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大学生社交焦虑及其主观幸福感相关关系的研究.docx

上传人:b****9 文档编号:25534627 上传时间:2023-06-09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39.6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对大学生社交焦虑及其主观幸福感相关关系的研究.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对大学生社交焦虑及其主观幸福感相关关系的研究.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对大学生社交焦虑及其主观幸福感相关关系的研究.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对大学生社交焦虑及其主观幸福感相关关系的研究.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对大学生社交焦虑及其主观幸福感相关关系的研究.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对大学生社交焦虑及其主观幸福感相关关系的研究.docx

《对大学生社交焦虑及其主观幸福感相关关系的研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对大学生社交焦虑及其主观幸福感相关关系的研究.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对大学生社交焦虑及其主观幸福感相关关系的研究.docx

对大学生社交焦虑及其主观幸福感相关关系的研究

 

毕业论文

 

题目对大学生社交焦虑及其主观幸福感相关关系的研究

学院教育学院

姓名朱英芬

专业应用心理学

学号258020148

指导教师李艳红

提交日期2009年5月

 

目录

摘要1

关键词1

1.引言1

2.研究方法2

2.1研究被试2

2.2测量工具3

2.2.1交往焦虑量表(IAS)3

2.2.2总体幸福感量表(GWB)3

2.3研究程序3

2.4数据的统计与分析3

3.研究结果3

3.1我校大学生社交焦虑状况及差异状况3

3.2我校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状况及差异状况4

3.3大学生的交往焦虑与主观幸福感的相关关系5

4.讨论与分析5

4.1大学生的交往焦虑状况分析5

4.2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状况分析6

4.3大学生的交往焦虑及其主观幸福感相关关系分析7

5.结论与建议7

5.1结论7

5.2.建议7

5.2.1大学生交往焦虑的缓解对策7

5.2.2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培养策略8

6.参考文献9

致谢10

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

本人所呈交的论文是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所取得的成果。

学位论文中凡是引用他人已经发表或未经发表的成果、数据、观点等均已明确注明出处。

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科研成果。

本声明的法律责任由本人承担。

 

论文作者签名:

朱英芬2009年5月31日

论文指导教师签名:

李艳红

 

对大学生社交焦虑与其主观幸福感相关关系的研究

朱英芬

(天水师范学院教育学院,天水,741001)

摘要:

目的:

通过对天水师范学院大学生的调查,分析其交往焦虑状况及主观幸福感状况,研究二者之间相关关系。

方法:

采用交往焦虑量表(IAS)和总体幸福感量表(GWB)对184名在校大学生进行调查。

结果:

(1)我校大学生在交往焦虑上存在性别差异,而在家庭来源和出生顺序上并无显著差异;

(2)我校大学生在主观幸福感上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而在家庭来源和出生顺序上无明显差异;(3)我校大学生的交往焦虑与其主观幸福感呈显著负相关,交往焦虑的程度越高,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程度越低。

结论:

高校需要重视和培养大学生的交往能力,提高其主观幸福感指数。

关键词:

大学生社交焦虑主观幸福感

Relatedresearchofcollegestudentsinsubject—wellbeingandInteractionAnxiousnessScale

ZhuYingfen

(EducationschoolofTianshuiNormalUniversity,Tianshui,741001)

AbstractObjective:

TosurveythestudentsofTianshuiNormalUniversity,analyzetheinteractionofInteractionanxietyandthesubjectivewell-beingstatus,relationshipbetweenthetwostudies.Methods:

TheInteractionanxietyscale(IAS)andGeneralwell-beingscale(GWB)wereusedtoinvestigate184collegestudents.Results:

(1)collegestudentsinmycontactstherearegenderdifferencesinanxiety,andtherewerenosignificantdifferenceinthefamilybirthorderandthearea;

(2)Studentsonthesubjectivewell-being,therewasasignificantgenderdifferences,andtherewerenosignificantdifferenceinthefamilybirthorderandthearea;(3)anxietybetweencollegestudentsandtheirsubjectivewell-beingwasnegativelycorrelated,ahigherlevelofanxietycollegestudentshave,alowerlevelofsubjectivewell-being.Conclusion:

Itisnecessaryforcollegestopaygreatattentionandfostertostudents’abilityofcontactionandenhancetheirsubjectivewell-beingindex.

Keywords:

collegestudentsSubjectivewell-beingInteractionanxiousnessscale

1.引言

多项调查显示,大学生的整体人际交往能力不容乐观,少数同学存在较严重的交往障碍,其原因之一是部分大学生存在着交往焦虑心理,并且这种不利于健康的心理已经成为大学生的主要心理问题之一。

[1]社交焦虑作为一种慢性焦虑障碍,是指对某一种或多种人际处境有强烈的忧虑、紧张不安或恐惧的情绪反应和回避行为。

[2]心理卫生学家丁赞先生指出:

人类的心理适应最重要的是对人际关系的适应,所以人类的心理病变,主要是由人际关系的失调而引发的。

[3]它严重影响着个体的身心健康,并且对个体适应正常的社会生活有着阻碍作用,减轻缓解大学生的这种焦虑心理有助于他们健康生活。

主观幸福感(SWB),作为衡量个人生活质量的重要综合性心理指标,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主观幸福感是指个体依据自定的标准对其生活质量的整体性评价,包括生活满意度和情绪体验两个基本成分(Dinner.1984)。

[4]大力开展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研究一方面可以丰富和深化主观幸福感的研究,另一方面有助于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指导大学生的自我保健,从而改善大学生的生活质量,提高其身心健康水平。

自九十年代起,我国虽然出现了不少关于大学生主观幸福感和交往焦虑的研究,但就其二者关系的研究并不多见。

本次通过对天水师范学院大学生的调查,分析其社交状况及主观幸福感状况,并通过对这二者之间关系的研究,了解社交焦虑心理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给予恰当的建议,使本院学生认识到自身所具备的优势及所存在的不足,帮助他们更加自信地参加社交活动,提升主观幸福感指数,促进其心理健康发展,也为走出校门适应社会生活作好心理准备。

2.研究方法

2.1被试采用随机抽样方法,从天水师范学院抽取196名大学生进行调查,获得有效问卷184份。

其中,男生96人,女生88人;乡镇144人,城市40人;长子女116人,非长子女68人(独生子女除外)。

2.2测量工具

2.2.1交往焦虑量表(InteractionAnxiousnessScaleIAS)该量表由Leary编制,翻译后被收入由中国心理卫生杂志社出版的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增订版),中文对原量表未作修订。

该量表用于评定独立于行为之外的主观社交焦虑体验的倾向,含有15条自陈题目,按五级分制予以回答,总分从15分到75分,分数越高,社交焦虑程度越高,其内部一致性高于0.45,a系数高于0.87,八周后的重测信度为0.80。

作为一个测量社交焦虑体验的量表,IAS具有较高的信度及效度。

其常模为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美国三所不同大学的1140名大学生。

[5]关于交往焦虑量表在中国大学生中的适用性的研究表明,该量表具有良好的测量学指标,可以作为研究我国大学生社交焦虑的有效工具。

[6]

2.2.2总体幸福感量表(Generalwell—beingScheduleGWB)该量表为美国卫生统计中心制定的一种定式性测查工具,用来评价受试对幸福的陈述。

本量表共有33项,得分越高,幸福度越高。

国内段建华(1996)对本量表进行了修订,并测查了362名大学生。

本量表单个项目得分与总分的相关在0.48和0.78之间,内部一致性在0.91到0.95之间,三个月后的重测信度为0.85。

[7]另外,有几位学者也曾在我国大学生中使用过该量表,从总体看,它在我国大学生群体中施测时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

[8]

2.3程序随机发放量表,采用统一的指导语,以不记名的方式答题。

2.4数据处理使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处理。

3.结果与分析

3.1我校大学生社交焦虑状况及差异状况

3.1.1大学生中,性别因素在交往焦虑的得分见表1。

表1性别因素在交往焦虑上的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

NMSDtp

男9641.929.00

3.17.000

女8836.789.70

大学生性别与交往焦虑的关系结果显示,在交往焦虑中,性别效应显著(t=3.17,p﹤0.05),男生的交往焦虑总分明显高于女生。

3.1.2家庭来源在大学生交往焦虑上的得分见表2。

表2家庭来源在大学生交往焦虑上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

NMSDtp

农村14439.4310.34

-.098.09

城市4439.66.78

结果显示,家庭来源(城,乡)对我校大学生的交往并无明显影响。

3.1.3家庭排行在大学生交往焦虑上的得分见表3。

表3家庭排行在大学生交往焦虑上的得分

NMSDtp

长子女39.5539.879.50

.154.90

非长子女6839.309.36

结果表明,家庭排行对大学生的交往也无明显影响。

3.2我校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状况及差异状况

3.2.1性别因素在大学生总体幸福感上的得分见表4。

表4性别因素在大学生总体幸福感上的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

NMSDtp

男9675.5410.50

3.03.003

女8879.3012.71

结果显示,在主观幸福感上,大学生的性别效应显著(t=3.03,p<0.05),男生的主观幸福感低于女生。

3.2.2家庭来源在主观幸福感上的得分见表5。

表5家庭来源在主观幸福感上的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

NMSDtp

农村14473.6012.67

1.30.222

城市4471.008.23

结果表明,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地域效应不显著。

3.2.3家庭排行在主观幸福感上的得分见表6。

表6家庭排行在主观幸福感上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

NMSDtp

长子女11673.5011.94

.69.486

非长子女6872.2311.80

结果显示,是否是长子女在主观幸福感上的效应不显著。

3.3大学生的交往焦虑与主观幸福感的相关关系

表7大学生的交往焦虑与主观幸福感的相关分析结果

Nrp

交往焦虑和

184-.211**.004

主观幸福感

注*p﹤0.05**p﹤0.01***p﹤0.001

相关分析的结果表明,大学生的总体幸福感与其交往焦虑呈显著负相关,并且在0.01水平上显著。

4.讨论与分析

4.1大学生的交往焦虑状况分析

本研究显示,在交往焦虑上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男生显著高于女生。

这与王晓刚,张甜的研究结果一致。

其原因可能在于:

首先,在发展越来越快,竞争越来越激烈的当今社会,男生负担较大的就业和生活压力。

[9]这也符合男女社会化和性别角色发展过程,在我们的社会中,男性似乎更应该成为社会的强者,作为当代大学生,更容易受到这种文化的影响,背负的压力自然要大于女性。

[10]其次,大学阶段是由学校走向社会的准备期,大学生社会经验不足,社交技巧不够,而男生往往要参加更多的社交场合,因此出现交往焦虑的机会更多,可能性更大。

在对交往焦虑的分数分析中,学生的得分在家庭来源上并不显著,但来自城市的学生的平均分略高于农村学生。

这与吕峰等人的研究结果一致。

其原因在于,农村学生自小成长的环境和活动范围较宽广,与同伴和其他人接触比较多,交往更加广阔,比起城市的学生有着更多的接触社会与参与社会实践的机会,从而较城市学生更容易形成一种熟练自如的交往方式。

[11]

是否长子女对大学生的交往焦虑得分影响并不显著,但长子女的平均分略高于非长子女得分。

由于长子女在弟妹出生前一直是被关心的中心人物,但第二个孩子出生以后,父母对长子女的爱就会减少,弟妹的出生给长子女带来苦恼,容易产生嫉妒和不安全感,比较孤独和倔强,对人有敌意,自卑感较强烈,[12]因此在交往方面较多产生困难,而次子则不然。

4.2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状况分析

本研究结果显示,我校男生的主观幸福感强度低于女生,其差异较显著。

这与丁锦红,丁新华的研究结果一致。

而在家庭来源和是否是长子女方面,我校学生得分差异并不显著,但在平均分的比较上,农村来源的学生得分略高于城市来源的学生;非长子女学生的得分略高于长子女得分。

原因在于:

第一,在性别差异方面。

首先,女生更善于向亲朋好友倾诉求助,有更加外露的情感表达;其次,传统的社会观念中,对男女生的社会角色期望不同,对女生要求相对较少,而对男生的期望则较高,这些期望潜在影响着男生自己的内在目标和评价体系,导致男生对自己的要求高一些,而过高的评价标准可能导致男生体验到的满意度较女生低一些,进而在总体幸福感上有所体现。

[13]第二,在地域差异方面。

城市学生生存压力较大,毕业后若没有一份好工作,是很难在城市中立足和生活的(包括房价,消费水平等因素的要求)。

而农村学生相对于城市学生来说,则没有这样大的压力,所以体验到更高的幸福感。

第三,非长子女在家庭中受到更多的关注和爱护(长辈和哥哥姐姐等),即使遇到困难也能有更多的人帮助他们,很少产生不愉快的体验和问题心理,因此,他们能更多地产生幸福感体验。

4.3大学生的交往焦虑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分析

相关分析结果显示,大学生的交往焦虑与其主观幸福感呈显著负相关,交往焦虑的程度越高,他所体验到的幸福感就越少,这与张灵,郑雪的研究结果一致。

[14]对交往焦虑与主观幸福感关系的探讨主要受社会心理学说的影响。

研究者认为社会关系包括婚姻关系,家庭关系,朋友关系等,它是影响幸福感的主要因素之一。

人际关系指大学生在社会环境中,不断与他人交往、互动、沟通过程中形成的心理关系。

良好的人际关系能够获得支持性信息,能够确定自我价值,维持良好健康的心态。

而交往焦虑是困扰和阻碍大学生形成良好,健康人际关系的重要心理障碍,它影响正常人际关系的形成,从而影响大学生的幸福感体验。

我们应鼓励大学生在学习,校园活动和生活中培养同学之间的友谊和感情,形成良好的交往习惯,提高自身的交往能力、缓解交往焦虑、提高其主观幸福感。

5.结论和建议

5.1结论

第一,我校大学生在交往焦虑上存在性别差异,而在家庭来源和出生顺序上并无显著差异;

第二,我校大学生在主观幸福感上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而在家庭来源和出生顺序上无明显差异;

第三,大学生的交往焦虑与其主观幸福感呈显著负相关,交往焦虑的水平越高,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程度越低。

5.2建议

5.2.1大学生交往焦虑的缓解对策

首先,自立自信自尊自强,塑造健全人格。

[15]健全的人格是心理健康的基础,也是心理健康的良好表现。

在人际交往中,能显示出自尊和他尊,理解和信任,同情和人道,建立起良好的社会支持网络。

内心协调一致,言行统一,能正确认识和评价自己的所作所为,及时调整自己与外部世界的关系。

其次,要有正确的角色定位。

大学生要在认识,情感和行为上实现对大学生角色的认同和定位。

充分认识自己的优点和缺点,对自己的人际交往确立起合理的期望值,不盲目,不自我贬低;面对困境不悲观失望,保持积极向上的健康心态。

第三,学习和提高自己的社交技能。

社交能力是一种可以通过锻炼和培养而得到提高的技能。

尤其对于一些在交往中容易出现焦虑体验的同学来说,更需要经常参加社交活动,而不宜由于紧张,不自然,就一味地逃避,并且在人际交往中要注意不同的时间,地点和对象,以及交往方式上的差异和技巧。

第四,学会把握人际交往中的情,理和法的度,即在交往时要考虑对交往客体的依恋程度和开放程度。

[16]在交往中做到进退自如,远离交往焦虑。

5.2.2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培养对策

第一,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幸福观。

大学生的积极情感的产生与他有无目标关系密切,[17]缺乏奋斗目标和理想追求,容易导致幸福感缺失,若大学生有一个正确的幸福观,人生观,即使面对不幸,他也能以积极的方式应对,因而防止其主观幸福感的缺失。

第二,树立自信,给自己正面的自我暗示。

积极,自信,外倾的人格与幸福感有着密切的关系,[18]虽然这里面有着遗传的因素,但我们仍然可以在平时的生活中不断锻炼,来增强自己的语言等能力,使自己在与别人交往时自如,豁达,提高自己的主观幸福感。

第三,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人际关系不良容易引起偏执自负、自卑、孤僻等不健康的体验,[19]这些都极其容易降低大学生的幸福感感受,而人是社会性的动物,生活在社会中就不可避免地要和他人建立各种社会关系。

对个体而言,社会关系为个体提供有力的社会支持系统,增强个体的归属感、喜悦感、自尊、自信等,从而提高其主观幸福感。

第四,参加校园活动,满足大学生的多种心理需求。

大学生具有更多的精神追求,而大学校园里的活动丰富多彩,为学生们提供了很多锻炼及实现追求的机会。

大学生可以按自己的时间安排,喜好需要等,适当参加校园活动,增长知识,发展智能广阔交友,增强自己的主观幸福感。

[20]

 

6.参考文献

[1][14]李朝霞,杨孝.大学生社交焦虑现状的调查与分析[J].武汉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0

(2):

77-80

[2]彭纯子,邓盘月,马惠霞等.大学生社交焦虑初探[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4,12(4):

241-243

[3][10]陈明,陈景武.医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其相关因素分析[J].中国校医,2007,(21

):

171-173

[4]姜永杰.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测量研究[J].心理科学,2007,30(6):

1460-1462

[5][9]汪向东,王希林,马弘.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增订版).北京: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社,1999:

230-232

[6]彭纯子,龚耀先,朱熊兆.交往焦虑量表的信效度及其在中国大学生中的适用性[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5,18

(1):

39-41

[7]汪向东,王希林,马弘.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增订版).北京: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社,1999:

83-86

[8]卞小华,费昕.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研究述评[M].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社科版),2003,23

(1):

85-89

[11]吕峰,朱孔香.城乡大学生及社交焦虑的调查分析[J].山东精神医学,2005,18

(1):

35-38

[12]叶奕乾.现代人格心理学[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5:

56-57

[13]丁新华.大学生社会支持状况与主观幸福感的相关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7,(15):

49-51

[15]张灵,郑雪,严标宾.大学生人际困扰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研究[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7,

(2):

116-121

[16]黄希庭,郑涌.当代大学生心理特点与教育[M].上海教育出版社,1999:

20-23,176-178

[17][18]陈秀娟.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及其培养[J].中外健康文摘,2008,(4):

189-191

[19]焦江丽.大学生主观幸福感影响因素探析[J].牡丹江大学学报,2008,17(8):

126-127

[20]罗书伟,尹小玲.大学生主观幸福感及其影响因素[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2007,3

(1):

84-86

致谢

时光荏苒,转眼间,四年的大学生活即将结束,而崭新的生活又即将开始。

随着毕业离校的日子匆匆临近,我的毕业论文的撰写也接近尾声。

从拟定题目到完成论文,经历了数月时间,这期间我搜索和查阅了大量相关资料,同时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指导教师和同窗同学的帮助,使我的论文得以完成。

在此,我诚挚地感谢所有给过我悉心指导的老师和同学们。

首先,真诚地感谢我的导师李艳红老师,在论文的写作过程中,李老师始终给予了我细心的指导,在她的身上,我们可以感受到一个学者严谨和务实的态度,强烈的责任感,和认真踏实的工作作风,这些都让我获益匪浅,并且将终生受用。

“经师易得,人师难求”,借此机会,我向李老师表示最衷心的感谢!

同时,我要感谢这四年来给我们授课的各位老师,正是由于他们的传道,授业,解惑,让我学到了广泛的专业知识,为我论文的撰写提供了坚实的知识基础。

他们渊博的知识和清晰的知识构架,给了我学习的指引;他们的谆谆教导,让我及时从迷茫中找到出路,找到自己生活的目标。

另外,我衷心地感谢这四年来不断鼓励和帮助我的同学们,他们独特的思想,豁达的胸襟,乐观的性格都给予了我无限的力量,在与他们的交往中,我学到了不少做人的道理,学到了不少珍贵而美好的品质。

他们的鼓励给了我学习的动力,更重要的,是给了我生活的勇气与希望。

最后,感谢我的母校,她为我们提供了良好的学习环境,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知识府库。

她美丽的环境和广阔的空间让我的大学生活自由而多彩,在我的人生轨迹上,她永远是一道最精彩的风景。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这是我一直以来最喜欢的诗句。

就用这话作为这篇论文的一个结尾,也是我一段生活的结束。

希望自己能够牢记心中的梦想,永不放弃!

朱英芬

2009年5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药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