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考研大题汇总.docx
《教育学考研大题汇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学考研大题汇总.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教育学考研大题汇总
07年
二、辨析题:
46.培养目标是根据教育目的制定的。
47.教学模式即教学方法。
48.思维定势总是阻碍问题的有效解决。
48.思维定势总是阻碍问题的有效解决。
三、简答题:
49.简述影响学校德育实效的主要因素。
50.简述课程目标制定的主要依据。
51.简述孔子的教师观。
52.简述美国1958年《国防教育法》颁布的历史背景和主要内容。
53.教育文献综述报告一般由哪几部分组成?
54.列举影响教育实验内在效度的主要因素(不少于5个)。
四、分析论述题:
55.试述陶行知“生活即教育”和杜威“教育即生活”的基本内涵,并比较其异同。
56.阅读下列材料,分析其中蕴涵的教育思想,并围绕这种思想论述教育应如何主动回应现代社会发展与个人成长需求的挑战。
仅从数量上满足对教育的那种无止境的需求(不断地加重课业负担)既不可能也不合适。
每个人在人生之初积累知识,尔后就可无限期地加以利用,这实际上已经不够了。
他必须有能力在自己的一生中抓住和利用各种机会,去更新、深化和进一步充实最初获得的知识,使自己适应不断变革的世界。
57.从下列两题中任选一题作答:
I.试述维纳(B.Weiner)的成败归因理论,并阐述如何根据这一理论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Ⅱ。
如要确认某地区是否存在中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的问题,可能有以下三种研究思路:
(1)称书包;
(2)课堂观察;(3)问卷调查。
试分析这三种研究思路的优劣,并提出你自己的研究设想。
08年
二、辨析题:
46.教师个体专业化的过程就是取得教师资格证书的过程。
47.作为教师,不一定要有明确的教育目的,但必须要有明确的教学目标。
48.皮亚杰与维果茨基的知识建构观无明显差异。
三、简答题:
49.简述道德教育体谅模式。
50.简要比较相关课程、融合课程、广域课程三者的异同。
51.简述裴斯泰洛齐"教育心理学化"主张的基本含义。
52.分析美国进步教育运动衰落的原因。
53.简述参与式观察的优缺点。
54.列举问卷设计中封闭式题目的三种答案格式,并各设计一个完整的题目。
四、分析论述题:
55.分析下列材料所揭示的问题及其原因,并论述如何通过课堂教学组织形式的改进促进教学过程中的机会均等。
每个教师都意识到应努力为班内的所有学生提供均等的学习机会,然而,群体教学中的实际情况与这种理想相差甚远。
对师生在课堂里相互作用所进行的观察表明:
教师(十分无意识地)针对某些学生进行教学与讲解,而忽视了其他学生。
教师给予了某些学生更多的积极强化与鼓励,鼓励他们积极参与课堂讨论以及回答问题,对待其他学生就并非如此。
一般说来,教师对班内三分之一或四分之一的优秀生最为关注并给予最多的鼓励,班内半数较差的学生所得到的关注与帮助最少。
师生之间关系的这些差异使得一些学生得到了(其他学生所得不到的)更多的机会与鼓励。
56.请以下述材料为背景,叙述晏阳初和梁漱溟所提出的乡村教育方案,并比较他们乡村教育理论的异同。
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在全国范围内广泛兴起了以改革农村和农民现状为宗旨的乡村教育运动,不少学者纷纷提出自己的主张。
晏阳初认为:
中国乡村存在四大基本问题,即愚、穷、弱、私。
"愚"指人民绝大多数是文盲;"穷"指人民生活的极度贫困;"弱"指缺乏医疗保障,人民健康水平低下;"私"指人民缺乏合作精神和公民意识。
梁漱溟则认为:
上述问题只是中国社会的表面现象,其深层原因是文化失调。
中国文化的根在乡村,解决中国问题必须从乡村建设人手,从中国旧文化里转变出一个新文化来,以创造新文化来救活旧乡村。
57.从下列两题中任选一题作答:
Ⅰ.试述问题解决的基本过程及主要影响因素,并就其中某个因素举例说明。
Ⅱ.阅读下述案例,按要求回答问题。
某研究者想探明教学方式与学生思维品质形成的关系,于是在一所小学随机选择了一个班作为实验班,采用新的应用题教学方式实施教学,如以自编应用题(一题多变)和解应用题(一题多解)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以应用题归类教学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等等。
实验前后分别对该班进行了难度相当的测试。
该班前后测平均成绩的差异视为实验产生的效果。
(1)写出该研究使用的随机抽样方法的名称。
(2)写出该实验的研究假设。
(3)写出该实验设计的名称,并用符号表示其格式。
(4)试从实验设计方面分析该研究可能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方案。
09年
二、辨析题:
46.人是教育的产物
47.学校教育应注重学生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而不应该注重学生学科基础和基本技能的培养
48.在教育科研方法中,样本容量越大越好
三、简答题
49.简述建构主义教学理论的基本主张
50.简述教育的个体个性化功能
51.简述墨家教育的特色
52.简述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科学教育运动发展的主要表现
53.列举教育研究资料定量分析中数据描述的三种量数并简要解释其含义。
四、分析论述题
54.评述下述案例中的教育内容、教育方法和师生关系。
某班有个名叫张亮的9岁小男孩,患有轻度小儿麻痹症,是全班捉弄的对象。
他松不开夹克衫拉链,课间休息在操场上做游戏动作不协调,诸如此类的事情常使他遭到同学的取消,每当张亮遭到嘲笑和捉弄,就会非常伤心,甚至上课时也会哭泣。
有一天,张亮没来上学,班主任华老师抓住这个机会,要求全班学生讨论一下班级里存在的这个严重问题。
学生们听到老师说这是一个“问题”时,都感到十分惊讶,但他们还是围在一起展开了讨论。
华老师解释说:
“有的人得过某些病后,就不能像正常人那样行动自如。
我不知道,如果你们自己做不了一些事情,还被其他小朋友取笑,你们会是什么样子?
”教室里一片安静,华老师说话的语气不温不火,充满了关爱。
有个女孩开始说话了:
“小明和小刚取笑张亮的时候,我感到非常难过。
”小明马上应道:
“我不是想伤害他呀。
”讨论继续进行着,几乎每个学生都发了言。
有些学生站在张亮的立场上看问题。
冬冬说:
“如果有人那样取笑我,我会很生气,很难过。
”丽丽提出了“公平”问题:
“那不公平——就像我们做游戏时那样,故意跑得那么快,而张亮没有办法跑快,我们是在作弊。
”这是一场充满感情的讨论,但华老师没有作任何总结就结束了。
第二天,张亮回到学校,有好几个学生主动上前帮他拉夹克拉链。
课间休息时,张亮和大家玩游戏,竟然赢了三回。
日子一天天过去,取笑人的现象再没有法发生。
55.试比较14-15世纪意大利人文主义教育与北欧人文主义教育的异同。
56.选做试题
Ⅰ.阅读下述案例,请分别用3种学习动机理论,对小明厌学、弃学的行为作出解释。
小明在初中学习阶段,成绩一直居于班级前列。
中考时发挥得不太理想,考分比重点高中录取分数线低5分。
父母设法让小明进入一所市重点高中就读。
进入高中学习的头几个月,小明心想不能辜负父母的期望,卯足了劲,刻苦学习,成绩也一直居于班级品均线以上。
课时第一学期末的两次年纪统考中,小明成绩的总分排名却落到班级第37名。
寒假中小明没休息,希望通过加班加点复习,迎头赶上。
但第二学期开学后的几次测试中,小明的成绩一直没有气色,上课的时候,老师也很少让他回答问题。
特别是数学成绩经常在班级倒数十名的圈子里徘徊。
小明开始怀疑自己头脑是不是缺乏数学细胞。
原来语文一直是小明的优势学科,现在也开始明显退步。
自此以后,小明就提不起精神,不想看书。
有时放学回家连书包也不动。
近来已经有一个月没有上学了,父母对小明也批评过,也骂过,都无效果。
Ⅱ.析下述研究设计,按要求回答问题。
一项名为“高中数学自学辅导实验”的研究,选择了某重点中学的高一(3)班为实验班,高一(6)班为控制班,两班教材相同,教师水平相当。
在实验班采用学生自学后尝试自己解题、套均释疑、教师点拨等教学方式,并规定教师一节课上的讲解和讲述不得超过10分钟;在控制班则采用教师讲授、学生联系巩固的方法。
实验周期为一个学年,根据实验前后两班数学测试成绩的差异比较,判断自学辅导有无效果。
⑴请写出该实验设计类型的名称和格式。
⑵该实验控制无关变量的主要措施是什么?
⑶该实验设计的优点和局限性有哪些?
10年
二、辨析题:
46.教学是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促进学生掌握知识和技能的过程。
47.课程即学校开设的全部学科的总和。
48.智力是创造力的充要条件。
三、简答题:
49.简述学校教育对学生的发展发挥主导作用的条件。
50.简述杨贤江"全人生的指导"的目标和内容。
51.简评赫尔巴特的教学形式阶段理论。
52.简述奥苏伯尔有意义学习的实质与条件。
53.列举教育研究假设的三种分类方式,并简述假设表述的基本要求。
四、分析论述题:
54.美国经济学家桑德伯格(L.G.sandberg)曾经对经济增长与教育的关系进行跨国的动态比较。
他以欧洲各国1850年的成人识字率表示人力资本存量,然后动态比较1913年和1970年人均国民收入的变化。
其统计结果如表1所示。
(1)根据表中数据说明教育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及其特点。
(2)运用相关原理分析产生这种教育影响及其特点的原因。
55.试从指导思想和改革措施两方面比较中国洋务教育与日本明治维新教育改革。
56.本题为必选题,请在Ⅰ、Ⅱ两道试题中任选一题作答。
若两题都回答,只按第Ⅰ道题的成绩计入总分。
Ⅰ.对于学生在课堂上的违规行为,教师可能采用各种不同的办法进行处理。
下面是5个实例:
例一:
学生张明在课堂上对邻座做鬼脸,引起对方发笑,老师对其注视片刻后,即不再理睬,继续讲课,学生遂终止其不当行为。
例二:
当学生的违规行为获得部分学生认可时,让违规学生坐到教室后边,与其他学生分开,有效地阻止了学生的违规行为。
例三:
刚上课时,郭忠抽掉前座李军的椅子,李军重重地摔了一跤,老师当即严肃地批评了郭忠,并令其放学后到老师办公室写情况说明。
例四:
课间有两个学生吵架,前来上课的老师厉声制止,毫无效果,围观的学生越来越多。
老师于是决定用8分钟时间让两个学生吵个够,而让其他学生在一旁静观。
结果两个学生很快就不再吵架了。
例五:
对于平时在课堂上经常讲闲话的学生,一旦他在某节课不再讲闲话,老师就及时予以表扬。
请用行为主义学习观点,分析说明上述各实例中处置学生不当行为的教育措施的心理学依据。
Ⅱ.阅读下述材料,按要求作答。
小学三年级语文老师李华执教的两个班,90%的学生是外来务工人员子女。
在日常教学中,李老师发现,这些孩子大多握笔姿势不正确、不善与人交流、知识面窄。
为了进一步了解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在学习上面临的困难及其原因,李老师对部分学生进行了家访,并就相关问题询问了本年级其他科任教师。
结果显示:
与本市居民子女相比,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在学习上存在一定差距,其中英语学习差距最大,语文学习次之,数学学习差别不大。
为了探索提高这些外来务工人员子女语文学习成绩的有效策略,李老师打算在这两个班进行以"扩展课外阅读"为自变量的实验研究。
但是,学校科研顾问认为采取行动研究方式更为适当。
李老师陷入困惑,不能确定采用何种方式展开研究。
(1)案例中李老师在发现和确定研究问题的过程中使用了哪些研究方法?
(2)针对李老师的困惑,请为她选择一种研究方式,并从研究目的、研究过程、研究主体三个方面阐述作出这种选择的理由。
11年
二、辨析题:
46.德育应当普遍存在于一切教学之中。
47.“学不可以已。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表明荀况生关系问题上强调不唯师说。
48.经典条件反射的建立过程与操作条件反射的建立过程无根本差异。
三、简答题:
第49~53小题,每小题15分,共75分。
49.简述课堂教学设计的主要依据。
50.简述《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对教师权利的规定。
51.简述陈鹤琴“活教育”思想体系的三大命题。
52.简述自我效能感的基本含义及其提高措施。
53.教育研究为什么要遵守针对研究对象的伦理原则?
简述该原则的基本内容。
四、分析论述题:
第54~56小题,每小题30分,共90分。
54.阅读下述材料,评析论者的教育目的观,并联系实际论述这种目的观对我国教育改革的借鉴意义。
“现在教育上的许多方面的失败,是由于它忽视了把学校作为社会生活的一种形式这个基本原则。
现代教育把学校当做一个传授某些知识、学习某些课业或养成某些习惯的场所。
这些东西的价值被认为多半要取决于遥远的将来,儿童所以必须做这些事情,是为了他将来要做别的事情,而这些事情只是预备而已。
结果是,它们并不成为儿童生活经验的一部分,因而并不真正具有教育作用。
”
“把教育看作为将来作预备,错误不在强调为未来的需要作预备,而在把预备将来作为现在努力的主要动力。
为不断发展的生活作预备的需要是巨大的,因此,应该把全副精力一心用于使现在的经验尽量丰富,尽量有意义,这是绝对重要的。
于是,随着现在于不知不觉中进入未来,未来也就被照顾到了。
”
55.论述赫尔巴特的兴趣观及在其教育理论体系中的作用。
56.请在I、Ⅱ两道试题中任选一题作答。
若两题都答,只按第1道题的成绩计分。
I.认知建构主义认为,学生并不是空着脑袋进入教室的。
在日常生活和先前的学习中,他们形成了大量知识经验。
其中,有些经验与科学的理解相一致,可以作为新知识学习的起点;有些经验与科学的理解相违背,并有可能阻碍新知识的学习。
因此,转变学生头脑中的错误概念是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
请根据有关的研究成果,论述错误概念转变的影响因素,并分析说明如何在教学中促进错误概念的转变。
Ⅱ.某乡镇中学有100名初一学生,他们先前所在小学均未开设英语。
现拟对其进行一项题为“多媒体教学对初一学生英语阅读成绩影响的研究”的真实验。
请问:
(1)最好选用哪种实验设计(写出其名称和格式)?
为什么?
(2)如何产生实验班和控制班?
(3)这样设计有何优缺点?
12年
二、辨析题:
46.理想的师生关系应该以学生为中心
47.马卡连柯倡导的集体主义教育即集体主义的教育。
48.心智技能的获得只要通过反复练习达到熟能生巧即可。
三、简答题:
49.简要解释并举两个实例来说明教育的负向功能。
50.简述17——18世纪的德国新大学运动。
51.简述杜威的教育目的论。
52.简述资源管理学习策略及其类别。
53.教育观察研究实施的程序包括哪几个方面。
四、分析论述题:
54.下文是叶圣陶先生在20世纪30年代发表的一篇教育评论,请阅读并按要求回答问题:
(1)简要概括此文的基本观点与主张
(2)试运用教育学的基本理论分析指出“变相的语文教学”的局限性
(3)当前我国基础教育领域正在进行哪些与“变相的语文教学”这种现象相关联的课程改革?
变相的语文教学(有删改)
有人说现在中学课程太多,五花八门,使学生应接不暇。
我说现在中学课程并不多,除了英文,只有一门,便是国文。
从中学往下,小学的课程似乎也不少;然而也只有一门,便是国语。
从中学往上,大学的课程真可谓五花八门了;然而除了英文以及第二外国语,也只有一门,便是国文。
一个小学上自然课,课本摊在书桌上,学生看到“常绿树是四季常绿的,落叶树是秋冬落叶的”这样的文句,教师讲解了,“常”是什么意思,“绿”是什么意思,“落”是什么意思,“四季”是什么意思,“秋冬”是什么意思,一一说明,不厌其详;然而贯穿起来说:
“一年四季总是生着绿叶子的那种树,叫作常绿树;到了秋天或冬天落掉叶子的那种树,叫作落叶树。
”的铃……的铃……下课了。
一个中学上劳作课,教师受了学生的敬礼,回转身去就写黑板,一面写,一面看手里的“脚本”,最先写上六个大字:
“书架子的制造”。
接着是个小标题:
“书架子的材料”,随后便是木与竹都可以做书架子,从价值方面说,竹比木便宜,从效用方面说,木比竹坚实;以及什么木什么木都可以做书架子,哪一种木最好,可是价贵,哪一种木最差,可是便宜,诸如此类。
写完了一段,再来个小标题:
“书架子的制法”。
随后便是书架子的大小,视需要而定;假定它五尺高,分作六层,每层该多少高,横里该多少宽,诸如此类。
第二段没有写完,下课铃响了,教师这才面对学生开口道:
“今天来不及讲了,下一回再给你们讲吧。
”
但是,假如有一个人,绝对不熟悉现在的教育的实况,他跑进无论哪一级的学校参观一天两天,必将惊讶地想到:
“平常人听了两个钟头的平铺直叙的演说,就会打呵欠,伸懒腰,用鞋底擦地板,给演讲者暗示,让他赶快把演讲结束;这班学生天天听讲,年年听讲,某字什么意义,某句怎么讲法,无非那一套,他们怎么忍受得住呢?
”他或许还有奇怪的想头:
“看他们一声不响,谁知道他们的心思在哪儿?
说不定会如《孟子》上说的‘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吧?
或者无思无虑,空空洞洞,像禅家的入定吧?
”他如果是一个慈悲的人,更将往深处去想:
“‘游心外鹜’是训练清楚头脑的障碍,‘心无着处’是趋向槁木死灰的途径,而他们的情形恰正如此,太可怜了!
太可怜了!
让他们多做一点儿事吧,用他们的心,用他们的手,用他们的口,无论怎样都是好的,退一步说,让他们跑出教室来种一方地,锯一根木头,甚至跑跳一阵,争论一阵,也是好的。
只要不再教他们听讲那变相的语文功课,以至陷入‘游心外鹜’或‘心无着处’的魔境,他们就有福了。
”
55. 有观点认为,春秋战国时期的教育思想体现出平等精神。
请依据实例,对这种观点进行分析。
56.请在I、Ⅱ两道试题中任选一题作答。
若两题都答,只按第1道题的成绩计分。
I.某教师试图采用榜样法和当众表扬的强化方式培养儿童形成利他习惯。
试回答:
(1) 这种做法最初易引起学生习得何种行为?
(2) 这一行为发展成为习惯所需要的内、外部条件及理由是什么?
(3) 这一过程中需要使用到哪些强化?
Ⅱ.某校进行了一项通过反思活动提高学生知识迁移能力的实验。
研究者将高中一年级的5个自然班,用抽签的方法决定其中一个班为实验班,另一个班是对照班(控制班)。
实验前对两个班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进行了统一测试。
实验开始后,两个班级使用同样的教材、保持同样的进度。
对照班以常规方式进行教学,但对实验班每节课提供5分钟的反思练习,并布置一定量的课外反思作业,要求学生按时完成。
持续一个学期后,用统一测试的方法测出实验班的学生知识迁移能力明显优于对照班。
请回答:
1. 该实验研究采用了何种设计类型?
2. 该实验的研究假设是什么?
3. 该实验中的自变量、因变量和无关变量有哪些?
4. 该试验设计存在哪些优缺点?
5. 该类型实验研究报告包括哪些基本要素?
13年
二、辨析题:
46.杜威实用主义教学主张儿童是教育的中心。
47.孔子私学以《诗》、《书》、《礼》、《乐》、《易》、《春秋》六种典籍教授弟子,这就是“六艺”教育。
48.当学生学习失败时,教师只需要引导他做努力归因就能激发其进一步学习的动力。
三、简答题:
49.简述知识中心课程的主要特点。
50.简述“尊重学生”的基本内涵。
51.简述梁启超关于教育作用和宗旨的观点。
52.简述操作技能学习的高原现象及产生的主要原因。
53.简述教育研究课题论证的基本内容。
四、分析论述题:
54.阅读以下材料,并按要求回答问题:
(1)从“教育的社会功能”角度,分析下列材料中观点的合理性;
(2)根据相关理论分析下述材料中的教育目的价值取向;
(3)联系学校德育实际,阐述下列材料中观点的现实意义。
夫教育目的不能仅在个人。
当日多在造成个人为圣为贤,而今教育之最重要目的,在谋全社会的进度。
-------若不骂人,不偷,不怒,不慌,不得罪于人等事,先时多为此道德高,然而此为消极的,于今不能谓此为道德。
盖彼者,不过无疵而已,与社会虽有若无。
今因于社会进步上着想,吾等当另定道德标准,谓“凡人能于社会公共事业,尽力愈大者,其道德愈高。
否则,无道德可言。
易言之,即凡于社会上有效劳之能力者-------,则有道德,否则无道德。
”若斯数语,包含无限道理。
愿诸生愿诸生用为量人量已之尺,相染成风,使社会上渐渐均用此尺,度己亦用此尺,量入则去,所谓社会自觉心,社会进步者不远矣。
(节选自张伯苓:
《以社会进步为教育目的》,1919年)。
55.试析近代西方自然主义教育思想的历史意义和局限性。
56.请在I、II道题中任选一题作答,若两题都答,只按第一道题的成绩计分。
I.信息加工模型是以心理结构以及对这些结构执行的运作同所谓的认知过程,来描述人的学习与记忆的。
阅读下图,并按要求答题:
(1)在答题卡上写出名字母所代表的术语。
(2)按照图中的字母次序,分别对所写出的术语作出解释。
(3)阐述这一信息加工模型对知识学习的重要启示。
II.某中学为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开展了一项实验研究。
研究者在本校初中二年级800名学生中选择数学考试成绩排名前80名的学生参与实验,并用配对法将学生分为两个班,分别采用传统教学和“小组合作学习”两种不同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
实验持续一学年,实验前后分别用数学血液水平测试试卷A和B,对两个班学生进行测试,通过哦实验前后测试成绩进行对比分析,比较两种教学模式的教学效果,请按要求答题。
(1)为该实验设计一个课题名称和研究假设
(2)之处该实验的自变量、因变量和无关变量
(3)写出该实验设计类型的名称及其格式
(4)该实验在抽样方法上存在什么问题?
它会对实验效果产生什么影响?
14年
二、辨析判断正误,阐明理由
46.现代教育旨在为一个尚未存在的社会培养新人。
47.英国公学即英国公立学校。
48.场独立型学习风格优于场依存型学习风格。
三、简答题
49.简述课程的逻辑组织与心理组织的含义及其相互关系。
50.简述德育、智育、体育的相互联系。
51.简述要素主义教育思潮的主要观点。
52.简述菲茨与波斯纳提出的操作技能形成阶段及其特点。
53.简述教育实验内在效度与外在效度的含义,并举出两种影响实验效度的心理效应。
论述题(90分)54.阅读以下材料并按要求回答问题:
(1)分析教例中的教学组织形式;
(2)评析教例中的教育效果;
(3)结合教例阐述教学与德育的关系。
卡洛斯是个墨西哥裔美国男孩,英语说的不怎么顺溜,他用英语讲话时,经常会被同学取笑。
长期的学校生活使他逐渐学会了在教室里保持沉默。
在这个问题上,他甚至跟老师达成了某种默契。
他一言不发,把自己埋在课堂活动喧嚣中,再也不会因为回答不出问题而尴尬。
反过来,老师也不会抽他回答问题了,老师下这样的决心,其动机相当单纯;她不想看到其他孩子取笑卡洛斯,不想让他蒙羞,但是,老师忽视卡洛斯的存在,实际上就把他给"勾销"了。
她的行为是在暗示自己不值得为卡洛斯烦心,也给其它孩子传递了这样一种信息:
既然老师都不太叫卡洛斯回答问题,那一定是因为他笨。
久而久之,连卡洛斯本人都觉得自己确实有点笨。
卡洛斯终于在拆拼课程(jigsawclassroom)中发现了自我,找回了自信。
他所在的阅读小组和班上别的小组一样,正在阅读约瑟夫﹒普利策的传记。
读完之后,全班同学马上就要迎来一场有关这位著名报人一生经历的测验。
普利策的传记太厚了,任何人都不可能在如此短的时间内读完传记。
所以,各个阅读小组都采用了分工策略——每小组员个度读一部分,再将自己了解到的重要信息告诉给小组其他成员。
卡洛斯的任务是了解普利策的中年生活经历,并将所得信息告知本组成员,他发现,其他阅读小组也有同学承担了跟他一样的阅读任务。
于是,他们围坐在一张课桌旁,认真地研究普利策先生在中年时代经历了哪些重大事件。
在共同学习中,卡洛斯顺利掌握了这部分阅读内容,回到了自己原来的阅读小组。
小组同伴报告完普利策的儿童和青少年时期的经历后,就轮到卡洛斯发言,报告普利策中年时代的重大生活经历。
他结结巴巴,犹犹豫豫,紧张得要命,组里其他同学不管忙,反而像早已习惯的那样奚落他,嘲笑他:
“啊,你根本就不不了解。
”“你可真是大笨蛋!
”“你太笨了,都不知道自己在干嘛!
”……
每当听到这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