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数学下期教案.docx
《二年级数学下期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二年级数学下期教案.docx(15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二年级数学下期教案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
一.本学期教学的指导思想
1、重视以学生的已有经验知识和生活经验为基础,提供学生熟悉的具体情景,以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
2、增加联系实际的内容,为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的数学,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3、注意选取富有儿童情趣的学习素材和活动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获得愉悦的数学学习体验。
4、重视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与自主探索的气氛中学习。
5、把握教学要求,促进学生发展适当改进评价学生的方法。
二、班级分析:
我班共有36名学生,二年级的学生在经过一年多的数学学习后,基本知识技能又了很大的提高,对数学学习也有了一定的了解。
在动手操作,语言表达等方面有了很大的提高,合作互助了意识也有了明显的增强,但是学生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差距。
由于有一部分学生刚分到这个班级,对于这些学生在各方面不是很了解,但是我觉得他们对数学学习的热情还是很高涨的。
因此,在这一学期的教学中更多关注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方法的培养上,并使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
三、教材分析
表内除法
(一),图形与变换,表内除法
(二)万以内数的认识,克和千克,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统计,找规律.
本学期教学的主要目的要求
(一)、数学思考方面
1、能运用生活经验,对有关数学信息作出解释,并初步学会用具体的数据描绘现实世界中的简单现象。
2、初步了解统计的意义,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
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2个单位)和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3、通过对时、分、秒的教学活动,认识时间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遵守时间、珍惜时间的良好习惯。
(二)、解决问题方面
1、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2、了解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办法。
3、有与同学合作解决问题的经验。
4、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三)、情感与态度方面
1、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某些事物有好奇心,能积极参与生动、直观的教学活动。
2、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能克服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有学好数学的信心。
3、在他人的指导下,能够发现数学活动中的错误,并及时改正。
4、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5、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6、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四、教学措施
1、要从整体上把握教学目标。
不光凭经验,过去怎样提,现在也怎样提;也不能搬课本,凡是课本上的有的内容,都作统一的教学要求,而应该根据教学指导纲要,结合教学进行适当的调整。
要防止加重学生的学习负担。
2、要尊重学生,注重学法渗透。
在学习中,教师不要包办代替和以讲代学,要把课堂中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探索、交流和练习。
3、要注意培养学生的数学概括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要重视学生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
4、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解答应用题的能力,还诮鼓励学生动用所学的知识解答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的简单实际问题。
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以致用的意识。
5、要注意适当渗透一些数学思想和方法,有利于学生对某些数学内容的理解。
6、要注意教学的开放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课本中的一些例题和习题的编排,突出了思考过程,教师在教学时,要引导学生暴露思维过程,鼓励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
7、要精心设计教案,注重多媒体的应用,使学生学得愉快,学得轻松,觉得扎实。
8、要渗透德育,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独立思考、克服困难的精神。
五、课时安排:
一、解决问题(4课时)
二、表内除法
(一)(13课时)
1.除法的初步认识
平均分…………………………………………………2课时左右
除法……………………………………………………3课时左右
2.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7课时左右
整理和复习……………………………………………1课时
三、图形与变换(4课时)
剪一剪…………………………………………………1课时
四、表内除法
(二)(9课时)
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3课时左右
解决问题…………………………………………………4课时左右
整理和复习………………………………………………2课时
五、万以内数的认识(8课时)
六、克和千克(2课时)
七、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一)(7课时)
有多重……………………………………………………1课时
八、统计(3课时)
九、找规律(4课时)
十、总复习(4课时)
六、教学进度表:
周次起讫月日教学内容教时执行情况
12.25-3.2开学教育解决问题5
23.3-3.9平均分;除法的初步认识5
33.10-3.16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
(一)5
43.17-3.23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
(二);
整理和复习5
53.24-3.30图形与变换;剪一剪5
63.31-4.6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5
74.7-4.13解决问题;整理和复习5
84.14-4.20千以内数的认识;
万以内数的认识;5
94.21-4.27期中检测5
104.28-5.4整十、整千的加减法5
115.5-5.11克与千克的认识;称一称;5
两位数加减两位数(口算)
125.12-5.18几百几十减几百几十(笔算);5
整理和复习;有多重;
135.19-5.25统计5
145.26-6.1找规律5
156.2-6.8总复习5
166.9-6.15总复习5
176.16-6.22总复习5
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教学计划
一、班级情况分析
在经过了一年半的数学学习后,基本知识、技能方面基本上已经达到学习的目标,对学习数学有着一定的兴趣,乐于参加学习活动中去。
特别是一些动手操作、需要合作完成的学习内容都比较感兴趣。
但是在遇到思考深度较难的问题时,有畏缩情绪。
虽然在上学期期末测试中孩子的成绩都不错,但是成绩不能代表他学习数学的所有情况,只有在课堂和数学学习的活动中,才能充分的体现一个孩子学习的真实状况。
因此对这些学生,我应该更多关注的是使已经基本形成的兴趣再接再厉的保持,并逐步让学生在思维中成功体验所获得的乐趣。
二、指导思想:
教学工作面向四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与时俱进。
教育学生爱祖国,爱人民,为社会培养一代新人。
教学内容力求丰富充实,形式灵活多样,培养学生开创思维,发挥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积极性。
以江总书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栋梁人才。
三、学期教学目标
1、结合分物活动,使学生体会到生活中把一些物品平均分后有时会有余数,掌握有余数除法的试商方法,并能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结合实际情境,使学生体会到要遵循的运算顺序,能根据这些运算顺序计算有关问题,并能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3、结合实例,使学生体会到生活中有比“百”大的数,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使学生体验到“一千”“一万”有多大,并能结合实际,对万以内的数进行估计;了解万以内的数位顺序,能认、读、写万以内的数;会用万以内的数进行表达和交流,会用词语或符号来描述万以内数的大小,培养学生的数感。
4、结合具体情境,探索计算万以内加减法及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的计算方法;养成对计算结果的大致范围进行估计的习惯;能在具体情境中提出问题,能运用学到的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5、借助实践活动,认识八个方向;给定一个方向,能辨认其余的七个方向,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位置;认识简单的路线图,能根据路线图说出出发地到目的地行走的方向和途经的地方。
6、通过动手操作和实际活动,使学生初步体验“1千米”“1分米”“1毫米”;了解长度单位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
7、通过生活情境认识角,能辨认直角、锐角、钝角;通过动手操作,知道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直观认识平行四边形。
8、经历简单的收集数据、整理数据、分析数据的过程。
9、会读统计表,会在方格纸上绘制条形统计图;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回答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并能作出一些简单的预测。
10、通过一些相应的实践活动,使学生初步获得一些数学活动的经验,了解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简单应用;初步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获得积极的数学学习情感。
四、教学的具体措施
1、加强学生的口算能力。
采取课前速算、听算、对手互考等形式。
2、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设计形式多样的练习和游戏。
3、充分利用学具,让学生充分理解所学的内容,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4、联系学生生活实际,理解所学内容。
例如:
万以内数认识。
让学生收集超市的一些宣传单上一些物品的价格来加深对三、四位数的认识,体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的道理。
5、增加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
6、结合本册的数学知识,加强能力和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
7、教学数的读、写,利用利用计数器和数位表,总结概括出法则。
8、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解题时让学生寻求不同的方法,来培养学生的思维的灵活性。
五、教学进度表
周次
时间
教学内容
备注
1
2.12—2.18
分苹果——分草莓
2
2.19—2.25
租船——小熊购物
3
2.26—3.4
花店买花——练习二
4
3.5—3.11
过河——认识路线
5
3.12—3.18
练习课——数一数
6
3.19—3.25
拨一拨——练习五
7
3.26—4.1
铅笔有多长—1千米有多长
8
4.2—4.8
练习六——走进乡村
9
4.9—4.15
买电器—回收废电池
10
4.16—4.22
小小图书馆——练习七
11
4.23—4.29
认识图形(角)——练习八
12
4.30—5.6
认识图形(角)——练习八
13
5.7—5.13
长方形与正方形、平行四边形
14
5.14—5.20
欣赏与计——运白菜
15
5.21—5.27
买洗衣机—整理与复习
(二)
16
5.28—6.3
美丽的植物园—统计图表
17
6.4—6.10
总复习
18
6.11—6.17
复习
19
6.18—6.24
复习
20
6.25—6.31
期末考试总结
一、学生情况分析
本班学生大部分计算速度较快,理解能力较强,能把所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相联系。
二一班学生,二二班的计算能力差,速度慢,学习习惯不太好。
二、本册教学目标
1、认识计数单位“百”和“千”,知道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十进关系;掌握万以内的数位顺序,会读、写万以内的数;知道万以内数的组成,会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能用符号和词语描述万以内数的大小;理解并认识万以内的近似数。
2、会口算百以内的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会口算整百、整千数加、减法,会进行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的计算,并能结合实际进行估计。
3、知道除法的含义,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乘法和除法的关系;能够熟练地用乘法口诀求商。
4、初步理解数学问题的含义,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会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知道小括号的作用,会在解决问题中使用小括号。
5、会辨认锐角、钝角;初步感知平移、旋转现象,会在方格纸上将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或竖直方向平移。
6、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质量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
7、了解统计的意义,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5个单位)和简单的复式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并能进行简单的分析。
8、会探索给定图形或数的排列中的简单规律;有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有运用数学去创造美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9、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10、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11、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三、教学重、难点
表内除法、万以内数的认识以及用数学解决问题。
四、培优补差
对优生更要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动手能力、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对差生首先要建立他们学好数学的信心,让他们从学习中找到乐趣,其次再针对学生具体情况,循循善诱、耐心辅导,对他们取得的成绩,及时鼓励。
五、减负提质
减轻学生负担,不布置过重的课后作业,半期考试不排名。
六、课时安排
一、解决问题(4课时)
二、表内除法
(一)(13课时)
1、除法的初步认识
平均分………………………………2课时左右
除法…………………………………3课时左右
2、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7课时左右
整理复习
三、图形与交换(4课时)
剪一剪……………………………………1课时
四、表内除法
(二)(9课时)
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3课时左右
解决问题…………………………………………4课时左右
整理和复习………………………………………2课时
五、万以内数的认识(8课时)
六、克和千克(2课时)
七、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一)(7课时)
有多重………………………………………………1课时
八、统计(3课时)
九、找规律(4课时)
一十、总复习(4课时)
一、解决问题
单元教学目标
1、结合现实生活中的具体情境,使学生初步理解数学问题的基本含义,学会用两步计算的方法解决问题,知道小括号的作用。
2、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独立思考等良好的学习习惯,初步培养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题一解决问题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4页例1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从具体的生活情境中发现问题,掌握解决问题的步骤和方法,知道可以用不同方法解决问题。
2、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等良好的学习习惯,初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解决具体问题,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热爱数学的良好情感。
教学重点:
使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
教具、学具准备:
挂图、投影片;
教学时数: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谈话:
同学们,休息日的时候,你最喜欢做什么?
2、出示游乐园情境图,谈话:
“我们看看画面中的小朋友们在做什么?
”
3、学生观察、提出问题。
二、探求新知
1、出示木偶戏场景
2、谈话:
看到这个画面,你想知道什么?
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3、学生回答。
(现在看戏的有多少人?
)
4、小组交流讨论。
5、把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记录在黑板上。
(1)22+13=35(人)
(2)22-6=16(人)
35-6=29(人)16+13=29(人)
6、观察比较这两种方法的联系。
明确两种方法的结果都是求现在看戏的有多少人,在解决问题的思路上略有不同。
7、提问:
把分步解答的两个算式合成一个算式该怎么办?
学生自己列综合算式。
(1)22+13-6
(2)22-6+13
8、小结。
三、巩固应用
学生独立完成练习一的第1题。
板书设计:
课题一解决问题
(1)22+13=35(人)
(2)22-6=16(人)
35-6=29(人)16+13=29(人)
22+13-622-6+13
教学后记
课题二解决问题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5页例2
教学目标:
1、学生能从具体的生活情境中发现问题,掌握解决问题的步骤和方法,知道可以用不同方法解决问题。
2、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等良好的学习习惯,初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解决具体问题,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热爱数学的良好情感。
教学重点:
使学生学会使用小括号列综合算式,并了解小括号的作用
教具、学具准备:
挂图、投影片;
教学时数: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谈话:
同学们,你喜欢吃面包吗?
你自己去买过面包吗?
2、出示情境图,谈话:
“我们看看画面中的小朋友们在做什么?
”
3、学生观察、提出问题。
二、探求新知
1、出示面包房买卖面包的情境
2、谈话:
看到这个画面,你想知道什么?
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3、学生回答。
(还剩多少个?
)
4、小组交流讨论。
5、把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记录在黑板上。
(1)54-8-22
(2)54-(8+22)
6、观察比较这两种方法的联系。
明确两种方法的结果都是求还剩多少个面包,在解决问题的思路上略有不同。
注意第二种解法计算时先算小括号里面的。
7、小结。
三、巩固应用
学生独立完成练习一的第2、3、4、5题。
板书设计:
课题二解决问题
(1)54-8=46(个)
(2)8+22=30(个)
46-22=24(个)54-30=24(个)
54-8-22=24(个)54-(8+22)=24(个)
教学后记
课题三解决问题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8页例3
教学目标:
1、学生能从具体的生活情境中发现问题,掌握解决问题的步骤和方法,知道可以用不同方法解决问题。
2、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等良好的学习习惯,初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解决具体问题,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热爱数学的良好情感。
教学重点:
使学生学会用乘法和加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
教具、学具准备:
挂图、投影片;
教学时数: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谈话:
同学们,你喜欢玩跷跷板吗?
2、出示情境图,谈话:
“我们看看画面中的小朋友们在做什么?
”
3、学生观察、提出问题。
二、探求新知
1、学生提问:
跷跷乐园一共有多少个小朋友?
2、请学生完整的说明题意。
3、小组交流讨论。
4、把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记录在黑板上。
(1)4X3=12(人)
(2)2X6=12(人)
12+7=19(人)12+7=19(人)
4x3+7=19(人)2x6+7=19(人)
5、观察比较这两种方法的联系。
明确两种方法的结果都是求跷跷板乐园一共有多少人,在解决问题的思路上略有不同。
6、小结。
三、巩固应用
学生完成第9页的做一做
板书设计:
课题三解决问题
(1)4X3=12(人)
(2)2X6=12(人)
12+7=19(人)12+7=19(人)
4x3+7=19(人)2x6+7=19(人)
教学后记
课题四练习
教学内容:
教科书练习二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熟练地应用所学知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2、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等良好的学习习惯。
3、培养学生热爱数学的良好情感。
教学重点:
使学生能熟练地应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的问题
教具、学具准备:
挂图、投影片;
教学时数: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游戏引入
学生分小组进行口算比赛。
二、练一练
1、练习二的第1题,让学生看图说明图意,明确计算的问题后,让学生独立列式解答。
然后请几名学生说一说解决问题的方法,给有困难的学生以启发。
2、练习二的第2题,让学生看图说明图意,明确计算的问题后,让学生独立列式解答。
然后请几名学生说一说解决问题的方法,给有困难的学生以启发。
3、练习二的第3题,让学生看图说明图意,明确计算的问题后,让学生独立列式解答。
4、学生独立完成练习二的第4题。
三、比一比,看谁最聪明
学生独立用学具排列练习二的第5题。
比一比,看谁最先摆出来并计算出一共有多少个木块。
然后请几名学生说一说有几种计算方法。
四、全课总结
请学生说一说,这节课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课题四练习
教学后记
二、表内除法
(一)
单元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体会除法运算的含义。
会读、写除法算式,知道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2、使学生初步认识乘、除法之间的关系。
能够比较熟练地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
3、使学生初步学会根据除法的意义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结合教学使学生受到爱学习、爱劳动、爱护大自然的教育。
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独立思考等良好的学习习惯。
课题一平均分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12~~14页例1、例2,练习三的第1~~3题
教学目标:
使学生知道“平均分”的含义,初步了解平均分的方法。
教学重点:
使学生知道“平均分”的含义
教具、学具准备:
挂图、投影片、小棒
教学时数: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出示准备春游食品的情境图。
小精灵聪聪说:
“二
(1)班明天要去春游。
小朋友正忙着准备春游食品呢!
我们来看一看他们都准备了哪些食品。
”
2、让学生观察画面,并请学生说一说了解到的情况。
二、探求新知
1、例1,引入“平均分”
谈话:
我们来帮助二
(1)班小朋友准备春游食品好吗?
请各组为二
(1)班5位小朋友分配春游食品。
学生讨论分配方案。
突出每种食品“应该每份同样多”。
分好后,请各组推代表展示分配结果。
让学生观察各组为二
(1)班小朋友准备的春游食品,发现:
每份中的各种食品同样多。
师:
每份分得两样多,叫平均分。
2、巩固“平均分”
(1)出示教科书第13页做一做。
请学生看题,并说一说题意。
特别请学生说一说“平均分成5份,是什么意思”
(2)让学生用10根小棒代替面包,分一分。
分好后,同桌检查一下:
是不是分成了5份,每份是不是同样多。
然后,按分的结果填空。
3、尝试平均分物品
教学第14页例2
提问:
把15个橘子平均分成5份,该怎么分?
请各组用小棒分一分。
交流。
请学生说一说,怎样分,分的结果。
师归纳平均分的方法:
把15个橘子平均分成5份,可以每次每份分一个或几个。
最后,要使每份分得同样多。
4、独立进行平均分
让学生用小棒代替矿泉水,独立完成把12瓶矿泉水平均分成3份的任务。
交流。
请学生说一说,怎样分的。
三、巩固应用
1、练习三的第1题
让学生用小棒代替花,动手插花。
说明:
想怎么插花就怎么插,最少设计两种插花的方案。
交流,评价。
2、练习三的第2题
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再组织交流。
3、练习三的第3题
让学生用小棒代替梨,独立完成。
四、总结
1、请学生回忆:
这节课学习了什么知识?
2、教师总结:
这节课我们知道了什么叫平均分,还学会把一些东西平均分成几份。
要把一些东西平均分成几份,可以每次每份放一个,也可以每次每份放两个……最后,每份分得同样多。
板书设计:
课题一平均分
学生春游准备
食品的主题图
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平均分
教学后记:
课题二平均分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15页例3
教学目标:
1、巩固“平均分”的概念,知道平均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