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江西省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5572472 上传时间:2023-06-09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382.9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届江西省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届江西省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届江西省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届江西省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届江西省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届江西省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

《届江西省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江西省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届江西省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

届江西省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解析版

2019届江西省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解析版)

相对原子质量:

H-1C-12B-10.8N-14O-16S-32Na-23K-39Fe-56Cu-64

第Ⅰ卷选择题

一、(共48分,每小题只有1个选项符合题意)

1.下列表述错误的是()

A.CS2的结构式为:

S=C=S

B.6CO2+6H2O

C6H12O6+6O2,该变化中光能直接转变为化学能

C.CO2(g)+C(s)

2CO(g)△H>0,△S>0,该反应常温下能自发进行

D.NH3水溶液呈碱性的原因是NH3+H2O

NH3·H2O

NH4++OH-

【答案】C

【解析】

【详解】A、CS2的结构与CO2相似,为直线型结构,含有两条C=S键,结构式为S=C=S,所以A正确;B、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所以B正确;C、△H-T

△S<0时可自发进行,因CO2(g)+C(s)

2CO(g)△H>0,△S>0此在高温时可自发进行,故C错误;D、氨气溶于水形成氨水,一水合氨存在电离平衡,NH3+H2O

NH3·H2O

NH4++OH-,因此溶液呈碱性,所以D正确;答案:

C。

2.已知:

①H2O(g)===H2O(l)ΔH=-Q1kJ·mol-1②C2H5OH(g)===C2H5OH(l)ΔH=-Q2kJ·mol-1③C2H5OH(g)+3O2(g)===2CO2(g)+3H2O(g)ΔH=-Q3kJ·mol-1;下列判断正确是()

A.酒精的燃烧热ΔH=-Q3kJ·mol-1

B.由③可知1molC2H5OH(g)的能量高于2molCO2(g)和3molH2O(g)的总能量

C.H2O(g)→H2O(l)释放出了热量,所以该过程为放热反应

D.23g液体酒精完全燃烧生成CO2(g)和H2O(l),释放热量为(0.5Q3-0.5Q2+1.5Q1)kJ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

A、C2H5OH(g)+3O2(g)═2CO2(g)+3H2O(g);△H=-Q3kJ/mol.反应中生成的水是气体,不是稳定氧化物,故燃烧热不是Q3kJ,故A错误;B、③C2H5OH(g)+3O2(g)═2CO2(g)+3H2O(g);△H=-Q3kJ/mol.反应是放热反应,1molC2H5OH(g)和3molO2的总能量高于2CO2(g)和3H2O(g)的总能量,故B错误;C、H2O(g)→H2O(l)是物理变化,故C错误;D、已知:

①H2O(g)═H2O(l)△H=-Q1kJ•mol-1,②C2H5OH(g)═C2H5OH(l)△H=-Q2kJ•mol-1,③C2H5OH(g)+3O2(g)═2CO2(g)+3H2O(g)△H=-Q3kJ•mol-1,据盖斯定律:

③-②+①×3得:

C2H5OH(l)+3O2(g)═2CO2(g)+3H2O(l)△H=(-Q3+Q2-3Q1)KJ/mol,23g是0.5molC2H5OH,所以释放出的热量为(0.5Q3-0.5Q2+1.5Q1)kJ,故D正确;故选D。

考点:

考查了燃烧热、焓变、放热反应以及盖斯定律的应用的相关知识。

3.下列离子方程式与所述事实相符且书写正确的是()

A.用铁作电极电解饱和氯化钠溶液:

2Cl-+2H2O

2OH-+H2↑+Cl2↑

B.碱性镉镍可充电电池的正极反应:

NiO(OH)-e-+H2O==Ni(OH)2+OH-

C.肥皂水能使酚酞试液变红:

C17H35COO-+H2O

C17H35COOH+OH-

D.已知苯甲酸的酸性比碳酸强,向

溶液中通入过量CO2:

+2CO2+2H2O—→

+2HCO3-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

A、铁是活性电解,作阳极时,铁要放电,A错误;B、碱性镉镍可充电电池的正极发生还原反应,反应过程中得到电子,B错误;C、肥皂水中含有高级脂肪酸的钠盐,高级脂肪酸根水解呈碱性,能使酚酞试液变红,C正确;D、苯甲酸的酸性比碳酸强,向

溶液中通入过量CO2不能生成

,D错误。

考点:

考查了离子方程式的正误判断。

4.下列实验不合理的是

A.证明非金属性强弱S>C>Si

B.四氯化碳萃取碘水中的碘

C.制备并收集少量NO气体

D.制备少量氧气

【答案】D

【解析】

【详解】A.发生的反应为Na2CO3+H2SO4=Na2SO4+H2O+CO2

,CO2+Na2SiO3+H2O=H2SiO3+Na2CO3 ,证明酸性顺序H2SO4>H2CO3>H2SiO3,即非金属性强弱S>C>Si,故A项正确;B.四氯化碳萃取碘水中的碘在分液漏斗中进行,故B项正确;C.3Cu+8HNO3(稀)=3Cu(NO3)2+2NO

+4H2O,NO不溶于水,该装置可以制备并收集少量NO气体,故C正确。

D.Na2O2遇水即溶解反应,不能留在筛孔上,无法做到随关随停,故D错误;答案D。

【点睛】根据元素周期律的知识,判断非金属的强弱。

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性越强,反之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性越强,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

且根据强酸能制取弱酸的规律能判断。

H2SO4>H2CO3>H2SiO3,所以元素的非金属性S>C>Si。

5.元素周期表中ⅣA元素包括C、Si、Ge、Sn、Pb等,已知Sn的+4价稳定,而Pb的+2价稳定。

结合所学知识,判断下列反应中(反应条件略)正确的是

①Pb+2Cl2=PbCl4②Sn+2Cl2=SnCl4③SnCl2+Cl2=SnCl4

④PbO2+4HCl=PbCl4+2H2O⑤Pb3O4+8HCl=3PbCl2+Cl2↑+4H2O

A.②③⑤B.②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④⑤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

①Pb+2Cl2=PbCl4,PbCl4中Pb为+4价,不稳定,故错误;

②Sn+2Cl2=SnCl4,Sn的+4价稳定,故正确;

③SnCl2继续与氯气反应,SnCl2+Cl2=SnCl4,SnCl4中Sn为+4价,故正确;

④PbO2+4HCl=PbCl4+2H2O,PbCl4中Pb为+4价,不稳定,故错误;

⑤Pb3O4+8HCl=3PbCl2+Cl2↑+4H2O,PbCl2中Pb为+2价,是稳定的,故正确;故选A。

考点:

本题考查元素周期律。

6.下列图示与对应的叙述不相符的是

A.图1表示KNO3的溶解度曲线,图中a点所示的溶液是80℃时KNO3的不饱和溶液

B.图2表示某放热反应分别在有、无催化剂的情况下反应过程中的能量变化

C.图3表示0.1000mol•L-1NaOH溶液滴定20.00mL0.1000mol•L-1醋酸溶液得到的滴定曲

D.图4表示向NH4Al(SO4)2溶液中逐滴滴入Ba(OH)2溶液,随着Ba(OH)2溶液体积V的变化,沉淀总物质的量n的变化

【答案】C

【解析】

由图1可知A正确;使用催化剂可降低反应的活化能,B正确;若NaOH消耗20mL,则二者刚好反应溶液显碱性,但据图可知溶液显中性,C错误;随着Ba(OH)2溶液的加入,依次发生下列反应:

NH4Al(SO4)2+1.5Ba(OH)2=1.5BaSO4↓+Al(OH)3↓+0.5(NH4)2SO4、0.5(NH4)2SO4+0.5Ba(OH)2=0.5BaSO4↓+NH3↑+H2O、Al(OH)3+OH-=

+2H2O,即a、b点为BaSO4和Al(OH)3的混合物,但b点的BaSO4多些,c点为BaSO4,正确。

7.一种双室微生物燃料电池,以苯酚(C6H6O)为燃料,同时消除酸性废水中的硝酸盐。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a为正极

B.左池电极反应式为:

C6H6O+11H2O-28e-=6CO2↑+28H+

C.若右池产生0.672L气体(标况下),则转移电子0.15mol

D.左池消耗的苯酚与右池消耗的NO3-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8:

5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该原电池以苯酚作为燃料,燃料在负极发生氧化反应,由图可知氧化产物为CO2,碳元素化合价升高到+4价,负极反应式为C6H6O+11H2O-28e-=6CO2

+28H+;NO3-中氮元素化合价由+5价降低到N2中的0价,在正极发生还原反应,由图可知还原产物为N2,且废水呈酸性,正极反应式为2NO3-+10e-+12H+=N2

+6H2O。

【详解】A.由分析知,a为负极,故A项错误;B.由分析知,左池电极为负极,电极反应式为:

C6H6O+11H2O-28e-=6CO2

+28H+,故B项正确;C项,右池产生气体为氮气,n(N2)=0.672L/22.4L

mol-1=0.03mol,由正极的电极反应式知转移电子0.3mol,故C项错误;D项,根据电子守恒,结合电极反应式可知左池消耗的苯酚与右池消耗的NO3-的物质的量之比为5:

28,故D项错误。

答案为B。

8.研究人员发现了一种“水”电池,其总反应为:

5MnO2+2Ag+2NaCl=Na2Mn5O10+2AgCl。

如图用“水”电池为电源电解NaCl溶液的实验中,X电极上有无色气体逸出。

下列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A.I为负极,其电极反应式为Ag+Cl-+e-=AgCl

B.“水”电池内Na+不断向负极作定向移动

C.每转移1mole-,U型管中消耗0.5molH2O

D.“水”电池内,每生成1molNa2Mn5O10,X电极上生成1mol气体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

A.X电极上有无色气体逸出,应为阴极,生成氢气,则Ⅰ为负极,根据电池总反应可判断出反应中Ag的化合价升高,被氧化,Ag应为原电池的负极,AgCl是氧化产物,则负极发生Ag+Cl--e-=AgCl,故A错误;B.原电池工作时,阳离子向正极移动,所以“水”电池内Na+不断向正极作定向移动,故B错误;C.每转移1mole-,由2Cl-+2H2O

2OH-+H2↑+Cl2↑,可知生成0.5mol氢气,消耗1mol水,故C错误;D.方程式中5MnO2生成1Na2Mn5O10,化合价共降低了2价,所以每生成1molNa2Mn5O10转移2mol电子,又X电极上有无色气体逸出,即电极反应为2H2O+2e-=2OH-+H2↑,所以X电极上生成1mol气体,故D正确。

故选D。

考点:

考查原电池电解池工作原理

9.利用如图装置,完成很多电化学实验.下列有关此装置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若X为锌棒,Y为NaCl溶液,开关K置于M处,可减缓铁的腐蚀,这种方法称为牺牲阴极保护法

B.若X为碳棒,Y为NaCl溶液,开关K置于N处,可加快铁的腐蚀

C.若X为铜棒,Y为硫酸铜溶液,开关K置于M处,铜棒质量将增加,此时外电路中的电子向铜电极移动

D.若X为铜棒,Y为硫酸铜溶液,开关K置于N处,可用于铁表面镀铜,溶液中铜离子浓度将减小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

A开关K置于M处则为原电池,由于活动性Zn>Fe,所以Zn为负极,Fe为正极。

可减缓铁的腐蚀,这种方法称为牺牲阳极的阴极保护法。

错误。

B开关K置于N处,为电解池。

若阳极X为碳棒,Y为NaCl溶液,Fe为阴极,被保护,不会引起Fe的腐蚀。

错误。

C.开关K置于M处该装置是原电池,若X为铜棒,Y为硫酸铜溶液。

由于活动性Fe>Cu,Fe作负极,发生反应:

Fe-2e-=Fe2+,Cu为正极,电极反应为Cu2++2e-=Cu。

此时铜棒质量将增加,在外电路中的电子由Zn经导线向铜电极移动。

正确。

D.开关K置于N处,为电解池。

Y为硫酸铜溶液,若阳极X为铜棒,电极反应:

Cu-2e-=Cu2+,Fe为阴极,电极反应:

Cu2++2e-=Cu可用于铁表面镀铜,由于两电极溶解的Cu的质量和析出的Cu的质量相等,所以溶液中铜离子浓度将不变。

错误。

考点:

考查原电池、电解池的原理及应用的知识。

10.工业上常用惰性电极电解硫酸钠溶液联合生产硫酸和烧碱,生产装置如图所示。

测得同温同压下,气体甲、乙的体积比约为1∶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a极与电源的负极相连

B.b电极反应式:

2H2O-4e-=O2↑+4H+

C.离子交换膜c、d均为阴离子交换膜

D.产物丙为硫酸溶液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

A、气体甲和乙体积比为1:

2,电解Na2SO4水溶液,因此气体甲为O2,气体乙为H2,a电极上反应式为4OH--4e-=O2↑+2H2O,根据电解原理,a作阳极,接电源的正极相连,故错误;B、根据A选项分析,b作阴极,得电子,电极反应式为2H2O+2e-=H2↑+2OH-,故错误;C、根据实验目的,c为阴离子交换膜,d为阳离子交换膜,故错误;D、根据上述三项的分析,丙为硫酸,丁为NaOH,故正确。

考点:

考查电解原理等知识。

11.如图是一种可充电的锂离子电池充、放电的工作示意图。

放电时该电池的电极反应式为:

负极:

LixC6-xe-=C6+xLi+(LixC6表示锂原子嵌入墨形成的复合材料),正极:

Li1-xMnO2+xLi++xe-=LiMnO2(LiMnO2表示含锂原子的MnO2)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该电池的反应式为:

Li1-xMnO2+LixC6

LiMnO2+C6

B.K与M相接时,A是阳极,发生氧化反应

C.K与N相接时,Li+由A极区迁移到B极区

D.在整个充电或放电过程中都只存在一种形式的能量转化

【答案】B

【解析】

【详解】A.由题意放电时该电池的电极反应式为:

负极:

LixC6-xe-=C6+xLi+(LixC6表示锂原子嵌入石墨形成的复合材料)正极:

Li1-xMnO2+xLi++xe-=LiMnO2(LiMnO2表示含锂原子的MnO2),故A项电池反应充、放电反了,故A项错误;B.K与M相接时,B电极接电源负极作阴极,A电极接电源正极做阳极,故B项正确;C.则该电池做电源时,A为正极,B为负极,K与N相接时,Li+由B极区迁移到A极区,故C项错误;D.由图象可知充电过程中为电能转化为化学能,放电过程中为化学能转化为电能和光能,故D项错误;答案:

B。

【点睛】本题考查原电池和电解池的原理。

根据氧化还原反应的氧化剂和还原剂确定原电池的正负极,根据电池的正负极判断阴阳极。

由此进行判断。

12.某学习小组为研究电化学原理,设计下图装置。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K与M、N均断开,一段时间后电解质溶液质量变大

B.K分别与M、N相连时,铁均受到保护

C.K与M相连时,每转移1mol电子Fe表面生成32gCu

D.K与N相连时,碳棒上产生使湿润的淀粉碘化钾试纸变蓝的气体

【答案】D

【解析】

根据装置图可知当K与M、N均断开时,装置既不是原电池,也不是电解池,电解质是不变的,A不正确。

当K于M相连时,装置是原电池,铁作负极,失去电子被腐蚀。

此时碳棒是正极,溶液中的铜离子得到电子被还原析出铜,发生还原反应。

当K与N相连时,装置是电解池,铁和电源的负极相连是阴极,铁被保护。

此时碳棒是阳极,溶液中的氯离子失去电子被氧化生成氯气,氯气氧化碘化钾生成单质碘,碘遇淀粉显蓝色,所以B、C错误,D正确。

答案是D。

13.下列有关电化学装置的叙述正确的是()

A.图1中,Zn—MnO2干电池放电时,MnO2被氧化

B.图2中,电解精炼铜时,阳极减少的质量与阴极增加的质量一定相等

C.图4中,在钢材上电镀铝,熔融盐中Al和Cl元素只以AlCl4-、Al2Cl7-形式存在,则阳极反应式为:

Al-3e-+7AlCl4-=4Al2Cl7-

D.图3中,K分别与M、N连接,均可保护Fe电极,连接M时称为“牺牲阳极的阴极保护法”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

A、图1是锌锰电池,锌作负极,失去电子,化合价升高,被氧化,故错误;B、精炼铜时,粗铜作阳极,纯铜作阴极,粗铜中含有杂质如锌和铁,它们先失去电子,即Zn-2e-=Zn2+,Fe-2e-=Fe2+,纯铜电极反应式为Cu2++2e-=Cu,减少的质量和增加质量不同,故错误;C、根据装置图,阳极反应式为Al+7AlCl4--3e-=4Al2Cl7-,故正确;D、连接M此装置为电解池,不是牺牲阳极的阴极保护法,牺牲阳极的阴极保护法指原电池装置,故错误。

考点:

考查原电池和电解池等知识。

14.电浮选凝聚法是工业上采用的一种污水处理方法,即保持污水的pH在5.0~6.0之间,通过电解生成Fe(OH)3胶体,Fe(OH)3胶体具有吸附作用,可吸附水中的污物而使其沉淀下来,起到净水的作用,其原理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石墨电极上发生氧化反应

B.根据图示,物质A为CO2

C.为增强污水的导电能力,可向污水中加入适量乙醇

D.甲烷燃料电池中CO32-向空气一极移动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

A.甲烷燃料电池中,通入甲烷的电极是负极,与负极相连的石墨电极是阴极,阴极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A项错误;B.根据图示,甲烷燃料电池中用熔融碳酸盐做电解质,所以正极反应为2CO2+O2+4e-=2CO32-,物质A为CO2,B项正确;C.乙醇是非电解质,不能增强污水的导电能力,C项错误;D.在燃料电池中,阴离子移向负极,所以CO32—向甲烷一极移动,D项错误;答案选B。

【考点定位】考查原电池、电解池的工作原理。

【名师点睛】本题考查原电池、电解池的工作原理。

主要考查甲烷燃料电池的工作原理和电极判断。

燃料电池电极反应式的书写方法总结如下:

(1)写出电池总反应:

燃料电池的总反应与燃料的燃烧反应一致,若产物能和电解质反应,则总反应为加合后的反应。

(2)写出电池的正极反应

①酸性电解质溶液环境下:

O2+4H++4e-=2H2O

②碱性电解质溶液环境下:

O2+4e-+2H2O=4OH-

③固体电解质(高温下能传导O2-)环境下:

O2+4e-=2O2-

④熔融的碳酸盐环境下:

2CO2+O2+4e-=2CO32-

(3)根据电池总反应和正极反应写出电池的负极反应:

电池总反应=电池正极反应+电池负极反应

15.在500mLKNO3和Cu(NO3)2的混合溶液中,c(NO3-)=6mol/L,用石墨电极电解此溶液,当通电一段时间后,两极均收集到22.4L气体(标准状况),假定电解后溶液体积仍为500mL,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电解得到的Cu的物质的量为0.5mol

B.向电解后的溶液中加入98g的Cu(OH)2可恢复为原溶液

C.原混合溶液中c(K+)=4mol/L

D.电解后溶液中c(H+)=2mol/L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

石墨作电极电解此溶液,当通电一段时间后,两极均收集到22.4L气体(标准状况),n(O2)=

=1mol,阳极发生4OH--4e-═O2↑+2H2O,生成1mol氧气转移4mol电子,阴极发生Cu2++2e-═Cu、2H++2e-═H2↑,生成1mol氢气,转移2mol电子,因此还要转移2mol电子生成1mol铜。

A.电解得到的Cu的物质的量为1mol,故A错误;B.根据电解原理和原子守恒,溶液中减少的原子有铜、氧、氢,向电解后的溶液中加入Cu(OH)2,可恢复为原溶液,需要1molCu(OH)2,质量为98g,故B正确;C.c(Cu2+)=

=2mol/L,由电荷守恒可知,原混合溶液中c(K+)为6mol/L-2mol/L×2=2mol/L,故C错误;D.电解后溶液中c(H+)为

=4mol/L,故D错误;故选B。

【考点定位】考查电解原理

【名师点晴】本题考查电解原理,明确发生的电极反应及电子守恒是解答本题的关键,注意氢氧根离子与氢离子的关系。

用石墨电极电解下列溶液,则阳离子在阴极放电,阴离子在阳极放电,若加入物质能使溶液恢复到原来的成分和浓度,则从溶液中析出什么物质就应加入什么物质。

16.截止到2013年12月末,中国光伏发电新增装机容量达到10.66GW,光伏发电累计装机容量达到17.16GW,图为光伏并网发电装置电解尿素[CO(NH2)2]的碱性溶液制氢的装置示意图(电解池中隔膜仅阻止气体通过,阴、阳极均为惰性电极)。

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N型半导体为正极,P型半导体为负极

B.制氢装置溶液中电子流向:

从B极流向A极

C.X2为氧气

D.工作时,A极的电极反应式为CO(NH2)2+8OH--6e-═CO32-+N2↑+6H2O

【答案】D

【解析】

A.该电池反应时中,氮元素化合价由-3价变为0价,H元素化合价由+1价变为0价,则氮元素被氧化,氢元素被还原,所以生成氮气的电极A是阳极,生成氢气的电极B是阴极,则图1中N型半导体为负极,P型半导体为正极,故A错误;B.电解时,电子的流向为:

阳极→电源,电源→阴极,故B错误;C.阴极B上水得电子生成氢气和氢氧根离子,电极反应式为2H2O+2e-═H2↑+2OH-,故C错误;D.A极为阳极,电极反应式为:

CO(NH2)2+80H--6e-═CO32-+N2↑+6H2O,故D正确;故选D。

点睛:

明确元素化合价变化与阴阳极的关系是解本题关键,该电池反应时中,氮元素化合价由-3价变为0价,H元素化合价由+1价变为0价,所以生成氮气的电极A是阳极,生成氢气的电极B是阴极,结合电解池的工作原理分析解答。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2分)

17.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已知拆开1molH—H键、1molN—H键、1molN≡N键分别需要的能量是436kJ、391kJ、946kJ,则N2与H2反应生成NH3的热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

(2)已知碳的燃烧热ΔH1=akJ·mol-1,S(s)+2K(s)=K2S(s);ΔH2=bkJ·mol-12K(s)+N2(g)+3O2(g)=2KNO3(s)ΔH3=ckJ·mol-1,则S(s)+2KNO3(s)+3C(s)=K2S(s)

+N2(g)+3CO2(g)ΔH=____________________。

(3)已知:

C(s)+O2(g)=CO2(g)ΔH=-437.3kJ·mol一1,H2(g)+1/2O2(g)=H2O(g)ΔH=-285.8kJ·mol一1,CO(g)+1/2O2(g)=CO2(g)ΔH=-283.0kJ·mol一1,写出煤气化(碳和水蒸气反应生成一氧化碳和氢气)的热化学方程式________,计算10m3(标况)水煤气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为_________kJ(结果保留到小数点后一位)。

【答案】

(1).N2(g)+3H2(g)=2NH3(g)ΔH=-92kJ·mol一1

(2).(3a+b-c)kJ·mol一1(3).C(s)+H2O(g)=CO(g)+H2(g)ΔH=131.5kJ·mol一1(4).126964.3kJ

【解析】

【分析】

(1)根据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方法可以知道,化学计量数与反应热成正比,并注意标明物质的聚集状态来解答;

(2)化学反应中,化学键断裂吸收能量,形成新化学键放出能量,根据方程式计算分别吸收和放出的能量,以此计算反应热并判断吸热还是放热;(3)碳的燃烧热△H1=a kJ•mol-1,其热化学方程式为C(s)+O2(g)=CO2(g)△H1=a kJ•mol-1①S(s)+2K(s)═K2S(s)△H2=b kJ•mol-1②2K(s)+N2(g)+3O2(g)═2KNO3(s)△H3=c kJ•mol-1③将方程式3①+②-③得S(s)+2KNO3(s)+3C(s)═K2S(s)+N2(g)+3CO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教育学心理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