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工程质量控制论文.doc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553022 上传时间:2022-11-01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41.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混凝土工程质量控制论文.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混凝土工程质量控制论文.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混凝土工程质量控制论文.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混凝土工程质量控制论文.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混凝土工程质量控制论文.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混凝土工程质量控制论文.doc

《混凝土工程质量控制论文.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混凝土工程质量控制论文.doc(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混凝土工程质量控制论文.doc

混凝土工程质量控制

   

 

1、混凝土材料质量控制

现代建筑大部分混凝土都使用商品混凝土,对原材料的质量控制有所懈怠,这也造成出现混凝土质量问题的原因之一。

对混凝土供应站的监督非常重要。

1.1砂石质量控制

砂进场后应做筛分试验、含泥量试验、视比重试验、有机质含量试验。

普通混凝土宜优先选用细度模数2.4~2.6之间的中砂,泵送混凝土用砂对0.315mm筛孔的通过量不宜小于15%,且不大于30%;对0.16mm筛孔的通过量不应小于5%。

 石子一般选用粒径4.75~40mm的碎石或卵石,泵送高度超过50mm时,碎石最大粒径不宜超过25mm;卵石最大粒径不宜超过30mm。

石子进场后应做压碎值试验、筛分试验、针片状含量试验、含泥量试验、视比重试验。

储料场对不同规格、不同产地、不同品种的石子应分别堆放,并有明显的标示。

  

 1.2拌和混凝土用水 

  拌合用水可使用自来水或不含有害杂质的天然水,不得使用污水搅拌混凝土。

预拌混凝土生产厂家不提倡使用经沉淀过滤处理的循环洗车废水,因为其中含有机油、外加剂等各种杂质,并且含量不确定,容易使预拌混凝土质量出现难以控制的波动现象。

   

 1.3外加剂质量控制 

  外加剂可改善混凝和易性,调节凝结时间、提高强度、改善耐久性。

应根据使用目的混凝土的性能要求、施工工艺及气候条件,结合混凝土的原材料性能、配合比以及对水泥的适应性等因素,通过试验确定其品种和掺量。

低温时产生结晶的外加剂在使用前应采取防冻措施。

预拌混凝土生产厂家不得直接使用粉状外加剂,应使用水性外加剂。

必须使用粉状外加剂时,应采取相应的搅拌匀化措施,并确保计量准确的前提下,方可使用。

监理工程师应对外加剂的选择加以限制,避免出现品种多而杂的情况。

  

 1.4掺合料质量控制 

  在混凝土中掺入掺合料,可节约水泥,并改善混凝土的性能。

掺合料进场时,必须具有质量证明书,按不同品种、等级分别存储在专用的仓罐内,并做好明显标记,防止受潮和环境污染。

 

2.混凝土浇筑质量的控制 

2.1混凝土浇筑前,对有特殊要求、技术复杂、施工难度大(例如基础、主体、技术转换层、大体积混凝土和后浇带等部位)的结构应要求施工单位编制专项施工方案,监理工程师认真审查方案中的人员组织、混凝土配合比、混凝土的拌制、浇筑方法及养护措施;混凝土施工缝的留置部位、后浇带的技术处理措施;大体积混凝土的温控及保湿保温措施;施工机械及材料储备、停水、停电等应急措施;审查模板及其支架的设计计算书、拆除时间及拆除顺序,施工质量和施工安全专项控制措施等。

并审查钢筋的制作安装方案、钢筋的连接方式、钢筋的锚固定位等技术措施。

 要认真检查模板支撑系统的稳定性,检查模板、钢筋、预埋件、预留孔洞是否按按设计要求施工,其质量是否达到施工质量验收规范要求。

 混凝土运到施工地点后,首先检查混凝土的坍落度,预拌混凝土应检查随车出料单,对强度等级、坍落度和其他性能不符合要求的混凝土不得使用。

预拌混凝土中不得擅自加水。

监理工程师要督促试验人员随机见证取样制作混凝土试件。

试件的留置数量应符合规范要求,要留同条件养护试块、拆模试块。

 

  2.2 浇筑混凝土时,严格控制浇筑流程。

合理安排施工工序,分层、分块浇筑。

对已浇筑的混凝土,在终凝前进行二次振动,提高粘结力和抗拉强度,并减少内部裂缝与气孔,提高抗裂性。

二次振动完成后,板面要找平,排除板面多余的水分。

若发现局部有漏振及过振情况时,及时返工进行处理。

 混凝土浇灌过程中,监理应实行旁站,检查混凝土振捣方法是否正确、是否存在漏振或振动太久的情况,并随时观察模板及其支架:

看是否有变形、漏浆、下沿或扣件松动等异常情况,如有应立即通知施工单位采取措施进行处理,并报告总监理工程师,严重时应马上停止施工。

 

2.3 加强混凝土的养护。

混凝土养护主要是保持适当的温度和湿度条件。

保温能减少混凝土表面的热扩散,降低混凝土表层的温差,防止表面裂缝。

混凝土浇筑后,及时用湿润的草帘、麻袋等覆盖,并注意洒水养护,延长养护时间,保证混凝土表面缓慢冷却。

在高温季节泵送时,宜及时用湿草袋覆盖混凝土,尤其在中午阳光直射时,宜加强覆盖养护,以避免表面快速硬化后,产生混凝土表面温度和收缩裂缝。

在寒冷季节,混凝土表面应设草帘覆盖保温措施,以防止寒潮袭击。

 

3.砼质量通病及预防措施 

3.1  配合比不良 

现象:

表现为混凝土拌合物松散、保水性较差、易泌水离析,难以振捣密实,浇筑后达不到设计要求的强度。

 

预防措施:

 

1)砼的配合比应经认真严格的试配,使其符合设计强度和性能要求、达到施工时的和易性要求,不可随意套用经验配合比。

 

2)混凝土的拌制应根据砂、石实际含水量情况调整加水量,使水灰比和坍落度符合要求。

当混凝土的和易性及保水性不能满足要求时应通过试验调整,不得随意在拌合物中掺加任意材料。

 

3)混凝土运输应采用不易使混凝土离析、漏浆或水分散失的运输工具。

 

3.2  和易性差 

现象:

表现为拌合物松散不易粘结、或粘聚力大、成团、不易浇筑,或拌合物中水泥砂浆填不满石子间的孔隙,在砼运输中产生离析、不易将混凝土振捣密实。

预防措施:

 

1)原材料的计量方法要求简便易行、可靠。

 

2)在砼的拌合物浇筑过程中,应定期检查砼材料组成的质量和用量,并应在拌制点检查砼的坍落度和工作度,若受外界影响有所改变时应及时进行调整。

 

治理方法:

 

因和易性不好而影响混凝土浇筑质量的拌合物只能用于浇筑沟盖板,或是通过试验调整配合比,适当掺加水泥量、砂率二次搅拌后使用;因外加剂使用不当致使混凝土不硬化,可增加养护时间达到强度。

 配合比确定前,应根据工程所在地的地材质量及供应数量情况综合确定供应源(整个工程最好能用统一来源,有利于保证砼颜色一致和浇筑质量的稳定),并对原材料进行必要的试验和化验。

经验告诉我们,各个工程所在地的地材和施工条件有差异,不能一概而论,最好在现场进行试配,并实地浇筑实验,在拆模后观察其实际效果,经调整,最终确定施工配合比,这是实际有效的办法。

 3.3  麻面 

现象:

砼表面局部缺浆粗糙,或有许多小凹坑,但无钢筋外露。

 

产生原因:

一般是由于模板表面不平整、未清理表面污垢,模板接缝不严密,捣固时发生漏浆,或振捣不足,气泡未排出,以及捣固后没有很好养护而产生。

 

预防控制措施:

 

a)模板使用前必须平整,补孔,并除去表面的水泥垢。

木模板表面要用毛巾擦干净,钢模板刷隔离剂,脱模剂要涂刷均匀,不得漏刷。

 b)平整后模板应达到拼缝小于1mm,垂直度偏差小于2mm的要求,并要求无孔眼,如拼缝大于1mm,应使用经批准同意的材料堵塞,不准用废水泥袋纸填塞。

 c)混凝土必须按操作规程分层均匀振捣密实,严防漏振,每层砼均应振捣至气泡排除为止。

 d)为防止混凝土入模后离析而产生麻面,下混凝土的高度不得超过2m,高度超过2m时必须使用串筒或溜槽。

 e)钢模板拐角垂直面模板,应用阴角模或阳角模,当使用连接角模时,接缝处应塞海绵条。

木模板接缝处应贴双面胶带,并进行特别加固处理,保证接缝严密不漏浆。

 f)在原结构面上支设模板,其结合面应有防止漏浆和爆模穿裙子的措施,并应支撑牢固,防止变形导致结合面错位。

 

3.4  露筋 

现象:

钢筋混凝土结构内的主筋、副筋或箍筋,没有被混凝土包裹而外露。

 

产生原因:

主要是浇筑混凝土时垫块位移,钢筋贴紧模板,以至混凝土保护层厚度不够所造成,有时也因保护层的混凝土振捣不密实或模板湿润不够,吸水过多造成掉角而露筋。

 

预防控制措施 

a)浇筑混凝土前,应检查钢筋位置和保护层厚度是否准确,发现问题应及时处理。

 b)为保证混凝土保护层的厚度,要注意固定好垫块,一般每隔1米左右在钢筋上绑一个水泥砂浆垫块。

 c)钢筋较密集时,应选配适当的石子,石子最大粒径尺寸不得超过结构截面最小尺寸的1/4,同时不得大于钢筋净距的3/4,结构截面较小,钢筋较密时,可用小粒径混凝土浇筑。

 d)为防止钢筋位移,严禁振捣棒撞击钢筋,在钢筋密集处,可用小直径的振捣棒进行振捣。

 e)模板拼缝严密,模板上不得有孔洞,防止漏浆。

 f)混凝土自由倾落高度超过2m时,要用串筒或溜槽等进行下料。

 g)操作时不得踩踏钢筋,如钢筋有被踩弯或脱扣者,应及时调直、补扣绑好。

 

3.5  蜂窝 

 现象:

混凝土局部疏松、砂浆少、石子多、石子之间出现空隙,形成 蜂窝状的孔洞。

 

 产生原因:

主要是由于材料配合比不准确(浆少、石多),或搅拌不匀,造成砂浆与石子分离,或浇筑方法不当,捣固不够及模板严重漏浆等原因产生。

 

 预防措施 

a)混凝土捣固工作必须由有经验、工作可靠的人员进行施工。

 b)混凝土振捣机具应有充分的备用量,做到中途不停止。

 c)混凝土浇筑应有交接班记录,说明振捣情况及下班作业要求。

 d)模板及支架在浇筑中应设专人维护,发现漏点应堵严后才能再进行施工。

 e)混凝土浇筑速度,应按计算的不产生超过允许值的侧压力来控制,严禁不保证质量的抢工作业。

 f)混凝土自由倾落高度不得超过2m,浇筑楼板混凝土时,自由倾落高度不得超过1m。

混凝土的振捣应分层进行,采用插入式振捣时,浇筑层的厚度不得超过振动器作用部分长度的1.25倍。

 g)振动混凝土拌合物时,插入式振捣器移动间距不得大于其作用半径的1.5倍,振捣器至模板的距离不得大于振捣器有效半径的1/2,为保证上下层混凝土结合良好,振捣棒应插入下层混凝土5cm。

 h)混凝土振捣时,必须掌握好每点的振捣时间,合适的振捣时间可有下列现象来判断:

混凝土不再显著下沉,不再出现气泡,混凝土表面出浆呈水平状态,并将模板边角填充实。

 i) 在浇筑竖向结构混凝土前,应先在底部填以50~100mm厚与混凝土内砂浆成分相同的水泥砂浆,浇筑中不得发生离析现象,防止底部烂根而出现麻面、蜂窝及露筋现象。

3.6  埋件不平整 

现象:

拆模后埋件偏移,不平整而产生凹陷,影响外观。

 

产生原因:

加工尺寸有偏差,加固不牢靠,振捣棒触及等。

预防措施 

a)埋件加工要求尺寸准确,锚筋长度与设计相符,并进行埋件平整度检验,对达不到要求的采用人工或机械校核,直至达到标准。

  b)埋件的后锚筋,有条件的应支顶在对面模板上,或设置附加钢筋点焊在结构上。

 c)预埋件埋设要求必须紧贴在模板上,不允许产生间隙,埋件与模板接触面要贴海绵条。

 d)认真审查图纸,如果发现预埋件的锚固筋与骨架钢筋相碰,可以适当改变锚固筋的做法,使预埋件顺利安装入模。

 e)振捣混凝土时不使振动棒触及埋件。

  

3.7  孔洞 

现象:

混凝土结构内有空腔,局部没有混凝土或蜂窝特别大。

 

产生原因:

主要是由于混凝土捣空,砂浆严重分离,石子成堆,砂子和石子分离,泥块杂物掺入等原因而形成孔洞。

  

预防措施 

a)在钢筋密集处,如柱梁及主次梁交叉处浇筑混凝土时,可采用小颗粒径的混凝土浇筑,使混凝土充满模板,并认真振捣密实,并采用小直径的振动棒。

 b)预留孔处应在两侧同时下料。

 

c)采用正确的振捣方法,严防漏振:

 1) 插入式振动器应采用垂直振捣方法,即振动棒与混凝土表面垂直或斜向振捣,即振动棒与混凝土表面成40~45°角。

 

2) 振动器插点应均匀排列,可采用行列式或交错式顺序移动,不应混用,以免漏振,每次移动距离不大于振动棒作用半径的1.5倍(作用半径一般为30~40cm),振动棒操作时应快插慢拔。

 

d)控制好下料:

要保证混凝土浇筑时不产生离析,混凝土自由倾落高度应不超过2m(浇筑板时为1m),大于2m时要用溜槽或串筒下料。

 

e)防止砂、石中混有粘土块杂物,发现混凝土中有杂物,应及时清除干净。

 

3.8  缺棱掉角 

现象:

梁、柱、板、墙和洞口直角处,混凝土局部掉落,不规整,棱角有缺陷。

 

产生原因:

未在钢模板上刷脱模剂,以及拆模过早或拆模后对成品保护不好造成棱角损坏。

 

预防措施 

a)模板应按规定涂刷脱模剂,混凝土浇筑前应对模板充分湿润,浇筑后应认真浇水养护。

 b)拆除钢筋混凝土结构侧面非承重模板时,混凝土应具有足够的强度(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预防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