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七年级下全册古文注释文言现象翻译阅读习题带答案.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5571159 上传时间:2023-06-09 格式:DOCX 页数:57 大小:38.3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版七年级下全册古文注释文言现象翻译阅读习题带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7页
部编版七年级下全册古文注释文言现象翻译阅读习题带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7页
部编版七年级下全册古文注释文言现象翻译阅读习题带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7页
部编版七年级下全册古文注释文言现象翻译阅读习题带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7页
部编版七年级下全册古文注释文言现象翻译阅读习题带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部编版七年级下全册古文注释文言现象翻译阅读习题带答案.docx

《部编版七年级下全册古文注释文言现象翻译阅读习题带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版七年级下全册古文注释文言现象翻译阅读习题带答案.docx(5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部编版七年级下全册古文注释文言现象翻译阅读习题带答案.docx

部编版七年级下全册古文注释文言现象翻译阅读习题带答案

七下全册文言文习题带答案【部编版】

题型:

【重点课下注释默写】【文言现象:

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一词多义、文言句式】【重点句子翻译】【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

目录:

一、第4课《孙权劝学》

二、第8课《木兰诗》

三、第12课《卖油翁》

四、第16课《陋室铭》

五、第16课《爱莲说》

六、第24课《河中石兽》

 

第4课《孙权劝学》检测题

班级:

姓名:

一、重点注释默写:

1、【卿】。

2、【当涂】。

3、【辞】。

4、【务】。

5、【孤】。

6、【治经】。

经,。

7、【博士】。

8、【邪】。

9、【但】。

10、【涉猎】。

11、【见往事】。

见,。

往事,。

12、【及】。

13、【过】。

14、【今者】。

15、【才略】。

16、【非复】。

17、【更】。

18、【刮目相待】。

刮,。

19、【大兄】。

20、【见事】。

二、文言现象积累:

1、分析加点字的文言现象并解释:

①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②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③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④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⑤及鲁肃过寻阳:

⑥即更刮目相待:

⑦但当涉猎:

⑧但当涉猎:

⑨见往事耳:

⑩自以为大有所益:

⑪蒙乃始就学:

⑫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2、一词多义:

以:

①蒙辞以军中多务:

②自以为大有所益:

当:

①但当涉猎:

②当涂掌事:

见:

①见往事耳:

②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大:

①与蒙论议,大惊:

②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3、判断文言句式:

①蒙辞以军中多务:

三、重点句子翻译:

1.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翻译:

2.蒙辞以军中多务。

翻译:

3.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翻译:

4.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翻译:

5.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翻译:

6.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翻译:

四、课外文言文阅读:

《伤仲永》王安石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

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

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

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

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

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

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

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

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

曰:

“泯然众人矣。

王子曰:

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

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

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

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

1.下列句中加点的词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其真不知马也

B.自是指物作诗立就蒙乃始就学

C.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D.得为众人而已耶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

2.下面加点词词义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忽啼求之      何陋之有        B.稍稍宾客其父  窥镜,谓其妻曰

C.蒙辞以军中多务 未尝稍降辞色   D.结友而别     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3.选出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以”与“或以钱币乞之”中的“以”意思相同的一项(     )

A.扶苏以数谏故                    B.属予作文以记之

C.皆以美于徐公                    D.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

4.选出对课文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     )

A.方仲永幼时天资过人,后来却因其父“不使学”反落为平庸无奇之辈。

B.作者先后三次和方仲永见面,发现他的文才下降很快,一次不如一次。

C.《伤仲永》借事说理,以方仲永的事例说明后天教育对成才的重要性。

D.《伤仲永》中,作者认为天资一般的人如不接受教育结果将更加糟糕。

5.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2)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

6.在课后“‘仲永泯然众人’谁之过”的讨论中,大家一致认为“‘仲永泯然众人’父之过”,请你结合文意,谈谈“父之过”的理由。

参考答案:

一、重点注释默写:

1、【卿】古代君对臣的爱称。

朋友、夫妇间也以“卿”为爱称。

2、【当涂】当道,当权。

3、【辞】推托。

4、【务】事务。

5、【孤】古时王候的自称。

6、【治经】研究儒家经典。

经,指《易》《书》《诗》《礼》《春秋》等书。

7、【博士】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

8、【邪】语气词,后写作“耶”。

9、【但】只,只是。

10、【涉猎】粗略地阅读。

11、【见往事】了解历史。

见,了解。

往事,指历史。

12、【及】到,等到。

13、【过】经过。

15、【今者】如今,现在。

16、【才略】才干和谋略。

17、【非复】不再是。

20、【更】重新。

21【刮目相待】拭目相看,用新的眼光看待。

刮,擦拭。

22、【大兄】长兄,这里是对朋友辈的敬称。

23、【见事】知晓事情。

二、文言现象积累:

1、分析加点字的文言现象并解释:

①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通假字,同“耶”,语气词,表反问语气。

②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古今异义,古义:

古时候王侯的自称,我。

今义:

独自,孤独。

③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古今异义,古义:

研究。

今义:

治理。

④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古今异义,古义:

当时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

今义:

学位。

⑤及鲁肃过寻阳:

古今异义,古义:

到了······的时候今义:

以及。

⑥即更刮目相待:

古今异义,古义:

重新。

今义:

更加。

⑦但当涉猎:

古今异义,古义:

只。

今义:

转折连接词,但是。

⑧但当涉猎:

古今异义,古义:

粗略的阅读今义:

捕捉猎物

⑨见往事耳:

古今异义,古义:

历史。

今义:

过去的事。

⑩自以为大有所益:

古今异义,古义:

很。

今义:

形容词。

⑪蒙乃始就学:

古今异义,古义:

从事。

今义:

就。

⑫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古今异义,古义:

知晓。

今义:

看见。

2、一词多义:

以:

①蒙辞以军中多务:

介词,用

②自以为大有所益:

认为

当:

①但当涉猎:

应当

②当涂掌事:

掌管

见:

①见往事耳:

了解

②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知晓

大:

①与蒙论议,大惊:

副词,十分

②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形容词,年长的

3、判断文言句式:

①蒙辞以军中多务:

倒装句,状语后置,即:

蒙以军中多务辞。

三、重点句子翻译:

1.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翻译:

你现在掌权管事了,不能不学习!

2.蒙辞以军中多务。

翻译:

吕蒙以军中事务繁多为由来推辞。

3.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翻译:

我哪里是要你研究儒家经典成为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呀!

4.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翻译:

只是应当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

5.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翻译:

以你现在的才干、谋略看,你不再是原来那个吴下阿蒙了!

6.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翻译:

读书人分开几天,就要用新的眼光看待了,长兄知道这件事太晚了啊!

四、课外文言文阅读:

《伤仲永》王安石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

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

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

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

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

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

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

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

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

曰:

“泯然众人矣。

王子曰:

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

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

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

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

1.下列句中加点的词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项是(C)

A.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其真不知马也

B.自是指物作诗立就蒙乃始就学

C.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D.得为众人而已耶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

【解析】A代词,他;表推测语气,大概。

B完成;靠近。

C最终;最终。

D成为;为了。

2.下面加点词词义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B    )

A.忽啼求之      何陋之有        B.稍稍宾客其父  窥镜,谓其妻曰

C.蒙辞以军中多务 未尝稍降辞色   D.结友而别     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解析】A代词,书具;宾语前置标志。

B代词,他;代词,他。

C推辞;言辞。

D表顺承;表转折。

3.选出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以”与“或以钱币乞之”中的“以”意思相同的一项(   D  )

A.扶苏以数谏故                    B.属予作文以记之

C.皆以美于徐公                    D.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

【解析】例句是用。

A因为。

B来。

C认为。

D用。

4.选出对课文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   B  )

A.方仲永幼时天资过人,后来却因其父“不使学”反落为平庸无奇之辈。

B.作者先后三次和方仲永见面,发现他的文才下降很快,一次不如一次。

C.《伤仲永》借事说理,以方仲永的事例说明后天教育对成才的重要性。

D.《伤仲永》中,作者认为天资一般的人如不接受教育结果将更加糟糕。

【解析】B作者只见过一次方仲永。

5.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翻译:

每天带着仲永四处拜访同县的人,不让他学习。

(2)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

翻译:

让他作诗,写出来的诗已经不能与从前的名声相称。

6.在课后“‘仲永泯然众人’谁之过”的讨论中,大家一致认为“‘仲永泯然众人’父之过”,请你结合文意,谈谈“父之过”的理由。

答:

因为仲永的父亲“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贪图钱财(贪图小利),目光短浅,而“不使学”,从而使方仲永失去后天学习的有利时机。

(二)第8课《木兰诗》检测题

班级:

姓名:

一、重点注释默写:

1、【唧唧】。

2、【当户织】。

3、【机杼声】。

4、【唯】。

5、【何所思】。

6、【忆】。

7、【军帖】。

8、【可汗大点兵】。

9、【军书十二卷】。

士二,。

10、【愿为市鞍马】。

为,。

市,。

鞍马,。

11、【旦】。

12、【溅溅】。

13、【胡骑】。

14、【啾啾】。

15、【万里赴戎机】。

戎机,。

16、【关山度若飞】。

度。

17、【朔气传金柝】。

朔,。

18、【铁衣】。

19、【策勋十二转】。

策勋,。

20、【赏赐百千强】。

强,。

21、【问所欲〕。

22、【尚书郎】。

23、【愿驰千里足】。

驰,。

24、【郭】。

25、【扶将】。

26、【红妆】。

27、【霍霍】。

28、【著】。

29、【云鬓】。

30、【帖】。

31、【火伴】。

32、【雄免脚扑朔,雌兔眼迷离】扑朔,。

迷离,。

33、【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傍,。

走,。

二、文言知识积累:

1、分析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文言现象,并解释。

①对镜帖花黄:

②出门看火伴:

 

③双兔傍地走:

④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

⑤卷卷有爷名:

⑥出郭相扶将:

 

⑦安能辨我是雄雌:

 

⑧雌兔眼迷离:

   

⑨问女何所忆:

⑩策勋十二转:

⑪赏赐百千强:

⑫愿为市鞍马:

⑬策勋十二转:

⑭当窗理云鬓:

2、一词多义:

①东市买鞍马:

  

②愿为市鞍马:

 

①昨夜见军帖:

②对镜帖花黄。

①将军百战死:

②出郭相扶将:

3、判断下列句子的文言句式。

①问女何所思:

②愿为(之)市鞍马:

4、指出下列句子所运用的修辞。

①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修辞:

②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修辞:

③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修辞:

三、重点句子翻译:

1、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翻译:

2、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翻译:

3、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翻译:

4、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翻译:

5、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翻译:

6、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

翻译:

7、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

翻译:

8、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翻译:

四、课内简答题:

1、怎样理解文中“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这句话?

她真的是分别到四个集市去准备这些出征用品吗?

2、文中的“不闻——但闻——”采用了什么方法?

连续用两次有什么作用?

文中连用“旦辞”、“暮至”表明了什么?

3、本文有些数词,如“十二”、“十年”等,这些数词的用法有什么特点?

你还能再举出例子吗?

4、文中“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

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

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

”一句中使用了什么描写方法,表现了木兰什么心情?

5、本文写木兰代父从军,征战多年,只用了短短的六句话,你知道作者这样谋篇有什么目的吗?

6、本文在写作上一个突出的特点是剪裁得当,重点突出。

说说诗中详写和略写了哪些内容?

为什么这么安排?

7、文中结尾是吟唱者的赞词,有何作用?

8、谈谈你对《木兰诗》主题的认识。

9、读完本诗后,你觉得木兰是一个怎样的女子?

10、这首诗的主题是什么?

参考答案

一、重点注释默写:

1、【唧唧】叹息声。

2、【当户织】对着门织布。

3、【机杼声】织布机发出的声音。

4、【唯】只。

5、【何所思】想什么。

6、【忆】思念。

7、【军帖】军中的文告。

8、【可汗大点兵】可汗大规模地征兵。

9、【军书十二卷】征兵的名册很多卷。

士二,表示多数,不是确指。

10、【愿为市鞍马】愿意为(此)去买鞍马。

为,介词,为了,其后宾语省略。

市,买。

鞍马,泛指马和马具。

11、【旦】早晨。

12、【溅溅】水流声。

13、【胡骑】胡人的战马。

14、【啾啾】马叫的声音。

15、【万里赴戎机】远行万里,投身战事。

戎机,战事。

16、【关山度若飞】像飞一样地越过一道道关塞山岭。

度,越过。

17、【朔气传金柝】北方的寒气传送着打更的声音。

朔,北方。

18、【铁衣】铠甲,古代军人穿的护身服装。

19、【策勋十二转】记最大的功。

策勋,记功。

20、【赏赐百千强】赏赐很多的财物。

强,有余。

21、【问所欲〕问(木兰)想要什么。

22、【尚书郎】尚书省的官。

23、【愿驰千里足】希望驰骋千里马。

驰,赶马快跑。

24、【郭】外城。

25、【扶将】扶持。

26、【红妆】指女子的艳丽装束。

27、【霍霍】磨刀的声音。

28、【著】穿。

29、【云鬓】像云那样的鬓发,形容好看的头发。

30、【帖】同“贴”。

31、【火伴】同伍的士兵。

32、【雄免脚扑朔,雌兔眼迷离】扑朔,动弹。

迷离,眯着眼。

33、【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雄雌两免贴近地面跑,怎能辨别哪只是雄兔,哪只是雌兔呢?

傍,靠近、临近。

走,跑。

二、文言知识积累:

1、分析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文言现象,并解释。

①对镜帖花黄:

通假字,同“贴”,粘贴。

②出门看火伴:

通假字,“火”通“伙”。

 

③双兔傍地走:

古今异义,古义:

跑。

今义:

行走。

④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

古今异义,古义:

只 。

今义:

表转折,但是。

⑤卷卷有爷名:

古今异义,古义指父亲,今指爷爷,即父亲的父亲。

  

⑥出郭相扶将:

古今异义,古义为外城,今仅用作姓氏。

 

⑦安能辨我是雄雌:

古今异义,古义为怎么,今义安全。

 

⑧雌兔眼迷离:

古今异义,古义为眯着眼,今义模糊不清。

   

⑨问女何所忆:

古今异义,古义为思念,今义回忆。

⑩策勋十二转:

古今异义,古义为勋级每升高一级为一转,今义改变方向、位置、形势、情况等。

⑪赏赐百千强:

古今异义,古义为有余,今义力量大,势力大。

⑫愿为市鞍马:

词类活用;名词做动词,买。

⑬策勋十二转:

词类活用;名词做动词,登记。

⑭当窗理云鬓:

词类活用;名词做状语,像云一样的。

2、一词多义:

①东市买鞍马:

集市。

  

②愿为市鞍马:

名词作动词。

买。

   

①昨夜见军帖:

文告。

②对镜帖花黄。

通“贴”,粘贴。

 

①将军百战死:

带领。

     

②出郭相扶将:

扶助,扶持。

3、判断下列句子的文言句式。

①问女何所思:

倒装句,宾语前置。

②愿为(之)市鞍马:

省略句,省略宾语。

4、指出下列句子所运用的修辞。

①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修辞:

互文。

②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修辞:

对偶+互文。

③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修辞:

没有修辞。

有些同学可能认为是对偶,其实不是,“戎机”和“若飞”的词性不一致。

三、重点句子翻译:

1、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翻译:

木兰愿意为此到集市上去买马鞍和马匹,就开始替代父亲去征战。

2、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翻译:

不远万里奔赴战场,翻越重重山峰就像飞起来那样迅速。

3、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翻译:

北方的寒气中传来打更声,月光映照着战士们的铠甲。

4、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翻译:

将士们身经百战,有的为国捐躯,有的转战多年胜利归来。

5、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翻译:

记下战功很多次,(天子)赏赐很多财物。

6、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

翻译:

打开我东厢房的门,坐在我西厢房的床上。

7、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

翻译:

对着窗户梳理美丽的鬓发,对着镜子贴上好看的花黄。

8、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翻译:

雌雄两只兔子贴着地面一起跑,怎么能辨别哪一只是雄兔,哪一只是雌兔呢?

四、课内简答题:

1、怎样理解文中“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这句话?

她真的是分别到四个集市去准备这些出征用品吗?

答:

文中运用了排比、互文的手法,写出了木兰紧张而有序的购买战马和马具。

东南西北是虚指,并非实指。

2、文中的“不闻——但闻——”采用了什么方法?

连续用两次有什么作用?

文中连用“旦辞”、“暮至”表明了什么?

答:

文章采用了复沓的修辞方法。

连用两次表达了木兰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之情。

“旦辞”、“暮至”极言时间之短促,夸张地表现了木兰行军的神速,军情的紧迫,心情的急迫。

3、本文有些数词,如“十二”、“十年”等,这些数词的用法有什么特点?

你还能再举出例子吗?

答:

文中“十二”、“十年”等是虚指,不是实指,以确定的数字表示不确定的含义,又如“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4、文中“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

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

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

”一句中使用了什么描写方法,表现了木兰什么心情?

答:

使用了动作描写手法,表现了木兰回家后的喜悦的心情和恢复女儿装后的激动的心情。

5、本文写木兰代父从军,征战多年,只用了短短的六句话,你知道作者这样谋篇有什么目的吗?

答:

因为主题和塑造人物的需要,文章不在于表现木兰驰骋沙场杀敌立功,而重在表现木兰深明大义,不慕荣利,热爱家乡亲人和对和平的向往。

6、本文在写作上一个突出的特点是剪裁得当,重点突出。

说说诗中详写和略写了哪些内容?

为什么这么安排?

答:

文中详写了木兰从军的动机,途中怀念爷娘的心理活动及回家后与亲人欢聚热闹的场面。

略写了木兰的多年的战争生活因为主题和塑造人物的需要,文章不在于表现木兰驰骋沙场,杀敌立功,.而重在表现她深明大义,不慕荣利,热爱家乡亲人和对和平的向往。

7、文中结尾是吟唱者的赞词,有何作用?

答:

吟唱者以双兔为喻,体现了对木兰的喜爱之情,赞美了木兰多年从军中未被发现时女郎的谨慎和机警。

8、谈谈你对《木兰诗》主题的认识。

答:

通过对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多年征战归来,不慕荣利,自愿过劳动生活的故事,表现了古代劳动人民乐观,勇敢的爱国精神以及对和平生活的向往。

9、读完本诗后,你觉得木兰是一个怎样的女子?

答:

木兰是一个深明大义,勤劳,善良,不慕容华,机智,警觉英勇善战,热爱家乡亲人,热爱和平的奇女子。

10、这首诗的主题是什么?

答:

赞颂劳动人民出身的妇女英雄,反映人民对和平生活的向往。

 

(三)第12课《卖油翁》检测题

班级:

姓名:

一、重点注释默写:

1、【陈康肃公】公,

2、【善射】

3、【自矜】

4、【圃】

5、【释担】释,

6、【睨】

7、【但微颔之】

但。

颔,。

之,。

8、【无他】

9、【但手熟尔】

熟,尔,

10、【忿然】

然,

11、【安】

12、【轻吾射】

轻,

13、【以我酌油知之】

以,酌,

之,

14、【覆】

15、【徐】

16、【杓】

17、【沥之】

沥之,

18、【遣之】遣,

二、重点知识积累:

1、分析加点字的文言现象,并解释:

①但手熟尔:

②徐以杓酌油沥之:

③尝射于家圃:

④尔安敢轻吾骑射:

⑤但微颔之:

⑥尔安敢轻吾射:

⑦尔安敢轻吾射:

2、一词多义:

之:

①但微颔之:

②以我酌油知之:

③以杓酌油沥之:

④笑而遣之:

其:

①见其发矢十中八九:

②以钱覆其口:

射:

①尝射于家圃:

②尔安敢轻吾射:

以:

①以我酌油知之:

②以钱覆其口:

尔:

①但手熟尔:

②尔安敢轻吾射:

而:

①释担而立:

②自钱孔入,而钱不湿:

③康肃笑而遣之:

3、判断文言句式:

①尝射于家圃:

②自钱孔入:

三、重点句子翻译:

1、陈康肃公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

翻译:

2、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

翻译:

3、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翻译:

4、无他,但手熟尔。

翻译:

5、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

翻译:

6、康肃笑而遣之。

翻译:

四、课外文言文阅读:

重财轻信

济阴之贾人①,渡河而亡其舟,栖于浮苴②之上,号焉。

有渔者以舟往救之。

未至,贾人急号曰:

“我,济上之巨室也。

能救我,予尔百金。

”渔者载而升诸陆,则予十金。

渔者曰:

“向许百金而今予十金,无乃③不可乎。

”贾人勃然作色曰若渔者也一日之获几何而骤得十金犹为不足乎渔者黯然④而退。

他日,贾人浮吕梁而下⑤,舟迫⑥于石,又覆,而渔者在焉。

人曰:

“盍救诸?

”渔者曰:

“是许金而不酬者也。

”立而观之,遂没。

郁离子曰:

“或称贾人重财而轻命,始吾不信,而今知有之矣。

孟子曰:

‘故术不可不慎也。

’信哉!

【注释】①贾人:

商人②浮苴:

水中浮草③无乃:

莫非,岂不是,难道不是。

④情绪低落的样子。

⑤浮吕梁而下:

乘船沿吕梁山顺流而下。

⑥迫:

迫近,这里是冲撞、触击。

1、下列同例句“渡河而亡其舟”加点词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暮而果大亡其财B、马无故亡而入胡

C、广故说言欲亡D、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

2、下列“而”的用法和意义同例句“向许百金而今予十金”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