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三年级语文上册23带刺的朋友第2课时教案.docx

上传人:b****9 文档编号:25519496 上传时间:2023-06-09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39.9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三年级语文上册23带刺的朋友第2课时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部编三年级语文上册23带刺的朋友第2课时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部编三年级语文上册23带刺的朋友第2课时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部编三年级语文上册23带刺的朋友第2课时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部编三年级语文上册23带刺的朋友第2课时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部编三年级语文上册23带刺的朋友第2课时教案.docx

《部编三年级语文上册23带刺的朋友第2课时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三年级语文上册23带刺的朋友第2课时教案.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部编三年级语文上册23带刺的朋友第2课时教案.docx

部编三年级语文上册23带刺的朋友第2课时教案

2019-2020部编三年级语文上册:

23带刺的朋友(第2课时)教案

23带刺的朋友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枣、馋”等11个生字,会写“刺、枣”等13个生字,认识多音字“扎”,借助近义词理解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在学习刺猬偷枣过程的基础上,用简洁的语言归纳课文中记叙的刺猬偷枣的事。

尝试有条理地复述刺猬偷枣的过程。

3.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对刺猬的喜爱之情,感受人与动物之间的美好情感。

培养学生对于小动物的关注与喜爱。

【教学重点】

1.通过语言的感悟和训练,真切地感受刺猬偷枣的本领大,体会作者的喜爱之情。

2.朗读课文,用简洁的语言归纳课文中记叙的刺猬偷枣的事。

尝试有条理地复述刺猬偷枣的过程。

【教学难点】

体会句子不同的表达方式,懂得使用比喻句,发挥想象,使句子更生动形象。

【教学课时】2课时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在学习刺猬偷枣过程的基础上,用简洁的语言归纳课文中记叙的刺猬偷枣的事。

尝试有条理地复述刺猬偷枣的过程。

2.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对刺猬的喜爱之情,感受人与动物之间的美好情感。

培养学生对于小动物的关注与喜爱。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巩固旧知。

1.听写课文中的生词。

2.用课文中的一句话来告诉我们课文主要讲谁的一件什么事情。

(刺猬偷枣的事)

3.出示课题,板书课题。

(板书:

带刺的朋友)

二、细读课文,“亲近”刺猬。

(一)了解红枣,感悟诱人。

1.句子:

(1)秋天,枣树上挂满了一颗颗红枣。

(2)秋天,枣树上挂满了一颗颗红枣,风儿一吹,轻轻摆动,如同无数颗飘香的玛瑙晃来晃去,看着就让人眼馋。

2.指名朗读。

引导学生对比朗读,鼓励学生相比较,交流两个句子有什么区别。

(前一个句子简明扼要,第二个句子用了比喻的手法使得句子生动形象。

3.指导朗读:

这是怎样一种诱人的枣啊,连人都眼谗,更何况刺猬呢。

谁能把这种谗人的感觉读出来呢?

(指名读、齐读、男女生比赛读)

4.谈话过渡:

正因为这些枣那样诱人,才引来了一个小家伙,那就是——刺猬,它偷枣儿来啦!

(二)学习“偷枣”,感悟聪明。

1.谈话过渡:

同学们读得可真好,老师听着你们朗朗的读书声仿佛闻到了阵阵枣香。

小刺猬听见你们的朗读,它也忍不住来偷枣啦。

你们预习过了课文,你们可以用书上的一个词语来形容刺猬偷枣的本事吗?

(高明)理解“高明”(技艺高超)

2.那么小刺猬究竟是怎样偷枣的呢?

为什么说刺猬偷枣本事很高明呢?

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第2-9小节,按照顺序找出刺猬偷枣的句子,读一读,并圈出它偷枣时的动作。

3.学生自由阅读,小组同学互相交流。

4.小组派代表交流句子,并逐句圈出刺猬偷枣的动作。

(1)

忽然看见一个圆乎乎的东西,

正缓慢地往树上爬……

那个东西一定没有发现我在监视它,仍旧诡秘地爬向老树杈,又爬向伸出的枝条……

①引读2—5自然段。

理解:

监视、诡秘。

自由朗读。

②这两句话中有哪些刺猬偷枣的动作?

(爬)刺猬是怎么爬的?

(诡秘)理解诡秘(隐秘)说

明了什么?

(小刺猬偷枣小心谨慎。

)(板书:

爬树)

③指导朗读,小刺猬偷枣可真小心谨慎啊,所以——(学生接读:

缓慢地往树上爬……诡秘地爬向老树杈,又爬向伸出的枝条……

)。

(2)谈话过渡:

小刺猬爬上树是为了干什么呀?

找到相应的句子,互相交流。

挂满红枣的枝杈慢慢弯下来。

后来,那个东西停住了脚,兴许是在用力

摇晃吧,树枝哗哗作响,红枣噼里啪啦地落了一地。

①交流动作“摇”。

理解“兴许”(也许)。

解拟声词:

哗哗、噼里啪啦。

爬上了树,小刺猬开始摇红枣了,摇红枣的时候刺猬先停住脚,然后——(学生接读:

用力摇晃)

②小刺猬偷枣的第一步是爬树。

从这两句描写刺猬偷枣的句子我们又了解到刺猬偷枣的第二步是什么?

(板书:

摇枣)

③指导朗读6—7自然段。

从拟声词中感受刺猬的聪明。

(3)过渡:

红枣儿掉到地上了,小刺猬还呆在树上呢?

它该怎么办呀?

(学生自由发言。

我还没弄清楚是怎么回事,树上那个家伙就噗的一声掉了下来。

听得出,摔得还挺重呢!

①交流动作“掉”。

刺猬是怎么掉下来的?

(噗的一声),理解“噗的一声”,这句话从哪里可以看出来刺猬偷枣很高明?

(速度特别快)

②指导朗读,对呀,刺猬这小家伙不仅聪明,而且速度特别快,趁我还没弄清楚它想干什么,树上那家伙就——(学生接读:

噗的一声掉了下来。

③自由朗读课文第8—9自然段。

(4)谈话过渡:

刺猬从树上掉下来是为了干什么?

能用你画的句子说说吗?

(学生自由发言)

  很快,它又慢慢地活动起来了,看样子,劲头比上树的时候足多了。

它匆匆地爬来爬去,把散落的红枣逐个归拢到一起,然后就地打了一个滚儿。

你猜怎么着,归拢的那堆红枣,全都扎在它的背上了。

立刻,它的身子“长”大了一圈。

也许是怕被人发现吧,它驮着满背的红枣,向着墙角的水沟眼儿,急火火地跑去了……

①学生自由朗读,交流动作“归拢、打滚、扎、驮”、跑。

理解词语“归拢”(把散落的东西堆到一起)。

(板书:

逐个归枣打滚扎枣驮枣快跑)

②对于散落一地的红枣,小刺猬可不是束手无策,而是匆匆地——(爬来爬去,把散落的红枣逐个归拢到一起,然后就地打了一个滚儿。

归拢的那堆红枣,全都扎在它的背上了。

它驮着满背的红枣,向着墙角的水沟眼儿,急火火地跑去了……)这小家伙偷枣可真高明呀!

③指导朗读:

看你们读得这么好,老师也想和你们一起把这段话读好,老师读每一句话的开头,你们接下去。

(5)小刺猬偷枣时的这一连串机灵、聪明的举动被躲在一旁的小作者看得一清二楚,难怪他会由衷地发出感慨——聪明的小东西,偷枣的本事可真高明啊!

(学习生字:

聪)

如果你看见了这样聪明机灵的小刺猬,你会怎样夸夸这只聪明,机灵的小刺猬呢?

(学生自由发言。

5.作者是抓住了刺猬动作的描写,把它偷枣的过程写得活灵活现。

作者都用了哪些表示动作的词语?

(生读圈出的有关动词:

爬、摇、归、打滚、扎、驮、跑。

)把词连起来读一读。

6.同学们能否试着用这些词概括一下刺猬偷枣的过程呢?

(老师提示可以用上表示先后关系的词语)同桌之间互相说一说。

指名回答,教师平移并小结。

(刺猬先“爬树摇枣”,再“跳树归枣”,然后“打滚扎枣”,最后“驮枣快跑”。

7.分自然段合作朗读课文2—11自然段,学生自由朗读。

8.可是,它住在什么地方呢?

离这儿远不远?

窝里还有没有伙伴?

好奇心驱使我蹑手蹑脚地追到水沟眼儿,弯腰望去,水沟眼儿里黑洞洞的,小刺猬已经没了踪影。

(1)学生自由朗读,同桌同学说说自己的感受。

(2)指名发言,教师小结:

迅速逃跑——聪明。

(板书:

高明)

四、总结全文,善待动物

1.学了课文,说说你觉得这是一只怎样的刺猬?

(聪明的小刺猬)为什么要以“带刺的朋友”为题呢?

(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语进行体会——“小东西”)

后来,那个东西停住了脚,兴许是在用力摇晃吧,树枝哗哗作响,红枣噼里啪啦地落了一地。

我还没弄清楚是怎么回事,树上那个家伙就噗的一声掉了下来。

听得出,摔得还挺重呢!

聪明的小东西,偷枣的本事可真高明啊!

读读这三个句子,特别是加点的词

语“那个东西”“那个家伙”“聪明的小东西”,你体会到作者的情感在发生怎样的变化?

交流:

从陌生到钦佩,到非常喜欢。

2.教师小结:

作者已经把刺猬当作了家庭的一员,这种情感只有那些与小动物有亲密接触的人才能体会。

同学们,让我们走进大自然,走近小动物,去做动物们最亲密的——朋友。

五、感情朗读,练习复述。

1.自由朗读课文,读出对小刺猬的喜爱之情。

2.以“小刺猬偷枣的本领真高明”为开头,按照“爬树摇枣一逐个归枣一打滚扎枣一驮枣快跑”的顺序讲讲刺猬是怎样偷枣的。

(1)自由练习。

(2)小组交流。

(3)小组派代表讲给全班同学听。

看着板书抓住动词,结合课文,把刺猬偷枣的过程说清楚,还可以加上自己的一些想象,再次感受字里行间表达的对刺猬的喜爱之情。

 

【设计意图:

比较句子,感悟红枣的诱人,体会比喻句的好处。

为下文的学习做好铺垫。

 

【设计意图:

巧妙地设计问题,抓住关键词句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并在此基础上感情朗读课文。

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

 

[来源:

学*科*网]

 

【设计意图:

分析刺猬偷枣的过程,抓住关键动词去理解,学习用词的准确、生动,为习作做积累。

 

【设计意图:

抓住关键字词总结分析,明确爱护动物的主题,增强对文本的理解。

 

【板书设计】

23、带刺的朋友

偷枣儿→爬树摇枣、逐

个归枣、打滚扎枣、驮枣快跑→本事高明

【课后反思】

  成功之处:

1.抓住了刺猬的可爱及作者对刺猬的喜爱之情组织教学,让学生在“读—找—议,再读”的过程中体验。

应该说,学生基本走进了文本,理解了文本,通过声情并茂的朗读体现出来了。

2.这篇课文重点讲了刺猬偷枣,在组织学生交流时对刺猬偷枣的过程肯下功夫,重锤出击,层层推进,培养了学生多方面的能力。

通过自由读课文,画出描写刺猬的句子;圈出表示刺猬动作的词;用

简要语言概括刺猬偷枣的过程;小组合作交流完成自学要求及自学收获。

整个教学充分体现了以学生学为主教师教为辅的教学理念。

在检查学生学习情况时把重点放在了让学生运用表示先后顺序的词语、抓住重点词概括事情主要内容方面,力图让学生真正读懂课文,学会理解概括课文的的方法,不放过文章中的任何一个细节。

整节课有放有收,旋律和谐。

不足之处:

在课堂上,随时会有学生灵光的闪现,如何抓住学生的这些语言,将它们与理解文本很好地结合,这是教师应该好好把握的。

备课素材

【教材分析】

  《带刺的朋友》这篇课文的作者通过记述刺猬偷枣的本事高明这件事,字里行间体现出作者对刺猬的喜爱之情。

全文的语言生动、明快,用词准确,条理清楚。

特别是把刺猬偷枣的过程描写得淋漓尽致,充分表现了刺猬的聪明、机灵。

【作者介绍】

宗介华:

北京人。

中共党员。

著有长篇儿童小说《山猴子》《太阳花》《金银花》,中篇童话《红狐侦探》,共出版文学作品39部。

电影文学剧本《傻大洋与精二洋》获1992年全国儿童读物奖,长篇儿童小说《太阳花》获2001年文化部蒲公英儿童读物奖金奖。

【与文章相关的资料介绍】

《带刺的朋友》原文第二件事——击退黑狗

第二天晚上,月亮在云缝里缓缓地游动着,时隐时现,像是在捉迷藏。

我吃完饭,刚到草棚前,几个圆乎乎的东西,正从草棚里滚出来。

啊,刺猬一家子出来散步了!

突然,身边传来“汪汪”的叫声,原来我家的大黑狗——大老黑来了。

我刚想叫住它,大老黑已经向那几只刺猬扑去。

刺猬可真鬼,一个个把身子紧紧地缩成一团,洒满月光的庭院里,如同长着几个“仙人球”似的。

大老黑很快掉过头去,“呜呜”地哀叫着溜走了。

爸爸走过来,笑着说:

“俗话说:

狗啃刺猬——没处下嘴。

你瞧,大老黑的嘴被刺猬扎破了吧。

”我追上大老黑一看,可不是,嘴上正滴着血哩。

“刺猬身上的刺,是很好的护身法宝。

”爸爸接着说,“甭说猫、狗,就是老虎,都拿它没有办法呀。

“真有意思,刺猬的本事太大了。

”我高兴得直拍手。

【其他资料】

《动物的本领与智慧》用生动朴实的语言,详细介绍了动物的智慧及奇异本领,动物的婚恋、生育、情感及家庭生活,动物的自我医疗保健奇观,动物防寒御暑的种种招数等。

《动物的本领与智慧》故事鲜为人知,生动感人,具有很强的知识性与趣味性。

部编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

部编版教案-第7单元23.带刺的朋友

23 带刺的朋友

1.体会句子的不同表达方式。

2.朗读课文,归纳课文中记叙的刺猬的两件事

例。

3.体会作者对刺猬的喜爱之情

4.学会介绍刺猬,体会如何用具体的事例来反映动物独到的本事。

朗读课文,归纳课文中记叙的刺

猬的两件事例。

学会介绍刺猬,体会如何用具体的事例来反映动物独到的本事。

多媒体课件。

1课时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现在是秋天,是瓜果成熟的收获季节。

瞧,图上画着什么呀?

出示《秋枣》图,学生说图意,师引导学生用上动词“挂满”、数量词“一颗颗”,来体现红枣儿的大和多。

2.枣儿长得可真好!

想不想摘些来尝一尝?

这不,咱们这位带刺的朋友就迫不及待,抢先行动了。

出示刺猬图,出示课题,齐读。

3.它是谁呀?

出示“——刺猬”,再读。

破折号有什么作用?

4.

二、检查预习情况。

1.大家课前都预习过课文了,现在老师先来检查一下大家预习得怎么样。

出示预习要求:

(1)轻声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边读边思考:

课文写了刺猬的几件事?

分别是哪几小节?

2.指名分节读课文,师

生共同点评。

3.课文写了刺猬的几件事?

分别是哪几小节?

出示两幅课文插图,明确2

~9节讲了第一件事,10~15节讲了第二件事。

三、小组合作,归纳课文主要内容。

1.四人学习小组分别轻声朗读2~9、10~

15节,讨论:

课文写了刺猬的哪两件事?

2.集体讨论交流。

归纳板书:

一天晚上,刺猬偷枣儿。

第二天晚上,刺猬用刺击退了大黑狗。

3.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四、细读课文,体会作者情感。

1.刺猬是怎样偷枣儿的呢?

默读2~9节,圈出刺猬偷枣时的动作。

学生交流,归纳板书:

爬 停住脚 摇晃 掉 归 滚 驮 跑

2.刺猬偷枣儿的本事怎样?

从哪些动作能看出?

引导学生体会“摇晃”、“归拢”体现了刺猬的聪明、机灵。

3.刺猬不但偷枣儿的本事高明,而且护身的本事也很大。

我们再来看看它是怎

样用刺击退大黑狗的。

默读10~15节,用“○”圈出刺猬的动作,用“  ”划出大黑狗的动作。

学生交流,归纳板书:

刺猬:

出来散步

缩成一团

大黑狗:

扑掉过头去哀叫

着溜走

4.连续两天晚上,小作者亲眼目睹了刺猬如何偷枣儿,如何用刺击退大黑狗,他觉得刺猬怎么样?

出示“我”赞叹刺猬的两句句子,指导朗读。

5.是啊,刺猬聪明、机灵,本事真大,小作者可喜欢它啦,所以把它称为——(生接)带刺的朋友。

五、学习文中的事例介绍刺猬独到的本领。

1.那么学了课文,你喜欢刺猬吗?

能不能来夸夸它?

出示两个说话练习,学生任选一个准备。

指名交流。

2.请两个学生分别介绍两个事例,与老师合作介绍带刺的朋友——刺猬。

出示说话练习。

师:

我有

一个带刺的朋友,它就是刺猬。

生1:

刺猬偷枣儿的本事真高明啊!

……

生2:

刺猬不但……,而且……。

……

师:

我真喜欢这个带刺的朋友。

3.连起来介绍刺猬和分别介绍刺猬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这句话起了什么作用?

引导学生体会介绍完一个事例,要介绍第二个事例时可用过渡句连接。

4.谁能连起来介绍一下刺猬?

指名介绍。

六、写作小实践。

带刺的朋友

(第一段)写秋天的枣树

(第二到十段)写刺猬偷枣

(第十

一段到十二段)写我对刺猬偷枣的

感受。

整堂课比较顺利,但前半节上得比较从容,后半节上得比较仓促。

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是这节课的重点,学生在小组讨论时花

了大量的时间读课文,却没有具体讨论归纳,以致于交流时,学生讲了大段意思,却没有归纳出重点。

可见学生的概括能力还有待于培养提高。

这节课教学目标得到了落实,学生在课堂上反映出的问题也属正常。

整堂课气氛轻松活跃,学生兴趣浓厚,积极投入,教学效果良好。

部编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

《带刺的朋友》教学设计

《带刺的朋友》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在阅读中自主识字。

借助近义词理解词语的意思。

指导背诵5—7节的课文。

过程与方法

1、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用简洁的语言归纳课文中记叙的刺猬偷枣的经过。

  2、抓住重点词句,体会句子的不同表达方式,懂得使用比喻句能够使句子生动形象,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作者对刺猬的喜爱之情,培养学生对于小动物的关注与喜爱。

  教学重点:

    朗读课文,用简洁的语言归纳课文中记叙的刺猬偷枣的经过。

  教学难点:

    体会句子不同的表达方式,懂得使用比喻句,发挥想象,使句子更生动形象。

教学准备:

学生预习,师:

多媒体课件资料

教学时间:

课时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揭示课题。

  1、师:

在我们多彩的童年生活中,肯定有许多朋友。

有的给了你精神上的鼓励,有的给了你学习上的帮助,有的朋友给了你的生活带来乐趣……我们今天学习的课文中,小作者有一位特别的朋友,它是一位(带刺的朋友)?

  2、揭题:

15带刺的朋友。

(板书课题)

  3、师:

带刺的朋友是指谁呢?

(刺猬)

  4、师:

请你来说说你所了解的刺猬。

  过渡:

文章的小作者也非常喜欢刺猬。

  二、整体感知,理清脉络。

  1、师:

请大家轻声读课文,思考并完成填空。

  思考:

小作者通过哪几件事写出对刺猬的喜爱之情?

找出相应的小节,用简要的话概括地说。

  媒体出示:

作者通过____件事写出对刺猬的喜爱之情,分别是_____和_______。

(找出相应的小节;用简要的话概括地说)。

  2、学生交流。

  说明:

概括地说一件事对学生来说有一定的困难,老师在刚开始训练的时候,教学生一些方法,十分有必要。

这个环节中,老师提供给学生句式,能帮助学生概括地说好,练习的指向明确,易操作。

  三、再读课文,体验感悟。

  

(一)学习第1小节

  1、过渡:

那刺猬偷的到底是怎样的枣呢?

我们一起来看第一小节。

  指名读。

  媒体出示:

秋天,枣树上挂满了一颗颗红枣儿,风儿一吹,轻轻摆动,如同无数颗飘香的玛瑙晃来晃去,看着就让人眼馋。

  2、师:

这里,老师有一句句子(媒体出示),请你来比较一下,你更喜欢哪一句,并说说理由。

(数量多、香味、动态美感(起风时)、比喻句)

  师:

第一句的表述方法有没有错啊?

(没有)只是第二句是比喻句,把(红枣儿)比作(玛瑙),更生动形象。

在我们写作文的时候,也可以适当地使用比喻句,使文章内容的表述更生动形象。

  过渡:

这枣是多么诱人啊,真让人眼谗,怪不得会引来刺猬偷枣儿。

  

(二)学习第2-9小节

  1、师:

请大家快速浏览课文2—9小结,文中有一句话直接夸奖了那只刺猬,快速地找找是哪一句,用直线划出来。

  学生交流:

【媒体出示:

刺猬这小东西,偷枣儿的本事真高明啊!

  2、师:

对啊,让我们好好读读这句话,体会一下作者的惊喜以及对刺猬的钦佩之情。

  师引读:

我暗暗钦佩:

刺猬这小东西,偷枣儿的本事真高明啊!

  师:

“钦佩、本事”什么意思?

谁能用近义词来解释一下?

(佩服、本领)

谁来解释“高明”?

(技艺,见解,好得超过了一般水平)

过渡:

小作者说,刺猬偷枣儿的本领好得超过了一般水平,那么刺猬究竟是怎样偷枣的呢?

  3、师:

【媒体出示】老师请同学们再次认真默读课文第2—9节,用曲线划出体现刺猬偷枣本领高明的句子,并圈出描写刺猬偷枣的动词。

  4、【媒体出示】师引读4—7小节,体会一下刺猬偷枣的高明。

  过渡:

通过刚才的学习,老师也感觉到这可爱的小家伙偷枣的本领的确十分高明。

5、【媒体出示】老师请同学用“刺猬偷枣的本事真高明啊!

”这句话作为总起句,来进行填空联系,复述刺猬偷枣的过程。

在这中间,我们必须用到“爬、停、掉、归、打滚、扎、驮、跑”这8个动词,可以选用“先”、“再”、“然后”、“接着”、“最后”这些连接词。

看看谁来挑战一下?

  6、师:

学到这儿,你觉得这是一只怎样的刺猬?

 (板书:

聪明机灵)

  【设计说明:

板书一直以来都是老师在备课时精心设计好的,在这次教学中,让学生一起参与板书的设计,既培养了学生的概括能力,又可让学生学习思考板书的艺术。

通过设计板书,让学生牢记刺猬偷枣的整个过程,为他们复述、背诵课文打下基础,可谓一举多得。

  仔细看刺猬图和刺猬用刺扎枣图,引出:

怪不得人们会说:

“(狗啃刺猬——没处下嘴。

)”

  【媒体出示:

狗啃刺猬——没处下嘴】

  这是一句什么句?

(歇后语)

  今天,老师给大家再积累两句和刺猬相关的歇后语。

  【媒体出示:

黑瞎子捧刺猬——碰到棘手事;蝎子碰到刺猬——怎么着(蛰)】

  7、我们一起来读一下课文的最后一小节。

  8、同学们,如果这只聪明机灵的小刺猬就在你身边,你会怎样来夸夸它呢?

  【设计说明:

课文中写了刺猬偷枣的经过。

但细读之余,觉得有的情景没写出来,这给了读者无限的遐想空间。

老师通过让学生反复读课文,联系上下文来展开合理的想象说故事,学生的想象从文本出发,但又不脱离文本,培养了学生阅读能力、想象能力。

提高了学生的阅读兴趣,长期坚持,就能逐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四、总结拓展。

  师:

学了课文,我们知道了刺猬能利用它身上的刺来背枣,还能用刺来击退敌人,保护自己。

只要你注意观察,你也会发现你身边的动物都有自己独特的本领。

相信大家一定也能找到自己可爱的朋友。

  下面老师给大家布置一份作业:

【媒体出示】

  1、阅读或搜集一些小动物的特殊本领,体会它们的可爱之处。

  2、学习刺猬偷枣的写作方法,选择自己最喜欢或者最熟悉的小动物来写一写。

注意观察,用合适的动词,写出你对它的喜爱之情。

  板书:

 15、带刺的朋友

 偷枣:

爬树摇枣逐个归枣打滚扎枣驼枣快跑→聪明机灵本事高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家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