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绘画艺术创作中的情感表达与画面语言.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5526148 上传时间:2023-06-09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61.9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论绘画艺术创作中的情感表达与画面语言.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论绘画艺术创作中的情感表达与画面语言.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论绘画艺术创作中的情感表达与画面语言.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论绘画艺术创作中的情感表达与画面语言.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论绘画艺术创作中的情感表达与画面语言.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论绘画艺术创作中的情感表达与画面语言.docx

《论绘画艺术创作中的情感表达与画面语言.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绘画艺术创作中的情感表达与画面语言.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论绘画艺术创作中的情感表达与画面语言.docx

论绘画艺术创作中的情感表达与画面语言

论绘画艺术创作中的情感表达与画面语言

论绘画艺术创作中的情感表达与画面语言

 

谈绘画艺术创作中的情感表达与画面语言内容摘要:

绘画艺术创作中情感的作用和画面语言是不可分割的,画面语言因有情感的推动而生动感人,情感也为画面语言带来丰富多彩的审美境界。

理想的画面是一种情感的凝缩,只有那些真正使创作者本身为所动的情感体验,才能成为震撼或抚慰观者心灵的内在力量。

本文从绘画的表现方式、时期性、时代性、地域性、个性化及后现代主义等方面谈情感与画面语言的相互促进关系。

关键词:

情感画面语言精神感受表达1

TalkofpaintingandartisticcreationinthelanguageofemotionalexpressionandthescreenWangYiguang(Artprints)DirectedbySunShiliangAbstract:

Paintingandartisticcreationintheroleofemotionandlanguageisinseparablefromthescreen,Drivenbyemotionallanguageofmovingpictures,emotionaswellasrichandcolorfulimagesbringaestheticlanguagerealm.Screenisakindofidealcondensedemotion,Onlythosewhoreallymakethemselvesascreatorsoftheemotionalexperienceofthemovetobecomeashockedaudiencesoothethesoulorinnerstrength.Inthisthesis,theperformanceofpaintingmethods,period,thetimes,regional,personalityandpost-modernismandsoontotalkaboutemotionandimagesofeachotherandtherelationshipbetweenthem.Keywords:

Emotion;Screenlanguage;Spirit;Feel;Expression2

目录一、总论……………………………………………………………………………5二、画面语言表现与情感是不可分割的整体……………………………………51、艺术是情感的表现……………………………………………………………52、情感属于抽象性质……………………………………………………………53、情感并不孤立存在……………………………………………………………54、作品是真情实感的表现形式…………………………………………………5三、画面语言中表现方式与情感的关系…………………………………………61、情感影响下的再现性绘画艺术语言…………………………………………62、情感影响下的表现性绘画艺术语言…………………………………………73、情感影响下的抽象性绘画艺术语言…………………………………………8四、情感的个性化及在时期性、时代性、地域性影响下与画面语言的呈现…81、情感的个性化与画面语言呈现………………………………………………92、情感在时代性影响下画面语言的呈现………………………………………93、时期性影响下的情感表达与呈现出的画面语言……………………………104、地域性影响下的情感与画面语言呈现………………………………………11五、后现代主义多姿多彩的画面语言表现及与

的表现艺术创作是一种特殊的人类精神生产活动和精神需要,它以感性为主导,绘画艺术的生命是人内在情感的体现。

艺术家没有情感不行,而情感得不到饱和也不成为艺术品。

一个艺术家首先自己被描绘的对象所感动,才能用自己的作品去感染别人。

所以说绘画作品是画家内心情感的真实写照。

任何艺术含有技术和技巧,但不是任何的技术和技巧都等同于艺术,并且也替代不了艺术。

情感和思想内涵是区别艺术和技术、技巧的重要因素,作为艺术品必须具有作者的内心情感和深刻的思想内涵。

2、情感属于抽象性质没有伟大的艺术作品,人的某些高级情感便不能存在。

就是说,审美活动下呈现出的画面语言使得一些没有艺术语言就不能存在的情感和思想成为可能,例如那些看不见、摸不着,无形无状的情感:

荒寒、淡远、惆怅、敬畏、苍劲、空灵……等等。

这些抽象性质的情感表现在作品中,利用画面语言向观者表达出作者的情感状态,同时也让观者感同身受。

3、情感并不孤立存在许多绘画作品并不只是表达一种情感,几种情感相互交织在一起,共同表现出一幅画面,画家利用精湛的画面语言向观者呈现一幅百感交加或欲说不能的作品。

这样

的情感并不是孤立的,它们往往是三五个构成了一个小组,相互交叉,共同冒出来。

比如在元代的一幅山水画中,空灵、空旷、孤独、淡远便共同结伴组成了一个“家族”,弥漫了整个作品。

而绘画语言也并非“情感方式”的严格解说,更不能把它当作某种“认识论”的确切图解,它是一种复杂的精神信念的产物。

作为一种观察和表现语言形式,它不是狭义和孤立的,而是在实践中不断演用而发展并具有多种特质的整体语言系统。

它向观者展示:

艺术家在表情达意的创作中,可以这样去看世界,可以这样去思考和感受,可以这样去表现和创造美的形式。

4

4、作品是真情实感的表现形式画家内部的情感状况决定着外部的表现风格。

作品的每一种形、每一种色都不是真正独立的,它的价值在于它的精神倾向和感情倾向。

它是一种需要,个性的需要和情感的需要。

由此,画面的浓艳清淡、轻薄厚重、冷静热烈、萧条蓬勃、分寸节制、强调张扬都可以从画家内心找出根源。

劳特累克是19世纪最后30年间法国最年轻的一位大画家。

他的艺术完全是独树一帜的。

观赏他的画,会感到他所画的,正是巴黎酒色之徒常去的地方,那些灯红酒绿的娱乐场所,那些红男绿女的古怪丑相,就是醉生梦死的地方。

可是这些形象既不晦淫,也不像批判。

线条很随便,形象漫画化,色彩单纯得像一幅广告画。

这一切正是劳特累克的艺术特点。

他出身贵族,自幼生活在奢侈的环境中,形成放纵不羁的性格。

他少时不幸跌断双腿,造成残疾。

下肢的瘫痪大大挫伤了他的自尊心,心灵上更蒙上了一层生活的阴影。

他不想依靠富裕的家庭饱食终日,要以绘画来展示他所亲历的和看到的社会。

由于肉体上遭人讪笑而智慧上又超越常人,使他养成了一种异常敏锐的观察事物的能力。

他涉足一些娱乐场所,目睹所谓“半上流社会”的喧闹景象,有时对那些任人玩弄的舞女抱有同情心,有时又以嘲讽的笔调去揭示她们的虚伪。

对于那些难以排遣内心的烦恼而来到娱乐场所的绅士与太太们,画家则用简练、夸张、丑化的线条与色块去表现。

因而在他的画上总能感受到一种嘲弄或挖苦。

作品的艺术语言像是一面镜子,折射出作者的内心情感和思想内涵,是作者自身艺术修养和经历的浓缩写照。

三、画面语言中表现方式与情感的关系。

人是通过语言才拥有人生和世界的,艺术只是广义语言中的一种。

绘画不同于科学,它是人心灵的产物。

绘画艺术的任务在于通过画面语言引发人们内心的感应。

而画面语言必须是艺术家内心更深层次对现实的反映。

一旦确认它立即进入传达过程,成为其

他艺术形式不可取代的一种诉诸内心、表达情感的艺术方式。

1、情感影响下的再现性绘画艺术语言。

再现一词在《牛津英语词典》中解释是:

通过描述、描绘成想象来唤起,用图表示;把某物有摹状至于心境或感觉中;充当或被用作某物的摹状、代表。

应用在艺术创作中就是说画家借助客观事物来表达自己内心的情感。

描绘的是客观事物,但在画面上呈现出来的还有画家内心想要表达的情感,或者说画家画的虽然是一棵平凡的树,但从眼睛看到的实物到转移到画面上的一系列过程,都是有情感参与其中的,树的形状置于感觉中然后再表现出来,所以说“绘画是一种再现与表现和谐统一的艺术。

传统绘画注重形象的具体、生动、逼真”,这都是在画家的情感相驱使下完成的。

这样的作品是艺术家意在再现和摹仿客观世界,侧重对外部客观世界的再现,在这种艺术观念下创作的绘画作品被称为再现性绘画。

同时,艺术史证明,再现性的艺术,在人类的精神历程中占有重要地位。

5

文艺复兴时期的绘画还无法脱离宗教的影响,绘画的题材和画面表现的内容也大多由此而来,人们的精神经受了几千年宗教枷锁的束缚和禁锢,所以渗透着人文主义关怀的写实性绘画受到了人们的欢迎,文艺复兴高扬人文主义,提倡关怀人、尊重人,一切以人为中心,反对神权中心和来世主义、禁欲主义,这一切把人们的目光引向了世俗生活和自然科学领域,人们开始感受到自己的尊严和无限发展的潜能,于是,个性自由、理性之上和人性的无限发展等观念开始成为人们的生活理想。

在这个时期,人文主义成为欧洲的资产阶级反对封建专制和基督教神学的思想武器,也成为那一时代的主旋律。

文艺复兴时期的伟大画家达·芬奇就是再现论的阐发者和实践家。

他认为艺术家的心灵应该像照镜子一样自然;同时,他也不排斥艺术映照自然时所要达到的理想化。

他把自己深入探讨的成果应用于创作之中,为我们留下了《最后的晚餐》、《蒙娜丽莎》等传世杰作。

《最后的晚餐》借助集中在基督身上的美与善同集中在犹大身上的丑与恶的冲突和对比,来表达自己对当时天主教黑暗统治的愤慨;而《蒙娜丽莎》则通过一位年轻女性会心的温雅微笑,来赞颂生命的可爱和人性的丰富内涵,唤起了人们心中的美好愿望。

可以说,在这幅画里,再现性是与审美客体生命本质的精微体现相联系的东西;表现性则是与审美主体的内心深层情感相联系的东西;两者交织,就在作品中呈现为一种难以测量的深度和难以揣摩的灵府之内的神秘感。

2、情感的影响下表现性绘画艺术语言。

国当代学者孔尔德认为:

“线条可以表现一切,从悠闲的情意到激烈的暴力”,这样的作品是艺术家“意”在表现主观世界,侧重于通过内部主观世界的情感或精神间接或曲折地表达外部客观世界。

这种艺术观念下创作的绘画作品被称为表现性绘画。

表现性绘画艺术语言着意于真实情感的再现,也就是说,画家要表现的是自身对事物的感受,而不单单是他们看到的视觉形象。

凡高和塞尚是后印象主义两位伟大的画家。

他们追随过印象主义,吸取了印象主义的精髓,之后又反对印象主义理想客观的创作观念。

事实上,印象主义对刹那间印象的过于关注,对转瞬即逝光影的极致描绘,使其在随后的发展中遭遇了瓶颈——流于粗略的印象和平凡琐碎的内容,而丧失了深刻的内涵以及崇高的意味。

此外,印象主义还强调如实客观地再现所观察到的景象。

正是基于印象主义的这些缺陷,后印象主义极力反对印象的束缚,主张绘画有别于客观事物,而是应关注画家的主观情感,表现艺术家内在的心灵世界和事物的象征意念。

凡高是一位具有使命感的艺术家,凡高在谈到他的创作时,对这种情感是这样总结的:

“为了它,我拿自己的生命去冒险;由于它,我的理智有一半崩溃了;不过这都没有关系……”“为了更有力的表现自我,我在色彩的运用上更为随心所欲。

”其实,不仅是色彩,连透视、形体和比例也都变了形。

法国画家塞尚是站在西方艺术由古典转向现代,由“再现”转向“表现”那条横平线上的第一人。

如果塞尚不生在19世纪,他就不会有这种重要性。

如果他不曾遇见印象派画家,也不会如此重要。

这许多条件让塞尚成了创造艺术史的重量级人物。

他认为透视学并不能正确表现视觉世界的真实。

而这位印象派之后的伟大艺术家正是在自然面前“实现”他的感觉。

塞尚一生的艺术生活,都从自身接触自然而来,他观察自然,把眼睛所吸收的自然界现象,时时推移、刻6

刻扩张。

这种推移和扩张,都有他的心灵和自然专一上迸发出来。

我们看赛尚的作品,第一个印象就是结构和感情,他的静物画——果实、陶壶、一块布——不仅是描绘,却像建筑房屋一样雄厚。

他认为,画家创作一幅画,“哪一条线都不能放松,不能留有任何缝隙,以免让感情、光、真实溜了出去”,这是他的创作经验。

例如静物画《水果盘、杯子和苹果》,在这幅画中,塞尚将物体高度简化,并以深色线条勾出轮廓,使其看起来显得明晰而坚实。

为实现画面有秩序的布局,他有意地歪曲画中的透视关系,将水平的桌面画得仿佛前倾,使桌上的物品得到充分的显示。

他也

不在意物象的远近不同而产生的视觉上的虚实差别,而将画中物象在清晰度上,处理在同一个平面。

为了画面形式结构,他不惜牺牲客观的真实。

而且笔触也相当严谨,花费了许多时间去描绘。

有一次因为过于专注,耗费的时间过于漫长,一只苹果都烂了《。

穿红背心的男孩》这幅少年立像与16世纪威尼斯派的肖像——威罗奈塞《男人像》构图很相近。

不过在表现的实质上,却完全是塞尚的风格。

为了将人体纳入等腰三角的系统中,他加长穿红背心的男孩的手臂,全不考虑解剖学的理论,塞尚并不管在比例上需要一双较短手臂的要求,他所关心的并不是在观看前已经知道的事,而是在观看之际抒发他的感受。

他曾经说只听从“我们眼睛的想法”。

塞尚相信他的感触,利用颜色和体积的技术,尽可能忠实地表现出来。

他的注意力集中在穿红背心男孩的手臂上,使这双手臂具有极大的重要性。

他觉得这双手臂又大又长,于是他就如此地画了。

细长的左腕与背景的布幕,都是塞尚特有的造型,面与面的重叠与斜线、垂直线的安排,强调了深入的感觉。

这种面的分解与强调,大大影响了后来的立体派画家。

他最早摆脱了千百年来西方艺术传统的再现法则对画家的限制,转而表现自己心目中感应到的自然那种坚实、深远的感觉。

他曾说:

“画家作画,至于它是一只苹果还是一张脸孔,对于画家那是一种凭借,为的是一场线与色的演出。

”3、情感影响下的抽象性绘画艺术语言。

无论是以纯精神为艺术目标,还是以纯形式作为艺术的追求,实验性的艺术创作就是从这两个看来是艺术目标相反的两极走到一起,追求的是内心感受的自我表达,经过长期持续演进衍生出各种形式,成为20世纪最流行,最敢于表达内心情感,最具特色的艺术风格。

被公认为抽象主义绘画的先驱者康定斯基是第一位敢于说出一幅画没有必要非要体现某个主题或非要描绘某个具体物件的画家。

1910年,康定斯基创作出了第一幅有意不体现任何主题的作品——《第一幅水彩抽象画》。

这幅水彩画以稀薄的乳黄色涂底,轻灵的笔触勾画出不规则的色彩与形态,向人们展现了一个陌生而神秘的世界。

康定斯基认为,抽象绘画比有物象的绘画内容更广阔、更自由,他“可以造成一种情感震动,像在一个回声里,心灵与别的区域进入共鸣。

感觉强烈的人,好似正在被演奏着的提琴,和弓弦的每一次接触,在一切部分和纤维里发出颤动”。

艺术活动的过程就是艺术家的感情通过其具体感觉的东西而物化为作品,然后通过观众所感觉到的东西而达到观众灵魂中的感情;没有这种“内在的因素

”,绘画就是艺术的“赝品”。

我们现在熟知的:

作为“热抽象”代表的康定斯基,作为“冷抽象”代表的蒙德里安,“符号创作”先驱的画家米罗,被称为“符号魔术师”的瑞士画家克利……等等。

他们的实验性艺术向我们呈现出一幅幅神秘、纯粹的画面语言,尽管他们主张不同、形式各异,但是他们都追求表现“内在情感”、“内在精神”,追求表现艺术的内在意蕴,不受自然外在事物、表象的约束。

四、情感的个性化及在时期性、时代性、地域性影响下与画面语言的呈现绘画艺术是一种言说方式。

既然是一种言说方式,那么其真实性,就显得尤为重要。

这里的真实不是绘画对象的表象真实,而是艺术家自身内心情感的真实。

绘画艺术只有完整地表达了自己内心真实的情感,这种语言的方式才能得以实现,才能说出自己想说的话,并将这种情感通过画面表达出来,以触动人们的心灵,这样的作品也才充满情感,才富有生命力。

绘画是人类寄托审美理想和感情的媒介。

信仰的呼唤,传统的感染,文化的兴衰,个性的宣泄,促使人们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造就了各种不同的艺术风格,呈现出多姿多彩的画面语言。

1、情感的个性化与画面语言呈现共性寓于个性之中。

每个时期的美术作品都有一定的时代特征,这是当时的社会文化和审美流行趣味影响的结果。

然而,美术创作绝大多数是个体性质的劳动,因而,作品显示的艺术品位和审美理想往往取决于画家的个人素质,包括艺术天分、文化教养和个人经历等等。

不同的美术创作主体,在相同的时间和相同的空间里对客观事物有不同的感受。

因此,不同的画家所形成的个体差,不同的地理位置形成的空间差,不同的历史年代形成的时间差,就必然要反映在美术创作活动中,反映在美术作品里,形成不同的审美观念、艺术风格、素质与气魄。

画家在反映现实的同时,不论自觉与否,总是要表现出他自己的精神面貌,表现出他对现实独特的感受,认识和情感。

主观条件不同的画家即使反映同一个对象,他们的作品也具有各自不同的特色。

拿花鸟画来说,宋徽宗赵佶与明末清初八大山人朱耷的作品,风格和寓意就大不相同。

贵为天子的赵佶笔下的花鸟,雍容华贵,典雅精巧,宫廷味十足,一花一鸟出自帝王家,显得尊贵优美。

而作为明朝宗室,“金枝玉叶遗老”的朱耷,亲历了国破家亡的惨变,满腹隐痛难于言表,于是“言不尽意,立象以尽意”,他把满腔悲愤之情诉诸笔端。

他画的鸟雀,黑而圆的眼珠盯在眼圈的上角,挺着脖子,白眼看人,表现出一幅愤世嫉俗的神态。

就是他画的

山水也是以荒山、秃树、独屋、孤桥等作为常用的意象语言,显现出八大山人山水画的冷寂意境。

这种古怪而幽涩的格调,正是他国破家亡的隐痛的表露。

古往今来,有多少文人墨客留下了赞美的诗句。

但是唐代的两位大诗人韩愈和柳宗元,面对风景如画的青山绿水,却写下了评价迥异的诗句。

韩诗写道:

“江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簪。

”对桂林山水无限赞美,而柳诗却写道:

“林邑东回山如戟,牂牁南下水如汤。

”桂林的山像一支支剑戟刺向青天,绿水像混浊的汤水湍急地向南流去。

韩、柳对自然景物表现了不同的情感,是受到了各自处境、思想、心境的制约和影响。

柳宗元写这样超乎寻常的两句诗,正是他参与政治革新运动失败以后,被贬为永州司马,游览桂林时写成的,反映了当时他的处境和心情,涂上了浓厚的情绪色彩。

艺术虽然不存在绝对的标准,但还是存在有共性的因素,只是这个因素并不会束缚我们的思维,而是运用情感因素作“催化剂”来帮助我们感悟和寻找生活中使人们激动的信息点,并运用特定的语言方式来充分表达出张扬的个性,表达出我们的感受,这才是目的,才是意义所在。

师无常法,理在其中,画面语言不是刻意追求而得到的,最终是个性与情感的真实显现。

2、情感在时代性影响下画面语言的呈现“这个时代的每个人身上都深深地打上了这个时期的烙印,都不约而同地赞成着这个

时代的见解、感觉、甚至错误。

”绘画艺术随着流失的岁月不断成长发育。

我们可以从小间距的差异中,觉察到新因素的萌生和渗化;从大间距的差异中,感念到画家心态的变迁。

而画家的心态往往就是社会和历史的缩影。

画家作为社会个体,不可能超越他们所生活的时代与民族的共性,总要反映出风格的时代性。

而艺术风格的时代性,是由时代的社会实践所产生的占主导地位的审美意识和审美理想所决定的。

也就是说,美术创造的主体在特定时空条件下真正发自内心感受的抒发表现,必然会从某种程度上反映表现了时代与地方的特色,打上时代与地域的共同烙印。

纵观绘画史,我们可以了解到不同的差异。

在欧洲,自文艺复兴开始,就形成了一种传统的写实主义画法,艺术家通过“研究光线揭示形式的方式,通过发展并运用直线透视法来获得景深幻觉的规则,通过研究人体解剖,艺术家给他们的作品注入了一种全新的现实主义感。

”他们的作品弘扬了“人文主义”精神,使人物形象不再呆板,变得生动自然,有血有肉,唤起了人们内心渴望的、压抑已久的情感。

在绘画的总体风格上,姿势华丽、典雅、宏伟、和谐,写实技

术娴熟,形成了我们称之为“古典主义”的画风。

区别于古典画风的印象派画家们,用光与色描绘自然,抒发自己的感情,他们擅长表现阳光和色彩。

对瞬息万变的光色变化非常敏感,注重色彩的表现,画家运用分色技术,将色彩合理组合,使画面变得明快绚丽。

印象派画家不再因袭传统的画法,他们的作品向我们诠释了光色的形态。

在色彩的表现里,印象派画家完美地表现了一种抒情风格,他们很好地运用了绘画语言,给作品注入了抒情性外表美。

我们的生活水平脱离不了我们生存的时代,时代造就了文艺复兴时期的米开朗基罗、达·芬奇、拉斐尔,时代也造就了中国古代的石涛、“八大山人”、以及当代的陈丹青、罗中立,因为他们都很真诚地面对了那个时代,也很认真地去表达了那个时代人们需要的情感世界和自身对那个时代的独特感悟。

艺术其实只需要表达情感,表达时代和民族精神。

例如德国进步女画家凯绥·珂勒惠支从小受到了其父亲和哥哥革命思想的影响,她的丈夫是个有社会主义思想的医生,他们就住在工人的贫民区里,正是由于珂勒惠支的这种生活经历,使她所创作的作品的内容大多都是反映被压迫者的困苦、饥饿的苦难生活和反抗斗争。

她创作的反映1844年西西里亚纺织工人起义的版画《纺织工人》,共六幅:

《贫穷》、《死亡》、《商议》、《纺织工人的游行行列》、《风暴》、《结局》。

这套组画是绘画史上第一次表现了工人阶级的强大斗争。

另一组版画作品《农民战争》以更加雄伟的姿态震动了欧洲艺坛。

十六世纪德国农民战争与宗教改革运动,是欧洲历史上的重大事件。

珂勒惠支自幼了解这段历史,而且现实中劳动者的遭遇更时时触动她的创作念头,因此创作了这一组反映农民不堪凌辱,进行反抗斗争的七大幅铜版画。

使艺术作品在整体上呈现出来具有代表性的独特面貌。

通过艺术作品表现出来的相对稳定、更加深刻的,从而更为本质地反映出时代、民族和艺术家个人内心的个性情感的外部显现。

3、时期性影响下的情感表达与呈现出的画面语言即便在同一时代,人们对自我、自我内心情感的认识和反映,是随着对生活的认识不断地加深和更新的,所以就会出现不同时期产生出不同画面语言风格的作品,他同样是各个时期不同情感的反射和折射,随着认识的加深,自身艺术修养的日臻成熟,个人人格的完善,他们的作品也日臻完美,这是在艺术道路上自然形成的必然结果。

如徐悲鸿画奔马,通过对马的形象创造,表达了作者的情感状态,在解放前画奔马,题曰:

“天涯何处无芳草。

”解放后画奔马,则

题曰:

“河山百战归民主,铲尽崎岖大道平。

”这表明由于画家在不同时期有着不同的经历,处于不同的情感状态,对马的观赏产生不同的感受和思想感情,在作品中表现了出来。

4、地域性影响下的情感与画面语言呈现回顾历史,我们可以看到,绘画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以它自身的特征和魅力越来越成为人们思考现实、反映内心情感、陶冶情操的途径。

正是由于一代又一代的画家、文人及至画工不懈的艺术追求,才产生了绚烂多姿的绘画艺术,而当今世界文化的多元化则在于丰富多彩的地域性特色。

各地域、各民族的本土文化,各具特色,百花齐放,在时代性和地域性的不同影响下,向我们展现了一幅幅繁荣的画面。

艺术的民族特色包含着地域的自然特色和文化特色的影响,地域的自然与文化特色潜移默化地影响着艺术家的生活、思想和情感,也会自然而然地反映到他们的艺术创作中,呈现出地域特色。

地域文化和自然生态的差异,给画家在表达上提供了广阔的天地,艺术选择和偏爱离不开特定环境下独特的视觉表现。

其画面语言上表现出来的不仅仅是物象之美,更重要的是把物象作为抒发和表达情感的重要媒介,远远超过了物象本身。

例如兴起于上世纪50年代、兴盛于80年代的中国农民画就是特定时代和社会环境的产物。

江苏邳县与河北束鹿等地的农民率先用锅灰水在墙上作画,把玉米画的又高又壮,直到挡住飞机的航线;而稻谷则堆的像小山,让丰收的人们在上面跳舞。

“画自己感兴趣的东西,画自己最熟悉的东西”,这是秀洲农民画作者对自己绘画创作经验的总结,也是农民画创作的一个特点。

中国现代民间绘画源自于农民的原始经验和民俗文化积淀而来的艺术思维,非功利的随心所欲创作的心态使得作品大都表现出构思奇特、造型稚拙、色彩饱满等特点,洋溢着浪漫的民族民间情调,显现出鲜明的地方风格,给人以强烈的视觉效果和极佳的审美享受。

而平罗县的农民画朴实、率真、生活气息浓郁,它们题材广泛,内容丰富,构思巧妙,饱满充实而少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