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井基岩段临时水仓规程.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5539000 上传时间:2023-06-09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39.4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风井基岩段临时水仓规程.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风井基岩段临时水仓规程.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风井基岩段临时水仓规程.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风井基岩段临时水仓规程.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风井基岩段临时水仓规程.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风井基岩段临时水仓规程.docx

《风井基岩段临时水仓规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风井基岩段临时水仓规程.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风井基岩段临时水仓规程.docx

风井基岩段临时水仓规程

灵露煤矿风井基岩段临时水仓

作业规程

 

施工单位:

29工程处灵露项目部风井队

编制日期:

2009年12月8日

 

第一章地质概况

一、掘进巷道地质概况

1、根据J3、J4检查孔显示还将穿过两层含水层,即2号含水层7.3米、1号含水层27米。

预计涌水量80M3/h。

2、施工临时水仓岩性为泥岩。

第二章工程概况

一、巷道布置

风井目前以施工到85m工作面涌水量达到55m3/h为了保证正常施工需要在井筒内需要施工一临时水仓。

基岩段全长为9米,其中临时水仓6米、坡度为45度。

临时水仓的位置确定在在井口门以下90m.

二、巷道支护

锚网喷砼+12号工字钢支架联合支护。

锚杆间排距800×800㎜,锚杆规格为Φ18×2000㎜钢筋树脂锚杆,全长锚固,矩形布置,锚固力不小于70KN。

金属网网目规格为100×100㎜,用Φ6.5㎜圆钢焊接而成,网片安装时压茬100mm并使用12﹟铁丝每隔300mm双股绑扎一道。

12#矿用工字钢支架,间距0.8m,支架间采用Φ16mm圆钢加工的拉杆固定。

喷砼标号C20,喷厚为150㎜水泥选用PO42.5矿渣硅酸盐水泥,黄砂选用中砂,石子选用粒径为2~4mm的“瓜子”石,配合比为1:

2:

2,速凝剂是水泥的3-5%,底板及水沟混凝土等级为C20。

支护断面图:

第三章巷道施工方法

一、掘进方式

巷道用人力挖掘,然后由风镐刷大至设计掘进断面。

1.0tV型矿车运料到工作面。

二、临时支护方式

1、支护形式:

采用带帽点柱。

2、支护材料

材料选用直径>150mm的优质圆木,柱帽规格为500×200×50mm优质木料。

3、支护参数

点柱两排,每排3根,共计6根;间排距1100×1100mm,临时支护距迎头距离不大于800mm。

4、临时支护平、剖、断面示意图

三、施工工序

一次支护:

敲帮问顶→看线画轮廓线→架设临时支护→人工挖掘刷帮→看线点锚杆眼→打眼扫眼→安装锚杆→拆除临时支护→挂金属网→架棚→喷砼→洒水养护;

四、循环组织

1、工作制度:

采用“三八”制作业。

1、循环方式:

掘、锚网、架棚、喷浆。

2、劳动组织图表

劳动组织图表

工种

劳动

定额

出勤人数

大班

第一班

第二班

第三班

第四班

小计

打眼工

4

4

4

12

爆破员

1

1

1

3

扒钩工

2

2

2

6

打点工

2

2

2

6

绞车司机

2

2

2

6

拌料工

1

1

上料工

2

2

2

6

喷浆手

1

1

1

3

班长

2

2

2

6

跟班队长

1

1

1

3

队长

1

1

合计

20

20

21

62

在册人数

70

备注

水沟由喷浆班人员施工

五、工作面通风

1、通风方式:

掘进工作面采用局部通风机压入式通风,Ф600MM阻燃柔性风筒。

风机安装在地面距井口门30米。

与掘进工作面实现风电、瓦斯电闭锁。

2掘进工作面风量计算:

(1)按掘进工作面同时工作的最多人数计算:

按掘进工作面同时工作的最多人数计算其所需风量时,按每人供风≥4m3/min计算:

Q掘=4×N=4×21=84m3/min

选择风量200m3/min,能保证在15分钟内排净工作面内炮烟。

第四章质量保证措施

1、加强中腰线管理,

2、喷砼巷道净宽中线至任一帮偏差0~+100mm,净高偏差腰线至顶、底0~+150mm。

3、钢筋网的焊接、铺设及搭接必须符合设计及规范规定,每片网上至少三根锚杆将网压住。

4、锚杆间排距偏差-100~+100mm,锚杆距迎头距离不大于800mm,护顶锚杆必须打至起拱线位置,直墙锚杆扒出迎头后及时补打。

初喷到迎头。

5、锚杆杆体露出螺母不大于50㎜,不小于3㎜,扭矩不小于100N·M,喷层厚度、强度必须满足设计要求。

6、喷射作业区的温度不小于2℃,喷后7天不得受冻。

永久支护紧跟迎头,锚杆够一排打一排,锚杆根根合格,杜绝穿皮,锚盘紧贴壁面;棚子要用木板背实,坚持小班自检、连队日检制度。

7、喷浆时严格按配比单拌料;喷浆后必须坚持洒水养护。

8、锚杆(锚索)、钻头、树脂锚固剂三径匹配,否则禁止打眼、安装锚杆。

9、安装锚杆(锚索)前必须扫孔,按操作规程安装锚杆、不合格锚杆(锚索)及时补打。

10、使用风动扳手将锚杆树脂剂送入孔底,在10~15秒内边推进边搅拌,直到锚杆送入孔底,再搅拌25~30秒停止。

11、挂网后及时打好锚杆。

12、取一组喷砼芯样检测强度,及时调整砼配比并使之符合设计强度。

13、锚杆必须打在两棚中间。

14、架棚迎山角为8度。

15、遇顶板破碎时锚杆间排距缩为600×600mm,。

16、如遇破碎带时棚子间距要加密并且要打撞铁,撞铁要从拱基线开始向上打。

第五章安全技术措施

一、顶板管理

1、严格执行敲帮问顶制度。

敲帮问顶要指派有经验的人员进行,并要有人监护。

浮矸危石清理干净,确认安全后方可进行其它作业。

2、严禁空顶作业,一次支护紧跟迎头,空顶、空帮距不大于0.7m,锚杆够一排,打一排,打锚杆前必须在临时支护的掩护下进行。

3、所有的锚杆眼都要用压风清除孔内积水岩渣。

4、锚网喷支护严格按照《煤矿安全规程》第44条规定执行。

5、当顶板岩石破碎时,适当减小锚杆间排距,缩小循环进度,必要时改变支护形式,进一步加强顶板管理,以防冒顶事故发生。

6、迎头附近适当位置存放一定数量的备用料,以备急用,并堆放整齐,挂牌存放。

7、工作面后路必须保持通风、运输畅通及行人安全,后路安全设施齐全可靠,安全警示醒目。

8、迎头坚持使用抗头梁,防止片帮伤人。

9、施工前要把所需的施工的材料工具等准备齐全,要下一定数量的备用料,如半圆木、背板、支架等。

10、每次放炮后要及时挂网打锚杆、初喷,初喷厚度不得低于30mm,初喷后要及时复喷。

二、“一通三防”管理

1、局部通风机及备用通风机安装在副井北30米处,向井下供给新鲜热风。

2、局部通风机必须由专人负责管理并持证上岗,任何人不得随意停开。

3、无论工作或交接班时都不准停风,因检修停电等原因停风时,必须撤出人员,切断电源并打临时栅栏,恢复通风前必须检查瓦斯。

4、局部通风机和巷道中的电器设备必须装有风电闭锁装置。

5、风筒不得有大于10mm的破口,小破口要及时粘补,以确保迎头有足够的风量。

6、风筒距迎头距离岩巷不大于10米;风筒必须环环吊挂整齐,转弯处使用弯头,严禁风筒有脱节、破损漏风现象。

7、工作面实行“三专两闭锁”供电,即专用电压器、专用开关、专用电缆和风电闭锁、瓦斯电闭锁。

8、小班瓦检员每小班检查瓦斯不少于3次,瓦检员必须坚持迎头交接班不准空班漏检。

当瓦斯浓度达到1%时,停止一切电器设备使用,瓦斯浓度达到1.5%时,必须停止作业撤出人员,切断电源,汇报调度进行处理。

当回风流中二氧化碳浓度达到1.5%时,必须停止作业撤出人员,查明原因制定措施进行处理。

9、迎头应安设瓦斯自动监测断电仪,每小班迎头必须悬挂便携式瓦斯警报仪。

经理、技术负责人、跟班队长、通风组长、流动电钳工下井时,必须携带便携式瓦斯警报仪。

10、工作面瓦斯管理,必须严格按《煤矿安全规程》第138~139条规定执行。

11、局部通风机及风筒的选择应根据工作面瓦斯涌出量大小,发生变化及时调整,确保供风需要。

12综合防尘措施

(1)、坚持湿式打眼,严禁打干眼。

(2)、坚持出矸洒水,冲洗岩帮积尘。

(3)喷浆采用潮湿拌料。

(4)、加强个人防护,每个施工人员必须佩带防尘口罩、毛巾等。

13、防灭火措施

(1)、每一入井人员严禁携带烟火、严格按《煤矿安全规程》第10条执行。

每人必须佩带隔离式自救器。

(2)、迎头必须配备灭火器材,并有专人负责定期检查。

(3)、每个施工人员都必须熟悉灭火器的使用方法和灭火器的存放地点。

(4)、电器设备着火时,应先切断电源,在电源切断前只准使用不导电的灭火器材灭火。

(5)、井下发生火灾时,不得随意关闭局部通风机,防止因瓦斯积聚而发生瓦斯爆炸。

三、机电、运输管理

1、喷浆机必须由专人负责检查,维护和保养。

2、喷浆前,要检查喷浆机的输料管、水管及喷头是否完好,各连接部位是否严密、无漏风、漏水现象。

3、处理堵管时,喷头应指向底板,严禁喷头对人,以防伤人。

4、喷浆机电源开关及喷浆机基底应平整,不得倾斜。

5、喷浆机应严格按《井巷掘进各工种操作规程及岗位责任制》中的支护工(锚网喷支护)有关规定执行。

6、处理掉道矿车必须遵守下列规定:

(1)有专人负责指挥。

(2)先将矿车掩住,然后将掉道车轮抬上轨。

(3)用弯道器弯道时,应注意自身和他人安全。

(4)用机械复位时,严禁生拉硬拽矿车。

7、使用绞车措施

(1)、绞车司机必须由经过培训,并取得合格证的人员担任。

(2)、绞车必须按照相应绞车基础图打绞车基础。

(3)、绞车钢丝绳子应与绞车滚筒卡住,在使用中,滚筒上最少要留5圈以上的内摩圈,以防钢丝绳抽出。

绞车绳应缠绕整齐无咬绳、爬绳现象。

(4)、绞车必需装有齐全可靠的声光信号,并认真使用,严禁用其它方法代替。

(5)、必须执行“行车不行人,行人不行车”的规定,并沿途安设警示红灯,开车红灯亮,停车红灯灭,行车时人员进入躲避硐内。

(6)、绞车滚筒中心线应垂直于巷道中心线,绞车滚筒中心应与轨道中心重合,以免运行中出现爬绳现象。

(7)、钩头应配有符合要求的保险绳,保险绳长度要和挂车数量相适应,不宜过长,而且要挂在最后一辆车的车尾上。

(8)、矿车之间,矿车与钩头间的连接部位要使用符合标准的不能自动脱落的连接装置和销子,严禁用其它物料代替。

(9)、绞车严禁采用不带电松车,道床内必须设有地滚子,地滚子要求上口和斜巷各一个。

(10)、绞车、钢丝绳、保险档、捕车器及矿车连接装置必须设专人负责检修和保养,并有检修记录。

(10)、矸石车装满系数不得大于0.8,运送长料时,必须放慢钩,同时将长料捆绑牢固严禁拖地。

(11)、信号工、把钩工严格执行《井巷掘进各工种操作规程及岗位责任制》中信号工、把钩工操作规定。

四、掘进防治水

1、施工过程中必须坚持“有疑必探,先探后掘”的原则。

2、施工过程中,必须严格执行《煤矿安全规程》第266条规定。

每班必须由班队长指派专人观察,当工作面挂汗、空气变冷、出现雾气、水叫、顶板淋水加大、顶板来压、底板鼓起或产生裂隙涌水、水色发浑有臭味等异常现象时,必须立即停止作业,采取措施,报项目部调度、矿调度及有关业务单位,如情况危急必须立即发出警报并撤出所有受水威胁地点的人员。

五、:

开拉门措施

1、拉门前,由地测部门给出拉门点的位置及巷道的中心、腰线。

2、拉门前,必须对拉门点附近的巷道加强支护并进行喷砼;施工过程中,密切观察围岩变化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3、巷道拉门时,要检查巷道内的支护是否完好,顶、帮是否安全,否则,应在处理后方可进行作业。

4、工作面的临时支护必须符合作业规程的规定,否则,不准作业。

5、开拉门处的风井顶及右邦要喷砼并将中间一架棚腿撤掉焊上横梁,水仓拉门第一架棚子要与井筒支架焊接与原棚形成整体。

6、下山掘进要设行人台阶和扶手。

7、水仓施工完后工作面迎头铺网喷砼,底板浇注200厚混凝土隔水层。

8、在水仓边坡处设栅栏防止人员进入

六、避灾路线

1、入井人员要随身携带自救器,熟练掌握自救器的使用方法,懂得自救,互救方法,熟知避灾路线。

2、井下一旦发生灾害应遵照积极抢救,安全撤离,妥善避难的基本原则,把人身伤亡,经济损失及资源损失降到最低限度。

3、灾害地点人员应就地取材,积极救灾,同时派人用电话向调度所汇报,并注意观察灾情的发生,随时和调度所联系,听从指挥。

4、发生火灾,瓦斯及煤尘爆炸事故时,要严格按作业规程规定的路线撤离上井。

5、发生水灾时,严格按作业规程规定的路线撤离上井。

6、发生冒顶事故时,被堵在巷道内的人员,应保持镇静保存体力,并打开压风管,解决通风问题,同时每隔一段时间敲击铁管或铁道,发出求救信号;外面的人员积极组织抢救,并管理好顶板,防止事故扩大,同时汇报矿调度所和区值班员。

避水灾、火灾、瓦斯、煤尘等灾害撤离路线:

迎头→风井→地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