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服务设施配建》word版.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5524077 上传时间:2023-06-09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43.5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公共服务设施配建》word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公共服务设施配建》word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公共服务设施配建》word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公共服务设施配建》word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公共服务设施配建》word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公共服务设施配建》word版.docx

《《公共服务设施配建》word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公共服务设施配建》word版.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公共服务设施配建》word版.docx

《公共服务设施配建》word版

3公共服务设施配建

3.1分类分级

3.1.1【公共服务设施分类】郑州市公共服务设施分为教育设施、医疗卫生、文化设施、体育设施、养老设施、社区服务、生活服务、市政公用和行政管理共9类。

3.1.2【公共服务设施分级】郑州市公共服务设施按市级、区级、居住区、居住小区和居住组团五级配置。

居住区的人口规模为3~5万人,居住小区的人口规模为1~1.5万人,居住组团的人口规模为0.1~0.3万人。

3.2市、区两级公共服务设施配建

3.2.1【市级公共服务设施】市级公共服务设施应根据城市总体规划的要求,与城市功能定位相适应,在符合相关标准的条件下,合理布置,统筹安排。

3.2.2【区级公共服务设施】区级是指中心城区范围内的市内五区、各开发区、上街区、荥阳市、航空港试验区及相关新城组团。

区级公共服务设施应包括以下14项设施:

区级图书馆、区级艺术中心、区级青少年宫、区级老年活动中心、区级养老院、区级妇幼保健所、区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区级残疾人康复中心、区级人民医院、区级中医院、区级社区服务中心、区级体育馆、区级运动场地和区级公园。

除医院外,功能相近的公共服务设施宜相对集中设置,形成区级市民活动中心。

各项须配建的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标准如表

3.2.2。

区级公共服务设施配建标准表表3.2.2

名称

建筑面积

(万㎡)

用地面积

(万㎡)

备注

区级图书馆

0.6~1

0.5~0.9

宜独立设置。

区级艺术中心

(文化馆)

0.6~1

0.6~1

含歌舞剧院。

区级青少年宫

0.5~1

区级老年人活动中心

0.5~1

区级养老院

0.7~1

0.8~1.2

应独立设置,各区应按20万人一处进行配建,每处养老院的规模为200~300床。

区级妇幼保健所

0.3~0.5

区级妇幼保健所、区级卫生监督所以及区级健康教育机构可合并建设。

区级卫生监督所

0.12

区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0.3~0.6

0.4~0.7

应独立设置,不宜毗邻学校、市场、交通干线、公共娱乐场所,不宜远离居民区。

残疾人康复

中心

0.3~0.5

为残疾人提供康复、医疗、教育、职业等服务的公益性服务机构。

区级人民医院

5.4

6.9

一般不宜少于600床。

新区建设可按5床/千人的标准计算规模,用地规模按115㎡/床,建筑规模按90㎡/床。

区级中医院

2.4

3.3

一般不宜少于300床。

区级中医院用地规模按110㎡/床,建筑规模按80㎡/床。

区级体育馆

0.6~1

1~1.2

宜独立设置,含室内游泳池。

区级社区服务中心

0.5~0.6

统筹社区管理,构建社区公共服务平台

区级运动场地

2.5

标准400m跑道,标准足球场1处,网球场、篮球场、羽毛球场、乒乓球场各5~10处。

区级公园

10

每处不得少于10公顷。

3.2.3【区级养老院】

各区应按20万人一处进行配建,每处养老院的规模为200~300床。

养老院应独立设置,集中绿地面积应按每位老年人不低于2㎡计算,活动场地应有1/2的活动面积在标准的日照阴影线以外。

3.2.4【区级运动场地】

各区应集中建设一处区级室外运动场,用地面积不得小于2.5公顷,应包括:

标准400m跑道、标准足球场1处,篮球场、羽毛球场、网球场和乒乓球场各5~10处,也可酌情配建其他专项体育场地,

3.2.5【区级公园】在新区建设中应规划设置区级市民公园,用地面积不得小于10公顷。

3.3居住区公共服务设施配建

3.3.1【分级配建】居住区、居住小区和居住组团级公共服务设施的设置水平,必须与居住人口规模相适应,各项设施配建标准应按附录A中附表一执行。

3.3.2【教育设施服务范围】中小学生不应跨越铁路干线、高速公路及车流量大、无立交设施的城市快速路和主干道上学,寄宿制学校可不受此限制。

全日制托儿所、幼儿园(幼儿白天在园所生活的托儿所、幼儿园)服务半径不宜大于300m,小学服务半径不宜大于500m,中学服务半径不宜大于1000m。

3.3.3【教育设施环境要求】中小学校、幼儿园主要教学用房的外墙与铁路路轨(边轨)的距离不应小于300m,与高速路、地上轨道交通线或城市主干道的距离不应小于80m。

当距离不足时,应采取有效的隔声措施。

中小学校建设应远离殡仪馆、医院的太平间、传染病医院等建筑。

与易燃易爆场所间的距离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的有关规定。

3.3.4【教育设施层数日照要求】托幼生活用房不应设在3层以上;小学主要教学用房不应设在4层以上;中学主要教学用房不应设在5层以上。

托幼生活用房应满足冬至日不小于3小时的日照标准,中小学教学楼应满足冬至日不小于2小时的日照标准。

3.3.5【中小学校运动场地】新建学校运动场地的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运动场地应能容纳全校学生同时做课间操,小学每生不宜小于2.88㎡,中学每生不宜小于3.88㎡。

小学应设置200~400的环形跑道和两组60m的直跑道,中学应设置300~400的环形跑道和两组100m的直跑道,直跑道每组按6条计算。

位于旧区的中小学校,因用地确有困难,跑道的设置可适当减少,但小学不应少于一组60m直跑道,中学不应少于一组100m直跑道。

每6个班应有一个篮球场或排球场。

运动场地的长轴宜南北向布置,场地应为弹性地面。

3.3.6【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于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3~5万人的居住区应设置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新建地区宜预留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独立用地一处,不少于3000㎡;旧区改造可不单独占地,应设置建筑面积不少于2000㎡的用房。

3.3.7【社区卫生服务站】已设置卫生服务中心的居住区不再设置卫生服务站。

1~1.5万人的居住小区应设置300~400㎡的卫生服务站一处;达到

3千人不足1万人的独立地段应按本规定3.4.3的要求设置卫生服务站,最小建筑面积不得少于150㎡。

3.3.8【文化设施】3~5万人的居住区应设置文化活动中心一处,建筑面积为4000~6000㎡。

1~1.5万人的居住小区应设置500~600㎡的文化活动站一处。

少于1万人的独立地段,应按本规定3.4.3的要求设置文化活动站,宜与其他非独立占地的公配设施组合设置。

3.3.9【体育设施】3~5万人居住区应集中设置综合体育中心,综合体育中心包括综合健身馆和综合运动场,与社区体育活动场地分开计算面积。

人口达到1000人的住宅区应设置社区体育活动场地,应按照用地面积不小于0.3㎡/人,同时最小场地面积不得小于300㎡的标准进行配建。

各类体育场地配建标准应按附表4要求执行。

3.3.10【养老设施】达到1万人不足1.5万人的居住小区应设置托老所,建筑面积不少于750㎡;1.5~2.99万人的居住小区,托老所建筑面积不少于1085㎡;3~5万人的居住区应设置建筑面积不少于1600㎡的托老所一处。

10万人以上的居住区宜参照区级养老院标准配建不少于150床的养老院。

3.3.11【居委会】达到3千人的居住组团应设置居委会一处,建筑面积不少于150㎡;1~1.5万人的居住小区必须设置居委会一处,建筑面积不少于350㎡。

3.3.12【社区服务站】1~1.5万人的居住小区应设置社区服务站一处,建筑面积200~300㎡;少于1万人的居住组团,应按本规定3.4.3的要求进行设置;3~5万人的居住区也可合并设置一处社区服务中心,建筑面积1000~1500㎡。

3.3.13【物业管理】应当按照不低于物业管理区域内总建筑面积千分之四的标准配置物业管理用房;2万㎡以下的住宅区,物业管理用房的建筑面积不得少于80㎡。

3.3.14【菜市场】达到1万人的居住小区必须设置菜市场一处,建筑面积按1000㎡/万人配建。

每处菜市场规模宜为2000~3000㎡,菜市场应通风良好、自然采光。

新建菜市场应选择单体建筑或非单体建筑中相对独立的场地,不得安排在地下、半地下室或地面三层以上建筑内,层高不得小于4.5m。

菜市场机(非)停车场配建标准应按附录A附表2、附表3执行。

3.3.15【配套商业设施】住宅区配套商业设施建筑面积不得超过该住宅区地上总建筑面积的8%。

3~5千人的居住组团应设置便民店,建筑面积为600~1000㎡,1~1.5万人的居住小区应设置1000~3000㎡的便民店。

经营项目宜包括两店工程(早餐店、菜店)、日常维修等便民利民项目。

应设置在组团和小区交通便利、人流相对集中的区域。

3~5万人的居住区应设置居住区商业中心,可按500㎡/千人的建筑面积进行配建。

3.3.16【市政公用设施】居住区应设置的市政公用设施包括:

开闭所、变电室、二次供水加压泵站、热交换站、通信综合接入机房、再生资源回收站及中转站、垃圾转运站、(非)机动车停车场、公厕和公交首末站等设施。

3.3.17【通信综合接入机房】1~3千人的住区,机房建筑面积为60~100㎡;3~5千人的居住组团,机房建筑面积为100~120㎡;0.5(含)~1.5万人的居住小区,机房建筑面积为120~200㎡。

小区通信综合接入机房可与其他公配设施合设,不应与变配电室、水泵房毗邻。

3.3.18【再生资源回收站】1~1.5万人的居住小区应设置一处再生资源回收站,建筑面积不得少于20㎡,可与其他公配设施合设,应注意防止二次污染。

3.3.19【再生资源中转站】3~5万人的居住区应设置一处再生资源中转站,用地面积不得少于100㎡,宜与垃圾转运站毗邻设置。

3.3.20【垃圾转运站】3~5万人的居住区应设置一处垃圾转运站,旧区用地面积不得小于100㎡,新区用地面积不得小于150㎡,且与周围建筑物的间距不得小于5m。

3.3.21【机动车停车配建】住宅建筑机动车停车应按照一户不少于一个泊位的标准配建,建筑面积大于等于130㎡的户型应按照一户不少于两个泊位的标准配建;廉租房应按照每户0.5个泊位进行配建。

应充分利用地下空间,严格限制地面停放机动车,地面停车泊位数占泊位总数的比例不宜大于10%。

居住区配套商业设施配建停车场应单独设置,独立使用。

各类建筑机动车停车配建标准应符合附录A附表2的规定。

3.3.22【非机动存车处】为方便居民存放自行车、电动车、摩托车,宜在组团入口处、组团内或靠近组团设置非机动车存车处。

商品房按1.5辆/户配置,政策保障性住房按2辆/户配置。

各类建筑非机动车停车配建标准应符合附录A附表3的规定,按照地上1㎡/辆,地下1.6㎡/辆进行面积核算。

3.3.23【公交首末站】3~5万人的居住区应独立设置公交首末站一处,城市旧区按1200㎡/万人设置用地,新区按2000㎡/万人设置用地。

3.3.24【街道办事处】3~5万人的居住区应设置一处街道办事处,建筑面积为2000~3000㎡,用地面积为1000~1500㎡,可独立设置,也可与其他公配设施合设。

3.3.25【派出所】3~5万人的居住区应设置一处派出所,应独立占地。

旧区建筑面积不小于500㎡,用地面积不小于800㎡;新区建筑面积不小于1000㎡,用地面积不小于1200㎡。

3.4实施导则

3.4.1【居住区级公共服务设施实施导则】居住区级公共服务设施宜采用“居住区服务中心(包括6项)”+“独立设置(6项)”即“6+6”方式适当集中(少数设施除外),设置于交通便利的中心地段,保证规划范围内居民步行500~700m(15分钟)能到达。

居住区服务中心总用地面积不应小于6000㎡,宜以综合楼方式集中布置以下6项设施: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托老所、社区服务中心、街道办事处、文化活动中心和综合健身馆,具体布局方式参照居住区服务中心联建示意图。

居住区服务中心应进行无障碍设计。

独立占地的6项公配设施为:

居住区综合运动场、派出所、公交首末站、居住区商业中心、菜市场以及中学。

各项公配设施应按照附录A附表2、附表3配建(非)机动车场(库)。

3.4.2【小区级公共服务设施实施导则】居住小区级公共服务设施宜采用“小区服务中心(包括7项)”+“独立设置(4项)”即“7+4”方式适当集中(少数设施除外),设置于交通便利的中心地段,保证规划范围内居民步行200~300m(10分钟)能到达。

小区服务中心建筑面积不应小于4000㎡,宜以综合楼的方式集中布置以下7项设施:

便民店、托老所、卫生服务站、文化活动站、居委会、治安联防站、社区服务站,具体布局方式参照小区服务中心联建示意图,小区服务中心应进行无障碍设计。

独立占地的4项公配设施项目为:

小区体育活动场、菜市场、小学、幼儿园。

各项公配设施应按照附录A附表2、附表3配建(非)机动车场(库)。

 

3.4.3【组团级社区综合用房实施导则】3000户以下(每户3.2人)的居住组团,社区综合用房应合并设置于住宅区交通便利的中心地段,方便居民到达,规划建设标准为:

(一)设计规模在2000户~3000户的住宅区,社区综合用房建筑面积应按不小于1000㎡进行集中设置。

其中,居委会150㎡,社区服务站100㎡,文化活动站450㎡(含社区阅览室、室内健身场所、午托站、多功能厅等功能),社区卫生服务站250㎡、治安联防站30㎡。

另外,应规划不少于1000㎡的社区便民店。

(二)达到1000户,不足2000户的住宅区,社区综合用房集中应安排以下功能:

居委会150㎡,文化活动站300㎡(含社区阅览室、室内健身场所、午托站、多功能厅等功能),社区卫生服务站150㎡、治安联防站20㎡。

另外,应规划不少于600㎡的社区便民店。

(三)1000户以下的住宅区不设置居委会,社区综合用房按照40㎡/百户进行集中配建,根据实际需要安排文体活动室和治安联防站等功能。

另外,便民店按50㎡/百户进行配置。

3.4.4 【同步建设原则】组团级公配设施应与组团建设同步进行。

居住小区和居住区级公配设施应制定分期建设计划,作为报批方案的要件,经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审定后,严格执行。

(本资料素材和资料部分来自网络,仅供参考。

请预览后才下载,期待您的好评与关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