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防安全技术实务重点+考点+口诀.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551628 上传时间:2022-11-01 格式:DOCX 页数:223 大小:4.67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消防安全技术实务重点+考点+口诀.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3页
消防安全技术实务重点+考点+口诀.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3页
消防安全技术实务重点+考点+口诀.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3页
消防安全技术实务重点+考点+口诀.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3页
消防安全技术实务重点+考点+口诀.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消防安全技术实务重点+考点+口诀.docx

《消防安全技术实务重点+考点+口诀.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消防安全技术实务重点+考点+口诀.docx(22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消防安全技术实务重点+考点+口诀.docx

消防安全技术实务

(依据2016版教材制作)

标记符号说明:

★历年考点;■案例考点;●必记知识点;

第I页共223页

目 录

第一篇 消防基础知识 1

第一章 燃烧基础知识 1

第二章 火灾基础知识 5

第三章 爆炸基础知识 8

第四章 易燃易爆危险品消防安全知识 10

第二篇 建筑防火 14

第一章 概述 14

第二章 生产和储存物品的火灾危险性分类 15

第三章 建筑分类与耐火等级 18

第四章 总平面布局和平面布置 22

第五章 防火防烟分区与分隔 30

第六章 安全疏散 38

第七章 建筑电气防火 49

第八章 建筑防爆 53

第九章 建筑设备防火防爆 60

第十章 建筑装修、保温材料防火 68

第十一章 灭火救援设施 74

第三篇 建筑消防设施 77

第一章 概述 77

第二章 室内外消防给水系统 77

第三章 自动喷水灭火系统 89

第四章 水喷雾灭火系统 96

第五章 细水雾灭火系统 102

第六章 气体灭火系统 107

第七章 泡沫灭火系统 115

第八章 干粉灭火系统 124

第九章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 128

第十章 防烟排烟系统 145

第十一章 消防应急照明和疏散指示系统 155

第十二章 城市消防远程监控系统 157

第十三章 建筑灭火器配置 159

第十四章 消防供配电 164

第四篇 其他建筑、场所防火 167

第一章 概述 167

第二章 石油化工防火 167

第三章 地铁防火 174

第四章 城市交通隧道防火 177

第五章 加油加气站防火 180

第六章 发电厂防火 188

第七章 飞机库防火 191

第八章 汽车库、修车库防火 195

第九章 洁净厂房防火 200

第十章 信息机房防火 203

第十一章 古建筑防火 205

第十二章 人民防空工程防火 207

第五篇 消防安全评估 211

第一章 概 述 211

第二章 火灾风险识别 212

第三章 火灾风险评估方法概述 213

第四章 建筑性能化防火设计评估 216

第II页共223页

图1-1-2着火四面体 图1-1-1着火三角形

第一篇 消防基础知识

考纲要求

熟悉固体、液体、气体的燃烧特点;掌握燃烧的必要条件和充分条件;辨识和分析各种燃烧物质的燃烧产物及其有毒有害性。

第一章 燃烧基础知识

第一节 燃烧条件

燃烧

定义

是指可燃物与氧化剂作用发生的放热反应,通常伴有火焰、发光和(或)发烟现象。

燃烧过程中,燃烧区的温度较高,使其中白炽的固体粒子和某些不稳定(或受激发)的中间物质分子内电子发生能级跃迁,从而发出各种波长的光;发光的气相燃烧区就是火焰,是燃烧过程中最明显的标志;由于燃烧不完全等原因,会使产物中混有一些小颗粒,这样就形成了烟。

分类

燃烧可分为有焰燃烧和无焰燃烧。

明火都是有焰燃烧;有些固体发生表面燃烧时,有发光发热的现象,但是没有火焰产生是无焰燃烧,如木炭的燃烧。

必要条件

燃烧的发生和发展,必须同时具备三个必要条件,即可燃物、(助燃物)氧化剂和温度(引火源)。

助记口诀:

渴(可燃物)了喝洋(氧化剂)饮(引火源)料。

一、可燃物

凡是能与空气中的氧或其他氧化剂起化学反应的物质,均称为可燃物,如木材、氢气、汽油、煤炭、纸张、硫等。

可燃物按其化学组成,分为无机可燃物和有机可燃物两大类。

按其所处的状态,又可分为可燃固体、可燃液体和可燃气体三大类。

二、助燃物(氧化剂)

凡是与可燃物结合能导致和支持燃烧的物质,称为助燃物,如氧气。

可燃物的燃烧均指在空气中进行的燃烧。

在一定条件下,各种不同的可燃物发生燃烧,均有本身固定的最低氧含量要求,氧含量过低,即使其他必要条件已经具备,燃烧仍不会发生。

三、引火

源(温度)

凡是能引起物质燃烧的点燃能源,统称为引火源。

在一定条件下,各种不同可燃物发生燃烧,均有本身固定的最小点火能量要求,只有达到一定能量才能引起燃烧。

(1)明火

指生产、生活中的炉火、烛火、焊接火、吸烟火、撞击、摩擦打火、机动车辆排气管火

星、飞火等。

助记口诀:

电闪雷鸣问(温)自然

(2)电弧、电火花

指电气设备、电气线路、电气开关及漏电打火;电话、手机等通讯工具火花;静电火花

(物体静电放电、人体衣物静电打火、人体积聚静电对物体放电打火)等。

(3)

瞬间高压放电的雷击能引燃任何可燃物。

(4)高

指高温加热、烘烤、积热不散、机械设备故障发热、摩擦发热、聚焦发热等。

(5)

是指在既无明火又无外来热源的情况下,物质本身自行发热、燃烧起火,如白磷、烷基铝在空气中会自行起火;钾、钠等金属遇水着火;易燃、可燃物质与氧化剂、过氧化物接触起火等。

引火源

★四、链式反应自由基

自由基是一种高度活泼的化学基团,能与其他自由基和分子起反应,从而使燃烧按链式反应的形式扩展,也称游离基。

自由基的链式反应是这些燃烧反应的实质,光和热是燃烧过程中的物理现象。

燃烧发生和发展需要4个必要条件,即可燃物、助燃物(氧化剂)、引火源(温度)和链式反应自由基.

助记口诀:

营养可怜

2015年真题

第1题

用着火四面体来表述燃烧发生和发展的必要条件时,“四面体”是指,可燃物,氧化剂,引火源

和().A氧化反应B分解反应C链传递D链式反应自由基

解析

标准答案:

D【解析】:

多数燃烧不是直接进行的,除具备题干三个条件外,还要通过自由基团和原子这些中间产物,瞬间进行循环式链式反应。

干扰项C属于拓扑传递,非消防术语。

24

第二节 燃烧类型一、燃烧类型分类

(一)着火

可燃物在与空气共存的条件下,当达到某一温度时,与引火源、接触即能引起燃烧,并在引火源离

开后仍能持续燃烧,这种持续燃烧的现象称为着火。

着火就是燃烧的开始,并且以出现火焰为特征。

1.点燃(或

点燃是指由于从外部能源,诸如电热线圈、电火花、炽热质点、点火火焰等得到能量,使混气的局

称强迫着

部范围受到强烈的加热而着火。

这时就会在靠近引火源处引发火焰,然后依靠燃烧波传播到整个可

火)

燃混合物中,这种着火方式也习惯上称为引燃。

可燃物质在没有外部火花、火焰等引火源的作用下,因受热成自身发热并蓄热所产生的自然燃烧,

称为自燃。

即物质在无外界引火源条件下,由于其本身内部所发生的生物、物理或化学变化而产生

热量并积蓄,使温度不断上升,自然燃烧起来的现象。

自燃点是指可燃物发生自燃的最低温度。

2.自燃

(1)化学自

例如金属钠在空气中自燃;煤因堆积过高而自燃等。

这类着火现象通常不需要外界加

热,而是在常温下依据自身的化学反应发生的,因此习惯上称为化学自燃。

如果将可燃物和氧化剂的混合物预先均匀地加热,随着温度的升高,当混合物加热到

(2)热自燃

某一温度时便会自动着火(这时着火发生在混合物的整个容积中),这种着火方式习惯

上称为热自燃。

是指物质由一种状态迅速地转变成另一种状态,并在瞬间以机械功的形式释放出巨大的能量,或是

(二)爆炸

气体、蒸气瞬间发生剧烈膨胀等现象。

最重要的一个特征是爆炸点周围发生剧烈的压力突变,这种

压力突变就是爆炸产生破坏作用的原因。

二、闪点、燃点、自燃点的概念

(一)闪点

在规定的试验条件下,液体挥发的蒸气与空气形成的混合物,遇引火源能够闪燃的液体最低温度(采

用闭杯法测定),称为闪点。

意义

闪点是可燃性液体性质的主要标志之一,是衡量液体火灾危险性大小的重要参数。

闪点越低,火灾危险性越大,反之则越小。

闪点与可燃性液体的饱和蒸气压有关,饱和蒸气压越高,闪点越低。

在一定条件下,当液体的温度高于其闪点时,液体随时有可能被引火源引燃或发生自燃;

若液体的温度低于闪点,则液体是不会发生闪燃的,更不会着火。

在消防上

的应用

闪点是判断液体火灾危险性大小以及对可燃性液体进行分类的主要依据。

例如,汽油的闪点为-50

℃,煤油的闪点为38~74℃,显然汽油的火灾危险性就比煤油大。

根据闪点的高低,可以确定生产、加工、储存可燃性液体场所的火灾危险性类别:

闪点<28℃的为甲类;闪点≥28℃至<60℃的为乙类;闪点≥60℃的为丙类。

(二)燃点

规定的试验条件下,应用外部热源使物质表面起火并持续燃烧一定时间所需的最低温度,称为燃点。

常见可燃物的燃点

在一定条件下,物质的燃点越低,越易着火。

表1-1-2几种常见可燃物的燃点:

物质名称

燃点(℃)

物质名称

燃点(℃)

助记口诀:

张(纸张)三(130-230)才(木材)虎(250)呢,腊(蜡烛)月喝了一瓶酒(190),还想(松香)吃两条肉(216),花(棉花)255买220斤豆油想交(橡胶)120块,你说他二(200)不(布匹).

蜡烛

190

棉花

210~255

松香

216

布匹

200

橡胶

120

木材

250~300

纸张

130~230

豆油

220

燃点与闪点的关系

易燃液体的燃点一般高出其闪点1~5℃,并且闪点越低,这一差值越小,特别是在敞开的容器中很难将闪点和燃点区分开来。

因此,评定这类液体火灾危险性大小时,一般用闪点。

固体的火灾危险性大小一般用燃点来衡量。

(三)自燃点

在规定的条件下,可燃物质发生自燃的最低温度,称为自燃点。

在这一温度时,物质与空气(氧)接

触,不需要明火的作用,就能发生燃烧。

常见可燃物自燃点

自燃点是衡量可燃物质受热升温导致自燃危险的依据。

可燃物的自燃点越低,发生自燃的危险性就越大.

影响自燃点变化的规律

液体、气体可燃物,其自燃点受压力、氧浓度、催化、容器的材质和内径等因素的影响。

固体可燃物的自燃点,则受受热熔融、挥发物的数量、固体的颗粒度、受热时间等因素的影响。

固体助记口诀:

时(政内)容回顾。

液、气助记口诀:

养鸭催绒。

第三节 燃烧方式与特点

气体燃烧

根据燃烧前可燃气体与氧混合状况不同,其燃烧方式分为扩散燃烧和预混燃烧。

(一)扩散

燃烧

即可燃性气体和蒸气分子与气体氧化剂互相扩散,边混合边燃烧。

在扩散燃烧中,化学反应速度要比气体混合扩散速度快得多。

整个燃烧速度的快慢由物理混合速度决定。

气体(蒸气)扩散多少,就烧掉多少。

如燃气做饭、点气照明、烧气焊等均属这种形式的燃烧。

特点

燃烧比较稳定,扩散火焰不运动,可燃气体与气体氧化剂的混合在可燃气体喷口进行。

对稳定的扩

散燃烧,只要控制得好,就不至于造成火灾,一旦发生火灾也较易扑救。

(二)预混

燃烧

又称爆炸式燃烧。

它是指可燃气体、蒸气或粉尘预先同空气(或氧)混合,遇引火源产生带有冲击力的燃烧。

预混燃烧一般发生在封闭体系中或在混合气体向周围扩散的速度远小于燃烧速度的敞开体系中,燃烧放热造成产物体积迅速膨胀,压力升高,压力可达709.1-810.4kPa。

通常的爆炸反应即属此种。

特点

燃烧反应快,温度高,火焰传播速度快,反应的混合气体不扩散,在可燃混合气中引入一火源即产生一个火焰中心,成为热量与化学活性粒子集中源。

如果预混气体从管口喷出发生动力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解决方案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