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化学 金属及酸碱盐反应的图像的专项 培优 易错 难题练习题含答案.docx

上传人:b****9 文档编号:25520721 上传时间:2023-06-09 格式:DOCX 页数:30 大小:23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化学化学 金属及酸碱盐反应的图像的专项 培优 易错 难题练习题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化学化学 金属及酸碱盐反应的图像的专项 培优 易错 难题练习题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化学化学 金属及酸碱盐反应的图像的专项 培优 易错 难题练习题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化学化学 金属及酸碱盐反应的图像的专项 培优 易错 难题练习题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化学化学 金属及酸碱盐反应的图像的专项 培优 易错 难题练习题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化学化学 金属及酸碱盐反应的图像的专项 培优 易错 难题练习题含答案.docx

《化学化学 金属及酸碱盐反应的图像的专项 培优 易错 难题练习题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化学化学 金属及酸碱盐反应的图像的专项 培优 易错 难题练习题含答案.docx(3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化学化学 金属及酸碱盐反应的图像的专项 培优 易错 难题练习题含答案.docx

化学化学金属及酸碱盐反应的图像的专项培优易错难题练习题含答案

一、中考初中化学金属及酸碱盐反应的图像

1.下列图像不能正确反映其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A.

铁加入硫酸铜溶液的反应

B.

取一定量打磨后的铝片于容器中,再逐渐加入稀盐酸

C.

常温下向一定量的稀硫酸滴加氢氧化钠溶液

D.

温度不变,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中加入硝酸钾晶体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

A、向一定量硫酸铜溶液中加入不断加入铁粉,铁与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反应方程式为:

Fe+CuSO4=Cu+FeSO4,根据化学方程式可知,每56份质量的铁能生成64份质量的铜。

溶液的质量减少,当反应停止时不再减少,该选项对应关系正确;

B、随着稀盐酸的不断加入,铝片不断反应,质量不断减小,直至减小到0,该选项对应关系正确;

C、常温下向一定量的稀硫酸滴加氢氧化钠溶液,随着氢氧化钠溶液的滴加,水的质量不断增大,该选项对应关系不正确;

D、饱和的硝酸钾溶液中不能继续溶解硝酸钾晶体,向一定量饱和硝酸钾溶液中加入硝酸钾晶体时,硝酸钾不能继续溶解,溶质质量分数不变,该选项对应关系正确。

故选C。

2.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其对应关系的是

A.

表示向一定量的稀硫酸中加入足量的锌粒

B.

表示向一定量稀盐酸和氯化钡的混合液中滴加硝酸银溶液

C.

表示向一定量的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稀硫酸至恰好完全反应

D.

表示将等质量的大理石分别与足量的等质量等溶质质量分数的稀盐酸反应

【答案】A

【解析】

【分析】

【详解】

A、向一定量的稀硫酸中加入足量的锌粒时,反应生成氢气,当稀硫酸完全反应后不再产生气体,正确;

B、向一定量稀盐酸和氯化钡的混合液中滴加硝酸银溶液时,立即产生白色沉淀,错误;

C、向一定量的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稀硫酸时,氢氧化钠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随着反应进行,pH不断减小,恰好完全反应时pH=7,错误;

D、将等质量的大理石分别与足量的等体积等溶质质量分数的稀盐酸反应时,最终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相等,错误。

故选A。

3.将含有酚酞的Ba(OH)2溶液平均分成两份置于烧杯中并插入电导率传感器,往其中一份滴加稀硫酸,往另一份滴加硫酸钠溶液,测得溶液的电导率变化如图所示(电导率越大,说明溶液导电性越强)。

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相同条件下,溶液中离子浓度越大,电导率越大

B.甲曲线电导率减小过程中四种离子数目都减少

C.甲曲线上的M点对应溶液的pH=7

D.乙曲线所对应的实验过程中观察到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

A、将含有酚酞的Ba(OH)2溶液平均分成两份置于烧杯中并插入电导率传感器,往其中一份滴加稀硫酸,往另一份滴加硫酸钠溶液,氢氧化钡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钡和水,氢氧化钡与硫酸钠反应生成硫酸钡和氢氧化钠,

,随着反应的进行,甲、乙溶液中的离子浓度都逐渐减小,恰好完全反应时,离子浓度最小,稀硫酸和硫酸钠过量后,离子浓度又逐渐增加,由图可知,随着反应的进行,电导率也呈现先减小后增加的趋势,故相同条件下,溶液中离子浓度越大,电导率越大,不符合题意;

B、由图可知,甲的电导率变化趋势是,先减小至零,后逐渐增大,乙也呈现先减小后增大的趋势,但是没有减小至零,由此可知,甲曲线反映的是

,乙曲线反映的是

,故甲曲线电导率减小过程中四种离子数目都减少,不符合题意;

C、甲曲线上的M点电导率为0,说明这时氢氧化钡和稀硫酸恰好完全反应,故这时pH=7,不符合题意;

D、乙曲线所对应的实验为

,溶液中始终都含有氢氧根离子,故溶液始终呈碱性,无色酚酞试液遇碱变红,故溶液一直是红色,符合题意。

故选D。

4.将等质量的锌粉和铁粉的混合物放入烧杯中,向烧杯中不断加入氯化铜溶液,测定烧杯中剩余固体的质量与加入氯化铜溶液质量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A.ab段发生的是铁与氯化铜的反应

B.向b点所得固体中加入稀盐酸,无气泡产生

C.c点所得溶液呈浅绿色

D.d点所得溶液中的溶质有2种

【答案】C

【解析】

【分析】

锌粉和铁粉中,加入氯化铜溶液,根据金属的活动性可知锌先和氯化铜反应,当锌反应完后,铁再继续和氯化铜反应。

【详解】

A、ab段剩余固体质量在减少,铁和氯化铜反应固体的质量是增大的,且锌铁同时存在,是锌先和氯化铜发生反应,故ab段发生的是锌与氯化铜的反应,故A错误;

B、b点是锌恰好和氯化铜反应完,固体中还存在铁,所以往固体中加稀盐酸会有气泡产生,故B错误;

C、c点代表的是铁恰好和氯化铜反应完成,溶液中有氯化亚铁以及前面一段反应生成的氯化锌,因此溶液是呈浅绿色的,故C正确;

D、d点代表的是滴加了过量的氯化铜,那溶液中一定有氯化铜存在,而且溶液中还存在ab段生成的氯化锌,bc段生成的氯化亚铁,故d点所得溶液中的溶质有3种,故D错误。

故选C。

【点睛】

在金属与盐反应的滤液滤渣问题中注意最活泼的金属先和最不活泼的金属的盐溶液反应。

5.下列选项中的操作,与图像不能相对应的是

A.向一块表面锈蚀的铁片上滴加足量稀盐酸

B.向氢氧化钠和硝酸钡混合溶液中滴加稀硫酸

C.向碳酸钠和氢氧化钠混合溶液中滴加稀盐酸

D.向一定量硫酸和硫酸铜混合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

A、向一块表面锈蚀的铁片上滴加足量稀盐酸,稀盐酸先和氧化铁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后和铁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该选项对应关系正确;

B、向氢氧化钠和硝酸钡混合溶液中滴加稀硫酸,硫酸根和钡离子结合可以生成硫酸钡沉淀,一开始就有沉淀生成,该选项对应关系不正确;

C、向碳酸钠和氢氧化钠混合溶液中滴加稀盐酸,稀盐酸先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后和碳酸钠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该选项对应关系正确;

D、向一定量硫酸和硫酸铜混合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氢氧化钠先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后和硫酸铜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和硫酸钠,该选项对应关系正确。

故选B。

6.下列图象的对应关系合理的是()

A.

向pH=10的NaOH溶液中不断加入水

B.

在久置的NaOH溶液中加入稀盐酸

C.

分别向稀盐酸中加入等质量的Fe和Mg

D.

在饱和的KNO3溶液中加入KNO3晶体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

A、向pH=10的NaOH溶液中不断加入水,溶液的碱性逐渐减弱,pH值逐渐减小,无限的接近7,但是不会小于7,故A错误;

B、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久置氢氧化钠中存在碳酸钠和氢氧化钠。

在久置的NaOH溶液中加入稀盐酸,氢氧化钠会先与盐酸反应,再与碳酸钠反应,所以加入一定量的盐酸后,才会出现气泡,故B正确;

C、镁的金属活动性比铁的金属活动性强,所以镁的反应速率比铁的反应速率快,故C错误;

D、在饱和的KNO3溶液中加入KNO3晶体,不会溶解,溶液的质量分数不会增大,故D错误。

故选B。

7.下列图像不能正确反映其对应关系的是

A.

用相同质量分数和体积的双氧水来制取氧气

B.

加热一定质量的高锰酸钾制取氧气

C.

向盐酸和氯化钙的混合溶液中不断滴加碳酸钠溶液

D.

向等质量等质量分数的稀盐酸中分别加入过量的锌和铁

【答案】A

【解析】

【分析】

【详解】

A、用相同质量分数和体积的双氧水来制取氧气,有、无催化剂产生的氧气速率不同,但质量应该相等;故选项错误,但符合题意;

B、开始加热后,待温度达到高锰酸钾分解时,产生氧气,当高锰酸钾反应完全,氧气质量不再改变;故选项正确,但不符合题意;

C、向盐酸和氯化钙的混合溶液中不断滴加碳酸钠溶液,碳酸钠先与盐酸反应产生氯化钠和水和二氧化碳,稀盐酸被消耗,混合溶液pH值逐渐变大,待盐酸反应完全后,碳酸钠与氯化钙反应产生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显中性),溶液pH值不变,继续滴加碳酸钠(显碱性)溶液,溶液pH值增大;故选项正确,但不符合题意;

D、向等质量等质量分数的稀盐酸中分别加入过量的锌和铁,锌的金属活泼性大于铁,则锌反应的速率快,锌先反应完全,但两者产生的氢气由稀盐酸决定,金属过量,等质量等质量分数的稀盐酸产生的氢气质量相等;故选项正确,但不符合题意;

故选:

A。

8.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个数是(  )

①一定质量的碳和氧化铜在密闭容器中充分反应

②一定质量的二氧化锰和氯酸钾的混合物充分加热反应

③等质量的金属镁、锌、铁分别放入足量的稀硫酸中充分反应

④一定质量的氯化钡和盐酸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X溶液,X可以是碳酸钠或氢氧化钠

A.1个B.2个C.3个D.4

【答案】A

【解析】

【分析】

【详解】

①一定质量的碳和氧化铜在密闭容器中充分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属于气体,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固体总质量应该随着反应的发生,不断减少,故原图错误,

②由图可知,在图像开始的直线表示反应物未达到反应温度,不反应,因此,二氧化锰在固体中的质量分数不变,图像中的上升直线表示氯酸钾在二氧化锰催化作用和加热下,生成氯化钾和氧气,氧气属于气体,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固体总质量减小,因此,二氧化锰在固体中的质量分数不断增大,图像中的第三条直线表示氯酸钾被反应完,反应停止,二氧化锰在固体中的质量分数不变,故原图正确;

③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镁>锌>铁,与稀硫酸反应时镁的速率最快,在坐标中斜线最陡,铁的反应速率最慢,在坐标中斜线最平缓,等质量的镁,锌,铁,分别跟足量的稀硫酸起反应,由于镁的相对原子质量最小则镁生成的氢气最多,即镁曲线的最高点的纵坐标最大,锌的相对原子质量最大则生成的氢气最少,即锌曲线的最高点的纵坐标最小,故原图错误;

④一定质量的氯化钡和盐酸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X溶液,X如果是氢氧化钠,氢氧化钠只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开始的时候溶液中有氯化氢,使溶液会呈现酸性,pH值会小于7,随着和氢氧化钠的反应,慢慢的氯化氢在减少,溶液的pH会变大,当二者恰好反应后pH值为7,当继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后,溶液会变为碱性,pH值大于7,因此,曲线中没有纵坐标不变的一段,故原图错误,所以,图像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个数是1种,故选A。

【点睛】

本题是化学反应中定量关系和图像相结合的题型,题目难度较大;要准确解答此类题,关键要对化学反应知识熟练,并能结合图像的数学意义,综合考虑;图像的意义要抓住三点:

①抓图像的起点,②抓图像的终点,③抓图像的变化过程。

9.下列4个坐标图分别表示4个实验过程中某些物质质量的变化,其中正确的是()

A

B

C

D

向一定量二氧化锰中滴加过氧化氢溶液

向一定量硫酸铜溶液中不断加入铁粉

向一定量大理石中滴加稀盐酸

向一定量氯化钠和碳酸氢钠混合物中滴加稀盐酸

 

A.AB.BC.CD.D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

A、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催化作用下分解生成水和氧气,随着过氧化氢溶液的加入,水的质量不断增加,不会到最后保持质量不变,选项A错误;

B、

根据上述化学方程式,可以看出,生成硫酸亚铁质量减小,因此溶液质量随着加入铁粉之后,质量减小,当硫酸铜全部反应完毕,质量不在变化,选项B错误;

C、盐酸与碳酸钙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因此加入盐酸后,二氧化碳就已生成,所以只要盐酸不为零,则二氧化碳质量不为零,等大理石全部反应完毕后,二氧化碳质量不再增加,选项C错误;

D、氯化钠本身含有一定质量,因此未加入盐酸时,氯化钠质量不为零,加入盐酸后,盐酸与碳酸氢钠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氯化钠质量增加,当碳酸氢钠完全反应后,质量不再随着盐酸的加入而增加,选项D正确。

故选D。

10.下列图象能正确反映其对应关系的是(  )

A.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

B.

稀释氢氧化钠溶液

C.

煅烧一定质量的石灰石

D.

等质量块状、粉末状石灰石分别与足量稀盐酸反应

【答案】A

【解析】

【分析】

【详解】

A、高温条件下,一氧化碳和氧化铁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随着反应进行,固体质量减小,当完全反应后固体质量不再变化,对应关系正确,符合题意;

B、稀释氢氧化钠溶液时,溶液碱性减弱,pH减小,并且是由大于7逐渐趋近于7,对应关系不正确,不符合题意;

C、高温条件下,碳酸钙分解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随着反应进行,固体中钙元素质量分数增大,因为碳酸钙中也含有钙元素,反应前钙元素质量分数不能是0,对应关系不正确,不符合题意;

D、碳酸钙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粉末状碳酸钙和稀盐酸接触面积大,反应速率较快,需要的反应时间短,对应关系不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

A。

11.实验室有一包白色固体,其中除了碳酸钠以外,还可能含有硝酸钡、硫酸钠、氢氧化钠中的一种或几种。

为确定其组成进行如下实验:

①取少量白色固体于烧杯中,向烧杯中加入足量水并不断搅拌,固体部分溶解;②继续向烧杯中逐滴加入足量稀硝酸并不断搅拌,此时固体质量变化如图。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A→B段对应的实验现象是固体部分溶解,无气泡冒出

B.B→C段对应溶液pH逐渐变大

C.原白色固体中一定含有碳酸钠、硫酸钠、硝酸钡

D.C点对应溶液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硝酸、硝酸钠、碳酸钠、硝酸钡

【答案】C

【解析】

【分析】

碳酸钠和硝酸钡反应生成溶于酸的碳酸钡沉淀,硫酸钠和硝酸钡反应生成不溶于酸的硫酸钡沉淀,所以步骤①:

取少量白色固体于烧杯中,向烧杯中加入足量水并不断搅拌,固体部分溶解,步骤②:

接着向烧杯中加入足量稀硝酸并不断搅拌,而图像中最终有固体剩余,所以固体中一定含有碳酸钠、硫酸钠、硝酸钡,据此分析回答此题。

【详解】

A、A→B段对应的反应是碳酸钡和硝酸反应生成硝酸钡、水和二氧化碳,实验现象是固体部分溶解,有气泡冒出,选项A错误;

B、B→C段对应是硝酸不断加入,不在反应,所以溶液酸性增强,溶液pH逐渐变小,选项B错误;

C、根据分析可知,C点对应溶液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硝酸、硝酸钠、硝酸钡,选项C正确;

D、原白色固体中一定含有碳酸钠、硫酸钠、硝酸钡,可能含有氢氧化钠,并未提及有硝酸,选项D错误。

故选:

C。

12.医疗上常用硫酸钡作透视肠胃的内服剂,俗称“钡餐”。

一旦误将碳酸钡代替硫酸钡作“钡餐”,就会致人中毒,此时可服用硫酸镁溶液解毒。

某化学兴趣小组用如下实验模拟了碳酸钡在胃液中的变化,并验证了硫酸镁解毒的原理:

Ⅰ.取一定量碳酸钡固体于烧杯中,逐滴加入稀盐酸至过量,并不断搅拌,烧杯内固体质量与加入稀盐酸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

II.再向该烧杯中逐滴加入硫酸镁溶液,并不断搅拌,烧杯内溶液质量与加入硫酸镁溶液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图中K点和L点时,溶液中的溶质都为一种;图乙中M点和N点时,溶液中的溶质都为两种

B.取少量步骤I所得溶液于试管中,滴加硝酸银溶液和足量稀硝酸,有白色沉淀生成,说明步骤Ⅰ中加入的稀盐酸已过量

C.根据图数据分析,步骤II最终生成硫酸钡沉淀的质量为4.5g

D.硫酸镁解毒的原理是:

因此,本身无毒且能与氯化钡反应生成沉淀的物质,如纯碱也可解毒

【答案】A

【解析】

【分析】

【详解】

A、图甲中K点和L点时,溶液中的溶质都为一种,是碳酸钡和稀盐酸反应生成的氯化钡,图乙中M点和N点时,溶液中的溶质都为两种,M点是过量的氯化氢和反应生成的氯化钡,N点是过量的氯化氢和反应生成的氯化镁,该选项说法正确;

B、取少量步骤Ⅰ所得溶液于试管中,滴加硝酸银溶液和足量稀硝酸,有白色沉淀生成,不能说明步骤I中加入的稀盐酸已过量,这是因为氯化钡也能和硝酸银反应生成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氯化银,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C、根据图乙数据分析,步骤Ⅱ中,当加入9.5g硫酸镁溶液时,溶液增加的质量为:

18.5g-14g=4.5g,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D、碳酸钠和氯化钡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和氯化钠,碳酸钡能够溶于胃酸中的盐酸,因此不能解毒,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故选A。

二、中考初中化学推断题

13.实验室内有一包不纯的氯化钾粉末,含有的杂质可能是氯化铜、硝酸钾、硝酸钙、氯化钠、碳酸钠中的一种或几种,为确定其成分,进行如下实验。

(1)取少许该粉末,加入足量的蒸馏水,使其完全溶解,只得到无色澄清溶液。

则杂质一定不含______。

(2)取

(1)中无色溶液加入Ba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则杂质一定含有______。

(3)另称取14.9g该粉末于烧杯中,加入蒸馏水使其完全溶解,再加入足量的硝酸银溶液和稀硝酸,充分反应后生成28.7g白色沉淀,则杂质还一定含有______。

通过以上三个实验还不能确定含有的杂质是______。

【答案】氯化铜碳酸钠氯化钠硝酸钾

【解析】

【详解】

(1)氯化铜溶于水,溶液显蓝色,碳酸钠和氯化钡反应生成白色沉淀碳酸钡和氯化钠,和硝酸钙反应生成白色沉淀碳酸钙和硝酸钠,氯离子和银离子结合生成白色沉淀氯化银,所以取少量该粉末于烧杯中,加蒸馏水,充分搅拌,得无色澄清溶液,溶液中一定不含氯化铜,碳酸钠和硝酸钙只能含有其中的一种;故填:

氯化铜

(2)取上述无色溶液少许于试管中,滴加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所以该粉末中一定含有碳酸钠,一定不含硝酸钙;故填:

碳酸钠

(3)另称取14.9g该粉末于烧杯中,加入蒸馏水溶解,再加入足量的硝酸银溶液和稀硝酸,充分反应后生成28.7g白色沉淀氯化钾、氯化钠和硝酸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及其质量关系为:

由计算可知,14.9g氯化钾和硝酸银反应生成28.7g氯化银,11.7g氯化钠和硝酸银反应生成28.7g氯化银,杂质中含有碳酸钠,氯化钾质量小于14.9g,和硝酸银反应生成氯化银质量小于28.7g,因此杂质中一定含有氯化钠,所以由

(1)可知,杂质中一定没有氯化铜、硝酸钙,由

(2)可知,杂质中一定含有碳酸钠,由(3)可知,杂质中一定还有氯化钠,杂质中不能确定的是硝酸钾。

故填:

氯化钠;硝酸钾

【点睛】

在解此类题时,首先分析题中所给物质的性质和两两之间的反应,然后依据题中的现象判断各物质的存在性,最后进行验证即可。

14.现有硫酸铜溶液、氢氧化钾溶液、碳酸钠溶液、氯化钠溶液和稀硫酸五种溶液。

鉴别它们可按下图所示的步骤进行操作。

(提示:

碳酸钠溶液呈碱性)

(1)步骤①中通过观察_____,可以鉴别出硫酸铜溶液。

(2)步骤③用试剂Y鉴别氢氧化钾溶液和碳酸钠溶液时,试剂Y可以选用不同类别的物质。

①若试剂Y为酸,写出有气体生成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

②若试剂Y为碱,写出有沉淀生成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

【答案】溶液的颜色2HCl+Na2CO3=2NaCl+H2O+CO2↑(化学方程式符合题意即可)Ca(OH)2+Na2CO3=CaCO3↓+2NaOH

[或Ba(OH)2+Na2CO3=BaCO3↓+2NaOH]

【解析】

【分析】

通过观察溶液的颜色和溶液酸碱性及性质的不同可以鉴别物质。

【详解】

(1)五种溶液中硫酸铜溶液是蓝色的,其他四种溶液都是无色的,可以通过观察溶液的颜色进行鉴别;

(2)若试剂Y为酸(稀盐酸或稀硫酸),碳酸钠能和酸反应生成气体,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2HCl+Na2CO3=2NaCl+H2O+CO2↑,若试剂Y为碱(氢氧化钙或氢氧化钡),碳酸钠能和碱反应生成沉淀,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Ca(OH)2+Na2CO3=CaCO3↓+2NaOH或Ba(OH)2+Na2CO3=BaCO3↓+2NaOH。

【点睛】

酸碱盐之间发生的反应一般是复分解反应,反应发生的条件是有沉淀、气体或者水生成。

15.已知A、B、C、D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其中气体C是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原料,“→”表示物质的转化关系,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略去,请回答下列问题。

(1)C的固体俗称________。

(2)若A是一种红色固体单质,B、C、D是同一类別的物质,则C→D的化学反应方程式是________,该反应是________(选填“吸热”、“放热”)反应。

(3)若B、C、D是不同类别的物质,且B是单质,写出B的一种用途________;D→A的基本反应类型是________(答一种即可)。

【答案】干冰CO2+C

2CO吸热反应供给呼吸复分解反应

【解析】

【分析】

C是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原料,故C是二氧化碳;

【详解】

(1)二氧化碳的固体俗称为干冰。

(2)A是一种红色固体单质,A可能是金属铜;B、C、D是同一类別的物质,故B可能是氧化铜,D可能是一氧化碳。

经验证推理正确;二氧化碳与碳在高温的条件下反应生成一氧化碳,反应方程式为CO2+C

2CO。

该反应过程中需要吸收热量,故是吸热反应。

(3)若B、C、D是不同类别的物质,且B是单质,则B是氧气,D是碳酸钠,A是水,故B的用途是供给呼吸;碳酸钠与稀盐酸反应可生成氯化钠、二氧化碳和水,该反应是复分解反应。

16.A﹣F是初中化学常见的6种物质,分别由C、H、O、S、Fe、Cu中的一种或几种元素组成。

已知A、C是单质,B、C、D、E是不同类别的物质,E的固体俗称“干冰“,F是氧化物,F中两种元素的质量比为4:

1.这些物质之间的相互关系如图所示,图中”﹣”表示能相互反应,“→”表示转化关系(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已略去)。

(1)写出A、D的化学式:

A_____;D_____。

(2)写出E的一种用途:

_____。

(3)写出D→E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

_____反应。

(4)写出B﹣C、F→E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B﹣C:

_____;F→E:

_____。

【答案】CuH2SO4灭火复分解Fe+CuSO4==Cu+FeSO4CuO+CO

Cu+CO2

【解析】

【分析】

A﹣F是初中化学常见的6种物质,分别由C、H、O、S、Fe、Cu中的一种或几种元素组成,已知A、C是单质,B、C、D、E是不同类别的物质,E的固体俗称“干冰“,所以E是二氧化碳,F是氧化物,F中两种元素的质量比为4:

1,氧化铜中铜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为64:

16=4:

1,所以F是氧化铜,D会与氧化铜反应,会转化成二氧化碳,硫酸能与氧化铜反应生成硫酸铜和水,硫酸与碳酸钠反应能生成硫酸钠、水和二氧化碳,所以D是硫酸,C会与硫酸反应,铁能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所以C可能是铁,铁能转化为A,A是单质,铁与硫酸铜与铁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A是铜,B能转化为铜,铁与硫酸铜与铁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B是硫酸铜,将假设代入框图,假设成立。

【详解】

(1)根据上述分析可知,A是铜,化学式是Cu,D是硫酸,化学式是H2SO4;

(2)E是二氧化碳,可用灭火;

(3)写出D→E反应是硫酸与氧化铜反应生成硫酸铜和水,该反应是由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基本反应类型属于复分解反应;

(4)B﹣C的反应是铁与硫酸铜与铁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Fe+CuSO4==Cu+FeSO4;F→E的反应是氧化铜与一氧化碳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CuO+CO

Cu+CO2。

【点睛】

在解此类题时,首先将题中有特征的物质推出,然后结合推出的物质和题中的转化关系推导剩余的物质,最后将推出的各种物质代入转化关系中进行验证即可。

17.A、B、C、D、E分别是硫酸铜、氢氧化钠、镁、氧化镁、盐酸中的一种物质。

C物质水溶液呈蓝色,它们之间的反应和转化关系如图所示(“——”表示两物质能发生化学反应,“→”表示一种物质经一步反应可转化为另一种物质)。

回答下列问题。

(1)敞放的氢氧化钠固体易潮解和变质,因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