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远市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测试语文试题及答案.docx
《清远市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测试语文试题及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清远市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测试语文试题及答案.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清远市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测试语文试题及答案
清远市2013-2014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
高一语文试卷
说明:
1、本试题共六道大题,21小题,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
2、答卷时,按要求将答案填写在答题卷对应位置上,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3、考试结束,将答题卷交回。
一、基础题(本大题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读音不全正确的一项是( )
A.籍(jí)贯阐(chǎn)明领衔(xián)水泄(xiè)不通
B.笃(dǔ)厚卤(lǔ)味 佳肴(yáo)歇(xiē)斯底里
C.哽咽(yè)供给(jǐ)裹(guǒ)脚玉砌(qì)雕栏
D.白皙(xī)撑(chēn)持剖(pōu)析剩菜残羹(gēn)
2.下面语段中划线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回国后,华罗庚除致力于数学研究外,还非常注意发现和培养有志于献身数学科学的青年人。
有一天,他收到厦门大学图书馆管理员陈景润写来的信。
在信中,陈景润对华罗庚的《堆垒素数论》,提出了一些改进的意见。
《堆垒素数论》出版后,国内外数学界赞赏备至,没有人提出其中还有需要商榷的地方,他想不到一个无名青年竟然提出有的地方似乎值得改进。
华罗庚看了这封大胆而又坦率的来信,没有暴跳如雷,也没有置之度外,而是如获至宝。
他向全国数学界推荐了陈景润。
A.致力 B.商榷 C.置之度外 D.如获至宝
3.下列各句中,语意明确,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对《再别康桥》主题的理解,课后,同桌提出了一些异议,我认为是正确的。
B.关于复原米洛斯的维纳斯那两条已经丢失了的胳臂的方案至少有三种以上。
C.大家在写作文时一定要注意表达真情实感,切忌不要胡编乱造。
D.电视动画《进击的巨人》是根据日本漫画家谏山创的漫画作品改编的同名动画作品,于2013年4月5日开始播出。
4.下面这段话中,横线处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面对世界万事万物的这种复杂性、多样性,站在正确立场上的聪明人并不会茫然失措。
。
掌握了一般性之后,再努力去掌握具体事物的特殊性,这就可以使认识达到比较精确的地步了。
A.因为它们既然有规律可循,那就具有一般性
B.因为它们既然有一般性,那就有规律可寻
C.因为我们不止能掌握事物的一般性,还能掌握它的特殊性
D.因为我们既然能掌握事物的一般性,就能掌握它的特殊性
二、古诗文阅读(本大题7小题,共35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9小题。
(5-8题每小题3分,第9题10分,共22分)
项脊轩,旧南阁子也。
室仅方丈,可容一人居。
百年老屋,尘泥渗漉,雨泽下注,每移案,顾视无可置者。
又北向,不能得日,日过午已昏。
余稍为修葺,使不上漏。
前辟四窗,垣墙周庭,以当南日;日影反照,室始洞然。
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旧时栏楯,亦遂增胜。
借书满架,偃仰啸歌,冥然兀坐。
万籁有声,而庭阶寂寂,小鸟时来啄食,人至不去。
三五之夜,明月半墙,桂影斑驳。
风移影动,珊珊可爱。
然予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
先是,庭中通南北为一。
迨诸父异爨,内外多置小门墙,往往而是。
东犬西吠,客逾庖而宴,鸡栖于厅。
庭中始为篱,已为墙,凡再变矣。
家有老妪,尝居于此。
妪,先大母婢也。
乳二世,先妣抚之甚厚。
室西连于中闺,先妣尝一至,妪每谓予曰:
“某所,而母立于兹。
”妪又曰:
“汝姊在吾怀,呱呱而泣。
娘以指叩门扉曰:
‘儿寒乎?
欲食乎?
’吾从板外相为应答。
”语未毕,余泣,妪也泣。
余自束发读书轩中。
一日,大母过余曰:
“吾儿,久不见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
”比去,以手阖门,自语曰:
“吾家读书久不效,儿之成,则可待乎!
”顷之,持一象笏至,曰:
“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他日汝当用之!
”瞻顾遗迹,如在昨日,令人长号不自禁。
轩东故尝为厨人往从轩前过余扃牖而居久之能以足音辨人轩凡四遭火得不焚殆有神护者。
余既为此志,后五年,吾妻来归。
时至轩中从余问古事,或凭几学书。
吾妻归宁,述诸小妹语曰:
“闻姊家有阁子,且何谓阁子也?
”其后六年,吾妻死,室坏不修。
其后二年,余久卧病无聊,乃使人复葺南阁子。
其制稍异于前,然自后余多在外,不常居。
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
(选自归有光《项脊轩志》)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每移案,顾视无可置者顾:
拜访B.客逾庖而宴逾:
越过
C.比去,以手阖门比:
等到D.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手:
亲手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娘以指叩门扉曰 垣墙周庭,以当南日
B.家有老妪,尝居于此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
C.余久卧病无聊,乃使人复葺南阁子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D.顷之,持一象笏至独夫之心,日益骄固
7.下列文句中,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轩东故尝为厨/人往/从轩前过/余扃牖而居/久之能以足音辨人/轩凡四遭火/得不焚/殆有神护者。
B.轩东故尝/为厨人往/从轩前过/余扃牖而居久之能/以足音辨人/轩凡四遭火/得不焚/殆有神护者。
C.轩东故尝/为厨人往/从轩前过/余扃牖而居/久之能以足音辨人/轩凡四遭火/得不焚/殆有神护者。
D.轩东故尝为厨/人往/从轩前过/余扃牖而居久之能/以足音辨人/轩凡四遭火/得不焚/殆有神护者。
8.对文章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志”即“记”,是古代一种叙事、抒情的文体,《项脊轩志》就是一篇借记物以叙事抒情的散文名篇。
B.作者善于撷取生活中的典型细节和场面刻画人物,善于以清淡朴素之笔写身边琐事,亲切感人。
C.“然予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
”是承上启下的转折过渡句,“多可喜”指第一部分悠然自得的读书生活,以及家庭乐事,这是承上。
“亦多可悲”指下文回忆家庭生活中可悲之事,属启下。
D.作者在回忆祖母往事的时候,于回忆之中隐含着对祖母的怀念之情,也抒发了自己才华横溢却无处施展的怨愤之情。
9.翻译文中划横线的句子。
(10分)
(1)妪,先大母婢也。
乳二世,先妣抚之甚厚。
(4分)
译文:
。
(2)某所,而母立于兹。
(3分)
译文:
。
(3)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
(3分)
译文:
。
10.阅读下面这首古诗,然后回答问题。
(7分)
明月何皎皎
明月何皎皎,照我罗床帏。
忧愁不能寐,揽衣起徘徊。
客行虽云乐,
不如早旋归。
出户独彷徨,愁思当告谁?
引领①还入房,泪下沾衣裳。
【注】①引领:
伸颈远望。
(1)请简要概括诗中主人公的形象。
(3分)
答:
(2)这首诗运用了什么手法刻画主人公“忧愁不能寐”的情状?
请作简要分析。
(4分)
答:
1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任选3题,多选只按前3题计分)(6分)
(1)女也不爽,士贰其行。
,。
(《诗经·氓》)
(2)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
(陶潜《归园田居》)
(3),檐牙高啄。
各抱地势,。
(杜牧《阿房宫赋》)
(4)唯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
,。
(苏轼《赤壁赋》)
三、本大题4小题,共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5小题。
保卫我们城市的传统
王 澍
回顾近二十多年来的历史,在相当长时间里,我们在城市建设方面流于简单地向西方学习,建设高楼大厦。
现在看起来城市的建设应该根据各地情况采取不同思路。
有悠久文明历史的西欧,根本不是当年我们从电视图像上看到的那种高楼林立的“现代化”。
但是,发现这一点时已经有点晚了。
现在我国不少城市都是“崭新”的,大部分都只有二三十年的历史,别说和欧洲比,就是和“没有历史”的美国比也要短得多。
这种现象和中国近代以来长期处于落后形成的追赶心态有关。
很多人希望城市从外观上都向发达国家靠近。
很多旧城拆迁中,地方决策层都认为“太落后了”、“太破旧了”,非拆不可。
实际上,中国有非常优秀的城市化传统。
和西方不同,中国从唐朝开始就出现很多城市。
由于社会具有成熟的宗族礼法格局,到明代形成了建筑无城乡差别的城市。
在皖南的山区里,现在可以看到遗存下来的非常成熟、优美、先进的古代建筑。
把苏州切一块放到皖南山区的农村,或是把皖南农村的一部分放大挪到苏州,几乎是一样的。
从秦汉时人们开始用夯土技术造房子,在杭州这座南方富庶大城,至今可以看到那么多的“土房子”,显示出秦汉建筑脉络的延续,是很重要的“城市记忆”。
看起来土得掉渣的夯土技术其实是高度理性的产物。
“百年的砖千年的土”。
中国古代造房子,很注重稳固和长久。
中国本土的建筑传统是一个循环营造的体系,有很多奇妙的细节,为现代建筑技术所不及。
如传统的中国建筑方式是没有下水道的,主要用地渗技术,从地表大范围地向地下渗透排水,效果很好。
而现在的下水道技术,只要有一个地方堵了,其他地方就都要积水。
很多抛弃传统简单采用西方技术的建筑方式都是这样,花了大价钱,却制造出新的问题。
举这些例子并不是简单地提倡复古,而是想说明,中国传统建筑文化存在的很多“闪光点”,但是目前处于不被人重视的境地。
在过去相当长的时间内,中国传统的营造体系受到破坏,除了在最不讲究建筑文化的地方——农村里尚有遗存,在城市中大都已经中断了。
城市之魅力,不是来自于大楼有多高,马路有多宽,而是来自于文化的独特性。
竞争力就来自于创造这种有差异性的文化的能力。
在很多城市,一些街道原本拥有历史上不同时代的各种痕迹,都有其独特的城市记忆,层次分明,形成历史线索的会合,不应该在一次次旧城改造中被全面“覆盖”更新。
尤其不能简单地用“有没有住过名人”、“有没有发生过著名事件”作拆除与否的依据。
前几年发生的拆除中国美术馆后一个四合院的事件,当时的说法就是“不是文物,也不是名人故居,也不是著名历史事件的发生地”。
这种思路左右了我们城市保护工作很长一段时期。
很多人没有认识到,中国建筑文明并不是个别名人和历史事件构成的,普遍意义上的大众生活才构成文化的根基,很多路边的小东西都是重要的历史文化痕迹;但是人们都把它们忽略了。
中国要变成有文化魅力的创新型国家,需要的动力就包括历史文化的记忆,这是产生自主创新灵感的土壤。
而城市的文化价值不是简单的“先进”、“落后”之比较,而应该是“文化之差异”,从这个角度讲,面对越来越迅猛的城市化热潮,保卫我们城市的传统,已经到了无论怎么说都不为过的地步了。
(选自《新华文摘》有删改)
12-13题为选择题,请在答题卷“选择题答题区”作答。
(12题选对一项给2分,选对两项给5分,多选不给分)
12.根据文意,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两项是()()(5分)
A.近二十多年来,我们在城市建设方面喜欢简单地向西方学习,失去了本应有的自我个性。
B.现在我国不少城市都是“崭新”的,这与许多人特别是地方决策层的盲目追赶心
态有关。
C.由于社会具有成熟的宗族礼法格局,中国从唐朝就形成了建筑无城乡差别的城市。
D.文中所说的“城市记忆”是指城市里曾经出现过的人与事。
E.中国要建设成有文化魅力的创新型国家,在城市建设方面不能简单地追求高楼林立
的现代化,而应该注意保卫城市的传统,城市建筑要体现文化差异。
13.下列各项中不能作为论据直接证明“中国有非常优秀的城市化传统”的一项是()(3分)
A.在皖南的山区里,现在可以看到遗存下来的非常完美的古代建筑。
B.百年的砖千年的土,在杭州这座南方富庶大城,至今还可以看到用夯土技术建造的
“土房子”。
C.传统的中国建筑方式是没有下水道的,主要用地渗技术。
D.拆除中国美术馆后一个四合院的事件。
14.结合文意,指出中国传统建筑文化有哪些“闪光点”?
(4分)
15.结合全文,你认为我们该如何保卫我们城市的传统?
(4分)
四、现代文阅读(本大题3小题,共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8题。
(15分)
渐行渐远的村庄
乔洪涛
①一个人的夜晚,我的思绪常常从村庄开始。
②茅草、镰刀、乌鸦和月亮,一叶瓦,半块砖,数缕轻薄的寒烟,几棵擎天的大树,那里栖满了我心灵的诗意。
多年之后,当我在某一个城市的冬天的黄昏里独倚栏杆眺望西北故乡的方向,我的睫毛被从故乡赶来的雪花打湿,我看见在高楼之间漫天的雪花间飞翔着孤独的鸟,它已找不到归程和穴巢。
③我想起了在那个寒冷的冬天里,我们幸福栖居在低矮的草房里的情景。
父亲打开那一坛母亲为他酿制的高粱老酒,醇香浓郁的酒味把我们熏醉,把站在窗台上雪白的鸽子熏醉,而我们的欢声笑语又把我们的草房熏醉,把整个村庄的冬夜熏醉了。
门外正飘着大雪,父亲开门的那一刻我看见大雪瞬间把他覆盖,把我们温暖的草屋覆盖……
④我想起了栖居在村庄里的幸福的鸟,即便是一群乌鸦。
它们一起在冬天晃眼的阳光下飞起飞落,舞蹈,鸣叫和欢宴;傍晚,当夜幕下沉,它们又一起喊叫着归巢。
它们没有迷失和孤独。
村边的那一片树林,夜色已经来到,鸟们已经归巢,四周充满了如水的静谧和安详。
在树林的上方,有星星和月亮。
⑤空气开始逐渐地冷下来,虫子们也停止了呜叫,只剩下泥土和树木的呼吸渐渐清晰,只剩下隐私和秘密充满柔情。
树林旁的错落的房舍在银灰色的月辉下隐约可见。
高高的屋脊上蹲着一两只眼光雪亮的猫头鹰,而檐下石台上满布青苔的小石洼里储满了上一场下的未干的雨水,白天里有鸡和鸟噘着小嘴来喝,到夜晚就都盛满了一枚枚晃动的水晶般的月亮。
它是诗人心中纯洁的纤尘不染的蓝月亮,它只能在诗歌里出现,只能在村庄夜晚的上方出现,它属于童年和梦,属于心灵和灵魂。
⑥我的心灵已承受不起这样的村庄上空的月亮。
⑦当我背叛了村庄走进华灯闪烁的城市,在晚饭后漫步在人流熙攘的广场上,我牵着孩子的小手想在城市的上空指给她看哪是星星哪是月亮时,我失败了,我们的视力被刺眼的霓虹灯遮挡。
我们的周围不再拥有寂静和月华,充满耳朵的是流行的噪音和声嘶力竭的喊唱。
我知道也许我的这种感觉带有某种矫情的成分,因为我现在已无法离开城市,但我的心灵承受的是背叛的煎熬和对那一轮出现在村边树林蓝月亮的无穷无尽的思念。
⑧我疲惫已极,失落了自己纯洁的灵魂。
那一间童年村庄的低矮草房已成为我精神的天堂。
⑨我在那一个春天出走,母亲赶着她洁白的羊群把我送到村口;然后,我离开羊肠小道,走向城市的方向,母亲转身赶着她的羊群走进草原。
她知道有一天她的儿子还会回到她的身边吗?
村庄——这是一个怎样的概念?
为何年龄愈大我愈对它魂牵梦绕?
其实,许多个夜晚我都不敢触摸这一个烫手的词,它是我的灵魂和根。
我的根扎在村庄里,扎在乡野的有一搭无一搭的狗吠声里,扎在长满鸟群和月亮的天空、长满树木的大地上。
16.结合原文,理解第②段“我看见在高楼之间漫天的雪花间飞翔着孤独的鸟,它已找不到归程和穴巢”一句的含义。
(4分)
答:
17.文章的③④⑤段写到鸽子、老马、乌鸦、虫子、猫头鹰等生物时,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写这些内容有什么作用?
(5分)
答:
18.文章开头说“我的思绪常常从村庄开始”,而结尾又说“许多个夜晚我都不敢触摸这样一个烫手的词语”这样说是否矛盾?
为什么?
(6分)
答:
五、语言运用(本大题2小题,共12分)
19.仿照下面诗歌另写一节诗。
要求另选对象,修辞手法相同,句式相近。
(6分)
眼睛很宽容,
能装下整个世界;
它又很苛刻,
容不得一粒沙尘。
20.阅读下面文字,回答问题。
(6分)
有人认为,2012年国庆长假高速公路大堵车是因为人们争相占免费政策的便宜,这其实是误解。
节假日高速公路堵车,之前就有,而并非免费后才有的景象;出现车流扎堆儿,肯定有受免费诱惑的,但更多源于信息不对称,公路管理方对此缺乏充分的高速车流信息预警。
免费,不只是免通行费的问题,而是为了消除收费站这个关键的堵点,以免费放行减少时滞、促进顺畅。
可是虽然免费了,收费站却还像收费时那样拦车发卡收卡,等于没有解决问题,还因为免费把车流引向高速,加剧了拥堵。
2012年国庆长假高速公路堵车的三个原因是:
(1)
(2)
(3)
六、作文(本大题1小题,共60分)
2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在自己的人生旅途中,几乎每个人都会不断地去寻觅。
“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是一种寻觅;“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去用它寻找光明”也是一种寻觅;人们还可以寻觅美好的友情,寻觅自由,寻觅信仰,寻觅真理……
请以“寻觅”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
①角度自选;②立意自定;③除诗歌外,文体自选。
清远市2013—2014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
高一语文参考答案
1.D【解析】本题重点考查考生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字音的能力。
(撑(chēng)持、剩菜残羹(gēng))(3分)
2.C【解析】本题重点考查考生正确使用词语(熟语)的能力。
(置之度外:
度,考虑,放在考虑之外,指不把个人的生死利害等放在心上。
放在此处不合语境,应改为“置若罔闻”。
)(3分)
3.D【解析】本题重点考查考生正确辨析病句的能力。
(A项,语意不明,有歧义;B项,“至少……以上”重复;C项,不合逻辑,意思反了,删去“切记”。
)(3分)
4.B【解析】本题重点考查考生语言表达连贯和文段逻辑顺序安排的能力。
(空缺地方和上文组成因果关系,下一句“掌握了一般性之后”表明空缺处应为未掌握,因此取A、B;B理解为在“一般性”中寻找“规律”,符合认识过程。
因此选B项。
)(3分)
5.A【解析】本题考查考生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
(顾,环顾,左看右看。
)(3分)
6.B【解析】本题考查考生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
(B项“于”,均为介词,在;A项第一个“以”是介词,用;第二个“以”是连词,用来;C项第一个“乃”是副词,才;第二个“乃”是代词,你的;D项第一个“之”是音节助词,不译;第二个“之”是结构助词,的。
)(3分)
7.A【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浅易文言文的理解能力。
(轩东故尝为厨/人往/从轩前过/余扃牖而居/久之能以足音辨人/轩凡四遭火/得不焚/殆有神护者)(3分)
8.D【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浅易文言文内容思想表达技巧的理解、分析、概括、评价的能力。
(“抒发了自己才华横溢却无处施展的怨愤之情”,理解不正确,应是“表达了光阴易逝而自己却功名未就,辜负亲人抚育和期望的伤痛心情”。
)(3分)
9.【答案】
(1)这个老婆婆,是我死去的祖母的婢女,哺养两代人,先母待她很好。
(判断句,1分,“乳”1分,“抚”1分,大意1分,共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