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管跨越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方案.docx

上传人:b****9 文档编号:25561273 上传时间:2023-06-09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38.3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顶管跨越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顶管跨越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顶管跨越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顶管跨越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方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顶管跨越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方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顶管跨越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方案.docx

《顶管跨越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顶管跨越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方案.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顶管跨越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方案.docx

顶管跨越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方案

港陆集团跨越顶管工程

 

 

施工单位:

2011年7月24日

 

一、综合说明

二、施工工艺

三、始顶前部分分项工程施工方案

四、顶进施工要求

五、质量管理措施

六、安全文明施工

七、顶管穿越施工机具配置

 

一、综合说明

1.1工程概况

本工程分二部分

(1)横穿长度约18米,穿越钢管一根,φ2020mm,工作管圆心距地面高度根据现场其他管线深度决定。

(2)根据现场勘查情况,发射井位置设在动力厂房小路东侧。

1.2本工程测量控制的主要依据

(1)唐山市市政府工程设计研究院总院

(2)现场勘查场地情况

(3)甲方交桩成果

(4)唐山市城市道路工程施工技术规程(DBJ01-45-2000)

(5)唐山市市政工程局《市政工程施工手册》

1.3顶力计算

顶力计算:

工程施工采用2020钢管

根据总顶力经验计算共式:

F=n.G.L

其中n----土质粘住系数

G----每米钢管自重

L----顶管长度

每米套管自重=材料密度*每米套管体积

顶管长度按18米计算,土质按粘土粉质粘土,含水量较小挖后能短期形成土拱,土质系数1.5-2

总顶力=n.G.L=2*5*18=180T

根据以上计算体积和我们定的实际情况,穿越地段为粘土,粉质粘土。

含水量较小穿越长度18米,采用1台320t电动液压千斤顶进行施工。

二、施工工艺流程

2.1施工工艺流程

 

三、始顶前分部分项工程施工方案

3.1测量主要仪器

6”经纬仪一套,用于顶管工坑内井位轴线控制及地上已知点坐标复测及测定定位。

S3自动安平水准仪一套,用于已知控制点高程复测及顶进作业中高程控制测量。

3.2管道顶进施工前的测量工作

(1)对已知控制点进行复核测量

平面位置的复测

对已知0点的高程复测

(2)下管就位后管道前后高程应符合设计要求,在首节管的轴线高程无误后方可进行顶管作业。

首节管顶进施工中,每顶进30cm应对管道的轴心、管内底两端的高程进行复测一次。

顶进长度在60cm以内可采用锤球拉线的方法进行测量。

要求两锤球间距尽可能拉大,用水平尺测量头一节管前端的中心偏差,当管道顶进超过60cm后,也就是常规作业时,一般每顶进100cm进行复测即可,复测过程中,按规定做好测量各项记录,作为施工人员在作业中纠偏依据,保证管道轴线位及高程符合设计要求。

3.3施工测量注意事项

(1)在风力超过4级以上严禁进行地面测量施工。

(2)测量仪专人专用,严禁非专业人员操作仪器。

(3)中心桩复核后及时设置中心控制桩,并砌砖保护,做明显标志。

(4)水准点复核后,设一临时水准点供施工使用。

(5)水准仪、经纬仪校核后方可使用,测量仪器要定期校核,防止施工中使用时发生偏差。

3.4导轨安装

导轨采用卵石为基础,基底为8m*4m,基础上铺3m长150mm*150mm方木,间距40cm,并用粗砂填缝。

方木上铺导轨,导轨采用43kg/m钢轨,长度不小于6米,要求光滑直顺。

导轨安装中的偏差为1.0mm采用道钉固定在枕木上,导轨深入工作坑壁50cm,以保证管子顺序连接。

D3=3100mmh=140mme=30mm

代入数据计算得:

√A=2{D-(h-e)}(h-e)=1146mm

经计算导轨内间距取1146mm.

3.5后背安装

后背尺寸:

宽度:

3米,高度,3米。

采用长4米、断面15cm*15cm方木密排,高度为2.5米,尽量贴紧墙壁,后背平面要求垂直于管道中心线,如有空隙有沙石填充严实,方木前如设2cm厚钢板,在埋设3根立铁,间距1.2米,里铁要求码平整,顶镐后座与横铁结合处严密,以便均匀的将顶力传到后背上。

顶力设备为1台320t油压千斤顶,行程L=100mm。

四、顶进施工要求

4.1管道顶进

1、下管就位

(1)检查砼管:

顶管所用砼管应无破损及纵向裂缝,端面要平整,管壁无坑陷及鼓包,管壁应光洁,检查合格的管子方可用起重设备吊到工作坑的导航轨上就位。

(2)检查起重设备:

超重设备经检查、试吊,确认安全可靠方可下管,瞎下管时工作坑内严禁站人。

当距导轨小于50cm,操作人员方可近前工作。

吊运时应采用专用吊钩或柔性吊锁,严禁用钢丝绳穿入管内起吊。

(3)管子就位:

第一节管子下到导轨上,测量管子中心及前端和后端的管底高程,确认安装合格后方可顶进,第一节管作为工具管,顶进方向合格后方可进行下一步工序。

2、管前挖土与顶进

管前挖土是控制和管节顶进方向和高程,减少偏差的重要作业,是保证顶管质量及管上构筑物安全的关键,顶进时要注意以下事项:

(1)管前挖土长度:

根据本工程土质情况,为防止塌方,管端挖土长度应在30cm以下。

(2)关于管子周围超挖:

本工程顶管段位于过路段,管子周围一律不得超挖,一定保持管壁与土基表面吻合。

(3)安装管帽:

由于土质松散,为了防止塌落,保证安全和便于挖土操作,在首节管前端要装管帽,帽檐伸入土长度为0.8米。

(4)开始顶进时,应缓慢进行,待各接触面部位密合后再按常速顶进,顶进施工应连续顶进,顶进测量在首管顶进时测量间隔不应超过30cm,正常顶进时间隔不应超过1米,在测量过程中发现偏差应及时纠偏,顶进的砼管在接口时一定要保证严密。

(5)顶进时昼夜两班不间断施工,防止因中途停置面导致摩擦增加,造成顶进困难,同时保证工程工期,不影响工程总体部署。

(6)认真填写顶进施工记录是提高顶进质量的首要保证,交接班时的负责人必须向接班负责人交情记录。

并说明在顶进操作中出现的问题及处理情况。

(7)对于影响顶进质量与安全问题的隐患必须及时处理,减少停滞时间,对于不得不停下来研究解决的问题要尽快制定出对策,抓紧处理,恢复顶进。

(8)在纠偏顶进过程中,应采取分段校验,每顶进10—20cm宜全面检验一次施工质量,解决存在问题。

(9)提高施工和操作人员的素质,加强顶进工作的动态管理,是保证顶进施工质量的关键。

(10)顶进过程中出现中心偏差或高程偏差及有偏差趋势应及时纠偏,用千斤顶人工配合,纠偏时每顶进20—30cm测量一次,注意第一节管子的走向趋势,严防纠偏过急。

为防止顶管中管错口,顶进的前三节管中,在接口处应安装内胀圈,使胀圈与管壁胀紧成为一个整体。

项目

允许偏差

检查频率

检查方法

范围

点数

1

中线

D<1500

≤30

每节管

1

测量并查阅测量极具

2

位移

D≥1500

≤50

每节管

3

管内底高程

D<1500

+10、-20

每节管

1

水准仪测量

4

D≥1500

+20、-20

每节管

5

相邻管间错口

D<1500

≤10

每个接口

1

用尺量

6

D≥1500

≤20

7

对顶进管子错口

≤30

对顶接口

1

用尺量

注:

(1)管内底程如管径D<1500的最大超差超过100mm,管径D≥1500的最大超差超过1500mm时,均应返工重做。

(2)表内D为管径(mm)

五、质量管理措施

5.1质量管理措施

质量是我们的立身之本,为确保分项工程优良目标,除运行《ISO-9002》标准以外,我们将建立完善的质量管理网络和采取行之有效的管理手段及措施来确保本工程的优良目标的实现。

5.1.1质量管理措施采取“五步到位”

操作要求交底到位

上下工序交接到位

上下班交接到位

关键部位的检查、验收到位

现场检查验收到位

5.1.2质量管理工作网络

质量网络明确每个人,每一个岗位在质量管理工作所承担的工作和责任,

密切注意工程实施过程中多发生的情况,分析产生问题的因素,利用最佳的对策,以确保工程保质保量的完成。

5.1.3落实各项经济责任制

对工程管理人员加强定岗,定职教育,制定严格的奖罚制度以加强工作责任感,消除各种可能发生不良后果的隐患。

在确保质量与进度的同时,认真执行有关规定,认认真真、切切实实的做好文明施工。

5.2针对本工程的质量保证措施

5.2.1施工组织设计必须经过现场监理审批后方可施工,遇到变更及时研究解决。

5.2.2必须严格按照设计图纸放线、定位。

开工前做好施工人员的培训和施工技术、标准、质量要求及控制点的详细交底。

做到参与施工人员都能熟知技术质量要求。

5.2.3强化质量教育,贯彻质量第一的方针,开工前组织施工人员学习质量体系文件及施工技术要求。

并做好记录,做到要个按照设计要求及规范规定施工,以良好的工作质量来保证工程的质量。

5.2.4建立各项管理制度,使质保体系正常运转,施工中加强工序管理,各工种、各岗位严格把关。

5.2.5施工过程中若出现质量问题,均应立即报告建设施工单位现场代表及监理,对质量采用的补救措施,必须征得建设单位、监理、设计人员同意后才能实施。

六、安全文明施工

6.1安全施工

6.1.1安全工作目标

无职工工伤死亡事故

无重大火灾事故

无重大地下管线损毁事故

6.1.2安全作业规程

a施工现场安全管理规定

1)进入施工现场,必须遵守安全生产规章制度

2)服从施工负责人和安检人员的管理

3)按照作业要求正确穿戴好个人防护用品,进入施工现场必须佩戴安全帽。

在有毒性、腐蚀性、窒息性空气的作业现场,保证现场通风,施工人员佩戴防护镜或防毒面具。

4)严禁酒后上班,严禁在禁止烟火场所吸烟或用火,严禁任意拆除和挪动各种防护装置和警告、安全标志。

5)非电工人员严禁乱动现场的电器开关和电器设备,未经许可不得乱动非本职工作范围内的一切机械设备。

6)严格执行操作规程,不得违章指挥和违章作业。

对违章作业的指令有权拒绝,并有责任制止他人违章作业。

b、专项安全管理规定

1)严格遵守“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安全生产方针,并严格执行国家及行业的各项安全规范、规程及标准。

2)明确各级管理及岗位的安全职责,全面落实安全管理责任制。

3)加强安全教育及安全培训,特殊工种必须持证上岗。

施工用电

1)施工现场的电器设备必须有有效的安全技术措施。

2)必须经常对现场的电气线路和设备进行安全检查。

3)电气线路应三相五线制设置,采用绝缘良好的橡皮护套软导线,电气线路不得接触潮湿地面或接近热源,严禁随便乱拖乱拉电线,严禁将电线接挂在树上、金属设备、构件和钢脚手架上,或用金属丝绑扎电线,在通道或马路处可采用加保护管埋设地下,树立标志,接头必须架空或设接头箱。

4)现场使用的拖线箱电源线长度不大于30米

5)施工现场不得架设裸体导线。

6)严禁擅自接用电源,严禁将电线芯直接插入插座或将芯线挂接在电源开关上。

7)所有的临时电源和移动电具必须设置有效的漏电保护开关,漏电开关上方都要用单独熔断保护。

8)露天使用的电器设备应具有良好的防雨性能或采取有效的防雨措施,水淋受潮的设备必须经绝缘测试合格后方可使用。

9)电器设备检修时,必须有两名电工负责,检修时应先切断电源,并挂上“有人工作,严禁合闸”的警告牌,严禁带电作业,必须带电作业时,应采取可靠的安全保护措施,停用电源时,应在开关箱上加锁或取下熔断器。

6.2文明施工

1、开挖工作坑和顶管出土时,要防止扬尘飘散,影响居民的生活环境,要采取及时洒水或覆盖等方法解决。

2、顶管工作时,使用的报废材料,要统一集中处理,不得在现场乱堆乱放,以免污染地面、水体,其他机械器具防止也要整齐集中。

3、密切注意作业面的有毒有害的检测工作,预防意外事故的发生。

4、特种作业人员必须持证上岗,并按规定佩戴个人劳动防护用具。

5、工作坑边一米以内不准堆放土石沙料及停置机具。

6、暂设临时用电必须采用绝缘导线,不得采用塑胶软线,施工机具、车辆、人员,应与电源线路保持一定距离,达不到规范距离时,应采取可靠的防护措施。

7、人工推滚,应设专人指挥,推滚不得超过自走的速度,上下坡应用大绳控制管速,管前及二侧不得站人。

8、顶管平台承重钢梁每端应超出坑沿1.5米,并用方木普严打牢,平台口周边应设不低于一米的防护栏,上下入孔口三面设不低于50cm的围挡,顶管坑爬梯应有扶手,设置牢固有一定坡度。

9、往平台推运管子,管前必须用三角木打掩,下管吊索具有安全系数,不得小于六倍,下管时,管子下方严禁站人。

10、顶铁单排使用长度不大于1.5米,双排使用不大于2.5米,顶进时顶铁必须与后背垂直顶铁上方和两侧不得站人,且严禁穿行,顶进中发现顶铁弯曲或拱起,应立即停止,顶进长度超过50米时,应采取预防缺氧窒息的措施。

11、管前掏挖土方,人应在管内操作,土质良好掏挖不得超过50cm,土质松软不得超过20-30cm,顶管使用机具应经常检查、维修,工作坑和管内照明电压应使用低压36V,特别潮湿地段应采用12V。

12、本工程是连续施工,对生活、生产劳逸结合,人员要统筹安排,确保质量,安全文明施工。

 

七、顶管穿越施工机具配置

序号

名称

规格

数量

备注

1

液压泵站

600T

1

2

液压千斤顶

320T

2

3

发电机

50A

1

4

吊车

16T

1

5

汽车

20T

1

人员配置

序号

名称

数量

备注

1

机组长

2

2

技术员

1

3

测量员

1

4

操作员

2

5

司机

2

6

起重员

2

7

普工

8

8

炊事员

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艺术创意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