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滑桩群整治山体滑坡施工工法复习过程.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5530601 上传时间:2023-06-09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41.0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抗滑桩群整治山体滑坡施工工法复习过程.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抗滑桩群整治山体滑坡施工工法复习过程.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抗滑桩群整治山体滑坡施工工法复习过程.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抗滑桩群整治山体滑坡施工工法复习过程.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抗滑桩群整治山体滑坡施工工法复习过程.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抗滑桩群整治山体滑坡施工工法复习过程.docx

《抗滑桩群整治山体滑坡施工工法复习过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抗滑桩群整治山体滑坡施工工法复习过程.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抗滑桩群整治山体滑坡施工工法复习过程.docx

抗滑桩群整治山体滑坡施工工法复习过程

抗滑桩群整治山体滑坡施工工法

(2001——19工字06号)

中铁十九局集团第二工程有限公司田晓明司伟锋王洪伟

一、前言

随着交通事业的飞速发展,高速公路建设数量迅速增加,高、精、尖、难项目增多,这给建筑企业带来了良好的发展机遇,同时也增加了许多新的课题。

第二工程有限公司承建的渝合高速公路尖山子隧道进口端,主要为侏罗系泥岩及泥质粉砂岩、砂岩,线路穿越滑坡体的中上部。

由于路堑开挖及修筑便道,引起古滑坡体复活。

针对此情况,采用了在滑坡体上施作抗滑桩群和建立排水系统、路堑边坡施作抗滑挡土墙等综合治理方案,从而达到稳固滑坡体的目的。

此方法不但行之有效地控制了山体滑坡,而且操作简单,施工方便,不需大型机械设备,又能确保工期和质量。

为推广使用,通过总结、提高,形成本工法。

二、工法特点

1、操作简单,方法实用,施工方便,不需大型机械设备。

2、不受地形地貌影响,灵活性大。

3、工作面多而干扰少,破坏滑体少而不致引起滑体条件恶化。

4、开挖、支护同时进行,确保施工安全及质量。

5、钢筋孔外制作安装,吊送孔内,施工速度快,校正准确可靠。

三、适用范围

1、适用于公路、铁路线路两侧山体滑坡的稳定,防止山体或土体塌方。

2、适用于土质或石质滑坡体,可根据土层埋深,调整抗滑桩长度、桩截面和抗滑桩群布置形式。

四、施工工艺

(一)、工艺流程(见图1)

(二)、施工方法

1、施工准备

(1)修建临时施工便道,平整料场。

(2)平整孔口周围场地,做好桩区附近地表水的截排和防渗工作,并在孔口上方搭设雨蓬,孔口地

 

 

图1施工工艺流程图

面下1.5m内做好锁口工作,孔口上方加筑0.5m高的围埂,防止雨水倒灌。

(3)测量人员准确放样出桩位,施测桩孔“十字线”,设置护桩,并经常检查校核,严格控制桩顶和桩底标高。

(4)安装提升设备和塔架。

(5)孔下通风、照明、排水设施应在开工前给予落实。

2、挖掘

(1)挖掘方法:

组织三班连续作业,用镐头和手持电动风钻配合使用,木绞车或0.3~0.5T小卷扬机提升(根据桩的情况选用)。

(2)在孔口搭设人字扒杆、三角架或脚手架配合提升。

(3)挖掘程序视土层性质及桩孔布置形式而定。

抗滑桩群位于浅层土体滑坡上,桩孔一字形布置时,一般采取间隔跳两桩分批开挖,避免孔间因间隔过小而造成坍塌,待混凝土灌注后达到设计强度的70%,再开挖其它桩孔。

(4)为了便于施工,缩短工期,根据实际情况,渗水量大的桩孔应超前开挖,集中排水,以降低其它桩孔水位。

(5)挖掘时,不必将护壁表面修成光面,要使桩孔壁凸凹不平,以增加桩的摩擦力。

(6)在挖桩孔的过程中,经常检查桩孔尺寸和平面位置,桩孔的中线偏差不得大于桩长的0.5%,截面尺寸必须满足设计要求,不得有欠挖。

(7)挖桩孔时,有渗水应及时支护孔壁,防止水浸泡孔壁造成坍孔,渗水应予以集中排除,或用井点法降低地下水位。

(8)桩孔挖掘和支撑护壁两个工序连续作业,中途不得停顿,以防坍孔。

应分节开挖,分节高度0.6~2.0m,挖一节立即护一节,围岩松散时,应适当缩短分节,但不应在土石层变化处、涌水处或滑面处分节。

(9)孔深超过10m时,经常检查CO2浓度,若CO2浓度超过0.3%时,增加通风设备。

(10)孔内爆破应采取松动爆破,不得放大炮。

(11)施工过程中应做好地质素描,及时观察土层及岩层的变化情况。

(12)挖孔工作暂停时,孔口必须罩盖和设安全标志。

(13)桩孔开挖的弃碴不得随意堆放,应及时运至滑坡体以外的弃碴场,确保施工安全。

3、锁口及护壁支撑

锁口按设计图纸要求来做,当开挖到地下1.5m时,应立即施作锁口混凝土,当土层松散时,可分节施工,确保孔口及井下作业人员的安全。

支撑形式视土质、渗水情况、工期、工程地质条件而定,对岩层、较坚硬密实土层不渗水,开挖后短期不会坍孔者可不暂时支撑,在其余土质情况下,随挖随支撑,以利于安全。

由于抗滑桩位于滑坡体上,土层松软,岩石为强风化-中等风化,且有渗水发生,因此选用就地灌注混凝土护壁,一般开挖0.6~2.0m深时,即立模灌注护壁混凝土。

为提高施工速度,加快混凝土凝结速度,可掺入早强剂。

钢筋内布设钢筋网,钢筋可在地面预制成片、孔内安装的方法加工,模板不须光滑平整,利于与桩身混凝土连接。

护壁脱模在灌注混凝土24小时后,开挖应在上一节护壁混凝土终凝后进行,在松散软弱破碎和滑面处,应在护壁内侧顺滑动方向用临时横撑加强支护,并观察其受力情况,及时进行加固。

当横撑受力过大、破坏失效时,孔下施工人员应立即撤离,护壁混凝土应洒水养护。

4、排水

地表桩口周围挖截水沟或修筑围埂,并对从孔内排出的水妥善引流。

桩孔内渗水量不大时,可用铁皮桶盛水,人工提升排走;渗水量大时,用小水泵排走。

孔深小于水泵吸程时,水泵可设在孔外;孔深大于水泵吸程时,须将水泵吊入孔内进行抽水。

在灌注混凝土时,若数桩孔内均只有小量渗水,应采取措施同时灌注,以免将水集中一孔,增加施工困难;若多孔渗水量均大,影响灌注质量时,则应于一孔集中抽水降低其它各孔水位,此孔最后用水下灌注混凝土法施工。

5、孔内爆破

为确保施工安全,孔内爆破应注意以下几点:

(1)孔内爆破须有人员迅速撤离装置,导火线应作燃烧速度试验,据以决定导火线所需长度,孔深超过10m时,应采用电引起爆。

(2)必须打眼放炮,严禁裸露药包。

对于软岩,炮眼深度不超过0.8m;对于硬岩炮眼深度不超过0.5m。

炮眼数目、位置和斜插方向,应按岩层走向来定,中间一组集中掏心,四周斜插挖边。

(3)严格控制装药量,以松动爆破为主,一般装硝铵炸药1/2节,炮泥长度必须为炮眼深度的1/2以上。

(4)有水孔眼要用防水炸药,尽量避免瞎炮,如有瞎炮应按安全操作规程处理,经检查瞎炮处理好后,方可继续施工。

(5)炮眼附近的支撑应加固或设防护措施,以免支撑炸坏,引起坍孔。

(6)孔内放炮后须迅速排烟,用电动鼓风机向孔底吹风。

(7)当孔深大于12m时,每次放炮后应立即测定孔内有毒气体浓度,并通风排除后,人员方可下孔作业。

6、终孔检查处理

挖孔达到设计标高,并经测量人员测量认可后,方可进行孔底处理。

孔底必须作到平整、无松碴、污泥及沉淀等,嵌入岩层深度、岩层风化程度和岩性情况应符合设计要求,如与设计资料不符时,应提出设计变更。

7、钢筋骨架的制作及安装

根据桩孔的实际情况钢筋骨架制作与安装可采用地面预制成笼、孔口搭接和孔内绑扎法两种,下面对地面预制成笼孔口搭接法作以简单叙述。

(1)钢筋骨架的制作方法

采用箍筋成形法,按照钢筋骨架的外径尺寸制作一块样板,将箍筋围绕样板弯制成箍筋圈,在箍筋圈上标出主筋位置,同时在主筋上标出箍筋的位置,然后在水平的工作台上,在主筋长度范围内放好全部箍筋圈,将两根主筋伸入箍筋圈内按钢筋上所标位置的记号互相对准,依次扶正箍筋并一一焊好,再将其余的主筋穿进箍筋圈内焊成骨架。

(2)钢筋骨架保护层用焊接钢筋“耳朵”法设置

钢筋“耳朵”用φ10mm断头钢筋弯制而成,长度不小于15cm,高度不小于5cm,焊接在骨架四周主筋外侧,每侧两个,其布置间距5m一排。

(3)骨架的运输、起吊和就位

①骨架的运输

在场地内运输时,受地形限制,需用人工抬运,应在若干加筋处尽量靠近骨架中心穿入抬棍,各抬棍要受力均匀,在运输过程中,要防止骨架的变形。

②骨架的起吊:

钢筋骨架可利用钻机塔架、人字扒杆、脚手架或缆索配合滑轮组、油葫芦等设备进行起吊。

③骨架的就位

为了保证钢筋骨架起吊时不变形,用两点吊。

第一点设在骨架下部,第二点设在骨架长度的1/3点。

起吊时,先提第一点,使骨架稍抬起,再与第二吊点同时起吊,等骨架离开地面后,第一吊点停止起吊,继续起吊第二点,随着第二点不断上升,慢慢放松第一吊点,直到骨架同地面垂直,停止起吊,解除第一吊点,检查骨架是否顺直,如有弯曲应整直。

当骨架进入孔口时,应将其扶正徐徐下降,严禁摆动碰撞孔壁,当骨架下降到第二吊点附近时,在钢筋笼骨架中间插入木棍和钢钎,将骨架支撑于孔口,将吊钩移至骨架上端。

取出临时支撑,继续下降骨架,直至最后一节,按上述方法暂时支撑。

此时再起吊第二节骨架,使上下两节骨架位于同一竖直线上,进行焊接,当焊接强度达到要求后,稍稍提起骨架,抽去临时支托,将骨架慢慢下降,如此循环,使全部骨架降至设计标高为止,最后将骨架用铁丝绑牢在钻架或临时设于孔口的井字架上,即可松开骨架的吊点,此时应测量钢筋骨架的标高与设计是否相符,偏差不得大于5cm.

(4)施工注意事项

①钢筋制作根据实际情况采用地面预制成笼、孔口搭接和孔内绑扎法。

②在土石界面和滑动界面处不得有接头。

③受力纵筋接头采用闪光接触对焊焊接,钢筋接头应互相错开,在接头处的35d范围内有接头的受力钢筋面积不得大于该截面钢筋面积的50%,纵向受力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不得小于6cm。

8、混凝土灌注

当孔底、孔壁渗入孔内的地下水位上升速度小于6mm时,可采用在空气中灌注混凝土。

(1)导管

导管是灌注挖孔桩的重要工具,用钢板卷制焊成,根据挖孔桩长、桩径和每小时通过混凝土的数量选用直径、壁厚适当的导管,最后一节导管壁厚应大于其它导管。

中间一节一般长2m左右,最下一节可加长至4~6m。

在法兰盘附近,焊一对小耳,导管吊放时宜用两根钢丝绳分别系在下端导管的两个耳上,并沿导管每隔5m左右,用铁丝将导管和钢丝绳捆扎在一起,导管吊放时,应使位置居于孔中心,轴线顺直,稳步沉放,防止卡挂钢筋骨架和碰撞孔壁。

(2)漏斗、溜槽和储料斗

导管顶部放置漏斗,漏斗一般用2~3m厚的钢板制成圆锥形或棱锥形,在距漏斗口约15cm的下面两侧对称焊接吊环各一个,圆锥形漏斗上口直径一般为800cm,高为900cm,棱锥形漏斗一般为1000cm×1000cm×800cm,插入导管15cm。

为了增加漏斗的刚度,可沿圆锥形漏斗上口周边外侧焊接一14~16cm钢筋,棱锥形漏斗上口焊接一30×30cm角钢加强。

在漏斗上方设溜槽、储料斗和工作平台,工作平台可直接放在孔口周边平地上,用人工把料投入储料斗,沿溜槽进入漏斗和导管。

(3)混凝土的配置、运输和灌注

根据设计要求的混凝土强度,严格地进行混凝土配合比的选择,确定最优的配比方案,水灰比控制在0.5~0.6之间,坍落度为12~15cm,粗骨料粒径不大于5cm,在混凝土中投加早强剂,以提高混凝土早期强度。

混凝土运输时应尽量缩短时间和距离,并加覆盖。

(4)导管埋深控制

灌注混凝土时,导管埋入混凝土的深度一般控制在2-4m较好,在任何情况下,导管埋深均不得小于1m或大于6m,小于1m时,易发生拔导管时拔漏的事故;大于6m以上时,易发生导管拔不出来的事故,拔管前须仔细检查混凝土面的深度。

(5)灌注混凝土

①在灌注前,应检查净空断面及孔深是否符合设计要求,钢筋笼是否位于设计标高,并凿毛混凝土护壁。

②、灌注混凝土必须连续作业,严禁中途停工,并及时测量孔内混凝土面高度,正确指挥导管的提升和拆除。

③、导管提升时应保持轴线和位置居中,逐步提升,如导管法兰盘卡挂钢筋骨架,可转动导管使其脱离钢筋骨架,移至挖孔中心,当导管提升到法兰盘接头露孔口上一定高度,可拆除一节和两节导管,重新固定导管,漏斗接头重新插入井口导管内,校正好位置后,方可继续灌注。

④、拆除导管动作要快,时间一般不宜超过十五分钟,要防止螺柱、橡胶垫圈和工具掉入孔内,并注意安全,拆下的导管要立即清洗干净,堆码整齐。

⑤、当混凝土面上升到钢筋骨架下端时,为防止钢筋骨架被混凝土顶托上升,可采取如下措施:

a、尽量缩短混凝土总的灌注时间,防止顶层混凝土进入钢筋骨架时,混凝土的流动性过小,使用缓凝剂或加大混凝土坍落度。

b、当混凝土面接近和进入钢筋骨架时,应保持较深的埋管,并徐徐灌入混凝土,以减小混凝土从导管底口出来后向上的冲击力。

C、当孔内混凝土面进入钢筋骨架1-2m后,可适当提升导管,减小导管埋置深度(不得小于1m),以增加骨架在导管底口以下的埋置深度,从而增加混凝土对钢筋的握裹力。

d、为确保桩顶质量,在桩顶设计标高以上应加灌一定高度混凝土,一般不小于0.5m,以便灌注结束后将此段混凝土清除。

e、在灌注混凝土时,孔底积水深度不应超过50mm,有关混凝土灌注情况,如:

灌注时间、混凝土面的深度、导管埋深、导管拆除以及施工过程中发生的异常现象,应指定专人进行记录,以便调整。

(6)事故处理

①、卡管

在灌注混凝土过程中,混凝土在导管中下不去称为卡管,当灌注时间已久,孔内首批混凝土已初凝,导管内又有混凝土堵塞,此时处理方法是将导管拔出,用吸泥机将孔内表层混凝土和泥浆等吸出,重新下新导管,待灌注结束后,这根桩应作断桩补强处理。

②埋管

导管无法拔出称为埋管,其原因是导管埋入混凝土过深,导管内混凝土已初凝,使导管与混凝土间摩擦阻力过大,或提管过猛将导管拉断,为了预防埋管事故发生,应严格控制埋管深度不得大于6m,在导管上端装设附着式振捣器,每隔数分钟振捣一次,使导管混凝土不至过早初凝,首批混凝土掺入缓凝剂,加快灌注速度,提升时,不可猛拔。

埋管事故发生后,初时可用倒链滑车、千斤顶试拔,如仍拔不出,可下新管,如混凝土表面初凝,新管插不下去,则应按断桩处理。

③断桩

断桩大都是上述事故引起的结果,此外,由于清孔不彻底,或灌注时间过长,首批混凝土已初凝,流动性降低,而后续灌的混凝土冲破顶层而上升,因而在两层混凝土中夹有泥浆渣土,甚至全桩夹有泥浆渣土,形成断桩。

对已发生断桩或估计可能发生断桩的桩,应采取用地质钻机钻芯取样作深入的探查,判明情况,有下列情况之一时,一概采取压浆补强处理:

a、对于断桩,桩底与基岩之间的夹泥厚度大于5m;

b、桩身混凝土有断桩、夹泥或局部混凝土松散;

c、取芯率小于40%,并有蜂窝、松散、裹浆等现象。

④、灌注浆补强

一般采用压入水泥浆补强的方法,施工要点如下:

a、对需补强的桩,除用地质钻机钻一个取芯以外,应再钻一个,一个用作进浆孔,另一个用作出浆孔,孔深要求达到需补强位置以下1m。

b、用高压水泵向一个孔内压入清水,压力不宜小于5~7Kg/cm2,将夹泥和松散的混凝土碎渣从另一孔内冲洗出来,直至排出清水为止。

c、用压浆泵压浆,第一次压入水灰比为0.8的纯水泥净浆,进浆管应插入钻孔1.0m以上,用麻絮填塞进浆管周围,防止水泥浆从进浆口冒出,待孔内原有清水从出浆口压出来,再用水灰比为0.5的浓水泥浆压入。

d、为使浆液得到充分扩散,应压一阵停一阵,待浓浆从出浆口冒出时,停止压浆,并用麻絮堵实。

e、最后用水灰比为0.4的水泥浆压入,并增大灌浆压力至7~8Kg/cm2,关闭进浆闸。

稳压闷浆20~25分钟,压浆工作即可结束

五、机械设备(见表1)

表1机械设备

序号

机械名称

规格

数量

备注

1

卷扬机

1.5T

1

单桩

2

手持式电动凿岩机

2

单桩

3

水泵

1

单桩

4

钢筋弯曲机

2.2KW

1

共用

5

钢筋切断机

5.5KW

1

共用

6

交流电焊机

40KW

2

共用

7

搅拌机

350L

2

共用

8

装载机

2m2

2

共用

9

自卸汽车

15T

2

共用

10

发电机

75KW

1

共用

六、劳动组织(见表2)

表2劳动力组织

序号

工种

人数

工作内容

备注

1

现场指挥

1

全面施工组织管理

整个工区

2

3

调度

技术人员

2

3

人力、机械设备等调配

技术质量管理、资料收集整理

整个工区

技术值班(全工区)

4

安全员

2

安全监督指导

整个工区

5

测量工

2

负责施工测量

整个工区

6

钢筋工

5

钢筋制作、安装

7

混凝土工

10

混凝土拌合、灌注

8

模板工

2

模板安装

9

修理工

2

机械设备维修

10

电焊工

4

钢筋焊接

11

普工

15

桩孔开挖

三班制

七、质量标准

1、抗滑桩施工过程中严格执行下列标准(见表3)

表3施工质量检测标准

序号

检查项目

允许偏差

抗滑桩施工质量检测标准

1

桩顶中心位置

(设计定位轴线)

纵向±100cm

横向+100cm、-50cm

经纬仪测、尺量

每桩纵、横向各一点

2

桩顶高程

±50cm

水准一测、每桩一点

3

桩身断面尺寸

±50cm

尺量,每桩6点,孔上、中、下不纵、横向各一点

4

钢筋骨架底面高程

±50cm

查灌注前记录

5

桩身倾斜度

1%

查灌注前记录

2、外观鉴定

外露桩面平直,混凝土表面的蜂窝麻面面积不超过5%,深度不超过10mm。

八、安全措施

1、挖孔时,进口围埂应高出地面20cm,开挖过程中,防止杂物从孔口掉入孔内。

2、当孔内有渗水时,应及时排除或用井点法降低水位。

3、挖掘暂停时,孔口应覆盖。

4、孔内爆破后,应迅速排除炮烟,并经爆破员检查无盲炮或盲炮排除后方可进入孔内作业。

5、当孔深大于12m时,应对孔内有毒气体和CO2浓度进行测定,并通过通风后,方可进入孔内作业。

6、孔口上方搭设雨棚,防止雨水倒灌。

7、孔口的塔架应搭设牢固,并在其上设置安全防护标志。

九、效益分析

1、不采用大型机械设备,投入少;工序衔接紧密,施工进度快。

2、工序简单,易于操作,降低劳动强度。

十、工程实例

我公司承建的渝合高速公路水尖山子隧道工程,位于重庆市北碚区施家梁镇狮子村。

进口端线路穿越滑坡体的中上部,滑坡体长约780m,宽约180m,堆积层厚度2~15m不等,体积约110万m3。

滑坡体在路堑上方为牵引式,在路堑下方为推移式。

滑体周界清楚,滑体上部有多级台阶,大部分为水田,大部分地段地面产生横张、纵向裂缝,局部地面隆起,田埂错落,部分土体向正东方向滑移10m左右。

在施工中,我们做好了以下工作:

1、做好地质勘查工作

在工程开工之前做好地质勘查工作是节省投资,不影响正常工期的重要前提之一,由于尖山子隧道进口端的滑坡地质资料欠详尽,加之未采取先治理的措施。

在出现上述情况后,我单位采取了一些补救措施。

(1)对滑坡体设置监控观测点

对滑坡体进行全面踏勘后,在垂直滑动的总方向设置监控观测点,并且在滑体外周边设置一些观测点,以利与滑坡体上的观测点进行对比。

整个滑坡体及边界不同部位设置了7排共43个监控点,采用电子全站仪进行连续全圆变形观测,由观测得知平面位移最大1.1898m,最小0.0158m、一般0.2~0.6m,由以上数据结合地质观测综合得知,该滑坡处于挤区阶段。

(2)了解滑坡体发展阶段,及时采取应急措施

①将居住在滑坡上的居民,尤其是滑舌上的居民迅速搬迁,预防因滑坡体移动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②减重,将滑体上正在施工的机械设备撤离现场,以防止因施工振动和机械设备的重量加速滑坡滑动。

2、建立地表排水系统

在滑坡体周界外稳定地段设置呈圈椅状截水沟,在滑坡体内设置纵横向排水沟,纵向水沟与横向水沟相连成网状排水系统,以迅速将地表水排除滑坡体外。

3、实施抗滑桩群

按滑坡体不同部位受力情况,结合地形地貌等多种因素采用不等间距法,抗滑桩群的布置是由滑坡壁向滑舌方向,共布设抗滑桩90根,分五排布置,第一排15根,第二排18根,第三排20根,第四排21根,第五排16根。

其平面间距,1、2、3排均为40m,3、4排为25m,4、5排位于公路两侧,间距55m。

抗滑桩长度根据滑体深度而定,最大长度23m,最小10m,一般15~19m。

桩截面为1.5×2m~2×3m不等。

施工完成后,经重庆市质检站检验,合格率100%,有效的控制了山体滑坡,为早日进入隧道施工提供安全和质量保证,为提前一年贯通尖山子隧道创造了必要条件,得到了建设单位、设计单位、监理单位的认可和好评,取得了良好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院校资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