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岳麓版第八单元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与调整单元测试.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5553399 上传时间:2023-06-09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53.8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届岳麓版第八单元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与调整单元测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届岳麓版第八单元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与调整单元测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届岳麓版第八单元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与调整单元测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届岳麓版第八单元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与调整单元测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届岳麓版第八单元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与调整单元测试.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届岳麓版第八单元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与调整单元测试.docx

《届岳麓版第八单元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与调整单元测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岳麓版第八单元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与调整单元测试.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届岳麓版第八单元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与调整单元测试.docx

届岳麓版第八单元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与调整单元测试

2019届岳麓版:

第八单元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与调整单元测试

(时间:

90分钟 分值:

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2.5分,共20小题,共计50分)

1.(2018·湖南永州模拟)列宁在致全俄粮食工作会议主席团的信中说:

“与饥饿作斗争的战线的重要性仅次于军事战线,它向你们提出一系列新的任务,不完成这些任务,就不能进一步巩固工农政权,也不能完成当前迫切的经济建设任务。

”列宁旨在(  )

A.强调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必要性

B.重申实行粮食税的重要性

C.批评向社会主义直接过渡的激进主张

D.说明政权需要工农兵支持

解析 “与饥饿作斗争的战线的重要性仅次于军事战线”反映出当时苏俄处于国内战争时期,需要集中有限的资源保障前线战争的胜利,因此苏俄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故A项正确。

答案 A

2.(2018·云南昆明模拟)1918年列宁指出:

“不怕租出格罗兹内的四分之一和巴库的四分之一(格罗兹内和巴库为俄国重要产油区),我们就利用它——来使其余的四分之三赶上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

”这说明以列宁为首的苏俄领导人(  )

A.继续推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开始以租让的方式让外国资本家经营油田

C.解除部分中型企业国有化,允许私人开办小企业

D.设想利用资本主义来发展苏俄经济

解析 列宁提出部分恢复发展资本主义,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相反,故A项错误;新经济政策以租让的方式让外国资本家经营油田,但不能据此推断列宁的讲话是这一政策的开始,且据所学可知新经济政策于1921年开始实施,故B项错误;部分解除的是俄国重要产油区两个大型企业国有化,允许外国资本家经营,故C项错误;允许部分恢复发展资本主义,是为了发展苏俄经济,“赶上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故D项正确。

答案 D

3.(2017·四川成都模拟)下表是苏联不同类型的商业在商业流转额中所占比重变化统计表。

它反映出(  )

商业流转额中所占比重

私营商业

国营商业

合作社商业

1922年

约73%

18%

9.5%

1926年

25%

57%

18%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取得明显效果

B.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已经形成

C.苏联否定商品货币关系在经济生活中的作用

D.新经济政策有利于社会主义经济基础的确立

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1922~1928年的新经济政策利用商品货币关系发展社会主义经济,有利于社会主义经济基础的确立,故D项正确。

结合所学知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实施时间是在1918~1921年,与题目中的时间不符,故A项错误;结合所学知识,斯大林模式形成的时间是在1936年,与题目中的时间不符,故B项错误;根据题目中私营企业所占的比例可以看出此时苏联实行新经济政策,肯定了商品货币关系的作用,故C项错误。

答案 D

4.(2018·福建厦门统测)1922年3月,列宁指出,俄共要同从小农经济中成长起来的、得到小农经济支持的俄国资本主义进行“最后的斗争”;1923年,列宁则在《论合作社》中重新审视了合作社和农民的作用,要让所有小农参加社会主义建设。

这表明(  )

A.改造农业是“新经济政策”主要目的

B.新经济政策旨在调动生产积极性

C.列宁已认识到改造小农经济的重要性

D.农业合作社是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

解析 A项错误,新经济政策的主要目的是摆脱国内的政治和经济危机,巩固政权;B项中的“生产积极性”材料中没有体现;由“1923年,列宁则在《论合作社》中重新审视了合作社和农民的作用,要让所有小农参加社会主义建设”可以看出,列宁已经认识到改造小农经济的重要性,故本题答案选C项;D项不选,材料不能看出农业合作社是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

答案 C

5.(2017·山东临沂模拟)列宁说:

“有决定意义的事情,就是在产品的生产和分配上建立最严格的全民计算和监督”;后来又说:

“如果我们建立了充分经济核算的托拉斯和企业,但又不会用精打细算的商人的方法充分地保证我们的利益,那我们还是地地道道的大傻瓜。

”这种认识上的变化反映了列宁(  )

A.坚持严格的生产和分配制度

B.努力探索俄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C.决定放弃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D.主张用市场手段发展大型国营企业

解析 根据材料可以判断,列宁这段谈话讲述的是新经济政策,主张在一定范围内实行效率优先,故A错误;新经济政策的出台即意味着以列宁为首的布尔什维克党开始从俄国实际出发去探索适合俄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故B正确;社会主义国家经济的运行,国家对经济的调控同样是不可或缺的,且苏俄政府从未放弃对经济的干预,故C错误;“主张用市场手段发展大型国营企业”,这属于脱离材料的主观臆断,故D错误。

答案 B

6.(2018·福建宁德模拟)苏联学者指出:

“斯大林主要是列宁学说……非本质立场的继承者。

在对待列宁遗产方面他的非连续性显然占优势。

”斯大林对待列宁遗产的“非连续性”主要表现在(  )

A.延续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放弃了新经济政策

C.提高农副产品的收购价格

D.制定了“加速发展战略”

解析 新经济政策是列宁执政时期的政策,斯大林上台后放弃了该政策,与题中“斯大林对待列宁遗产的‘非连续性’”相符,故B项正确;斯大林时期没有延续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故A项错误;提高农副产品的收购价格是赫鲁晓夫改革的措施,故C项错误;制定了“加速发展战略”是戈尔巴乔夫改革的措施,故D项错误。

答案 B

7.(2017·江西新余高三六校统考)1930年3月,斯大林批评集体化运动中违反农民自愿原则的过火行为,于是引发了大规模退社的浪潮。

到6月,集体农庄的比例已经由60%降到了23.4%,斯大林不得不再改变态度,再一次掀起了集体化运动的高潮。

这反映了苏联农业集体化(  )

A.是违背农民意愿的强制行为

B.服务于苏联国家工业化进程

C.是超越生产力水平的激进措施

D.和社会主义的经济理念不符

解析 根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判断选项:

苏联政府采取行政命令的过火方式,强迫农民加入集体农庄,直接反映了苏联农业集体化违背了农民的意愿,A项符合题干要求,正确;B项与题干“直接反映了”要求不符,排除;C项表述本身正确,但不符合题干“直接反映了”要求,排除;D项说法错误,题干所示做法和当时社会主义的经济理念是相符的。

故选A。

答案 A

8.(2018·山东省部分重点中学高三联考)赫鲁晓夫改革时期,国家派出2万名有大学文化水平的干部去当农庄主席,并向农村输送了12万名农庄农机师、农艺师和拖拉机手。

国家大力发展农机工业,使农村拥有的机械数量成倍增加。

赫鲁晓夫的主要目的是(  )

A.促进农业的发展B.提高农业人口的素质

C.援助集体农庄D.改变计划经济体制

解析 结合题干材料可知,赫鲁晓夫采取的措施主要是为了发展农业,解决农、轻、重比例失调的问题,故答案为A。

答案 A

9.(2018·吉林长春模拟)苏共中央九月全会(1953年)和七月全会(1955年)决议的核心是力求改变经济发展的先后次序,使劳动成果与个人利益关系的刺激因素起作用。

这表明苏联(  )

A.决定废除实物配给制

B.决定纠正斯大林体制弊端

C.生产动力不足已显现

D.暂时放弃优先发展重工业

解析 根据“使劳动成果与个人利益关系的刺激因素起作用”可知是为了提高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由此推断苏联的生产已经明显动力不足,C正确。

答案 C

10.(2018·湖北荆州模拟)20世纪70~80年代,苏联每年的新技术发明大约占世界总数的三分之一,但只有四分之一的科技成果在经济中得以应用,而一项新技术从研究到应用的周期长达10~20年。

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苏联忽视民用工业的技术革新

B.苏联过分倚重军工生产

C.苏联计划经济体制的严重制约

D.苏联民众消费水平有限

解析 苏联新科技转化率低、周期长,主要是因为来自苏联体制的严重制约,计划经济排斥市场,使得转化缺少动力,故选C。

苏联的新技术发明占世界总数的比重很大,可见苏联并没有忽视技术革新,A项错误;苏联过分倚重军工生产,也会推动科技转化为应用,B项错误;苏联民众消费水平有限只是表面原因,D项错误。

答案 C

11.(2018·河南百校联考)有学者认为,由于勃列日涅夫执政时期重回老路,戈尔巴乔夫上任时,苏联共产党可以说已经病入膏肓了,这样的病人需要慢慢调养,结合良药治疗,才能获得新生。

这表明,该学者认为(  )

A.戈尔巴乔夫的改革过于激进

B.改革的重点应转向政治体制

C.应从根本上突破斯大林体制

D.应坚持赫鲁晓夫的改革路线

解析 本题考查戈尔巴乔夫改革。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85年戈尔巴乔夫上台以后,采取了从经济到政治全方位的激进的改革措施,由于改革步伐过大,最终导致苏联解体。

材料的意思是苏联病入膏肓,需要慢慢调理,才能获得新生,而戈尔巴乔夫违背了这一原则,A项正确。

答案 A

12.(2018·山东济南模拟)据统计,在1913~1938年的25年间,世界工业生产量增长了83%,但是世界贸易量只增长了3%,年增长率为0.7%。

这表明(  )

A.经济危机并没对世界工业造成很大破坏

B.贸易保护主义阻碍了世界贸易的发展

C.凯恩斯主义的盛行推动了世界工业的发展

D.国际关系持续恶化影响了世界贸易发展

解析 经济危机对经济造成巨大的破坏,故A项错误;在经济危机中,各国为渡过危机实行贸易保护政策(提高关税、货币贬值),阻碍世界贸易的发展,故B项正确;凯恩斯主义是在经济危机(1929~1933年)后兴起的经济理论,材料中涉及时间是1913~1938年,所强调的是世界贸易量的减少,故C项错误;国际关系持续恶化的表述是不准确的,一战结束后(1918~1929年),国际矛盾是缓和的,故D项错误。

答案 B

13.(2017·江西赣州高三诊断)1930年12月2日,胡佛在第二个国情咨文中说:

“经济不景气的问题是绝不能用立法的行动或行政的声明来解决的。

”1931年12月8日,胡佛在第三个国情咨文中说:

“联邦政府应最少地介入经济领域……即使介入也是暂时的和迫不得已的。

”可见胡佛(  )

A.始终坚持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

B.坚持自由放任与国家干预相结合的经济政策

C.一定程度地实行国家干预经济政策

D.坚持市场为主计划为辅的经济调节政策

解析 根据题干材料信息“经济不景气的问题是绝不能用立法的行动或行政的声明来解决的”“联邦政府应最少地介入经济领域……即使介入也是暂时的和迫不得已的”等可知,胡佛顽固地执行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A符合题意。

B、C、D说法错误。

答案 A

14.(2018·湖南四大名校联考)下表为《美国农产品产量和价格指数表》。

对该表的解读,最为合理的是(  )

年份

玉米产量(百万蒲式耳

麦产量(百万蒲式耳)

农产品价格指数(1913=100)

1929

2622.2

806.6

138

1930

2081.1

851.0

117

1931

2567.3

900.2

80

1932

2908.1

726.9

57

——据福克纳《美国经济史》整理

A.经济大危机对美国农业冲击不大

B.新政对农业的调整初显成效

C.政府向农民提供补贴以保持低价

D.美国农产品出现严重“生产过剩”

解析 根据表格玉米产量、麦产量总体上升,农产品价格指数持续下降,可知农产品“生产过剩”,价格下挫,故D项正确。

答案 D

15.(2017·湖北武汉高三起点考试)1934年底,罗斯福指出:

“我们以往建立起来的惯常社会秩序,不能应付我们现今不得不面对的危机与问题。

又一次仅仅为了生存下去,要求我们创建新秩序。

”为此,罗斯福政府(  )

A.帮助银行恢复信用B.开始实施直接救济

C.给农场主低息贷款D.建立社会保障制度

解析 为了稳定社会秩序,1934年罗斯福政府开始建立较为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故D项正确。

答案 D

16.(2018·江西宜春模拟)当人们质疑罗斯福推出完全不利于经济增长的所得税方案以实施社会保障计划时,罗斯福说:

“这些税从来不是一个经济学问题,它们始终都是政治问题。

”罗斯福这一论断是基于新政(  )

A.推动了政府机构改革B.开启资本主义新模式

C.加强了对经济的干预D.有利于缓和社会矛盾

解析 根据材料“不是一个经济学问题,它们始终都是政治问题”“实施社会保障计划”可知,新政旨在保障底层低收入群体的基本生活,缩小贫富差距,缓和社会矛盾,故D项正确。

答案 D

17.(2017·安徽蚌埠质检)下面是一部专著的部分章节标题。

由此可以看出作者认为(  )

第四章

价格垄断损害了美国的商业

第五章

阻碍农业发展

第六章

失业者并未真正受益

第七章

更多失败的公共计划

第八章

干预金融

第九章

以保护工人的名义损害劳工利益

第十章

奇高的消费税、个人所得税和企业所得税

A.垄断组织产生不利于经济发展

B.胡佛的经济政策加剧经济危机

C.罗斯福新政并未挽救美国经济

D.福利国家制度带来了负面影响

解析 材料中各章节标题均体现的是对美国经济带来的负面影响,客观上说明作者对罗斯福新政持否定态度。

答案 C

18.(2018·广东惠州模拟)罗斯福总统的幕僚塞缪尔·罗森曼多年后回忆,当时国会满是总统的政敌,企图阻挠其振兴经济方案通过,但每当“炉边谈话”通过收音机向民众进行广播后,这些国会议员都收到潮水一般的选民信件,催促他们支持总统的方案,这成了总统的秘密武器。

这说明(  )

A.总统魅力决定新政成败B.舆论导向有较大盲目性

C.国会决议受到传媒左右D.政府公关借力大众传媒

解析 新政的成败并不是总统魅力决定的,故A错误;材料反映媒体的作用,并不是消极影响,故B错误;国会决议在一定程度受到传媒影响,不能说是左右,故C错误;从材料可知,罗斯福借助传媒让民众知道他的方案,故D正确。

答案 D

19.(2017·云南玉溪模拟)法国在1946年实行了电力工业国有化,将1390家私营电力企业收归国有,成立了法国电力公司(EDF),并被授权为半垄断式国营企业,在输电和电网方面享有垄断权;在发电方面,除工业企业自备电厂和罗讷河国家公司的水电站外,其余都由EDF管理和经营。

这一措施(  )

A.表明了市场调节在法国的终结

B.适应了欧洲一体化的时代需求

C.体现了西方福利国家的发展

D.推动了法国经济的快速发展

答案 D

20.(2017·山西大同高三联考)下图是某同学根据必修2《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一课的内容整理出的知识结构图。

图中的变化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

A.随着生产力发展,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相应调整

B.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政策摇摆不定

C.没有哪种经济政策可以保证资本主义经济持续繁荣

D.资本主义国家最终将选择计划加市场的“混合”经济

解析 从自由主义到凯恩斯主义再到新的变化在本质上是资本主义在所能容纳的生产关系范围内进行自我调整,这也是资本主义经济整体上能够持续发展的根本原因所在。

故A项正确。

答案 A

二、非选择题(共3小题,第21题20分,第22题18分,第23题12分,共计50分)

21.(2018·山东重点中学高三联考)(20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美国)国会拥有国家意义上的最高权力,这种权力可以……防止州与州之间的恶性竞争,并为各州的独立性提供有力的保障……国会制定法律,但总统可以否决之,最高法院可以宣布经国会通过并经总统签署的法律违宪,但总统可经国会批准任命最高法院的法官;总统执行法律,但必须由国会给予财政支持……任何法案必须经两院批准才能生效,故参议院和众议院在制定法律的过程中互有对另一方的绝对否决权。

材料二 1933年5月,美国国会通过《联邦紧急救济法》,到1936年,美国政府大约支出30亿美元用于失业救济。

1935年,又通过《社会保险法》,在全国范围内推行养老金制度和失业保险制度。

同年,美国国会又通过《财产税法》,规定对盈利超过15%的公司征收超额利润税;对年收入5万美元以上者征收超额累进税,使社会财富的再分配稍显公平。

材料三 1971年8月15日,尼克松的新经济政策终止了美元兑换黄金,从而使世界货币体系由美元——黄金本位制转变为纯美元本位制,破坏了世界货币体系的核心支柱。

从此以后,美国一方面可以不受黄金储备的限制,合法地通过大量印刷纸币进行美元贬值,赖掉以前的债务,另一方面又不断扩大国际收支逆差,让外国新流入资金继续为其新发行的政府、企业和个人债务融资。

(1)根据材料一,概括美国国会的权力。

(6分)

(2)根据材料二,归纳20世纪30年代美国经济措施的特点。

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些措施的影响。

(10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影响美国货币政策的因素。

综合上述材料,谈谈美国发展历程对中国崛起的启示。

(4分)

答案 

(1)权力:

既维护联邦政府的权威,又为各州的独立性提供保障;制定法律;与总统、最高法院分权制衡;为总统执行法律给予财政支持。

(6分)

(2)特点:

采用立法的形式;社会救济、社会保险与国民财富分配并举;政府和国会有所作为。

(4分)

影响:

保障弱势群体,缓和社会矛盾,有利于维护社会稳定;缩小社会贫富差距,扩大内需,缓解经济危机;促进福利国家逐渐形成。

(6分)

(3)因素:

国家实力,国家利益。

(2分)启示:

加强民主法制建设;关注弱势群体;逐渐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主动调整经济政策以应对国际形势的变化。

(4分)

22.(2017·云南昆明模拟)(18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宋朝的京师与各州县,均设有店宅务,负责政府公屋的出租与管理。

京师的左右厢店宅务,设“勾当店宅务”一员,“勾押官”各三四员,“掠房钱亲事官”各四五十名负责招租、收租,另有“修造指挥”各五百人,店宅务的账目管理非常周密、严格。

店宅务每日需要登记的账簿多达二十八种,包括旧管入库簿、赁簿、欠钱薄、新旧界倒塌屋簿等。

由于店宅务公屋具有廉租房性质,政府对租赁店宅务公屋之人有严格的资格审查程序,“应监官、典押公文人员、作匠之类,在京管辖两务官吏,不得承赁官宅、舍屋、地段,违者杖一百以上”,在京城拥有房产的市民,也不得承租汴京店宅务的公屋。

——摘编自吴钩《宋朝的廉租房制度堪称完备》

材料二 二战后,西方发达国家纷纷制定并实施了住房保障制度,其中各国廉租房建设的资金主要是政府的财政支持。

在住房保障方面,美国的一大特色是通过立法保障来实施各项措施,《住房法》规定政府必须为低收入者提供较低租金住房,其租金一般不到私有住房租金的一半。

而英国则是政府通过设立专门机构,对资金运营、住房建设进行管理,保障低收入居民能租到房屋,法国、德国,日本等国家则采取政府提供优惠贷款,实行贷款利息补贴的办法,支持非营利机构发展低租金、低成本住房,在住房补贴方面,美国一方面直接对低收入家庭提供低租金的公共住房,另一方面向低收入家庭提供房屋租金补贴。

——摘编自陈小春、杨鹏《廉租房制度的国际比较》

(1)根据材料一概括宋朝廉租房制度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政府推行廉租房制度的背景。

(10分)

(2)根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分析二战后西方发达国家廉租房制度形成的原因。

结合材料一、二谈谈上述举措对我国改善居民住房问题的启示。

(8分)

答案 

(1)特点:

设机构直接管理;分工明确,各司其职;账目管理周密;资格审查严格等。

(4分)

背景:

商品经济活跃,市民阶层壮大;科考制度及文官政治的推动;人地矛盾突出;市坊界限的打破;儒家治国理政思想的影响。

(6分)

(2)原因:

战争的破坏,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社会福利制度的完善;资本主义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6分)

启示:

以政府为主体,构建住房保障体系;建立并完善相关法律体系;增加政府资金投入;加强监管,建立严格的准入退出机制。

(2分)

23.(2018·广西玉林、贵港模拟)(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根据上述材料,围绕20世纪的“政策探索与调整”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

(12分,要求:

根据材料提炼出恰当的论题,观点明确,阐述合理,史论结合)

解析 通过材料可以从资本主义政策和社会主义经济政策的关系入手提炼观点为:

“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经济管理模式的相互影响”,论述该观点要从美国等西方国家在经济危机后借鉴了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中国也借鉴了西方的市场经济,最后要得出结论,经济管理模式并无国界之分,资本主义国家和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发展可以相互借鉴,相互学习,共同进步;从材料中可以看出分为资本主义政策和社会主义政策的调整,也可以把两种政策分别论述,从社会主义角度可提炼观点:

“20世纪50年代以来社会主义道路的改革与探索”,论述要答出中国或苏联社会主义建设改革的原因、过程和影响;从资本主义社会角度可提炼观点为:

“20世纪以来资本主义国家两次重大经济探索与调整”,论述可答出两次调整的原因、特点和各自的影响。

答案 示例一 论题:

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经济管理模式的相互影响。

(2分)

论述:

(1)大危机发生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借鉴苏联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模式,加强了对经济的干预,成功摆脱困境,二战后国家干预经济的模式盛行。

(2)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的改革开放也借鉴了西方市场经济管理的合理成分,逐渐形成了国家宏观调控与市场经济相结合的发展模式,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而西方国家大多推行“混合经济”发展模式,国家干预与市场调节相结合。

(3)经济管理模式并无国界之分。

历史证明,资本主义国家和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发展可以相互借鉴,相互学习,共同进步。

(10分)

示例二 论题:

20世纪50年代以来社会主义道路的改革与探索。

(2分)

论述角度:

中国或苏联社会主义改革探索的原因;改革与探索简单过程;改革与探索的作用或影响。

(10分)

示例三 论题:

20世纪以来资本主义国家两次重大经济探索与调整。

(2分)

论述角度:

说明两次调整的背景和特点,并分析各自产生的影响。

(回答略)(10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演讲主持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