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话盐湖与盐沼.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255611 上传时间:2022-10-07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36.8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漫话盐湖与盐沼.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漫话盐湖与盐沼.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漫话盐湖与盐沼.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漫话盐湖与盐沼.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漫话盐湖与盐沼.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漫话盐湖与盐沼.docx

《漫话盐湖与盐沼.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漫话盐湖与盐沼.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漫话盐湖与盐沼.docx

漫话盐湖与盐沼

漫话盐湖与盐沼

Yuanzi16

本文作者的话

2011年3月11日,日本东北部海域,东经142.6度,北纬38.1度,发生里氏9.0级强烈地震,引发剧烈海啸,造成日本福岛核电站严重核泄漏事故。

致命的核辐射危害,造成有的地方一些人的心理恐慌,甚至产生了抢购碘盐的风潮。

在这种背景下,本文作者根据有关文献和资料,编写了《漫话盐湖与盐沼》这篇文章。

但愿能够解除一些人的“盐荒”之忧,并供读者进一步了解和研究盐湖与盐沼参考。

希望能够得到读者朋友的喜欢和指教!

本文目录

一、盐湖与盐沼的概念

二、盐湖的分类

三、盐湖的形成

四、盐湖的分布

五、中国盐湖资源的开发利用

六、中国著名大盐湖

七、世界最大盐湖玻利维亚乌尤尼盐湖

八、世界其它盐湖

九、盐沼的地理分布

十、盐沼生物

十一、盐沼典型植物群落

下面是正文

一、盐湖与盐沼的概念

1、盐湖的定义

盐湖(saltlake,salinelake,athalassiclake),是指湖水矿化度大于35g/L(克/升)的湖泊,或水中含盐度大于35000mg/l(毫克/升)的湖泊,或离子含量近于饱和的湖泊。

按其主要成分,可分为碳酸盐湖、硫化物湖和氯化物湖。

盐湖是咸水湖的一种,是干旱地区含盐度(以氯化物为主)很高的湖泊。

咸水湖矿化度为1~35克/升。

矿化度大于35克/升的即为盐湖。

盐湖是湖泊发展到老年期的产物。

它富集着多种盐类,是一种重要的矿产资源。

2、盐沼的定义

有的文献和资料将盐湖与盐沼混为一谈。

其实,二者是不同的两个概念。

盐沼(saltmarsh)是指在潮汐影响下生长耐盐、喜水植物的滨海湿地;或含有大量盐分的湿地。

内陆盐沼多分布于干旱地区,由于河流或地下水带来盐分的长期蒸发积累而成;海滨盐沼分布在河口或海滨浅滩,由于海水浸渍或潮汐交替作用而成。

盐沼是地表过湿或季节性积水、土壤盐渍化并长有盐生植物的地段。

有人认为,盐沼属于广义的沼泽范畴,但是它在水质、土壤、植被和动物各方面与其它沼泽类型都有明显的差别。

盐沼地表水呈碱性、土壤中盐分含量较高,表层积累有可溶性盐,其上生长着盐生植物,这是它的基本特性。

二、盐湖的分类

盐湖湖水蒸发量大于或至少等于降水量及地面地下水对湖泊的补给量。

中国柴达木盆地蒸发量达2400~2600mm,为年降水量的30~50倍,形成很多盐湖,如察尔汗盐湖、茶卡盐湖等。

盐湖水析出的盐类,按成因和形态,可分为新沉积盐、旧沉积盐和固成盐。

固成盐构成盐矿区,是重要的矿物资源。

例如,吉尔泰盐池是中国享有盛名的盐湖之一。

三、盐湖的形成

1、盐湖形成的最主要条件

盐湖之形成,需要一定的自然条件,其中最主要的有以下两个条件:

⑴、干旱或半干旱的气候

在干旱或半干旱的气候条件下,湖泊的蒸发量往往超过湖泊的补给量。

湖水不断浓缩,含盐量日渐增加,使水中各种元素达到饱和或过饱和的状态,在湖滨和湖底形成各种不同盐类的沉积矿床。

例如,中国海拔2600~3200米的柴达木盆地,深居内陆,四周为绵延的山脉所屏障,又常年在中纬度西风环流影响之下,水汽的输送量和降水量都很稀少,空气干燥,是一个典型的内陆荒漠盆地。

位于盆地东北缘的茶卡盐池,年降水量约210毫米;盆地中心的察尔汗盐湖,年降水量仅30毫米左右。

这里的蒸发量远远大于降水量。

这样的气候条件,对于盐湖的形成显然是十分有利的,因而在盆地内部分布着众多的盐湖。

气候若极度干燥,终年无雨,或者降水稀少,则不利于盐湖的形成。

例如,在中国新疆塔克拉玛干沙漠、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内部,沙丘绵亘,地表无径流产生,盐类呈分散状态,这些地区就难以形成盐湖。

⑵、封闭的地形和一定盐分与水量的补给

封闭的地形使流域内的径流向湖泊汇集,湖水不致外泄;盐分通过径流源源不断地从流域内向湖泊输送。

在强烈的蒸发作用下,湖水越来越咸,盐分越积越多,久而久之,就形成了盐湖。

2、盐湖盐类沉积物的环带状分布规律

在盐湖地区,常常可以看到环湖有一圈圈银白色的盐带,宛若戴在盐湖上的美丽项圈。

这种自然现象,是盐类物质从流域向盐湖迁移的一个有力的证据。

因为,溶解于水体中的各种盐类,在从流域向盐湖的迁移过程中,水分逐渐蒸发,浓度不断增大,一旦达到饱和或过饱和状态,就会产生沉淀作用。

但是,由于各种盐类的溶解度不同,因而呈现出一定的沉淀顺序;从物质来源的上游到盐湖之间,各种盐类沉积物有明显的环带状分布规律。

例如,在昆仑山北麓的一些盐湖地区,靠近山区的地段为硼盐带,近湖地段为芒硝带,湖内则沉积有食盐和光卤石。

3、海成盐湖与大陆盐湖

盐湖不仅可以形成于大陆,也可由海湾演变而成。

浩瀚无垠的海洋,每升水中的平均含盐量为35克。

如果海湾因沿岸带沙坝的逐渐发展、扩大而与海洋隔离,成为封闭状态;兼之气候干燥炎热,水体在强烈地蒸发作用下,盐度将不断增高,最后也会形成盐湖,产生各种盐类沉积。

这种由海湾演变而成的盐湖,称为海成盐湖。

中国近代的盐湖,均属于大陆盐湖。

在中国约1/2的辽阔土地上,星罗棋布地分布着数以千计的盐湖。

其中,被称为“盐湖之家”的青藏高原,就有数百个盐湖,被誉为盐的世界。

四、盐湖的分布

1、中国盐湖的分布与特色

就地理位置而言,中国的盐湖大致处于北纬30~50°之间,属于世界著名的亚、非、欧大陆盐湖带的最东缘,称之为中国盐湖带。

盐湖比较集中分布在青藏高原和蒙新高原的山间盆地或高原闭流洼地之中。

西藏的扎布耶茶卡海拔4400米,多格错仁(茶卡错仁)海拔4814米,是世界海拔最高的大盐湖;新疆的艾丁湖位于海平面以下154米,是中国海拔最低的盐湖,位置之低居世界第二位。

中国为数众多的盐湖,由于它们所处的地质、地理环境的不同,其所经历的发展、演化阶段皆有着一定的差异。

有的盐湖的上层湖水盐分浓度很大,而湖水很浅。

这种湖水是饱和状态的盐类溶液,矿化度一般在300克/升左右,比重在1.2上下,水深多在0.2~0.3米,超过1米的较为罕见。

盐湖水色碧绿,清澈晶莹,令人心旷神怡。

在盐湖表层水的下面,则是五彩缤纷的各种结晶盐类。

例如,柴达木盆地内的达布逊盐湖,湖水面积210平方公里,平均深度仅0.56米,最大深度也只有0.96米。

有的盐湖是业已干涸的干盐湖,亦称为固体盐湖。

其湖水(卤水)赋存于盐类沉积物的晶隙中。

整个湖面为白色的结晶盐类所覆盖,尤如银装素裹,耀眼夺目。

而有的盐湖表面受长期风沙侵蚀的影响,盐类和泥沙混杂,凝结成褐色盐盖,其下才是雪白晶莹的盐粒。

由盐类沉积所形成的巨大盐盖,坚硬异常,顽若岩石。

经力学试验,每平方厘米可以承受14公斤以上的压力。

因此,在盐盖上可以建工厂、筑铁路、修机场,均无陷落之虑,更不用说行人了。

著名的察尔汗盐湖就是一例,青藏铁路由北而南建设在它的盐盖之上,奇迹般地铺砌了32公里长的盐湖铁路。

与铁路相平行的,还有一条50年代修成的横跨盐湖的公路,被人们赞颂为“万丈盐桥”,路面平坦光滑,与柏油路面并无两样。

在万里晴空的夏季,人们乘车行驶在“万丈盐桥”上,眺望远处,那“茫茫大海,层层楼阁”的海市蜃楼幻景,引人入胜。

2、外国盐湖的分布

外国的盐湖,主要分布在南美安第斯山脉的潘帕斯草原北部。

五、中国盐湖资源的开发利用

中国对盐湖资源的开发利用有着悠久的历史。

就开采的盐类来说,以食盐为主,其次是天然碱。

1、山西解池的开发利用

解池位于山西省中条山北侧的运城盆地,是一个东北-西南向的长条形湖泊,长约18公里,宽为1.5公里,面积近27.3平方公里。

它是中国开发最早的盐湖。

该湖在成因上属于地堑式的构造湖。

其周围山体因断层作用而抬升,盆地则相对凹陷,在低洼处积水成湖。

成湖之初湖泊本为淡水湖;后来在盆地干燥气候的影响下,经过第四纪历史时期的沧桑变迁,而演化成盐湖。

大约在公元前21世纪时,生息在滨湖地区的劳动人民就已开始利用湖水(卤水)晒盐,并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认识到风向、气温等气象要素的变化与产盐的多寡有着密切关系,因而总结出“解池盐产必资南风,南风不时,盐即失利”的科学论断。

解池南依中条山,当南来的气流越过中条山后形成了焚风,在下沉过程中有增温减湿的作用,使空气干燥,加速了湖水蒸发和盐类沉积。

4000多年前,中国劳动人民对盐湖的自然面貌能有如此科学的认识,真令人赞叹不已。

2、内蒙古吉兰泰盐池的开发利用

内蒙古的吉兰泰盐池,是中国开发历史悠久的另一个食盐湖。

《汉书·地理志》中对此已有记载。

唐代吉兰泰盐池又名温池,蒙语称察汗布鲁克池,面积120平方公里。

所产盐质味佳,因表层混有淡红色尘砂,俗称红盐,亦名吉盐。

清代以前,盐池所产之盐除供当地需要外,尚畅销于陕、甘及晋北一带。

乾隆初年,红盐开始运销内地,因销路广开,陆运供不应求,到乾隆末又开黄河水运。

吉盐以旧磴口为发运地,并设盐吏专管,最盛之时运盐船只络绎不绝,多达500余只。

可见旧时吉兰泰盐池的开采已具相当的规模。

3、其它盐湖的开发利用

此外,西藏、新疆、青海、甘肃、吉林等省区,也都有一些开发较早的食盐湖,如扎布耶茶卡、茶卡盐池、雅布赖盐池等。

历史时期除开采食盐外,对天然碱、硼砂也有开采。

例如,鄂尔多斯高原上的白彦淖、哈马台、察汗淖等,就是有名的天然碱产地。

西藏盐湖中的硼砂,早在公元6世纪时就已开采利用;直到公元1563年,其开采方法方传到欧洲,比中国晚1000年左右。

4、解放前后盐湖资源开发利用对比

中国虽然盐湖数量多,矿种丰富,储量大,然而在历史时期从事开采的盐湖却寥寥无几;并且生产单调,主要是开采食盐和天然碱;采盐规模小、效率低,工人靠铁钻、铁铣、铁构和铁耙“四大件”从事生产,生产水平极低;原盐的外运亦主要靠人背畜驮。

新中国成立后,盐湖事业获得了新生。

吉兰泰和茶卡等盐池,通过企业的改造和技术革新,扩大了生产规模,改善了生产条件,盐矿产量有了大幅度提高。

1976年,中国第一座大型机械化盐场在吉兰泰盐池建成,从原盐的开采到分离、脱水、堆坨和加工除钙等主要生产工序,均实现了机械化。

原盐的日产量已超过解放前的全年产量,湖盐的外运由汽车和火车等承担。

随着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日益发展,新疆、西藏、青海、内蒙古与吉林等省区,又相继开发了一些新的盐湖矿床,并在盐湖地区建立起一批化工企业。

1958年,于柴达木盆地的察尔汗盐湖地区,建起了中国第一座以开采光卤石(钾、镁盐类),生产氯化钾和钾肥为主的化工厂。

经过20多年的建设,化工厂的规模日益扩大,已成为中国最大的钾肥原料供应基地。

六、中国著名大盐湖

1、青海的盐湖

青海的盐湖,主要分布在柴达木盆地。

这里有察尔汉、茶卡、达布逊、大柴旦、小柴旦等30多个盐湖。

湖中含有近万种矿物和40余种化学成份的卤水,是中国无机盐工业的重要宝库。

盐类形状十分奇特,有的象璀灿夺目的珍珠,有的像盛开的花朵,有的像水晶,有的像宝石,因此才有珍珠盐、玻璃盐、钟乳盐、珊瑚盐、水晶盐、雪花盐、蘑菇盐等许多美丽动人的名称。

察尔汗盐湖

“察尔汗”是蒙古语“盐的世界”之意。

它位于青海西部的柴达木盆地,是中国最大的盐湖,也是世界上最著名的内陆盐湖之一,距格尔木市60多公里,距西宁750公里。

该盐湖东西长160多公里,南北宽20~40公里,盐层厚度约为2~20米,面积5800平方公里,海拔2670米。

其中储藏着500亿吨以上的氯化钠,可供全世界的人食用1000年。

还出产闻名于世的光卤石;它晶莹透亮,十分可爱。

伴生有镁、锂、硼、碘等多种矿产,钾、盐资源极为丰富。

青藏公路横穿此湖的32公里路面全用盐铺成,被称为“万丈盐铺”。

茶卡盐湖

“柴达木”是蒙古语“盐泽”的意思。

柴达木盆地位于青海湖西边,海拔2600~3000米,面积24万多平方公里,是中国第二大盆地。

柴达木盆地有33个盐湖。

其中,察尔汗、茶卡、柯柯、大柴旦、东台吉乃尔、马海等六大盐湖为重点开发区。

这里地面有盐、地下有盐、水中有盐、土里有盐,甚至公路也是用盐铺的。

从格尔木去大柴旦,所经过的“万丈盐桥”有36公里长;它穿过察尔汗盐湖的盐壳。

柴达木盆地有三大特点:

一是盐储量大。

据初步勘探结果,柴达木盆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