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出管理特色 狠抓两大建设 争创一流学校.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5558723 上传时间:2023-06-09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31.6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突出管理特色 狠抓两大建设 争创一流学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突出管理特色 狠抓两大建设 争创一流学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突出管理特色 狠抓两大建设 争创一流学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突出管理特色 狠抓两大建设 争创一流学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突出管理特色 狠抓两大建设 争创一流学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突出管理特色 狠抓两大建设 争创一流学校.docx

《突出管理特色 狠抓两大建设 争创一流学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突出管理特色 狠抓两大建设 争创一流学校.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突出管理特色 狠抓两大建设 争创一流学校.docx

突出管理特色狠抓两大建设争创一流学校

突出管理特色狠抓两大建设争创一流学校

在陕西省普通高中示范学校评估验收会上的汇报

校长杨格良

尊敬的各位专家、各位领导:

热烈欢迎你们来到“成周兴亡之地,嬴秦创霸之区”的先秦古都凤翔。

真诚感谢你们对凤翔中学的各项工作进行综合考评!

下面我对学校创建省级示范高中工作作简单汇报,敬请指正。

凤翔中学坐落在风景秀丽的西府名胜东湖之滨,创建于1940年,原为“凤翔县初级中学”,1946年更名为“陕西省凤翔中学”,1980年定名为“凤翔中学”,1985年被省教育厅确定为陕西省首批办好的重点中学,2006年被确定为陕西省标准化高中。

学校占地面积67042平方米,建筑面积34455平方米,教学班40个,在校学生2237人,教职工179人,专任教师167人。

七十年的办学历史,织就灿烂的文化长卷,学校先后培养了5万多名合格高中毕业生。

其中为大学输送3万多名优秀学生,为清华、北大输送了100多名学子。

凤中浓厚的文化底蕴和独具特色的育人方式为这些学子的腾飞插上了翅膀。

创建省级示范高中是全校师生多年来的共同心愿,宝鸡市教育局、凤翔县委、县政府、县教育局和社会各界也对凤翔中学申办省级示范高中寄于厚望,并给予大力支持。

全体凤中人在上级的支持下凝心聚力、精诚团结、形成共识,注重过程、严把质量、全力创建。

学校三任校长高度重视创建工作,班子成员凝心聚力,全体师生同心一意,全校上下达成共识:

创建省级示范高中是我们更新教育理念、规范办学行为、提高管理水平、优化教育资源、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的有力举措,是学校提升办学品位、推行素质教育、培养时代新人的现实需要,是学校办学历程中的一次实质性跨越,是凤翔中学向前发展并能站在教育前沿的历史性机遇。

学校以《陕西省普通高中示范学校评估细则》为准则,组织全体师生认真学习,确定思路,部署工作,达成了“抓住机遇快上,迎着困难前进,以自评促创建,以自查促整改,以迎检促发展”的共识,按照“硬件从实,软件从严”的原则,认真对照评估标准,逐项逐条分解目标,扎扎实实开展自评,学校确立了21项重点工作,逐项分析论证,制定了迎检工作日程安排和存在问题解决方案,全体教师集思广益解难题,班子成员分关把口抓落实,推进了创建工作扎实有效开展,学校办学优势不断强化,品牌效益不断彰显。

一、科学定位,依法治校,突出学校管理的规范化和精细化

1、科学定位办学思想。

面对基础教育的快速发展和教育创新的期待,经过反复酝酿,科学论证,学校提出了“保持优良传统,改革创新超越,焕发新生活力,实现和谐发展”的发展思路,确立了“以人为本,和谐发展”的办学思想,“质量立校、改革强校、科研兴校、特色办校”的“四校”发展战略,“管理创新的实验园、科研兴校的示范园、素质教育的桃李园、文化育人的百花园”“四园”建设目标和“三兼优一发展”的培养目标:

通过三年的高中学习,使学生成为人格发展和身心发展兼优、知识基础和能力基础兼优、人文素质和科学素养兼优,个性得到健康发展的优秀高中毕业生。

学校遵循没有兴趣就没有学习,没有爱心就没有教育,没有目标就没有动力的办学原则,在推进素质教育中确立了全面育人的教育观,全面发展的学生观,全面进步的质量观,形成了以文化课为主渠道,以艺、体、奥为特色,以创新教育、优才培养为核心的多层次、立体化办学模式。

先进科学的办学思想,和谐发展的培养目标孕育出鲜明的办学特色,形成了“严、细、实、活”的教学管理特色,“细、小、近、实”的学生管理特色和“文化奠基,多元发展”的教育特色。

学校依据党的教育方针,从县域经济发展和学校实际出发,制定了《凤翔中学2008—2013年发展规划》。

规划分近期目标和长远目标,任务明确,思路清晰,涵盖全面,重点突出,措施扎实,操作性强。

我们按照规划设计并积极实施组织管理、队伍建设、文化建设、课程建设和校园建设活动,使学校各项工作思路清、方向明、目标准,成效显著。

2、全面落实人本管理。

①健全制度,提高学校管理的科学化。

先进的制度文化是学校管理的依托。

只有健全和完善人本化的管理制度,才能保证学校管理的科学决策和依法办事,才能做到管理的合理化,人性化。

据此,学校确立了“以人为本,德法兼治,科学管理,追求卓越”的管理思想。

180多项规章制度规范了学校工作的各个方面,保证了管理工作依章进行、按规运作,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学校将其装订成册,教师人手一本,增强了管理的透明度和执行的自觉性。

学校每年召开一次教代会,审议校长工作报告,党组织的监督、保证作用和教代会职能发挥充分。

学生、家长、社区通过民主评议、问卷调查等形式参与学校管理,做到决策过程民主集中,执行过程有法可依,管理系统化、目标化、制度化。

②求真务实,落实教学管理的规范化。

在教学管理上,我们落实了“严、细、实、活”管理原则,实现教学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

一是以常规管理为基础,严格把关。

制定“三常规”细则,建立“四层级”模式,形成“五落实”系列,落实教学“六要”规范,使教学方向明、底子清、规范有方、鞭策有据、指导对路。

二是以目责管理为导向,细化目标。

以岗位目标责任制统揽教学工作,实行教学质量全员全过程量化管理,全体教师人人有职责、有目标,工作样样有考核、有兑现。

三是以过程管理为保证,狠抓落实。

通过定期的教学工作检查、学生问卷调查、学情教情分析、学习经验交流,夯实每一个教学内容。

四是以人本管理为核心,激扬活力,把人既做为管理的对象,又做为管理的目的,通过参与认同机制、竞争激励机制、情感投入机制、互助合作机制激活教师的内驱力,从而使管理内化为力量,外化为行动。

注重细节,实现学生管理的精细化。

在学生常规管理上,我们落实“细、小、近、实”管理措施,建立了“无缝”德育新格局。

一是严把细节,设立楼层值班室。

中层领导定位在楼层,行管人员深入到班级,关注学生学习情况,把握学生全程生活。

二是着眼小处,设立专职请假室。

建立家校共教短信平台,把学生出勤、纪律、学习状况、学业成绩及时以手机短信形式告知家长,实现家校共教。

三是贴近生活,公寓设立打卡机,实行入舍微机管理,楼层定位管理,用家庭式、亲情化服务,确保学生舒心生活、正常休息。

四是突出实效,狠抓班级管理,通过班主任定期考试、任期考核、评选文明班级、交流管理经验、创建班级特色等措施,优化学生管理,提高育人能力。

使规范管理深入到学生的心灵深处,细化到学生的一言一行,做到“每一件事情有人处理,每一个时段有人控制,每一个场所有人负责,每一个学生有人管理,每一个责任有人承担”,用全程式细节管理,亲情化人文管理,使学生养成自觉遵守《中学生行为规范》的习惯,树立凤中学生举止得体、行为文明的良好形象。

二、立足教学,注重科研,强力推进素质教育

1、积极探索,稳步推进高中新课程。

学校成立了新课程改革委员会,组建了课程指导委员会、学分认定委员会、课程研究小组、选课指导小组,负责课程实施、学科指导、校本教研、专家咨询等管理工作,学校根据新课程标准和办学理念、目标,制定课程发展规划,开设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

课程设置从引导学生全面发展出发,设立必修课、选修课和活动课。

必修课突出主体性,培养学生质量意识;选修课突出自主性,培养学生发展意识;活动课突出多样性,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2、注重“双基”,关注学生学习过程。

学校注重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注重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养成教育。

积极进行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改革,严格落实课程标准,以课堂教学改革为落脚点,以研讨教材、学生为切入点,以“三维教学目标”落实为关键点,突出过程、关注细节、立足创新,推进教材教法改革、教学过程的设计、师生互动的创设、创新精神的培养和评价模式的构建。

在课改实验中,把优化课堂教学模式作为新课程课堂教学改革的重点,把开展以“突破课堂教学”为中心的课题群研究确定为校本教研的主要内容。

围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推行了“五个一”工程:

上一节示范课,贯穿课题思想;备一份优质教案,体现课题理论;制作一个优秀课件,运用现代媒体技术;写一篇高质量的教学反思,总结经验教训;带一个徒弟拜一个师傅,互相激励提高。

引导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创设学习环境,设置教学情境,创新教学手段,注重师生互动,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能动性、独立性、独特性和创造性,形成了民主、平等、和谐、互动的师生关系和教学环境,使课堂成为“生成的课堂、探究的课堂、互动的课堂、发展的课堂”,从而创优了教学方式,构建起师生互动、协同合作、共同探究、生成技能的课堂教学新格局。

3、多维拓展,探索新课程实施途径和评价改革。

一是优化课堂教学,积极引导教师把对知识点的追求转移到对学生的能力培养上来,为学生的自主发展和未来需要打好基础;二是正确处理课堂教学与多渠道培养的关系,把学生的研究性学习、综合实践活动、社区服务摆在突出位置,锻炼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综合素质,引导他们了解社情,认识社会。

三是重视生活教育和生命教育,强调生活实践中的深层次交流和良性互动,唤醒学生感悟,引导学生认识生命、珍惜生命、尊重生命、提升生命,让他们进入自主教育乃至自我实现的状态。

在评价制度改革方面,根据素质教育要求,建立了课程评价制度、学生评价制度、教师评价制度和教育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建立了“教学开放周”制度。

体现了正确的教育观、人才观、质量观和课程观,有效地促进了教育教学的改革。

4、立足校本,创建科研兴校的示范园。

坚持“科研兴教,科研兴校”的指导思想,制定了教育科研规划和年度计划,组建了三级一体,协作互动的校本教研网络,形成了“目标导向——思路指引——制度保障——课题导航——过程监控——成果辨析”的校本教研运行机制。

制定了《教育科研行动计划》、《校本教研实施方案》,每学期举行一次教学改革研讨会,每学年组织一次学术报告会,展示科研成果,奖励优秀科研人员。

学校立足于“实践性、主体性、本土性、文化性”,积极开展校本教研,增强教研活动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突出一个“研”字,坚持在学中研,研中学;教中研,研中教;说中研,研中说;写中研,研中写;勤勤恳恳的钻研,孜孜不倦的探索,开发校本课程,开展课题研究,撰写研究报告,进行教学反思,校本教研成为教师专业成长的充电器,优质课的生产线,鼓动教育教学腾飞的翅膀。

目前,学校分科建立了校本课程,涵盖各学科,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编印了《凤翔民间文化》、《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读本》、《感恩教育读本》等。

学校充分发挥科研项目学校、科研明星学校优势,积极申请和承担国家、省级重点课题的研究任务,先后承担了省部级课题6项,市级课题3项,目前4项研究课题已顺利结题,2项课题研究受到省教育厅、教科所奖励。

课题研究为校本教研的开展廓清了认识,创设了氛围,提供了范例。

近三年来,教师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论文200多篇,在各级学术交流活动中获奖论文150多篇,形成了教师全员参与校本教研的格局。

学校整理汇编了《校本教研课题选编》、《教学案例选编》、《教学反思选编》,结集出版了《教研奇葩》、《教研荟萃》、《春花秋实》、《校本教研荟萃》等多本教师校本教研论文集。

三、培基固魂,锻造素质,增强教师队伍的奉献意识和育人能力。

1、师德为首,铸炼敬业奉献的团队精神。

教育要发展,教师是关键,三尺讲坛,关系未来。

学校把师德建设摆在首位,建立了政治理论学习制度、职业道德教育制度,每周一次政治理论学习,每月一次师德教育,每学期一次师德报告会,每学年一次暑期教师学习会。

师德建设以服务意识和奉献精神为核心内容,以“三感”(光荣感、责任感、成就感)和“三个魅力”(人格魅力、学识魅力、工作魅力)为努力方向,通过理论学习、教育引导、表扬激励、典型引路等途径,积极开展“弘扬敬业精神,塑造人师楷模”教育活动,教育引导全体教师用高尚师风、严谨学风、文明教风和朴实作风塑造教育良好形象。

广大教师爱岗敬业,乐于奉献,创新意识浓厚,社会责任感强。

全校涌现出全国模范教师1人,省、市级优秀教师、优秀班主任、师德标兵8人。

2、名师为本,实施教师成长的三大工程。

“三阳工程”。

按照教师发展的五个阶段,即事业开创期、事业稳定期、事业挑战期、事业停滞期、准备退休期,实施教师发展的“三阳”工程(朝阳、当阳、夕阳),对不同年龄阶段的教师提出具体要求,积极引导他们少一点浮躁、多一点深沉、少一点世俗味、多一点书卷气,潜心钻研业务,提高教学水平。

“表率工程”。

学校建立了促进教师发展的评价制度,鼓励教师在业务上冒尖,在课改上争先,在事业中扬名,通过每期一次的教学基本功大赛,教学论文大赛,搭建名师发展平台;通过每年一次的“师德先进个人”、“十佳青年教师”、“模范班主任”、“课改新秀”评选活动,树师表、铸师魂,开通名师成长直达车。

“青蓝工程”。

制定了《青教培养计划》,建立了校本培训制度,成立了教师发展学校,将35岁以下的青年教师组织起来,通过专题讲座、理论培训、结对子拜师、手把手帮教等途径,实施“青蓝工程”、建设学科梯队。

通过“导师制”、“带教制”健全了师资培训机制。

通过示范导课、现场授课、赛教评课、即席说课,建立了在教学实践中培训师资的模式,通过压担子、搭台子、做样子、带路子、架梯子、立柱子等策略,使先进教育理念、鲜活教学方法、成功教学经验得到推广,使青年教师在关心、扶持、激励中快速成长,唱响名师培养重头戏。

3、以人为本,实施人文化队伍管理。

在教师管理方面,学校建立了教师全员聘任制和绩效工资制,坚持事业成人,情感暖人,待遇留人,制度管人的原则,实施“三力”管理(即约束力、凝聚力、竞争力),使“人文管理”和“情感管理”相结合,“以德治校”和“以法治校”相结合,凝聚人心,激扬工作活力。

通过集体备课、全员聘任、绩效工资等形式,激发全体教师牢固树立“学校靠我发展,我靠学校生存”、“热爱一个学生等于塑造一个学生,厌恶一个学生等于毁掉一个学生”的正确理念,发扬追求卓越的竞争精神,严谨细致的治学精神,礼让谦和的合作精神,吃苦耐劳的奋斗精神,在各自岗位上站排头、当第一,争创名师。

目前全校167名专任教师中,省级特级教师3人,省级教学能手3人,市级学科带头人、学科名师、教学能手、教学新秀28人,省级优秀辅导教师24人,县级以上教学能手占教师总数的40%。

四、立德树人,和谐成长,构建学生全面发展新框架。

1、德育为首,培养学生高尚品德。

学校按照“成才先成人,育人先育德”的思想,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树立了“构建学生健全人格,打好学生发展基础”的教育理念,提出了“尊重学生自主,倡导人文精神,重视环境熏陶,强调道德实践”的教育主张,确立了树立正确“三观”、形成良好品德、具有文雅举止、拥有健康心理的德育教育目标。

建立起以理想信念、礼仪诚信教育为核心,以养成良好品质和情操为基础,以“三讲两实践活动”为载体,把传统教育和时代精神相结合,把道德实践和创新实践相结合,把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相结合的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新体制。

德育工作坚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持之以恒,导之以行”的“知、情、意、行”教育原则,实行“四线”管理,即党支部——工会——团委一条线,主要负责学生理想信念和礼仪诚信教育;德育副校长——政教处——班主任一条线,主要负责学生行为规范养成和民族精神教育;法制副校长——保卫科——班主任——学生家长一条线,主要负责遵纪守则和学校、家庭、社会的“三结合”教育;教学副校长——年级组长——带课老师一条线,主要负责学科德育渗透和道德创新实践活动。

学校有挂牌设立的校外德育基地7个。

德育工作以丰富多采的系列化活动为载体,引入激励机制,实行量化管理,分阶段突出重点,分年级逐层推进,分内容逐项落实,使德育一体化、队伍网络化、内容多样化、形式灵活化、活动系列化,营造了全员德育、无缝管理的新格局,构建起学生全面发展的新框架。

在德育模式上,转换育人角色,突出主体地位,实施“自主德育”使德育过程成为师生相互学习、相互教育、相互监督、相互促进的过程。

成为学生行为自律、活动自主、管理自治、精神自强的过程。

突出心理健康教育,实施“心灵阳光工程”,开通学生心理健康“绿色通道”。

成立了心理健康教育领导小组、课题研究小组,设立心理咨询机构,每周开设一节心理健康教育课,每两周进行一次心理健康教育讲座,出刊心理特刊——《心灵金钥匙》,在全校形成了全方位、网络化心理健康教育体系。

2、营造和谐的文化氛围,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

文化是学校的灵魂,我校以打造园林风貌、学府风采、现代风格、特色风范的文化高地为目标。

在长期的文化建设中,确立了“让校园关爱生命,让生命融入教育、让教育充满特色,让特色促进发展”的文化建设思想,形成了“文化奠基、多元发展”的办学特色。

以浓郁和谐的校园文化渗透学生心灵,引领学生健康成长。

学校不断提升传统“四大节”的品位。

分别以“畅游书海,聪慧人生;我运动我健康,我运动我快乐;创新让生命充满智慧;让智慧在艺术中放飞”为主题,开展读书节、体育节、科技节和艺术节活动。

学生在学校组建的奥赛培训班、湖畔文学社、书画社、摄影社、棋社、男女篮球队、男子足球队、电脑俱乐部、科技宣传组等20多个社团或兴趣小组里,充分展示才能,或遨游于科学海洋,或驰骋于文学天地,或潜心于发明王国,或叩击于电脑之门,学生自行策划、自行组织、自行编排,智慧之花大显,创新灵光大展。

精彩纷呈的校园生活,灵活多样的社团活动,丰富着人文凤中、和谐凤中的内涵,实现了多元发展、特长发展的目标。

五、完善设施,提升品位,发挥资源的多功能和高效能

1、建设精品校园。

学校依托毗邻东湖园林的优势,合理规划校园布局,精心打造“精品校园”。

制定了校建总体规划和阶段发展规划,按规运作,分步建设,使校园布局合理,环境清雅优美,育人特色鲜明,区域功能突出。

学校占地67042平方米,建筑面积34455平方米,绿化面积18800平方米,与学校规模相适应。

主体建筑有教学楼、实验综合楼、图书阅览楼、教工住宿楼各一幢,教研办公楼两幢、学生公寓楼三幢。

教学区、运动区、生活区布局合理,动静相宜,整洁清雅,环境优美。

教学活动场所光线充足,通风良好,校园道路畅通、坚实、平整、卫生,消防、供水、供电设施完备。

2、改善教学设施。

学校每年安排一定资金改善教育教学设施,逐步提高设施设备的现代化水平。

学校有400米标准环形跑道和100米直跑道的塑胶操场,有配置先进的“阳光体育广场”,体育设施种类齐全,数量充足,能满足体育教学和体育活动的需要。

学校教育资源充足,教学设备、仪器、标本、模型、挂图均达到部颁Ⅰ类标准。

学校拥有计算机360台,建成计算机教学系统、多媒体语言教学系统和校园网络系统,搭建了优质高速的信息平台;按部颁Ⅰ类标准配备有8个物理、化学、生物实验室,可同时满足256组学生实验;双向控制的闭路电视系统涵盖每个教学班,能同时用7个频道向全校各班播放教学节目,进行实况转播,物理、化学、生物探究室配置完整,设施先进;多功能地理教室、历史教室、通用技术教室设施齐全,特色鲜明;科技活动室、模拟驾驶室、泥塑制作室为学生张扬个性、展示自我提供了场所;体育健身房、艺术活动室、音乐欣赏室为打造艺、体特色搭建了平台;体质检测室、校园卫生室、心理咨询室保健着师生的健康身体、阳光心理。

各部室专人负责,职责分明,制度健全,管理规范。

学校按照学科课程标准开展实验教学,学生分组实验开出率100%,探究性实验正常开展。

学校建有数字化校园网,有网络控制中心。

校园网实现了三层网络交换,主干100M光纤,网络中心负责校园网管理。

有计算机网络教室、语音室各2个,阶梯教室、电子备课室设施先进、功能齐全。

图书馆占地160平方米,按《中小学图书馆规程》建设,馆藏图书15万册,生均近60册;报刊杂志384种,各类工具书、教学参考书配备达到标准;建有数字化图书馆,资料丰富。

校园环境建设能充分体现办学理念。

学校将优良传统与时代精神相结合,硬件建设与软件建设相结合,塑造无声书,创建立体画,积极倡导文明、健康、和谐、大气的校园文化,激励、陶冶、润泽学生健康成长。

校训、校旗、校歌、校标富有文化内涵,体现办学思想,主体雕塑特色鲜明,校园建筑风格独特,文化石刻凝聚校魂,板报厨窗琳琅满目,校报《校园之声》、团刊《凤中团讯》、文学社刊《湖畔柳影》、校园广播“青年之声”成为传播智慧火种的文化讲坛,随处可见的名人塑像、标语对联、温馨提示语、学生格言牌形成一道永恒、亮丽的道德风景线,彰显着书香校园的特色。

七、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办好人民满意教育

1、德育工作成效显著。

广大学生形成了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积极参加各项服务性活动和献爱心活动,表现出较高的道德情感、道德意识和道德行为。

学生中团结友爱、扶弱济困的行为层出不穷,抵制邪恶、判断是非的能力不断提高。

“自信、自尊、自强、自律”的意识在学生思想中不断深化,“团结,勤奋,求实,文明”的校训在学生行为中得到展现。

“爱学、好学、乐学、会学”成为学生实践的主题,“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做人、学会健体、学会审美”成为学生追求的目标。

学生精神面貌新,行为习惯好,操行合格率98%以上。

2、教育质量稳步提高。

学生模块考试和学业水平测试成绩优良,模块考试优秀率达60%,学业水平测试合格率达100%;近三年来学校二本上线学生2821人,上线学生数居全市第二,逐年递增,二本上线率52%,居全市前列,并逐年增长,2009年二本上线增长率居全市第一,孔建宁、贾佩锋同学分获2005、2006年宝鸡市文科状元,彭涛、徐蓓、李磊、张晓雷、冯大伟等186名学生考入全国前20所高校。

在全国数、理化、生四科奥赛中,186名学生获省级奖励,竞赛总成绩居全市第二。

2008年生物竞赛中王永涛同学获全市数、理、化、生四科奥赛唯一省级一等奖。

学校在全县中学生运动会上年年夺冠,在各种文艺汇演中场场得奖。

张小伟等20多名学生的科技论文、电脑制作、创造发明获省市级奖励。

近两年来先后荣获陕西省文明校园、绿色文明示范学校、教育系统先进集体、科研兴校明星学校、教育科研先进单位、实验普及先进单位、学科竞赛优胜单位、心理健康教育课题研究先进单位、示范家长学校,宝鸡市文明单位、卫生先进单位、平安单位、教育质量优秀学校、校本培训优秀学校、青教培养先进单位、抗震救灾先进单位。

4、学校示范引领作用充分发挥。

随着新课改的稳步推进和办学水平的提高,学校积极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和对口帮扶作用。

践行“教育超市”服务理念,落实“一带一”、“一托二”帮扶工程。

一是广泛开展校际交流。

学校通过“请进来,走出去”、“引智借脑”等活动,近三年来先后与西安三中、周至中学、周至三中、绥德中学、宁夏永宁中学、南京梅园中学等搭建了校际交流的平台,在教学管理、德育工作、教育科研、队伍建设等方面传经送宝,发挥了学校的辐射带动作用。

二是当好全市高中教育的龙头。

通过承办全市高中教育工作研讨会、高考复课研讨会,举行教学公开周、学科专题讲座等形式,在全市建立了相互学习、共同发展的校际关系,实现了资源共享、优势互补。

三是对口支援,积极帮扶。

通过教育教学研讨、师资培训、课题研究、交流办学及管理经验、提供教学信息和各类教学资料、教师“送课下乡,送教到校”、学生间“一帮一”献爱心活动、点亮希望之光对口捐助活动、物资支援等形式与横水高级职业中学、柳林高级职业中学、紫荆中学结成帮扶对子,解决制约学校发展的突出问题,提高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并先后为柳林高级职业中学捐赠教学用电脑30台,图书5000余册,为紫荆中学捐赠篮球架8副,乒乓球台6个,课桌凳100套,校舍修缮资金3万元,帮助紫荆中学成功晋升为市级标准化高中,目前正在申报省级标准化高中。

2007年起我校与陈仓区渭阳中学建立“名校孵化”对口支援关系,学校通过交流管理经验、相互听课评课、举办专题讲座、提供教学信息等途径,帮助渭阳中学走出困境,实现了教育质量的持续发展、稳步提高。

四是发挥自身优势服务社会。

学校通过文艺下乡、科技支农、双拥活动、志愿者服务、知识宣传等活动为社区的建设和发展尽智竭力,对口支援工作的广泛开展,示范引领作用的充分发挥,使学校成为全市先进文化传播和精神文明建设主阵地,成为全市高中教育的亮点和品牌。

回顾近年我校教育工作取得的成绩,最基本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