接着组织学生用学具圆片摆一摆,和小组内互相交流。

学生汇报:

“把15分成10和5,先算10-9=1,再计算1+5=6”“因为9+6=15,所以15-9=6”“9分成5和4,先算15-5=10,再算10-4=6”学生的思维非常活跃,提出了很多解题方法。

接着自己总结板书两种方法:

破十法,先算10-9=1,再计算1+5=6;想加算减法,因为9+6=15,所以15-9=6。

本节课重点学习这两种方法。

再布置课本第10页做一做第1,2题。

  这节课通过引导学生摆圆片来探索十几减9的计算方法,鼓励学生进行个性化的学习,提倡算法的多样化。

课堂气氛活跃,学生思维活跃,想出了非常多的计算方法。

今后要多通过引导孩子自己探索解题方法,让孩子更加深刻的理解与应用解题方法。

《十几减9》教学反思9

  一年级数学《十几减9的退位减法》教学反思

  挂图出示公园里卖气球的场面,孩子们在买气球。

  师:

总共有15个气球,卖掉了9个,还有几个?

同学们用你喜欢的方式算一算。

  生A:

15—10+1=6;

  生B:

10—9=1,1+5=6;

  生c:

因为9+6=15,所以15—9=6;

  生D:

9=5+4,5—5=0,10—4=6。

  ……

  师:

同学们想出了很多方法,在这些方法当中,你最喜欢哪一种方法?

  学生们争先恐后地回答。

  师:

用你们喜欢的方法完成下面的问题(略)。

  反思:

学习不光是学知识,更重要的是学方法。

满足于停留在学生个性化学习这一层面上,不进行及时的引导、升华;只鼓励学生的求异思维和发散思维,而忽视科学结论和方法的归纳总结,一节课下来,学生莫衷一是,无所适从。

  新课程强调尊重个体差异,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想法,实现个性化的学习,这无异是正确的。

但另一方面也不容忽视:

学生由于自身知识、经验和思维的限制,他的个人思考、个性的理解并不是最佳的、正确的。

教师应通过对话、比照、合作反馈等交往环节来促进学生对于知识的深层理解,引导学生的思维进一步聚合到最优的解决策略上来,获得一个比较正确的结论;将理解的个性化、独特性与理解的普遍有效性相统一。

我们鼓励学生大胆思考,求新求异,但什么样的思考最有价值,什么样的求异更有成效,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在纷繁的感性经验中得出求同的科学真谛,这才是有效的学习。

  有专家提出,由于孩子的智力背景、生活经历不同,适合他的方法才是最好的方法。

如果因为教师的一个总结,使大部分学生的方法被归为另类,他们会为自己的失败而伤心,一颗幼小的心灵是经不起这等风霜的,这样的总结不利于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落实。

这种认识固然有一定道理,但究竟什么是情感、态度?

培养学生刻苦钻研的精神,深入思考的习惯,背诵记忆的能力,承受挫折的毅力,面对失败的勇气,同样是重要的情感与态度,这些品质对学生一生的发展都是不可缺少的。

  课程改革是一项长期、复杂和艰巨的任务,必须处理好继承与创新的关系,在对立中寻找平衡,在矛盾中建立统一,这是改革的一个基本要义。

《十几减9》教学反思10

  一、激发兴趣,复习铺垫。

  根据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本课一开始就引入了学生非常感兴趣的宠物小精灵作为学习伙伴。

通过小精灵请学生做凑十的拍手游戏,抢答十几的组成,为学生自主探索十几减9的多种算法做了知识、能力、心理上的准备。

  二、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教师又通过小精灵创设了一个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元宵节游园会,让学生从这些生活情境中提出数学问题,再列式计算。

创设这样的情境,一是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二是初步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顺利的引入新课。

  三、讨论交流探究算法。

  由于很多学生都已经会算十几减九,因此我提出这样的要求:

四人小组任选一道题来研究一下你们是怎样算的。

让每个学生在小组内部讲述自己的计算方法,然后再让每组派一个代表向全班同学汇报。

并通过还有不同的算法吗?

激发学生的求异思维,提倡算法多样化。

这一教学环节的设计是为学生之间的数学交流提供较大的空间,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充分发表自己的不同想法,都有机会体验成功解决数学问题的喜悦。

同时学生思维品质得到培养,合作交流的能力得到提高。

为了更好的让学生理解破十法的算理,我还给学生留出了动手摆小棒的时间,让学生在动手的过程中去感知,去理解。

  四、巩固算法,强化训练。

  在上一阶段学习成功的基础,教师提出:

十几减9的算式除这几道还有吗?

用你最喜欢的方法去算你喜欢的算式,并跟你的同桌说一说。

再通过摘小精灵算式进行十几减9的强化训练。

这是一个进一步巩固知识和熟练掌握技能的过程。

让学生自己选择算式,将游戏形式引入课堂,一方面让较落后的学生也有机会说我能行,树立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另一方面激发全体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五、发散思维,培养创新。

  算法形成后,让学生走迷宫为皮卡丘找回家的路,我设计了一系列的算式,如□-9=□,填法多种,目的是给学生提供广阔的思维空间,营造一个展示才华的机会。

最后再通过让学生寻找十几减9的秘密,发展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独创性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

通过各种形式的练习,学生还寻找到了十几减9的秘密:

十几减9的差,比被减数的个位多1。

  由于学生的智力发展水平存在差异。

整堂课下来,个别学生不能用自己的语言清晰地表达出十几减9的计算方法,破十法的算理还不能清晰地表达。

在今后的练习中应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关注学困生。

《十几减9》教学反思11

  《十几减9》是小学一年级退位减法的起始课,教学的重、难点在于探讨、发现和初步掌握“十几减9”的计算方法。

《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

“由于学生生活背景和思考角度不同,所使用的方法必然是多种的,教师应尊重学生的想法,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提倡计算方法的多样化。

”基于这一理念,我采取了让学生独立思考、小组合作、全班交流的方式,使学生知道“十几减9”的计算方法是多样的,并在多种方法中选择自己喜欢的算法。

由于本课与上学期的《9加几》在教学内容上形成了呼应,因此我也继续沿用了小猴卖桃的情境导入方式,学生对于小猴卖桃还是很感兴趣的,都积极举手要说图意,在这样的情景之下,对于十几减9如何计算的探讨,他们也是在激励的讨论中进行的。

但在探讨13—9的计算方法时,我对学生的知识基础估计不足,以致于没有出现预期的算法多样化,只出现了两种算法——一个一个减和破十法。

我没有进行很好的引导,一味地追问还有没有别的方法?

以致于课堂气氛比较沉闷,只有个别学生愿意发表自己的方法。

其实当学生的探究活动出现困惑时,我没有给学生充足的时间探索,而是急着给学生提供帮助,以得到正确的答案为目的。

但是如果无视学生遇到的困难,一味地让学生自主探究,浪费宝贵的时间不说,也不利于对学生的学习兴趣等积极情感地培养。

所以这也是一个难以把握的问题。

在课堂教学中有些学生的发言在重复别人已说过的内容,还自认为想到了新的算法,说出来却是已交流过的,是学生不注意倾听吗?

另外多半学生只知道自己的方法,对其他同学的算法不怎么明白,有的学生由于受我的夸奖,选择了自己的算法进行计算,而未把别人的好方法接受。

由于本课只是20以内退位减的第一课时,教师在提出算法多样化的同时,并不能过高的要求孩子对算法进行优化。

因此“用你喜欢的方法算。

”就成了本节课的贯穿语之一。

但由于班上孩子对上学期的9加几计算方法掌握得比较牢固,在做题时,当有孩子提到了用加法算,也顿时得到了大家的认可。

在后半段的学习中,大部分孩子已经开始尝试“想加算减”的方法了。

  《数学课程标准》要求教学时充分尊重学生的思维活动,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提倡计算方法的多样化。

在新课标指引下,我在课上充分尊重学生,不但让学生独立尝试、探索,交流,充分肯定学生的合理算法,而且还允许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算法,因此课堂上学生思维活跃,畅所欲言,这堂课中学生的个性化得到了较实在的体现。

  “十几减9”是20以内退位减法的起始课,教学的重、难点在于学习“十几减9”的计算方法。

学生掌握“十几减9”的计算方法对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