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贯彻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新华社通稿.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5532093 上传时间:2023-06-09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62.9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习贯彻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新华社通稿.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学习贯彻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新华社通稿.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学习贯彻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新华社通稿.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学习贯彻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新华社通稿.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学习贯彻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新华社通稿.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习贯彻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新华社通稿.docx

《学习贯彻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新华社通稿.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习贯彻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新华社通稿.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学习贯彻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新华社通稿.docx

学习贯彻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新华社通稿

学习贯彻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新华社通稿

向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奋勇进发--从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看中国文化发展前景

金秋的北京。

10月18日下午。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在人民大会堂胜利闭幕。

全会的一个重要议程是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文化淬炼时代精神,文化凝聚奋斗力量。

  全会及其审议通过的决定,充分体现了我们党文化上的高度自觉和政治上的远见卓识,必将激励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在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进行文化创造,为人类文明作出更大贡献。

  

对推进文化改革发展作出新部署

  党的十六大以来,一场影响深远、触动深刻的文化体制改革稳妥而坚定地推进,为推动我国从文化资源大国向文化强国迈进奠定了坚实基础。

  全会牢牢把握历史和人民的厚望与期待,针对当前文化建设中社会普遍关注的重点问题,提出了一系列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重大措施:

  --“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道德基础。

  --“全面贯彻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为人民提供更好更多的精神食粮。

  --“大力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

  --“加快发展文化产业、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

 

  “要深化国有文化单位改革,健全现代文化市场体系,创新文化管理体制,完善政策保障机制,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积极吸收借鉴国外优秀文化成果。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髓,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

  全会公报的这一表述振奋人心。

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郭建宁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形成全民族奋发向上的精神力量、团结和睦的精神纽带。

全会向人们昭示,不论社会思想观念如何多样多变,不论人们价值取向发生怎样变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绝不能动摇。

  全会对于进一步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提出了具体要求--

  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精神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全过程,贯穿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各领域,体现到精神文化产品创作生产传播各方面,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在全党全社会形成统一指导思想、共同理想信念、强大精神力量、基本道德规范。

  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

  郭建宁认为,这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内在必然要求,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创作生产更多的优秀作品

  全会认为,创作生产更多无愧于历史、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的优秀作品,是文化繁荣发展的重要标志。

  党的十六大以来,广大文艺工作者意气风发,文艺创作更加积极活跃,我国文艺各个门类百花齐放、异彩纷呈--

  演到哪里、观众追到哪里的话剧《立秋》《黄土谣》;应观众要求反复播出的电视剧《亮剑》《恰同学少年》;融中国武术、杂技和舞蹈于一体,风靡海内外的舞剧《风中少林》、杂技剧《天鹅湖》;朗朗上口、清新明快、广为传唱的歌曲《我和你》《北京欢迎你》《吉祥三宝》这些深受观众喜爱的文艺作品先后荣获“五个一工程”奖。

  为了创作生产更多的优秀作品,全会强调必须全面贯彻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立足发展先进文化、建设和谐文化,激发文化创作生产活力,提高文化产品质量,发挥文化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作用。

  北京大学校务委员会副主任迟惠生说,创作者要创作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产品,“这就需要文化工作者牢记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神圣职责”。

  “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加强和改进新闻舆论工作”、“推出更多优秀文艺作品”、“发展健康向上的网络文化”、“完善文化产品评价体系和激励机制”--

  “全会公报中的一系列表述,让人们对文化繁荣发展充满了新期待。

”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马俊明说。

  满足人民基本文化需求

  全会公报突出强调,满足人民基本文化需求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基本任务。

  对此,著名作曲家徐沛东认为,全会提出的满足人民基本文化需求,这是文化发展中坚持科学发展观的必然体现。

“文化事业的发展是满足人民基本文化需求的主要渠道,也是政府的主要责任,它的发展能起到文化公平的作用,在满足文化成果共享上有独特的作用。

  发展为了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从国家级、省级美术馆全部向公众免费开放,到农民在家门口享受免费的电影大餐,从社区的文化活动到大剧院上演的芭蕾舞,从旅游文化节到群众周末大舞台党的十六大以来,各地纷纷打出文化民生品牌,公共文化的阳光遍洒神州大地。

  围绕大力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全会作出多项具体部署,强调--

  --“坚持政府主导,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公共文化服务网络,让群众广泛享有免费或优惠的基本公共文化服务。

  --“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发展现代传播体系,建设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加快城乡文化一体化发展。

  推动文化产业跨越式发展

  全会提出,发展文化产业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满足人民多样化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途径。

  党的十七大以来,我国文化产业进入到快速发展的新时期。

根据国家统计局最近发布的报告,2010年我国文化及相关产业法人单位增加值为11052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重达2.75%。

2008年至2010年间,文化产业法人单位增加值年均增长24.2%。

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稳步提高。

  专家表示,加快发展文化产业对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升经济发展质量具有重要作用,对于提升我国文化整体实力和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全会对发展文化产业提出了明确要求--

  “必须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推动文化产业跨越式发展,为推动科学发展提供重要支撑。

  “要构建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形成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文化产业格局,推进文化科技创新,扩大文化消费。

  中国传媒大学教授罗贵权认为,文化产业发展中,只有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才能促进社会主义经济基础的巩固和发展。

“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既是发展文化产业的客观要求,也是发展文化产业的基本方针。

  加快培养造就文化人才队伍

  全会提出,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队伍是基础,人才是关键。

  2003年,中央宣传部会同有关部门制定《全国宣传文化系统“四个一批”人才培养工作意见》。

“四个一批”人才培养工程实施以来,已经成为宣传思想文化人才建设的重点工程、品牌工程。

据统计,截至2010年底,全国宣传文化系统在编工作人员130多万人,宣传文化系统的干部队伍素质和能力也得到普遍提高。

  中国传媒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研究员齐勇锋说,目前制约我国发展文化产业的一个突出的问题是人才匮乏,尤其是优秀的、有创意的、有管理经验的复合型的文化人才。

全会提出加快培养造就文化人才队伍,可谓一语中的。

  面对文化改革发展新目标、新任务,全会对文化领域的队伍和人才建设再次作出部署--

  “深入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牢固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思想,全面贯彻党管人才原则,加快培养造就德才兼备、锐意创新、结构合理、规模宏大的文化人才队伍。

  “造就高层次领军人物和高素质文化人才队伍,加强基层文化人才队伍建设,加强职业道德建设和作风建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