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人献鼋word版本.docx

上传人:b****9 文档编号:25519419 上传时间:2023-06-09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9.4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楚人献鼋word版本.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楚人献鼋word版本.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楚人献鼋word版本.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楚人献鼋word版本.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楚人献鼋word版本.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楚人献鼋word版本.docx

《楚人献鼋word版本.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楚人献鼋word版本.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楚人献鼋word版本.docx

楚人献鼋word版本

 

楚人献鼋

楚人献鼋 

楚人献鼋于郑灵公。

公子宋与子家将见。

子公之食指动,以示子家,曰:

“他日我如此,必尝异味。

”及入,宰夫将解鼋,相视而笑。

公问之,子家以告,及食大夫鼋,召子公而弗与也。

子公怒,染指於鼎,尝之而出。

公怒,欲杀子公。

子公与子家谋先。

子家曰:

“畜老犹惮杀之,而况君乎?

”反谮子家,子家惧而从之。

夏,弑灵公。

书曰:

“郑公子归生弑其君夷。

”权不足也。

君子曰:

“仁而不武,无能达也。

.鼋(yuán):

状似鳖而大,俗称癞头鼋。

古人以为美味。

2.郑灵公:

名夷。

郑穆公太子,公元前605年即位。

3.公子宋:

字子公,郑国大夫。

子家:

即公子归生,郑国大夫。

见(xiàn):

指被诏上朝见君。

4.他:

别的。

5.食(sì):

动词使动用法,使……吃。

6.染指:

用手指在汤中蘸了一下。

7.谋:

商议。

先:

先动手。

8.惮:

害怕,这裏指不忍心。

9.而况……乎:

习惯句式,何况是……呢?

10.谮(zèn):

诬陷,这裏指诬陷子家想弑君。

11.权:

权利,一说“权谋”。

12.仁:

仁爱之心,指子家起初称“畜老犹惮杀之,而况君乎?

”武:

勇武果敢。

13.达:

实现,这裏指实现仁爱。

楚国人献给郑灵公一只大甲鱼。

公子宋和子家将要进见,走在路上,公子宋的食指忽然自己动了起来,就把它给子家看,说:

“以往我遇到这种情况,一定可以尝到美味。

”等到进去以后,厨师正准备切甲鱼,两人互相看着而笑起来。

郑灵公问他们为什么笑,子家就把刚才的情况告诉郑灵公。

等到郑灵公把甲鱼赐给大夫们吃的时候,也把公子宋召来但偏不给他吃。

公子宋发怒,用手指头在鼎里蘸了蘸,尝到味道后才退出去。

郑灵公发怒,要杀死公子宋。

公子宋和子家策划先下手。

杀死了郑灵公。

《春秋》记载说:

“郑公子归生弑其君夷。

”这是由于子家的权力不足的缘故。

君子说:

“仁爱而不勇武武断,是不能实现仁爱的。

”凡是杀死国君,如果只记载国君的名字,这是由于国君无道;如果记载臣下的名字,这就是臣下有罪过。

楚归晋知罃 

晋人归楚公子谷臣与连尹襄老之尸于楚,以求知罃。

于是荀首佐中军矣,故楚人许之。

王送知罃曰:

"子其怨我乎?

"对曰:

"二国治戎,臣不才,不胜其任,以为俘馘。

执事不以衅鼓,使归即戮,君之惠也。

臣实不才,又谁敢怨?

"王曰:

"然则德我乎?

"对曰:

"二国图其社稷,而求纾其民,各惩其忿以相宥也,两释累囚以成其好。

二国有好,臣不与及,其谁敢德?

"王曰:

"子归,何以报我?

"对曰:

"臣不任受怨,君亦不任受德。

无怨无德,不知所报。

"王曰:

"虽然,必告不谷。

"对曰:

"以君之灵,累臣得归骨于晋,寡君之以为戮,死且不朽。

若从君之惠而免之,以赐君之外臣首;首其请于寡君而以戮于宗,亦死且不朽。

若不获命,而使嗣宗职,次及于事,而帅偏师以修封疆,虽遇执事,其弗敢违。

其竭力致死,无有二心,以尽臣礼。

所以报也!

王曰:

"晋未可与争。

"重为之礼而归之。

⑴归;送还。

公子谷臣:

楚庄王的儿子。

连尹襄老:

连尹是楚国官名,襄老是楚国的大臣。

连尹、楚国主射之官。

⑵以:

用来;求:

索取。

⑶于是:

在这个时候。

佐中军;担任中军副帅。

⑷治戎:

治兵,演习军队。

这里的意思是交战。

⑸馘(guó):

割下敌方战死者的左耳(用来报功)。

这里与"俘"连用,指俘虏。

⑹鼓:

取血涂鼓,意思是处死。

⑺即戮(lù):

接受杀戮。

⑻惩(chéng):

戒,克制。

忿:

怨恨。

⑼宥(yòu);宽恕,原谅。

释:

释放;累:

捆绑;囚:

囚犯;累囚:

被捆绑起来的俘虏。

成:

全;好(hào):

友好。

 

⑽与(yù):

参与;及:

赶上;与及:

等于说发生关系。

其:

语气词,加强反问。

知罃的意思是:

你并不是为了我而是放我,我凭什么对你感恩?

何以:

用什么。

⑾任:

担当

不知所报:

不知道报答什么。

虽然如此,请你一定要告诉我你的想法。

不谷:

不善,古代诸侯自称之谦辞。

以:

依靠;灵:

福。

累臣:

知罃自称。

寡君:

我的国君。

⑿外臣:

外邦之臣。

臣子对别国君主称呼本国的臣。

⒀其:

将;请:

请求。

宗:

宗庙,古代家族权利很大,可以依据假发杀人。

⒁不获命:

没有获得国君允许杀戮的命令,即晋君不准我父亲这样做。

⒂嗣:

继承;宗职:

祖宗世袭的职位。

事:

指军事。

⒃帅:

通"率"。

偏师:

副帅、副将所属的军队,这里是客气话。

修:

治理;封疆:

疆界。

修封疆:

指保卫边疆。

其:

将。

下句"其"相同。

违:

躲避。

弗敢违,这里是委婉说法,暗指我将跟你打起来。

⒄竭:

尽;致死:

献出生命。

臣礼:

人臣所应尽的义务。

重为之礼而归之,为,在这里有"行"的意思。

晋人把楚国公子谷臣和连尹襄老的尸首归还给楚国,以此要求交换知罃。

当时荀首已经是中军副帅,所以楚人答应了。

楚王送别知罃,说:

"您恐怕怨恨我吧!

"知罃回答说:

"两国兴兵,下臣没有才能,不能胜任自己的任务,所以做了俘虏。

君王的左右没有用我的血来祭鼓,而让我回国去接受诛戮,这是君王的恩惠啊。

下臣实在没有才能,又敢怨恨谁?

"楚王说:

"那么感激我吗?

"知罃回答说:

"两国为自己的国家打算,希望让百姓得到平安,各自抑止自己的愤怒,来互相原谅,两边都释放被俘的囚犯,以结成友好。

两国友好,下臣不曾与谋,(你并非为了我而释放我)我又敢感激谁?

"楚王说:

"您回去,用什么报答我?

"知罃回答说:

"下臣无所怨恨,君王也不受恩德,没有怨恨,没有恩德,就不知道该报答什么。

"楚王说:

"尽管这样,还是一定要把您的想法告诉我。

"知罃回答说:

"以君王的福佑,被囚的下臣能够带着这把骨头回到晋国,寡君如果加以诛戮,死而不朽。

如果由于君王的恩惠而赦免下臣,把下臣赐给您的外臣荀首,荀首向寡君请求,而把下臣在自己宗庙中诛戮,也死而不朽。

如果得不到寡君杀我的命令,而让下臣继承宗子的地位,按次序承担晋国的军事,率领偏师(自己军队的谦称)以治理边疆,即使碰到您的文武官员,我也不会躲避,竭尽全力以至於死,没有第二个心念,以尽到为臣的职责,这就是用来报答於君王(晋君)的。

"楚王说:

"晋国是不能和它争夺的。

"于是就对很隆重地给他举行礼仪,并把他送回去了。

 

祁奚请老,晋侯问嗣焉。

称解狐,其雠也,将立之而卒。

又问焉。

对曰:

"午也可。

"于是羊舌职死矣,晋侯曰:

"孰可以代之?

"对曰:

"赤也可。

"于是使祁午为中军尉,羊舌赤佐之。

君子之谓祁奚:

"于是能举善矣。

称其雠,不为谄;立其子,不为比;举其偏,不为党。

《商书》曰,'无偏无党,王道荡荡',其祁奚之谓矣。

解狐得举,祁午得位,伯华得官,建一官而三物成,能举善也。

夫唯善,故能举其类。

《诗》云,'惟其有之,是以似之',祁奚有焉。

"

①请老:

告老,请求退休②嗣:

指接替职位的人③称:

推举

④午:

祁午,祁奚之子⑤于是:

在这个时候⑥孰:

⑦赤:

羊舌赤,羊舌职之子⑧谄(chan):

谄媚,讨好

⑨比:

偏袒,偏爱⑩偏:

副职。

11党:

勾结

12荡荡:

平坦广大的样子。

这里指公正无私

祁奚请求告老退休,晋悼公询问他的继承者。

他推荐了解狐,解狐是他的冤家对头,晋悼公正准备让解狐接替祁奚而解狐却死去了。

悼公又问祁奚谁可接替他的职位,祁奚回答说:

"我儿子祁午可以。

"这时祁奚的副手羊舌职死去,晋悼公问祁奚:

"谁可以接任羊舌职的职务?

"

 

祁奚回答说:

"羊舌职的儿子羊舌赤就可以。

"晋悼公就让祁午当了中军尉,让羊舌赤为他做副手。

君子这样评论祁奚:

"在这方面能推荐优秀的人才。

他推举他的冤家,不是为了奉承讨好;确立他的儿子为他的继承者,不是为了结党偏私;推举他的辅佐者,不是为了树立党羽。

《商书》里说,'不搞偏私结党,统治天下的帝王之道就能至大无边',这正是说的祁奚了。

解狐得到推荐,祁午得到了职位,羊舌赤得到官职,设立一个军尉的官职而成就了三件事,是祁奚推荐优秀人才的结果。

只有自己好,所以才能推举他的同类。

《诗经》说,'只有自己有这种善德,才能寻找到与自己相似的人',祁奚具有这种善德。

"

齐侯至自田,晏子侍于遄台,子犹驰而造焉。

公曰:

"唯据与我和夫!

"晏子对曰:

"据亦同也,焉得为和?

"公曰:

"和与同异乎?

"对曰:

"异。

和如羹焉,水、火、醯、醢、盐、梅,以烹鱼肉,燀执以薪,宰夫和之,齐之以味,济其不及,以泄其过。

君子食之,以平其心。

君臣亦然。

君所谓可而有否焉,臣献其否以成其可;君所谓否而有可焉,臣献其可以去其否。

是以政平而不干,民无争心。

故《诗》曰:

'亦有和羹,既戒既平。

鬷嘏无言,时靡有争。

'先王之济五味。

和五声也,以平其心,成其政也。

声亦如味,一气、二体、三类、四物、五声、六律、七音、八风、九歌,以相成也;清浊、小大、

短长、疾徐、哀乐、刚柔、迟速、高下、出入、周疏,以相济也。

君子听之,以平其心。

心平,德和。

故《诗》曰:

'德音不瑕。

'今据不然。

君所谓可,据亦曰可;君所谓否,据亦曰否。

若以水济水。

谁能食之?

若琴瑟之一专,谁能听之?

同之不可也如是。

"

(1)侯。

指景公。

田:

打猎。

这里指打猎处。

(2)遄(chuan)台:

齐国地名,在今山东临淄附近。

(3)子犹。

国大夫梁丘据的字。

造。

到。

往。

(4)羹:

调和五味(醋、酱、盐、梅、菜)做成的带汁的肉。

不加五味的叫大羹。

醯(XT):

醋。

醢(hai):

用肉、鱼等做成的酱。

梅:

梅子。

(5)燀(chan):

烧煮。

(6)和:

调和。

(7)之以味:

调配使味道适中。

(8)济:

增加,添加。

(9)泄:

减少。

过:

过分,过重。

(10)献:

进言指出。

(11)干:

犯,违背。

(12)这四句诗出自《诗·商颂·烈祖》。

戒:

具备,意思是指五味全。

平:

和;指味道适中。

(zong):

通"奏",进献。

嘏(gu):

通"假"。

至:

指神灵来到。

无言:

指肃敬。

(13)济:

这里的意.思是相辅相成。

五味:

指辛、酸、咸、苦、甘五种味道。

五声:

指宫、商、角、徽、羽五个音阶。

(14)一气:

空气,指声音要用气来发动。

(15)二体:

指文体和武体,用形体舞蹈来配合演唱。

(16)三类:

指《诗经》中的风、雅、颂三部分。

(17)四物:

四方之物,指乐器用四方之物做成。

(18)五声:

即五音。

(19)六律:

指用来确定声音高低清浊的六个阳声,即黄钟、太簇、姑洗(xian)、蕤(rui)宾、夷则、无射(yi)。

(20)七音:

指宫、商、角、徵、羽、变宫、变徵七种音阶。

(21)八风:

八方之风。

(22)九歌:

可以歌唱的九功之德,即水、火、木、金、土、谷、正德、利用、厚生。

(23)这句诗出自《诗·豳风·狼跋》。

德音:

本指美德,这里借指美好的音乐。

瑕:

玉上的斑点,这里指缺陷。

景公从打猎的地方回来,晏子在遄台随侍,梁丘据也驾著车赶来了。

景公说:

"只有梁丘据与我和协啊!

"晏子回答说:

"梁丘据也不过是相同而已,哪里能说是和协呢?

"景公说:

"和协与相同有差别吗?

"晏子回答说:

"有差别。

和协就像做肉羹,用水、火、醋、酱、盐、梅来烹调鱼和肉,用柴火烧煮。

厨工调配味道,使各种味道恰到好处;味道不够就增加调料,味道过重就用水冲淡一下。

 

君子吃了这种肉羹,用来平和心性。

国君和臣下的关系也是这样。

国君认为可以的,其中也包含了不可以,巨下进言指出不可以的,使可以的更加完备;国君认为不可以的,其中也包含了可以的,臣下进言指出其中可以的。

去掉不可以的。

因此。

政事平和而不违背礼丁,百姓没有争斗之心。

所以《诗·商颂·烈祖》中说:

'还有调和的好羹汤,五味备又适中。

敬献神明来享用,上下和睦不争斗。

'先王使五味相互调和,使五声和谐动听,用来平和心性,成就政事。

音乐的道理也像味道一样,由一气。

二体、三类、四物、五声、六律、七音、八风、九歌各方面相配合而成,由清浊、小大、短长、疾徐、哀乐、刚柔、迅速、高下、出入、周疏各方面相调节而成。

君子听了这样的音乐,可以平和心性。

心性平和,德行就协调。

所以,《诗·豳风·狼跋》说:

'美好音乐没瑕疵。

'现在梁丘据不是这样。

国君认为可以的,他也说可以;国君认为不可以的,他也说不可以。

如果用水来调和水,谁能吃一下去?

如果用琴瑟老弹一个音调,谁听得下去?

不应当相同的道理,就像这样。

"

宋人献子罕玉

宋人或得玉,献诸子罕。

子罕弗受。

献玉者曰:

"以示玉人,玉人以为宝也,故敢献之。

"子罕曰:

"我以不贪为宝,尔以玉为宝。

若以与我,皆丧宝也,不若人有其宝。

"稽首而告曰:

"小人怀璧,不可以越乡,纳此以请死焉。

"子罕寘诸其里,使玉人为之攻之,富而后使复其所。

①玉人:

治玉的工匠。

②请死:

请求免于被强盗杀害。

③里:

街巷。

④攻:

治,雕琢。

有一个宋国人得到了一块玉石,就把它进献给当政的子罕。

子罕不接受它。

献玉的人说:

"我拿它给加工玉石的人看过,他认为这是一块宝玉,所以敢来奉献给你。

"子罕说:

"我是以不贪占为宝物,你是以玉为宝物。

如果你把它给了我,咱们两人都丧失了宝物,不如各人有各人的宝物。

"献玉的人叩拜后对子罕说:

"小人我怀揣着玉璧,连外乡都不敢去,把这块玉送给你我就可以免死了。

"子罕把这块玉放到他居住的里巷里,让加工玉石的人雕琢它,献玉的人卖了玉石富起来以后回到自己的家乡。

典故

陈亢问于伯鱼曰:

"子亦有异闻乎?

"

对曰:

"未也。

尝独立,鲤趋而过庭,曰:

'学诗乎?

'对曰:

'未也。

''不学诗,无以言。

'鲤退而学诗。

他日又独立,鲤趋而过庭,曰:

'学礼乎?

'对曰:

'未也.''不学礼,无以立。

'鲤退而学礼。

闻斯二者。

"

陈亢退而喜曰:

"问一得三,闻诗、闻礼,又闻君子之远其子也。

"

(1)陈亢:

亢,音gāng,即陈子禽。

(2)异闻:

特殊的教诲,这里指不同于对其他学生所讲的内容。

(3)远:

音yuàn,疏远,指不亲近,不偏爱。

作动词。

(4)诗:

指《诗经》。

(5)礼:

指《礼记》。

(6)无以言:

指不能正确地说话。

(7)立:

立身于社会。

陈亢问伯鱼:

"你有受到老师特别的教诲吗?

"伯鱼回答说:

"没有。

有一次他独自站在庭院中,我快步从庭院走过,他说:

'学《诗经》了吗?

'我回答说:

'没有。

'他说:

'不学诗,就说不好话。

'我就回去学《诗经》。

又有一天,他又独自站在庭院中,我快步从庭院走过,他说:

'学《礼记》了吗?

'我回答说:

'没有。

'他说:

'不学《礼记》就不懂得怎样立身。

'我就回去学《礼记》。

我只了解这两件事。

"陈亢回去高兴地说:

"我问一件事(却)知道了三件事,知道了学《诗》的意义,知道了学《礼》的意义,还知道了君子不偏爱自己儿子的道理。

"

景公所爱马暴死

景公使圉人养所爱马,暴死,公怒,令人操刀解养马者。

是时晏子侍前,左右执刀而进,晏子止而问于公曰:

"尧舜支解人,从何躯始?

"公矍然曰:

"从寡人始。

"遂不支解。

公曰:

"以属狱。

"晏子曰:

"此不知其罪而死,臣为君数之,使知其罪,然后致之狱。

"公曰:

"可。

"晏子数之曰:

"尔罪有三:

公使汝养马而杀之,当死罪一也;又杀公之所最善马,

当死罪二也;使公以一马之故而杀人,百姓闻之,必怨吾君;诸侯闻之,必轻吾国。

汝杀公马,使怨积于百姓,兵弱于邻国,汝当死罪三也。

今以属狱。

"公喟然叹曰:

"夫子释之!

夫子释之!

勿伤吾仁也。

"

1.暴:

突然。

2.圉人:

养马的人。

3.操:

持。

解:

肢解,分解肢体。

4.止:

动词使动用法,使……停止。

5.支:

后作"肢",下文同。

6.躯:

身体,躯体。

7.矍(jué)然:

内心惊慌而四处张望的样子。

8.属(zhǔ):

交给,后作"嘱"。

9.数:

动词,列举。

10、当:

判处。

11.轻:

轻视,看不起。

12.喟(kuì)然:

感慨的样子。

13.释:

放,赦免。

14.伤:

损害。

重点提示词义:

圉、暴、属、数、当分化字;支(肢),属(嘱)

齐景公让养马人饲养他喜爱的马,马突然死了,景公大怒,命人拿刀肢解养马人。

这时,晏婴在旁边侍立。

手下的人拿了刀上前,晏婴叫住了他们,问景公说:

"尧舜帝肢解人,是从身体的哪个部位开始的?

"景公脸色惊恐,四处张望说:

"尧舜帝不肢解人,肢解人是从我开始的。

"于是就不肢解养马人。

景公说:

"把他关进监狱。

"晏婴说:

"这么做的话他不知道自己的罪就死了,我来替您列举他的罪状,让他知道自己的罪,然后再把他关到监狱去。

"景公说:

"可以。

"晏婴就列数他的罪状:

"你有三大罪状:

景公让你养马你却把马养死了,这是判你死的第一条罪状。

你又养死了景公最喜爱的马,这是死罪第二条。

你让景公因为一匹马的缘故而杀人,百姓听说了,一定会怨恨我们的君王;诸侯听说了,一定会看不起我们的国家。

你养死了景公的马,却使得老百姓对景公积聚怨恨,使兵力被邻国削弱,这是叛你死的第三条罪状。

现在把你关进监狱。

"景公感慨地叹道:

"您放了他吧,您放了他吧!

不要损害我的仁爱之心啊。

"

景公出猎 

景公出猎,上山见虎,下泽见蛇。

归,召晏子而问之曰:

”今日寡人出猎,上山则见虎,下泽则见蛇,殆所谓之不祥也?

”晏子曰:

“国有三不祥,是不与焉。

夫有贤而不知,一不祥;知而不用,二不祥;用而不任,三不祥也。

所谓不祥,乃若此者也。

今上山见虎,虎之室也;下泽见蛇,蛇之穴也。

如虎之室,如蛇之穴而见之,曷为不祥也?

1泽 聚水的洼地2寡人君主自称①殆:

大概,恐怕。

②祥:

吉利。

不祥:

不吉祥。

③与:

在其中。

④贤:

有才能的人。

⑤任:

信任。

⑥乃若此:

就像这样。

乃,于是,就。

⑦如:

到,往。

⑧曷:

同“何”,为什么,怎么,

齐景公出外打猎,在山上看见了老虎,在沼泽又看见了蛇。

回去之后,他询问晏子:

“今天我去打猎,上山看见老虎,下沼泽又看见了蛇,这大概就是一般人所说的不吉利的预兆吧!

”晏子回答说:

“一个国家有三种不吉利,而你刚才说的都不在其内。

有贤人却不知道,这是第一不吉利;知道了却不能任用,这是第二不吉利;任用了却不能信任,这是第三不吉利。

所谓不吉利,就是像这样的事情。

今天大王上山看见老虎,山本来就是老虎的窝呀;下沼泽看见蛇,沼泽本来就是蛇的洞穴呀!

到老虎窝看到老虎,到蛇穴看到蛇,这是很正常的,怎么说是不吉利呢?

景公使晏子为东阿宰

景公使晏子为东阿宰,三年,毁闻于国。

景公不说,召而免之。

晏子谢曰:

“婴知婴之过矣,请复治阿三年,而誉必闻于国。

”景公不忍,复使治阿三年,而誉闻于国。

景公说,召而赏之。

景公问其故,对曰:

“昔者婴之治阿也,筑蹊径,急门闾之政,而淫民恶之;举俭力孝弟,罚偷窳(yǔ),而惰民恶之;决狱不避,贵强恶之;左右所求,法则予,非法则否,而左右恶之;事贵人体不过礼,而贵人恶之。

是以三邪毁乎外,二谗毁于内,三年而毁闻乎君也。

今臣谨更之,不筑蹊径,而缓门闾之政,而淫民说;不举俭力孝弟,不罚偷窳,而惰民说;决狱阿贵强,而贵强说;左右所求言诺,

而左右说;事贵人体过礼,而贵人说。

是以三邪誉乎外,二谗誉乎内,三年而誉闻于君也。

昔者婴之所以当诛者宜赏,今所以当赏者宜诛,是故不敢受。

”景公知晏子贤,乃任以国政,三年而齐大兴。

题解:

    本篇选自《晏子春秋  内篇杂上》。

晏子两次治理东阿,方法不同,景公听到的毁誉也不同。

晏子向景公说明了毁誉变化的原因,得到了景公的信任,请他主持齐国政事。

    东阿,齐国的地名;宰,地方长官。

译文:

    齐景公派晏子担任东阿的地方长官,三年后,晏子的恶名传扬于国都。

景公不高兴了,把他召回来要免他的职。

晏子谢罪说:

“我知道我的过错了。

请您允许我再治理东阿三年,我一定让好名声传扬于国都。

”景公不忍心撤了他,又让他治理东阿三年,(果真)晏子的好名声传扬于国都。

景公很高兴,就召见晏子并且奖赏他。

景公问晏子(声誉变化的)缘故,晏子回答说:

“从前我治理东阿,堵塞小路,严格把守城门,邪恶之民就讨厌这种做法;任用那些节俭、身体力行、孝顺长辈和尊重兄长的人,惩罚苟且懒惰之民,懒人就讨厌了;断官司不躲避地方权贵豪强,权贵豪强就讨厌了;君王您身边的人所求之事,合法就办,不合法就不办,您身边的人就讨厌了;对待朝中的显贵,体制不超过规定的礼节,显贵们就讨厌了。

因此淫民、惰民、贵强这三种邪恶的人在朝外坏我名声,您身边的人和显贵们在朝内坏我名声,治理三年,坏名声就被您听到了。

    现在我改变我的做法,不堵塞小路,而放松城门守卫,邪恶之民就高兴了;不称举节俭、身体力行、孝顺父母和尊敬兄长的人,不惩罚苟且懒惰之人,惰民就高兴了;断官司迎合权贵豪强,权贵豪强就高兴了;您身边的人要我办事我都答应,您身边的人就高兴了;侍奉朝中的显贵,体制超过规定的礼节,显贵就高兴了。

这样三种邪恶的人在朝外传扬我的好名声,您身边的人和显贵们在朝内传扬我的好名声,我治理东阿三年,好名声就被您听到了。

    从前我受罚,其实应该奖赏,现在我得到奖赏,其实应该受罚,因此我不敢接受。

    景公知道晏子贤能,就把国家政事交给了他,三年之后齐国国力大增。

   

晏子为齐相

晏子为齐相,出,其御之妻从门间而窥其夫。

其夫为相御,拥大盖,策驷马,意气扬扬,甚自得也。

既而归,其妻请去。

夫问其故,妻曰:

"晏子长不满六尺,身相齐国,名显诸侯。

今者妾观其出,志念深矣,常有以自下者。

今子长八尺,乃为人仆卿,然子之意,自以为足,妾是以求去也。

"其后,夫自损抑。

晏子怪而问之,御以实对。

晏子荐以为大夫。

(选自《晏子春秋˙内篇杂上》)

①御:

马夫②窥:

偷看③策:

鞭打④驷:

同架一辆车的四匹马

⑤既而:

不久⑥去:

离开,这里指离婚⑦故:

原因⑧志念:

志向和思考的东西

⑨自下:

谦虚⑩足:

满足⑪妾:

古代女子表示谦卑的自称⑫是以:

因此

⑬自损抑:

克制自己,保持谦卑⑭对:

回答⑮大夫:

古代官名

晏子担任齐国之相时,有一天出去,车夫的妻子从门缝里偷看她丈夫。

她丈夫替国相驾车,坐在伞下,用鞭子鞭打车前的四匹马,趾高气昂,十分得意。

车夫回来后,他妻子要求离婚,车夫问她是什么原因,妻子说:

"晏子身高不满六尺,身为齐相,名闻各国。

今天我看他出门,志向和考虑都很深远,常常以为自己不如别人。

眼下你身高八尺,却做人家的车夫,然而你的表现,(已经)自认为很满足了,我因此要求离婚。

"从此之后,她丈夫处处收敛,谦卑多了。

晏子觉得奇怪,就问他怎么回事,车夫据实相告,晏子就推荐他做大夫。

景公欲更晏子之宅 

景公欲更晏子之宅,曰:

"子之宅近市,湫溢嚣尘,不可以居,请更诸爽垲者。

"辞曰:

"君之先臣容焉,臣不足以嗣之,于臣侈矣。

且小人近市,朝夕得所求,小人之利也,敢烦里旅?

"公笑曰:

"子近市,识贵贱乎?

"对曰:

"既利之,敢不识乎?

"公曰:

"何贵?

何贱?

"于是景公繁于刑,有鬻踊者,故对曰:

"踊贵,履践。

"既已告于君,故与叔向语而称之。

景公为是省于刑。

君子曰:

"仁人之言,其利博哉。

晏子一言,而齐侯省刑。

《诗》曰:

'君子如祉,乱庶遄已。

'其是之谓乎?

"

①湫(jiǎo)隘嚣尘:

低洼、狭窄、吵闹、尘土飞扬。

②爽垲(kǎi):

爽,明亮;垲,干燥。

③里旅:

官名,又称司里、里人,掌管卿大夫住宅。

④祉(zhǐ):

喜悦,高兴。

⑤遄(chuán):

迅速。

已:

停止。

当初,齐景公想要为晏婴更换住宅,对晏婴说:

"你的住宅靠近市场,下湿狭窄,而且声音喧闹、尘土飞扬,不能居住,请给你更换到明亮干燥的地方。

"晏子推辞说:

"君主以前的臣子就容身在这里,我本不足以继承他的职位,我住在这里还觉得奢侈呢。

而且我靠近市场,早晚能够得到我所需要的东西,这是我的利益,哪里还敢麻烦人来管理我的家宅呢?

"齐景公笑着说:

"你靠近市场,货物价格的贵贱你知道吗?

"晏婴回答说:

"既然得到靠近市场的好处,还能不知道市场价格?

"齐景公问:

"什么东西贵,什么东西贱?

"当时齐景公刑罚繁重,好多人被砍掉腿脚,于是市场上就有出售假肢的人,所以晏婴回答说:

"削掉足的人所用的假肢价钱贵,鞋贱。

"晏子已经告诉了国君,所以向叔在谈话中说到这个。

齐景公因此减少了刑罚。

君子说:

"仁人的言论,它的利益是很广泛的。

晏子的一句话,而齐景公就减少了刑罚。

《诗经》说:

'君子如果高兴,乱事就能很快停止下来。

'正是说的这类事情吧?

"

陶公性检厉,勤于事。

作荆州时,敕船官悉录锯木屑,不限多少。

咸不解此意。

后正会,值积雪始晴,听事前除雪后犹湿,于是悉用木屑覆之,都无所妨。

官用竹,皆令录厚头,积之如山。

后桓宣武伐蜀,装船,悉以作钉。

又云,尝发所在竹篙,有一官长连根取之,仍当足。

乃超两阶用之。

陶侃性情检束而严厉,对政事十分勤勉。

他任荆州刺史时,命令监造船只的官员把锯木屑全部收集起来,不论多少。

大家都不明白他的用意。

后来正月初一大会僚属,恰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哲学历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