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实施中的教学模式.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255479 上传时间:2022-10-07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127.9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课程实施中的教学模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课程实施中的教学模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课程实施中的教学模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课程实施中的教学模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课程实施中的教学模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课程实施中的教学模式.docx

《课程实施中的教学模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课程实施中的教学模式.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课程实施中的教学模式.docx

课程实施中的教学模式

2~6岁婴幼儿欢乐学习的教学研究

松江区方塔幼儿园计玲利执笔

摘要:

方塔幼儿园以“给孩子一个欢乐的童年”为办园理念,欢乐教育课程以欢乐生活、欢乐运动、欢乐学习、欢乐游戏四大板块内容来呈现,与上海市学前新课程内容相一致。

而聚焦课堂,开展欢乐学习的教学研究则是课程实施中需要重点攻关的项目。

本文阐述了2~6岁婴幼儿欢乐学习的价值取向及有效促进2~6岁婴幼儿欢乐学习的三大教学策略;本文最后对课题研究进行成效分析。

关键词:

2~6岁婴幼儿欢乐学习教学研究

一、2~6岁婴幼儿欢乐学习的价值取向

在欢乐教育理念的统领下,激发婴幼儿积极、愉快的学习态度,使婴幼儿主动探索,在认知态度和能力等方面发生变化,为婴幼儿的后继学习打下基础。

二、促进2~6岁婴幼儿欢乐学习的教学策略

任何教师的教学,如果去审视一下的话,总会存在某种模式:

或遵从某种模式,或自成某种模式。

任何学校的教学,如果去解剖一下的话,也会注意到一个现象,大多数教师总会施行某种教学模式。

这就是说,课堂教学模式是一种客观存在。

我们研究托幼一体课程中的课堂教学模式,不是让教师产生一种思维定势,框定教师实施课程的方法与步骤。

而是因为教学模式的建立过程是教师更好地把握婴幼儿年龄特点的过程。

教学模式的建立是一种教学的普遍规律,教师在建立教学模式的基础上还要有冲破模式的意识和能力。

也就是根据不同个体的差异,实施个别化的有差异性的教育,以及在已有教学模式的基础上创新教育,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以教师的“善教”促孩子的“乐学”。

托幼一体“欢乐学习”的教学模式:

是根据托幼一体办园理念和幼儿园欢乐教育特色课程建设的框架思想制定的,是检验教师应遵循的教学行为准则,是指导教师组织教学的范型。

幼儿园在三年的实践基础上已经初步形成了各具特色的三种欢乐学习教育教学模式及与之相适应的一系列欢乐学习教学策略,成为本园实施一体化欢乐教育的基本依据。

这些教学模式的划分是由主导性的学习活动决定的,有时会辅以其他的活动。

所以对这些活动模式的理解不能绝对化,要全面地把握和突出重点内容。

当前建立的托幼一体欢乐学习的教学模式有三种。

即:

情景性教学、互动性教学、探究性教学。

(一)情景性欢乐学习教学模式

1.模式定义:

是指运用具体活动的场景或提供学习资源以激起2~6岁婴幼儿主动学习兴趣、提高2~6岁婴幼儿学习效率的一种教学模式。

2.模式目标:

通过创设直观的、情景化的、幼儿又能进入角色体验的教学情景,激发2~6岁婴幼儿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的效率,增强教学的效果。

3.模式特点:

情景性欢乐学习的教学,针对婴幼儿的思维特点和认识规律,以“形”为手段,以“趣”为突破口,以“情”为纽带,以“周围世界”为智慧的源泉,以和谐的师生关系为保证,使孩子在学习的过程中获得求知、认知的乐趣,使教学真正成为生动活泼和自我需求的活动。

情景的创设可分为提供具体活动的场景和提供学习资源两类。

提供具体活动的场景,是指:

借助环境氛围、动作表演等使学习内容与相应的情景相结合,有助于婴幼儿从整体结构上感知和把握学习内容。

提供学习资源是指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料、自主化、协作化的学习环境。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创设真实情景,注重利用多媒体技术与仿真技术进行生动的社会文化与自然情景的创设。

真实的情景最接近婴幼儿的生活体验,最易调动他们的全部感受力和经验。

4.模式结构:

 

5.课例分析:

中班情景性活动《蝴蝶的眼睛》

主题:

《春天的秘密》

源自:

新教材《学习活动》(中班)P237“美丽的蝴蝶”

内容与要求:

1.知道蝴蝶自我保护的一种独特方法。

2.培养幼儿的观察和想象能力,并能大胆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

重点环节

欢乐源泉

实践反思

节律唤醒水平

激励因素

1.激发兴趣导入:

教师在轻音乐的伴奏下,作蝴蝶飞舞的动作并说:

今天请来了一位春天的小天使,请小朋友猜猜它到底会是谁。

问题的提出,轻柔的音乐的出现以及教师形象与优美的动作,使幼儿处于适宜的唤醒状态。

认知挑战

幼儿迁移已有经验,进行相关猜测。

审美感动

感受教师略带神秘的语气和体态所创设的情景氛围。

社会吸引

教师优美的语言、音乐、动作情景使幼儿神情投入,情绪感染。

自我克制

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

2.情景中学习:

●交流喜欢蝴蝶的理由,学学蝴蝶飞。

新问题的提出,唤起了幼儿表达与表现的欲望。

认知挑战

幼儿交流、分享生活经验。

教师归纳提升幼儿零星的生活经验。

审美感动

多媒体画面进入,幼儿感受音乐与画面,产生共鸣。

社会吸引

教师倾听幼儿发言时神情投入,并给予适当的回应。

自我克制

●取坐姿,要求幼儿安静倾听同伴发言。

●取规则,知道在碰不到同伴的地方表演。

●观看多媒体课件“蝴蝶的眼睛”,说说从动画片里看到了什么,猜猜蝴蝶到底是怎样保护自己,吓退袭击者的。

声情并茂,直观形象的活动情景,给幼儿带来视觉、感觉,、听觉的全面刺激和享受,进一步保持了幼儿的注意力。

认知挑战

●幼儿通过画面和音乐提供的线索来推测发生的事情。

●幼儿结合动物自我保护的经验猜测蝴蝶自我保护的方法。

审美感动

在变化的多媒体情景中,幼儿的想象力得到了发展。

社会吸引

音乐前后轻松与紧张的对比,教师语气的轻柔和加重,吸引了幼儿。

自我克制

取坐姿,要求幼儿安静倾听同伴发言。

●蝴蝶翅膀上的眼睛到底有什么用?

完整欣赏课件和散文诗“蝴蝶的眼睛”,验证讨论结果。

问题的进入,画面定格于蝴蝶翅膀上园形花纹上,给了幼儿强烈的认知与视觉冲突,再次调整了幼儿的唤醒状态。

认知挑战

幼儿结合经验和上一环节多媒体情景猜测蝴蝶翅膀上的园点的用处。

审美感动

感受散文诗与多媒体画面、音乐的和谐美。

社会吸引

教师高度投入活动,注意接纳幼儿,并及时作出反馈。

自我克制

引导幼儿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安静倾听同伴发言。

3.活动拓展:

我们小朋友在遇到危险的时候该怎样来保护自己呢?

回归幼儿自身世界,从对蝴蝶的关注转移到对自身。

认知挑战

提出理性思考,拓展幼儿思维,留下发展的可能。

审美感动

由直观形象的多媒体情景回归到现实生活情景。

社会吸引

幼儿对世界的关注从自身开始,教师的提问吸引了孩子。

自我克制

教师以目光、表情、姿态安抚幼儿的情绪,结束活动。

6.各年龄段教学操作要点:

年龄段

操作要点

▲2~3岁

●创设真实的、生活化的、童趣的、可操作、游戏化的物质情景。

●教师自身的富有情绪的语言、夸张的表情、动作来营造有感染力的非物质情景。

●教师多利用简短的、朗朗上口儿歌创设语言情景。

●创设平行性、重复性的学习情景,便于婴幼儿模仿和练习。

▲3~4岁

●创设童趣的、生活化、可操作的、游戏性的、具体直观的物质情景。

●教师运用夸张的体态语、简短生动的语言营造形象化的非物质情景。

●利用简短的文学作品(儿歌、故事等)创设学习情景。

●创设重复性的学习情景,让幼儿从模仿、再现逐步到替换、创造。

▲4~5岁

●创设多种感官体验的、角色扮演的、多种媒体的、虚幻和真实结合、抽象与具体结合的物质情景。

●在情景创设中仍然需要教师辅以适当的体态语以增进师生间感情交流。

●以优美的、主题鲜明的幼儿文学作品为载体创设学习情景。

●创设与幼儿生活经验相联系的学习情景,以利于幼儿迁移创造。

▲5~6岁

●创设问题性的、多媒体的、自主化的、合作化的学习情景。

●教师运用规范成熟的语言创设良好的学习情景。

●以优美的、主题鲜明的幼儿文学作品为载体创设学习情景。

●创设创造性的学习情景。

(二)互动性欢乐学习教学模式

1.模式定义:

是指教学动态因素之间相互交流、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一种2~6岁婴幼儿的学习模式。

2.模式目标:

围绕某一话题(内容),创设开放的、多元互动的学习环境,通过自主、合作、探究,达到语言交流、思维碰撞、情感共鸣。

促进婴幼儿的发展。

3.模式特点:

A.平等

对话理论认为,教师和婴幼儿在课堂上的地位是平等的,都是教学的主体。

教师要平等地对待孩子,尊重孩子的人格、思想、行为,这是互动性学习产生的前提。

其次,教师也应是“平等者中的首席”(美国课程学家多尔语),因为教师在知识上、见识上、方法上、作用上,又与学生存在“差别”(不平等),正是有这“差别”才引起互动、推动交流(组织、引导和控制)。

B.开放

开放的环境与氛围有利于互动的产生。

互动性教学的产生需要一个有利于互动的环境存在。

创设适宜的、符合婴幼儿的年龄特点和需求的学习环境,激发婴幼儿与之产生交互作用的动机。

有了学习的动机才有主动的学习,而开放的环境有利于互动行为的产生。

创设开放的环境还要考虑:

符合婴幼儿的生活经验;能适应不同水平孩子的互动需要;问题解决方式具有多样性;情景创设贯穿始终等。

C.交互

教育专家认为:

“师生互动是指在师生间发生的一切交互作用和影响。

”所谓“交互的作用和影响”指的就是师生思维的交锋和共振,而不是师生言语的相互“对流”。

可以说,“交互”是师生“互动”的本质、核心。

这种“交互”是师生之间所构成的双向,立体(非线性)的关系。

D.共鸣

“互动”关键在于共鸣。

有效的互动必须建立在婴幼儿情感激发的基础上,以情促动,使互动自然流畅,水到渠成。

互动的方式很多,较为基本的有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人境互动等。

4.模式结构:

 

 

5.课例分析:

小班互动性活动《快乐小火车》

主题:

《动物朋友》

内容与要求:

在乘火车的游戏中复习5以内的数;进一步感知动物的基本特征。

重点环节

欢乐源泉

实践反思

节律唤醒水平

激励因素

1.导入话题:

●前几天我们到哪里去春游了?

看见了什么动物?

乘什么车到动物园的?

●动物们也想来看看我们小朋友,看看它们是乘什么车来的?

●数数有几节车厢?

教师请幼儿数数,并在车厢上粘贴数字(1~5)。

幼儿熟悉的春游事件的提出,以及动物朋友乘火车来看小朋友情景的进入,让幼儿进入了适宜的唤醒状态。

认知挑战

●回忆已有的春游经验:

对动物的认知、乘车的经验。

●复习1~5的数数。

审美感动

幼儿观察设计巧妙、色彩美丽的动物小火车,萌发审美情趣。

社会吸引

●倾听同伴发言,获取有关春游信息。

●教师和幼儿一起数数,操作教具,引发幼儿互动兴趣。

自我克制

幼儿手、眼、口一致地数数。

2.多元互动:

动物坐火车

●1号车厢乘着谁:

看鸭子的影子猜。

●看老虎的皮毛特征猜。

老虎乘在几号车厢?

●3号车厢乘着谁:

从猴子的尾巴猜。

●3号车厢乘着谁:

从猴子的尾巴猜。

●从动物喜欢吃的食物猜(蜂蜜)小熊乘在几号车厢?

●从动物生活的环境特征猜(背景、谜语)。

5号车厢乘着谁?

●教师用儿歌归纳。

这是头脑内部思维探索的过程,幼儿需要集中注意力,投入到观察、倾听、操作中去。

使互动始终处于较高的节律水平。

认知挑战

●在师生互动中理解1~5数的实际意义,感知1~5的序数。

●迁移运用对动物的感性经验,推断所乘的动物,训练幼儿的思维能力。

●用儿歌帮助幼儿梳理序数。

审美感动

变换猜测的方式,避免了审美疲劳。

社会吸引

多感官参与的师生互动,吸引幼儿注意。

自我克制

培养学习能力:

听完整的话,听清条件。

2.多元互动:

幼儿坐火车

●请你坐在最前面的车厢;

●请你坐在5节车厢的中间一节;

●请你坐在老虎过的车厢;

●请你坐在3号和5号的中间一节车厢;

●请你坐在最后一节车厢。

●教师和幼儿用新的儿歌归纳。

提出新任务,引发幼儿新的关注点,再次调整了幼儿的唤醒状态。

认知挑战

●在师生、生生、生材互动中进一步理解1~5数的实际意义,感知1~5的序数。

●加强活动的挑战性,层层推动幼儿思维。

审美感动

变换提问的方式和角度,避免了审美疲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