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题突破.docx

上传人:b****9 文档编号:25547529 上传时间:2023-06-09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17.6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实验题突破.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实验题突破.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实验题突破.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实验题突破.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实验题突破.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实验题突破.docx

《实验题突破.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实验题突破.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实验题突破.docx

实验题突破

 

实验题突破

实验一:

测量物体的平均速度

考点:

1.实验原理:

2.实验器材:

3.斜面的作用:

4.斜坡的坡度不宜过大:

5.金属片的作用:

6.刻度尺和秒表的读数:

7.小车做什么样的运动:

8.为什么要多次测量求平均值?

9.不同路程段平均速度的计算:

10.实验注意事项:

11.小车在下滑过程的能的转化问题:

 

实验二:

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

考点:

1.组装实验装置的顺序:

2.石棉网的作用:

3.温度计的使用和读数:

4.固体颗粒大小的选择:

5.烧杯中水量的规定,试管插入水中的位置要求;

6.使用水域加热的目的:

7.绘制熔化温度-时间曲线:

8.根据表格数据或曲线判断物质是晶体还是非晶体、各段物质的状态及温度变化规律,吸放热量,内能变化,比热容变化。

 

实验三:

探究水沸腾时的温度变化的特点

考点:

1.温度计的使用

2.组装实验器材的顺序:

3.实验装置中,烧杯上面加一纸板的作用:

4.气泡的变化:

 

5.物态变化的判断:

6.撤去酒精灯加热,水中气泡会慢慢消失,而不是马上消失的原因:

7.缩短加热时间的措施;

8.根据记录数据画出温度随时间的变化曲线

9.当废水沸腾时,杯内运动状态,体积变化、杯口产生“白气”的原因:

 

10.试验中所测沸点的当地实验大气压与一标准大气压的关系:

11.根据图像分析沸点相同但从开始加热到沸腾时间不一样的原因:

12:

分析数据,图像判断沸点及沸腾的特点:

12.内能的改变:

 

实验四:

探究光发射的规律

考点:

1.纸板的作用:

2.纸板与平面镜的位置关系:

3.光线位置确定:

4.“三线同一平面”的判断方法:

 

5.判断反射角和入射角的大小关系:

6.多次改变入射角大小进行测量的目的:

7.光路可逆

8.实验时,从纸板前不同方向都能看到光的径迹,这是光在纸板上发生什么?

9.两位同学能在平面镜中看到彼此的眼睛,说明什么?

 

实验五:

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考点:

1.选择较暗的环境进行试验:

2.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的原因:

3.选择薄的玻璃板的原因:

4.选用两支完全相同的蜡烛的原因:

5.平面镜的放置要求:

6.刻度尺的作用:

7.如何判断蜡烛和像完全重合:

8.移去蜡烛B,在原来位置放一块光屏或白纸,能否接到像,说明成什么像?

9.蜡烛A像玻璃板靠近,A的像大小变化、物距、像距变化:

9.无论怎样移动蜡烛B,都不能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的原因:

 

实验六:

探究光折射时的特点

考点:

1.水中光线的显示措施:

2.折射角和入射角的大小比较:

 

3.光路可逆:

 

4.多次测量的目的?

5.只通过一组数据即可否得出规律,为什么?

 

实验七:

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考点:

1.凸透镜对光线的作用:

2.凸透镜的焦距测量:

 

3:

实验器材的组装:

4.让烛焰的焰心、凸透镜的光心和光屏的中心在同一高度的原因:

5.根据物距变化判断透镜成像的特点及应用:

 

6.用纸遮住凸透镜的一部分,光屏上得像只是变暗些,想还是一个完整的像。

 

7.改变条件如何调透镜位置并重新获得清晰的像。

 

8.若某一时刻蜡烛和光屏的位置互换,光屏上像的变化。

9,将近视或远视眼镜放在蜡烛与凸透镜之间,若想在光屏上重新得到清晰地像,如何移动光屏。

 

10.无论怎样调节光屏,都无法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的原因:

11.像的虚实问题,物体和像移动的速度问题:

 

实验八:

测量物质的密度

考点:

1.实验原理:

2.天平的使用:

 

3.量筒的读数

4.实验步骤补充或安排

5.实验操作分析:

6.测量值偏大偏小的判断:

7.的计算或密度的表达式

8.特殊方法测量:

 

实验九:

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

考点:

1.实验时每次是小车从同一高度静止自由下滑:

2.改变水平面上的材料:

3.使小车从斜面滑下后沿水平面运动:

4.转换法的应用:

5.实验推理或实验结论:

6.下滑过程能的转化,变化,不同接触面上内能的变化:

 

实验十:

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

考点:

1.选择小车,而不选择木块的原因:

2.若选择卡片作为研究对象,即实验过程中是不考虑卡片自身重力影响

3.选择静止状态作为研究状态:

4.定滑轮的作用:

5.二力平衡的特点:

6.平衡力和相互作用力的区别:

实验十一:

研究影响互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考点:

1.实验前的猜想;

2.时一定要水平匀速拉动物体:

 

3.弹簧测力计的读数:

4.控制变量法的应用:

 

5.实验误差原因分析:

 

6.根据误差,改进实验

7.探究摩擦力大小跟接触面面积大小是否有关的实验设计:

 

实验十二:

探究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

考点:

1.压力的作用效果的体现:

2.控制变量法的应用:

 

3.选用海绵而不用木板:

4.实验结论:

 

实验十三:

研究液体内部的压强

考点:

1.实验前要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2.u形管中的液面不平,调节的方法:

3.判断压强的大小:

4.实验数据分析:

5.控制变量法的应用:

 

6.实验结论:

 

实验十四:

探究浮力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

考点:

1.实验器材:

2.弹簧测力计的读数

3.二次称重法测浮力:

4.控制变量法的应用:

 

5.验现象的分析处理

6.正确理解F-h曲线图p-h曲线图

 

7.实验结论:

实验十五:

探究浮力的大小跟排开液体所受重力的关系

考点:

1.弹簧测力计的读数

2.用二次称重法计算浮力:

3.测量排开液体的重力的方法:

 

4.实验现象和数据分析及误差分析

5.实验步骤补充、纠错

6.多次测量寻求普片规律

7.试验方法改进

8.实验结论:

 

实验十六:

探究物体的动能跟哪些因素有关

考点:

1.实验注意事项:

2.转换法的应用;

3.选择同一个小球进行试验的目的:

4.让不同小球从斜面的同一高度释放的目的:

5.控制变量法的应用:

6.试验中动能和势能的转化:

7.实验结论:

 

8.若水平面绝对光滑,小球做什么运动?

 

实验十七:

探究物体的重力势能跟哪些因素有关

考点:

1.转换法的应用:

2.控制变量法的应用:

3.是小球静止下落

4.实验结论:

 

实验十八:

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考点:

1.使用杠杆前,如何调节杠杆使其在水平位置平衡:

3.选择杠杆中间为支点的目的:

4.调节杠杆水平平衡的目的:

5.分析数据,只通过一组实验数据能说明物理规律吗?

 

6.测力计从竖直拉杠杆变成倾斜拉杠杆,测力计的示数变化:

7.杠杆的平衡条件及应用:

8.多次测量的目的:

9.实验结论:

 

实验十九:

测量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考点:

1.实验器材:

2.试验中弹簧测力计竖直向上匀速拉动绳子

3.滑轮组的绕线:

 

4.计算绳子移动的距离和重物上升的高度:

5.滑轮组有用功的计算:

6.滑轮组总功的计算:

7.滑轮组机械效率的计算:

8.影响滑轮组机械效率大小的因素:

9.控制变量法的应用:

 

10.提高机械效率的方法:

11.数据分析与结论总结

 

实验二十:

测量斜面的机械效率

考点:

1.测量器材:

2.拉动弹簧测力计应匀速,且拉力应与斜面平行

3.控制变量法的应用:

 

4.在试验中,沿斜面的拉力所做的功是总功:

5.在试验中,克服物体自身重力所做的功为用功:

6.机械效率的计算:

7.分析数据总结结论

8.知道斜面在生活中的应用:

 

实验二十一:

比较不同物质吸热的情况

考点:

1.试验中所需测量器材:

2.实验器材组装:

3.温度计的读数

4.根据实验数据作图

5.分析实验数据曲线图,得出结论

6.在实验过程中,应选取质量相同的不同液体:

7.实验过程中选用相同的酒精灯:

8.物质吸热能力的强弱用比热容来表示

9.转换法的应用:

 

10.水的比热容较大的应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