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基础知识》考点题库解析巩固《刑法》最新版 2.docx
《《公共基础知识》考点题库解析巩固《刑法》最新版 2.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公共基础知识》考点题库解析巩固《刑法》最新版 2.docx(5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公共基础知识》考点题库解析巩固《刑法》最新版2
《公共基础知识》考点巩固《刑法》(2021年最新版)
精选试卷/文档/模板/课件合集
《公共基础知识》考点巩固《刑法》(2021年最新版)
1、单选题下列情形哪一项属于自首?
_____
A:
甲杀人后其父主动报案并将甲送到派出所,甲当即交代了杀人的全部事实和经过
B:
甲和乙共同贪污之后,主动到检察机关交代自己的贪污事实,但未提及乙
C:
甲和乙共同盗窃之后,主动向公安机关反映乙曾经诈骗数千元,经查证属实
D:
甲给监察局打电话,承认自己收受他人1万元贿赂,并交代了事情经过,然后出走不知所踪
参考答案:
A
本题解释:
【答案】A解析: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处理自首和立功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1条规定并非出于犯罪嫌疑人主动,而是经亲友规劝、陪同投案的;公安机关通知犯罪嫌疑人的亲友,或者亲友主动报案后,将犯罪嫌疑人送去投案的,也应当视为自动投案。
A选项正确。
该解释第1条还规定:
“共同犯罪案件中的犯罪嫌疑人,除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还应当供述所知的同案犯,主犯则应当供述所知其他同案犯的共同犯罪事实,才能认定为自首。
”B选项中未供述同案犯乙,C选项中未供述本人罪行,均不成立自首。
依据该解释第1条的规定:
“犯罪嫌疑人自动投案后又逃跑的,不能认定为自首。
”D选项中甲出走不知所踪,属于自动投案后又逃跑的情况,也不能认定为自首。
2、单选题某检察院决定逮捕涉嫌受贿的某市副市长毕某,毕某闻讯后潜逃。
为缉捕毕某,有权发布通缉令的机关是_____。
A:
人民检察院
B:
公安机关
C:
人民法院
D:
某市纪检委
参考答案:
B
本题解释:
参考答案:
B
解析:
本题属一般常识,只有公安机关有权发布通缉令。
3、单选题关于缓刑,下列哪一选项是错误的?
_____
A:
对于累犯不适用缓刑
B:
对于危害国家安全的犯罪分子,不适用缓刑
C:
对于数罪并罚但宣告刑为3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可以适用缓刑
D:
虽然故意杀人罪的法定最低刑为3年有期徒刑,但只要符合缓刑条件,仍然可以适用缓刑
参考答案:
B
本题解释:
【答案】B。
解析:
根据《刑法》第74条的规定,对于累犯和犯罪集团的首要分子,不适用缓刑。
所以A项正确。
第72条规定,对于被判处拘役、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同时符合下列条件的,可以宣告缓刑,对其中不满十八周岁的人、怀孕的妇女和已满七十五周岁的人,应当宣告缓刑:
(一)犯罪情节较轻;
(二)有悔罪表现;(三)没有再犯罪的危险;(四)宣告缓刑对所居住社区没有重大不良影响。
宣告缓刑,可以根据犯罪情况,同时禁止犯罪分子在缓刑考举期限内从事特定活动,进入特定区域、场所,接触特定的人。
被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如果被判处附加刑,附加刑仍须执行。
由于刑法中各种减轻、免除处罚规定的存在,数罪并罚和故意杀人罪最后的宣告刑都有可能为3年以下,所以两者都有能够适用缓刑的可能,C、D均正确。
刑法中并未明确规定危害国家安全的犯罪分子不可适用缓刑,所以B项错误。
4、单选题拘传的持续时间最长不得超过_____。
A:
8小时
B:
12小时
C:
16小时
D:
24小时
参考答案:
D
本题解释:
参考答案:
D
解析:
2013年1月1日施行的新《刑事诉讼法》第117条规定:
“对不需要逮捕、拘留的犯罪嫌疑人,可以传唤到犯罪嫌疑人所在市、县内的指定地点或者到他的住处进行讯问,但是应当出示人民检察院或者公安机关的证明文件。
对在现场发现的犯罪嫌疑人,经出示工作证件,可以口头传唤,但应当在讯问笔录中注明。
传唤、拘传持续的时间不得超过12小时;案情特别重大、复杂,需要采取拘留、逮捕措施的,传唤、拘传持续的时间不得超过24小时。
不得以连续传唤、拘传的形式变相拘禁犯罪嫌疑人。
传唤、拘传犯罪嫌疑人,应当保证犯罪嫌疑人的饮食和必要的休息时间。
”
5、单选题国家工作人员在国内公务活动或者对外交往中接受礼物,依照国家规定应当交公而不交公且数额较大的,应以_____定罪处罚。
A:
受贿罪
B:
贪污罪
C:
职务侵占罪
D:
徇私枉法罪
参考答案:
B
本题解释:
【答案】B。
解析:
《刑法》第394条规定,国家工作人员在国内公务活动或者对外交往中接受礼物,依照国家规定应当交公而不交公,数额较大的,依照本法第三百八十二条、第三百八十三条的规定定罪处罚。
第382条规定,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侵吞、窃取、骗取或者以其他手段非法占有公共财物的,是贪污罪。
受国家机关、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人民团体委托管理、经营国有财产的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侵吞、窃取、骗取或者以其他手段非法占有国有财物的,以贪污论。
6、单选题我国刑法关于刑法溯及力的规定,采用的是_____。
A:
从新原则
B:
从旧原则
C:
从旧兼从轻原则
D:
从新兼从轻原则
参考答案:
C
本题解释:
C[解析]《刑法》第12条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本法施行以前的行为,如果当时的法律不认为是犯罪的,适用当时的法律;如果当时的法律认为是犯罪的,依照本法总则第四章第八节的规定应当追诉的,按照当时的法律追究刑事责任,但是如果本法不认为是犯罪或者处刑较轻的,适用本法。
本法施行以前,依照当时的法律已经作出的生效判决,继续有效。
”故我国刑法的溯及力采用从旧兼从轻的原则。
7、单选题朱某因婚外恋产生杀害妻子李某之念。
某日晨,朱某在给李某炸油饼时投放了可以致死的“毒鼠强”。
朱某为防止其6岁的儿子吃饼中毒,将其子送到幼儿园,并嘱咐其子等他来接。
不料李某当日提前下班后将其子接回,并与其子一起吃油饼。
朱某得知后,赶忙回到家中,其妻、子已中毒身亡。
关于本案,下列哪一说法是正确的?
_____
A:
朱某对其妻、子的死亡具有直接故意
B:
朱某对其子的死亡具有间接故意
C:
朱某对其子的死亡具有过失
D:
朱某对其子的死亡属于意外事件
参考答案:
C
本题解释:
【答案】C。
解析:
朱某为防止其6岁的儿子中毒,将其送到幼儿园,并嘱咐其子等他来接,这表明了他不希望儿子中毒,因此不具有直接故意和放任危害结果发生的间接故意。
朱某已经预见到可能发生此危害结果,以为将其子送到幼儿园就能避免危害结果的发生,轻信能够避免危害结果发生,对其主观心态应当认定为过于自信的过失。
8、单选题对被判处_____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根据其犯罪情节和悔改表现,适用减刑确实不致再危害社会的,可以宣告缓刑。
A:
一年
B:
二年
C:
三年
D:
五年
参考答案:
C
本题解释:
参考答案:
C
解析:
根据刑法规定,对被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根据其犯罪情节和悔改表现,适用减刑确实不致再危害社会的,可以宣告缓刑。
9、单选题甲贩运假烟,驾车路过某检査站时,被工商执法部门拦住检查。
检査人员乙正登车检查时,甲突然发动汽车夺路而逃。
乙抓住汽车车门的把手不放,甲为摆脱乙,在疾驶时突然急刹车,导致乙头部着地身亡。
甲对乙死亡的心理态度属于下列哪一选项?
_____
A:
直接故意
B:
间接故意
C:
过于自信的过失
D:
疏忽大意的过失
参考答案:
B
本题解释:
【答案】B。
解析:
题中甲为逃避检查,不顾抓着车门的乙,在疾驶中突然刹车,致乙重伤,甲明知其行为会发生危害后果,并且放任这种结果的发生,是典型的间接故意。
根据题中条件,甲只为摆脱乙,并不具有杀人的直接故意,只是采用了不计后果的方法。
由以上分析可知甲也不构成过失。
故正确答案为B。
10、单选题下列关于死刑的说法中,错误的是_____
A:
死刑只适用于罪行极其严重的犯罪分子
B:
犯罪时不满18周岁的人和审判时怀孕的妇女不适用死刑
C:
判决死刑立即执行的,由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法院授权的部分高级人民法院核准
D:
判处死刑缓期执行的,在死刑缓期执行期间,如果没有故意犯罪,两年期满后减为无期徒刑
参考答案:
C
本题解释:
【答案】C。
解析:
死刑是剥夺犯罪分子生命的刑罚方法。
这是最严厉的一种刑罚方法。
死刑只适用于罪行极其严重的犯罪分子。
A项正确。
犯罪的时候不满18周岁的人和审判的时候怀孕的妇女,不适用死刑(包括不适用死缓)B项正确。
死刑有两种执行制度,一种是判处死刑立即执行,另一种是判处死刑同时宣告缓期2年执行(简称死缓)。
死刑立即执行除由最高人民法院直接判决的外,依法都应当报最高人民法院核准,对于被判死刑缓期执行的各髙级人民法院有权直接核准,无需上报。
因此c项说法错误。
《刑法》规定:
“判处死刑缓期执行的,在死刑缓期执行期间,如果没有故意犯罪,二年期满以后,减为无期徒刑……”D项正确。
故本题答案为C。
11、单选题小张犯盗窃罪被一审法院判决并处罚金5000元,小张提起上诉,二审法院维持了一审法院的判决。
对小张并处罚金的执行机关是_____。
A:
一审法院
B:
二审法院
C:
监狱
D:
公安机关
参考答案:
A
本题解释:
参考答案:
A
解析:
注意执行权的划分,罚金、没收财产和死刑立即执行的执行机关是法院。
监狱对有期徒刑及死刑缓期两年执行的罪犯有执行权,公安机关对管制、剩余刑期不足一年的罪犯有执行权。
因此C、D错误。
注意无论在刑事还是在民事程序中,一般都由一审法院执行,只有在特殊情况下才可由上级法院执行。
A正确,B错误。
12、单选题张某的次子乙,平时经常因琐事滋事生非,无端打骂张某。
一日,乙与其妻发生争吵,张某过来劝说。
乙转而辱骂张某并将其踢倒在地,并掏出身上的水果刀欲刺张某,张某起身逃跑,乙随后紧追。
张某的长子甲见状,随手从门口拿起扁担朝乙的颈部打了一下,将乙打昏在地上。
张某顺手拿起地上的石头转身回来朝乙的头部猛砸数下,致乙死亡。
对本案中张某、甲的行为应当如何定性?
_____
A:
张某的行为构成故意杀人罪,甲的行为属于正当防卫
B:
张某的行为构成故意杀人罪,甲的行为属于防卫过当
C:
张某的行为属于防卫过当,构成故意杀人罪,甲的行为属于正当防卫
D:
张某和甲的行为均构成故意杀人罪
参考答案:
A
本题解释:
【答案】A。
解析:
本题的考点是正当防卫问题。
本案中“乙辱骂张某并将其踢倒在地,并掏出身上的水果刀欲刺张某,张某起身逃跑,乙随后紧追”。
乙对张某实施不法侵害,符合正当防卫的起因条件和时间条件。
“张某的长子甲见状,随手从门口拿起扁担朝乙的颈部打了一下,将乙打昏在地上。
”甲为维护他人的合法权益针对不法侵害人本人实施打击,符合正当防卫的对象条件和防卫目的的要求。
虽然将乙打昏在地,但从侵害行为和防卫行为的强度对比来看,甲并未超出必要限度。
所以甲的行为是正当防卫。
而张某在乙失去侵害能力时,却侵害乙的生命权,不符合正当防卫的时间条件——不法侵害正在进行。
张某拿起地上的石头转身回来朝乙的头部猛砸数下致乙死亡的行为构成故意杀人罪。
13、多选题下列有关犯罪认定的表述错误的是_____。
A:
生产假药,足以严重危害人体健康的才构成犯罪
B:
故意杀人,造成严重后果的才构成犯罪
C:
组织他人出卖人体器官,从中牟利的,才构成犯罪
D:
故意伤害他人身体,造成严重后果的才构成犯罪
参考答案:
ABCD
本题解释:
ABCD[解析]根据《刑法》第141条的规定,构成生产假药罪不以“足以严重危害人体健康”为要件,故A项表述错误;根据该法第232条的规定,构成故意杀人罪并不以“造成严重后果”为要件,故B项表述错误;根据该法第234条之一的规定,组织他人出卖人体器官构成犯罪并不以“从中牟利”为要件,故C项表述错误;根据该法第234条第1款的规定,构成故意伤害罪不以“造成严重后果”为要件,故D项表述错误。
14、单选题关于正当防卫与紧急避险,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
A:
正当防卫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的,应当以防卫过当罪定罪,但是应当酌情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B:
紧急避险用于解决紧迫情况下合法利益之间的冲突
C:
防卫过当的场合,其罪过形式通常是直接故意
D:
对于事后防卫的,通常按照防卫过当处理
参考答案:
B
本题解释:
【答案】B。
解析:
选项A的错误在于,防卫过当不是一个具体的罪名;选项C的错误在于,在防卫过当的情况下,行为人仍然具有防卫意图,所以不可能是直接故意;选项D的错误在于,事后防卫与防卫过当完全不同,不能按照防卫过当处理。
所以,本题的正确答案是B。
15、单选题人民法院审判第一审案件应当公开进行。
涉及()的案件,当事人申请不公开审理的,可以不公开审理。
A:
国家秘密
B:
个人隐私
C:
商业秘密
D:
未满十八周岁的人
参考答案:
C
16、单选题王某潜入某工厂仓库盗窃,将仓库货物(价值2万元)扔到院墙外,准备一会儿翻墙出去再捡,偶尔经过此处的刘某发现该货物无人看管,遂将其拿走,据为己有。
10分钟后,王某来到院墙外,发现货物已无踪影。
对于王某、刘某行为定性,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_____
A:
王某成立盗窃罪(未遂),刘某成立盗窃罪(既遂)
B:
王某和刘某成立盗窃罪共犯(既遂)
C:
王某成立盗窃罪(既遂),刘某成立侵占罪
D:
王某成立盗窃罪(未遂),刘某成立侵占罪
参考答案:
C
本题解释:
【答案】C。
解析:
盗窃罪既遂的通说认为,财物离开占有人的实际控制即构成盗窃罪既遂,本案中,王某已经将价值2万元的货物窃得,并扔出墙外,此时,该财产已经离开了占有人的实际控制范围,因此,王某构成盗窃罪的既遂,所以可以排除A项和D项。
侵占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将代为保管的他人财物或者他人的遗忘物、埋藏物占为己有,数额较大拒不退还的行为。
刘某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将不属于自己的货物据为己有,构成侵占罪。
本题正确答案是C项。
17、单选题我国立法上将犯罪分为10类,并通过刑法分则第一至十章分别予以论述,这种分类主要是依据_____
A:
主体的不同
B:
客体的不同
C:
主观要件的不同
D:
客观要件的不同
参考答案:
B
本题解释:
【答案】B。
解析:
我国刑法分则对犯罪进行分类的依据即以犯罪同类客体为主,以犯罪主体或者惩治犯罪的特殊需要为辅,根据此标准对犯罪进行分类。
18、单选题盗窃罪属于_____
A:
故意和过失犯罪
B:
过失犯罪
C:
故意犯罪
D:
故意或过失犯罪
参考答案:
C
本题解释:
【答案】C。
19、多选题抢劫罪与抢夺罪的主要区别在于_____
A:
犯罪客体不伺
B:
犯罪目的不同
C:
犯罪手段不同
D:
犯罪结果不同
参考答案:
ACD
本题解释:
【答案】ACD。
解析: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
抢劫罪和抢夺罪的区别。
抢夺罪和抢劫罪都是行为人当着被害人的面公然的实施夺取财物的行为;主观上都是出于非法占有的目的,为直接故意;主体都是一般主体。
两者的区别主要有以下几点:
(1)侵犯的客体不同。
抢夺罪侵犯的客体是简单客体,即公私财产所有权。
而抢劫罪侵犯的客体是复杂客体,即公私财产所有权和他人的人身权利。
(2)犯罪手段表现不同。
抢夺罪是趁人不备公然夺取财物,而抢劫罪则是行为人采取暴力、胁迫或者其他手段迫使被害人交出财物或者直接将财物抢走。
(3)犯罪结果不同。
抢夺罪的法定结果为非法占有他人财物,而抢劫罪的法定结果除非法占有他人财物之外,还包括可能造成被害人伤亡的结果。
所以,本题的正确答案是ACD。
20、单选题下列与不作为犯罪相关的表述,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_____
A:
甲警察接到报案:
有歹徒正在杀害其妻。
甲立即前往现场,但只是站在现场观看,没有采取任何措施。
此时,县卫生局副局长刘某路过现场,也未救助被害妇女。
结果,歹徒杀害了该女子。
甲和刘某都是国家机关工作人员,都没有履行救助义务,均应成立渎职罪
B:
甲非常讨厌其侄子乙(6岁)。
某日,甲携乙外出时,张三酒后驾车撞伤了乙并迅速逃逸。
乙躺在血泊中。
甲心想,反正事故不是自己造成的,于是离开了现场。
乙因得不到救助而死亡。
由于张三负有救助义务,所以甲不构成不作为犯罪
C:
甲下班回家后,发现自家门前放着一包来历不明、类似面粉的东西。
甲第二天上班时拿到实验室化验,发现是海洛因,于是立即倒入厕所马桶冲入下水道。
甲虽然没有将毒品上交公安部门,但不构成非法持有毒品罪
D:
《消防法》规定,任何人发现火灾都必须立即报警。
过路人甲发现火灾后没有及时报警,导致火灾蔓延。
甲的行为成立不作为的放火罪
参考答案:
C
本题解释:
【答案】C。
解析:
不作为是指在能够履行自己应尽义务的情况下,不履行该义务。
成立不作为犯罪必须具备以下客观要件:
(1)行为人具有某种特定的义务。
义务的来源通常包括:
①法律明文规定的义务;②职务或业务上要求的义务?
,③法律地位或者法律行为引起的义务;④先行行为造成的。
(2)行为人能够履行特定义务。
(3)行为人不履行特定义务。
据此a项中县卫生局副局长刘某虽身为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但对阻止犯罪行为并不具有法律或职务上的义务,不成立犯罪。
同理d项中路人也不构成不作为犯罪。
b中甲携6岁的侄子乙外出,由于这一先行行为,甲对乙便负有救助的义务。
甲构成不作为。
故ABD三项表述均有误。
21、单选题下列哪一种情形,尚不能认为是犯罪?
_____
A:
甲打电话邀约其朋友李某一起去实施抢劫
B:
乙向其朋友赵某表示要杀掉仇人陈某
C:
丙为了盗窃张某家财产,毒死了张某家的看家犬
D:
丁为方便对刘某实施抢劫,对刘某的活动规律进行跟踪调查
参考答案:
B
本题解释:
【答案】B。
解析:
选项A属于为了抢劫制造条件的行为,构成犯罪预备;选项B只是犯意表示,不构成犯罪;选项C属于为了盗窃制造条件的行为,构成犯罪预备;选项D属于为了抢劫制造条件的行为,也构成犯罪预备。
22、单选题某甲是间歇性精神病人。
某日,某甲喝醉了酒,把某酒店老板打成重伤,在群众抓捕他时,某甲因惊恐而精神病发作。
则某甲_____。
A:
应当负刑事责任,但可以减轻处罚
B:
应当负刑事责任,但可以从轻处罚
C:
不负刑事责任,因其是精神病人
D:
应当负刑事责任
参考答案:
D
本题解释:
参考答案:
D
解析:
《刑法》第18条第2款规定:
“间歇性的精神病人在精神正常的时候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
因此选D。
23、单选题药店营业员李某与王某有仇。
某日王某之妻到药店买药为王某治病,李某将一包砒霜混在药中交给王妻。
后李某后悔,于第二天到王家欲取回砒霜,而王某谎称已服完。
李某见王某没有什么异常,就没有将真相告诉王某。
几天后,王某因服用李某提供的砒霜而死亡。
李某的行为属于_____
A:
犯罪中止
B:
犯罪既遂
C:
犯罪未遂
D:
犯罪预备
参考答案:
B
本题解释:
【答案】B。
解析:
此题情形属于犯罪既遂而不属于犯罪中止,犯罪中止必须是没有发生作为既遂标志的犯罪结果。
行为人虽然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采取措施防止结果发生,但如果发生了作为既遂标志的犯罪结果,就不成立犯罪中止。
24、单选题甲因犯盗窃罪被公安机关逮捕,在审查期间,甲又主动交代曾实施抢劫犯罪。
甲交代出抢劫案件的行为属于_____
A:
自首
B:
坦白
C:
立功
D:
悔改表现
参考答案:
A
本题解释:
【答案】A.解析:
《刑法》第67条第2款规定,被采取强制措施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和正在服刑的罪犯,如实供述司法机关还未掌握的本人其他罪行的,以自首论。
25、单选题犯罪嫌疑人甲在押期间患严重疾病需办理取保候审,下列主体中无申请权的是_____。
A:
甲本人
B:
甲聘请的律师
C:
甲所在单位的法定代表人
D:
甲的父亲
参考答案:
C
本题解释:
参考答案:
C
解析:
《六部委刑事诉讼规定》第20条规定:
“《刑事诉讼法》第五十二条规定:
‘被羁押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近亲属有权申请取保候审。
’第九十六条规定:
‘犯罪嫌疑人被逮捕的,聘请的律师可以为其申请取保候审。
’被羁押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近亲属和律师申请取保候审,有权决定的机关应当在七日内作出是否同意的答复。
同意取保候审的,依法办理取保候审手续;不同意取保候审的,应当告知申请人,并说明不同意的理由。
”
26、多选题我国刑法规定的基本原则包括_____。
A:
罪刑法定原则
B:
刑法面前人人平等原则
C:
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原则
D:
罪责刑相适应原则
参考答案:
ABD
本题解释:
【答案】ABD。
解析:
我国刑法总则明确规定的原则只有三个,即罪刑法定原则、刑法面前人人平等原则和罪责刑相适应原则。
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原则是刑事诉讼法的一项基本原则。
27、多选题强奸未遂与强制猥亵、侮辱妇女罪的区别是_____
A:
主体不同
B:
客体不同
C:
犯罪客观方面不同
D:
目的不同
参考答案:
ABCD
本题解释:
【答案】ABCD。
解析:
本题考査的知识点是:
强奸罪与强制猥亵、侮辱妇女罪的界限。
强制猥亵、侮辱妇女罪和强奸罪都表现为对女性的身心健康的侵犯,在客观方面都表现为使用暴力、胁迫或者其他手段,但是强制猥亵、侮辱妇女罪和强奸罪具有如下的区别:
(1)犯罪客体不同,强制猥亵、侮辱妇女罪的客体是妇女的人格尊严和性自由的权利,而强奸罪的客体是强奸罪的客体不仅是女性的性的不可侵犯的权利,还应当包括幼女的身心健康;
(2)犯罪对象不完全相同,强制猥亵、侮辱妇女罪的犯罪对象只能是14周岁以上的女性,而强奸罪的犯罪对象不仅仅是14周岁以上的女性,还可以是14周岁以下的幼女;(3)犯罪客观方面不同。
强制猥亵、侮辱妇女罪是对妇女实施性交以外的猥亵、侮辱行为,没有与妇女发生性交的行为,强奸罪则是对妇女实施性交行为,即使由于行为人的自身的原因而致性交行为未能完成,也应认定为强奸(未遂)罪;(4)犯罪主体不完全相同,强制猥亵、侮辱妇女罪的犯罪主体只能是年满16周岁的人(通常是男性),而强奸罪的主体是年满14周岁的人(也通常为男性),(5)犯罪主观方面不同,强制猥亵、侮辱妇女罪的主观方面不是以奸淫为目的,而强奸罪的主观方面就是为了奸淫的目的。
所以,本题的正确答案是ABCD。
28、单选题下列犯罪中属于告诉才处理的犯罪是_____
A:
诬告陷害罪
B:
强迫职工劳动罪
C:
非法搜查罪
D:
侮辱罪
参考答案:
D
本题解释:
【答案】D。
解析:
侮辱罪属于告诉才处理的犯罪。
29、单选题共同犯罪中的教唆犯可能_____。
A:
都是主犯
B:
都是从犯
C:
都是胁从犯
D:
有的是主犯,有的是从犯
参考答案:
D
本题解释:
参考答案:
D
解析:
根据《刑法》第29条规定,教唆他人犯罪的,应当按照他在共同犯罪中所起的作用处罚。
共同犯罪中行为人有两人以上,因此教唆犯可能是主犯,也可能是从犯。
30、单选题丈夫甲为了杀死妻子乙,在妻子饭碗里投放毒药,明知孩子丙可能因为分食而中毒,由于杀妻心切而不顾孩子的死活。
甲对乙的心理态度和对丙的心理态度分别是_____。
A:
均为直接故意B.直接故意和间接故意
C:
直接故意和疏忽大意的过失D.直接故意和过于自信的过失
参考答案:
B
本题解释:
参考答案:
B
解析:
直接故意,是指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必然或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这种结果发生的心理态度。
我国刑法规定的大部分犯罪都可以由直接故意构成。
间接故意,是指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放任这种结果发生的心理态度。
疏忽大意的过失,是指行为人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以致发生这种结果的主观心理态度。
过于自信的过失,是指行为人已经预见到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结果,但是轻信能够避免,以致发生这种结果的主观心理态度。
从题意可知,甲对乙是直接故意,对丙是间接故意。
31、单选题纪某因为运输毒品罪被判处有期徒刑7年,刑满释放后7年,禁不住朋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