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段悬浇施工的一般顺序.docx

上传人:b****9 文档编号:25513580 上传时间:2023-06-09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8.4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梁段悬浇施工的一般顺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梁段悬浇施工的一般顺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梁段悬浇施工的一般顺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梁段悬浇施工的一般顺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梁段悬浇施工的一般顺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梁段悬浇施工的一般顺序.docx

《梁段悬浇施工的一般顺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梁段悬浇施工的一般顺序.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梁段悬浇施工的一般顺序.docx

梁段悬浇施工的一般顺序

梁段悬浇施工的一般顺序为:

挂篮就位→调整挂篮底模、外模标高并固定→吊装或绑扎底板、腹板钢筋,安装底板、腹板波纹管和竖向预应力粗钢筋,固定腹板锚具→内模就位→绑扎顶板钢筋,安装顶板波纹管→固定顶板锚具→安装端头模板→二次对称灌注梁段混凝土→覆盖养护→穿束→张拉→压浆→挂篮前移→进入下一梁段的施工循环。

施工顺序(见附后施工工艺框图)

a.挂篮移动就位;          k.安装顶板上层钢筋网;

b.校正底模;              m.预埋测量标志上桥面系预埋件;

c.侧模就位;              n.浇筑砼;

d.安装腹板、底板钢筋;      y.管道清孔,养生;

e.安装预应力筋及波纹管,灌浆孔;    o.穿预应力钢筋、钢束张拉、管道压浆;

f.安装腹板内侧模和顶板底模;    p.撤除模板;

g.安装腹板堵头号、端模;      q.移动挂篮,就位于下一段梁位置。

h.安装顶板下层钢筋网;

i.安装需进行张拉的顶板锚固束垫板、喇叭口,螺旋筋;

j.安装横向预应力管道,垫板和螺旋筋。

0#块是在托架上进行浇筑,其他节段那么采用挂篮对称悬浇施工,梁段长从3m—。

根据叉河特大桥具体特点考虑和工期的安排,拟配备2套4个挂篮同步进行悬臂浇筑施工,左右幅分开施工,先左幅后右幅。

2.5.2模板标高为H1=H0+fi+flm+fm+Fx,

H1—待浇段底板前端点挂篮底板高;

H0---该点设计标高;    

fi---本施工节段以后各段对该点挠度的影响值;

flm---本施工节段纵向预应力束张拉后对该点的影响值;

Fx---混凝土收缩、徐变、温度、结构体系转换、二期恒载和活载等影响产生的挠度计算值,各种      

fm---挂篮弹性变形对该点的影响值;

2.5.3箱梁悬浇施工需注意的问题:

1、箱梁悬浇施工进行中,应保证两悬臂端的挂篮施工速度的平衡,施工进度偏差应小于30%,施工重量偏差应小于2%。

2、施工中应随时观测挠度及应力情况,发现异常应及时调整、分析后再继续施工。

3、混凝土浇筑施工时,从悬臂端向箱梁根部施工进行。

以防止由于挂篮前端下挠而引起已浇筑混凝土的开裂,混凝土施工时划分施工责任区,防止出现振捣不合格。

2.5.4悬臂灌注梁段的混凝土施工

为保证悬臂灌注梁段的施工质量,减少施工接缝,所有悬臂灌注梁段〔除0#块〕要求一次灌筑成型。

为到达设计要求,拟采取如下措施:

①、混凝土由拌和站集中拌和、混凝土输送泵运送到位。

每次灌注的混凝土必须在最早灌注的混凝土初凝前全部灌注完。

根据悬灌梁段混凝土的数量,结合塔吊的运行速度,将悬灌梁段混凝土的初凝时间定为4小时左右,将坍落度控制在16cm左右(可据混凝土振捣情况,适当调整不同部位的坍落度,如底腹板取较小值,腹板取较大值)。

为此,将在混凝土中掺加高效减水剂,粗骨料采用5-31.5nm连续级配的碎石,细骨料为中粗砂,水泥采用P.042.5R以级别的普通硅酸盐水泥。

梁体C50级混凝土的其它技术控制指标为:

3天强度C45号左右,3天弹性模量3.2×104Mpa以上,7天强度C50号左右,7天弹性模量3.3x10MPa以上;28天强度到达C55号左右,28天弹性模量3.8×104Mpa以上。

②、混凝土灌注顺序为:

底板,腹板。

顶板。

灌注时同一挂篮的左右两侧根本对称地进行。

混凝土由挂篮底板的前端开始浇注,同一T构上两套挂篮内的悬浇混在任何时候须根本相等。

混凝土在腹板的灌注分层厚度为40cm左右。

对厚度大于40cm的顶混凝土分两层灌注;对小于40cm的,一次灌注到位。

混凝土捣固采用Φ70或Φ50和Φ30插入式振捣器。

钢筋密集处用小振捣器,钢筋稀疏处用大振捣棒。

振捣棒距离模板5—10cm。

动棒移动距离不得超过振动棒作用半径的1.5倍。

振动棒的作用半径经试验确定。

至梁段的混凝土不得直接倾倒入模,而应先倒在预设的钢板土,由二次拌合后经导管(即串筒,根据梁段的钢筋和波纹管的间距专门加工)入模。

每次拌合的混凝土必须全部入模,不得与下一盘混合。

混凝土入模导管安装间距为左右,导管底面与混凝土灌注面保持50cm内。

在钢筋密集处断开个别钢筋留作导管入口,待混凝土灌注到断时,将钢筋焊接恢复。

对捣固人员要认真划分施工区域,明确责任,以防漏捣。

振捣腹板时,当梁段高度大于4m时,要从腹板预留“天窗〞放入振动棒后振混凝土。

“天’窗〞设在内模板和内侧钢筋网片上,每2m左右设一个,灌注至“天窗〞前将“天窗〞封闭;  当梁段高度小于4m时,可不预,“天窗〞,而直接将振动棒放入腹板内振捣混凝土即可。

振捣时要先选好点,尽量布点均匀,并保证波纹管和压浆管不受损伤,锯齿板等钢筋密集处要加强振捣。

为便于观察振捣效果,必要时使用电或平安电灯等照明工具。

浇筑混凝土前,仔细检查模板的尺寸和牢固程度。

在灌注过程中设专人加固模板,以防漏浆和跑模。

混凝土灌注前先将挂篮内木屑、松散混凝土等杂物用水或高压风冲洗。

木模板要用水泡胀,防止其枯燥吸水。

灌注底腹板混凝土前,对钢筋顶面要用布或麻袋覆盖,以防松散混凝土粘附其土。

混凝土倒入后,试验人员要检查混凝土的坍落度、和易性,如有不当之处要通知拌合站及时调整。

在顶板混凝土浇注完成后,用插入式振捣器对顶腹板接缝处进行充分的二次振捣,确保连接处密实、可靠。

等混凝土灌注结束后,要加强对梁段包括箱梁内侧和外侧的撒水养护。

不同的季节采取不同的养护措施:

夏季覆盖麻袋或海绵后撒水养护;冬季除给搅拌用水加热以保证混凝土的入模温度外,还需采取给梁段覆盖保温材料、封闭梁段阻止通风对流、适当延长拆模时间等措施,以做好混凝土的保温养护工作。

现场制作的混凝土试块除一局部在标准养护室内养护外,其余的应与混凝土同条件养护。

为随时检查混凝土质量和控制端部凿毛、拆模、张拉时间,每个梁段需作4—5组试件。

顶面混凝土在混凝土初凝前用手工抹平,顶板混凝土在初凝前进性横向拉毛,端头板可在混凝土强度到达10Mpa以后予以撤除,并凿毛处理。

③、将相邻梁段混凝土的浇注龄期差控制在20天以内。

新旧混凝土的结合部位应彻底去除浮浆和松散混凝土。

④、混凝土灌注时应设专职指挥员,负责混凝土分配、坍落度调整、混振捣和模板检查等事宜,以确保混凝土灌注按方案有序进行。

2.6、挂篮结构形成

我部拟设计三角桁架式挂篮进行悬浇施工。

挂篮工作系数小于0.45,为减轻自重,挂篮拟采用主桁与底篮分体移动结构形成,以减少行走时锚固系统的重量。

挂篮按照自重110t,负荷220t控制设计(根据招标图),采用贝雷架作主桁,在浇筑完一段后,将底篮锚固于已张拉梁段上,在主桁最前端增加支点,前移主桁就位,锚固主杵后锚点,利用竖向预应力蹬筋,用螺杆连结,再移动底篮就位,挂篮形式见连续箱梁挂篮施工示意图。

为保证施工顺利,挂篮在使用前需试拼一次,试拼拟在加工车间进行,试拼顺序为:

主桁骨架—下横梁—上横梁—油压系统—底篮系统—角模内模、滑梁支架—中央内模及支架行走系统—两侧内模架—拉筋及内外对拉螺杆—端模。

2.6.1、挂篮改装、试验及拼装:

①、挂篮改装:

1、挂篮改装可以在工厂或现场进行,在现场改装时。

为防止安装上的麻烦,节点板及各杆件的栓孔加工前需要先做样板,精密加工,保证栓孔位置的精确无误。

2、外模由大块钢模板焊接而成,为确保板面的平整度,面板先在工作平台上用夹具夹紧,然后在进行焊接,并对焊缝进行打毛磨光处理。

因现场无夹具等设备条件,故外模加工拟在工厂进行。

3、对底模架前后横梁上的吊耳等重要部位的焊接,需要逐一进行探伤或进行加载试验。

②、挂篮试验:

挂篮加工完成后,即进行预拼以验证加工的精度,为了保证悬浇施工的平安,试拼后即对每套挂篮进行静载试验,对挂篮的焊接质量进行最后的验证。

同时针对挂篮施工时前端挠度主要是由于主桁件的变形引起的,试验时要测出力与位移的关系曲线,作为施工时调整底模板的依据。

在施工的同时对

试验方法是:

选择一块平地,将一套挂篮的两片主桁水平放置,并利用水准仪抄平,然后用后端用精轧螺纹钢锁定,在中部用垫板将两片主桁分开,在前端用千斤顶加载对拉,最终加载值为使用荷载的140%,按照50%、30%、20%、10%逐级进行,每级加载完成并稳压半个小时〔最后一级为1小时〕后检查各杆件的情况有无裂缝,同时记录力与位移的关系,并根据试验测出的结果,绘制力与位移的关系曲线,求出挂篮弹性和非弹性变形。

为保证挂篮结构的可靠性,去除非弹性变形,量测弹性变形量,确保箱梁施工的平安和质量,在第一次使用之前必须对挂篮进行试压。

对已拼装的挂篮按设计荷载加平安系数进行试压,以求得挂篮在不同长度〔3.0m、、〕时不同荷载下的变形挠度值。

拟采用水箱加压法,用钢板加工成水箱,用精轧螺纹粗钢筋悬挂于下横梁,通顶开前上横梁的千斤顶加压。

试压时,按砼浇注的分级重量进行加载,当千斤顶到达每级荷载时,应固定一段时间,待指针稳定后,测量变形值,最终加至设计荷载的1.4倍;加载时两连千斤顶必须同时加压,压应力应保持一致,宜采用同一油泵统一加压,误差控制在5%以内。

每一级加载后,必须及时检查各杆件的连接情况和工作情况,及时作出是否继续加载的判断,如一次加载后情况良好,应反复加载,卸载3-5次,直到非弹性变形全部消除完为止,试验结果应整理出加载测试报告,将弹性变形值及非弹性变形值的测量结果用于指导施工。

分级卸载,并测量变形,记录数据。

主桁件试验方案见图示。

③、挂篮拼装:

0#块施工完成后,在其顶面形成10m×12m的平台上即可拼装挂篮,挂篮安装前,在混凝土强度到达设计强度的50%后,即可松动、撤除内外模,但脱架及底模不能撤除,对其撤除只有在0#块张拉压浆完成后才能进行。

挂篮拼装时,同一T构的套个挂篮应根本同步,同一挂篮两侧的构件即可同时进行也可先安装一侧,在操作不熟练的情况下,为稳妥起见,应两侧分别安装,以免相互干扰引发问题,挂篮安装按照以下程序进行:

清理梁段顶面→用1:

2的水泥砂浆将铺枕部位找平→在找平层上放出轨道放样定位线→铺设钢〔木〕枕→安装滑道→安装前后支座→在前支座下铺放聚四氟乙烯滑板→吊装单片主桁件对准前后支座,在后支点处连接锚轮组,在桁架两侧用3~5t倒链和型钢控制其空间位置,调好一片主桁架后用同样的方法吊装另一片主桁架→调整两片主桁架间的水平间距和位置→安装前、中、后各横梁→安装前后吊带→吊装底模架及底模板→吊装外侧模走行梁及外模板→在前上横梁上吊挂工作平台,在底模后横梁上焊接工作平台→调整立模标高→固定模板。

④、挂篮的移动步骤

a.梁块浇筑完后,穿束、拆内、外侧模〔底篮后锚杆不松〕,张拉,压浆。

b.移篮前托梁与梁面预埋环扣紧,然后卸去各扁担梁的支承垫板,实现主桁架与底篮别离,此时底篮被锚紧在已完成梁段的底面。

c.卸主桁后锚,在后横梁上设置牵制绳,将前后支承枕木移至下一梁段,支承位置交放入“滑枕〞,用慢速卷扬机或手拉葫芦将主桁牵引至下一梁段位置,拆去滑枕,安装后锚带并锚固。

d.撤除底篮后锚杆和前托梁锚固绳,使底模脱离梁底面,然后利用手拉葫芦牵引主模带动底篮前移到一一现浇位置。

e.调整底篮中线,位置和标高,上紧底篮后锚杆,固定前、后主横梁。

2.7、施工控制

由于箱梁在悬臂浇筑施工时受砼自重、日照、温度变化、墩柱压缩等因素影响而产生竖向挠度,砼自身还存在收缩、徐变等因素,也会使悬臂段发生变化,为使合拢后的桥梁成型及应力状态符合设计要求,到达合拢高程误差控制在15mm以内的要求,最大限度地使实际的状态〔应力与线型〕与设计的相接近,必须对各悬臂施工节段的以挠度与应力为控制的进行观测控制以便在施工及时调整有关的标高参数,为下节的模板安装提供数据预报,确定下节段适宜的模板标高。

挠度控制采用以往同类桥梁施工所验证准确可靠并经监理工程师批准的计算机软件进行。

施工时建立施工控制网络,以自适应法及灰色预测区分法等理论为模型进行施工控制,确保合拢精度,观测内容:

a.挂篮模板安装就位后的挠度观测;

b.浇筑前预拱度调整测量;

c.砼浇筑后的挠度观测;

d.张拉前的挠度观测;

e.张拉后的挠度观测;

f.已完成各阶段之荷载及温度、徐变收缩引起的挠度计算、观测;

g.合拢段合拢前的温度修正;

h.温度观测;

i.应力观测〔通过在控制截面内预埋测试仪器搜集数据〕。

j.挠度观测的关键是每日定时观测,时间宜选在每日温升前上午8:

00-9:

00以前。

合拢段应在施工前进行连续24h〔每次间隔2h〕观测,提供合拢前的数据。

为控制挠度,应该在混凝土施工完成并到达设计要求的张拉强度后进行预应力束的张拉,应按岭期及强度进行双孔,一般在混凝土施工后3--4天方进行张拉以减少张拉时的混凝土收缩徐变值,使永存应力满足设计要求,相应减少张拉后产生的挠度。

施工控制的方案:

大跨径悬臂梁施工时必须进行有效的施工控制以保证成桥后的梁体线型及受力状态与设计尽量吻合,施工控制的以主梁挠度与内力为控制对象,控制原那么为

1、施工过程中主梁截面应力在允许范围内,

2、悬臂合拢段相对高差在15mm内,轴线误差在10mm内。

3、桥面线型调整引起的桥面铺装层厚度增减平均值符合设计要求,

4、桥梁预拱度满足二期恒载、1/2活载作用和设计混凝土徐变年限内的徐变变形要求,该值通过计算确定。

叉河特大桥施工控制的具体方法是采取参数识别法与灰色预测相结合的方案,形成施工、量测、识别、修正、误差预测、调整、施工的循环过程。

其中自适应法〔参数识别〕是如何使控制的期望值能够反映实际结构状况,确定影响施工精度的参数如混凝土弹性模量、混凝土容重等实际与设计计算数值上的差异。

具体做法是根据施工施工中结构线形或内力的实测值对主要设计参数进行识别,寻找产生偏差的原因,然后将修正过的设计参数反响到控制计算中去重新给出施工中内力和挠度的理论期望值,以消除理论值与实测值不一致的主要局部,最后到达挠幅与内力双控的目标;灰色预测法是以灰色系统理论为根底,针对信息局部明确局部不明确的系统,具体做法是将各控制点的标高理论值减去实测值得到误差序列,建立误差序列的GM〔1,1〕模型,求出误差函数,得到误差估计值,将误差估计值与理论值相加得到预测值。

悬臂梁桥施工中温度变化是影响主梁挠度的主要因素之一,日照会引起主梁顶、底板温差,引起主梁翘曲、挠度和墩柱的偏移,通常选择在日照前进行梁体挠度观测〔并需要在张拉完成6h-8h前方能进行观测,由于预应力张拉效应具有滞后现象〕,为下节段立模高程提供数据,但此方法有不方便的缺陷,我部拟采取移动相对坐标法进行施工:

具体为:

1、选择施工的i段前端点作为相对坐标系的原点,此坐标是相对会移动的,此坐标系中的第i+1段坐标是固定不变的,可据此进行第i+1段立模或确定第i+1段节段标高。

在悬臂端第i段施工完成后,选择一天中的适宜时间〔一般在日出前〕准确测量出第i段的标高控制点高程hi0,在进行第i+1段节段立模、确定i+1段标高或进行随机检测时,先测量出第i节段标高控制点标高hi1。

①、当第i段标高控制点标高hi0是在挂篮仍未推出时所测量,那么第i+1段节段立模标高为hi+1为:

hi+1=hyci+1+〔hi1-hi0〕+Δgli+1+Δ,其中hyci+1=Hsji+1+Δhgli+1+Ygdi+1,

②、当第i段标高控制点标高hi0是在挂篮已经推出就位后所测量,那么第i+1段节段立模标高为hi+1为:

hi+1=hyci+1+〔hi1-hi0〕+Δ,其中hyci+1=Hsji+1+Δhgli+1+Ygdi+1,可解决了由于不同时间测量所引发的问题。

可以在一天内的任意时间进行节段立模、节段标高确定或各项随机检查所需的标高测量值。

式中Δ---第i段挂篮推出后新增加的荷载〔如钢筋〕所产生的挠度〔通过结构计算获得〕。

Δgli+1---挂篮推出引起的第i段前端标高控制点的挠度值〔通过结构计算获得〕

施工控制中进行各项试验检测,如混凝土容重、混凝土各龄期弹性模量、预应力管道摩阻损失、梁体控制截面的应力情况,进行立模、砼浇筑前、砼浇筑后、张拉前、张拉后阶段的挠度检测。

根据设计参数及控制参数,建立结构分析模型进行前进分析,得到各阶段的内力、挠度及成桥状态的内力、挠度,在此根底上进行后退分析得到以成桥状态下的各阶段预抛高值。

在施工中按照参数识别、灰色预测相结合的方法建立施工控制网络。

1、施工控制测点布置:

在梁段端部左右腹板中间、箱梁横向中部几翼缘板边缘位置分别埋设短钢筋〔Φ16,顶部打磨光滑,标高比本梁段测点处的施工立模标高高出5mm~8mm〕作为固定观测点。

2、观测时间:

根据以前施工中积累的数据分析,温度影响主要是日照影响立模放样和日常测量,因此放样与日常测量宜安排在早晨8点以前,否那么必须进行修正,并且每天将已浇完的梁段控制点进行复测后进行数据汇总,观察变化,分析原因,并及时调整立模标高。

本桥墩高、跨大、地形复杂,将给悬浇施工过程中的线形控制造成困难。

为保证成型后大桥的中线、标高准确无误,减小附加应力对连续结构的不利影响,确保中跨顺利合拢,必须制定周到、合理的施工控制方案,以测量作为搜集数据的外业手段并严格执行控制方案。

具体如下:

1)、测量方案的选择

线形控制是悬臂灌筑过程中对各梁段线形的动态控制过程,准确地定位施工中梁体顶面、底面标高和纵横向位置,并将其与理进行比拟,找出其偏差值后对偏差进行分析研究,然后找出修正值,指导下一梁段施工。

从而使连续梁顶底面线形平顺,各部的高程误差满足设计和标准要求。

悬灌施工时梁体线形变化是一个不可逆的过程,假设测控不及时、不准数据丧失或失效,将无法通过二次施工或测量予以补救。

因此,在梁工前就要对测量的方法、时间、布点、位置、次数和精度等内容的实案进行认真研究通常有两种方法可以选择:

第一种方法是将仪器置于梁上,以0号段上所设的水准点为准进行测制。

从理论土讲,此法会受到两个T构墩身压缩下沉不等的影响,此下沉值一般较小,不会超过合拢允许值,并可在合龙前提前4个节段联测时进行调整消除。

此法的优点是简单易行、速度快、不受地形,在任何条件下都可采用。

第二种方法是:

将水准点置于地面上,以地面土的水准点为准进行测此法可保证高程准确,但由于受到地形限制,距离一般较远,极可能超出标准规定的最大视线距离(150m),且前后视离无法保持根本相等,瞄准误差和测量误差都较大。

另外,地面上的水准点高程不变,而墩柱高程是变化的(尽管很小),当仪器在梁上时,以不变的点为准来测量变化的建筑,是无法测得其相对变化值的。

结合经验,我部拟选第一种方法用于梁体测量。

线形控制的具体实施方法

1、在第N#梁段混凝土灌注前,精确测量该梁段端头测点的标高(即为段测点处的顶板施工立模标高)Ml。

2、在第N#梁段混凝土灌注硬化后,精确测量该梁段端头测点的标高

3、在第N#梁段纵向预应力束张拉前,精确测量该梁段端头测点的标高

4、在第N#梁段纵向预应力束张拉压浆完成后、移挂篮前,精确测量该端头测点的标高hN4。

5、计算第N#梁段混凝土灌注前后测点的标高差d=州2—hNl,以及该段纵向预应力束张拉压浆完成前后的标高差厶划4—hN3。

将这两个标高差与线形控制软件计算得出的结果A洲l、A分别进行比拟,如果ΔhNl与Δ洲1、ΔΔ2与A洲2相比的误差都小于设计值,那么按上述步骤进行下一梁段的施工;假设两个误差值中有一个或两个都大于规定值,那么需要从施工现场和数据文件两个方面查找产生差异的并修改相应的数据文件、输入微机、重新计算后,对下一梁段的立模实际标高进行修正。

按上述步骤不断循环,直至悬灌梁段施工完毕。

⑦线形控制中的考前须知

1、对每套挂篮都要进行等预加载来消除其非弹性变形,测出其弹性变形,为确定立模高程提供根本依据。

2、严格控制混凝土容重,尽量使梁段混凝土各龄期的强度和弹性模量术指标与计算采用值接近,减少实际值与计算采用值之间的误差。

3、严格控制预应力筋张拉力的准确度和张拉时混凝土的龄期要求(龄期到达3天以上且强度到达设计强度的90%以上)。

4、在每个承台和0号段土布设根底沉降观测点和墩身压缩观测点,定测根底沉降和墩身压缩情况,并将结果反响在合拢前4个梁段和边跨段的高程中。

5、定期观测温度对T构悬臂端挠度的影响,通常在早晨进行初测,在下午5点后后进行复测,以消除温度影响。

观测后将成果图表进行分析,从而为全桥的立模标高和线形调整提供依据。

6、从合拢段前4个梁段起,对全桥各梁段的标高和线形进行联测,并在这4个梁段内逐步调整,以控制合拢精度。

7、保证挂篮预留孔位置准确。

当预留孔位置偏差较大时,挂篮不好调甚至调整不到中线位置,因此必须提高各预留孔的准确度。

同时为了防止捣捣混凝土时移位,预留孔要用钢筋网固定。

8、一般情况下,施工时对挂篮本身的弹性变形和非弹性变形都能比拟重视地考虑。

但大都对挂篮与滑道之间、滑道与钢(木)枕之间、钢(木与梁顶混凝土之间的非弹性变形重视不够甚至无视了。

根据经验,这方原因造成的挂篮前端沉降高达5—8mm。

所以,施工时必须对此予以重并加强观测,积累经验,准确控制,消除影响。

9、根据实践经验及资料研究,薄壁空心墩及箱梁变形对环境温度和日照非常敏感。

受日照时,受日照一侧的顶腹板温度与另一侧的顶腹板温度是不同的,且一天内也是反复变化的,且变形变化滞后于温度变化。

因此,应对日照及环境温度影响进行自始至终的观测。

10、在T构悬臂灌注施工期间,梁顶面所放材料、机具设备的数量和位置应符合线形控制软件计算模式的要求。

在悬灌即将结束时,梁体悬臂最大,施工时必须严格控制施工荷载的对称,并对墩的变形加强观测。

11、线形控制观测点要有明显标记,并在施工中妥善保护,防止碰撞后弯折变形。

用Φ20直径的钢筋棒作观测点,钢筋露出混凝土面以5mm为宜,并将钢筋顶磨圆。

12、通过线形控制将竖向挠度误差控制在15mm内,轴线误差控制在10mm内。

2.8、边跨现浇段施工:

根据20合同招标文件中的叉河特大桥设计文件,搭设满堂支架进行边跨现浇段施工,0#右、1#左段位置处墩柱高度较低,现浇段支架可以采取钢管支架作为满堂支架,而左4#墩及右3#墩的墩柱高度达28m~33m,高度较高,因此对支架的稳定性提出更高的要求,为保证支架稳定性,我部将采取设置Φ80cm钢管桩设置梁式支架的方案〔另根据叉河特大桥边中跨比为0.5769,刚好处于0.52~0.58的范围内,此时边跨支座在任何时候均存在一定的压应力,不会产生拉应力,不需满堂支架施工,因此根据施工设计经验边跨现浇段可以采用挂篮浇筑施工的方案,即在左4#及右3#段的过度墩上设置临时空中支架,将支架的悬臂端吊挂在已经悬臂浇筑完成的箱梁上,同时利用导梁浇筑边跨现浇段,这样可以减少现浇段由于墩柱高度大而给现浇支架施工带来的不利影响,相应减少施工本钱及施工时间,这一方案需要待后续进行仔细验算〕,在靠近T构位置设置挖孔桩以提高支架端点的承载力及稳定性。

立模现浇边跨直线段,由于支架本身压缩引起的非弹性变形及支架的弹性变形与根底沉降,以及温差变化和风力影响,这些均会对新浇砼产生不良影响,甚至使新旧混凝土相接处出现裂缝或新砼被挤压破坏。

为防止现浇段新浇砼受到损害,保证合拢段的合拢精度满足设计要求,拟采取以下措施:

a.为适应现浇段梁体随温度纵向位移和混凝土的收缩变形,支架安装中除支架顶部允许有一定的位移外,底模板与支架间也应允许有微量的水平位移,以减小对合龙段的约束力.在支架下的混凝土根底顶面设置钢滚筒使整个支架、模板、新浇混凝土能够随着已成的箱梁作顺桥轴方向的轻微水平移动。

b施工顺序为:

在主垮T构悬浇施工即将完成前1个星期左右,完成边跨现浇段的施工,其中在边跨现浇段支架安装后,要以不小于施工重量的1.4倍预压重量对支架进行预压,以消除非弹性变形,确定弹性变形。

f、边跨现浇段的支架应进行预压,以消除支架的非弹性变形,测定弹性变形,在浇筑混凝土前按照梁段重梁加施工荷载的10%、20%、30%、50%、8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