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单元练习无答案.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5526411 上传时间:2023-06-09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444.1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部编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单元练习无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人教部编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单元练习无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人教部编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单元练习无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人教部编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单元练习无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人教部编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单元练习无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部编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单元练习无答案.docx

《人教部编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单元练习无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部编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单元练习无答案.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部编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单元练习无答案.docx

人教部编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单元练习无答案

人教部编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单元练习(无答案)

姓名:

________班级:

________成绩:

________

考试须知:

1、请首先按要求在本卷的指定位置填写您的姓名、班级等信息。

2、请仔细阅读各种题目的回答要求,在指定区域内答题,否则不予评分。

一、选择题

1.在福州一纪念馆的檐柱上,挂着一幅楹联:

“焚毒冲云霄,正气壮山河之色;挥旗抗敌寇,义征夺魑魅之心。

”楹联歌颂的是()

A.林则徐

B.道光帝

C.关天培

D.邓廷桢

2.鸦片战争后,英国通过《南京条约》割占的中国领土是

A.广州

B.厦门

C.台湾

D.香港岛

3.如果把“鸦片战争”“火烧圆明园”“收复新疆”“甲午风云”整合为一个单元学习,符合这一单元主题的是

A.侵略与反抗

B.近代化的探索

C.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

D.中国的对外开放

4.第二次鸦片战争是鸦片战争的继续,主要是因为()

A.作战双方没有变化

B.原因一脉相承

C.性质一样

D.结果大同小异

5.中国近代史是一部灾难史、屈辱史。

面对严重的民族危机:

林则徐虎门销烟、陈化成吴淞牺牲、邓世昌黄海血战、姚子青率全营血战宝山等,都表现了

A.清政府不堪一击,不败而败

B.中国一步一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C.中华民族捍卫国家主权、民族尊严的斗争精神

D.清政府无力对抗西方列强

6.马克思称第二次鸦片战争是“海盗式”的扩张给中国文化和人类文明造成了不可估量的损失。

下列各项最能说明这一点的是

A.英法联军攻入北京城,洗劫并烧毁圆明园

B.列强强迫清政府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

C.俄国割占中国大片领土

D.列强获得大量的赔款

7.《重寻控中国》一书中写道:

“这个条约对中国的最大影响不是赔款,不是割让香港(岛),而是五口通商。

”“这个条约”是()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虎门条约》

D.《黄埔条约》

8.八年级某班同学学习了《鸦片战争》一课后,对鸦片战争作为中国近代史开端的原因进行了讨论,形成了四种意见,正确的是

A.清政府被西方列强打败

B.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C.长期闭关锁国状况被打破

D.民族矛盾开始上升为主要矛盾

9.在中国近代史上腐朽的清政府被迫同列强签订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是()

A.《南京条约》

B.《天津条约》

C.《黄埔条约》

D.《望厦条约》

10.曾经高高在上的清王朝,一夜之间被英国人打得颜面扫地,中国从此进入百年屈辱时代。

这一事件是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D.甲午中日战争

11.“‘林青天’乃福建侯官人,为官清廉故得此誉……曾上书道光帝痛陈鸦片之危害。

”材料中的“林青天”是

A.关天培

B.林则徐

C.陈化成

D.林旭

12.列强发动两次鸦片战争的本质目的是一致的,这就是

A.割占中国领土

B.打开中国市场

C.赔偿外国军费

D.开放通商口岸

13.人民英雄纪念碑上的八块浮雕生动而概括地表现出我国近百年来人民革命的伟大史实。

如图一展示的是

A.虎门销烟

B.火烧圆明园

C.武昌首义

D.义和团运动

14.下列事件按发生的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太平天国运动            

②武昌起义的爆发  

③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发动  

④鸦片战争的开始

A.④①③②

B.③④②①

C.①③②④

D.②①③④

15.“太平不太平,权断手足情,天国岂天国,强弩履薄冰。

”太平天国运动中“权断手足情”的原因是

①领导者享乐腐化

②领导集团内部矛盾尖锐,争权夺利

③清政府分化、离间政策的影响

④洪仁玕与洪秀全政见的不同

A.①③

B.①②

C.③④

D.②③

16.1841年1月,英国侵略者派兵占领()

A.广州

B.宁波

C.香港岛

D.厦门

17.某次测试中有一道题目,学习了“火烧圆明园”“俄国侵占我国大片领土”“太平军抗击洋枪队”内容后你认为最合适的主题名称是()

A.列强侵华罪行

B.落后就要挨打

C.弱国无外交

D.劫难与抗争

18.一部《1860:

圆明园大劫难》让人们在圆明园的废墟上感受到了刻骨的“记忆”。

与这个“记忆”有关的侵略者是()

A.英法联军

B.英国

C.日本

D.英法日俄等八国联军

19.1847年7月,英国商人吉布在议会答辩时提到:

“中国人所织的白而结实的布,比我们的货物贵得多。

我在上海发现,由于我们的布代替了他们的布的结果,他们的织布业已迅速下降了。

”对此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A.中国的布比英国的质量好,所以价格贵

B.中国的自然经济正在逐渐瓦解

C.英国的侵略严重毁坏了中华文明遗产

D.鸦片战争后,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遭到破坏

20.下面是近代史学者夏笠一部遗著中的部分目录。

由此判断,这几章研究的是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二、简答题

21.中国近代史既是一部中华民族的屈辱史,又是一部中国人民顽强的抗争与探索史。

请结合所学回答下列问题。

(1)近代列强的入侵打开了中国的大门带着战败的屈辱中国迈入了近代社会请写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日军在甲午中日战争中犯下了哪一令人发指的罪行?

(2)1851年的太平天国运动将中国农民阶级的抗争推向最高峰。

请写出农民阶级颁布的纲领性文件。

(3)地主阶级洋务派为实现“自强求富”进行了多方面的探索。

请写出两支洋务派创办的近代海军。

(4)请写出一位“甘心为变法流血牺牲的”资产阶级维新人士。

(5)从中国人民的抗争和探索的屡次失败中你得到的感悟是什么?

三、综合题

22.历史文献和文学作品从不同侧面反映了中国近代社会的发展进程。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太平天国领布了《天朝田亩制度》,规定不分男女,按人口和年龄平均分配土地。

想通过这个方案,建立“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的理想社会。

但最终也没有实行。

材料二《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

中华民国的主权属于全休国民;国民不分种族、阶级、宗教信仰,一律平等;国民有人身、居住、言论、出版、集会、结社、完教信仰及请愿、考试、选举、参政等白由和权利;参议院行使立法权,国务员辅佐临时大总统行使行政权任并负其责任,司法独立等。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的重要文件。

材料三鲁迅先生的小说《药》,以1907年革命党人秋瑾在绍兴轩亭口英勇就义为背景,旨在“揭出病苦,引起疗救”。

故事描写了主人公华老栓因儿子华小栓患病,买了蘸着革命者夏瑜的鲜血馒头给儿子治病,但最终却没有治好的悲剧。

华老栓愚蠢地相信人血馒头能治痨病,居然让孩子把革命者的鲜血当“药”吃;革命者夏瑜忧国忘家,却被族人告发,在狱中仍然宣传革命,却招来一阵毒打;甚至他的母亲也不理解他为之牺牲的革命大业。

文中华老栓一家和夏瑜一家是一明一暗两条主线。

文中的夏瑜死了,华小拴也死了,这两个青年之死,是华、夏两家的悲哀。

(1)根据材料一,指出《天朝田亩制度》的核心思想是什么?

为什么能得到农民的拥护?

(2)根据材料二,为什么说《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文件?

(3)根据材料三,从《药》的内容中,体会到辛亥革命对当时社会产生的影响有哪些?

(4)概括太平天国运动和辛亥革命的相同点。

23.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鸦片战争结束不到十年,一场席卷半个中国的起义爆发了。

它建立起与清廷对峙的政权,前后持续14年之久。

然而最终被清政府与外国侵略势力联合绞杀了。

——改编自中华书局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

材料二 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此处不足,则迁彼处,彼处不足,则迁此处。

凡天下田,丰荒相通,此处荒,则移彼丰处,以赈此荒处。

彼处荒,则移此丰处,以赈彼荒处。

务使天下共享天父上主皇上帝大福,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也。

——《天朝田亩制度》

材料三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中国同盟会政治纲领

材料四 10日晚,武昌城内新军工程营的革命党人提前起义。

他们冲出营房,奔向楚望台军械库,守卫军械库的新军打开库门响应……第二天,起义军占领武昌。

接着,汉阳、汉口的新军起义响应

(1)材料一所述起义指什么?

它正式建立起“与清廷对峙政权”的标志是什么?

(2)通过比较材料二、三在解决农民土地问题上的它们各自的主张,说说他们有何不同?

(3)根据材料三,其“驱除鞑虏”的主张通过哪一事件得以实现的?

(4)材料一与材料四所述“起义”从性质上说有何不同?

24.   材料一:

若鸦片一日未绝,本大臣一日不回,誓于此事相始终,断无中止之理。

——林则徐

(1)材料一表达了林则徐的决心,能证明他这一决心的历史事件是什么?

英国以这一事件为借口发动了对中国侵略的什么战争?

材料二:

《南京条约》签订后,英国资产阶级欣喜若狂,“一想到和三万万成四万万人开放贸易,大家好像发了疯似的”“只要中国人每年需用一项棉帽,不必更多,那英格兰现有的工厂就已经供给不上了”。

(2)根据材料二,请你判断英国发动侵略战争的目的是什么?

结合所学知识,说说为什么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材料三:

据估计,被劫掠和破坏的财产,总值超过六百万镑。

在场的每个军人都掠夺很多。

在进入皇言的宫殿后,谁了不知道该拿什么东西。

为了拿金子,而把银子丢了,为了拿镶有珠玉的饰品和宝石,又把金子丢了。

无价的瓷器和珐琅器,因为太大不能运走,竟被打碎。

(3)材料三所提到的事件最早发生在哪次战争期间?

材料中,遺到劫掠的是中国的哪个地方?

当时出逃的皇帝是哪位?

材料四:

本着“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的理想原则,将土地分为上、中、下三级九等,好坏搭配,按每家人口平均分配。

又规定“凡天下,树墙下以桑。

凡妇,蚕绩缝衣裳。

凡天下,每家五母鸡、二母彘,无失其时”。

(4)上述材料反映的哪部文件中的内容?

材料五:

丙辰年破东门向荣。

是年七月,东王升天,北王亦丧。

丁已,翼王远征。

——《洪仁开自述》

(5)材料中的“东王升天,北王亦丧,翼王远征”指的是什么事件?

材料六:

1895年(马关条约》签署的相关消息传到北京后,举国激愤,人人思变,时值18省1300多名举子,在京会试,广东南海考生康有为在一夜之间赶出万言书,提出“拒和”、“迁都”、“变法”,强烈要求光绪帝变法。

(6)材料六描述的是中国近代哪一历史事件?

2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他们想通过努力,建立‘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共使,无人不均匀,无人不饱暖’的理想社会”。

材料二 “他们注重学习外国先进技术,制造船炮,镇压人民,维护封建统治。

材料三 “他们要求民权,发展资本主义,认为‘变者,天下之公理也’。

材料四 “他们提出‘扶清灭洋’口号,鲜明地表达了反对帝国主义的斗争意志,但同时对清政府的本质认识不清,对它抱有幻想。

(1)四则材料分别是哪些政治派别的主张?

(2)针对这四种思想,这些政治派别分别兴起了什么运动?

(3)材料二的历史事件对中国的发展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4)中国的近代化探索艰难起步,曲折推进,这对我们有何启示?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二、简答题

1、

三、综合题

1、

2、

3、

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