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万里国际学校高二期末试题.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255605 上传时间:2022-10-07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587.7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宁波万里国际学校高二期末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宁波万里国际学校高二期末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宁波万里国际学校高二期末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宁波万里国际学校高二期末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宁波万里国际学校高二期末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宁波万里国际学校高二期末试题.docx

《宁波万里国际学校高二期末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宁波万里国际学校高二期末试题.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宁波万里国际学校高二期末试题.docx

宁波万里国际学校高二期末试题

宁波万里国际学校中学

2008-2009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考试

[高二]年级[历史]试题卷

答卷时间:

[90分钟]满分:

[100分]命题人:

张景明

一、选择题:

(本大题共28小题,每小题2分,共56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楚庄王)遂至洛,观兵于周郊。

周定王使王孙满劳楚王。

楚王问鼎小大轻重,对曰:

“在德不在鼎。

”庄王曰:

“子无阻九鼎,楚国折钩之喙,足以为九鼎。

”产生楚王问鼎的历史根源是

A.“国人暴动”周王室东迁,地位一落千丈B.管仲改革后,齐称霸诸侯

2.关于中国姓氏起源,唐人柳芳说:

“氏于国,则齐鲁秦吴;氏于谥,则文武成宣……

氏于事,则巫乙匠陶。

“由此类推,王、侯、公孙等姓氏应源自

A.族号B.邑号C.爵号D.官名

C.楚军大败晋军,称霸中原D.西周实行分封制的弊端

3.千百年来.中国人民以过端午节的方式纪念伟大的诗人屈原。

1953年.世界和平理事会决定把屈原列为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在各国为他举行隆重的纪念活动出现上述现象是由于屈原

①热爱祖国和人民②在困境中不断探索,对理想执着追求

③在文学上的突出贡献④不同流合污的高洁品质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

4.隋唐的三省六部制和清朝军机处的设立都:

A.提高了行政效率B.造成统治机构的臃肿

C.加强了皇权,削弱了相权D.防止了地方割据势力

5.关于明代内阁,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明太祖罢除丞相职务,设内阁制B.内阁成员的地位和权势有过提高

C.内阁正式成为统率六部百司的机构D.司礼监最终取代了内阁

6.图7是外国侵略者在洗劫并焚毁圆明园时掠夺的文物的照片。

法国佳士得公司于2009年2月25日将这两件文物公开拍卖,引起中国人民的愤慨。

该文物被掠夺时在位的清朝皇帝是

  A.道光帝 B.咸丰帝C.光绪帝 D.宣统帝  

7.1858年,中英《天津条约》规定:

“嗣后各式公文,无论京外,内叙大英国官民,自不得提书’夷’字。

”这表明当时的中国

A.已经形成平等的外交观念B.“天朝上国“规制受到冲击

C.对西方列强产生崇拜心理D.受到西方文化的广泛影响

8.日本强迫清政府开重庆为商埠那一年发生的历史事件有

  ①日俄战争在中国东北爆发  ②台湾人民掀起了反割台斗争

  ③康有为发动了“公车上书”  ④日本向中国提出“二十一条”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9.一位同学查阅《申报》时看到一下报道:

“路方面消息,沪平通车昨日起北上车暂以济南为终点,南下车亦由济南开出,惟津浦客车则仍开至沧州,其以北之情形不明。

南下各次车抵沪时,均甚拥挤”(注:

表示字迹不清)该报道的历史背景是

A.红军转战陕北,国共军事对峙B.日本全面侵华,平津局势紧张

C.内战全面爆发,华北战事频繁D.三大战役结束,长江以北解放

10.美国著名记者史沫特莱就西安事变结束时的局势发表评论说:

“西安事变可能已经以一种地方性的失败告终了,却仍然是一次全国性的胜利。

一个统一的中国,虽然缓慢而且伴有剧痛,终于在渐渐诞生。

”她所说的“统一”指的是

A.国民政府实现了形式上的全国统一B.蒋介石获释并重新执掌军政大权

C.国共两党停止对峙走向合作D.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

11.从诞生于上海到在北京执掌全国政权,中共整整奋斗了28年。

“日出东方、星火燎原、力挽狂澜、灯塔指引、进京赶考”这五个关键词高度概括了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

期的不朽业绩,其中与“进京赶考”相对应的重大历史事件应是

A.八七会议B.工农武装割据C.遵义会议D.七届二中全会

12.下图文字内容创作的背景是

红色中华刘大白(民国7年)

朦朦胧胧张眼一瞧,黑暗里突然突出一线红,

这是什么?

——原来是北极下来的新潮,由近东卷到远东。

 

A.国民革命运动蓬勃兴起B.苏联建成社会主义社会

C.中国共产党在上海成立D.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

13.1787年费城会议制定的《美利坚合众国宪法》规定:

合众国不得授予贵族爵位。

这反映了美国宪法的主要原则是

A.民主主义B.平等主义C.自由主义D.共和主义

14.胡适评价19世纪末的梁启超为“革命第一大功臣,其功在革新开国之思想界”。

这主要是因为梁启超宣传了

A.民主科学,自由平等B.民主共和,主权在民

C.托古改制,变革维新D.开设议院,变法图存

15.1919年5月5日,天津《大公报》刊登“北京特约通讯”,标题为《北京学界之大举动——昨日之游街大会/曹汝霖宅之焚烧/青岛问题之力争/章宗祥大受夷伤》。

从上述标题中能获得的信息是

A.京津两地工人罢工游行B.学生爱国浪潮遍及全国

C.外争主权、内除国贼D.北洋政府逮捕大批学生

16.观察图片,下列按图片顺序对应的信息,不准确的一组是

A.颁布于1912年、1949年、1954年

B.由南京临时政府参议院、新政协、全国人大制定

C.体现资产阶级民主宪法、新中国临时宪法、社会主义类型宪法性质

D.标志着近代民主革命高潮、社会主义革命胜利、过渡时期政治建设成就

17.图为中国国民党前任主席连战与中国共产党总书记胡锦涛历史性的握手。

这一握手再次开启了两党间的对话。

展望两党第三次合作,能够实现的最重要前提是

A.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

B.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C.坚持两党平等谈判

D.不允许任何外来势力干涉

 

18.以下图片反映的共同主题是

A.世界日益成为不可分割的整体B.世界经济呈现多极化趋势

C.世界经济全球化D.世界格局向多极化方向发展

19.读右图,你得出的历史信息是

A、揭开了解放战争战略决战的序幕

B、追歼国民党残余军队的任务已经完成

C、基本上消灭了国民党主力

D、南京国民政府覆灭

 

20.读右图:

“大麦穗、大玉米,运到北京去见毛主席”,它的出现年代不会早于

A.1958年

B.1959年

C.1960年

D.1966年

21.右图这位老人于1978年.1985年两次入选《时代》周刊年度风云人物的主要原因是

A.他富有传奇色彩

B.他是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

C.他提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

D.他提出了“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

22.与“农为天下之本,而工贾皆其末也”观点不一致的是

A.“黄金珠玉,饥不可食,寒不可衣……皆莫如被服”

B.“乃令贾人不得衣丝乘车,重租税以困辱之”

C.“士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

D.“舍本逐末,贤者所非”

23.(甲午战争后)“今天,随便走进哪一家农户,人们都可以看到,曾经是不可缺少的纺车,都蒙上了尘土,被人遗忘了。

一捆捆机器压的孟买棉纱似乎使人注意到手纺车已经不合时宜了。

”(引自姚贤镐编《中国近代对外贸易史资料》)这种现象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A.自然经济的逐渐解体B.孟买棉纱的质地优良

C.手摇纺车的效率低下D.民族工业的举步维艰

24.“火柴大王”刘鸿生回忆说“我在重庆办的中国毛纺织工业部,火柴原料厂及兰州的毛纺厂,都有官僚资本的投资。

我原来在上海是大老板,到重庆却成了大老板的伙计。

”这表明他受到的的排挤和打击主要来自

A.军阀官僚政府B、外国资本C、清政府D、地主阶级

25.拉尔夫·达伦道夫在1998年写道,20世纪“在相当大程度上为各种分裂所主宰,导致热战冷战不断,但20世纪同时也是一体化的起源”;全球化开始“主导人们的生活、想象和恐惧”,人们不得不“从全球的角度去思考,以回应这一日益全球化的现实”。

达伦道夫在这里强调的是,20世纪

A.全球剧变令人忧虑B.国家之间对抗激烈

C.世界联系日益密切D.民族矛盾逐渐缓和

26.路透社评论某国际组织说,它“作为一种独立于美苏两国领导的军事条约组织的道德力量,强调最初在万隆会议上获得赞成的和平共处原则”。

这一国际组织是

A.联合国B.不结盟运动C.世界贸易组织D.欧洲联盟

27.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说,克利斯提尼“领着人民参与政治”。

克利斯提尼改革中符合这一评述的是

①按财产多寡划分社会等级②用10个地域部落取代原来4个血缘部落

③设立五百人会议④向公民发放“观剧津贴”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28.1995年,美国《时代》周刊的姊妹杂志《财富》曾预言:

“回归将令香港走向死亡。

”但事实证明,回归以后的香港更为繁荣、稳定。

在香港回归10周年之际,《时代》周刊以25页的篇幅为十多年前的预言道歉。

这充分说明了

A.这一预言不利于中美关系的发展B.《时代》周刊的预言阻碍了香港的顺利回归

C.“一国两制”政策是符合中国国情的D.《时代》周刊的预言减缓了香港经济发展的速度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道小题。

29题20分30题12分31、32题各6分共计44分)

29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人们常常说中国是世界上的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津津乐道的事例极多,但有一项更伟大的文明,而且已经创造出并行用了两千多年,却为人们所忽视,这就是中国所实行的中央集权制度。

此制度的创行和存在、发展、完善,是中国古代政治文明的标志;也应当说,是世界古代政治文明的重要标志之一。

——张传玺《这样评价历史上的中央集权不妥》

材料二“中国自秦以来二千年,皆专制黑暗政体之历史也。

”……或告之曰:

“我中国自秦以来二千年,皆封建社会之历史耳,虽至今犹然,一切病痛尽在是矣。

——钱穆《国史大纲·引论》

材料三(20世纪初)在中国建立起美国政体的仿制品,真是荒唐可笑……这种共和政体悲惨地结束了,即悲惨地失败了然而,失败的并不是这种政体,而是一代人。

——N佩弗《远东》

材料四“新中国的建立,使中国实现了从两千多年的封建专制政治、近代以来照搬西方民主政治模式的失败尝试向新型人民民主政治的伟大跨越。

——《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白皮书

(1)材料一和材料二对古代中国的中央集权政治制度的认识有何不同?

(4分)

(2)结合所学知识评述材料一中的观点。

(4分)

(3)结合史实说明20世纪初中国是如何建立“美国政体的仿制品”的。

怎样理解“失败的并不是这种政体,而是一代人”?

(4分)

(4)依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中国是如何建设“新型人民民主政治”的。

(4分)(5)通过以上材料我们可以得出什么认识?

(4分)

30题:

人民英雄纪念碑落成于1958年。

当年,由中国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所长范文澜领导,研究浮雕图片所需的史料题材。

经过精心选择,确定了八幅汉白玉大型浮雕,来表现近百年来中华儿女走向独立走向解放的革命历程。

请根据下列四幅浮雕图片回答问题(12分)

图一:

1839年图二:

1919年图三:

1937—1945年图四:

1949年

(1)请分别指出上述图片所反映的重大历史事件的名称。

(4分)

(2)图一、图二的共同点是什么?

有何重要历史意义?

(4分)

(3)根据图三、图四提供的信息,说明中国革命斗争的对象发生了什么变化?

产生这种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4分)

31题:

中华人民共和国六十年的外交历程,就是冲破各种阻力走向世界,与各种不同类型国家逐步建立友好合作关系的历史。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形成了1949年、1972年和1992年三次与外国建交的高峰(见图15)。

请从中任选一次,指出促成该次建交高峰的国内外因素。

(6分)

32.英国------大西洋的群岛国家,工业革命的摇篮,君主立宪的发端,几个世纪的霸主,中国门户洞开的敲门人!

请叙述英国君主立宪制度确立的关键过程。

 

班级姓名学号.座位号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